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療癒看不見的傷 -目睹家暴案件輔導實務工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療癒看不見的傷 -目睹家暴案件輔導實務工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療癒看不見的傷 -目睹家暴案件輔導實務工作
蔡毅樺 諮商心理師/社工系老師

2 序言 生氣的男人和生氣的女人中經驗與澄清 目睹兒少與直接受虐待心理的影響相似(陳怡如,2001;Edleson,1999)
目睹兒少與兒少受虐有高的共存現象 (沈慶鴻,2001;沈瓊桃,2003;陳怡如,2001;Edleson,1999) 在表達媒材中進行心創評估諮商與輔導 目睹兒少諮商資源聯繫與整合

3 家庭暴力防治法修法重點(104.1.23) 家暴行為定義明確化 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4)
擴大保護對象 目睹家庭暴力明確定義,並適用保護令(§2、§14) 年滿16歲之未同居親密關係暴力適用保護令(§63-1) 增列家防中心應辦事項 評估有無兒少目睹家暴之情事(§50) 辦理危險評估,並召開跨機構網絡會議(§8) 訂定相對人命具保、責付、釋放時之通知機制(§34-1) 增加被害人相關保護(緊急、暫時、通常) 延長保護令年限為2年,且不限次數延長(§15) 於偵查中受訊問時,得自行指定人員陪同(§36、36-2) 訂定被害人隱私權保護措施(§50-1、61-1)

4 第一部分 家庭暴力 對目睹兒少的影響與因應原則

5 目睹兒少分成十類 (1) 目睹胎兒(exposed prenatally):指懷孕的母親受到婚暴並進而對腹中的胎兒造成影響
介入(intervences):指嘗試用言語或肢體阻止暴力進行的兒少 受害(victimized):指在父母衝突中,亦受到言語或肢體傷害的兒少

6 目睹兒少分成十類 (2) 參與(participates):指兒少自願或被強迫加入父母的戰局之中
親眼目睹(eyewitness):兒少直接看到暴力攻擊行為 親耳聽到(overhears):兒少沒有看到,但聽到吼叫、哭喊、威脅等聲音

7 目睹兒少分成十類 (3) 觀察到暴力的後果(observes the initial effects):例如看到瘀傷、救護車救援過程等
經驗到暴力的後果(experiences the aftermath):母親的憂鬱、父母教養態度的改變、與父親分離等經驗 聽說(hears about it):聽母親或親友訴說家暴事件 不知情(ostensibly unaware):暴力發生時,兒少不在家或已熟睡,故不知道有暴力發生

8 婚姻暴力對目睹兒少之影響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1)
目睹婚暴兒少與其施虐或受虐雙親所產生的連結即似焦慮依附(anxious attachment),兒少長期生活在這種不安全及矛盾的依附關係中,特別容易感覺到被拋棄、缺乏親密關係與受到傷害的傾向,並將進而阻礙其日後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及導致問題行為的發生(洪素珍,2003)

9 婚姻暴力對目睹兒少之影響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2)
婚姻暴力對目睹兒少之影響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2) 對於目睹婚暴兒少來說,不論孩子處於發展階段為何,均可能因為主要照顧者(父母)不一致的態度,會讓兒少經驗到他人是不可信任的、感到不安全感,尤其當目睹父親對母親施予暴力虐待時,兒少往往感到無助,並可能內化這種恐懼(洪素珍,2003) 亦可能因此阻礙其解決心理社會發展中的危機,導致兒少不信任、退縮、內疚、自卑,或懷疑自身的能力與影響自我認同之發展

10 婚姻暴力對目睹兒少之影響 -創傷理論(trauma theory) (3)
當兒少若視目睹婚暴為創傷事件時,對個體所產生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其影響包含有五大部分: 兒少會以此經驗為了解自己與世界的參考架構; 兒少以此經驗來面對自己與他人的自我能力; 此經驗將形成兒少滿足自我心理需之資源與能力; 影響兒少安全、控制、信任、自尊與親密的基本心理需求認知基模之建立; 影響兒少對感覺經驗系統之建構(洪素珍等人譯,2002)

11 婚姻暴力對目睹兒少之影響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4)
睹婚姻暴力的情形下而持續被「增強」 「挫折與模仿」及「持續曝露在暴力環境」更使在目睹婚暴中成長的子女,具有同性學習的傾向,使兒少內化男性控制、女性附屬的性別角色。也就是說,女孩容易從母親身上學習到接納暴力;而男孩則向父親學習到對家人或他人表現暴力攻擊的行為模式(沈慶鴻,2001) 暴力循環模式如未有適當阻隔,暴力攻擊也就將在代間延續

12 婚姻暴力對目睹兒少之影響 -家庭系統理論(family system theory) (5)
孩子介入父母婚姻衝突分為三種形式: 1.跨世代聯盟(cross-generational coalition),意指當夫妻衝突產生時,其中一方向兒少尋求同盟關係以共同對抗另一方 2.代罪羔羊(scapegoating),意指將家庭問題歸咎於兒少問題上 3.親職化(parentification),意指父母一方長期失功能,兒少替代其親職角色 形成自我分化困難

13 婚姻暴力對目睹兒少之影響 -生態理論(ecological theory) (6)
生態系統中鉅視觀點看待目睹婚姻暴力兒少現象時,因著中國文化傳統對「面子問題」的重視及「家和萬事興」等觀點,而使個人及社會「選擇性的忽略」婚姻暴力及目睹兒少存在之現象,致使受暴者及兒童更處於弱勢之位置,同時因著對暴力家庭的污名化也讓目睹子女學會封閉自己以求自我保護(黃群芳,2003) 婚姻暴力時當事人經驗到求助困難與無助感時,兒少則易形成「我的家庭和別人不一樣」、「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孤立感

14 對兒少直接的影響 人身安全的威脅與傷害 自尊及情緒的衝擊 權力控制等認知 信念的影響 暴力攻擊等行為的影響 學校與社會適應

15 對兒少間接的影響 父母管教態度不一致 母親承受高度壓力狀態 母權功能角色的缺損

16 對目睹兒少之影響的相關因素 兒少的年齡與發展階段 -年幼影響大 性別上的差異 -男 出生序的差異 -功能性位置、涉入程度 目睹暴力型態
-「兒少知覺」較「父母實際暴力情況」 兒少涉入程度 -男比女容易成為代罪羔羊 母職損傷程度 -「母親的態度」、「親子間的黏著程度」和「認同學習」 兒少的復原力 -個人的歸因、情緒穩定度、自我價值感、學業成就、社會適應力、與母親的正向關係及家庭內外及社會支持等因素

17 第二部分 目睹兒少的輔導處遇

18 目睹兒少之復原之路 孩子的自我內在資源 孩子的家庭支持資源 社會與學校的資源 多元興趣、自我肯定 正向思考、懷有理想 正向穩定的照顧關係
目睹兒童的保護因子包括:自我內在資源、家庭支持、社會學校資源 ( Lehmann and Rabenstein, 2002, 引自沈瓊桃,2005) 社會與學校的資源 同學間的關懷支持 老師的協助 社會資源的連結 孩子的家庭支持資源 正向穩定的照顧關係 良好的親屬或手足關係 孩子的自我內在資源 多元興趣、自我肯定 正向思考、懷有理想

19 依目睹兒少三種狀態定輔導目標 孩子是否脫離暴力,目前是否安全? 孩子還住在暴力家庭中 暴力危機已經停止 父母分居或者在官司訴訟中
上述非線性,可能來回循環

20 居住暴力家庭的孩子輔導原則 不是你的錯,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家暴存在的事實 安全性評估(暴力內容、時間、能力及正向資源),是否合並受虐與危機
協助孩子理解家庭暴力的歷程或模式,從中找到因應策略,獲得控制感 安全計畫擬定 因應暴力的方式 自我保護或自我照顧 宣洩及調適情緒 處理孩子自我分化

21 暴力危機中止的目睹兒少輔導 協助孩子恢復生活步調 整理暴力創傷經驗 其他特殊身心評估與輔導

22 分居或官司訴訟中的目睹兒少輔導 不穩定關係下,孩子可能有的情緒反應: 無法參與決定 承受秘密的壓力 面臨效忠的議題 害怕被拋棄的感覺
依附關係受挑戰 居住狀態不穩定 主要照顧者不穩定 司法議題或出庭的干擾 搬家或轉學的現象 安全心堡壘的建立,法庭遊戲之預演

23 目睹兒治療目標(1) 提供兒少在危機階段的支持與因應 幫助兒少辨認和表達情緒 教導兒少問題解決的技巧 幫助兒少學習適當的因應行為
預防兒少虐待和教導基本的安全技巧 協助運用社會資源與提供支持 社交能力的學習 23

24 目睹兒治療目標(2) 提升自我概念與自尊 對暴力責任的釐清與處理 對家庭的期望 重複性的分離和未來不確定感的處理
對男性、女性之性別刻板印象和迷思的處理 協助正向思考的練習 親子關係修復與重見 治療中後期讓孩子思考現在生活的好處等 24

25 與目睹兒童談話前的資料收集 收集孩子的成長史 收集孩子的家庭經驗 收集孩子目賭家暴的經驗(家暴方式、持續期間、兒童涉入程度)
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外表、能力、人際) 了解孩子與誰最親近?誰最關心他? 有無手足?相處情形? 孩子在家中的重要性如何?地位如何? 當孩子發生問題,父母如何處理? 25

26 與目睹兒少晤談原則與技巧 (內政部出版「人生領航員—協助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
與目睹兒少晤談原則與技巧 (內政部出版「人生領航員—協助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 確認安全及安全因應計劃,如「你有想過可以怎麼做來保護自己?」 傳達支持與陪伴,不給不必要的承諾,避免說:「一切都會變好的…」 尊重兒少以自己的步伐揭露及復原 「不是你的錯」 ,暴力發生是施暴者該負起的責任 人和問題分開,避免直接批評施暴者,只需強調施暴者的暴力行為是不對的。避免說:「他(施暴者)真的很糟糕!」。應該要說:「不是他不好,是他(施暴者)打人或罵人的行為不對」 讓孩子知道他並不孤單,其他孩子也有類似的情況,「老師也有遇過有些小朋友,爸媽同樣會吵架或打架,他們有都不好受。」 談話結束時強化孩子復原力,如「謝謝你願意告訴我,你真的很勇敢,我們一起面對 」

27 目睹兒少輔導媒材體驗及運用 繪本 牌卡 遊戲物件 完成語句 家庭動力圖 家庭水族圖 藝術拼貼 秘密基地 四格漫畫問題解決 撕出紙上人生

28 目睹兒治療模式 個別 團體 手足 親子 家族 …… 28

29 目睹兒少的輔導參考資料 人生領航員—協助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非治療性教師手冊一書。 校園裡的春天
扭轉生命旅程—24個協助目睹兒少的實驗性教案 我可以做什麼 - 協助兒童遠離家庭暴力 象爸爸著火了 我變成一隻噴火龍 生氣的男人 菲菲生氣了 不是我的錯

30 結語 一起攜手當兒童保護工作的療癒型守門員


Download ppt "療癒看不見的傷 -目睹家暴案件輔導實務工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