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治亂興衰 漢武帝之施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治亂興衰 漢武帝之施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治亂興衰 漢武帝之施政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治亂興衰 漢武帝之施政

2

3 獨具慧眼 好色荒淫 如何評價 漢武帝? 他是雄主嗎?他是賢君嗎? 他是暴君嗎? 不畏流言 酷刑嚴法 施惠恤民 多疑迷信 反省痛悔 揮霍奢侈

4 漢初施政的危機 (1) 削弱諸侯王,推展中央集權 文景時期,無為政策下的諸侯王國擁有許多經濟特權,可以在封國內征收田租、算賦、貲賦、市稅、山澤稅等,能夠自行開發山澤資源,還可以在王國內征發徭役、兵役,隨意支配本國所有收入,漸次形成一股足以和中央政府對抗的政治經濟勢力, 如文帝三年,濟北王興居作亂; 景帝朝爆發吳楚七國之亂。 諸侯王國是西漢帝國推行政治經濟集權的主要障礙,削弱諸侯經濟實力成為漢武帝推行經濟改革的背景。

5 漢初施政的危機 漢武帝即位毅然廢止黃老無為政,以儒家積進取的態度全面加強中央集權國家政治形態。 他即位十多年間,「處事四夷,內興功利」,
(2)用兵匈奴,財政困乏 漢武帝即位毅然廢止黃老無為政,以儒家積進取的態度全面加強中央集權國家政治形態。 他即位十多年間,「處事四夷,內興功利」, 發動與匈奴的大規模戰爭,征伐兩越,通西南夷、穿東夷、經營西域,耗費不少財力人力。

6 漢初施政的危機 (3) 用兵匈奴,財政困乏 漢武帝即位毅然廢止黃老無為政,以儒家積進取的態度全面加強中央集權國家政治形態。
他即位十多年間,「處事四夷,內興功利」, 發動與匈奴的大規模戰爭,征伐兩越,通西南夷、穿東夷、經營西域,耗費不少財力人力。

7 制度全面大創改 帝制意識形態 全面系列的制度大創改,是深遠影響中國歷史。 創改的總綱領、總內容就是改正朔,定制度,易服
帝制意識形態     全面系列的制度大創改,是深遠影響中國歷史。 創改的總綱領、總內容就是改正朔,定制度,易服 色,建明堂,行封禪,這是對國家禮儀制度的大興 改。 總的意義是為皇權舉行聖禮,使制度改革法典化, 表示漢天子應天順民,有功有德,能服諸侯,能致 太平,使天下一統,萬民得安,確立政權的合法 性。

8 帝制意識形態---發展「皇權至上」的觀念
武帝即位後即建立年號,稱“建元” 建立年號制度,沿襲到清,也傳到朝鮮、日本等周邊之國。有學者曾言:“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 武帝以祥瑞命年號︰建元元年,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徵和、後元等,共十一個。

9 帝制意識形態---發展「皇權至上」的觀念
武帝並依據董仲舒的“五德 終此說”以漢屬土德秦為水 德,而土剋水,實行改制易 服。 又命司馬遷等二十餘人修訂 曆法,成“太 陰”,以正月 為歲首。 太初元年(前104)完成曆 法改革,實行太初曆,改以 醜月(11)為寅月(正)作 歲首,色尚黃,數五。 太初曆就是夏(農)曆,沿 用至今。

10 帝制意識形態---發展「皇權至上」的觀念
雖然這些措施加強了皇權,達至“皇權至 上”的效能, 但“五德終此說”卻滲入儒學,儒生們喜以自然現象附會人事禍福,常以天變災異為籍口攻擊當時當政的人,讖緯盛行,成為野心家篡位的理論根據。 如昭帝以後,即有人指出漢運以衰,應該更換朝代,王莽把握此種與論製造許多對他有利的符端纖語,成為篡漢的憑藉。

11 帝制意識形態---加強中央集權 依主父偃主張,用推恩的方法,迫使諸侯將自己的領地,分封給自己的子弟。
《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載:"大國不過數十城,小國不過百餘 ,漢郡贏錯諸侯間……強本弱枝之勢也。“

12 帝制意識形態---加強中央集權的成效 武帝不僅矯正了吳、越連兵之弊,更不讓諸侯國相連,控制險要地帶,使諸侯王失去地利及不易互通消息。 同時,武帝又藉口列侯貢獻祭祀宗廟的“薪金”份量和成色不足,對皇帝不敬,實行奪爵,嘗一次剝奪了106個侯王的爵位。 據統計,至太初年間,侯王只剩五人。

13 帝制意識形態---加強中央集權的成效 武帝亦削奪諸侯官屬。漢初諸侯可自任官屬(除丞相外),此乃諸侯王坐大的主因。景帝於七國之亂後,把王國之“丞相”改為“相”,並省去御史大夫、廷尉、中正、博士等官,諸侯王只可選派四百石以下的官,這抑制了諸侯王的治國權力。 武帝更積極訂附益之法及左官之律,"附益之法"是禁止奉承諸侯。"左官之律"即一旦為諸侯之官便不可再事於皇帝,令諸侯之屬官受岐視,杜絕人才向地方外流,亦令諸侯之策士減少。

14 帝制意識形態---加強中央集權的成效 另一方面,武帝亦採取統制經濟之策,《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謂:“吳、齊、趙、梁諸郡--一切山澤之利皆納入漢朝中央。 諸侯之富強是因地方有錢、賓客又多之故,現在開帝從土地、人才、財政三方面打擊諸侯王,使諸侯王只成一虛名,徒得食邑而無權。

15 帝制意識形態---加強地方監察  武帝削相權後,親掌考劾百官的「上計」。所謂上計,就是郡縣官吏每年年終時上報中央、詳細紀錄轄區內戶口、田畝、賦稅、庫存、治安的「功課」,中央以此來評優劣,定升遷。

16 帝制意識形態---加強地方監察 加強監察:武帝除嚴懲上計作假外,還把全國分為十三州,每州設一刺史,檢舉區內的不法郡守。 元封五年(西元前106年),長官稱刺史,官級僅六百石,位卑,故辦事不敢怠懈,但職在監察二千石郡守和國相,故權重; 其權又嚴限在「六條問事」之內,不易濫用。這種以小制大的監察制度,乃武帝治吏的一大創造。

17 帝制意識形態---加強地方監察 加強監察: 又以京師附近七郡設司隸校尉,性質略同於剌吏。

18 刺史之六條問事之職權 郡國的強宗豪右,有無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欺寡之事。
二千石(郡守、國相等地方主要官吏)有無不奉詔書、不遵承典制、背公向私、亂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之事。 二千石有無不恤疑獄、狂暴殺人,肆意刑賞、煩擾刻剝人民,為百姓所憎恨之事和山崩石裂、災異祥瑞之類的訛言。

19 刺史之六條問事之職權 二千石有無選人任官不平,庇護所愛,阻蔽賢良,寵縱凶頑之事。 二千石的子弟有無倚仗權勢,請托所監之事。
二千石有無違公下比,阿附豪強,接受賄賂,破壞國家法令之事。  

20 建立內朝,進一步集權中央 漢承秦制,丞相為百官之長,集決策、司法、行政大權於一身。 漢初,為相者皆為功高的勛臣如蕭何、陳平等,更顯權重。
廣開仕途的武帝,掌權後即另組「中庭」,以心腹隨侍左右,謀劃軍國大策,冷落外廷;

21 建立內朝,進一步集權中央 復在三十三歲時起用布衣公孫弘為相(同年,中朝侍中衛青,拜為大將軍,「位在公上」),相權益低,只能垂首聽命,處理行政事務。 武帝治相甚嚴,十二位丞相中,除田千秋跨武昭兩朝外,被迫自殺或治死的丞相有六位,被罷免的有兩位。

22 建立內朝,進一步集權中央 確立內朝:允許原為武帝掌書禮的尚書,可出納章奏、操持權柄,並用宦官為中書以行尚書之職。“內朝”與以丞相為首的“外朝”相對,權力更淩駕於外朝。故丞相的權力被削弱,皇帝則進一步獨裁。

23 加強監察、建立內朝的影響 但是在地方加設刺史及司隸校尉,就開了東漢軍閥、州牧割據的先河,使東漢滅亡;
而削弱相權,令皇帝輔弼無人,令戚宦之爭產生間接更促成王莽篡漢的野心。進一步發展“皇權至上”的觀念。

24 帝制意識形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依董仲舒之議,罷黜百家,只立五經博士。從此博士一職,漸漸從方技、旁門雜流中解放出來,純化為專門研治歷史和政治的學者。 武帝又採納公孫弘的建議,為五經博士置弟子員,額定五十人選拔各地優青年隨博士學習一年,若能通一經以上得補史,高弟可以為郎中。

25 帝制意識形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武帝又按董仲舒之議令郡國每年察舉孝子,廉吏各一人,推薦到中央為郎中。
又命丞相、列侯等推與才幹之士,親加策問,以選拔人才。

26 帝制意識形態---獨尊儒術的影響 由於崇儒的關係,官吏多由太學出身的讀書人出任,自此漸有文學入仕一正途代替以前之蔭與貲選,打破漢初朝廷大臣多為宗室、軍人、功臣、商人組成的局面,形成以士人為主導的“士人政府”。 而且漢初丞相均為貴族或軍人階級所獨佔,自武帝從公孫弘為相後,始以布衣儒術所進,遂打破先封侯,後封相的慣例,從此漢代政治實權由軍人轉入儒生之手,也可說漢代政治轉向文治精神的表現。

27 帝制意識形態---獨尊儒術的影響 崇儒卻扼殺了其他科學發展的機會,堵塞了人民的智亦妨礙各家思想和一切技藝的發展,使學術不能分途競進,使中國文化從此走上偏狹之路,科學陷於停滯不前。

28 確立郡國察舉制,選拔賢才 漢初,官吏皆自高官及富豪的子弟中挑選。 武帝十七歲時已下詔全國薦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
到二十三歲掌政,即採納董仲舒的建議,下詔郡國每年要推舉「孝」、「廉」(以孝、廉著稱之士)各一人,規定官員不薦賢有罪、薦賢有賞。

29 確立郡國察舉制,選拔賢才 對於德高望重之士,還會派專車遣專使,以徵召之禮迎接入京。
此外,武帝更鼓勵平民上書自薦,由他親閱篩選。不論出身廣開仕途的結果,是武帝一朝人才輩出,為其文治武功各獻汗馬功勞。

30 確立郡國察舉制,選拔賢才的影響 武帝一朝人才濟濟,如燦爛繁星,輝映史冊,東漢史家班固讚道:
「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倪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宣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東方朔、枚皋;應對則嚴助、朱買臣;曆數則唐都、落下閎;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率則衛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餘不可勝紀。是以興造功業,制度遺文,後世莫及。」

31 經濟改革---重農抑商,鑄五銖錢 漢初,聽任民間鑄錢, 到景帝方禁,但舊幣仍可流通,私鑄難止。
武帝即位後,先後改鑄三銖錢、半兩錢、白金幣、赤仄錢等,皆未能抑制盜鑄。

32 重農抑商,鑄五銖錢 吸收經驗後,武帝推出「重如其文」的五銖錢,以五銖(重量單位)的銅,鑄造面值相等的錢,使仿鑄者無利可圖。
之後四年,採桑弘羊之議,立五銖錢為全國唯一合法流通的貨幣; 壟斷造幣的原料和技術,由上林苑三官統一鑄制;其它舊幣一律銷毀,溶銅輸入三官。 五銖錢自此一直流通至隋朝,七百年不廢。

33 確立新經濟政策的背景 居納資為吏,後世捐納之例,始於此。
《漢書》卷二十四下《食貨志》述:「武帝即位……干戈日滋……財賂衰耗而不贍。入物者補官……選舉陵遲,廉恥相冒……其後四年置賞官大諸侯、卿大夫、小者郎吏。 」 武帝既頻年征伐,以金幣招致外國,又好神仙廣營官室,興造遊幸,消耗國力太大,將文景兩朝的積貯用光,還感不足。

34 確立新經濟政策,鹽鐵酒專賣 東郭咸陽、孔僅和桑弘羊向武帝建議把全國冶鐵煮鹽權收歸國有: 在鹽鐵產區自設官署,僱民煮鹽治鐵,實行獨家專營。
當時,朝臣皆以為是與民爭利,多加反對。 武帝一意孤行,委東郭咸陽及孔僅主理其事,並許其用各地鹽鐵商為鹽鐵官,減低推行阻力

35 確立新經濟政策 不得不採取聚斂的經濟政策,如定鹽鐵、酒為國營專賣,課緡錢,設均輸平準法,
以“東郭咸陽與大治孔僅為大司農丞桑弘羊為大司農主持敗政及分頒鹽鐵公賣之事,時稱計吏”。 三人之言利事,折秋毫諸兵事外交,莫之能先也。國家專賣鹽鐵,利潤由國家賺取,用此從事建設國家所需,免商人謀取私利。

36 新經濟政策的影響 武帝自開始對匈奴的戰幕後,幾乎每年皆有戰事,軍費加上賞賜軍功將士及降眾開支,數以億計。
而武帝的奢侈,不亞於秦始皇,自即位後,幾乎從未間斷辟苑築宮;加上妄賞方士、出巡封禪皆耗巨資,傾盡了當世及漢初七十多年所積累財富。

37 新經濟政策的影響---國用富饒 盡有亡國之君惡習的武帝,之所以能避過民困亂起的厄運,全賴重用一批擅於理財的謀臣如桑弘羊等,先向富者埋手,繼而整頓經濟,以新法納財,既可壓抑豪強,又使「民不益賦(不增加稅收),而天下用饒」

38 新經濟政策的影響---平抑物價 漢初以來,各郡國都要把當地土特產及其他中央所需,貢往京師。
但路遠,運費貴,損耗又多,所貢之物,亦未必為京師所需。

39 新經濟政策的影響---平抑物價 桑弘羊於是提出實行均輸、平準之策: 平準,就是平衡物價,官設於京師,負責掌握京師所需和產物在各地的差價;
均輸,即調節運輸,官設於各郡國,根据平準官的信息,把所在地的土特產,扣除京師所需後,運往缺此物的地區出售,賺取差價。 這無疑是商人所為,但由官府兼營,既可進益國庫,又收平抑物價的作用。

40 新經濟政策的影響---打擊商人 此政策對商人為一大打擊商人無多利潤可賺,聰明人士皆棄商而專攻學術。而詔平準均輸之制,為防止商人操縱資本和囤積居其藉比調整物價,流通有無並增國庫收入。

41 武功鼎盛---拓展版圖 北伐匈奴:在西方一邊切斷匈奴與青海姜族的聯繫,一邊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西域夾擊匈奴,在東方,切斷匈奴與滿族的聯繫 ,又在隴西代郡一帶集合大軍作為力,給匈奴以正面的打擊。 以後許多戰役與許多軍事措施,都是在這個戰略原則下推行的。 據統計,武帝曾三次大規模攻伐匈奴。武帝一方面打擊匈奴,一面方加強北部邊防,首先是大量移民曾一次移民七十餘萬。

42 漢武帝之武功 北伐匈奴 西通西域 西南平 西南夷 南平百越

43

44 拓展版圖,武功鼎盛的成效 在東起朔方西至今居,設立田官,督戍卒屯兵,官供給農具穀種,以前的草原牧場,變成農業區,經濟文化遂大有發展。
為確保河西地區的安全,武帝築新長城,自敦煌郡起接連秦長城,此新築邊城每隔五里十里地方,築有烽火臺,設戍卒瞭望,另外築有許多小城堡,有烽火設備,駐有較多士卒,以保邊境安全。

45 拓展版圖,武功鼎盛的成效 先後南平百越、東平朝鮮、西南平定西南夷、西通西域 東平朝鮮,初步奠定漢初版圖,較元秦時更為廣闊。

46 拓展版圖,武功鼎盛的成效 隨著漢代版圖擴張,匈奴、百越、西南夷都受到漢文化的薰陶而開化。
如匈奴單于降漢,使人奉地圖來附一事觀之,是匈奴亦一如華夏有文字與圖藉足見受華夏文化所薰陶、百越、西南夷與漢族人習居,漢文化助各族脫離落後狀態,向高級文化發展,漢在各族的統治比原來豪奠統治文明、各族生命力亦得以提高。

47 拓展版圖,武功鼎盛的影響 不過漢武帝本人好大喜功,動輒對外用兵,勞民傷財 李華《 弔古戰場文》“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兼目大建官室,大事遊幸,尤其晚年更求神仙進方士,使國力大耗。 並影響宣帝對外的政策。

48 分組討論︰ 如何評價漢武帝? 漢武帝的帝國是我們的理想國嗎?

49 他是雄主嗎?他是賢君嗎? 他是暴君嗎? 如何評價 漢武帝? 獨具慧眼 不畏流言 施惠恤民 反省痛悔 好色荒淫 酷刑嚴法 多疑迷信 揮霍奢侈

50 古今史家對漢武帝的評價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明揚暗貶。云:
「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焉可述」 其中所稱頌的,皆為文治, 對武帝最得意的武功隻字不提,在其他紀傳中,側寫「孝武奢侈餘弊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昭帝紀),「外攘四夷,內改法奄,民用凋敝,奸軌不禁」(循吏傳),隱然有責備之意。

51 (續)古今史家對漢武帝的評價 西漢當朝,對武帝最坦白的評價,要數宣帝大儒夏侯勝: 「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過半,蝗虫大起,赤地千裏,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顯示出盛世的另一面代價。自此,史家對武帝評價趨苛。

52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感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
(續)古今史家對漢武帝的評價 至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的評價更反面 ,無甚是處 :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感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

53 功過誰定? (續)古今史家對漢武帝的評價 凡人或事,自有其優劣之兩面,所謂功過,往往反映了評者的價值觀。
古時受非議的秦始皇、武則天等,至今亦被翻案,大振國威的漢武帝自不例外。 他除了有抗外族、拓國土之功外,文治如獨尊儒術,助長中國形成獨特的唯心(重道德、輕技術)文化;而其由察舉取士的定制,亦為隋以後的科舉奠下先聲。 這種平民可憑自身努力,晉身統治階層的機制,增加社會階層的流動,其影響之深遠,不下於尊儒。可以說,漢武是世界歷史上不可不提的明主。

54 酷刑嚴法 武帝以嚴法治官,27歲時,命張湯和趙禹訂律令,歷五年完成,修訂後的律令共359章,光是大辟(死刑)就有409條、1882事。
58歲,因農民頻起亂,又作「沉命法」,規定太守以下如不能鎮壓起亂,皆死罪。 嚴刑以外,他又愛重用酷吏,本意是鼓勵他們不避皇親,壓制豪強,但如杜周、王溫舒之輩,多貪贓枉法,又專窺皇上意圖斷案,致冤案迭起。 像武帝66歲時所發生的巫蠱之禍,被牽連治罪者多達數十萬人,致李廣利投降匈奴,朝野人心渙散。

55 揮霍奢侈 武帝喜遊獵,即位初年,即大辟苑囿:例如方圓三百里、有離宮七十所的上林苑;方圓五百四十里,建有甘泉宮的甘泉苑;長安城南的御宿苑;西北邊疆的三十六處牧苑等。 晚年又愛大興宮室,如53歲,正值連年旱災蝗災,兼對大宛用兵,築建章宮,宮內建仙山、圈異獸、挖酒池,樹肉林; 55歲,修北宮、建桂宮、明光宮。他又妄信神道,為求長生,賞賜方士無數。 加上巡遊無度,封禪泰山,和對功將的厚賜,致國庫幾度空虛,每遇天災,屢現「人相食」的現象。

56 多疑迷信 武帝的兩個皇后,皆因巫蠱得罪。 陳皇后阿嬌確有其事,被廢。 衛皇后子夫則遭陷害。
事緣武帝晚年多病,總疑是臣民詛咒造成,命江充追查,江充已誅滅了丞相父子、兩位公主等顯貴,他與太子劉據素來不和,恐武帝死後被誅,於是把治蠱矛頭轉向太子。 劉據起兵捕江充自衛,事敗,自縊而死; 皇后自殺,衛氏被誅族。 劉據既死,武帝追悔之餘,打算另立鉤弋夫人的六歲幼子為太子,又恐年輕的鉤弋夫人他日會以太后身份亂政,竟藉詞賜死。

57 荒淫好色

58 漢武帝巡遊無度 因為好大喜功、又迷信神仙鬼怪 武帝極喜外遊,在位五十四年間,其中二十八年有出巡外地,有時一年不止巡遊一次。
尤以四十七歲那年外遊歷時最長、行程最遠:率十八萬騎兵由長安出發,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於台、至朔方、臨北河,示威於匈奴。 還祠黃帝於橋山,散兵卒,歸甘泉宮。 翌年春,又率諸王列侯文武百官東巡,先臨東海,再封禪於泰山,後東巡海上,北至碣石,轉至遼西,歷北邊九原,方返,周遊了一萬八千里,史所稱著

59 《輪台詔》 他晚年所下的《輪台詔》: 公開向天下表示悔悟改過; 並改“勞民”政策為“富民”政策, 都對後世皇帝有示範意義。
他確是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物。 漢人已信漢武帝“作憲垂法,為無窮之規”。 近世史家更稱他為“二十四朝之皇帝,”亦即 百代之人物也。

60


Download ppt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治亂興衰 漢武帝之施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