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一、复习提问 ??? 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3.生物和生物之间常见的有哪些关系?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蝗虫啃食玉米的叶
动物往往为挣夺食物、配偶、栖息地发生战斗 合作关系 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4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
请观察下列图片: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会出汗。 上述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5 上述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的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总之,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6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观察兔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 什么问题吗?眼睛的位置与它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关系吗?

7 害便于发现四周动静,所以两眼生在头两侧。
Let me answer your question: 家猫的两眼都在前方,兔的两眼在头的 两侧。这是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家猫 是捕食者,能捕食鼠类等,两眼生在前方, 利于发现猎物和准确捕食猎物;而兔是草食 性动物,易被其它肉食动物捕食,为逃避敌 害便于发现四周动静,所以两眼生在头两侧。

8 通过以上图片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你还能列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9 拟 态 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爪利于捕食 栖息在山溪石块上的棘胸蛙呈深褐色 树蛙的体色与其所栖息的树同颜色 生活在绿草丛中的青蛙,背部为绿色
拟 态 生活在绿草丛中的青蛙,背部为绿色 树蛙的体色与其所栖息的树同颜色 栖息在山溪石块上的棘胸蛙呈深褐色 夏天的雷鸟羽毛为棕褐色 冬天的雷鸟羽毛为纯白色 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爪利于捕食

10 植物防风固沙 蚯蚓疏松土壤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11 赤潮.rm

12 请观察下列图片 既然生物必须适应 环境,那么生物会 不会影响环境呢?
水葫芦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但引入我国云南省昆明的滇池后,由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1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草地 灌木丛

14 实验结果 植物会增加空气湿度 数据: 结论: 环境 早上 中午 晚上 裸地 67.5 55.3 65.4 草地 69.8 57.5 66.3
灌丛 77.7 69.6 70.5 数据: 结论: 植物会增加空气湿度

15 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生物的身体结构是与一定的功能相适应的。

16 基础练习:课本P22 1.例如:鱼的身体左右侧扁,呈梭形;身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躯干部和尾部有鳍;用鳃呼吸等等。这些特征都是对水生生活的适应。又如,仙人掌的叶变化成叶刺,可以大大降低水分的蒸腾,这是对干旱的荒漠环境的适应。 2.鲤鱼体外受精,受精率小。受精卵的孵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孵化率低,幼鱼的成活率也低,因此鲤鱼必须多产卵,才能保证其种类的延续;而鸟类体内受精,受精率高。鸟卵的孵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孵化率高,并能育雏,后代容易成活,所以不需要产很多的卵。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7 3.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如果饲养的山羊过多,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练习(二) 1.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炎热缺水荒漠中生活的骆驼的尿液非常少 B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 C鲫鱼必须生活在淡水中 D蚯蚓疏松土壤 D

18 2.下列事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因素变化的是:
A仙人掌的叶变为叶刺 B蛾类的昼伏夜出 C候鸟的迁徙 D公鸡报晓 C 3.“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 因 因素密不可分 C

19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 . 温度     B. 光照       C.湿度       D. 土壤 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A.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3.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 称为(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合作       B.食物网       C.捕食         D.竞争 5.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 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A D A C B

20 6.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
A.河中水            B.水的温度         C.同种的鱼        D.河岸上吃草的羊 7.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 (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 了 两种环境的对照。 (6)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阴暗潮湿的环境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不是,数量太多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知识和生活经验 C 光照不同 阴暗和明亮 减少偶然性,增加可靠性 放回到适合它生活的自然环境


Download ppt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