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皮肤的解剖和功能 Anatomy and Function of Skin
2
学习皮肤性病的重要性 常见病,多发病 皮肤美容保健 皮肤是机体健康的镜子 (副肿瘤性皮肤病) 性病、AIDS的防治
3
一、皮肤概论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的组成 皮肤的来源 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的免疫系统
4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连的一种器官,主要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组成,具有防御外来有害因子对人体的侵袭,保障体内脏器正常功能的作用。
5
2.皮肤的组成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 及大、小汗腺、皮脂腺、 毛囊、甲等附属器
7
上皮结构,如表皮、毛囊、皮脂腺、大、小汗腺和指趾甲,来源于外胚层。
3.皮肤的来源 上皮结构,如表皮、毛囊、皮脂腺、大、小汗腺和指趾甲,来源于外胚层。 黑色素细胞、神经和特殊感受器来源于神经外胚层。 真皮、皮下组织、淋巴管、血管、Langerhans细胞、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等来源于中胚层。
8
4.皮肤的生理功能 主要有保护、分泌、排泄、吸收、体温调节和感觉等。
9
5.皮肤免疫系统 皮肤调节免疫反应:细胞成分与分子成分 免疫监视 免疫耐受与排斥
10
二、表皮(Epidermis) 角质形成细胞 黑素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麦克尔细胞
12
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产生角蛋白 ─ 胞内有张力原纤维 ─ 桥粒 ─ 胞质呈树突状 ─
13
1.基层 (stratum basalum,basal cell layer)
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s) 1.基层 (stratum basalum,basal cell layer) 2.棘层 (stratum spinosum,prickle cell layer) 3.粒层 (stratum granulosum,granular layer) 4.透明层 (stratum lucidum) 5.角质层 (stratum corneum,horny layer)
15
⑵参与皮肤的免疫应答,对颗粒性抗原可能先 摄取和分解,为Lc进一步摄取抗原创造条件。 ⑶释放细胞因子,增强 T 淋巴细胞活化,也可
角质形成细胞作用: ⑴不断新生、增殖,产生角蛋白,形 成角质层,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因子侵袭。 ⑵参与皮肤的免疫应答,对颗粒性抗原可能先 摄取和分解,为Lc进一步摄取抗原创造条件。 ⑶释放细胞因子,增强 T 淋巴细胞活化,也可 通过真皮与表皮交界处而影响真皮内细胞成 分。
16
存在于基层和棘层的角朊细胞间。 桥粒跨膜蛋白 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DG) 桥粒芯胶蛋白(desmocollin,DC)
桥粒(desmosome): 存在于基层和棘层的角朊细胞间。 桥粒跨膜蛋白 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DG) 桥粒芯胶蛋白(desmocollin,DC) 桥粒胞浆斑蛋白 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DP) 桥粒斑珠蛋白(plakoglobulin,PG)
19
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
胞膜层(plasma membrane) 透明层(lamina lucida) 基板层(basal lamina) 网状层(reticular lamina)
21
非角质形成细胞 (non-keratinocytes) 黑素细胞 (melanocyte)
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Lc) 麦克尔细胞 (Merkel cell) 未定类细胞 (indeterminate cells)
22
1.黑素细胞 表皮黑素单元 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位于基底细胞间,内含大量黑素小体,胞浆向外延伸呈树枝状突,每一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可与30-40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形成所谓表皮黑素单元。通过树枝状突向邻近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输送黑素。 保护性光屏作用,黑素使表皮中具有免疫功能的郎格汉斯细胞不受紫外线损伤而丧失免疫监视的活性。
24
2.郎格汉斯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 郎格汉斯细胞存在于表皮基层以上部位,核分叶或有切迹,无角蛋白细丝及桥粒,但具有其他细胞器。最有特征性的是郎格汉斯细胞颗粒,或称Birbeck颗粒,呈网球拍外形。 免疫调节效应细胞,参与抗原摄取、处理、传递等作用,参与免疫应答反应,在接触过敏、皮肤移植免疫和免疫监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5
朗 格 汉 斯 颗 粒
27
3.麦克尔细胞 麦克尔细胞是一种皮肤神经内分泌细胞,单个地分布于表皮基层中,与神经纤维紧密相关,构成麦克尔细胞轴突复合体,具有神经传递和营养神经纤维的功能。
30
4.未定类细胞 此类树枝状突细胞既无黑素小体,也无Birbeck颗粒,但对OKT6呈阳性反应。
31
三、真皮(Dermis) 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 网状纤维 细胞(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 基质
32
(Subcutaneous fat tissue)
四、皮下脂肪组织 (Subcutaneous fat tissue) 皮下脂肪组织系由疏松结缔 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
33
五、皮肤附属器 (Appendages) 1.小汗腺 2.大汗腺 3.皮脂腺 4.毛发 5.甲
35
1.小汗腺(eccrine gland): 分布
除唇红缘、小阴唇、阴蒂、龟头、包皮内侧和甲床外,遍及全身,以掌、跖、腋下部位最多,屈侧比伸侧多。直接开口于皮面。
36
小汗腺组成 分腺体和导管两部分 腺体由单层细胞排列成管状,盘绕如球形,含两种细胞即透明细胞和暗细胞,分泌受交感神经的节后胆碱能性神经支配。
小汗腺组成 分腺体和导管两部分 腺体由单层细胞排列成管状,盘绕如球形,含两种细胞即透明细胞和暗细胞,分泌受交感神经的节后胆碱能性神经支配。 导管由两排嗜碱性上皮细胞组成,分真皮内导管和表皮内导管。
37
小汗腺的功能: ⑴散热作用 ⑵角质柔化作用 ⑶汗液酸化作用 ⑷肾脏功能替代作用 ⑸脂类乳化作用 ⑹分泌免疫球蛋白如分泌性IgA。
38
分布于腋窝、乳晕、外生殖器和肛门区,不直接开孔于皮面而开口于毛囊内。
2.大汗腺(apocrine gland): 分布于腋窝、乳晕、外生殖器和肛门区,不直接开孔于皮面而开口于毛囊内。
39
3.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除掌跖外遍及全身,以头、面、躯干中部及外阴部为多。 通常开口于毛囊上部,也有与毛囊无关,单独开口于皮面的皮脂腺,如见于唇红处(Fordyce’s spots)乳晕(Montgomery’s tubercles)、包皮(Tyson’s glands)和眼睑(Meibomian’s glands)。 皮脂腺系全浆分泌腺。
40
影响皮脂排泄的因素有 年龄、性别、人种 温度 激素 湿度 部位差异 营养因素
41
皮脂腺内寄生的棒状杆菌和卵 圆形孢子菌的脂酶可将皮脂中的甘油三酸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对表皮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如刺激毛囊和周围组织,可引起炎症,表现为毛囊炎和疖子。
42
皮脂的作用 ⑴乳化水分作用 ⑵维生素D和维生素D原的组成部分 ⑶脂类的脂酸作用 ⑷脂类乳化作用。
43
4.毛发(hair): 分类: 长毛(头发、腋毛、耻毛) 短毛(眉毛、睫毛、鼻毛) 毳毛
44
毛发组成 毛干 毛根 毛球 毛发横断面 髓质(2-3层立方形角化细胞构成) 皮质(几层含色素的梭形细胞构成) 毛小皮(一层角化上皮细胞构成)
45
毛囊: 内根鞘 外根鞘 结缔组织鞘 毛乳头:毛囊的基部突入毛球之内的真皮 组织。
47
5.甲 (nail): 甲周 甲床 甲板
49
(Blood vessels and lymphatics and nerves of skin)
六、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Blood vessels and lymphatics and nerves of skin)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