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2章 國際訂價策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2章 國際訂價策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2章 國際訂價策略

2 本章內容 前言 瞭解國際訂價決策的三個構面 討論國際訂價策略 定義真品平行輸入 瞭解國際傾銷 討論國際移轉訂價

3 前言 從事國際行銷的企業,必須發展一套國際訂價制度,以便在國際舞台上與競爭者競爭。 企業在從事訂價決策時,一般有下列幾個訂價目標: 求生存:
利潤極大: 銷售量極大: 收益極大:

4 國際訂價決策三構面(1/2) 當企業在制定國際訂價策略時,必須先考慮三個層面: 出口報價, 國際訂價政策, 及國際訂價引發之特殊問題

5 國際訂價決策之三構面(2/2)

6 國際訂價策略 出口報價: 國際訂價政策與當地市場訂價: 引發特殊問題:
以最基本的交貨條件FOB(Free on Board,出口港船上交貨)為例,出口商只要將貨物運過船舷欄杆,風險便移轉,且只須負擔通過船舷欄杆前所發生的費用 。 國際訂價政策與當地市場訂價: 若企業是以獨資或合資方式進入海外市場,或在海外設有行銷單位時,除了要思考訂價策略之全球協調及整合外,還應考慮當地市場的情況以作為訂價的依據,才不致與當地市場狀況有所悖離。 引發特殊問題: 由於國際行銷的複雜性,引發企業在從事國際訂價之特殊考量,這些國際行銷的特殊主題包括:國際移轉訂價(transfer pricing)、真品平行輸入、及傾銷。

7 國際訂價決策之影響因素(1/2) 壹、 一般性考慮因素 一、成本
成本是廠商訂價時的重要考慮因素,為求損益平衡,訂價不得低於成本,因此成本是廠商訂價的下限。 通常採用的成本訂價方式有兩種:平均成本加成訂價法及邊際成本加成訂價法。 假設已知廠商的平均成本為80元,而廠商在評估後,認為加成20%是合理價格,由此可算出廠商產品的單價為100元[80÷(1–0.2)=100]。

8 國際訂價決策之影響因素(2/2) 二、需求 三、競爭 消費者的需求會受到價格、所得、替代品、及消費者預期心理等因素之影響。
首先,企業可利用需求彈性作為訂價的工具;需求彈性愈大者,表示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愈大,因此面對這樣的消費群時,應採低價策略,不要輕易漲價 三、競爭 廠商若是身處於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為了與競爭者競爭,經常會採取降價策略,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相對的,若為獨佔市場的廠商,則可採利用高價來獲利。

9 國際訂價-國際面因素(1/2) 貳、 國際面因素
依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於1986年所創造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2007年全球最貴的麥當勞麥香堡(Big Mac)是在瑞士,一個要價5.58美元,全球最便宜的麥香堡在中國大陸,一個只要1.48美元,而台灣的價格(2.32美元)大約是大陸的兩倍

10 國際訂價-國際面因素(2/2) 貳、 國際面因素
英國《經濟學人》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可以用來判斷一國貨幣高估或低估,若以2007年美國麥當勞一個麥香堡賣價3.41美元為標準,瑞士法郎兌美元明顯被高估約73%,而大陸人民幣則被低估約53%,新台幣兌美元低估約27%。

11

12

13

14 價格揚升的因素(1/3) 相同的產品行銷到全球各地,為何各地之價格不一致,主要是因下列原因所致: 一、匯率: 二、各地所得水準:
由於各國貨幣不同,而貨幣間又有兌換之問題,因此造成各地相同的產品,售價可能 會有所不同。 二、各地所得水準: 一般而言,所得水準愈高的國家,產品訂價相對較高;反之,所得水準愈低的國家,訂價相對較低。例如:以台灣和日本而言,由於日本所得水準較台灣高,因此日本物價相對較台灣高。 三、各地物價水準: 一般而言,物價水準高,則訂價相對高一點;反之,物價平穩,則訂價相對低一點。

15 價格揚升的因素(2/3) 四、各地原物料價格: 五、各地運輸成本不同: 六、各國關稅政策不同:
若產品原料來自價格低之國家,則產品訂價低;反之,產品原料來自價格高之國家,則產品訂價高。。 五、各地運輸成本不同: 由於距離遠近不同,故有運輸成本高低之差別。若運輸成本高,則產品訂價高;反之,運輸成本低,則產品訂價低。 六、各國關稅政策不同: 以關稅而言,若課高額關稅之國家,則產品訂價高;反之,課低額關稅,則產品訂價低。

16 價格揚升的因素(3/3) 七、運費及保險費 八、政府管制
採行CIF的出口商因為較FOB 多負擔運費及保費,其成本負擔相對較高,因此價格較高。 八、政府管制 有時候當地政府基於保護某些團體的立場,會有一定的管制措施,故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廠商的訂價策略 。

17 國際訂價策略 (1/2) 從事國際行銷的企業,應採用行銷訂價政策,依據Keegan(1999)的看法,有三種國際訂價政策
1. 母國中心訂價政策 所謂母國中心訂價(ethnocentric pricing)政策就是由母國總公司來協調及整合各國子公司的訂價策略,是一種集權的訂價管理哲學,各國子公司喪失訂價的決策自主權。 2. 地主國中心訂價政策 所謂地主國中心訂價(polycentric pricing)政策是指各國子公司可以依照當地環境的狀況,自行調整其訂價方式,是一種分權的訂價管理哲學,各國子公司擁有自行訂價的決策自主權。

18 國際訂價策略 (2/2) 3. 全球中心定價政策 所謂全球中心訂價(geocentric pricing) 政策是由各國子公司與母公司共同協商,一方面顧及當地的環境狀況,另一方面又能兼顧公司整體的策略目標。

19 國際訂價政策

20 當地市場訂價策略 1.吸脂訂價(skimming pricing)是指進入某一特定的市場區隔,以定高價的方式,提供特殊品質或獨特的產品。
2. 滲透訂價 (penetration pricing)是以低價的方式,快速地提高市場佔有率。

21 真品平行輸入 「真品平行輸入」 (parallel importing)俗稱水貨,是指貿易商(而非代理商)直接從國外進口具有相同品牌(相似或類似型號)的產品,由於該商品為原廠之產品,而非仿冒品,因此才稱為真品平行輸入。 在國外水貨又稱為「灰市貨品」(gray market goods),主要是因為水貨是否違法引起許多不同的爭議,似乎存在一個灰色地帶。

22

23 真品平行輸入-水貨產生之原因 水貨產生之原因,有下列幾點: 1. 兩地價差太大: 2. 特定型號商品之需求: 3. 匯率波動太大:

24 匯率與汽車平行輸入

25 真品平行輸入案例 德國BMW製造商賣車給義大利代理商,由於匯率的變動,導致德國貿易商再從義大利進口德國BMW車。原因為因為匯率的變動,馬克對里拉升值,假設原本一馬克對里拉的匯率兌換比率為1比10,而馬克升值後,兌換比率為1比15,即原本一台BMW汽車在德國賣1馬克,在義大利賣10里拉,但馬克升值後,德國貿易商只要以0.67(10/15)馬克,就可以從義大利將BMW車買回德國境內。

26 真品平行輸入相關議題 代理商與貿易商的對抗 一、代理商的策略 二、貿易商的策略 降價:代理商直接降價,縮短價差。 增加售後服務:
進口不同款式的商品: 增加贈品: 要求正廠協助: 二、貿易商的策略 1. 自行進口維修設備: 2. 進口不需維修之商品: 3. 增加贈品:

27 傾 銷(1/3) 所謂傾銷(dumping)是指甲國出口商以低於公平市價(fair value)銷售商品到乙國,導致乙國的國廠商無法與其競爭,即造成傾銷之嫌疑。例如,台灣生產DRAM和SRAM 的廠商賣到美國的價格太過便宜,低於公平市價,以致於美國美光公司向美國商務部門控告台灣傾銷,結果台灣被告傾銷,被課徵反傾銷稅。

28 傾 銷(2/3) 而公平市價一般是指: 出口商國內價格; 出口商銷售到第三國之價格; 合理成本和利潤。
傾 銷(2/3) 而公平市價一般是指: 出口商國內價格; 出口商銷售到第三國之價格; 合理成本和利潤。 若出口商銷售到海外之商品價格,低於上述三個價格,則有傾銷的嫌疑。

29 傾 銷(3/3) 由於傾銷會侵害到進口國之國內產業,故進口國政府會採取『反傾銷』之措施。反傾銷是基於保護貿易主義,其目的為:(1) 保護國內產業、及 (2) 避免公司倒閉。若一國發生上述二事件,將會產生社會問題。因此,為了避免社會問題之發生,故各國會課反傾銷稅。

30 國際移轉訂價(1/9) 所謂「移轉訂價」是指某一組織(例如跨國公司)內部各單位間(母公司與子公司間、或子公司間),有關商品、服務、及中間財(技術、零組件、原料、機器)相互移轉時所訂定的價格,該訂價方式不僅可幫企業節稅,亦可規避物價膨脹及匯率風險。

31

32 國際移轉訂價(2/9) 一般跨國企業常用的移轉訂價方式有: 成本基礎法(Cost-based Transfer Pricing)、
市價基礎法(Market-based Transfer Pricing)、 及協商法(Negotiated Transfer Pricing)等三種。

33 國際移轉訂價(3/9) 影響移轉訂價方式選擇之因素 1.當地法令之限制: 2.跨國公司的規模: 3.當地政治及社會狀況:
4.當地政府的經濟管制:

34 國際移轉訂價(4/9) 國際移轉訂價的策略目標 一般而言,跨國公司採用移轉訂價,可以達成下列目標: 節稅、 盈餘匯出、 降低匯兌風險、
增強子公司競爭力、 及規避進口關稅。

35 國際移轉訂價(5/9) 1. 節稅目的: 由於跨國公司母國與各地子公司地主國,或各子公司地主國的稅率不同,因此可以採用「提高」或「降低」移轉價格的方式,使公司整體的利潤極大,以達到節稅的目的。

36

37

38

39 國際移轉訂價(6/9) 2. 盈餘匯出: 3. 降低匯兌風險:
假設海外子公司的地主國,禁止跨國企業將盈餘匯出,此時跨國企業可以藉由出口機器或關鍵零組件到該子公司時,以提高移轉價格的方式,將盈餘匯出該國。 3. 降低匯兌風險: 假設海外子公司地主國貨幣有貶值之危機,為避免該國貨幣貶值造成匯兌損失,則跨國企業可以藉由安排銷售機器或關鍵零件到該公司時,以提高移轉價格的方式,將盈餘匯出該國,以降低未來的匯兌風險。

40 國際移轉訂價(7/9) 4. 增強子公司在當地的競爭力: 5. 規避進口關稅:
為了增強子公司在當地的競爭力,跨國企業可以藉由安排銷售商品、服務、及中間財到該子公司時,以降低移轉價格的方式,降低子公司的進口成本結構,以便在當地與其他競爭者競爭。 5. 規避進口關稅: 若海外子公司地主國對進口商品、服務、及中間財課征高額進口關稅時,可以採用降低移轉價格的方式,以減少進口稅。

41

42 國際移轉訂價(8/9) 移轉訂價引發之管理問題 1. 績效評估正確性之爭議: 2. 子公司自主性之爭議:
為了達成公司整體之目標,移轉訂價之操弄(提高或調降)可能會造成績效評估的不正確,尤其是當每一個單位皆是利潤中心時更為明顯。 2. 子公司自主性之爭議: 為了配合公司之整體目標,各子公司將喪失自主性,尤其當銷售部門缺乏效率時,購買部門還必須配合公司整體政策,而不能以低價向外部購買商品、服務、中間財,將導致更多的無效率,降低子公司的自主性及缺乏彈性,無法因應快速變化的環境。

43 國際移轉訂價(9/9) 3. 國際合資管理上的衝突: 4. 法律上的限制:
如果是在國際合資的情況下,為了達成母公司之整體目標,而要求國際合資子公司配合時,可能會引起國際合資夥伴的反對,而造成雙方的衝突。 4. 法律上的限制: 對於跨國公司以移轉訂價來規避所得稅,各國政府為避免稅基流失,及租稅公平之考量,都對轉撥計價做出一些規範。例如,美國的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就要求公司內部門間之交易要使用「常規訂價」(Arm’s Length Price),約等於市場價格 。

44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第12章 國際訂價策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