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复习和答题策略+要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复习和答题策略+要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复习和答题策略+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复习和答题策略+要点

2 概论部分 一、复习方法 1.要有信心。 2.要有毅力。 3.内容较多,注意学习方法的灵活性。 (1)单篇学习和分段记忆结合。
  1.要有信心。   2.要有毅力。   3.内容较多,注意学习方法的灵活性。   (1)单篇学习和分段记忆结合。   (2)以作者为单元学习和以文体为单元复习结合。   (3)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结合。   4.看书细心,重视基本知识。

3 二、 题型分析 1.有两种题型,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为五部分。他们的分值如下: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有两种题型,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为五部分。他们的分值如下: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多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论述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阅读理解题1题,共10分。

4   2.单项和多项选择答案是固定的,是属于客观题,共40分。其中单项选择好得分,一般情况要得到26分左右;相对来说多项选择题较难,一般选对2-3个,得分在4-6之间。总之,客观题要拿到30分-35分左右,这样才能保障自己能通过此门功课。   3.简答题、论述题和阅读题为主观题,占有60分。一般情况主观题得分率比较低,一般同学准备较好,也大约是在30分左右。

5   4.另外,各个历史阶段的试题分数比例: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是2︰2︰2︰4 ,可见,每个阶段都很重要,不能有所偏废。
  5.精读篇目与泛读篇目7︰3,要充分重视精读篇目。   6.《古文选》这门课程的通过率在所有自学考试课程中,通过率是较低的,全国大约是在40-50%左右,当然,大家有老师的辅导,和积极参加一些自考助学班,成功率会比那些在家闭门自学的人的机率要高得多。

6 三、 复习和答题策略 1.具体复习每一篇应当掌握的内容有: (1)按要求背诵有关的作品。
  1.具体复习每一篇应当掌握的内容有:   (1)按要求背诵有关的作品。   (2)记住每一篇作品的篇名,作者,有些重要作家的名、字和号。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还要掌握有关的流派与作家群,如三曹、王孟、高岑、三苏等。   (3)记住作品的写作年代。   (4)弄清作品题目的含义和特点。

7   (5)弄懂作品字词句的含义。   (6)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如白居易《长恨歌》的爱情故事。   (7)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手法。如:《山居秋瞑》的艺术特色。 下面具体分析如何针对题目类型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冲刺:

8 一、 单项选择题   1.主要检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识记程度。这类题目包括文学史上的概念常识、作品与作者、对作品中的字意和句意的理解、对作品基本内容的把握。要正确解答选择类题目,必须做到“细心”。读作品要细。   2.包括题目,文章正文,名句,警句,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典故,地名,各种艺术手法,每位作家的简介,每篇文章第一个注解和提示一定要详细阅读,背诵一些简单的文学史常识和文学流派知识等等。

9 二、多项选择题   1.也是检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识记的题目。其范围大体上与单项选择题相似,包括了作者、作品篇目、作品的写作时代和背景、作品中的主人公、作品中的一些名句的默写、作品中词句的解释、文学史的一些概念等等。

10   2.不过选项更多而且是不定的,所以失分较多。但出题的内容不过有以下几类。
  (1)考察对文章本身的熟悉程度。如文章中写了哪几个人、哪几件事,或运用了哪些手法,使用了哪些典故,哪些句子出自那篇文章等等。   (2)考察拟对作家和有关文史知识。如哪些作品是某某写的,哪些作家是“先秦诸子”、“建安七子”,哪些诗歌是咏物诗、咏史诗,哪些人物是“怀才不遇”等等。

11   具体以下几种出题思路:   1.体裁、题材类:   如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陶渊明《咏荆轲》、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等都是咏史诗。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石头城》《乌衣巷》等都是怀古诗。   阮籍《咏怀》,杜甫《咏怀五百字》、李商隐《安定城楼》等都是咏怀诗。

12   2.修辞手法、方式:   下列诗句中构成比兴的有: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氓》);   (2)“蒹葭苍苍,白露为爽”(《蒹葭》);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5)“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13 3.成语: (1)“夙兴夜寐”“信誓旦旦”出自《诗经·氓》。 (2)“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出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3)“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出自孟子 《鱼我所欲也章》。 (4)“青出于蓝”“锲而不舍”出自荀于《劝学篇》。

14 (5)“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作壁上观”“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6)“提要钩玄”“含英咀华”“同工异曲”“细大不捐”“俱收并蓄”“贪多务得”“爬罗剔抉”“佶屈聱牙”“动辄得咎”“投闲置散”“业精于勤”出自韩愈《进学解》。 (7)“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15 4.作家: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建安七子:王粲、孔融、刘桢、陈琳、阮瑀、徐幹、应玚. (3)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6)战国时代的先秦思想家: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16 5.散文: (1)先秦史传散文:《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左传·秦晋城濮之战》《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2)先秦诸子散文:《侍坐》《齐桓晋文之事章》《鱼我所欲也章》《非攻》《逍遥游》《劝学》《难一》。 (3)先秦诸子散文中大量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有:《庄子》《韩非子》。 (4)先秦诸子: 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学派:老子、庄子。

17 (5)史传散文: 作品中的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有:晋文公、子玉、烛之武。 作品中人物属于战国时期的有:苏秦、冯谖、孟尝君。 城濮之战中属于晋国的人物有:先轸、子犯、胥臣。 (6)标志着先秦诸子散文成熟的作品:《荀子》《韩非子》。 6.名言名句:(要背)

18 三、简答题 有4题,基本上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每段一题,分布均匀,简答题只要能答出要点,最好分条写出,当然在要点后面能有一些解释说明文字更好。

19 四、论述题 共3题。基本上是先秦1题、秦汉和魏晋南北朝1题、唐五代1题。论述题不仅要能答出要点,而且要展开深入的分析,这就要求同学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要熟悉。一般论述题都是精读篇目,大家一定要将精读篇目读熟来。具体我们在下面串讲过程中结合题目讲解。

20 五、阅读理解题 选择多是名篇,诗、散文都有可能,要熟悉一些重点篇目。

21 先秦部分 先秦部分以《诗经》、《楚辞》、史传文学和诸子散文为主。由于时间比较久远,所以一定要详细阅读原文。对每部书都要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一般会出一道简答题和一道论述题。这部分内容较少,只要熟悉课文,最好得分。 重点篇目《诗经》中《氓》、《蒹葭》。屈原的《湘夫人》、《哀郢》。史传文学的《冯谖客孟尝君》。诸子文学中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章》和庄子的《逍遥游》。

22 《诗经》 (一)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 (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现实主义精神。 (3)重章复沓的章法,多彩的修辞,双声叠韵的应用。 (4)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23 (二)《氓》 《氓》是一首弃妇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等。 1.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 (1)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
(2)她勤劳、善良而且忠于爱情。 (3)被抛弃后,还体现出刚强理智的性格。

24 (三)《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白描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四)《将仲子》是一首爱情诗,采用第一人称口吻来写的。
(五)《硕鼠》主要采用借喻的手法。 (六)《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 1.简述《诗经•蒹葭》的艺术特点。 (1)融情入景,构成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2)运用比兴手法,获得空灵飘渺的韵味。 (3)重章叠调的运用,在时间的推移中展示感情的逐渐加深。

25 屈 原 (一)常识:“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又称骚体。西汉末年刘向编《楚辞》一书。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是最早的注本。 (二)《湘夫人》出自《九歌》,《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一组诗,共11首。 1.《湘夫人》的艺术特点。 (1)以祭神歌舞形式,抒发男女之情,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2)善于情景交融,融景入情。 (3)抒情细腻深婉。

26 (三)《国殇》出自《九歌》,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
1.《国殇》的艺术特色。 (1)动态描写和静态刻画紧密结合。 (2)整体描写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 (3)外形描写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 (4)战争描写和诗人情感步调一致。

27 (四)《哀郢》出自《九章》。通过哀悼郢都陷落,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揭示国运垂危的原因。纪实与抒情相结合。运用了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
1.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具体表现: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28 (五)《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最长的抒情诗。
(1)表达了屈原进步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2)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比兴手法,表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29 左 传 (一)常识: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 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 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
左 传 (一)常识: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 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 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 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记载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大事。

30 (二)《晋楚城濮之战》 1.弄清双方人物: 晋国:晋文公、子犯、赵衰、原轸、栾枝、狐毛等 楚国:子西、子玉、子上
  1.弄清双方人物: 晋国:晋文公、子犯、赵衰、原轸、栾枝、狐毛等 楚国:子西、子玉、子上 2.《晋楚城濮之战》的艺术特色。 (1)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2)借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3)战争场面描写简洁生动。

31 (三)《烛之武退秦师》 3.简析《晋楚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形象。 (1)有正确的政治思想,重视民意。
(2)善于用人,能听取臣下意见,集思广益。 (3)谨慎稳重,善于运用策略。 (三)《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熟悉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的。

32 《国语》 (一)常识:左丘明,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 (二)《邵公谏厉王弭谤》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和历史典故说理。

33 《战国策》 (一)常识:西汉刘向整理。 1.《战国策》艺术特征。 (1)记叙生动,说理透辟。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

34 (二)《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引锥刺股”、“前倨后卑”等成语。 1.《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的艺术特征。 (1)运用对比手法。
(2)人物肖像描写非常传神。 (3)运用铺衬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

35 (三)《冯谖客孟尝君》 “狡兔三窟” 1. 冯谖客是如何为孟尝君营造“三窟”。 (1)市义,为孟尝君收买民心。 (2)为孟尝君谋取权力。
(3)为孟尝君谋求宗庙,以保重位。

36 2.如何塑造冯谖形象。 (1)反衬手法。 (2)细节描写。 (3)设置悬念。 (4)欲扬先抑。

37 《论语》 (一)常识: 语录体散文。 (二)《侍坐》 1.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 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
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 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二)《侍坐》 孔子对子路讥笑,对冉有、公西华表示肯定,对曾皙表示赞赏。 背诵曾皙的志向:“莫春者……咏而归”。

38 孟子 (一)常识:孟子提倡性善论。推行仁政。善辩,长于譬喻。 (二)《齐桓晋文之事章》“明察秋毫”、“缘木求鱼”。
1.文章的中心:“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2.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 (1)仁政的实施有赖于君主的“不忍”之心。 (2)仁政真正的实现,必须“制民之产”,让民众有基本的生存条件。 (3)仁政的较高级阶段,需要民治教化。   孟子提出这些仁政主张,是针对当时饿殍遍野,杀人盈城的残酷现实而发。但他将“制民之产”的实施寄托于统治者道德觉悟,很不现实。

39 (三)《鱼我所欲也章》“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生取义”。
3.孟子的论辩特色。 (1)整篇文章立论的总体倾向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2)孟子巧妙地避开了分歧,巧妙地引入“仁政”主张。 (3)在论辩过程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使得道理讲的深入浅出。 (三)《鱼我所欲也章》“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生取义”。

40 墨子 (一)常识: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二)《非攻》由小见大,层层深入。

41 庄子 (一)常识: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为“老庄”。 1.庄子散文特征。 (1)汪洋恣肆。 (2)想象奇特。 (3)运用寓言故事。
(4)善用比喻。 代表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42 (二)《道遥游》 1.《逍遥游》的艺术特征。 (1)展示一种极为开阔的精神境界,本身就有一种开拓胸襟的魅力;
(2)想象丰富奇特,变化多端,雄阔奇丽,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多用灵活的比喻和民间寓言故事。 (4)语言技巧十分高妙,文采丰富,挥洒自如,节奏感强,层出不穷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极富感染力。

43 荀子 (一)常识: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 (二)《劝学》“青出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 1.《劝学》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说理畅达。 (2)旁征博引,论证充分。 (3)运用丰富的比喻。 (4)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富有音乐性。

44 2.《劝学》的结构。 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使人增长知识,修身远祸。 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重视积累。 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是《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典,学习的途径是以端正的态度向贤者求教。 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追求“全”而“粹”的完美境界。

45 3.《劝学》语言特色。 (1)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 (2)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明道理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学习之重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等等。

46 韩非子 (一)常识:法家代表。 (二)《难一》驳难体,“矛盾”从这来的。 1.韩非子散文特色。 (1)分析透辟,锋芒毕露。
(2)既有正面理论,又有辩难驳论。 (二)《难一》驳难体,“矛盾”从这来的。 分别就“晋文公之赏”和“舜之救败”两件事以及孔子对这两件事所作的评论加以诘难和反驳,文中的驳论分析透辟,观点鲜明,针对性很强,并且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因而显得十分有力。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47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散文以政论文和史传文学为主,诗歌有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主。汉赋是两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课文没有选,大家了解一下就行。
重要掌握作家有李斯、贾谊、司马迁、班固。

48 李斯 (一)常识:秦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 (二)《谏逐客书》 注释1了解文章背景,能逐句解释最后一段。 1.《谏逐客书》的说理艺术。
(1)以秦国历史上用客卿的成功事例,反衬出驱逐客卿的错误。 (2)用归谬法指出逐客的错误思想。 (3)从正面说明客卿的重要性,应以包容的态度对待,方可成就秦国大业。

49 2.《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 (1)运用对比手法。 (2)正反说理。 (3)多用排比句式。

50 贾谊 (一)常识: 政论文还有《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辞赋有《吊屈原赋》等。 (二)《过秦论》主旨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过秦论》的论证手法。 (1)采用了以铺陈叙事代替议论的手法,用历史事实引起人们的重视。 (2)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3)铺叙排比的句式,加强气势。

51 晁错 (一)《论贵粟疏》 主张“贵粟”。 1.《论贵粟疏》的艺术特征。 (1)围绕论题“贵粟”展开论述,层层深入。
(一)《论贵粟疏》 主张“贵粟”。 1.《论贵粟疏》的艺术特征。 (1)围绕论题“贵粟”展开论述,层层深入。 (2)运用古今对比,农夫和富商对比,法令和实际情况对比。

52 司马迁 (一)常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司马迁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报任安书》能解释第五段“文王拘而演《周易》……成一家之言。”

53 1.《报任安书》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人生观和创作观。
(1)“重于泰山”的人生观: 体现他人生观的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且勇者不必死节”等。   (2)“发愤著书说”的创作观: 提出“发愤著书说”,体现他创作观的句子:“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等。

54 (三)《项羽本纪》熟悉最后“太史公曰”一段,了解司马迁对项羽优缺点的分析。
1.《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 (1)项羽的性格:志向远大,勇武粗豪,缺乏智谋。 (2)项羽的历史功绩:为推翻秦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推翻秦朝后他成为天下诸侯。   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悲剧人物形象,司马迁对他的态度是同情和惋惜。

55 (四)《魏公子列传》信陵君。采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
2.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羽形象的: (1)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和细节。 (2)运用了反衬和对比手法。 (3)极善通过典型细节和一些具体的描绘来展示人物的性格。 (4)重视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刻画。 3.熟悉下面四个场景: (1)巨鹿之战 (2)鸿门宴 (3)垓下被围,帐中做歌; (4)乌江自刎 (四)《魏公子列传》信陵君。采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

56 班固 (一)常识:《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完成《汉书》写作。《汉书》体制继承《史记》又有变化,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 (二)《苏武传》 1.分析《苏武传》中苏武形象。 (1)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命。 (2)他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节操,具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

57 2.如何塑造苏武形象。 (1)选取典型事件来突出人物性格。 (2)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3)苏武形象的塑造,是在一系列人物的对比中完成的。 (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生动体现了作为一个汉朝的使者,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汉朝的自信。

58 张衡 (一)常识:《二京赋》“精思殚虑,十年乃成。” (二)《四愁诗》是较早的七言体诗歌。 1.《四愁诗》的艺术表现特征。
(1)写“我”对“美人”的思慕而又追求不到,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2)风格含蓄委婉。 (3)作者运用了重章叠调的形式,连定四章,反复咏叹,使情绪得到宣泄。 (4)对后来七言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59 汉乐府 (一)常识:乐府原指音乐机关,后来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称为“乐府”,“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汉乐府主要是杂言和五言。 (二)《陌上桑》《玉台新咏》题为《日出东南隅》。 1.分析罗敷人物形象。 (1)外表美:外貌美丽,装饰得体。 (2)内在美:勤劳,机智勇敢,具有反抗精神。 2.《陌上桑》的艺术成就。 (1)正面的描写。 (2)侧面的渲染和烘托。 (3)运用夸张手法。

60 (三)《平陵东》 “顶针”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长的叙事诗。最早见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题为《焦仲卿妻》,又名为《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 此诗通过焦刘爱情悲剧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歌颂了焦、刘夫妇反抗封建恶势力的精神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表达了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

61 2.《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 (1)全诗由兰芝遣归、仲卿惜别、刘兄逼婚和夫妇殉情等一系列事件构成完整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2)作者善于通过极富个性的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3)通过细节描写和行动描写来塑造人物。 (4)大量运用了铺陈、夸张、比兴等手法。 (5)现实与浪漫相结合。 (6)语言的基本风格是自然、质朴、流畅,还有运用了一些抒情色彩极强的句子,表现了语言的丰富性。 此诗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的结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2 3.分析刘兰芝人物形象。 (1)刘兰芝是一位聪明美丽、勤劳贤惠的女子。 她嫁到焦这后,日夜操劳,偏执尖刻的婆婆总是故意刁难,迫于无奈,只好向婆婆提出自遣。临行时,温顺的兰芝还恭敬地向婆婆道歉、道别,顾念她的辛苦,充分表现了她贤惠善良的性格。 (2)刘兰芝是一位忠于爱情、富于反抗斗争精神的女子。 刘兰芝对于爱情是坚贞不渝的,先和丈夫相约决不变心,后被兄长逼迫,口头答应改嫁,但她仍忠于焦仲卿,以“举身赴清池”的行动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反抗和控诉。

63 古诗十九首 (一)常识:写于东汉末年,是早期古代文人五言诗。
(二)《行行重行行》名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等都采用了比兴手法。 (三)《迢迢牵牛星》背诵。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64 (四)《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不遇。 1.《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写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之情的诗作。
(1)借用了民间广为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通过织女对牛郎的思念来表达思妇与游子的离别之苦。 (2)借织女“终日不成章”这一典型细节来描写她对牛郎思念的深切。 (3)语言精美,多用叠字,既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又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和情思。 (四)《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不遇。

65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比较复杂,鲁迅将它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从文体来说,主要有诗歌、赋。
从作家来说,三国时期:三曹和建安七子。 西晋:阮籍、嵇康和左思。 东晋:陶渊明,谢灵运。 南北朝时期:谢脁、庾信。 要熟读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和文学发展的初步轨迹。用文学史的方法将他们连贯起来,以免混淆。

66 概说部分 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王粲、孔融、徐幹、刘桢、阮瑀、陈琳、应玚。
时代风格:慷慨任气,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67 2.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 三张:张亢、张协、张载 二陆:陆机、陆云 两潘:潘岳、潘尼 一左:左思 其特点是采缛于正始,力弱于建安,大大发展了唯美形式主义诗风。

68 3.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及特点: (1)志人小说又称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2)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 4.《昭明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先秦自齐梁时各类作品七百余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5.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 (2)张扬个人的积极进取精神。 (3)悲凉哀怨的慷慨之气。

69 曹操 (一)《步出夏门行》四言诗 (二)《短歌行》四言诗,要能背诵。掌握“周公吐哺”中的典故。
1.《观沧海》是我国诗史上最早一首描写山水的佳作。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龟虽寿》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短歌行》四言诗,要能背诵。掌握“周公吐哺”中的典故。 1.艺术特点。 (1)跌宕悠扬、隐约曲折的表达方式。 (2)引用《诗经》成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3)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70 曹丕 (一)《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71 曹植 (一)《白马篇》五言乐府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超,勇于为国献身的青年英雄形象。 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特征:“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1.《白马篇》的思想与艺术。 (1)曹植前期代表作品。 (2)通过武功高超,不惜为国捐躯的少年游侠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仕进和爱国精神。 (3)多方铺叙塑造人物,语辞遒劲华丽,富有气势。

72 2.简述《白马篇》中游侠儿的特点。 曹植的《白马篇》写了白马少年游侠儿的形象,实际上表达了曹植自己的理想和抱国壮志。 (1)塑造了身怀高超武艺的游侠儿形象。 (2)塑造了渴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儿形象。 (3)这一形象实际上是曹植自我形象的投影,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远大政治抱负。 (4)文中通过不同的角度描写游侠儿,从外到内把这个人物形象写的血肉丰满。

73 (二)《赠白马王彪》 1.《赠白马王彪》的思想情感。 (1)这是曹植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一首“愤而成篇”的赠别诗。
(2)此诗不仅抒发了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之类的小人,而且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沉痛哀悼,对白马王表示深情的劝慰,同时,也真实地吐露了自己岌岌可危的政治处境和惴惴不安的惶恐心情。

74 2.《赠白马王彪》艺术特色。 (1)结构上采用辘轳体,形成一种迫人的气势,创造出条理清晰而又酣畅淋漓的抒情效果。 (2)采取直抒胸臆的慷慨倾诉。诗中透露出作者凄凉孤寂之感,抒发了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哀,兄弟的离合之悲不过是孤寂而无常的人生的具体体现,在这孤寂和无常之感的背后,隐含了诗人对曹丕的极度愤慨。

75 (3)借景抒情。诗所写的长路漫漫,泥泞多阻,以及秋风荒野的苍凉、萧瑟,不仅使景物烘托了全诗的凄凉悲惨气氛,而且还有象征意义,暗示了诗人的人生多诘、前途渺茫,抒发了诗人的孤寂、悲戚之情。
(4)运用比兴手法,真切淋漓地表达出作者时而激昂、时而低沉,辗转相承的感情旋律,生动而多样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状态,增添了诗篇的情感凝聚力和艺术表现力。

76 (三)《吁嗟篇》咏物诗 1.《吁嗟篇》艺术特色。 (1)是曹植后期诗作。作者以“转蓬”自喻。
(2)此诗属咏物之作,全诗通篇运用比兴,貌似咏物,实为咏怀。

77 (四)《洛神赋》抒情小赋 1.《洛神赋》的主题。
曹植一生自恃才华,却受到猜忌,不被信任,因此常有明珠暗投、无人赏识的悲哀;这种感觉,再加上转蓬似的不断迁徙,又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孤寂感。因此,强烈的自我呈现意识和对知音的渴望,使他从这个美丽的人神恋爱故事中找到慰藉。 在这篇赋中,曹植着意刻画了河神宓妃的艳丽、美好,描摹了女神对自己的柔情相约,以及离别时的深情留恋。在这个两情相悦的过程中,曹植不但感受到喜获知音的欢娱,他也能从女神的眷恋中充分地体现了自我价值。这是一种精神安慰,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抗。 而“人神道殊”的悲惨结局,实际上是曹植悲剧命运的投影,体现了曹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78 2.《洛神赋》的艺术成就。 (1)瑰丽奇异、飘渺迷离的艺术手法;浓郁的浪漫情调。 (2)强烈的抒情性和悲剧性,特别写出女神的孤独和悲凉。 (3)洛神的形象惟妙惟肖,独具风韵;由外到内,由实到虚,层层描写。充分发挥了词赋善于描写的特点,运用铺陈的方式,对洛神的风姿、神态、服饰、动作、情感的刻画细腻。 (4)语言华丽优美,多用比兴,结构流转自如。

79 诸葛亮 (一)《出师表》名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出师表》分析诸葛亮的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诸葛亮回顾平生,表达了自己报答蜀汉政权知遇之恩的渴望,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理想。字里行间,处处表现出一个封建政治家的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等精神品质,以及强烈的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责任感受和使命感受。诸葛亮的际遇及其品质,正是后代士人“明君贤相”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形式,因此,深受后人所推崇。

80 李密 (一)《陈情表》 以情动人,相依为命,进退两难,以孝治天下,先尽孝后尽忠。 文笔简练流畅,语言形象生动。
用“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祖母刘氏生命垂危。

81 王粲 (一)《七哀诗》名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建安七子之首,文学成就最高。 1.《七哀诗》的艺术特征。
(1)选材十分典型,不但用“白骨蔽平原”一语写出时代的本质特征,堪称“实录”。

82 (2)选饥妇弃子这一特写镜头写出了人生诸多不幸中最动人、最典型、最悲惨的一幕,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更深刻、更形象、更本质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3)此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主次相宜,首尾照应。此诗将叙事、描写、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语言质朴,音节急促,感情悲恻,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和悲凉格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3 (二)《登楼赋》抒情小赋,作者所登之楼为麦城城楼。一定要熟悉文中所用典故。
1.《登楼赋》的艺术特色。 (1)文章善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加了文章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 (2)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第一部分写在麦城城楼上所见景色,引出思乡之情;第二部分的景物描写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由美景所带来的愉悦到怀远思乡之忧,再到前途渺茫的苦闷和绝望,情感发展的脉络非常清晰,在这一过程中景色由白日的明丽,变化为日暮时的萧条、孤寂,与感情的发展线索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渲染、相互推进,共同营构了一个多层次而情调统一的艺术境界,增强了全文的抒情效果。

84 2.简述典故在《登楼赋》中的作用。   全文多处用典,其中第二段以孔子在陈、钟仪楚秦、庄舄越吟等典故,说明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遍人,不论是身在富贵还是处于困境,怀乡恋土是人的共性,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第三段“瓠瓜徒悬”语出《论语》,“井渫不食”语出《周易》,王粲利用这些当时人所熟知的语典,也就为自己的忧虑寻找到往古的回响,所以更显得忧愤深广。这些典故的成功运用,加了文章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

85 陈琳 (一)《饮马长城窟行》乐府古题 (1)这首诗假借秦朝大征民役筑长城的史事,揭露了东汉末年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本篇主要的艺术特点是成功地运用对话形式,具有生动活泼的民歌色彩。 (2)语言质直古朴,人物的对话尤为生动。

86 阮籍 (一)《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驾言发魏都》 “竹林七贤”之一,《咏怀诗》是五言诗,共82首。
名句“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运用了象征和比喻手法。 隐晦曲折地抒写了忧郁悲伤的思想情绪。 (二)《驾言发魏都》 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诗人凭吊吹台,以史为鉴,讽对魏明帝不要重蹈覆辙。

87 嵇康 (一)《与山巨源绝交书》 1.《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思想内涵。
(1)嵇康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正式宣告自己在政治上与司马氏的绝交。 (2)文章以“必不堪者七”和“甚不可者二”,用老庄“适性”、“无为”的自然思想,来抨击司马氏提倡的礼法,这也是对司马集团的公开挑战。 (3)在生活态度上,也体现出嵇康超然物外、抗拒荣利、反对束缚的现实要求,同时显示出他愤世嫉俗、孤芳自赏的人格力量。

88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不仅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一方面,可以从嵇康愤激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所描写的生活旨趣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部分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

89 2.《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性格。 (1)思想上蔑视虚伪的礼法,政治上不与司马氏合作。 (2)崇尚自然,热爱自由,追求适性的生活。 (3)愤世嫉俗,刚肠嫉恶,轻肆直言的个性。 嵇康将自己的生活旨趣及拒不合作的态度讲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非汤武而薄周孔”一条,更是与司马氏集团的公开挑战。

90 左思 (一)《咏史》(弱冠弄柔翰) (二)《咏史》(郁郁涧底松)背诵此诗,能解最后四句。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的手法。
10年撰成《三都赋》,有“洛阳纸贵”的美誉。名为咏史,实为咏怀诗,共8篇。主要批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 (一)《咏史》(弱冠弄柔翰) (二)《咏史》(郁郁涧底松)背诵此诗,能解最后四句。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的手法。

91 1.《咏史》(郁郁涧底松)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
这是《咏史》诗的第二首,诗人以涧底松与山上苗取喻,形象地揭露了社会上“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并借汉代金、张家族与冯唐作比,说明这种现象古已有之,根深蒂固。全诗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腐朽门阀制度,抒发了自己的愤慨与不平,也唱出了当时天下寒士的不平之声,表现了深刻而大胆的批判精神,而且这种强烈的不平之鸣和批判精神,也深深影响和激励着后世许多大作家。

92 2.简述《咏史》的艺术特色。 (1)比兴手法的妙用。 (2)以古喻今,以自然现象喻社会现象,既形象、明白,又巧妙、深刻。 (3)语言质朴而奇伟,议论大胆而直率,感情慷慨激昂,以深沉的愤怒指责传统的积弊,颇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93 刘琨 (一)《重赠卢谌》名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刘琨赠诗卢谌,意在激励他运用才智,有所作为,解救自己,有利国家。同时也抒发了年命易逝,而功业未建的痛苦心情。今昔对照,写出了英雄末路的沉痛感叹。全诗隐约、含蓄,多用典作比喻、暗示。

94 葛洪 《西京杂记》是一部历史小说集。 (一)《画工弃市》写了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95 陶渊明 (一)《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1.简述《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对十三年官场生活的反省和认识,表现了对官场“尘网”、“樊笼”生活的憎恶和不满,以及对封建统治者决不合作的政治态度;诗中又用主要篇幅描写自己归田之后的生活环境和心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恬静闲适的生活,宽松愉快的心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脱离世俗后的自由、舒畅和无限欣喜之情。

96 (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叙述了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决心。
2.分析《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 (2)比喻和对比的运用,也是此诗的一大特色。 (3)语言质朴自然、平淡闲放,粗看通俗,明白如话,实则丰富浑厚,一字难易。苏轼称陶诗语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准确地道出了其语言质朴之中有丰韵,平淡之中有华采的语言特色。 (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叙述了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决心。

97 (三)《饮酒》(结庐在人境) 背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三)《饮酒》(结庐在人境) 背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简述《饮酒》(结庐在人境)的思想内容。 此诗通过结庐人境、心远地偏、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心远”为全篇之骨,“真意”乃全篇之髓。诗人在田园生活中领悟了人生的“真意”,集中体现了他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2.简述《饮酒》(结庐在人境)的艺术特色。 (1)精妙独到的景物描写。 (2)诗人重在对生活、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之中,达到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意的完全融合。 (3)造语精到。

98 (四)《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怒目金刚”式。
1.简述《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的思想感情。 通过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不屈服和抗争的决心。而这两则神话中所隐含着的深厚的悲剧精神,显示了作者清晰地知道反抗的无望,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它显示了陶渊明诗“豪放”的特征。

99 (五)《归去来兮辞》抒情小赋。 1.简述《归去来兮辞》的内容。 (1)从官场解脱,重获自由。
1.简述《归去来兮辞》的内容。 (1)从官场解脱,重获自由。 (2)找到人生归宿。引觞自酌,涉园流观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安逸和悠闲,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历进困惑,终于找到人生归宿后的惬意和满足。

100   2.简述《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征。 (1)在结构上自然流转,体现了陶渊明回归自然的欢快和闲逸之情。 (2)抒情和议论切换自然,对往岁的沉痛反省和当下欢乐的田园感受在文中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语言朴实简净,音节自然谐美,多用四六句式的对偶句,用典妥切,既有骈体文章的整饬、精练,又有散体文章的平易、流畅,显示了极高的美学价值,赢得了后世的普遍推崇。

101 (六)《五柳先生传》自传体散文。 (七)《桃花源记》 1.《五柳先生传》既是作者的自况,又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名句“好读书,不求甚解”。
1.分析《桃花源记》中所显示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宁静、自然,充满了幸福和自由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没有国家君臣,没有赋税徭役,没有战乱纷争,人们过着淳朴、自得其乐的自然生活。这其实就是老庄所谓的甘食美服、乐俗安居、“邻里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它的意义,首先就在于作者借之表现对充满了动乱、欺诈、掠夺的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批判,它否定了现存的社会制度,表达了作者对平等、自由的“大同”社会的向往。

102 其次,桃花源人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存状态,显示了陶渊明追求自然,反对矫饰的人和理想,这和他的众多田园诗的主题是一致的。
再次,从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记述中,可以看出,陶清醒地认识到,这不过是一个理想的图景,它远离现实生活,流露出一种不可复得的悲哀。这篇充满了乌托邦色彩的文章,既反映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也反映了动乱时期下层百姓希望能够逃避灾难的幻想。

103 2.分析《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 (1)大胆想象,有较多的虚构成分,故事扑朔迷离,生动逼真,颇富小说色彩。 (2)善于谋篇布局,以时间为序,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新奇,引人入胜。 (3)文章描写工巧,语言简朴精妙,意境恬静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104 谢灵运 (一)《登池上楼》背诵此诗,熟悉诗中用典。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被称为“元嘉三大家”。山水诗的发展。
1.《登池上楼》的思想内容。 (1)此诗先写自己被贬永嘉的生活和心情,主要抒写了自己官场失意的牢骚不平。 (2)继写生机勃勃的春景引起自己的感受,抒写了自己离群索居的孤寂和怀人思归的心情。 (3)最后直接说理,表示自己可以做到遁世而无闷,其实他是无意归隐而故作旷达,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进退失据的愤愤不平之情。

105 2.《登池上楼》的艺术特色。 (1)成功的景物描写 (2)比兴手法和典故的运用。 (3)造语精工,大量运用对偶句,充分体现了谢诗的语言特色。 (4)不足主要是堆砌词藻、雕琢太过;全诗几乎都是偶句,呆板而少变化。

106 刘义庆 (一)《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笔记小说。鲁迅评“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子猷访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107 鲍照 (一)《拟行路难》七言乐府,18首。 1.《拟行路难其一》是第一章,有诗序的性质。
2.《拟行路难其二》(对案不能食)写作特征。 (1)善于通过动作来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了一个壮志未酬,愤激不平的诗人形象。 (2)感情激越,富于变化; (3)语言缓急随气而出,富有节奏感。

108 (二)《代东武吟》 1.《代东武吟》艺术特征。 (1)假托老兵的自白,讽谏当时统治者的刻簿寡恩。
(2)全篇作老兵的自述口气是此诗的一大特点。 (3)还运用典故和对比。

109 谢脁 (一)《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背诵,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和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1.《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艺术特色。
(1)此诗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善于借景抒情,景物描写清晰,饱含感情。 (3)诗音韵和谐,一韵到底,极其流畅。

110 丘迟 (一)《与陈伯之书》骈体书信,熟悉“暮春三月”一段。 1.《与陈伯之书》艺术特色。 (1)优美的骈体书信。
(2)情理兼长,气势充沛,委曲婉转。 (3)运用对比,使言情动人,说理透辟。

111 孔稚珪 (一)《北山移文》骈文。 1.《北山移文》的思想内容。
本文假借北山神灵的口吻,用移檄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周子隐居时道貌岸然,应诏时志变神动,入仕后追句逐利的虚伪面貌,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身在江湖、心在魏阙、以隐谋官的假隐士。

112 2.《北山移文》的艺术特色。 (1)善于运用对比。 首先是真隐士和假隐士的对比,指斥那些先贞后黩的假隐士是“何其谬哉”。其次,以假隐士隐居的姿态和出仕的情形进行对比,在前后的变化中揭示假隐士的真实嘴脸。 (2)拟人的手法运用。 本文主要以北山神灵之口叙事抒情,本身就充满奇异的特色,文章末段还将山川草木、云雾、泉石、鸟兽等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类的落寞、羞愧等情感,借以表达对假隐士的愤怒,惟妙惟肖,极有韵味。 (3)文章属对工整,文辞华美、音韵协畅,尤其是整齐而富于变化的句式,缓急有间,流转自如,使得文章节奏随情感变化而变化,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性。

113 江淹 (一)《别赋》“江郎才尽”。抒情小赋。最后两段要熟读,恋人之别要能翻译,后一段典故能理解。 1.《别赋》的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对人世间各种离别的描写,刻画和概括了他们的“暂离之状”和“永诀之情”,着意渲染了离别之苦,并进而把一切别离都归结为“怨”,这在社会黑暗、饱经离乱的南朝,可以说是人们普遍的体验和感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某种不满情绪。

114 2.《别赋》的艺术特色。 (1)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力。 (2)具体描写了七种离别,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具有普遍意义,极能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 (3)借环境的描写精确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感受。不同的离别有不同的环境,作者都赋予景物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造成不同的气氛,特别是恋人之别一段尤为精彩,情景交融,浓富诗意,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感受。 (4)语言富丽,整饬,多姿多彩,尤其是恋人之别一段,采用浓富诗意的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音调珠圆玉润,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委婉含蓄,言约意丰。

115 3.简述《别赋》中所描写的七种离别各有什么特点。
  《别赋》对离别进行分类,作者抓住不同类型的各自特点,在各异的场景中描摹了离别情绪间的千差万别。 (1)富贵之别,账饮东都、贵客群集、笙歌罗列,表现为盛宴游娱的场景,只在离别之际,才“感寂寞而伤神”。 (2)剑客之别,则带有凛然的义气,“衔感于一剑”、慷慨赴义、风云为之变色,表现出悲壮的气氛。 (3)征人之别,将边塞的辽远无极与家乡的绚丽风光对比,与家中的和乐温情对比,渲染出不忍之状。 (4)使者之别,“一赴绝国,讵相见期”,突出了空间和时间的漫长,而亲朋因此“魂动”、“泪滋”,显示出悲怨的情绪。

116 (5)宦游之别,侧重写闺阁的寂寞和思妇无穷无尽的期盼。
(6)求仙之别,则必需做出对人间的舍弃。 (7)恋人之别,以春情秋思表现了绵绵不绝的思念。

117 吴均 “吴均体”。 (一)《与宋元思书》骈文。 写了富阳至桐庐一段富春江的山水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

118 郦道元 (一)《三峡》 《水经注》是记述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文章通过对巫峡雄峻的山川形势和四时景物的描绘,艺术地再现了祖国的江山多娇。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描绘生动,意境优美。

119 庾信 (一)《拟咏怀》 是六朝文学集大成的作家。《拟咏怀》共27首。
  写自己久羁北国不得南归的痛苦和怨恨,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故国之思,明知返回故国无望,但最终也不肯放弃这一信念。 1.《拟咏怀》的艺术特点。 感情深挚凝重,辞采华美,妙用典故,多有工整的对句,音韵和谐流畅。诗中诗人以思妇自喻抒写乡关之思,“纤腰”、“束素”、“横波”、“红颜”等艳辞的运用,还时露宫体诗之柔美本色,但艺术手法高超,不愧为其后期诗的代表作。

120 (二)《哀江南赋序》熟读“日暮途远,人间何世”一段,了解其中典故。
1.《哀江南赋序》用典的特点。 这篇骈文在用典上显示了作者过人的才学和艺术功力。文中处处用典,不论叙事、抒情、议论,作者能借典故予以表达,而且在典故的用法上还很有独到之处。比如,作者在反省自己事周的经历时,大量使用历史上的正面事例,并颠倒原事的结局,从而形成强大的反差和张力,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愧疚和自责之情。如“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等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本文用典过多,有做作之嫌。

121 南朝民歌 (一)《子夜歌》谐音双关。 (二)《西洲曲》是南朝民歌最成熟的代表作。 1.《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1)在表达方法上,此诗不是靠感情的趋接抒发,主要是紧扣季节物候的变化,通过自然景物和女主人公的一系列活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缠绵复杂的思念之情,使得景、行、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2)诗中大量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如以“梅”谐“媒”,以“莲”谐“怜”等。

122 (3)诗中又多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使句与句之间相互衔接,增加了语言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4)诗中又大量运用比兴手法,如以“莲子青如水”比喻对情人爱情之纯洁,以“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和热烈,增加了诗歌的婉约与含蓄。 (5)此诗用韵自由,音韵和谐优美,充分表现了民歌清新、自然的特色。

123 北朝民歌 (一)《木兰诗》叙事诗,运用多种民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复叠等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1.《木兰诗》的木兰形象。 (1)塑造了深明大义,勇于自我牺牲,不怕艰险,勇于精忠报国的女英雄形象。 (2)建立功勋后,不求荣华富贵,甘愿回来过平凡女子的生活。

124 (二)《敕勒歌》全诗意境极其豪迈、浑厚,体现出一种浩瀚壮观之美。
2.《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1)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造成浪漫传奇的效果。 (2)直抒胸臆,有些地方运用比喻,风趣幽默。 (3)全诗的节奏多有变化,既有开头的凝缓沉重,又有中间的轻捷短促,还有文末的舒缓自由,颇能扣人心弦。文中多用排比、对偶、设问、铺陈等修辞手法,多用新鲜活泼的口语,刚健质朴,具有抒情性,民歌风味十足。 (二)《敕勒歌》全诗意境极其豪迈、浑厚,体现出一种浩瀚壮观之美。

125 唐五代文学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题材主要是诗歌和散文。诗歌诗人很多,可以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来记忆。
主要作家和流派有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李杜、元白、韩柳、小李杜等等。 熟读概论部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和唐五代文学的流变情况。

126 唐五代文学概说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风格恬静淡雅,清新优美的诗歌流派。 3.盛唐边塞诗派:盛唐时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人,写作了大批表现边塞风光、征戍生活和戎马建功立业思想的作品,形式以七言歌行为主,风格豪迈奔放。又称高岑诗派。 4.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倡导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上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

127 5.唐代传奇:传奇是小说的一种,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集。传奇之名始于唐人裴铏的小说集《传奇》一书。
6.新乐府运动: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人吸取杜甫的诗歌经验,用新题乐府写时事,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主张,掀起了新乐府运动。 7.唐五代词派:晚唐时温庭筠,韦庄开始大量填词,成为文人词的奠基者,并称温韦。五代时,词风愈盛,形成西蜀、南唐两个中心。西蜀以“花间派”为代表,南唐以冯延己、李王景、李煜为代表。

128 王勃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言律诗,背诵。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言律诗,背诵。 (二)《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一篇赠序,骈文。成语较多,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等,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

129   1.《滕王阁序》的思想内容。 这是一篇借登临之会感怀世界的赠序文。文章通过对饯别宴会盛况的记叙,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文中对所谓的“圣君”、“明时”,曲折地表现了自己的不满。文中虽流露了明显的宿命悲观情绪,但又表明了自己坚决的态度;虽然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但仍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明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健康的。

130 2.《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 (1)文章构思精妙,布局严谨,条理清晰。全文以滕王阁饯别宴会为中心展开叙述,采用铺叙手法,融叙事、写景和抒情为一体,首叙天文地理,次叙贤王嘉宾,再写时令景物,然后转入抒情。先感慨古之失志者,再劝勉当今失志者,最后转到自己,抒怀言志,以逊词作结。 (2)写景雄伟壮丽,抒情真挚委婉,情景交融,境界阔大,气势奔放、充分表现了文章工于写景,长于抒情的特色。 (3)本文虽为骈文,但能突破六朝骈文的旧格局:文章辞采华美,但不流于繁缛、晦涩,佳句迭出,为人传诵;用典虽多,但贴切自然。

131 杨炯 (一)《从军行》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初唐四杰之一。
诗中抒发了投笔从戎、慷慨报国的壮烈情怀。兼有乐府诗的明快和律诗的严谨。

132 卢照邻 (一)《长安古意》名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采用了铺陈的笔法。 初唐四杰之一。
揭露某些权贵者的穷奢极欲、纵情声色及其相互倾轧,抒发了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

133 骆宾王 (一)《在狱咏蝉》咏物诗,名句“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初唐四杰之一。 1.《在狱咏蝉》的艺术特色。
(1)通过咏蝉,抒写了自己高洁的品性和无罪入狱的愤郁不平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辩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形神兼备、寄托遥深。诗人咏蝉是实写,不是单纯模写物态,而是侧重写其身世处境和居高饱洁的特征,蝉既是自然之物,又是诗人人格、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化身。 (3)前六句均对仗,而且十分工整,语言也概括、凝炼。

134 (二)《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骈文,通篇运用排偶句式,节奏铿锵,用语贴切,情感饱满,辞采飞扬。

135 沈佺期 (一)《独不见》早期七律,姚鼐评“高振唐音,远包古韵。” 与宋之问并称“沈宋”。
此诗写闺中少妇因丈夫久戍不归、音信全无而思念不已、孤寂难耐的愁苦之情。

136 宋之问 (一)《度大庾岭》   此诗抒发了去国远谪的忧伤和怀土思归的向往。

137 陈子昂 (一)《登幽州台歌》 反对齐梁诗风,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背诵。
诗歌前两句纵贯古今,第三句俯仰天地,以广袤无垠的空阔背景,有力地突现了第四句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诗人自我形象,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

138 (二)《感遇》(兰若生春夏)五言古诗 1.《感遇》(兰若生春夏)的艺术特色。 (1)诗中以兰若自比,隐寓着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
(2)托物寓意,纯用比兴。 (3)语言在平淡中见精警。

139 张若虚 (一)《春江花月夜》七言古诗,背诵。 和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1.《春江花月夜》的思想内容。
这首七言古诗虽沿用乐府旧题,写男女离别相思之事,但却能脱出前人窠臼,写出了新意。诗中展现了春江花月之夜浩瀚幽邃、恬静优美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慨叹,并着力抒写了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尤其是表现了思妇望月怀人的深情以及对美满生活的憧憬。

140 2.《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1)构思新颖巧妙,结构自然谨严。 (2)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创造出空灵渺远、皎洁静谧的意境。 (3)词彩精美清丽,韵律和谐,婉转流畅。

141 孟浩然 (一)《过故人庄》背诵。 (二)《宿建德江》背诵。名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与王维并称“王孟”。
描写了农村平静优美的生活情景,赞美了淳厚朴实的友情,流露了诗人崇高闲适自然的生活情趣。 1.《过故人庄》艺术特色。 (1)结构自然完整,由出访开始,以预约再来作结,层次分明,前后呼应。 (2)情景交融。 (3)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形成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二)《宿建德江》背诵。名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2 (三)《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背诵。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艺术特点。
(1)写景生动。前四句写洞庭湖的景色,气势壮大,体现了作者的胸襟。“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八月的洞庭湖因为秋水上涨,水面与两岸齐平,烟波浩淼,远望与天空练成一片,水气蒸腾,洞庭湖附近面积广大的云梦泽都笼罩其中,水波激荡,仿佛整个岳阳城都被撼动了。景象阔大,浑荡壮观,给全诗定下了高昂的格调。

143   (2)构思巧妙,运用比兴手法。这首干谒诗写的不卑不亢,既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又赞美了对方。诗人不愿闲居,目的是要有所作为,这就使他的愿望有一种豪壮之气,以眼前的湖水作比兴,用欲渡无舟、观钓羡鱼来表现积极从政的热切之情,这就使得这请求和希望显得大气、自然贴切、委婉含蓄。   (3)语言生动,尤其是动词的运用妥帖、生动。如“八月湖水平”的“平”字,“涵虚混太清”的“混”字写出了洞庭湖的烟波浩淼、水气蒸腾;“气蒸云梦泽”的“蒸”字,“波撼岳阳城”的“撼”字,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壮大。

144 王维 (一)《渭川田家》 (二)《终南山》背诵。名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是一首古体诗,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安逸宁和、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流露了诗人厌倦宦游、企盼归田的心情。 (二)《终南山》背诵。名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1.《终南山》的艺术特点。 (1)传神写照,气象峥嵘,意境开阔。 (2)王维在把握和表现景物的时候,善于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省俭而准确地形诸笔端。

145 (三)《山居秋暝》背诵。要会论述。 1.《山居秋瞑》的艺术特色。
(1)写景使用白描手法,笔致简约生动。这是一首山水诗,一、二句点出季节时令、雨后、山中新凉、空气清爽,让人感到秋意渐生。三、四句写山中月下景色。月光照在松树上,光影流连在树枝之间,泉水淙淙地流,水清石见,五、六句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写傍晚时的人物,竹林喧闹,推想是浣女归来,这是诗人耳中所闻,渔船顺流而下,莲叶为之分披,莲花为之摇动,这是诗人目中所见。最后两句表达诗人愿意留在山中的感情,暗寓归隐之意。

146 (2)动静相衬、视听结合,构成一幅画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明用了动词“照”和“流”,但给人以幽静的感觉,月照无声,泉流有响,动静相衬。“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视听结合,充满画意,表现出诗人对物态的体察极其精微,符合感觉的顺序。先听到喧闹声,然后才会推想,或看见浣女归来;先看到莲叶摇动,然后才看见渔船驶出来。这几句对景色的描写充分显示出诗人的心境是从容而空明的。 (3)对仗工整,句式富于变化。“明月松间照”四句章法错落,句型变换,确为传世名句。 (4)语言生动、凝炼,而又自然流畅,朴素无华。

147 (五)《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背诵。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观猎》   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五言律诗。塑造了一位威武豪迈、气度非凡的将军形象,格调道劲,气势壮阔飞动。 (五)《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背诵。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六)《鹿柴》背诵。 以空山传语、林中夕照突出它的幽静,意境空灵,兴会悠长。

148 王昌龄 (一)《从军行》七言绝句,背诵。 (二)《出塞》背诵。 (三)《闺怨》欲擒故纵的艺术手法。 边塞诗人,擅长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
1.分析《出塞》的深刻内涵。 (1)言少意多,内涵丰富。“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战争由来已久,古往今来边塞战争的矛盾和问题也由来已久,表示历史的深度。 (2)“龙城飞将”句,对今将军的斥责,作战无能与不恤士卒,呼唤李将军,渴望得到边塞战争的胜利,结束“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局面,胜利而归,结束绵延已久的边塞战争,还边塞以和平。 (三)《闺怨》欲擒故纵的艺术手法。

149 王之涣 (一)《凉州词》背诵。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

150 王翰 (一)《凉州词》背诵,体会诗歌的主旨。

151 李颀 (一)《古从军行》名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本篇用托古讽今的手法来反映现实,抒写征戍生活的悲苦,抨击当时统治者穷兵黩武、轻启战端、视将士生命如草芥的行径。本诗多用对偶,语句整练,叠字。

152 高适 (一)《燕歌行》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1.《燕歌行》的思想内容。
(1)诗人对长期浴血奋战的广大战士寄以深切的同情,并热情歌颂了他们不计私利、为国立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精神。 (2)诗人以激愤的感情,猛烈抨击了将帅骄横轻敌,腐败无能,不恤士卒的丑恶行径。 (3)诗人通过反映将士们的苦乐悬殊,深刻揭示了军中的阶级对立,反映了军中生活的本质。

153 2.《燕歌行》的艺术特色。 (1)诗歌涉及到了争战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富典型性的概括力。 (2)善于概括描写和细致刻画结合起来。 (3)善于将边塞自然环境的描摹和战地紧张气氛的描写结合起来。 (4)感情复杂而强烈。有高亢的赞美,有悲愤的抒情,有深慨的议论,但总的感情基调是高远豪放,苍凉悲壮。 (5)多用对比手法,有将领和士兵苦乐不均的对比,也有敌我的对比,还有古今将领的对比,通过鲜明对比,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6)语言壮丽,七言歌行中插入不少精工的对句,于流畅之外别具整饬之美;全诗四句一换韵,音调谐婉,并随诗的感情起伏而跌宕变化。

154 (二)《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   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写送别时分的愁人景色,后两句是对远行者的慰勉。

155 岑参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背诵。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艺术特点。
此诗以西北边地奇寒的雪天为背景,描绘了北国异域的酷寒和奇瑰的雪景,表达了诗人与武判官之间深挚的友谊和浓重的惜别之情。 (1)此诗构思新颖,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全诗咏雪送别,以雪为中心线索,以写雪开始,又以写雪结篇,全诗“雪”字凡四见,将雪后的军中生活,独具特色的别宴和情深意浓的送别自然而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156 (2)此诗通过多种手法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既有精彩的实景描绘,又有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大胆而合理的夸张,加上作者有意的色彩点染,使得景物画面生动。
(3)全诗通过写景来抒情,融情入景,使得至情真情的表达既淋漓尽致,又含蓄蕴藉。结尾形象鲜明,余韵悠长,而人寻味。

157 (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艺术特色。
此诗通过对大军出征时险恶环境的描写,热情歌颂了出征将士军纪严明、不畏艰险、勇于征战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精神,并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师西征必胜的信念。 (1)诗人的悬想,故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就成为其重要特色。 (2)此诗还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以敌军的来势汹汹和唐军相比,又以环境的险恶来反衬将士们的英雄气概。都收到了很好效果。 (3)此诗句句押韵,化偶为奇,节奏鲜明而急促,声调强劲而激越。

158 李白 (一)《蜀道难》 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雄奇飘逸,真率自然。 1.《蜀道难》的艺术特色。
(1)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精妙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加上神话传说的穿插运用,描绘了蜀道的雄奇峻伟、高耸险恶。“连峰去天下盈尺”、“六龙回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的夸张描写;天梯石栈、太白鸟道、飞瀑鸣雷、枯松倒挂的动人心魄的描绘;豺狼、虎蛇的比喻;蚕从、鱼凫开国,五丁力士劈山等神话传说的运用,都给诗歌增添了神秘奇幻、光怪陆离的色彩和雄健奔放的气势。

159 (2)此诗感情色彩强烈。诗歌一篇便用“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连串的强烈慨叹,创造了笼罩全诗的感情气氛,先声夺人,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主旋律共三次出现,分别表达了这一感情的爆发、深化和收束,贯穿全诗的这种浪漫主义激情,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艺术感染。 (3)此诗句式参差错落,极富变化,诗中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以至十一言句子,使诗歌的节奏缓急相间,且具有明显的散文化色彩。此诗用韵灵活,不但多次换韵,而且有地方不大讲究用韵,有时又连用仄声字,如“历井仰协息”;连用平声字,如“愁空山”。由于诗句和声韵的变化莫测,形成抑扬顿挫的韵律,对表达诗人激情奔放、淋漓酣畅的感情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160 (二)《古风》 (三)《将进酒》 这首诗描写了宦官和斗鸡童恃宠骄恣、飞扬跋扈的嚣张气焰,抨击了是非颠倒、善恶不辨的不合理社会现象。
1.《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1)诗人豪饮高歌,借酒销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2)本诗情感色彩的强烈、情绪变化的剧烈及其结构上的大开大阖,充分展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3)多用夸张手法,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

161 (四)《行路难》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行路难》的艺术特色。 (1)作者情感活动的起伏不止、变化急遽。 (2)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写情怀。如细节描写,运用比兴,巧妙运用用典。

162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思想内容。 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其实并非游山玩水的兴寄之作。诗歌通过梦游天姥的精心描绘,抒写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和理想的热烈追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蔑视以及自己傲岸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当然,诗中也流露了诗人人生如梦的消极虚无思想情绪。

163 2.《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艺术特色。 (1)此诗构思新巧,以描写梦游为主,而以梦醒后的慨叹议论为辅。写梦境,便于驰骋想象;抒感慨,对表现主题画龙点睛。 (2)此诗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手法,描绘出亦虚亦实、亦奇亦幻的天姥山的雄奇壮丽风光和神仙境界,在令人目眩神迷、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中,寄托自己的主观感情。 (3)此诗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杂以四、五、六、九言,兼用楚辞句法,使语言既有波澜起伏的气势,又灵活多变,自由流畅。

164 (六)《宣城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七)《望天门山》背诵。 (八)《送孟浩然之广陵》
  借饯别以咏怀。抒写有志难伸、怀才不遇、不屈服于现实和命运、又不知路在何方的思想痛苦。整首诗起止无端,断续无迹,思绪跳跃的幅度极大,体现了作者心理活动的急遽。本诗语言自然奔放似脱口而出,全无拘束。  (七)《望天门山》背诵。 (八)《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一篇久负盛誉的送别名作,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末两句,情寓景中,意余象外,极富意境。

165 杜甫 (一)《望岳》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丽人行》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誉为“诗史”,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诗中描绘了泰山雄伟神秀的气象,抒发了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情怀。 (二)《丽人行》 这首诗通过写杨国忠兄妹的一次曲江游宴,揭露并嘲讽了他们荒淫奢侈、骄纵跋扈的丑态,作者意在讽刺,但不作任何抽象的评判,唯写眼前所见,用形象本身说话。

166 (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身世遭遇和途中见闻的叙写,抒发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深沉的忧国忧民思想。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深刻揭露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尖锐的阶级对立,揭露了最高统治集团醉生梦死、横征暴敛的罪恶;诗人又从自己尚有“幼子饥已卒”的遭遇,推想到那些“失业徒”、“远戍卒”的更深痛苦,对他们寄以深切的同情,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诗中一再表达诗人“窃比稷与契”的致君尧舜思想,忠君爱国之情十分激切,但诗人从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中,深感国家危机四伏,都暗喻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形势,表现了诗人的政治敏感,更表现诗人对未来局势、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这首诗充分显示了杜诗“诗史”的特点。

167 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艺术特色。 (1)融叙事、抒情和议论于一体。将叙述“自京赴奉先县”的过程和强烈的感慨、忧国忧民的情怀紧密结合。 (2)选材典型,对比鲜明。如“朱门酒肉臭”和“路有冻死骨”的对比,朝廷分帛与贫女的对比,对突出诗歌的内容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3)语言朴实而精工,字法古朴,句法拗劲,全诗均用仄声韵,这些也都大大增中了诗歌严肃悲郁的气氛。全诗波澜起伏,千回百转,典型地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168 (五)《新婚别》“三吏三别”:《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四)《春望》   通过眺望沦陷于敌手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望”是贯串全篇的线索。诗从所望垢景色开始,以望者的情态作结。善于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五)《新婚别》“三吏三别”:《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新婚别》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通过一位送郎出征的新嫁娘自陈心曲,深刻地反映了长年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苦难,也真实地揭示出人民为平定叛乱而不惜牺牲的心迹。 (1)本诗塑造了一位感情丰富细腻、又深明大义的新妇形象。 (2)诗模拟新娘的口吻而作,语气生动逼真,语言富有个性。

169 (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背诵。
以奔涌不止的笔调酣畅地表达出作者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及捣毁叛军老巢的胜利捷报时惊喜欲狂的心情。 (七)《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名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的艺术特色。 (1)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老之大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含蕴极为深厚。 (2)此诗绘景抒情联系密洽,浑然一体。 (3)这首诗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章法谨严,语言老成,对偶工稳精当,句式富于创新变化。

170 (八)《登高》 1.《登高》艺术特点: (1)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情景互用,构成苍凉悲壮意境。
(2)结构谨严、章法井然;诗律精工,对仗整严。

171 刘长卿 自翊为“五言长城”。 (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此诗写雪夜投宿山中贫寒人家的情景,凝练自然,含蓄亲切。

172 韦应物 世称“韦苏州”。 (一)《滁州西涧》背诵。   此诗写西涧暮春景色,优美如画,是历代公认的山水诗名篇。

173 李益 (一)《夜上受降城闻笛》 此诗抒写久戍边地的将士思乡怀亲之情。有人曾推崇此诗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

174 张志和 (一)《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这首小词,通过描绘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露出他悠闲自适,怡情山水、乐在其中的情志。

175 孟郊 (一)《游子吟》 和韩愈齐名,并称“韩孟”,有“郊寒岛瘦”之评。
此诗通过母亲送别儿子前为其认真细致地缝制衣衫的场景,歌颂了母亲对儿子真淳、诚挚、深厚的关爱,抒发了作者对母爱的由衷感激之情和报答之心。“临行密密缝”的细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形象贴切,情意深长。

176 韩愈 (一)《山石》记游诗,以文为诗。 (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背诵。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山石》记游诗,以文为诗。 全诗用素描式的散文笔调,叙写作者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去”的所见、所闻、所感。此诗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山游。 (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背诵。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77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此诗是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所作。首联、颔联写自己左迁之由,抒发了自己忠而获得罪的满腔悲愤,以及为国家兴利除比弊、老而弥坚的凛然正气和刚直不阿精神;颈联即景抒情,伤时念家,抒写了英雄失路之悲;尾联从容交待后事,倾吐了难言的酸楚激愤之情。 (1)以“文章之法”行于谨严的格律之中,运用直叙的写作手法,笔势纵横开合。 (2)境界开阔,对比鲜明,气势磅礴,使全诗意境高远。 (3)此诗感情色彩强烈,人物形象生动,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有老杜沉郁顿挫之风范。

178 (三)《杂说》   这是一篇寓言性杂文,以相马为喻,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构思巧妙。

179 (四)《师说》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阐明了从师学道的必要性,表现了他反抗流俗、抗颜为师的态度和勇气。文章富有逻辑力量和感情力量。纲目清晰、结构严谨。 1.韩愈《师说》的对比论证方法: (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古之圣人从师而学,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2)童子之学与成人解感:愿童子学于师,而自己不要解惑之师。 (3)“巫医百工”与“士大夫之族”: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巫医百工之人肯从师。通过三层对比,批判师道之不传,批评士大夫不肯从师而学的不良学风,对比鲜明,论证充分。

180 (五)《祭十二郎文》 (六)《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文章感人至深的是文章情意的真挚与深切。 1.《祭十二郎文》的艺术特色。
(1)内容上多写家常琐事。 (2)行文始终关合叔侄双方。 (3)形式上采用了散文笔调和对话形式,话语朴实,如泣如诉,自然真切,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六)《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短而曲折,婉而多讽,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

181 (七)《张中丞传后叙》 1.《张中丞传后叙》的思想内容。
张巡和许远是安史之乱时英勇抗击叛军并慷慨就义的两位爱国将领。安史之乱平定后,朝中有人利用两家子弟年幼无知,屡次制造事端,散布谣言,诋毁英雄,制造破坏国家统一的舆论,为割据势力张目。 文章以满怀敬意的心情,表彰了坚守危城、为国损躯的英雄,谱写了一曲悲壮慷慨的赞歌;以满腔的义愤痛斥了那些弃城图存、坐视不救的无耻之徒和制造流言蜚语诽谤英雄的奸邪小人,表现了作者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态度;表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政治勇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82 2.《张中丞传后叙》的艺术特点。 (1)本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的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 (2)抓住典型细节、用富有个性特色的言行来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是本文的又一特色。如写南霁云,只用三个场面,三段话,三个典型动作,即刻画出一位忠勇义烈、肝胆照人的英雄,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张巡、许远的形象,也都栩栩如生。 (3)文章气势充沛,激情饱满,无论叙事抒情,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都很浓厚。 (4)语言精炼准确,丰富而多变。

183 (八)《进学解》 记忆本文成语:“提要钩玄”、“含英咀华”、“同工异曲”、“细大不捐”、“俱收并蓄”、“贪多务得”、“爬罗剔抉”、“佶屈聱牙”、“动辄得咎”、“投闲置散”、“业精于勤”等等。 1.试论《进学解》的艺术特点。 文章借国子先生之口,表达了作者的人才观,借太学生之口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虚构主客问答,从两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1)文章有意模仿东方朔《答客难》和扬雄《解嘲》,巧妙地通过自嘲来表达对现实的讽刺。嬉笑怒骂之间,包含着深沉的现实感慨。 (2)大量运用比喻和反语,又与扬雄将怀才不遇归因于时代变迁不同,而是从自己才能低下的反话入手,为自己的坎坷解嘲,通过解嘲讽刺现实,抒发牢骚。 (3)本文吸收了辞赋体的铺叙、排偶、藻饰、用韵等形式技巧,又加以革新改造,遣词造句尤为精粹。

184 张籍 与王建并称“张王”。 《秋思》   本诗的成功在于作者对生活情感的独特体验和对生活素材的精心提炼。诚如王安石评张籍诗时所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185 王建 《水夫谣》 本篇描写水边纤夫的辛劳痛苦,语言通俗,也时有凝练精警之处。

186 柳宗元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评“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背诵。名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1.《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此诗借登楼远眺,抒发了自己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南荒的无比忧愤和孤寂,同时也表达了对志同道合的患难之友的深情怀念和相聚无期的惆怅;含蓄地谴责了守旧派对革新派的迫害。

187 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诗中有精彩的景物描绘,有远景,有近景,景物形象生动,同时处处渗透着诗人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怀,情景交融,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抒情方式委婉含蓄。“海天愁思正茫茫”是全诗主旨所在,直抒其情,但直而不露:“惊风”“密雨”是眼前实景,但又明显是以象征手法写诗人险恶的政治处境:“岭树”“江流”的丰富想象和比喻,“音书滞一乡”的不尽余味,都使得感情的表达深沉含蓄。 (3)语言精工而明快,情调凄清而哀怨,构成简洁清峻的风格,是柳宗元七律的代表作。

188 《江雪》   这首小诗构画了一幅寒江独钓图,寓意深刻、寄兴高洁。前两句是这幅画的背景。诗人营造的自然环境,其实是诗人感受到的严酷的政治环境的写照与象征。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不惧严寒、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孤傲不屈的精神展现和人格化身。   《捕蛇者说》   文章借捕蛇人蒋氏之口,抨击苛政之害,多处将赋役之害与捕蛇之害作比较,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主题。

189 《始得西山宴游记》 记叙了游览西山的经过,更突出了作者在游览中获得的精神感悟,作者善于绘景状物,笔墨简洁而描述形象。
1.《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艺术特色。 (1)将自然山水之美和作者人格之美相映照,突出作者在游览中的精神感悟。 (2)为了突出西山之异,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首先以永州其他山水与西山构成对比。其次以众山和西山进行对比,烘托西山的高峻和非凡气势。

190 《小石潭记》 1.《小石潭记》的艺术特点。 (1)寓物于情景之中,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主观感情。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写景状物,生动传神。

191 《段太尉逸事状》 本文是柳宗元人物传记中的代表作,作者选择了传主生平的三件逸事,以突现其刚勇、仁义及气节凛然。 1.《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的艺术形象。 (1)第一件逸事:勇服郭晞,集中表现段太尉之勇。 (2)第二件逸事:仁愧焦令谌,集中表现段太尉之仁。 (3)第三件逸事:节显治事堂,集中表现段太尉之廉。

192 2.《段太尉逸事状》中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1)纯用人物自身富于特征性的动作和语言刻画及性质。 (2)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中心人物形象。 (3)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纯用客观写实。 (4)打破时间,采用倒叙手法,结构颇具匠心。

193 《种树郭橐驼传》 主旨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1.《种树郭橐驼传》的艺术特色。
(1)将传记与寓言融为一炉。作品以传为题,并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结构全文,但文章的意旨则并非为人物作传,而是以种树之法来喻治民之道,体现了寓言的表现特征。 (2)本文说理,采用了类比和对比方法。

194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背诵。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西塞山怀古》的思想内容。
此诗通过历史事实的回顾,阐发了“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思想,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凭险割据的藩镇,表现了诗人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倾向。

195 2.《西塞山怀古》的艺术特色。 (1)从大处着眼,从远处落笔,古今结合,纵横开阖,将叙事、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叙事洗炼,议论精辟,感慨深沉。 (2)精于裁剪,巧于安排,详写吴亡,略写六朝之亡;实写吴亡,虚写六朝之亡,繁简适宜,虚实相间,既扩大了作品的容量,又使诗歌富于跳跃性和含蓄性。此诗语言精美。

196 《石头城》背诵。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石头城周围环境的冷寂和气氛的悲凉,寄托了对历史兴亡变化无常的悠悠沉思。 《乌衣巷》背诵。 这首诗即表现对世事多变、荣辱无常的感叹,揭示豪门大族的荣耀不可能持久。以小见大的手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为酬答白居易而作,对友人的关心和同情既示酬谢,也委婉地表现了自己不同于友辈的低沉情绪与人生态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感伤中透出豁达,以形象包孕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197 白居易 《轻肥》 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和元稹并称“元白”。 《赋得古草原送别》
这是一首咏物送别之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写出了古原春草的生机茂盛,有顽强的生命力。 《轻肥》   名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前十四句以赴宴、席间、宴后为序,描写“内臣”们的跋扈骄奢;最后二句笔锋骤转,推出江南大旱、饥民相食的惨景。在鲜明的对比中有力地揭示出社会的不合理,撼人心魄。

198 《长恨歌》 1.论述《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答:《长恨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这首长篇歌行以“长恨”为中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及它的悲剧结局。诗人从批判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

199 (1)情节曲折,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划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

200 (2)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心理。 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但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201 (3)语言工丽富于词采,多有名句,读起来具有很强的美感。 “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句被后人经常使用,结尾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更是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这首诗在语言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善用修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形容杨贵妃泣下如雨时的姿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喻唐明皇和杨贵妃真挚的爱情如同愿作天上飞的比翼鸟,地上生的连理枝。全诗荡气回肠、情节曲折,散发着浪漫主义的光彩。诗人将爱情故事写得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202 《琵琶行》 1.论述《琵琶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被贬江州之时。诗歌通过对色艺双全而被遗弃的琵琶女的叙写,表达了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诗人从不幸歌女的身世联系到自己无辜被贬,又抒发了自己满腔的愤慨不平和无可奈何的沦落之感,“同是天涯沦落人”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1)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结构严谨,同时此诗又深情饱满,凄婉动人,叙事与抒情的紧密结合是此诗的突出特点。诗中有十分精彩的音乐描写和三处有关江月的景物描写,但其中无不倾注着诗人的深切感受,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深情,叙事、描写与抒情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

203 (2)人物形象鲜明,“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传神地刻画了琵琶女的幽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细腻的人物心理,通过对琵琶女弹奏乐曲的精心描写,揭示其“别有幽愁暗恨生”的内心世界。年轻貌美的琵琶女“一曲红绡不知数”,一旦青春逝去,也只能“老大嫁作商人妇”,细节描写生动。琵琶女的色艺双全而不幸,诗人的无罪被贬而又无可奈何,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语言精美,浅显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关于音乐的描写,如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声音用“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等,比喻精妙、声情并茂,历来传诵。 (4)富于比兴、寄托。作者在对琵琶女的描写和叙述中寄托了自己身世沦落的感慨,以这种寄托为估线,对琵琶女和对自己的叙述,彼此暗中呼应。

204 《钱塘湖春行》 背诵。此诗咏赏杭州西湖风光。全诗紧扣“春行”二字展开。
这首诗的妙处,除了成功地描绘了旖旎的早春风光之外,还在于融和着诗人清新明快、骀荡欢悦的感受。

205 元稹 《连昌宫词》 这首七言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采用了对话体的形式。是一首针砭时政、有为而发的讽谏之作。

206 李贺 《老夫采玉歌》 《雁门太守行》 本篇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描写了采玉老汉劳作之艰辛,处境之悲惨和心境之凄惨。富于想象和联想。
1.《雁门太守行》的艺术特色。 (1)诗中用暗示烘托的手法、浓艳斑驳的色彩,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斗氛围,表现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2)采用“印象联缀”式的结构方法,通过色彩、视听将感受最深的事物印象突现出来,造成浓烈的气氛和显著的心理效果。 (3)色彩斑驳艳丽。

207 《李凭箜篌引》 1.简述《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描写箜篌演奏的诗作。诗人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演奏者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赞美了李凭高起的演奏技艺。 (1)构思的新颖独特。 (2)想象丰富,形象鲜明。 (3)语言奇险,色泽秾艳。充分表现了李贺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必新必奇”、“语奇而入怪”的语言特点。

208 杜牧 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过华清宫》 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揭示旨意。“无人知”三字故作腾挪以发人深省,托讽不露,言浅意深。

209 《泊秦淮》   这首七绝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唐的现实。   前两句写夜泊所见之景色,后两句叙事中有议论。 《早雁》 诗托物寓意,通篇运用比兴象征。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关系时事与逃难的人民。

210 《阿房宫赋》 1.《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1)作者写作本文系针对时弊,有感而发,托古以讽。
(2)描写和议论相结合,抒情则寓于描写和议论之中。 (3)本文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风格俊爽优美。 (4)语言凝练新奇,极富表现力。

211 李商隐 和温庭筠并称“温李”。 《安定城楼》
背诵。这是一首登临述怀之作,诗中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与哀伤,抒发了为国家作一番大事业后功成身退的志向和磊落胸怀,也表现了对庸碌无耻之徒的蔑视和嘲讽。 用典精当贴切、灵活自然。连用了贾谊、王粲、范蠡和《庄子》中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复杂情怀,具有韵味。

212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简述《无题》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诗旨多比较深隐。这首《无题》描写了爱情的珍贵难得和对爱情的贤贞不渝,真实地反映了封建文人对爱情生活的挚着追求和特有的恋爱心态,可看作一首爱情诗,并无更深政治寓意。 (1)比喻新颖贴切,精妙传神。 (2)写法变化,摇曳多姿。 (3)抒情委婉深切,哀怨缠绵。 (4)语言精美,丰富多彩。

213 《马嵬》 《锦瑟》 本篇以马嵬之变为题材,写李隆基荒淫误国,终于自作自受,寓讥刺于感叹。 采用逆挽法入手。 1.《锦瑟》的艺术特色。
(1)意蕴甚为丰富。作者围绕对自己一生遭遇的回顾,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抒写了人生道路中的坎坷曲折和由此产生的哀怨感伤。 (2)抒情委婉含蓄。 (3)中间两联,将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

214 温庭筠 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花间词人。 《梦江南》(梳洗罢)
本篇写女子的相思之苦。此词属“代言体”,作者对女子的情感活动及心理变化把握得真切、细腻。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本篇通过对一个贵族女子晨起梳妆过程的描述,表达了那女子盛年独处的空虚、孤寂之感。 化景为情,以景现情。

215 陆龟蒙 与皮日休并称“皮陆”。 《野庙碑》 这是一篇言辞犀利的讽刺小品。会说话的“土木”比“真土木”为祸更烈。运用了映衬、类比的方法。

216 聂夷中 《伤田家》 名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这是一首感伤农民苦难的作品。本诗语言质朴凝练,言简意足。

217 杜荀鹤 《山中寡妇》 名句“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这首七律真实地描写了一个山中寡妇的悲惨生活,揭露了晚唐时期敲骨吸髓的赋役剥削。通过鲜明形象来剖析现实、抨击黑暗,再从形象描写引发感慨,深化主题。

218 李朝威 1.《柳毅传》的艺术特色。 (1)通过柳毅传书等一系列情节,描写了柳毅、龙女、龙君等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歌颂了龙女对爱情与婚姻幸福的追求和正直、正义等人类美德。 (2)作品构思奇特,结构宏伟,情节波澜曲折。 (3)人物描写相当成功。 (4)善于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驰骋想象。

219 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本篇约作于其晚年,为回忆旧游之作,表达了他对江南风物的赞美与怀念。 语言清丽自然,直率显豁。

220 冯延巳 南唐词人。 《谒金门》(风乍起)   本篇写一贵妇人的相思之愁。“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摹写风起涟漪的景象,新颖,鲜活。还以比兴手法象征了女主人公被春风搅动扰乱了的情感世界。

221 李璟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本篇前片写景,后片写人。全篇情景交融。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真率天然。
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222 李煜 南唐后主。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本篇状物与抒情,客观与主观完美结合。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本篇悲秋,实是亡国之怨不便明言,而托之于闺怨、离愁。 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早期词的常见格局。写景纯用白描,富有情韵。

223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简述《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这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抒写了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并以乐景写哀景,产生极强的艺术效果。此词以问答开始,以问答作结,全篇一气贯注,一唱三叹,感情色彩极为强烈。此词语言精美流畅,比喻精妙贴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一江春水”为喻,使抽象无形的愁绪有了载体,变得形象可感,写出了胸中忧愁的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224


Download ppt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复习和答题策略+要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