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常见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 西城区疾控中心性艾科 孙晓云 电话:58360782 副主任医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常见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 西城区疾控中心性艾科 孙晓云 电话:58360782 副主任医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见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 西城区疾控中心性艾科 孙晓云 电话: 副主任医师

2 目 录 性传播疾病的基本概念 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情况 五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的诊断

3 性传播疾病的基本概念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这个概念1975 年正式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用。 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组织和器官。 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可导致不育症、生殖器畸形或缺损、毁容及特征性后遗症 。

4 性传播疾病的基本概念 传染源 性病病人:现症病人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染源, 由于病人的生殖器上有活动性病变,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
病原携带者:可分为 ●潜伏期病原携带 ●病后病原携带 ●无症状病原携带。

5 性传播疾病的基本概念 传播途径 性行为: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这一途径感染占95%以上。
接触传播:可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性病患者的病变部位和分泌物均可造成性病的传播,间接接触病人的衣服、物品、用具、便盆等也可造成传播。 血源传播:主要见于二期梅毒、淋菌菌血症、乙型肝炎、艾滋病病人所提供的血液。

6 性传播疾病的基本概念 医源性传播:性病也偶尔发生医源性感染, 包括医务工作者自身感染和感染病人。
胎盘传播:梅毒螺旋体和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而引起胎儿的先天性感染。 产道传播:有的病原体不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但在胎儿分娩通过阴道时发生感染,如患有淋病的产妇可使新生儿发生淋菌性眼炎和淋菌性脓疱病。 其它的传播途径:媒介昆虫是否能传播性病一直未能证实。

7 STD血源传播的特点 发病率高:如果病原体量大,受血者的患病率达100%;
发病快:一般性传播疾病都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而血源传播感染者可明显缩短潜伏期; 可跨越病程:如生殖器感染梅毒,要先发生一期梅毒,再发生二期梅毒。 而血源感染的梅毒在感染后可直接发生二期梅毒; 易发生播散行病变:淋菌败血症可发生多发性小关节炎、 播散性淋菌性脓疱疮。梅毒可发生播散性玫瑰疹或丘疹性梅毒疹等。 • 全身症状重

8 关于性病的传染性 女性受感染的危险性大于男性
女性患者约80%,男性2-5%) 女性阴道宽阔,轻微的病变不会有自觉症状 女性阴道内有很多种渗液,调节阴道内酸度,可抑制某些细菌。 阴道内各种各样的细菌很多,也能抑制性病病原体。 女性生殖道解剖部位的特殊性,粘膜暴露的面积较大。 在性交过程中,病原体通过射精容易到达靶细胞。 避孕药物的作用,使宫颈上皮外翻,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部分患者无临床表现,以致疾病进一步传播。 女性受感染的危险性大于男性 据估计,一个男性与感染淋病的女性发生一次性交后,其感染率为20-25%。而一个女性与一个已受感染的男性性交期间,不可避免地将受到感染。据估计,男性传给女性的危险性是80-90%。 感染率与性交的次数有关 患淋病后,与之有过一次性交者,感染淋病的机率为20%,2次为40%,4次为80%。 与患者感染性病的年限有关 患梅毒的第一年间,传染给对方的机率为90%,第二年为70%。 胎儿的感染性 患早期梅毒的母亲,若不进行治疗,有一半婴儿将发生胎传梅毒,另一半为死产或产后不久即死亡;未经治疗的早期潜伏梅毒母亲,其婴儿20%为正常或健康的,20%为死产,40%为胎传梅毒;未经治疗的晚期梅毒,其婴儿70%可以是正常或健康的,10%为胎传梅毒,其余可以是死产或早产儿。

9 与性病感染有关的健康问题 急性症状:如疼痛性生殖器溃疡、尿道炎; 并发症:如不育症和致命的异位妊娠; 严重并危及胎儿及新生儿生命的感染;
宫颈癌( 妇女最常见的癌症); 炎症和溃疡增加了HIV传播的机会 。 性病的流行促进了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传播!

10 我国性病流行情况

11 我国性病流行的历史 - 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及成立初期 梅毒 北京妓女中感染率84% 北京医学院门诊部的10%是梅毒病人
某些城市人群的感染率5% 某些农村人群的感染率2-3% 全国估计有1000万性病患者 通过公共卫生和医疗人员15年的不懈努力、中央的有效协调和多部门的大力支持, 我国于1964向全世界宣布在我国实现了基本消灭性病(梅毒)的宏伟目标。 Source: Shao CG,et al. STD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2000, 73; Cohen MS, et al. JID 1996, 174(Suppl 2):S223

12 我国性病发病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 1985~2004年:近2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29.64%
上世纪80年代( ):年均增长142.6% 上世纪90年代( ):年均增长20.43% 2001—2003年报告病例出现下降:2001年后由于机构改革,全国性病报告系统出现不稳定状况造成 2004年开始上升

13 1985~2004年我国性病报告病例数与发病率

14 我国历年梅毒报告病例数的变化 327433例 2009 >30万例 2007-2008 >20万例 2005-2006
10万-20万例 1万-10万例 1000-1万例 2004-2009年年均增长幅度26.21% <100例 1979年 1例

15 年全国后天梅毒疫情趋势

16 1995-2009年全国胎传梅毒疫情趋势 全国胎传梅毒: 2004年:2474例, 17.14/10万活产数
2009年:10757例, 64.41/10万活产数 年年均增长30.31%

17 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异性传播 + 同性传播 2007年存活70万感染者/病人 % % = 51.6% 2009年存活74万感染者/病人 % % = 59.0% 2007年5.0万新发感染者 % % = 57.9% 2009年4.8万新发感染者 % % = 74.7% 2009年估计的现存活74万人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传播占59.0%: 其中异性传播为44.3%,同性传播为14.7%。异性传播中,约1/3为配偶间性传播,2/3为非配偶间性传播。 2009年估计的4.8万新发感染中: 经异性传播占42.2%,同性传播占32.5%,较2007年估计的新发感染中经同性传播占12.2%有大幅增加,成为2009年新发感染估计人数中的重要途径。 历年报告病例中同性和异性传播的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见下图。 2007年估计结果: 现存70 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异性性传播占40.6 %,男男性传播占11.0% 。异性性传播多分布在艾滋病流行较严重的省份,男男性传播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及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 静脉注射吸毒感染占38.1% 。云南、新疆、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湖南7省(自治区)注射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估计数在1万例以上,7省(自治区)估计数占全国该人群估计数的87.9 %。 既往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9.3% 。河南、安徽、湖北、山西四省估计数占全国该人群感染者和病人估计数的87.6% 。 母婴传播占现存70 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1.0 %。 8.5 万现存艾滋病病人中,3.5 万为既往有偿采供血和输血传播;约5.0 万是注射吸毒、性途径和母婴传播。 17

18 报告HIV的传播途径构成

19 我国性病流行病谱发生改变 1991年 2005年 淋病所占比重由第1位变为第2位,NGU(非淋菌性尿道炎)成为发病最高的性病
由过去以淋病流行为主,变为多种性病共同流行 由过去的以经典性病为主,变为经典性病与新一代性病(衣原体感染、 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等)共同流行

20 性活跃人群为性病的高发人群: 20~49岁性活跃人群的性病发病占全部性病数的85%-90% ;
性病发病的男女性别比在缩小; 高危人群的性病患病率很高; 性病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妇女和儿童均受到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与旅游地区的性病发病率高,农村地区也在发生性病流行;

21 五种常见性病的诊断

22 我国主要防治的性传播疾病(STD) 梅毒 淋病 沙眼衣原体感染 50-60年代 经典性病 80-90年代 监测性病 目 前
目 前 传染法报告病例 监测性病 梅毒 淋病 软下疳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梅毒 淋病 软下疳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非淋菌性尿道炎 生殖器疱疹 尖锐湿疣 HIV/AIDS 梅毒 淋病 沙眼衣原体感染 生殖器疱疹 尖锐湿疣 梅毒 淋病 HIV/AIDS 沙眼衣原体: 30%~50% 生殖支原体: 10%~40% 其它: 20%~30%

23 梅毒(syphilis) 梅毒定义 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胎传梅毒。 病原体 厌氧微生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煮沸、干燥、日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剂均可迅速将其杀灭,但其耐寒力强,4℃可存活3天,-78℃保存数年仍具有传染性 ; 梅毒螺旋体含有很多抗原物质,多数为非特异性,仅少数为特异性; 非特异性抗体(如心磷脂抗体)的滴度可随病情变化而改变; 特异性抗体(即TP抗体)对机体无保护作用,在血清中可长期甚至终身存在;

24 梅毒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 约95%主要通过性接触由皮肤粘膜破损处传染。早期梅毒最具有传染性。梅毒螺旋体大量存在于皮肤粘膜损害表面,也见于唾液、乳汁、精液中; 垂直传播 妊娠4个月后TP可通过胎盘及脐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可引起流产、早产、死产或胎传梅毒; 其它 少数患者可经接吻、哺乳、接触病人污染的衣物、毛巾、用具或经医疗器械也可受染致病。冷藏3天以内的梅毒患者血液具有传染性,输入此种血液可导致感染;

25 梅毒的临床分型和分期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分为 获得性(后天)梅毒——一期、二期、三期、隐性梅毒 胎传(先天)梅毒 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
早期梅毒(病期<2年) 晚期梅毒 (病期>2年)

26 梅毒的临床表现 一期梅毒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硬下疳——
单个直径为1-2cm、圆形或椭圆形无痛性溃疡,境界清楚,周边水肿并隆起,基底呈肉红色,触之具有软骨样硬度;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的TP,传染性极强; 由TP在侵入部位引起的无痛性炎症反应。好发于外生殖器(90%); 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及系带; 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唇系带、会阴及宫颈; 发生于生殖器外者少见,如唇、乳房、舌、手指等处,易被漏诊或误诊;

27 一期梅毒——硬下疳 潜伏期平均3周; 未经治疗的硬下疳可持续3-4周 治疗者在1-2周后消退 消退后遗留暗红色表浅性瘢痕或色素沉着

28 梅毒的临床表现 二期梅毒 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TP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播散全身,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称二期梅毒
常发生于硬下疳消退3-4周后(感染9-12周后),少数可与硬下疳同时出现; 以皮肤粘膜损害为主,还可出现虫蚀样脱发、骨膜炎等;

29 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 梅毒疹特点 泛发性、对称性分布 皮损内含有大量TP,传染性强 不经治疗一般持续数周可自行消退
皮疹多形性(斑疹、丘疹、脓疱等) 单个患者在一定时期常以一种类型皮损为主 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瘙痒 扁平湿疣 常发生在肛门、外生殖器周围的扁平丘疹 常受摩擦,易糜烂、渗出 含大量TP,传染性强

30 梅毒的临床表现 三期梅毒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过3-4年(最早2年,最晚20年),40%患者发生三期梅毒 皮肤黏膜损害
——结节性梅毒疹 ——树胶样肿 骨梅毒: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 心血管梅毒:发生率为10%,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主动脉瘤及心肌树胶肿等 ; 神经梅毒:感染10-30年后发生,无症状神经梅毒、脊髓痨、麻痹性痴呆、脑(脊髓)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等 ;

31 梅毒的临床表现 结节性梅毒疹 好发于头面部、肩部、背部及四肢伸侧
皮损为直径0.2-1cm,呈簇集排列的铜红色浸润性结节,表面光滑,也可被覆粘着性鳞屑或顶端坏死形成溃疡 新旧皮损可此起彼伏,迁延数年 无自觉症状 树胶样肿 三期梅毒的标志,也是破坏性最强的一种皮损 好发于小腿 初起常为单发的无痛性皮下结节,逐渐增大,中央软化、破溃形成直径2-10cm的穿凿状溃疡,呈肾形或马蹄形,境界清楚,边缘锐利,基底表面有粘稠树胶状分泌物渗出,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

32 梅毒的临床表现 先天性梅毒 潜伏梅毒 不发生硬下疳 早期病变较后天性梅毒重 骨骼及感觉器官受累多而心血管受累少
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称为潜伏梅毒 与机体免疫力较强或治疗暂时抑制TP有关 潜伏梅毒

33 梅毒实验室检测的特点 病原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 不同原理的方法:检测策略 临床意义解释复杂:不同方法结果判断、血清固定、前带现象
缺乏特殊梅毒的有效检测方法:胎传梅毒、神经梅毒 病原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VDRL FTA-ABS 银染色镜检 USR TPPA/ TPHA 核酸检测 RPR ELISA TRUST 发光法 胶体金法

34 梅毒螺旋体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标本: 皮损处组织渗出液 淋巴结穿刺液 方法:暗视野显微镜下查找梅毒螺旋体
意义:发病早期硬下疳(梅毒血清学试验仍阴性),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35 梅毒血清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比如RPR): 敏感性高而特异性较低,易发生假阳性, 用于筛选和定量。
未经治疗的病人,其血清内的反应素可长期存在;经正规治疗后,反应素可以逐渐减少至转为阴性,因此用于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但晚期梅毒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缓慢,2年后约50%病人血清反应仍为阳性。 目前较常用。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比如TPPA/TPHA、ELISA) 敏感性和特导性均高,一般用作证实试验,可长期存在,甚至终生不消失。 帮助确定非梅毒螺旋体试验阳性反应是真阳性还是假阳性。

36 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总汇 RPR TPPA 临床意义 _ _ 排除梅毒 一期梅毒的早期 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T4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_ _ 排除梅毒 一期梅毒的早期 艾滋病患者合并梅毒(T4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未接受治疗梅毒(梅毒孕妇所生婴儿除外) 生物学假阳性 早期梅毒经治疗后

37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反应的假阳性 急性生物学假阳性 RPR呈阳性,但滴度很低,很少大于1:8。 在病情缓解后数周,即转成阴性,病程很少大于半年。
确证试验TPHA或FTA-ABS为阴性。 缺乏明确的梅毒临床证据。 风疹、水痘、传单、传染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慢性生物学假阳性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DLE(盘状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心病、肝硬化、自免溶贫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毒品瘾者的假阳性反应(发生率高达33.3~94.8%) 妊娠的假阳性反应(发生率低,0.4%,滴度低)

38 诊 断 流行病史: 不洁性交史、患梅毒及其他性病史、婚姻及配偶状况、分娩史、验血史、治疗史。如系先天梅毒,应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的患病情况,必要时可作试验治疗 体查: 实验室检查(具备以下一项): 暗视野显微镜下找到梅毒螺旋体 RPR阳性十TPHA试验(或TPPA)阳性

39 治 疗 常用药物 青霉素类 :为首选药物 头孢曲松钠 :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优先选择的替代治疗药物
治 疗 常用药物 青霉素类 :为首选药物 头孢曲松钠 :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优先选择的替代治疗药物 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 :疗效较青霉素差,通常作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治疗药物

40 判 愈 临床治愈 损害愈合消退,症状消失 血清治愈 抗梅毒治疗后2年以内梅毒血清反应(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脑脊液检查阴性

41 淋病(gonorrhea) 淋病定义 病原体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导致眼、咽、直肠感染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 淋病潜伏期短,传染强性,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 病原体 淋球菌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 不耐干热,干燥环境中1-2小时死亡,在55℃下5 分钟即死亡 一般消毒剂很易将它杀灭,1:4000硝酸银溶液2分钟可将其杀灭

4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 少数情况下也可因接触含淋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衣物、被褥、毛巾、浴盆、坐便器等)而被传染
新生儿经过患淋病母亲的产道时,眼部被感染可引起新生儿淋菌性眼炎;妊娠期女性患者感染可累及羊膜腔导致胎儿感染

43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性活跃的中青年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 潜伏期患者也具有传染性

44 临床分类 急性淋病 慢性淋病 有合并症淋病 无合并症淋病 有症状淋病 无症状淋病 播散性淋病
男性无合并症急性淋病(尿道口溢脓、尿频、尿痛等、腹股沟淋巴结肿) 男性无并发症慢性淋病(前、后尿道合并感染) 男性有并发症淋病(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 女性无并发症急性淋病(宫颈炎、尿道炎、前庭大腺炎、幼女淋菌性阴道炎) 女性无并发症慢性淋病(症状轻、白带多等) 女性有并发症淋病(盆腔炎) 其他部位淋病(结膜炎、咽炎、肛门直肠炎) 播散性淋球菌感染(经血播散到全身,较严重)

45 实验室检查 涂片革兰染色: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典型的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 培养:女性患者,有合并症及泌尿生殖器外者需培养以确诊。
播散性淋球菌患者,除取泌尿生殖道标本外,还可采集血液,关节液或皮损标本。 药敏实验: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

46 治疗 无并发症的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 头孢曲松一次肌注 大观霉素2g(宫颈炎4g )一次肌注 有并发症的,连续10天

47 判愈标准 治疗结束后2周内,在无接触史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为治愈: ①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②在治疗结束后4-7天作淋球菌复查阴性

48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定义: 病原体 男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指经性接触传染的有明显尿道炎症,但尿道分泌物中检查不到淋球菌的一组感染性疾病。
而女性患者经常表现为宫颈炎症和尿道炎症,所以又称为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病原体 沙眼衣原体分为19个血清型,其中A、B、B2、C型主要感染眼结合膜,引起沙眼;D、Da、E、F、G、H、I、Ja、J、K、Ga血清型主要感染泌尿生殖道,引起尿道炎、宫颈炎, 衣原体对热敏感,在56-60℃经5-10分钟死亡,0.1%甲醛、0.5%石炭酸短期内可将其杀死。

49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性活跃人群,主要经性接触感染 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生,新生儿可经产道分娩时感染 潜伏期为1-3周

50 男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临床表现与淋病类似但程度较轻 常见尿道刺激、刺痛或烧灼感
体检可见尿道口轻度红肿,尿道分泌物多呈浆液性,量少,有些患者晨起时会发现尿道口有少量分泌物结成的脓膜封住了尿道口(“糊口”现象)或内裤被污染 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或症状不典型 10%-20%患者同时合并淋球菌的感染

51 并发症 睾丸炎:多为急性,单侧发生,常与尿道炎并存 前列腺炎:多见于亚急性前列腺炎,慢性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或会阴钝痛、阴茎痛
Reiter综合征:表现为尿道炎、结膜炎和关节炎三联征

52 女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主要累及宫颈:近半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亦缺乏特异性,仅表现为白带增多,体检时可见宫颈水肿、糜烂等;
尿道炎可表现为尿道口充血、尿频,甚至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统症状;

53 诊断 病史(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等) 典型临床表现(男性以尿道炎为主,女性以宫颈炎为主) 实验室检查结果 涂片检查 沙眼衣原体细胞培养阳性。
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阳性。 核酸检测:聚合酶链反应法、连接酶链反应法等检测沙眼衣原体核酸阳性。

54 治疗 原则 方案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规则用药 治疗方案个体化 多西环素200mg/d,分2次口服,连服7-10天 阿奇霉素1g一次顿服

55 尖锐湿疣 定义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常发生在肛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 潜伏期为1-8个月,平均3个月

56 临床表现 初起为淡红色丘疹,渐次增大增多,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花状增生物,根部可有蒂,因分泌物浸润表面呈白色、污灰色或红色,可有痒感、灼痛和恶臭。肛门、直肠、阴道、子宫颈尖锐湿疣有疼痛或性交痛和白带增多。但约70%的病人无任何症状。 好发部位 男性在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 同性恋发生于肛门、直肠 女性好发于阴唇、阴蒂、宫颈、阴道和肛门

57 尖锐湿疣

58 尖锐湿疣

59 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生殖器、会阴、肛门部位检查见有乳头状或鸡冠状增生物可作出初步判断。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需与二期梅毒扁平湿疣、阴茎珍珠样丘疹、女阴假性湿疣和生殖器癌相鉴别。

60 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0.5%足叶草毒素酊(鬼臼毒素酊) ,孕妇忌用 5%咪喹莫特霜 ,孕妇忌用 物理治疗 CO2激光 液氮冷冻 微波
内用药物治疗 :可配合使用干扰素等

61 随访 最初3个月,每2周随访1次,有特殊情况随时就诊 复发多在最初的3个月 3个月后根据具体情况延长随访间隔,直至末次治疗后6个月

62 生殖器疱疹 (genital herpes,GH)
定义 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粘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愈的STD 。 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生殖器溃疡的首要病因。

63 临床表现 好发于15-45岁性活跃期男女 好发部位为生殖器及会阴部 特点:水疱易破、糜烂、疼痛剧烈,可形成浅溃疡,常反复发作

64 生殖器疱疹

65 诊断 病史(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等) 典型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66 治疗方案 注意休息,避免饮酒和过度性生活,出现临床症状时应避免性生活 内用药物 外用药物

67 病例定义依据 淋病----卫生部淋病诊断行业标准(WS 268-2007) 梅毒----卫生部梅毒诊断行业标准(WS 273-2007)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国CDC性病控制中心性病诊疗指南(2007) 尖锐湿疣----卫生部尖锐湿疣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WS ) 生殖器疱疹----卫生部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WS )

68 性病防治工作 疫情监测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早期发现(诊断) 及时治疗 治疗后随访 性病管理(性病通知) 效果评估 临床 管理 疾病 负担
68

69 西城区CDC规范化性病门诊 地址:西城区油坊胡同52号 电话: 第二医院对面,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

70 西城区性病艾滋病培训资料共享邮箱 邮箱地址:cdcxak@163.com 密码:88888888
以后所有培训资料,或相关信息、反馈信息等均会放到该邮箱中,请各位老师及时查阅下载 下载位置:网盘

71


Download ppt "常见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 西城区疾控中心性艾科 孙晓云 电话:58360782 副主任医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