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功能性便秘的中醫藥研究與治療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 卞兆祥博士 2007/01/06.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功能性便秘的中醫藥研究與治療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 卞兆祥博士 2007/01/06."—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功能性便秘的中醫藥研究與治療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 卞兆祥博士 2007/01/06

2 背景 便秘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 香港患病率為14.3% (約1百萬人口)* 與家族遺傳等因素有一定關係 對健康和生活質素影響極大
*Cheng C, Chan A.O.O, Hui W.M, et al(2003). Coping strategies, illness percept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Aliment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18:

3 排便的過程 糞便 刺激直腸黏膜 脊髓腰骶段初級排便中樞 大腦皮層︰便意 刺激盆神經 排便指令 結腸直腸收縮 肛門內外括約肌舒張 排便
資料來源:

4 概念 正常人的排便習慣 1次/天 (>60%) [1~2次/天  2~3天/次] 無排便困難及其他不適
與個體差異、生活習慣(*飲食)有關

5 便秘人士排便特點 排便不順利 糞便乾燥排便不暢或 糞便不乾亦難排出 排便<2~3次/周 (所進食物的殘渣在72小時內未排出)

6 便秘對身體的影響 局部:直接引發肛腸疾病 全身性:全身各器官系統的功能發生改變

7 局部影響 糞便乾硬 肛裂 肛竇炎、肛乳 頭肥大、哨兵 痔、肛周膿 腫、肛瘻; 痔出血 肛腸生理解剖圖

8 排便困難 脫肛 直腸內脫垂 直腸前突 會陰下降

9 糞便在腸道積聚 腹脹、腹痛、噁心、口氣 局部炎症 肛門直腸墜脹感、排便不清感

10 全身性影響 用力的排便過程…… 頭痛 眩暈 影響呼吸 血壓上升 心律失常

11 心腦血管影響 心理影響 其他 腦溢血-中風 (*腦血管畸形、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 煩燥不安 □ 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效率下降 □ 焦慮 抑鬱
煩燥不安 □ 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效率下降 □ 焦慮 抑鬱 其他 大腸癌

12 惡性循環 導致“習慣性便秘”或“頑固性便秘” 排便困難 排便次數減少 大便乾硬

13 便秘的分類 可能繼發於身體其他因素 腸功能測試未見異常 單純自覺症狀 證實繼發於身體其他因素 心理性 功能性 器質性
Malagelada JR. Gut feelings and movements: the challenging match between physiology and clinical expression. In: Krause G, Malagelada JR, Preuschoff U, Editors. Solvay Pharmaceuticals Conferences: functional disorde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msterdam, Netherlands:IOS Press; 2005.

14 分類 器質性便秘:由腸道及全身性疾病引起 腸道: -腸道神經肌肉病變 -結腸病變 (良性腫瘤、結腸憩室炎、腸道炎症、腸黏連)
-直腸肛門病變 (直腸炎、痔瘡、肛裂、肛周膿腫、肛周潰瘍) 非腸道: 腸道外腫物壓迫、神經性、代謝或內分泌障礙

15 分類 功能性便秘: 痙攣性便秘︰大便乾而少,呈小球狀 -結腸不能有效將大便送至直腸 -排便反射↓ -青年人、中年人
馳緩性便秘︰糞便量多,質或軟或硬而難排 -可表現為巨結腸 -老年人

16 功能性便秘的診斷標準 羅馬-III 標準 (Rome III Criteria) 排除腸道或全身器質性病因 引致的便秘 排除藥物所致的便秘
必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Drossman DA, Corazziari E, Delvaux M, et al., Editors. Rome III: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Ed. 3. McLean, VA: Degnon Assoc.; 2006.

17 1. 在過去3個月…… 最少有25%的機會, 排便時出現以下任何兩個或以上的症狀: 排便費力; 糞便呈團狀或硬結; 排便不盡感;
排便時肛門阻塞感或肛門直腸梗阻; 排便時需用手法協助; 每周排便<3次

18 2. 除使用通便藥外,極少出現爛便 3. 不符合腸易激綜合症(IBS)診斷

19 大便形狀分類表 (BRISTOL STOOL FORM SCALE )
種類 1 種類 2 種類 3 種類 4 種類 5 種類 6 種類 7 乾硬便、成粒狀 乾硬便、成條狀 條狀大便、表面不平、稍乾 條狀軟便、表面平滑 軟便、偏爛 大便稀爛、不成形 水樣便  

20 現代醫學藥物治療 刺激性瀉劑 容積性瀉劑 糞便軟化劑 潤滑性瀉藥 腸動力促進劑 滲透性瀉劑 微生態製劑 直腸內給藥(灌腸及栓劑)

21 限制 臨床驗證不足 對病程長、病情嚴重的患者效果不明顯 短期內對藥物的敏感度下降 容量性瀉劑易引起胃腸不適 新藥價格昂貴
Ramkumar D(2005).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herapies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0: Youssef N.N.(2004). Adolescent constipa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dolescent Medicine Clinics. Feb 15(1):37-52. Coremans G(2003). Prucalopride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whom laxatives fail to provide adequate relief. Digestion. 67:82-89. Drossman DA(2000). Rome II :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 diagn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 a multinational consensus. McLean, VA : Degnon Associates. P

22 中醫便秘的定義 氣陰不足,陽虛寒凝,或燥熱內結,痰濕阻滯,使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所致,以排便間隔時間延長,大便乾結難解,或雖有便意而排出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23 病因 飲食因素 情志因素 勞逸過度 正氣虧虛

24 病機 初起︰腸道積熱,耗傷津液;   或七情不和,氣機鬱滯 中期︰耗氣傷津,形成虛實夾雜 後期︰氣血不足,下元虧損,陽虛陰寒內 生,乃成虛證

25 治療原則 以”通”立法 (六腑以通為用) 峻下 清下 緩下 潤導

26 根據患者體質,選方用藥 實者:清熱、順氣、潤腸通便 虛者:益氣、養血、溫通、生津、滋陰、    潤腸通便 不可一味單純用攻下法

27 其他療法 中成藥 單驗方 食療方 藥物外敷及局部用藥 針灸與拔罐 推拿按摩

28 食療法 粗纖維食物 -新鮮蔬菜、水果、豆類、粗糧、馬鈴薯 潤腸通便作用食物 -香蕉、牛奶、蜂蜜、芝麻、核桃
多飲水( 亳升/天) -晨起空肚飲溫水,或淡鹽開水,或蜂蜜水1杯,均可促進腸道蠕動,潤腸排便 少飲烈酒、濃茶、咖啡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9 按摩保健法 雙手叠放於腹部(臍上) 右下右上左上左下 (順時針方向) 由內到外 力度輕重交替,以舒適為度 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

30 中醫治療優勢 標本兼顧 靈活用藥 副作用少 復發率低 價格相宜

31 中藥治療功能性便秘研究現況 致病因素 發病機制 基礎實驗研究 臨床研究 單味中藥 複方中藥 中成藥 劑型研究

32 中藥治療功能性便秘研究展望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提高國際認受性 推動中醫藥發展 臨床實踐 科研證據

33 研究計劃 名稱︰中藥治療功能性便秘(為期2年) 目的︰ 內容︰ 加深公眾對本病的成因、中西醫治療及預防方法的認識 提升中醫藥在國際上的認受性
推動中醫藥的發展 內容︰ 專題講座 □ 胃腸疾病專題網站 文獻研究 □ 中醫證候分型調查 臨床研究

34 中藥治療功能性便秘臨床研究 現正接受報名 對象:18-65歲功能性便秘患者 時間:為期18個星期 內容︰8星期中藥治療 註冊中醫跟進情況
費用:全免 查詢︰請致電 (鄭小姐) 現正接受報名

35 星期 2 6 10 18 覆診 1 3 4 5 病史紀錄 排便習慣及症狀評估 一般身體檢查 (量血壓、身高、體重等) 中醫師跟進情況 生活質素問卷調查 化驗室檢查 (肝功能、腎功能) 填寫排便日誌 紀錄每日排便情況 中藥治療 8周藥物治療

36 ~END~


Download ppt "功能性便秘的中醫藥研究與治療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 卞兆祥博士 2007/01/06."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