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 李白简介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 ,号 。他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好剑术,志气宏放。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继 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之称。风格 。李白和 合称“ ”。

3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好剑术,志气宏放。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风格 豪放飘逸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4 下列不全是李白作品的一组( ) B A《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峨眉山月歌》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送友人》
下列不全是李白作品的一组( ) B A《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峨眉山月歌》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送友人》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下独酌》 D 《独坐敬亭山》 《蜀道难》 E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庐山瀑布》

5 注音解词: (1)秉烛(bǐng) (2)假 (给予。) (3)序 (通叙。) (4)琼筵(yán,古人席地而坐时铺的席。泛指筵席。) (5)羽觞(shāng,古代指酒杯。)

6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7 意译全文:    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而虚浮的人生,像梦幻一样,能有几多欢乐?古人拿着烛火在夜里游赏,确实有原因啊。况且和暖的春天用美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把美好而斑斓的形态和色彩给予我们。我们相聚在这桃李芬芳的园里,畅谈兄弟团聚的快乐。诸位弟弟都是俊才秀士,个个好比谢惠连;只有我所吟咏的诗,却惭愧不如谢康乐。寻幽探奇尚未结束,纵兴的高谈又转而成为会心的清论。设置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果谁赋诗不成,必须依照金谷园的旧例,罚他饮酒三杯。  

8 典故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用《庄子 刻意》中的典故。表明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欢乐。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用《庄子 刻意》中的典故。表明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欢乐。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用南朝文学家谢惠连的典故。目的是赞颂堂弟们聪慧。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用晋代石崇《金谷诗序》的典故。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弟高雅的一面。

9    请同学们找出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分析。

10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赏析 首先,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内容)“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 。“景”字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朦胧美丽的画面。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作者还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称为“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 其次,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修辞)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从而表达出作者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及享受自然的愿望。

11 艺术表现手法 1、运用典故 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3、运用对偶,语言凝练

12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13 开头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可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为什么?

14 开头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但在李白那里,却是有社会原因的。当时政治黑暗,他怀有“安黎元(即民)”、“济苍生”的壮志,却到处碰壁,无法实现,因而常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哪里有什么欢乐?此其一。 更重要的是,开头一段,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这个“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以下,写景如画,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快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熟读全文,并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却能于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15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6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7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8 同样是文人盛宴,李白的这篇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政治迫害严重,世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他感慨时过境迁,欢乐和生命的短暂,因此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叹。 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自信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而李白是盛唐士人的代表,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Download ppt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