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H1 企業倫理的意涵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H1 企業倫理的意涵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1 企業倫理的意涵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1-6 企業倫理的思辨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1-8 企業倫理的推動與必要

2 企業倫理的發展延革 企業倫理的發展延革可以分為5個不同 階段: 1960以前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和在21 世紀的持續發展

3 1960以前:商業中的倫理 1920年代的改革運動。 1930年代有了羅斯福總統(Franklin O. Roosevelt)所推行的新政。
1950年代,杜魯門總統的公平政策。 直到1960年以前,跟企業有關的倫理議通常都是在神學或哲學領域中討論。

4 1960年代:商業中社會議題的顯現 1/2 1962年甘迺迪總統發表了一個保護消費者權益特別咨文,其中他提到4項消費者的基本權利:安全的權利、被告知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和被聆聽的權利。這就是有名的消費者權利法案(Consumers’ Bill of Rights)。 近代消費者運動一般都認為肇始於1965年Ralph Nader出版的Unsafe at Any Speed。

5 1960年代:商業中社會議題的顯現 2/2 消費者行動主義者也協助促成幾個消費者保護法案的通過。
甘迺迪之後是詹森總統(Lyndon B. Johnson)及其大社會(Great Society)政令,它擴張了國家資本主義,明確告訴企業界美國政府的責任在於對公民提供相當程度的經濟穩定、公平及社會正義。

6 1970年代:企業倫理成為新興領域 1/2 企業倫理在70年代逐漸發展成一個研究領域。
商學院的教授們開始講授和撰文討論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個組織負有將對利害關係人的正面衝擊極大化,以及將負面衝擊極小化之義務。 尼克森總統(Richard M. Nixon)的水門案件將大眾注意力轉聚於政府倫理的重要性。討論社會責任及商業倫理議題的會議經常舉辦。處理企業倫理爭端的各種中心相繼成立。

7 1970年代:企業倫理成為新興領域 2/2 卡特總統(Jimmy Carter)嘗試透過個人及管理的努力來支撐政府裡的倫理原則。海外貪污懲處條例就是在他任內通過的,使得美國企業行賄他國政府官員將是違法的。 到了1970年代末期,幾個重大倫理爭論點浮出,如賄賂、不實廣告、價格壟斷、產品安全與環境。然而,對於倫理決策訂定流程是如何運作的及辨識其中的影響因素的著墨卻很有限。

8 1980年代:整合期 1/2 在1980年代,商學院及企業界已公認企業倫理是一個研究領域。企業倫理組織擁有上千會員。全國各大專院校共開出500門企業倫理課程,選課學生人數超過4萬人。各種中心提供出版刊物、課程、會議和研 討會。 在1980年代,國防工業首先發展出國防工業率先(DII)以導引公司如何贊助倫理行為。1986年18家國防工業承包商起草企業倫理和行為的原則。

9 1980年代:整合期 2/2 1980年代導引進入雷根(Reagan)╱布希(Bush)紀元,伴隨而來的是自律,而不是由政府規範的想法才是符合大眾利益。許多關稅及貿易障礙被移除了,商場規則因為管制較少而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改變。

10 1990年代:企業倫理制度化 1/2 柯林頓總統(Bill Clinton)時代仍繼續支持自律及自由貿易。但是,卻也史無前例地使出政府手腕出面處理與健康有關的社會議題,如未成年抽菸事件。 聯邦判決導引(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 for Organizations, FSGO) 1991年11月由國會通過,為1990年代的組織倫理遵從計畫(organizational ethical compliance program)定調。

11 1990年代:企業倫理制度化 2/2 FSGO的核心是「胡蘿蔔-棒子」概念:對不法行為採取預防措施,一旦真的發生違法時公司可以避免處罰的麻煩。但單靠機械式的法律邏輯是不足以避開處罰的。公司必須發展企業文化,強制執行倫理守則,竭力防止不法。

12 21世紀:企業倫理新焦點 1/2 雖然在1990年代企業倫理似乎已經更制度化了,但2000年初的新證據卻顯示出沒有太多的執行長和管理者全力擁抱社會大眾對高道德標準的期待。 作為回應,沙賓法案國會在2002年通過,帶來自1934年證交法(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實施以來,對組織管控及會計規範影響最深遠的改變。

13 21世紀:企業倫理新焦點 2/2 沙賓法案及FSGO已經將發現並處理倫理的與法律的風險的需求制度化了。一家公司的高階管理階層和董事會得為了發現倫理行為所連帶的風險負責。特定產業,必須發現與它們營運有關的獨特的風險,並發展一個倫理計畫以杜絕倫理不法行為在其演變成危機 之前。

14 我國企業倫理的發展過程 台灣的企業從1970年以後,受到許多內外因素的影響,不得不重視企業倫理,來善盡其企業社會責任以利永續組織。目前企業面臨的議題有: 一、民眾對環境品質的重視 二、民眾對消費者利益的關切 三、民眾希望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變強烈 四、政府對企業的管制增強 五、社會公益團體不斷茁壯

15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一、何謂倫理    所謂的倫理(Ethic),即指人與人之間各種正常關係的道德規律,為人類倫常觀念與人倫道理。換言之,倫理乃人類基於理性上的自覺,就人與人的各種關係,而制定出彼此相互間適當的行為標準。 在台灣社會中,「情」、「理」、「法」維繫著社會的安定,其中「情」與「理」,與當前大家關心的企業「倫理」,或謂道德、品德、形象相關。 倫理是由道德(Moral)觀點,來做「對」與「錯」的判斷;是人際之間的一種是非行為的準則;是符合社會上公認的一種正確行為與舉止(高希均,2004 )。而對台灣社會最實用的定義, 也許是孫震教授(2003)所鼓吹的:「倫理就是理當如此,是不該講利害的。」

16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二、何謂道德 一般所謂的道,是指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共同遵 守的道路。所謂的德,即是本著生命的原動力,而依行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二、何謂道德  一般所謂的道,是指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共同遵 守的道路。所謂的德,即是本著生命的原動力,而依行 共同遵守之道所得者。所謂「道德」(Moral),就是指 人類品行與行為的卓越表現,同時也是人類人倫關係中 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 道德的消極面是不傷害(Do no harm),道德的積 極面是促進快樂(Promote Happiness)。一個行為若 涉及避免傷害他人,或促進快樂,都屬於道德行為。

17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道德」與德行有關,是個人與善惡、傷害、快樂有關的行為及品德;而「倫理」則對應著倫常、綱常、天理等,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即人倫之理。 道德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性格、行為、動機、決定等;倫理可以用來描述人際關係,也可以用來描述組織、社群,甚至國家。倫理可以指稱上下層次的概念意涵,而道德則用來表示現象與具體問題(何懷宏,2002 )。

18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三、何謂法律 「法律」(Law) 是維持社會秩序,保護人民生命財產與基本自由權利的「硬」規範,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三、何謂法律  「法律」(Law) 是維持社會秩序,保護人民生命財產與基本自由權利的「硬」規範,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在企業的經營運作上,是不是只要遵守法律,不違法做 生意就足夠了呢?如此為何還要談企業倫理呢? 我想大家都可認同一個現象:就是單靠法律是不足夠約束企業做出損害社會的行為。法律只能提供企業最低限度的約束,在法律規範的範圍外,企業仍有很大的空間來製造傷害。在社會上的許多情況下,不違法並不就代表其行為符合倫理的要求,符合倫理標準的作為,也不代表就一定有道德。因此,法律不一定是符合倫理與道德的,全球各個國家的法律,也不一定每一條都是符合倫理與道德的。現今社會,最為嚴重的現象是民眾內心不以犯法為恥,所謂「民免而無恥」。

19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四、倫理與道德 從學理上來說,倫理與道德意指某種規範系統;倫理偏重於「社會」層面,道德偏重於「個人」層面。一般而言,道德只涉及個人意志,而倫理則涉及家庭、社會及國家中的客觀理性。 道德是指個人價值實現的歷程與成果,至於倫理則強調群體關係的規範。道德是比較概括、抽象、關於是非的概念,而倫理則是根據道德所發展出來的具體規範,因此可說,由道德規範可以發展成倫理規範。

20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五、道德與法律  法律是使用了強制的手段來「令行禁止」,尤其是禁止。法律很少有「賞」法,而道德主要是透過內心信念、社會輿論來產生作用。由此可以說法律是一種「硬約束」,道德是一種「軟約束」。 法律的約束是直接的、剛硬的、立竿見影的。道德的約束則看來是間接的、較溫和的,但也是長久影響的。法律要得到有效遵守,除了有賴於制裁的機制與人們的法律觀念,也有賴於人們的道德意識。 法律要從根本上得到人們的尊重而不只是畏懼,就必須符合人們的道德信念,符合人們有關何為正當的理念,而法律的變革也常常是根據人們調整的道德觀念。 由社會變遷的眼光來看,現代社會的道德幾乎可以說是一種「最低限度的道」,亦即一種「底線倫理」,而法律則可以說是這種「底線倫理的底線」,是為最低的約束。

21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22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六、倫理、道德與法律  倫理、道德與法律都是行為的規範,最大的差異點在於:法律有強制性,而倫理、道德並無強制性。道德的標準可能因人而異,有些人的道德標準比較高,有些人的標準較低,而法律則是大家的共識,是每個人都應遵守的行為規範。法律是明確的,倫理、道德是比較模糊的,比較沒有共識的部分。 倫理的行為規範,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因而有必要去探討這些不同行為規範背後的理由為何?以便協助自己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茲將倫理、道德與法律,三者的互動關係,圖示如下【圖1-1】。

23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24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一、倫理的意涵  人生在世不管其出生背景為何,亦不管其際遇變化,都需要有一個中心價值與目標,來作為其努力奮鬥與生存的方向。 所謂的「中心價值」,每個人或許都有不同,但無論所求為何,每個人的目標達成,都需要經由不斷的努力與奮鬥而來;而且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無可避免會面臨價值衝突與抉擇的情況。 倫理的學習與思辨,可以幫助個人思考一些生存與奮鬥的意義與課題,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學習到不同的觀點,讓生命更為柔軟。而生命的柔軟,常常是我們還願意嗎?我們能征服自己幾次呢?

25 倫理的定義 「倫理」(Ethics) 起源於希臘字「ethos」,意指個人的特性 (character) 和本質 (nature) 或性情 (disposition),這些都和道德有關,主要是在區別正確和錯誤或者是善及惡的行為。倫理和生活的方式及行為的規則,與道德守則的研究有密切關係。 25

26 倫理的定義 倫理關係的特質 倫理關係乃建立在社會所接受的道德觀念上,因它是規範性,也是文化性;所以能隨時空改變。
倫理關係不是建立在對等交換上,如”他可不仁,我不可不義””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 倫理關係涉及動機、行為和後果,這三者並不一致。 倫理與法律之間大致吻合,如殺人、搶劫等,但兩者也有不一致,如賣身以奉養親人。‘ 26

27 道德的意義 「道德」(morality)從拉丁字「moralis」,意指風俗(custom),態度(manners)或特性(character),再本質上道德是指一般性或規範的行為。 在我國早已使用了,《禮記‧曲禮》:「道德仁義非禮不行。」道,路也,指我們應走的正路,可轉化而指行為的法則;「德」,得也。合「道德」二字言之,則我們能循正路而走,必能得到正確的方向不至誤入迷途。道德即是人類社會認為正常的人,應該遵守的行為標準。 27

28 道德的意義 道德的特點: 道德行為含有義務觀念,人人是道德為應盡義務。 道德的行為規範為社會所定,服從道德及服從社會規範。
不同的社會、經濟與文化條件下,道德的判斷會有差異。 28

29 2.1價值觀、道德與倫理之關係(續3/3) 倫理與道德的區別:
倫理是就人類社會中人際關係的內在秩序而言的;道德則就個人體現倫理規範的主體與精神意義 倫理側重社會秩序的規範;而道德則側重個人意志的選擇 道德可視為社會倫理的個體化與人格化;而倫理則可視為個體道德的社會化與共識化 29

30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除極少數外,幾乎不可能離群索居。人類社會的運作,需要所謂的「共同規範」,此規範除法律規範外,最根本的成分實由倫理所組成。 因此,要瞭解人類社會的運作與維持其順利,必須要研究倫理與其相關學科內容。藉由倫理的學習與探討,可以使個人在追求物質滿足之餘,也能對社會、環境奉獻一己之心力,進而影響他人、改造社會。 倫理與道德是在教導人類如何藉由瞭解與實踐,進而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企業倫理則是在傳統倫理道德的理論探究外,特別藉由案例來討論、啟發人類心靈深處的智慧,藉由價值澄清,教導大家如何實現自我,完成知善、向善、行善的美好世界。 同時,倫理教育的實施與紮根,有助於平衡過度強調的專業技術的教育,以導正及強化倫理行為的素養,而使得高等教育能在技術面與行為面間取得平衡(楊政學,2003 )。

31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二、倫理的原則 1 不傷害原則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二、倫理的原則  1 不傷害原則 不傷害原則(Principle of do no Harm)是倫理中最基本,也是最初步的原則。不傷害原則是基於人倫理傾向中最根本的觀念,即趨善避惡。 任何人在世上的行為必然使自己趨善避惡,即便是此一行為與他人相關,也遵行此一基本信念。好比一個酒駕違規的人,他無非不知道酒駕對自己,也對別人不好。但他所追求的結果,可能是喝酒後茫然的快感,或是在過程中與他的朋友暢所欲言,或是為了忘記不快樂的事情等等,但酒駕行為就是一種違反不傷害原則的行為。 專業倫理的目的,一方面透過思辨自己行為之所應為與不應為,一方面透過有德行的生活達至專業倫理中的最終行善之目的。

32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專業倫理的目的,一方面透過思辨自己行為之所應為與不應為,一方面透過有德行的生活達至專業倫理中的最終行善之目的。不傷害原則是如此基礎的原則,以致於其根本上是處於一種絕對的意義之下被討論,即在一種絕對不能被違反的狀態下被使用。

33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2 效益原則 效益原則(Principle of Utility)來自於英國的效益主義,但更深的基礎來自人本性中的本能。根據效益主義的說法,當人在評估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透過量化的角度來思考應該與否的問題。這是一種人的本性,因此量化與評估是在瞬間完成的結果。 根據這樣的角度,效益主義認為人必然能有基本能力評估事情的善惡或對錯,因此若是評估事情時,必然能夠導致最善的結果。反之,若是讓情況複雜而險惡,人也能夠通過評估以尋求最小的惡,以避免情況更加複雜或麻煩。

34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效益主義更進一步地指出,這裡所提及的善或是幸福,更進一步來說並非指個人的幸福,而應該是指大多數人的幸福。然而這樣的主張不只是在量的方面,也包括質的方面;同時不只有物質方面,還包括了精神方面。 效益問題除了在金錢利益上需要被思考外,在另一個議題上也需要被討論:「究竟能有多少人蒙受其惠?」因此,在實際行 為中,我們定義效益原則為必須透過一項新技術的開發,而直接或間接促進人類擁有更美好的未來;與此同時的是,效益是能同時符合最多人的需要與要求。所以就實際的利潤分配來說,其所追求的應該同時考慮到個人及公眾之間的同時獲利。

35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36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3 誠實原則 強調誠實原則(Principle of Honest)最有力的理論基礎,來自於德國哲學家康德(I. Kant)。康德所強調的是個人的自律道德,並強調人道德本性中的「無上命令」:即呈現為「你應該如何」或是「你不應該如何」類型的句子。康德認為道德本身是絕對無條件的,因此人去施行道德不是為了什麼利益的緣故,而是為了呼應良知主體所發,道德主體的道德命令。 根據康德的說法,誠實原則應該可以被定義為:不論是整個過程中的那一個部分,都可以也應該能夠被他人所檢證。誠實是如此的根本,以致於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會涉及到誠實與否的問題。

37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容易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有兩大類:第一類是關於實驗數據的問題。特別是當實驗涉及到相關利益的時候;也許是一位研究生急需畢業,但數據一直無法得到決定性證實的時候,這不誠實的欺騙行為,可能導致一位研究人員 造假或美化他的實驗數據。 另一類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在於成果發表的問題。有些狀況的發生會涉及到誠實與否的問題:一位掛名的研究員是否應該把 名字一併放在公開發表的論文、期刊或成果報告上?或是一個研究團隊中的某位成員,並未對此一研究成果作出任何貢獻時,是否可以因為種種因素而把名字放在其中? 公開發表時列於其上的人名,就表示該篇成果上的一位或多位作者共同擁有這份成果的榮耀,也需要共同對這份成果負起相關責任,因而在研究成果發表時,也需要嚴守誠實原則。

38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39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4 公平正義原則 公平正義原則(Principle of Fair and Justice)最原始來自於政治學上的觀念,即要求所有人擁有相同的權利與權力,其理論基礎來自於約翰.羅斯(John Rawls) 的正義概念。在羅斯之前,正義或公平的概念被提出討論了無數多次,但羅斯的貢獻在於,他為現代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訂下了基礎性的定義。 根據羅斯的定義,我們或許可以如此定義公平正義原則:對人而言是視所有的人為普遍平等,且擁有相同機會的個體,而對事則是相同的狀況,應該有相同的處置。 公平原則特別與對人的部分或是爭議性的議題有關:尤其是在性別、國籍或是種族等爭議性的議題中,公平正義就是一個需要思考的狀態。對人而言,是視所有的人為普遍平等且擁有相同機會的個體,並未排除女性或其他種族的人,因而針對的是所有的人,而非單一性別或單一種族。

40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對於單一事件本身來說,公平正義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有時候公平正義會發生在資源分配的問題上,有時則是指對於研究計畫審議的過程。 公平正義原則在事方面,要求相同的狀況應該有相同的處置,這意謂著在處理一些具有倫理爭議性的問題時,應盡可能排除主觀因素所導致的結果。包括在有限經費下,如何盡可能公平的分配給數個研究案;或如何決定研究計畫中,哪部分是重要的,哪部分是不重要的。

41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5 誠信原則 誠信原則(Principle of Integrity)奠基於德行倫理學的觀點,強調並詢問當事人,他想要成為一個如何的人,以及他想要過一種如何的生活?這樣的要求,強調一個人必須是一個如何的人,更勝於他應該作如何的事。 若是一個人可以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那麼他自然而然就可以作出有德行的事,不需再外加什麼要求與條件。但在當事人想要成為的那種人的意義下,有時他之所以成為這樣的一個人,是因為這個社會對於他有一定的期望。就德行倫理學的角度來說,不同的時代對於不同的角色,或多或少賦予一種社會期待或社會責任。

42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基於這種立場,所謂的「德行」為何?就需要依據一個社會所定義的條件來界分。由於誠信原則涉及的是社會的期待與對專業人士賦予的責任,因此專業人士的一言一行都容易被擺在放大鏡下檢視。這些條件不只有專業能力而已,還包括這個人的人格、品德等所有相關的部分,因此一個專業的人士必須負起應有的誠信責任。 因為只有在擁有誠信的情形下,才有可能使對象對我們產生信任,進而推展相關的專業事務。所以,誠信就是一個人由內到外的一貫之道,也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聲譽資產,而誠信往往就反映在我們的名字好不好用。一旦人有誠信或企業有誠信,這個人的名字或這家公司的商號,就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成為一項無形的資產。

43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一、何謂企業倫理  企業倫理(Business Ethics)係將倫理觀念應用於企業經營規範之中,使企業經營得以在具有明確的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的基礎下,完成各項經濟性活動。 企業倫理就是企業中所有成員,所應當共同遵循的企業工作行為守則,以及企業團體的群眾規範。企業倫理的產生與形成,都與企業經營的生存及其企業活動有直接的關係。 企業倫理是以企業為主體,是企業群體中的人際關係與人際規範,包括:倫理與道德的關係,以及人倫行為的法則。因此,企業倫理就是企業思想與企業行為的道德觀念與行為。在企業經營的諸多過程上,企業倫理的形成是因為全體員工的共同需要,也是因為分配利益的合理需求。

44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所謂專業倫理,就是企業經理人面對自身利益攸關群體的利益衝突時,所應遵循的決策道德原則與行為規範。企業為了合乎企業生存的正當性,為了達到企業發展的穩定性,企業倫理的形成自然地應運而生。 企業倫理的形成,使企業裡倫理機制及倫理規範被建立起來,其內容包括:企業與社會的關係、企業與利害關係人的關係,以及企業之內部行為規範。 企業倫理可界定為:企業倫理是將判斷人類行為舉止是與非的倫理正義標準,加以擴充使其包含社會期望、公平競爭、廣告審美、人際關係應用等(吳成豐,2002 )。

45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另外,有部分學者將倫理與道德相結合,而提出下列的界定,如企業倫理是一種規則、標準、規範或原則,提供某特定情境之下,合乎道德上對的行為與真理的指引。又如,企業倫理為含有道德價值的管理決策。 由於企業的發展與活動,不僅影響個人或消費者,且能影響政府、社會、環境及其他企業。因此,企業主或經理人的企業倫理又可分為數個層面:對員工的關係、對社會的關係、對顧客的關係、對政府的關係、對環境的關係、對其他企業的關係(成中英,1984 )。 綜言之,企業倫理是用以指導企業主或經理人,使其面對員工、顧客、社會群體及外在環境時,表現出道德行為的一種法則、標準、慣例或原則(徐木蘭等人,1989 )。

46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綜言之,企業倫理是用以指導企業主或經理人,使其面對員工、顧客、社會群體及外在環境時,表現出道德行為的一種法則、標準、慣例或原則(徐木蘭等人,1989 )。 企業經營者對於企業倫理的觀念,除了是公司員工行為遵守的指標外,同時也會影響商業活動的秩序。現在許多企業已經把其主要的價值觀,以及員工應該遵守的倫理規範做成守則,這些所謂的倫理守則,大概包含:要遵守法律規定、誠實負責、禁止賄賂行為、不以私人目的使用公司財產、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保護工作上的秘密、避免參與外界任何有礙職務的活動等。 此外,愈來愈多的企業也開始舉辦與倫理相關的研討會或訓練課程,藉此改進員工的道德行為,並且加強其對公司倫理標準的認知。

47 企業倫理的定義 1/2 倫理一詞曾被定義為「探究道德的本質與基礎,而道德是指對行為的道德判斷、標準與規範。」或「以倫理和正義為標準,以判斷人類行為舉止的是非(強調對與錯的決定)」。 企業倫理係指將是非之規範應用於企業營運以及管理行為。 企業倫理為企業組織內的工作成員,其行為、決策或行動的正當或錯誤標準 。(Carrol) 企業倫理基本上是一種人際或群際間的適當行為規範,表現在企業管理者對待利害關係人的決策準則或管理哲學 。

48 企業倫理的定義 2/2 企業倫理的核心是「負責的作對的事」。--在經營活動上,不畏威脅與利誘,在法律規範與追求倫理的權衡下,勇敢做對的事,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是符合誠正的行為。 企業倫理明確的規劃出企業經營所遵循的方針原則,據此決定股東、員工、顧客等利害關係人的關係。

49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二、企業倫理的範圍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二、企業倫理的範圍  企業倫理是提供一組倫理的規則(Rules)、標準(Standards)或信條(Codes),以便在企業情境中實踐正確行為時的參考;企業倫理是企業與倫理之間的交互作用,其目的在於對經濟體系中不道德行為的探究。 Carroll 更詳細界定出企業倫理的範圍,包括:個人、組織、專業團體、社會群體、國際文化等,其詳細內容如【表 1-1】所示。

50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51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企業倫理的範圍涵蓋了:個人的倫理標準、組織的政策與規定、團體的規章、社會的規範與國際文化等層面。由這個企業倫理範圍的內容來看,企業倫理涉及的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就十分廣泛,包含個人、團體(慈善、功利、利益團體等)、社會、政府機關、供應商、競爭者、媒體,乃至國際社會。 此外,葉保強教授也將商業倫理,或是本文所謂的企業倫理議題,歸納為社會層面、企業層面與個人層面(葉保強,1995 ),如【表1-2】所示。而吳復新教授也將企業倫理的內容,歸納為企業的同行倫理、企業的管理倫理與企業的社會責任(吳復新,1996 ),如【表1-3】所示。

52 企業倫理的意涵1/3 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指對企業活動的實質內涵與過程有法律或正當相關的個人或團體。對其利益與顧慮必須成為企業的內在價值與考量。

53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54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55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因此,一家具倫理性企業必備的基本條件,是處理好與廣泛利害關係人間的倫理關係。比如說,在企業內部,公司管理階層對員工採取人性管理,這是企業處理好與員工的倫理關係。 至於在企業外部,利害關係人就比較多,比如企業與政府機關或媒體維持良好的溝通管道,但謹守分際,不作利益輸送或餽送厚禮的事,這是企業處理好與政府、媒體等利害關係人的倫理關係(吳成豐,2002 )。換言之,合乎企業倫理的公司必須掌握好「利己」與「利他」的分寸,在自利的同時也能有利他人,甚至有「先義後利」的利他決心。

56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一、企業倫理的重要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一、企業倫理的重要  企業成立的過程及發展階段,在面對企業內部的人事需求,以及企業外來的社會環境要求時,落實企業倫理的需求性愈形重要。 企業在事業及事務管理方面,都要靠企業倫理的建立及推動,才能順利達成企業的營利目的。企業倫理應該是企業的道德與群體關係的標準,藉以維持正常的企業關係與對社會的責任。 企業倫理的標準,包括:勞資間以互信、互重與認真的態度相處;消費者忠實評估物品的價值與價格,然後遵守購買條約;以及供應商信守承諾,對產品負責,並嚴守品質標準等等。

57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企業要生存就必須重視企業倫理的實踐。企業倫理即是企業經營所依循的方針原則,據此決定股東、員工、顧客各層面的關係,凡是經營良好的事業,其內部必有健全的倫理制度。經營者本身也要能確認企業倫理的重要性,親自躬行實踐。 企業所建制出來的企業倫理,不只是理論性規範,還需要實踐與推行。企業倫理的運用目的,就是要使企業有關的任何人,獲得合理的人格對待與利益分享。因此,企業倫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行動,要能真正去做。

58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企業倫理可運用到與企業有關的各種個人或各種團體,包括:內部的股東、投資人、經營者、管理者與所有的員工;社區與社會大眾、生產顧客、商品供應商、同業廠商、政府公家機關人員、同業公會、委託研究的專業人員、聘請來執行特定工作的技術人員與專業人員。 企業所推動的企業倫理,可運用到所有與企業有關的個人或群眾,建立出與企業的行為規範,即從業人員職場工作的正當態度,並促使凡是與企業有關所有個人或所有團體,和企業本身保持和諧、互助、合作、共存與共榮,以及同享社會資源。

59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二、企業倫理的學理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二、企業倫理的學理  企業倫理的理論探討,可由效益論(Utilitarianism)與義務論(Deontological Theories),將道德標準分成二個本質上對立的意識型態(Beauchamp & Bowie,1979 )。 效益論是一種目的論(Teleology), 也就是後果論(Consequentialism), 是指對行為目的及後果的好壞,是否符合效益原則(Principle of Utility)(陳嵩,1995 ), 是以一件事情的後果來論斷是非。而效益原則,係指應盡量為所有人製造最大的效益,儘量減少反效益。 效益論者認為「善」(Good)為最基本的行為,道德行為應以善為目的。強調所採取的行動是對是錯,係依所產生的後果而定,後果愈好,受益人數愈多,表示價值愈高。效益論堅持道德的決策(或倫理的實踐),是以行為的價值與後果為考慮之首要,認為履行義務必須顧及客觀條件。

60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目的論,又分為利己(自我)主義(Egoism)與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利己主義強調每個人都有義務與權利,竭力為自己謀求快樂與幸福。效益主義強調除了為自己之外,也得兼顧別人的快樂與幸福(陳嵩,1995 )。 義務論者認為倫理概念不是來自善或效益的推演,其權利與義務有它的獨立性(吳永猛,1998 )。指人有義務依循某些方法行事,而這些方法要符合道德的規範、考量或判斷,並且也要符合大眾所公認的美德,至於可能造成的結果,則不在考慮範圍內。 因此,人們採取的行動是對是錯,要依據其內在的本質,與道德原則的一致性,以及行動的原因而定。一般非營利性團體,趨向於使用這些觀點做為行為判斷的指標。

61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義務論(Deontology) 的法則,強調遵守規則,而不計較其結果(廖湧祥,2000 );強調以行事的手段、過程來判定是非,相對於目的論者的因時制宜,義務論者的道德標準是較固定一致的,形式主義(Formalism) 可為此一理論意識型態的代表(Beauchamp & Bowie,1979 )。 在工作職場上,利用職務謀取私人利益,或是利用職務所接觸的機密來增加私人利益,都是違反倫理的行為。前者造成利益衝突,後者則是用資訊圖利的不法行為。本章節僅就企業倫理的學理簡要介紹,至於不同學說的道德哲學及道德推理,將詳述於第2 章第3 節的內容。

62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企業倫理並不是現今時代才有,在早期時代的事業經營就有企業倫理,只是以前沒有企業倫理這個名詞罷了。只要有企業的經營理念及經營行為,必然要有倫理規範與道德準則的需求。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裡,企業的經營型態愈是多元化,企業的人事問題就更加複雜化,企業的社會責任也趨向必須性,企業的利益分享也被需求合理化,於是企業倫理的機制與實踐為當然必要。 一、企業倫理的應用  企業倫理是以人性為基礎,對於企業管理的進行提供協助與評價。企業與有關係的個人及團體,所共同建構的一套倫理機制,是必須合理化與適合化。如果企業倫理能夠合理化及適合化,其所受的評價就較高,而且對企業的經營當然會有更多的幫助。 企業倫理要能真正地合理化與適合化,應當合乎企業倫理在時空環境中的各種應用趨向。例如,企業倫理的應用要能符合以下幾個要項:

63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1 合乎企業創業的理念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1 合乎企業創業的理念 企業的成立,在於企業創造者及起初投資合夥人的理念下,進行組合、創業與經營,這是企業的創業理念。但時代日新月異,企業創業理念也會因應企業的發展需要而有所變革,因而企業的倫理機制,也當然要隨之而調整。 2 合乎企業員工的需求 企業所建制出的企業倫理機制,需要採納員工的需求意見,勞資雙方才能找到平衡點及獲得合作。在企業經營的所有過程上,勞資雙方都要遵循企業倫理的規範,遇有任何勞資的爭執問題,勞資雙方必須依照企業倫理的機制來加以解決。

64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3 合乎全球倫理的發展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3 合乎全球倫理的發展 企業在國內或跨國的經營上,常會與國外的企業產生貿易關係,也常會涉及外國政府的相關法令,或外國社會的群眾輿論及要求。因此,企業倫理必須符合全球性倫理規範的發展與需求。 4 合乎社會期待的文化 企業倫理的功能,在促使企業與社會的融通;企業在經營事業的過程上,一方面不可以造成社會大眾生活的不便,也不可以帶給社會大眾,在健康上有危害的產品、噪音、水質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以及交通的危害等。另一方面,應幫助社會文化的良好發展,並貢獻社會資源,以使社會大眾能分享到企業的利益成果。

65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5 合乎時代創新的理念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5 合乎時代創新的理念 企業在經營業務或製造產品,自然地都會因應社會的需要而創造新的理念。在資訊科技的時代下,企業倫理應當要在企業的經營原則下,配合企業發展的情況,為著合乎員工的需求,為著凡與企業有關的群眾之需求,企業倫理的機制應當合乎時代創新的理念,使企業倫理的規範及準則,在理念上及實踐上, 都能夠適合實際的需要。

66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二、企業倫理的推展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二、企業倫理的推展  企業倫理是企業成功經營的潤滑劑,也是企業營利的催化劑。企業倫理的研究與建構,已經成為當今企業的重要課題。當然,企業倫理的推展,更是所有企業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在企業倫理的推展上,經理人要把企業倫理推行好,當然也應當要把專業倫理推行好。專業導向的時代,經理人的地位愈形重要,經理人的專業倫理更是必備的條件。 所謂專業倫理,就是專業經理人面對自身利益、股東利益、與其他攸關群體的利益衝突時,所應遵循的決策道德原則與行為規範。專業經理人首先要有專業倫理的研究與理念,進而把專業倫理推展好,才能使企業保有永續經營的成果。

67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專業倫理是經理人的必備條件

68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在企業倫理的推展上,可約略分成企業內部及企業外部,來推展不同的企業倫理議題,而且推展的方式及法規,也有其不同之處。整體而言,企業倫理是企業經營的根本,企業利潤則是企業經營的結果,要想獲取好的結果,就需要將企業倫理的根往下紮穩。茲將企業倫理在企業內部與外部的推展說明如下:

69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1 企業內部的推展 企業體制內由企業領導人與經營管理者,共同依照企業內所有成員,在業務工作上、事務配合上,以及人情世故上,與員工代表經過多次的研討及修正,而訂定出一套適合企業所有成員,所需要的企業倫理機制。 每一位企業的成員,上至企業負責人,下至每一位員工,都要尊重與遵守這一套具有共識的企業倫理機制。 2 企業外部的推展 企業體制外的企業倫理之推展,就是某一個企業與其他企業、任何社會機構、任何政府機構、任何社會群眾或甚至於任何個人間,意即跟企業經營有關的所有利害關係人之間,所應當取得企業倫理機制的共識,並且共同遵守、共同合作地使用,以適合業務上、事務上、人事上,或生活環境的各種需要。

70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三、企業的倫理責任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三、企業的倫理責任  企業經營管理上,時常需要引用企業倫理來輔導及協助其發展,因此在推動企業倫理時,對其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均有倫理責任。茲陳述說明如下: 1 對員工的倫理責任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上,對員工要有倫理的責任。倫理是人類行為的道德標準與行為規範;員工群體也是一個社會,企業應當要在員工社會中,建立一個合乎倫理規範的社會文化。企業以人性的立場,照顧員工愈多,員工對企業的回饋也愈多。企業愈尊重員 工,員工也愈加尊重企業。

71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2 對投資者的倫理責任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2 對投資者的倫理責任 企業對投資者的倫理責任,其一應當努力經營企業,要多替投資股東賺錢;其二不應當有不良的、不法的財物勾當,應當儘量保障投資股東的權益;其三應當盡其所能地經營企業,使企業能永續經營與發展。企業對投資者應當負起責任,使企業投資者能安 心地投資,並合理分享獲取的利潤。 3 對貨品供應商的倫理責任 企業與貨品供應商間,除必須依照法定規章及雙方約定共同履行 行為外,企業對貨品供應商還要負倫理責任,比如按期取貨與按期付款等。貨品供應商也要對交易的企業負起倫理責任,例如,按期交貨、按數量交貨、按企業所下訂單的貨品格式交貨,以及按契約所約定之時間領款等。

72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4 對下游廠商的倫理責任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4 對下游廠商的倫理責任 企業對下游廠商應當要善盡輔導及協助,一方面促使下游廠商經營順利及貨品充分供應,進而穩當地獲得利益;另一方面,企業也因與下游廠商合作良好而賺進應有利潤,企業也因而獲得發展,且應當負起輔導及協助下游廠商的倫理責任,要充分地與下游廠 商互助合作,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使得兩方能永續地配合及合作。 5 對顧客的倫理責任 企業要能以顧客至上,以及顧客為尊的態度來服務,所提供的貨品要貨真價實、品質保證令顧客滿意,要提供優良的貨品取悅顧客。企業的售貨場所也要用心布置,送往迎來也要親切合乎禮貌,令顧客有賓至如歸之感。顧客一方面為了需要而向企業購貨,另一方面購買貨品也是一種享受。因此,企業對顧客要誠實對待、和藹可親,要有愛心與耐心,盡心力去取悅顧客,令顧客高興與滿意。

73 1-5 企業倫理的應用與展望 6 對社會的倫理責任 企業在某一個地方經營企業,對該有關的地區都要負起社會的倫理責任。企業一方面不應當破壞社會生態環境,不應當製造社區交通的不便;另一方面更應當要為社會帶來繁榮,以及協助地方發展出一些優質的文化。企業在地方上,所應當負起的倫理責任很多,舉凡維護良好的生活環境與關懷社會、貢獻社會等在內。

74 1-6 企業倫理的思辨 一、企業倫理不侷限個人專業倫理
1-6 企業倫理的思辨 一、企業倫理不侷限個人專業倫理  通常哲學倫理學談的比較偏向個人,每一個人都想要過更好的生活、追求快樂與幸福。可是企業倫理不侷限在個人,企業倫理還關心組織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談企業倫理時,我們會發現有很多是屬於組織的倫理制度設計與倫理規範訂定。 二、企業倫理不淪為哲學倫理教育  哲學倫理學通常很喜歡問是什麼原則、是哪些指標;這些原則或指標為什麼成立?支持的理由是什麼?意即探討支持這些原則的背後理由是什麼?通常企業倫理不太問這些,而是假設這些指標與原則,是我們大家共同認同的;那企業倫理所要努力的,就是該如何讓這些指標與原則可以被落實。企業倫理比較重視的,是真正去落實原則與指標這一區塊,這些原則跟指標成立的理論與理由,是哲學倫理學的問題,企業倫理不太去回答這些問題。

75 1-6 企業倫理的思辨 企業倫理所關注的是,如企業社會責任是我們共同認同的,
1-6 企業倫理的思辨 企業倫理所關注的是,如企業社會責任是我們共同認同的, 那我們來談企業該怎麼做到?又或者永續發展,這個概念也是大家認同的,那我們就來想企業該怎麼做永續發展?有哪些指標可以用來衡量?又該如何去訂定這些指標?

76 1-6 企業倫理的思辨 三、企業倫理不只是勞作或品德教育
1-6 企業倫理的思辨 三、企業倫理不只是勞作或品德教育  勞作教育或品德教育要不要教呢?勞作教育或品德教育,比較是在中、小學階段、青少年階段就該養成的,到了大學生、研究所這個階段,一個學期的授課時間有限,我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再回過頭去談這些東西,而是要集中關注到倫理的反思,或者是要如何做一個正確的倫理判斷,所以企業倫理不只是勞作教育或品德教育。 四、企業倫理不只是公民或法治教育  企業倫理不只是談法治,不只是談公民教育,因為公民教育要談論的,是社會中大多數人共同遵守的規範,但企業倫理論及的規範,往往是這個企業的內部,或者是企業裡專業人士,以及與企業經營相關的人員,如利害關係人,所要共同遵守的倫理規範,並不涉及到企業外部與經營活動無關的一般社會人士。

77 1-6 企業倫理的思辨 五、企業倫理不陷入哲學理論的爭論
1-6 企業倫理的思辨 五、企業倫理不陷入哲學理論的爭論  企業倫理可以同時接受不同哲學倫理學派的觀點,並不需要去爭辯這些觀點的對錯與是非,可以採用兼容並顧的態度來看待這些觀點,而不是陷入這些觀點的爭辯與評價。 企業倫理與一般倫理不同的地方,在於權利義務的主體不同;另外,企業倫理與一般倫理應用的範圍也不相同。一般倫理談的是一般人、共通性的東西;而企業倫理談的是企業內部或是專業人士的專業倫理規範,或是企業對其經營上相關利害關係人的倫理責任。 中華企業倫理教育協進會孫震理事長也提到,公平是支撐社會建築的主要棟樑。沒有仁慈,社會仍然可以存在,但是沒有了公平,必定會使社會毀滅。所以,孫理事長認為企業倫理的原則,還是要回到公平,不能過度強調仁慈這一塊。因為如果沒有倫理,我們只能回到原荒時代。

78 1-6 企業倫理的思辨 企業倫理能不能教?對筆者來講,企業倫理不是能不能教的問題,而是一定要去教的使命。雖然企業倫理不好教,但是一定要教。那企業倫理要如何教呢?要教些什麼?這個是可以討論的,但卻是一定要去做的事,這是一份教師的天命(楊政學,2013 )。 常聽人說:企業倫理不好教。筆者也知道不好教,因為企業倫理要教的東西,學生老早就懂了。但是知道跟做到這中間,這條路是很遠的、很長的。所以我們對企業倫理可以有這樣的認知,在這樣的一門課程裡面,我們不只是教學生更多的專業知識,而是要思考如何可以改變學生的態度(楊政學,2013 )。 公司如果能有一個很好的組織倫理機制的設計,其實在協助個人做倫理判斷時,是會有很大幫助的。所以企業倫理比較關注的是,這些原則要怎麼把它落實到企業組織,真正形成一個可以被遵守的倫理規範與制度,真正保護到公司裡有倫理價值的正義員工,使好人得到保障。

79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一、企業倫理能教嗎?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一、企業倫理能教嗎? 實證研究發現,大專學生接受企業倫理課程後,普遍認同企業倫理的重要性。而企業倫理教學日益受到重視,也是不爭的事實。 其原因如下:(1) 企業道德形象的敗壞。(2) 培育企業管理人才。(3) 企業人士的殷切要求。(4) 學術及公益團體的各項活動,皆幫助提升社會各階層人士對企業倫理的重視及實踐(紀潔芳,1998 )。 教育學者認為:學校道德教育無法落實,是導致企業倫理衰退的間接原因。的確,學校道德教育在學生的人格養成、道德發展及待人處世態度的形成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服務,經過數年歷練,往往成為組織中堅管理幹部,其個人對管理問題的態度,常會影響組織對企業問題的處理方式(蔡明田、陳嵩,1995 )。

80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在學校中是否應實施企業倫理的教學?在早期會有些反對的論點,如Miller 認為:在學校中從事企業倫理的教學似嫌太遲,即使實施,其效果也不容易達成。到底該不該在學校裡教授企業倫理課程,是一個仍在爭辯的問題。 雖然社會與企業道德的低落突顯了其價值,而反對在學校教授此課程的學者,也提出其批評,他們多認為: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其價值早已形成,因此教授倫理學或企業倫理只是浪費時間,或許學校能改變大學生價值觀的能力有限,但是其不至於增強學生與社會利益相違背的價值觀念。 況且,企業倫理的主要功能在教導學生倫理的分析系統(Systems of Analysis),而非道德的行為標準。Bishop(1992)也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他認為:一個人的價值系統不是靜止或不變的,而是可以隨著時間來修正或改進。

81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德水準,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式的企業倫理教學,至少 可以提昇學生的道德意識。這對學生畢業後,在採行有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在企業倫理課程開授之初, 也有學者專家存疑:認為大學生或研究生的倫理觀念已形成,開授企業倫理課程之功效如何?依Piper(1993)研究:哈佛商學院在前幾年開始改革實施的企業倫理教育經驗,在研究所階段實施企業倫理教育,有其成效與價值,所以企業倫理是有可能被教導的(葉匡時,1996 )。 研習企業倫理並非要改變學生的行為,亦非提供學生面臨道德困境時一個特定答案,它不提供特定的行為規則,但卻可提供一般的處方,用實際智慧來指導行為。 學習企業倫理有助於學生認清問題,以及建立解決問題所使用的基本原則。因此,學校應提供學生這種有助學生採取良好道德立場,以及培養良好理性思考的教正式的企業倫理教學,並不見得可以提昇學生的道 德水準,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式的企業倫理教學,至少 可以提昇學生的道德意識。這對學生畢業後,在採行有 關管理決策時,多少會對決策所隱含的道德問題有所意 識或考量,提升管理決策的品質(蔡明田、施佳玫、余 明助,1992 )。育機會。

82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在企業倫理課程開授之初, 也有學者專家存疑:認為大學生或研究生的倫理觀念已形成,開授企業倫理課程之功效如何?依Piper(1993)研究:哈佛商學院在前幾年開始改革實施的企業倫理教育經驗,在研究所階段實施企業倫理教育,有其成效與價值,所以企業倫理是有可能被教導的(葉匡時,1996 )。 研習企業倫理並非要改變學生的行為,亦非提供學生面臨道德困境時一個特定答案,它不提供特定的行為規則,但卻可提供一般的處方,用實際智慧來指導行為。 學習企業倫理有助於學生認清問題,以及建立解決問題所使用的基本原則。因此,學校應提供學生這種有助學生採取良好道德立場,以及培養良好理性思考的教育機會。

83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正式的企業倫理教學,並不見得可以提昇學生的道德水準,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式的企業倫理教學,至少可以提昇學生的道德意識。這對學生畢業後,在採行有關管理決策時,多少會對決策所隱含的道德問題有所意識或考量,提升管理決策的品質(蔡明田、施佳玫、余明助,1992 )。 另外,企業倫理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發展他們的道德推論性。學生可以藉由此課程學習如何整理與分析正反面兩面的論點,並將其應用於工作場合;而且學生還可經由此堂課程,瞭解他們個人的道德期望與社會的要求。 學生可學到一些重要的企業倫理議題,並且事先洞悉他們將來工作上可能遇到的倫理困境。這種主動且事先準備的方式,將會比被動的在工作上面臨困境時,再採取解決之道來得好,因為學生可能會採取比較高的道德標準,或對問題的解決方法考慮的比較透澈(李安悌,1996 )。

84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二、為何重視企業倫理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二、為何重視企業倫理 在東方社會中,最常聽到的是:「我們缺資源、缺技術、缺資金、缺市場、缺政府的扶植、缺低利的貸款等」。 事實上,最缺的是人才,更缺的是人品;反映在企業經營上的,就是缺「企業倫理」(高希均,2004 )。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對人才有嚴格的要求,其指出: 除了教育程度、分析能力、實事求是、想像力、領導力、衝勁,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品德與動機,因為愈是聰明的人,對社會造成的損害可能愈大(張定綺譯,1999 )。儘管台灣社會一直在力爭上游,但到處仍是缺少「品」的例子。 商人缺少「商業品德」,消費者缺少「品味」,家庭生活 缺少「品質」,政治人物缺少「品格」。

85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就企業而言,企業倫理所牽涉的對象,約略可分為三大範圍: (1) 與產品及業務相關: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就企業而言,企業倫理所牽涉的對象,約略可分為三大範圍: (1) 與產品及業務相關: 消費者、供應商、採購者、競爭者、融資者等; (2) 與企業內部相關: 會計人員、採購人員、董事、股東、員工等; (3) 與經營環境相關: 政府官員與民代、稅務機構、利益團體、媒體、社區。

86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企業稍一不慎,就可能同時出現多種違背企業倫理的例子,如:仿冒,侵犯智慧財產權;行賄,取得招標;忽視環保,轉嫁社會成本;哄抬價格,牟取暴利;輕視工廠安全,造成災難;壓低工資,僱用童工、外勞、女性勞動者(高希均,2004 )。 因此,面對這種風險,管理良好的公司,就會訂定嚴格的公司營運準則,以及公司的企業倫理,因而就構成了愈來愈受到重視的「公司文化」。

87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具體來說,推動企業倫理常常會從多方面同時著手 (高希均,2004 ),如: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具體來說,推動企業倫理常常會從多方面同時著手 (高希均,2004 ),如: (1) 訂定嚴格的員工「可做」與「不可做」的準則; (2) 設立獨立性的業務督導部門,包括採購、人事、招標、 財務、管理等; (3) 高層主管言行一致,以身作則; (4) 加強員工道德訓練與參與; (5) 董事會決策透明化,增設外部董事; (6) 以利潤之一定比率回饋社會。

88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三、企業倫理就是企業良心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三、企業倫理就是企業良心  違反企業倫理的經營及行為相當普遍,涉及不同的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有發生在國內外、跨國企業及本地公司,其分布於供應鏈不同的環節中,出現在不同產業內。在世界任何一個有商業活動的地方,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著一些違反法律及倫理的行為。 缺少德性的經營行為經常涉及到個人私利(Private Interest),侵犯了大眾的共同善(Common Good),惡行(Vice)侵蝕了德性(Virtue),貪婪(Greed)埋沒了良知(Conscience),濫權(Abuse)侵犯了正義(Justice);或跟價值錯亂、道德無知、麻木不仁,或在道德模糊、倫理衝突的狀況下,缺乏倫理解困能力(Ethical Problem Solving Capacity)有密切的關係(葉保強,2005 )。

89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企業倫理」似乎是一個抽象概念,但常常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社會大眾的評價。一個成功的大企業,正如一個成功的人物,其前提必定是符合該社會的高道德標準;由此才能衍生出公眾對這些人物與公司聲譽、地位、影響力的認定。 進步的西方社會,良好的「企業倫理」必是日積月累的努力成果,其反映出公司領導人對法令規定、商品品質、售後服務、技術創新、員工平等、生產方法、環境影響、社會參與等多方面的重視與參與(高希均,2004 )。

90 1-7 企業倫理教育的重要 企業倫理與企業形象牢不可分。卓越的企業形象,絕不能只靠媒體上的宣傳、良好的公共關係,以及公開的捐贈而持久。要贏得消費者心目中良好的企業形象固然不易,但一件意外或者一種過失,可以立刻傷害到消費者對它的信心及支持。 只有在倫理的基礎上,追求自利才會達成公益。企業倫理是根本,利潤是結果。企業遵守倫理規範、創造經濟價值,才會產生利潤。不顧根本只求賺錢,整個社會都必須為之付出代價(孫震,2003 )。因此,所要提倡的是:「事業雄心要建立在企業良心上」(高希均,2004 )。

91 1-8 企業倫理的推動與必要 一、企業倫理是科技專業的根基
一、企業倫理是科技專業的根基  現代科技移入台灣,於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是台灣邁入現代化旅程重要的力量之一,與時俱進的科技也促成了新專業認同的形成。形成專業認同的困境與可能性,迴盪在台灣獨特的歷史脈絡中,藉著新科技的植入,一次次於現代化的過程中,衝擊著不曾穩定的專業倫理與職業道德。 僅擁有現代科技而無相應合適的專業倫理,儼然成為台灣現代化過程中的最大缺憾,不僅無緣受現代科技之惠,反而容易引發更多的問題,此乃目前從事基礎人文教育改革極需面對之關鍵問題。

92 1-8 企業倫理的推動與必要 唯有開創務實的前瞻性人文視野,才有能力保障符合人本主義的倫理實踐。開創一種全面認知時代變革的模式,人文學的感知是理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重要基礎。 此外,更重要的是將同理心之範圍,擴大到由過去至未來的整體歷史感的體會。如此的歷史感始能體會,過去天人合一世界觀的部落社區,然隨著地域性的不同,知識發展亦可能不同。 現代社會彰顯著以人為主體的世界觀,知識發展的可能在於普遍真理的追求,以前瞻性模擬e 世代的社會風貌,即可粗淺地預估多元、互為主體的世界觀將成為主流。

93 1-8 企業倫理的推動與必要 知識發展的可能將以尊重相對的經驗為主,全球化的資訊網路形成這個時期社會的風貌,一種特別由同理心組成的感知理性,或許會發展成倫理的主要內涵,科技文化多元關係將取代目前科技與人文的對立關係。 社會道德將在多元的生活互動經驗中形塑,符合人性並賦予人性新意的資訊管理與創意,將是e 世代所面臨的重要時代挑戰。當我們相信這些趨勢的演變時,多元生活經驗與資訊交流中,務實知識的開創與實踐能力,勢必成為當今教育的主要特徵。

94 1-8 企業倫理的推動與必要 二、企業倫理教育的必要
二、企業倫理教育的必要  因應社會未來的發展與變化,對於專業人才的培育,必須著重培養其專業能力、倫理判斷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與面對時代挑戰的條件,因此可發展「企業倫理」之專業課程,以提升大專校院學生之倫理素養。在國內商管教育上,除提升其管理技能面的能力外,也能強化其管理行為面的涵養。 法律只能提供企業最低限度的約束,在法律範圍之外,企業仍有很大的空間來製造傷害。為了防止這些傷害,除了法律之外,倫理提供了第二條防線來約束企業行為。社會及倫理規範,比法律更能影響人的行為。很多人都不會一遇到紛爭就對簿公堂,他們會用其他非形式的規則,而不是用法律來解決紛爭。此外,倫理無法解決的,就是能仰賴道德良知,因此道德意識是為企業行為的最後一道防線。

95 1-8 企業倫理的推動與必要 二、企業倫理教育的必要
二、企業倫理教育的必要  因應社會未來的發展與變化,對於專業人才的培育,必須著重培養其專業能力、倫理判斷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與面對時代挑戰的條件,因此可發展「企業倫理」之專業課程,以提升大專校院學生之倫理素養。在國內商管教育上,除提升其管理技能面的能力外,也能強化其管理行為面的涵養。 法律只能提供企業最低限度的約束,在法律範圍之外,企業仍有很大的空間來製造傷害。為了防止這些傷害,除了法律之外,倫理提供了第二條防線來約束企業行為。社會及倫理規範,比法律更能影響人的行為。很多人都不會一遇到紛爭就對簿公堂,他們會用其他非形式的規則,而不是用法律來解決紛爭。此外,倫理無法解決的,就是能仰賴道德良知,因此道德意識是為企業行為的最後一道防線。

96 1-8 企業倫理的推動與必要 三、企業違反倫理的亂象
三、企業違反倫理的亂象  二十一世紀一開始的幾件震驚國際的大事,除了美國的911 恐怖主義攻擊事件,以及由此而引發的美國攻打阿富汗及入侵伊拉克戰爭之外,安隆(Enron)的財務詐欺案及隨後一波波的商業醜聞,可算是這個世紀令人難忘的大事。 安隆、世界通訊(World Com)、殼牌石油(Royal Dutch Shell)、彭馬拿(Parmalat)、亞好(Ahold)、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花旗銀行(Citi Group)所涉及的弊案,分別代表了分布在不同國家的不同產業所衍生的倫理議題,涉案的都是著名的跨國企業。

97 1-8 企業倫理的推動與必要 安隆在2001 年未破產前, 是一家相當有創意的能源貿易公司,世界通訊是美國最大的遠程通訊企業,殼牌石油是英國及荷蘭聯合的跨國石油公司,彭馬拿是義大利有名的奶類食品公司,亞好是荷蘭的跨國食品零售企業,三菱汽車是日本第四大的汽車製造廠商。 安隆利用空殼公司刻意地隱瞞了巨大的虧損,目的是要令財務報表顯得亮麗,操弄股價。世界通訊藉由會計的操弄手法,將開支變成資本支出做假帳。殼牌石油大幅地虛報石油的儲存量,企圖令公司的營利前景亮麗,有操弄股價之嫌。彭馬拿將大量的虧損隱藏到海外的戶口中,偽稱公司有鉅額的存款。三菱汽車的高層串謀隱瞞了車輛的各種零件的毛病十數年之久,而在數次的交通意外發生後才被揭發(葉保強,2005 )。

98 1-8 企業倫理的推動與必要 在台灣,2004 年震撼一時的博達財務做假案,被視為安隆弊案的台灣版,加上各種的勞資糾紛、社區居民對企業造成環境污染的抗爭、消基會揭發的各種不實廣告,以及有問題的行銷手法等,亦經常被媒體廣泛報導,這些現象均顯示企業經營出現了倫理問題。 2013 年上演許多食品安全的倫理議題,由胖達人麵包使用人工香精造假,山水米用進口劣質米混充國產米,大統食用油添加違法色素等,都是企業違反倫理而造成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健康。 這一連串企業弊案令人憂心的地方是,導致弊案的背後還涉及一個廣泛及龐大的共犯社群,一個涉及多個個人、公司、社群,以不同程度知情地參與犯案的社會網絡。

99 1-8 企業倫理的推動與必要 例如,以安隆財務浮報弊案為例,如果沒有當時全球排名第五的安德遜會計事務所(Arthur Anderson LLP) 的積極參與,共同串謀隱瞞作假的話,安隆弊案不可能隱瞞多時才被揭發。 除了安德遜會計事務所外,安隆案的共犯社群,還包括:投資銀行及華爾街的分析師等。有間貸款給安隆的投資銀行,後來被揭發對安隆財務不佳其實很早就知情,而股票分析師明知安隆財務有危機,但仍公然為安隆股票唱好。因此,這些組織或個人難逃安隆欺詐的部分責任(葉保強,2005 )。

100 企業倫理的好處 不論是來自企業的研究和案例都顯示,在員工、顧客和一般大眾中間建立起道德倫理聲望的公司終將 成功。
圖 1-3 組織倫理在績效的角色

101 倫理有助於員工承諾 員工承諾來自於員工相信他們的未來與組織的未來是綁在一起的,而願意為組織做出個人犧牲。公司有愈高的意願專注照顧員工,員工也就會有更高的意願為公司賣命。 一家公司的倫理氣候如何,員工似乎是很在乎的。根據一項針對員工忠誠度和工作實踐的報告,被員工認為是高度倫理的公司的員工流動率是一般公司的1/6。

102 倫理有助於投資人忠誠 被員工認為是高度正直、誠信的公司平均3年股東總收益為101%,而被員工認為是低度正直、誠信的公司的平均3年股東總收益卻只有69%。 投資人也逐漸了解到一個倫理氣候是效率、生產力及獲利的基石。 因為將近50%的投資人會在一年內會出售手中的公司股票,而80%的家庭每年更換投資組合。所以,獲得投資人的信任及信心對於維持一家公司財務穩定度來說是絕對關鍵的。

103 倫理有助於顧客滿意 對大多數的企業來講,顧客的重複購買及一個相互尊重與合作的長久關係是致勝的祕訣。把焦點擺在顧客滿意,一家公司會深化顧客對公司的依賴,而隨著顧客信心的增長,公司也更了解如何服務顧客使得彼此關係更穩固。 如同大家都知道的,一位滿意的顧客會經常回來,但一位不滿意的顧客會轉述他╱她的不愉快經驗而打消其他人上門的念頭。

104 倫理有助於獲利 許多研究結果都一再證實企業社會責任與經營績效之間的正向關係。被判定不當行為的公司的資產╱銷售報酬都較清白的公司低。研究顯示,對銷售報酬的負面影響在被證實有罪後3年才會明顯,而數案併判的傷害將更加嚴重。 一項對美國前500大公司所做的研究顯示,承諾倫理行為或強調遵從行為守則的公司財務表現較佳。這些結果提供了強烈的證據,公司對倫理行為的關切逐漸成為朝向高獲利目標的策略規劃一部分。


Download ppt "CH1 企業倫理的意涵 1-1 倫理、道德與法律 1-2 倫理的意涵與原則 1-3 企業倫理的界定與範圍 1-4 企業倫理的重要與學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