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劉美慧 花蓮師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與作法 劉美慧 花蓮師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2
一、無所不在的性別議題—從幾個生活中 的現象談起
一、無所不在的性別議題—從幾個生活中 的現象談起 1. 性別區隔:創造需求的手機廣告、 被物化的女人與被醜化的男人、 紅到不行的唐先生 2. 隱而不見的女性:自助里的演變 3. 刻板印象:Kevin’s Sharing Time 4. 差別待遇:師生互動、被忽略的感覺 5. 性別分工:躲避球—男人與男人的 戰爭
3
6. 語言中的性別歧視:消失的女性、白天與 晚上的校長 7. 空間與權利:大排長龍的女廁、門禁 8. 「娘娘腔與男人婆」:葉永誌事件、大學講 師的生命故事 9. 校園中的大野狼:7月16日的兩則新聞 10. 恐同症 11. 生殖功能重於情慾的性教育 12. 以男性為中心的知識建構
4
二、男女有別:天生使然?後天養成? 1. 先天說:大腦結構不同、生殖的差異、 人類進化的結果 2. 後天說:文化差異、社會建構
5
三、「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性別角色 社會化的集體記憶
三、「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性別角色 社會化的集體記憶 (一)根源:社會期望+獎懲制度 男性保護者-女性照顧者 「男主外,女主內」的男性假設:上班工作是責任,家務可做可不做 「男主外,女主內」的女性假設:持家天經地義,工作可有可無
6
(二)過程 1、家庭中的男女差別待遇:胎教、命名、睡姿、玩具、衣著、管束、互動 2、學校具性別意涵的潛在課程:兒歌、制服、師生互動、教科書、課程、體育活動 3、媒體傳達的兩性刻板印象:連續劇、廣告、綜藝節目
7
四、性別的差異政治—二元論的邏輯結構 1. 背景化:否認的依賴關係(男人才是主人、 中心)。
1. 背景化:否認的依賴關係(男人才是主人、 中心)。 2. 基進的排除與分離:試圖誇大差異,去除相同,將次等的分離與排除,否認連續性 (男性:active, intellectual, egoistic, competitive and dominant, 女性:passive, intuitive, altruistic, nurturant and submissive)。 3. 吸納:女性被男性的標準所界定(女強人)
8
4. 工具性:他者被視為自我的工具或手段,沒有自己的目的(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5. 刻板化:無視差異,將他者單一化(女助教與男所長)。 操作模式:差異不只意味著多樣而已,差異還成為包含我群、排拒異己的基礎,用作獎勵我群多一點,他者少一點的理由。差異被用來成為特權的基礎,特權決定誰可以擁有尊嚴。二元論的操作模式就是透過差異來鞏固既得利益。
9
五、性別平等教育的困境 1.反應過度:視性別議題為洪水猛獸,將女性主 義者污名化。 「 好男不與女鬥」
2.大家不願意討論特權,尤其是擁有特權的人, 每當有關性別議題出現,不是迴避討論,就是 抗拒與防衛。 3.以個人主義的方式理解世界:「女人受壓迫, 那我不就是那個壓迫者?」、 「 被騷擾者一 定是自己行為不檢點」
10
4. 我們都習慣依循阻力最小的路行事:例如聽到性別歧視的笑話,即是覺得不舒服,還是會跟著哈哈大笑,因為在那樣的場合,如果不笑,會被排斥。
5. 認為性別平等教育是女性的事。 6.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很難完全去除。
11
六、兩性平等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 1. 重新理解差異:D≠D, D=D,熔爐vs.沙拉 2. 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對於性別歧視造成的
後果,我要提供出路,或成為問題本身? 3. 多一些關懷、少一點控制:培養師生的主體 性 4. 認同的力量與流動 5.教師是轉化型的知識份子:敏覺與批判潛在 課程、跨越邊界的能力、行動促進結構改變 6.結構與體制的轉化
12
後現代教師圖像 不是霸權的知識份子 不是受納的知識份子 不是批判的知識份子 而是轉型的知識份子 與大家共勉
後現代教師圖像 不是霸權的知識份子 不是受納的知識份子 不是批判的知識份子 而是轉型的知識份子 與大家共勉
13
Back
14
男生 : 菲力浦 X-989(簽約篇) 女生 : 菲力浦 男生 : Motorola-V60-尊榮時奇篇 女生 : Motorola-T190寶貝機-轉動篇 Back
15
躲避球場上通常雙方各有一個厲害的男生站在內場隊伍的前面,神采飛揚,威風凜凜,控制球場的節奏。他不但會拿球K人,也很會接球,是眾人矚目的焦點與崇拜的對象。他拿到球,經常將球傳給外場的男生,再由他們K人以便進入內場。整個球場的進行顯然為男生所主導。 其實球場上也有將近一半的女生,可是他們都在幹什麼呢?除了未能進場打球的女生啦啦隊外,內場的女生在球場裡面流竄,競相躲避男生丟來的球。運氣好的話,偶而撿到球,但馬上會交給場內其他男生。運氣不好,被球打到,身體挨痛外,還會遭到隊友責難的眼光。線外的女生則很盡職地扮演服務的角色,她們在外場的外圍成群地用身體去檔男隊員沒有接到的球,一撿到球,也是馬上交給其他男生。於是我們看到女生撿球給男生,男生砸女生。觀眾的眼光只投注在會砸人的英「雄」,誰會去理論外場那一群檔球的女生呢?引自畢恆達之«找尋空間的女人» back
17
7月16日的兩則新聞 猥褻男童 國小老師喪失資格 北市文山區 黃老師已認錯道歉並寫悔過書 家長也接受了 交局不適任教師審議會通過解聘
猥褻男童 國小老師喪失資格 北市文山區 黃老師已認錯道歉並寫悔過書 家長也接受了 交局不適任教師審議會通過解聘 土城國中演性騷擾羅生門 女學生指老師強吻、撫摸胸部 老師否認 兩次教評會都未做決議 北縣教局及家暴中心已介入 教評制度缺失 狼老師流竄 老師評老師 少有人敢當「壞人」 處理不適任教師往往議而不決 Back
18
Difference ≠Deficiency Difference =Diversity
D≠D, D=D Difference ≠Deficiency Difference =Diversity Back
19
我們在醫學院實習到的生理學、藥理學、生物化學與病理學知識,都是以七十公斤重的「正常男性」為範本,直至今日,仍沒有大大改變,異於「正常男性」的生理狀況,就是「不正常」。我們只學了一點點女性醫學知識,多半和女性生育機能有關,我們也深信唯有受過訓練的醫師(絕大部分是白人男性),才有資格指引女性度過月經來潮、懷孕與生產各種人生關卡。解剖課上,女性乳房是毫物用處的附加物,總是在老師草草解說後,火速被解剖刀挖起拋棄,以便詳細研究乳房下的前胸壁。我對疝氣裂口的解剖學認識,遠超過對子宮、卵巢與輸卵管的所知。早年,大家都認為過了生育年齡的中年婦女沒有病,只是沮喪而已,是在強力的社會教育後,我們才對更年期有了較多的認識。(康利,不與男孩同一國) back
20
我比較喜歡和男學生互動,因為男生比較好相處,如果他們犯錯被罵,一下子就好了,不會記恨。可是女生被罵,不是哭,就是記恨很久,很麻煩的。(一位國小女主任的告白)
back
21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老師比較喜歡女生?像班上的某某某,老師特別喜歡她,每次她做錯事,老師沒有處罰她,如果要是我們做錯事,不是被叫起來,就是被半蹲。下課時,老師也總是讓女生先走,這一點我覺得非常奇怪。
為什麼女生給人的印象是溫柔可愛,男生較令人討厭呢?為什麼男生一定是討厭和頑皮呢?為什麼老師比較喜歡女生,而討厭男生呢?為什麼我一定要當一個給別人印象不好的男生呢?(一個小學生的疑問) back
22
葉永誌住在高樹鄉的建興村,從小就有非常女性化的特質,烹調、女紅、打毛線、摺紙、掃地、洗衣或幫客人洗頭,……樣樣行,爸爸 媽媽很能接受這個事實,很疼愛他;村人們也稱他很賢慧,是個好孩子,一點都不排斥他。
不過,葉永誌離開家庭,走出村子之後,一連串歧視和不平等遭遇隨即而來,連學校也保護不了他。 葉媽媽說,永誌從國中起就嚴重遭受同學歧視!男同學們笑他像女生,很噁心,有的人還會動手打他,甚至還會趁他上廁所的時候,大家聯合起來脫他的褲子,想看看他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嚇得永誌不敢在正常下課時間上廁所,只能趁著上課時間獨自一個人再來。 好幾次,葉永誌害怕被同學打,不敢上學,偷偷留字條向爸爸媽媽訴苦。葉媽媽曾向校方反應,但學校並沒有及時處理這個問題。 今年四月二十日上午,葉永誌利用第四堂課下課前五分鐘徵求老師同意後奔向廁所,但就此一去不回;下課後,才經同學發現他躺臥在血泊中,左後腦勺有明顯的撞傷…。(中時晚報,2000/6/1) back
23
舊生:「女助教?多元所沒有女助教啊!女說的是所長吧!」 考生:「不會吧!她真的很年輕耶!她旁邊坐一位年紀比較大的男老師才是所長吧!???」
多元所BBS留言 考生:「我今天去參加貴所的甄試面談,真的好緊張,我想大概沒希望了。可是我要說的是坐在我對面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助教,我考試的時候一直看她,所以考不好。 舊生:「女助教?多元所沒有女助教啊!女說的是所長吧!」 考生:「不會吧!她真的很年輕耶!她旁邊坐一位年紀比較大的男老師才是所長吧!???」 back
24
有一位老師擔任辯論裁判於講評時提到:「男女是否平權呢?至少從剛剛的辯論及老師剛才的隨機調查來講,已經比我們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好…
有一位老師擔任辯論裁判於講評時提到:「男女是否平權呢?至少從剛剛的辯論及老師剛才的隨機調查來講,已經比我們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好…..時代其實是輪流轉的,地球是會轉的,等哪一天女生發現男女平權是很辛苦的,她可能會說還是當個小女人比較好一點。」 back
25
消失的女性 Chairman Spokesman Policeman Fireman 先生 四海之內皆兄弟 back
26
騎機車,對我,成了一種街頭遊戲—一個女子的生命轉彎
我很驚訝自己竟然可以騎機車,在馬路上。 以前我很抗拒這件事,騎機車。我不知道真正的理由,我給自己的說法是,環保。環保是一種高尚的生活價值觀,但我更相信是自己無法克服心中的恐懼感。 也許是因為年齡,一種厭煩與不耐的感覺,使我想要改變自己。 在生物性別無法改變的現實前提下,什麼都不變是最簡單的。因為那是累積長久以來這個社會觀看我的習慣方式,也是我在自己位置上,習慣被人觀看的角度。即使我清楚地知道,心理始終有個小小的聲音,在跟自己說話。
27
那個聲音說,獨自去旅行吧,搬到外面獨自居住在城市裡吧、把長髮簡成短髮並染色吧、丟掉一櫃子的牛仔褲吧、拿起電話撥給不同的人們聒噪地說話吧。
當驚覺我的生命可能已經過了一半,而我依然任這些聲音在心裡不停奔跑,我決定要做些改變。 當我有意識地進行這些改變的同時,我驚訝地—我竟然漸漸地看見了自己,在我快要三十歲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我愈來愈喜歡自己,喜歡從鏡子裡看到自己的轉變。
28
我越來越相信自己,並以自己為傲。至少,在我騎車的時候。我會對著冒犯我、威脅我的車子用力按喇叭、順便罵上幾句、或瞪著對方。不管那輛車有多大,或者駕駛是男性。因為我相信自己沒有犯錯,我敢於全力反擊。至少,當情況可能有所危急時,我還有逃逸的工具,我的機車。 不過,當我在街頭與一個個女騎士相遇時,當我看到許多母親以機車完成她的家務勞動時,我才瞭解,這個社會主流觀看女人的方式與角度,已經產生了改變:女人也必須講求速度與效率,在努力工作、消費能力提升的同時,也得繼續美麗,並且做完分派給她的工作。不然,不會有女任專屬的信用卡,也不會有各種美容產業的興盛,以及女性為訴求的機車廣告。但是,女人觀看自己的角度,是否產生任何質變?我想,至少我是。坐在我的機車上,我覺得,自己不僅美麗,而且完美。 back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