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hapter 4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teria Medica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hapter 4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teria Medic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4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teria Medica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Chapter 4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teria Medica

2 Section 1 Procedures and Methods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Section 1 Procedures and Methods

3 生药鉴定 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度的检定,即为生药鉴定。

4 生药真实性鉴定 Authenticity of Crude Drugs
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

5 生药纯度检定 Purity of crude drugs
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6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 Goodness of crude drugs
包括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7 中国药典附录部分收载: 药材取样法,药材检定通则,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据。 以下介绍部分常规操作方法。

8 生药的取样 Sampling 生药的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生药样品的方法。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应严格按照药典规范进行取样。

9 包件药材取样原则 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取5件 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 不足5件,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10 破碎药材取样原则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1/3供分析用,1/3供复核用,1/3留样);包件多的,按下列规定取样: 一般药材100~500g 粉末状药材25g 贵重药材5~10g 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样品

11 杂质检查 Checking on foreign matters
生药中混杂的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检查方法可取规定量的样品,摊开,用肉眼或扩大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分的杂质,则通过适当的筛,将杂质分出。然后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计算其在样品中的百分数。 杂质检查所用的样品量,一般按生药取样法称取。

12 水分测定 Determination of water
水分的测定,是为了保证生药不因所含水分超过限度而发霉变质。 水分测定的方法常用的有 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减压干燥器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供测定用的生药样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3mm以下的花类、种子类、果实类药材,可不破碎。 也可应用红外线干燥法和导电法测定水分含量,迅速而简便。

13 灰分测定 Determination of ash
总灰分(total ash): 包括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同一种生药,在无外来掺杂物时,一般都有一定的总灰分含量范围。规定生药的总灰分限度,对于保证生药的品质和纯净程度,有一定的意义。如果总灰分超过一定限度,表明掺有泥土、砂石等无机物质。 酸不溶性灰分(acid-insoluble ash): 不溶于10%盐酸中的灰分。有些生药本身含有的无机物差异较大,尤其是含多量草酸钙结晶的生药,测定总灰分有时不足以说明外来无机物的存在。因生药所含的无机盐类(包括钙盐)大多可溶于稀盐酸而除去,而来自泥沙等的硅酸盐类则不溶解而残留,故测定酸不溶性灰分能较准确地表明生药中是否有泥沙等掺杂及其含量。

14 浸出物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extractives
对于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生药,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选用水或其它适当溶剂为溶媒,测定其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以示生药的品质。 通常选用水(water-soluble extractives),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ethanol or methanol-soluble extractives)、乙醚(ether-soluble extractives)作浸出物测定。供测定的生药样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15 提取及测定方法 水溶性浸出物的提取方法 醇溶性浸出物则取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媒,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热浸法须在水浴上加热)
冷浸法(cold maceration method) 热浸法(hot extraction method) 醇溶性浸出物则取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媒,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热浸法须在水浴上加热) 醚溶性浸出物以乙醚作溶剂 测定:分别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含不同浸出物的百分数。

16 挥发油测定 Determination of violate oils
适用于含挥发油较多的生药。测定用的样品,一般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按药典规定方法测定。

17 第二节 基源鉴定 Section 2 Origin of Crude Drugs
即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分类学鉴定),是应用植(动)物分类学的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确保应用品种的准确性。

18 植物类生药原植物的鉴定包括以下步骤: 原植物形态的观察(Observation of plant morphology)
核对文献(Comparing with related literatures) 分类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经济植物志》、《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和有关的区域性植物志、药物志。 中药品种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鉴别手册》和《新华本草纲要》等。 核对标本(Comparing with authentic specimen)

19 Section 3 Macroscopic Characters of Crude Drugs
第三节 性状鉴定 Section 3 Macroscopic Characters of Crude Drugs

20 性状系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包括折断面和切断面)特征及气味等。

21 生药性状鉴定是运用人体的感官看(look)、摸(touch)、闻(smell)、尝(taste)及水试(test by water)、火试(test by flame)等直观的方法,以生药的性状,包括形态(form)、大小(size)、色泽(colour)、表面(surface)、质地(texture)、断面(fracture)、气味(odour and taste)等特征作为依据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22 “看”(Look) 仔细观察生药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及断面等,并以一些简单的术语来形容,例如观察根类外形时,常用头(根、根茎的上端)、芦(根端短缩的根茎)、身(主根部分)、梢(根下部或支根)、须(须根或小根)、纹、皱、槽、沟、连珠(根、根茎膨大部分成连珠状)等描述。观察断面特征或饮片时,常用心(中心部)、菊花纹、车轮纹、云纹、网纹(均指断面呈现的各种纹形)、朱砂点(指红色油室)、粉尘(指淀粉)、霜(指析出的结晶)等词形容。

23 “摸”(Touch) 用手触摸生药,以判断生药的质地及折断现象,通常用硬软、结松、轻重、韧脆、弹柔以及粉质、角质、油润、绵性、柴性、粘性等词来形容。

24 “嗅”(Smell) 直接嗅闻完整的生药,或于剥碎、搓揉、折断时所能闻到的气感。

25 “尝”(Taste) 用舌尖接触生药表面,或取少量生药入口咀嚼,描述能感觉到的味感(剧毒药尝味要小心,尝后立即吐出并漱口)。

26 传统经验鉴别: 党参皮松肉紧有“狮子盘头” 松贝形似“怀中抱月” 海马外形“马头蛇尾瓦棱身”
野山参则为“雁脖芦、圆肩膀、枣核丁、铁线纹、珍珠须” 何首乌断面有“云锦纹” 黄芪断面“菊花心” 粉防已断面有“车轮纹” 苍术断面有“朱砂点”

27 性状与质量的关系: 丹皮皮细肉厚,亮星(丹皮酚结晶)多者为佳; 甘草、党参以味甜为佳; 乌梅、木瓜、山楂以味酸(含有机酸)者为佳;
黄连、黄柏以色黄、味苦(含小檗碱)为佳; 肉桂以富油性、香气浓、味甜辣(含挥发油)为佳; 荜菝、黑胡椒以味辛辣为佳等。

28 火试法 水试法 Test by flame Test by water
是根据生药燃烧后产生的颜色、烟雾、响声、膨胀、熔融聚散等变化现象进行鉴别。 水试法 Test by water 是利用生药在水中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现象进行鉴别。

29 Section 4 Mi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for Crude Drugs
第四节 显微鉴定 Section 4 Mi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for Crude Drugs

30 生药的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组成药味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适用于性状鉴定不易识别的生药,性状相似不易区别的多来源生药、破碎生药、粉末生药以及用粉末生药制成的丸、散、锭、丹等中药成方制剂的鉴定。

31 显微鉴定常用的制片方法 制片种类 常用试剂 横切片或纵切片(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ections)
表面制片(Slides of surfaces) 粉末制片(Slides of powder) 常用试剂 甘油醋酸试液(glycerol-acetic acid TS, 斯氏液 ) 水合氯醛试液(chloral hydrate TS) 甘油酒精溶液(glycerol-ethanol solution)

32 细胞内含物鉴定(1) Detection of cell contents
淀粉粒(starch granules):甘油醋酸试液或蒸馏水装片,加碘试液(iodine TS)显蓝紫色,利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的偏光现象; 糊粉粒(aleurone granules):甘油(glycerin)装片,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mercuric nitrate TS)显砖红色; 菊糖(Inulin):水合氯醛液装片不加热立即观察; 草酸钙结晶(Calcium oxalate crystals):于装片中加入硫酸溶液(sulfuric acid)逐渐溶解,并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33 细胞内含物鉴定(2) 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 钟乳体stalactite):加入稀盐酸(diluted hydrochloric acid)溶解,同时有气泡(air bubbles)产生; 硅质(Silicum):加硫酸不溶解(Insoluble in sulfuric acid)。 粘液(Mucilage):于装片中加钌红试液显红色。(Add ruthenium red TS, a red colour is produced.) 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Fatty oil, volatile oil or resin):加苏丹Ⅲ试液(Sudan III TS)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乙醇脂肪油不溶解,挥发油则溶解。

34 细胞壁性质鉴定 Detection of cell wall
木质化细胞壁(Lignified cell wall):装片中加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 TS)试液及浓盐酸(Strong hydrochloric acid)显红色或紫红色。 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Suberized or cutinized cell wall):装片中加苏丹Ⅲ试液,呈橘红至红色。 纤维素细胞壁(Cellulose cell wall):装片中加氯化锌碘试液(zinc chloride-iodine TS)或先加碘(iodine)试液再加硫酸(sulfuric acid)溶液显蓝色或紫色。 硅质化细胞壁(Siliceous cell wall):装片中加入硫酸无变化。(No change takes place on adding sulfuric acid.)

35 中成药的显微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ent medicines made from pulverized drugs
方法:根据处方,对各组成生药粉末特征作分析比较,排除某些类似的细胞组织或后含物等的干扰和影响,选取各药在该成药中较具专属性的显微特征,即根据处方和观察足以说明是某药所专有的特征,作为鉴别依据。 制片:同单味粉末生药。如为散剂,可用刀尖或牙签挑取少量粉末;如为蜜丸,可将药丸切开,从切面中央挑取少量装片;如为水泛丸或片、锭,可刮取全切面取样,或用乳钵将整个丸、片研碎取样;如为以朱砂包衣的丸、丹,可将丸衣及丸心分别制片观察。

36 Section 5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第五节 理化鉴定 Section 5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37 生药的理化鉴定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主要用来鉴定生药品质优良度。 也可用于含不同化学成分、同名异物或性状相似又无明显显微特征的生药的鉴别。 同时理化鉴定的结果也有助于发现新药源或寻找代用品。

38 理化鉴定: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确定生药的真实性,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说明生药有效成分的含量,确定生药的品质优良度。 实验方法:一般用少量干粉、切片或生药经初步提取分离后,选择理化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进行。 生药的鉴定正在从宏观和微观的形态学鉴定向有效成分和药效学鉴定方向发展,理化鉴定的方法和手段也正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39 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chemical constituents
有些化学试剂能与生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特殊的颜色或沉淀反应,可用来鉴定生药中含有哪一类成分(详见化学成分部分)。

40 显微化学反应 Microscopical chemical reactions
将生药的干粉、手切片或浸出液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结果或产生的特殊颜色,从而进行鉴定。 如:黄连粉末滴加稀盐酸,可见针簇状小檗碱盐酸结晶析出;或滴加30%硝酸,可见针状小檗碱硝酸盐结晶析出。

41 物理常数(1) Physical constants
物理常数对于油脂类、挥发油及树脂类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常用的物理常数如下: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指在共同特定的条件下,某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某些生药具有一定的相对密度,纯度变更,相对密度随同改变。测定相对密度,可以检查生药的纯杂程度。

42 物理常数(2) 旋光度(Optical rotation):平面偏振光通过含有某些光学活性的化合物液体或溶液时,能引起旋光现象,使偏振光的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旋转的度数,称为旋光度。偏振光透过长1cm,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 测定比旋度(或旋光度)可以区别或检查某些生药的纯杂程度,亦可用以测定含量。 折光率(Refractive index):光线自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透明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的速度发生变化,即发生折射现象。一般折光率系指光线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在供试品中速度的比值。 折光率因物质的温度与光线的波长不同而改变,透光物质的温度升高,折光率变小;光线的波长越短,折光率就越大。测定折光率可区别不同的油类或检查纯杂程度。

43 物理常数(3) 凝点(Solidifying point):一种物质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期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某些生药具有一定的凝点,纯度变更,凝点亦随之改变。测定凝点可以检查生药的纯杂程度,亦可用以测定含量。 熔点(Melting point):一种物质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某些生药具有一定的熔点,测定熔点可以区别或检查生药的纯杂程度。

44 微量升华 (Microsublimate)
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颜色以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例如:茶叶的升华物,为白色针状结晶(咖啡碱);加浓盐酸1滴溶解升华物,再加氯化金试液,得黄色针状结晶(咖啡碱氯化金络盐); 大黄的升华物为黄色针状或羽状结晶(蒽醌化合物),加碱液溶解并显红色。

45 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
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利用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生药主成分的分析,一般用200~400nm的紫外光区;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定量分析及物理常数的测定。 比色法(Colorimetry): 比较溶液颜色深度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需在可见光区(400~850nm)有吸收,测定时需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同时操作。使用的仪器为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多用于生药的定量分析及物理常数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所用仪器为红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用于物质的鉴别和分析结构。

46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一种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的物理化学方法,也是生药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 分类 根据色谱分离原理分类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与排阻色谱等。 根据色谱分离方法分类可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47 第六节 生物检定 Section 6 Bioassay
又称生物测定(Biological determination),是利用药物对于生物(整体和离体组织)所起的作用,以药物的效价或作用强度来评价药物质量的一种方法。

48 生物检定法是评价生药药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生药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作用,如何将这些复合作用进行生物检定是一个问题。所以,至今尚未确定生物检定评价法的体系。

49 生物检定法目前仅用于一些因缺乏适当的理化分析方法来决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或效价的生药,必须通过药理作用的观察用效价单位来表示,如洋地黄叶含强心成分的测定等。通常采用标准品和供试品对照的方法来确定供试品的效价单位。《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每1g洋地黄叶的效价,不得少于10克洋地黄单位。

50 Section 7 New Technologies in Quality Evaluation of TCM
第七节 现代新技术在中药质 量控制中的应用 Section 7 New Technologies in Quality Evaluation of TCM

51 分子生物学技术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
目前已对几十种药用植物、中药材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如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任意引物PCR(A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应用于人参、淫羊藿、苍术、甘草、当归、柴胡、大麻、蒲公英等的基源鉴定、植物亲缘关系及品质评价的研究等。 目前应用较多的为直接测序技术,测定核糖体rRNA基因(rDNA)簇中的18S rRNA、5S rRNA、内转录间隔区(ITS),以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rbcL基因的碱基序列鉴别。 DNA芯片技术将应用于中药材的鉴定

52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ique
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 Technique) 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 X-衍射技术(X-ray) 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法(FT-IR and FT-Raman Spectral Method)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化学指纹图谱技术(Chemical Fingerprints Technique)


Download ppt "Chapter 4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teria Medica"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