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音乐鉴赏 中国传统民歌欣赏 主讲人:梁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音乐鉴赏 中国传统民歌欣赏 主讲人:梁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音乐鉴赏 中国传统民歌欣赏 主讲人:梁睿

2 绪 论 民间音乐的分类 民歌的定义 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有关民歌学习的几个问题 民歌的几种分类方法

3 民间音乐的分类 民间歌曲 歌舞音乐 说唱音乐(曲艺) 戏曲音乐 民间器乐

4 民歌的定义 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歌谣是不会做诗的人将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将它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好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人人传唱,另千年不费。”(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序论》) “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马克思) 民歌的定义

5 民歌的历史发展 产生 发展

6 有关民歌学习的 几个问题 “口传心授” 何谓地道的民歌? 健全的知识结构 价值观

7 民歌的几种分类方法 以歌词内容分类 以语言为分类依据 以产生年代 以民族、地区 以民歌音乐的体裁分类 以民歌音乐的地方风格

8 第一章 号子 定义 四大分类及作品 表现价值 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9 定义 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者歌唱的民歌,通常在集体劳动时歌唱。
唱号子,在北方又叫吆号子,在南方称喊号子、打号子、叫号子,有的地区(四川)称“哨子”。

10 分类及作品 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渔号子

11 搬运号子 搬运号子: 伴随人力直接负荷重物的运输过程而产生的号子,如装卸、挑抬、推车……

12 欣 赏 《哈腰挂》(东北) 《走绛州》(山西) 《深山送木号子》(福建)

13 工程号子 工程号子: 伴随建筑、开采、打夯……活动所演唱的劳动号子。

14 欣 赏 《打硪歌》(湖南常德) 《打硪歌》(陕西绥德) 《石工号子》(湖南祁东) 《打硪号子》(陕西府谷) 《连连夯》(甘肃)

15 农事号子 农事号子 伴随打麦、舂米等农事活动所 演唱的号子。这类号子往往强度不大,旋律较美。

16 欣 赏 《舂米歌》(安徽) 《腔火腔》(贵州)

17 船渔号子 船渔号子 伴随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所演唱的号子。

18 欣 赏 《川江船夫号子》(四川) 《黄河船夫曲》(陕北)

19 表现价值 双重价值 实用性价值 艺术价值 关系: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20 艺术特征 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定的音乐性格 节奏的律动性 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领、和相结合的演唱方式 结构的简朴性

21 第二章 山歌 简介 陕北民歌---“信天游” “花儿” 山曲、爬山调、走西口类民歌 陕南山歌 江浙山歌 客家、西南山歌 山歌的艺术特征

22 简 介 定义 形成途径 称谓

23 定 义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和生活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情感的特点。

24 形成途径 由于抒发、表达感情或某些特定功用而产生的抒咏性、实用性曲调。 从小调转化而来

25 称 谓 陕北:信天游、顺天游 陕南:姐儿歌、通山歌、茅山歌 山西:山曲 四川:晨歌 甘肃、宁夏、青海:花儿 江浙:秧田歌 安徽:挣颈红
称 谓 陕北:信天游、顺天游 陕南:姐儿歌、通山歌、茅山歌 山西:山曲 四川:晨歌 甘肃、宁夏、青海:花儿 江浙:秧田歌 安徽:挣颈红 湖北:赶五句 ……

26 陕北民歌 信天游 流传区域 旋律特征 歌词特征 欣赏

27 流传区域 流行于陕北及与之接壤的宁夏东部,晋西和内蒙西南部地区。

28 旋律特征 一般为上下两句,结构平衡清晰。上句往往比较开放,音区高,跨度大,情绪激昂,常用“比”和“兴”的手法;下句较收拢,旋律曲折下行,常以叙述性和感叹性音调做较具体的抒情。

29 歌词特征 迭词 夸张 ……

30 欣 赏 《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 《看见哥哥你摆摆手》 《赶牲灵》 《脚夫调》 《兰花花》 《信天游》 ……

31 花 儿 流传区域 花儿的曲调 名称由来 歌词特征 欣赏 旋律特征 花儿的思想性和创造性

32 流传区域 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除汉族之外,在当地的回、土、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藏族、裕固族等民族也十分流行。

33 花儿的曲调 “令” 以衬字命名:白牡丹令 以民族命名:保安令 以地名命名:河州令 以身份命名:脚夫令 长令(长调子):音域高,拖腔长,
曲调高亢嘹亮。 短令(短调子):音域窄,拖腔短, 曲调流畅活泼。

34 名称由来 阿哥的肉 阿哥的花 阿哥的牡丹 花儿(女性)亦称“少年”

35 歌词特征 花儿的歌词往往含蓄而富有诗意,它的唱词结构也很有特色,有两种格式,皆造成词组节奏相交错的效果。它们分别是: 头尾齐式 折断腰式

36 头尾齐式 头尾齐式(齐头齐尾): 由两对上下句构成,每句字数大体一致,但上下句的词组节奏不同,单双交错。 看上 容易 摘去 难
上去 高山 望平川 平川里 有一朵 牡丹 看上 容易 摘去 难 摘不到 手里 是 枉然

37 头尾齐式 前川 后川 川套川 下川里 驮来了 果子 唱的 舌焦 口又干 尕妹妹 润了个 嗓子

38 折端腰 折断腰(两担水): 即在头尾齐式的上下句之间,加上一个三至五字的半截句,念起来富于节奏变化,朗朗上口。 哥是 阳沟 妹是水 不要断呀
哥是 阳沟 妹是水 不要断呀 你叫它 慢慢的 淌着

39 折断腰 铁青 骡子 大红马 鞭声大 你看我 运粮车(的) 走法 我编 山歌 用车拉 你长下 千张嘴 也 唱不完 它

40 欣 赏 《白牡丹令》:也叫《上去高山望平川》、《河州大令》。此歌大气磅礴,苍茫开阔,咏诵了典型的西北高原之境。表面不写人,却处处有人的感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和音符的流动之中,以隐喻的手法,含蓄而曲折的表露出了相思之苦,在景与情之间,达到极度的融合。这支曲调中,休止符、重复词以及旋律的跌宕起伏,都深沉的表现出单相思的苦恼和感叹。尽管歌词很含蓄,但是曲调却将歌词所遮掩的隐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民歌的美是天地之“大美”(庄子:田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理想境界。

41 欣赏 《雪白的鸽子》(曾朗朗令) 《保安令》 《三三儿六令》 《下四川令 》

42 旋律、结构特征 花儿的旋律起伏大,音域宽,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节奏宽广、自由、唱法大部分为真、假声结合。
结构多为上下两句体或其扩展形式。

43 思想性和创造性 反映苦难生活 倾吐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揭露反动统治和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44 山曲 爬山调 走西口类民歌 流传区域 旋律特征 称谓 “走西口”

45 流传区域 山曲流行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榆林地区)和内蒙西部一带,在内蒙的西部地区,叫爬山调。

46 旋律特征 结构多为上下两句,前半句往往曲调相同,有时两句只是句尾落音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起伏比信天游更大,旋律音调有时受到蒙古音调的影响。
山曲:是蒙古族与汉族民间音调的 杂糅。 爬山调:更类似蒙古族民歌。

47 称 谓 爱人:“亲亲”

48 欣 赏 《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提起哥哥走西口》 《割莜麦》 《人家都在你不在》 《阳婆里抱柴了哥哥》

49 走 西 口 属于“山曲”中最常见的、特定的爱情内容的山歌。 “走西口”: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晋西北人独有的一种逃荒形式。
内容:离情、思念等凄楚之情。

50 欣 赏 走西口(安塞) 走西口之一(府谷) 走西口之二(府谷)

51 陕南山歌 “无姐无郎唱不成”

52 欣 赏 乐意性呼唤句式 一句歌词的山歌《捡柴烧》 二句歌词的山歌《太阳出来红似火》 《打钢锄》

53 欣 赏 三句歌词的山歌《上茶山》 四句歌词的山歌《莫叫山歌冷了台》 五句歌词的山歌《姐儿歌》 《草帽子飞来满天飞》

54 欣 赏 加垛句、旁白 《郎在对门唱山歌》 《洗衣裳》 “垛句”

55 江浙山歌 南北方山歌的差异 欣赏

56 南北方山歌的差异 南方:分布广且分散,基本曲调数量较少,常常一个地方只有一个或几个基本曲调。
北方:山歌集中于信天游、花儿、山曲、等几个歌种中,信天游和花儿的基本曲调各有100多种。

57 欣 赏 《红菱牵到藕丝根》 《拔根芦柴花》

58 客家山歌 “客家” 旋律特点 欣赏

59 客 家 是因历代战乱而多次从黄河流域大批南迁的汉族居民。自东晋开始,中原汉人陆续向南迁移,近者到达江西,远者到达福建、广东、台湾。

60 旋律特征 起伏小,基本音域在五度左右

61 西南山歌 四川山歌 云南山歌 贵州山歌

62 四川山歌 无论歌词或曲调,都体现了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 欣赏《槐花几时开》

63 云南山歌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广泛交往,使得云南的汉族山歌比其他地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又带有泥土气息和边远地区的清新。曲调起伏更大,开朗豪爽又不失细腻。 欣赏

64 山歌的艺术特征 坦露直率的表现手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 节奏节拍的自由性。 音区高,旋律起伏较大。 结构多为二、四句。

65 第三章 小调 定义 分类 艺术特征

66 定 义 又叫“小曲”、“小令”等。唱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休息、娱乐、集会等场合。形式比较规整,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表现特点。

67 分 类 吟唱调 谣曲 时调

68 吟唱调 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以朗诵性为主,拖腔衬词少,结构较简单,实用性较强。 分类: 儿歌 摇儿歌 叫卖调

69 儿 歌 儿童在生活和游戏时唱的民间小调,多以游戏、逗趣为主。 欣赏 《花蛤蟆》《水牛》 《月亮走我也走》《压板架》 《铃儿铃儿仓啷啷》
儿 歌 儿童在生活和游戏时唱的民间小调,多以游戏、逗趣为主。 欣赏 《花蛤蟆》《水牛》 《月亮走我也走》《压板架》 《铃儿铃儿仓啷啷》 《一只鸟仔》 《丢丢铜》

70 摇儿歌 即摇篮曲,大人哄小孩睡觉时唱的民间小调。 欣赏 《摇篮曲》

71 叫卖调 为招揽顾客,吸引过往行人注意而演唱(吆喝)的曲调。 欣赏 《卖菜》

72 谣 曲 功能实用性小于吟唱调,但与日常生活结合十分紧密。传唱者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文化程度不高,流传区域不广,音乐的地域性特色较浓。 分类
谣 曲 功能实用性小于吟唱调,但与日常生活结合十分紧密。传唱者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文化程度不高,流传区域不广,音乐的地域性特色较浓。 分类 长工诉苦歌 媳妇受苦歌 情歌 生活歌曲 嬉游曲

73 长工诉苦歌 曲调简朴深沉,蕴涵男性的坚毅和力量。即便是感叹愁苦,也不带有柔弱和纤细的成分。 欣赏 《揽工调》 《五头赶车》

74 媳妇受苦歌 曲调较为凄楚,情绪抑郁,形象柔弱,哀婉动人。 欣赏 《半升绿豆》 《蓝玉连》 《苦菜苦茵茵》

75 情 歌 比重较大,数量很多。词情并茂,表达出劳动人民真挚、热烈、健康而甜美的爱情。 欣赏 《三十里铺》

76 生活歌曲 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和风土人情,没有深刻的社会矛盾,但是展现了人们美好的感情。曲调清新、乐观、生动而充满活力。 欣赏 《看秧歌》
《小看戏》 《小白菜》 《青羊传》

77 嬉 游 曲 嬉戏逗趣,问答启智。曲调情绪欢快,娱乐性很强。 欣赏 《小放牛》 《对花》 《月儿弯弯照九州》

78 时 调 是一种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广泛的小调。“同宗民歌” 分类 绣荷包调 孟姜女调 剪靛花调 鲜花调、对花调、银纽丝调、 无锡景调

79 绣荷包调 流传于西北、华北地区的一首基本曲调。山西的《绣荷包》是该曲目的典型传统曲目。 欣赏 母体民歌《绣荷包》 子体民歌

80 孟姜女调 也叫“春调”、“梳妆台”等。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民间小曲的基本曲调。 欣赏 母体民歌 子体民歌

81 剪靛花调 也叫“剪剪花”、“靛花开”等。是明末清初就已广泛流传与我国北方的俗曲。情绪欢快、喜悦。 欣赏 母体民歌 子体民歌

82 鲜花调 又名“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流传区域广泛,遍及南北。 欣赏 母体民歌 子体民歌

83 对花调 是汉族民歌中常见的题材,谣曲、时调、舞歌、山歌甚至号子中都有。 欣赏 母体民歌 子体民歌

84 银纽丝调 也叫“银绞丝”。大约兴盛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流传范围十分广泛,尤其以华北及江浙为多。演唱内容多为“亲家相骂”一类。所以又叫“探亲家”、“骂亲家”、“亲家顶嘴”等。音乐流畅而风趣,具有口语化特点。 欣赏 母体民歌 子体民歌

85 无锡景调 于清末开始流行,目前在华北、江南、苏皖一带比较流行。内容是歌唱无锡的风景和民情,旧时多为歌女在茶楼酒馆演唱,为游人导游助兴。 欣赏
母体民歌

86 小调的艺术特征 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式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节拍较规整,有明显的律动性;节奏类型较多样,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旋律变化多样,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旋律呈曲折形态。


Download ppt "音乐鉴赏 中国传统民歌欣赏 主讲人:梁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