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渔用配合饲料的添加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 第三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渔用配合饲料的添加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 第三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渔用配合饲料的添加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 第三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

2 第一节 概 述 1、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是指为了某种特种需要而添加于饲料内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的物质。
第一节 概 述 1、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是指为了某种特种需要而添加于饲料内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的物质。 2、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的作用: 补充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口味,提高适口性,促进鱼虾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改进产品品质,防治鱼虾疾病,改善饲料的加工性能,减少饲料贮藏和加工运输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3 3、饲料添加剂满足的条件 (1)长期使用或在使用期间对动物不会产生任何毒害作用和不良影响;
(2)必需具有确实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果; (3)在饲料和动物体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不影响鱼虾对饲料的适口性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5)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量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不得影响动物产品的 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6)选用的化工原料,其中所含的有毒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允许的安全限度;其他原料不得发霉变质,不得含有毒物质; (7)维生素、激素、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不得失效,或超过有效期限。

4 二、添加剂的分类 饲料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 非营养性添加剂 氨基酸 维生素 矿物质 保持饲料效价的 促进生长的 促进摄食、消化吸收的
改善品质 保持饲料结构稳定 防治鱼虾疾病

5 三、载体和稀释剂 载体: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的可饲物料。
稀释剂:是将添加剂原料均匀分布于物料中,将高浓度的添加剂原料稀释为低浓度的预混剂或预混料的物质,可将微量成分颗粒彼此分开,减少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反应,以增加活性成份的稳定性,但其对微量成份的有关物理特性影响不大。

6 载体和稀释剂的特性: (1)水分含量一般不超过10%,最高不超过12%。
(2)容量和比重与添加剂微量活性组分基本一致, kg/L左右。 (3)载体表明应当粗糙,或具有小孔洞和皱脊;稀释剂表面要光滑,具良好的流动性。 (4)酸碱度要接近中性,pH值保持在 之间。 (5)不产生静电吸附现象或静电荷比较容易消除。 (6)不使用吸湿性强的原料。 (7)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8)无毒无害,清洁卫生,每克物料细菌含量不超过30万个;不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不影响饲料的营养平衡。 (9)载体粒度为30-80目,稀释剂粒度为80-200目之间。

7 载体的种类:麸皮、小麦粉、大豆粉、脱脂米糠等。
麸皮和脱脂米糠的分散具有效果最佳。 稀释剂的种类:脱胚玉米粉、石灰石粉、沸石、次麦粉等。

8 四、预混合饲料 预混和饲料(Premix)是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预混合饲料的优点: 有利于标准化; 配料速度快、精度高,混合均匀度好; 防止产生稳定性、静电感应及吸湿结块等问题。

9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 一、氨基酸 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的作用 改善氨基酸的平衡程度,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
赖氨酸——维持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 缺乏赖氨酸——负氮作用(蛋白质分解并被排出),生长缓慢,出现脂肪肝、骨质钙化率降低等症状。 蛋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硫的氨基酸,参与水生动物体内甲基的转移和肾上腺素、胆碱、肌醇的合成,以及肝脏内磷脂的代谢。 蛋氨酸可以合成胱氨酸,而胱氨酸具有保肝解毒功能。因此,蛋氨酸能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防止脂肪肝、花肝等疾病的产生。

10 一、氨基酸 (一)游离态氨基酸和包膜氨基酸 并非所有鱼、虾类都能同样有效地利用游离态氨基酸。
在鲤鱼和斑点叉尾鱼鮰饵料中添加游离氨基酸不利于生长。 鲑科鱼类能利用游离态氨基酸。 包膜氨基酸的研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鱼体对氨基酸的利用率。 鱼摄食包膜氨基酸试验饵料的生长速度比摄食明胶饵料添加同样水平的非包膜氨基酸饵料的鱼提高了4倍,饵料效率提高2倍。

11 (二)氨基酸添加剂的选用 L型氨基酸能直接被动物利用,D型不易被利用,因此,饲料中氨基酸应为L型或DL型。 赖氨酸——L-赖氨酸盐酸盐(白色或淡褐色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乙醚,效价78.8%) 蛋氨酸——DL-蛋氨酸(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深褐色,有硫化物特殊气味的粘性液体,效价80%)

12 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应注意: (1)要准确掌握配合饲料中各种饲料原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
(2)要严格控制添加量,任何氨基酸的过剩或不足,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13 二、维生素 维生素名称 俗 名 脂 溶 性 维 生 素 水 维生素A 维生素D2 维生素D3 维生素E 维生素K1 维生素K2 维生素K3
俗 名 维生素A 维生素D2 维生素D3 维生素E 维生素K1 维生素K2 维生素K3 视黄醇,抗干眼醇 麦角钙(骨)化固醇,钙化固醇,麦角固醇 胆钙化固醇 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 叶绿醌,植物甲基萘醌,抗出血维生素 合鸡醌,甲基萘醌类 甲萘醌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3 维生素B4 维生素B5 维生素B6 维生素B7 维生素B11 维生素B12 维生素C 硫胺素,神经炎维生素 核黄素 泛酸,遍多酸 胆碱 尼克酸,烟酸,烟酰胺,尼克酰胺,抗皮病维生素,维生素pp 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 生物素,维生素H 叶酸,抗贫血维生素 钴胺素,氰钴胺素 抗坏血酸

14 二、维生素 加工和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应注意的问题:
(1)添加量的确定:将基础饲料的含量作为安全裕量,不加计算。以饲养标准或营养标准规定的需要量作为添加量,增加10%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 (2)配伍禁忌:胆碱;铁、铜等微量元素与VA、D、E、B12、C等。 (3)载体的选用:水分少于5%。 (4)包装与贮存:用多层铝塑袋,装入维生素后立即抽空热封,低温储藏。

15 三、矿物质 (一)矿物质的原料及其要求 1、对矿物质的基本要求 (1)含杂质少,有毒有害物质在允许范围 (2)生物 效价要高
(3)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4)货源稳定可靠 (5)成本低,效益高

16 三、矿物质 2.矿物元素的原料 (1)常量元素: 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包括0.01%)的元素称为常量矿物元素,包括钙、磷、钠、钾、氯、镁、硫等7种。 (2)微量元素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矿物元素,包括铁、锌、锰、铜、钴、碘、硒、钼、氟、铬、硼等11种。

17 三、矿物质 目前微量元素原料多以沸石或含钙的石灰石粉作为载体。
碘化钾易潮解,稳定性差,易于其他金属盐类发生反应,对维生素、抗生素等添加剂起破坏作用,要单独添加! 常量元素添加量的确定:一般是从饲养标准中规定的需要量减去所用饲料中的实际含量之差作为添加量。 微量元素添加量的确定:一般将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微量元素需要量作为添加量。

18 (二)矿物质添加剂的配方设计 矿物质元素添加量的确定 (1)常量元素添加量的确定 (2)微量元素添加量的确定

19 常用钙磷补充料及钙磷含量

20 微量元素化合物的可利用性

21 (三)、使用添加剂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使用
(1)添加剂种类繁多,各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必须结合动物饲养的需要、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2)添加剂的作用与养殖动物的生理状况、发育情况、年龄和环境条件等有关; (3)同一种饲料添加剂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及不同的饲料条件下,添加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22 2、混入干粉饲料或稀释剂中 3、搅拌均匀 4、防止引起中毒 5、配伍禁忌 如矿物质和维生素预混料不要混合 6、保存

23 第三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 一、生长促进剂的作用 生长促进剂主要通过刺激内分泌系统,调节代谢,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从而促进水产动物生长。
生长促进剂的选用因水产动物种类而异。

24 二、促生长剂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 (一)喹乙醇常用作对虾的生长促进剂,它能够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代谢,提高饲料中能量和氮的利用率,促进氮的沉积。
(二)植物激素中的正三十烷醇能促进对虾生长。 (三)喹乙醇和正三十烷醇对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四)其它种类的促生长剂(如:17—α—甲基睾甾酮、沸石和激素类促生长剂)对某些种类的水产动物具有促生长作用。 (五)抗生素对幼小畜禽的促生长作用在大多数水产动物上无法体现。水产动物上使用抗生素主要起防病、治病作用。

25 二.防霉剂 (一)防霉剂的种类 添加目的:抑制霉菌的繁殖和生长,延长饲料的贮存期。 1、丙酸及其盐类 2、苯甲酸及苯甲酸钠
3、山梨酸及其盐类 4、延胡索酸及其酯类

26 (二)防霉的原理 (三)在水产动物上使用防霉剂的注意事项 1、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或细胞壁,使营养物质转运失 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破坏微生物细胞内酶系统。 (三)在水产动物上使用防霉剂的注意事项 1、用量适宜:生产中丙酸钠和丙酸钙的用量为0.1~0.3% 2、影响添加量的因素:  (1)季节  (2)保存时间  (3)饲料中水份含量 只要饲料中水份含量过高,就会 引起防霉剂作用效果下降。

27 三、抗菌剂 一、抗生素 1、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的发酵产物,对特异性的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
饲用抗生素包括促生长类抗生素和用于加药饲料的抗生素,前者是指那些以亚治疗剂量应用于健康动物饲料中,以改善动物营养状况,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的抗生素。后者主要用于治疗的抗生素。

28 2、抗生素的分类 (1)多肽类——此类抗生素吸收差、排泄快、无残留、毒性小、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易与人用抗生素发生交叉耐药性。此类抗生素主要有杆菌肽锌、黏杆菌素、维吉尼亚霉素、硫肽霉素、持久霉素、恩拉霉素和阿伏霉素等。 (2)四环素类——是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生素的总称。为广谱抗生素,对呼吸系统疾病和细菌性腹泻非常有效,连续低浓度投药有好的促生长效果,而且还能促进产蛋和增加泌乳量。因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人畜共用抗生素,易产生抗药性。 (3)大环内酯类——该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支原体都有抑制作用。同类中不同的产品生物活性有很大差别。此类抗生素主要从肠道中吸收,能产生交叉耐药性,主要包括泰乐菌素、北里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 (4)含磷多糖类——此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菌株特别有效,因其分子量大,不易被消化吸收、排泄快,在欧美广泛使用。常用的有黄霉素和大碳霉素。

29 (5)聚醚类抗生素——聚醚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具有离子运输的作用,它既是很好的促生长剂,又是有效的抗球虫剂。在动物消化道内几乎不被吸收,无残留。常用的有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里霉素和马杜霉素。
(6)氨基苷类——此类抗生素用于饲料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一种是抗菌性抗生素如新霉素,壮观霉素和安普霉素;一种是驱线虫性抗生素,如越霉素A和潮霉素B。尽管作用不同,但此类抗生素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 (7)化学合成类——此类抗生素由于毒副作用大,正被逐渐淘汰。大部分只允许做兽药,而不用作饲料添加剂。此类抗生素有磺胺类、喹乙醇、呋喃唑酮、硝呋烯腙等。

30 3、抗生素促生长剂的作用机理 (1)抗生素的抑菌杀菌机制 ① 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②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③ 影响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 ④ 抑制核酸合成。

31 (2)抗生素的促生长机理 抗生素的促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影响肠壁的组织结构 ②抑制动物肠道内有害微生物区系 ③抗生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④影响营养物质代谢,促进养分的吸收利用

32 四、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指能够阻止或延迟饲料氧化,提高饲料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物质。
抗氧化的作用机理:抗氧化剂本身具有还原性质,通过自身被氧化保护饲料中营养物质不被氧化,从而保证饲料质量。

33 (一)水产动物饲料氧化的危害 1、毒性作用 氧化的最终产物—过氧化物对水产动物是 有毒的 2、引起其它活性物质的破坏
1、毒性作用 氧化的最终产物—过氧化物对水产动物是 有毒的 2、引起其它活性物质的破坏  (1)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和VC  (2)对色素具破坏作用 3、降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1)降低能量的利用率  (2)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  (3)引起水产动物生长性能下降

34 (二)水产饲料抗氧化剂的主要种类 1、二丁基羟甲苯(BHT) 2、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3、乙氧基喹啉(EQ) 4、VC、VE等

35 五、酶制剂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广泛应用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相关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 作用机理: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广泛应用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相关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 作用机理: 水产动物由于消化道短,消化系统不健全,消化酶类活力远不及畜禽,使用酶制剂的效果尤为明显。

36 (一)水产动物饲料常用酶制剂 1、ß-葡聚糖酶 (1)这是国内外主要研究开发的应用酶类 (2)适用添加于含ß-葡聚糖较多的麦类饲料
 (1)这是国内外主要研究开发的应用酶类  (2)适用添加于含ß-葡聚糖较多的麦类饲料 2、蛋白酶  (1)酸性蛋白酶:在胃中消化蛋白  (2)碱性蛋白酶:在小肠中消化蛋白 3、糖化酶  (1)主要为外源酶  (2)能够提高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

37 1、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酶 植物性能量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在60%以上。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中有易消化的淀粉,也有难消化的非淀粉多糖(NSP)。 因此,这类酶包括淀粉酶和非淀粉多糖(NSP)酶。非淀粉多糖酶又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半纤维素酶主要包括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阿拉伯聚糖酶和半乳聚糖酶;纤维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β-葡聚糖酶。

38

39 1.1 淀粉酶 包括α和β—淀粉酶、糖化酶以及支链淀粉酶和异淀粉酶。 将淀粉水解为双糖、寡糖和糊精,只能分解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直链部分。
将淀粉也水解为双糖、寡糖和糊精。 饲料中添加多用β—淀粉酶,使用时应加少量的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以中和胃酸,以利于淀粉酶的活化,防止该酶在胃肠道失活。

40 1.2、半纤维素酶 包括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阿拉伯聚糖酶和半乳聚糖酶等,
主要作用是将植物细胞中的半纤维素水解为多种五碳糖,且降低半纤维素溶于水后的黏度。 这种高黏性液体表现对动物的影响就是减缓生长速度,降低饲料利用效率。

41 1.3、纤维素酶 包括C1、Cx酶和β—葡聚糖酶。 纤维素酶可破坏富含纤维素的细胞壁,
一方面使其包围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等内含物释放并消化利用, 另一方面将纤维素部分降解为可消化吸收的还原糖,从而提高动物对饲料干物质、粗纤维、淀粉等的消化率。

42 1.4、果胶酶 果胶酶可裂解单糖之间的糖苷键,并脱去水分子,分解包裹在植物表皮的果胶,促使植物组织的分解,降低肠内容物的黏度。

43 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为可被肠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2、蛋白酶 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成为可被肠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根据最适pH不同,将其分为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 由于动物胃液呈酸性,小肠液多为中性,所以饲料中多添加酸性和中性蛋白酶,其主要作用是将饲料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

44 70 50 45 55 60 类别 名称 来源 最适pH值 可耐受最高温度(℃) 植物酶 木瓜蛋白酶 菠萝蛋白酶 木瓜 菠萝 5~7 真菌酶
酸性蛋白酶 中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 A.Sanoi 米曲霉菌 2~3 4~7 8~9 45 细菌酶 枯草杆菌 地衣芽胞杆菌 5~8 55 动物酶 胃蛋白酶 凝乳酶 胰蛋白酶 牛、猪胃 犊牛胃 牛、猪胰和小肠 4~6 6~9 60

45 3、脂肪酶 脂肪酶是水解脂肪分子中甘油酯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通常在pH 3.5~7.5时水解力最好,最适温度38—40℃,因此微生物脂肪酶非常适用于饲料。 脂肪酶一般从动物消化液中提取。 外源性脂肪酶的作用与动物的年龄有关,生长动物体内的脂肪酶足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但幼畜日粮中添加脂肪酶可能有益。

46 植酸酶又称为肌醇六磷酸水解酶,是一种可使植酸磷复合物中的磷变成可利用磷的酸性磷酸酯酶。
4、植酸酶 植酸酶又称为肌醇六磷酸水解酶,是一种可使植酸磷复合物中的磷变成可利用磷的酸性磷酸酯酶。 作为商品生产的植酸酶主要是来源于真菌的发酵产物,也有一部分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

47 (二)饲用酶制剂的作用及其机理 1.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养分消化率
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组成的一种复杂聚合物,除草食动物之外,其他动物不能消化这类物质,这样大大影响了植物饲料中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若在饲料中适当地添加能分解这类聚合物的酶;以破坏饲料中存在的植物细胞壁,使细胞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出来,可提高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

48 2.降低消化道食糜黏性,减少疾病的发生 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非淀粉多糖物质能够结合大量的水,增加了消化道食糜的黏度,使营养物质和内源酶难以扩散,这不仅降低了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且也使畜禽产生黏粪现象。 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降低食糜的黏稠度,缩小胰脏和胃肠道的体积,减少粪便量,降低氮的排出率,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49 3.消除抗营养因子 有些饲料组分(如日粮纤维和植酸磷)是无法被动物内源酶消化的,同时这些不能被消化的养分还会产生抗营养作用。 添加外源性酶制剂可以部分或全部消除抗营养因子(ANFs)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消化和降解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外源酶包括:植酸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α—半乳糖苷酶。

50

51 4.补充内源酶的不足,激活内源酶的分泌 消化机能正常的成年动物,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饲料中淀粉、蛋白质、脂类等养分的酶。补充这些消化酶对成年健康动物的作用甚微。 消化酶在水产饵料中的研究与应用表现出了明显的辅助消化,降低饵料系数,改善水质,减少肝脏和消化道疾病的作用。 饵料中添加蛋白酶、脂肪降解酶能提高饵料中蛋白质、脂类的消化率,减少未消化物对水质的影响。

52 淀粉是植物饲料中的主要物质,也是人工饵料中最常用的安全、经济的粘合剂,
而水产动物,尤其是肉食水产动物体内淀粉酶活性低,对淀粉的消化力低,饵料中的淀粉不能被充分利用。 这不仅造成养分的浪费,影响水质,由此还常产生消化不良和肝脏疾病,致使生长受阻,严重者导致死亡(俗称“胀死”)。 在饵料中添加淀粉酶,能明显地提高淀粉的消化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保证水产动物的健康,降低死亡率。 目前蛋白酶、脂解酶、淀粉酶在对虾、鳗鱼等较高经济价值的水产饵料中已普遍应用。

53 (三)生产上使用酶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1、酶制剂必须具有较高的质量,应避免其在生产或加工过程中大量失活;
2、饲料酶制剂种类的选用与适宜添加量的确定应与水产动物种类及其消化生理特点相适应,并与饲料的原料组成及营养特点相统一; 3、注意保存:单纯酶制剂的保存期不超过6个月,制成预混料后保质期不超过3个月。

54 (四)生产上使用酶制剂的方法 1、直接添加 酶制剂可用于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和浓缩料,一般在 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为0.1%一0.3%。
2、制粒后添加技术 添加方法类似于油脂的喷雾涂抹工艺。 3、用于饲料调制 饲料原料在应用之前使用酶制剂进行调制,有利于 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

55 (五)酶制剂的发展方向 1.酶制剂本身的生物特性和作用规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尚不清楚,
2.酶制剂的实际应用效果尚不稳定,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功效尚未充分发挥。 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在酶活分析方法的标准化、酶制剂的稳定性、酶制剂与饲粮成分的关系、酶制剂之间及与内源酶之间的相互关系、酶制剂与饲料工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56 (六)饲用酶制剂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不同酶活性、不同饲料品种及不同动物生长期的最 佳添加量、添加时间和添加方法; 2、专用酶制剂的最佳配方;
3、添加酶制剂饲料配比变化规律; 4、不同类型饲用酶制剂受环境(温度、pH)影响活性变化规律; 5、饲用酶制剂理化参数指标; 6、饲用酶制剂活力检测标准方法; 7、降低酶制剂生产成本的技术; 8、研制活力好、稳定性强、适应于工业化饲料生产需 要的酶制剂; 9、酶的包被处理技术。

57 六、 诱食剂 (一)诱食剂的主要作用机制   提高配合饲料的适口性,诱引和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摄食。

58 (二)确认天然饲料中诱食剂存在的方法 1、用化学提取分离法把鱼虾饲料进行依次分离精制,然后用生物鉴定法确认各组分活性;
2、以饲料分离提取物的分析结果为依据,用纯化学试剂调配成与提取物具有同样活性的人工合成物,将其添加到不含促摄食物质的基础饲料中,用生物鉴定法比较依次除去各成分后人工合成物的活性变化。

59 (三)促摄食物质活性研究的方法 1、电生理法 该法通过对化学感受器用试验液施以化学 刺激,纪录神经冲动来判断试验液的活性。 2、生物鉴定法
1、电生理法 该法通过对化学感受器用试验液施以化学 刺激,纪录神经冲动来判断试验液的活性。 2、生物鉴定法  大致分为两种: (1)将试验液注入水槽,观察试验动物的集合、摄食等 反应; (2)将试验液与酪蛋白或淀粉混合制成试验饲料,投喂 后,一方面观察抓食频率,同时测定单位时间内的 摄食量。

60 (四)部分种类鱼、虾的诱食剂 试验动物 诱食剂 虹鳟 AA混合物 鳗鲡 Gly ;Ala;His;Pro;AA混合物;UMP 海鲈鱼
金鳍锯石鲈 AA;甜菜碱 真鲷 肌苷酸;ADP;ATP;Gly;Ala;Val;Lys; 甜菜碱;虾青酸 黑鲷 Gly;Ala;Pro;Arg;Glu;核苷酸 菱体兔牙鲷 Gly;Phe;Asp;Ile;甜菜碱 大菱鲆 次黄单磷酸;肌苷 Gly;AA;甜菜碱 鲤鱼 AA;荧光物质 日本对虾 Gly;Ser;牛磺酸 美洲龙虾 Glu;Asp;Arg;Gly;Ala;牛磺酸;羟脯氨酸

61 七、着色剂 1、着色剂也称调色剂、增色剂。在饲料中添加着色剂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加畜禽及水产养殖动物产品的色泽。
如使黄油增色、蛋黄与肉禽的皮肤和羽毛增色; 使水产养殖动物如青鱼、白鲢、鲑鱼、鲫鱼、鳟鱼及对虾的肉增色; 使鲑鱼与鳟鱼的体表和卵增色; 使锦鲤、金鱼、斑节虾的体表具有更鲜艳美观的色泽,以提高其商品价值。

62 2、着色剂分类 藻类 天然着色剂 植物及其提取物 动物 天然色素中提取 商品着色剂 化学合成法生产 激素类着色剂

63

64 (1)饲料中叶黄素的质和量 (五)、影响着色剂着色效果的因素 (2)色素本身的构型 (3)饲料抗氧化剂 (4)饲料钙水平 (5)饲料组成
(6)其他因素

65 畜禽 饲料 八、粘结剂 1、概念(binding agent) : 又称为颗粒饲料制粒剂,是饲料生产过程中为了使饲料成型而加入的一类物质。
2、概述 畜禽 饲料

66 3、黏结剂的作用 减少饲料中活性微量组分在加工、贮存过程中的损失 确保动物能从配合饲料中获得全面的营养
减少饲料的崩解和营养成分的散失,减少饲料的浪费和水质的污染 提高适口性,促进鱼类采食 减少饲料中活性微量组分在加工、贮存过程中的损失 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延长机器部件的使用寿命 减少饲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和粉化现象

67 4、黏结剂的种类 (1)天然黏结剂——有淀粉、植物胶、动物胶、糖 蜜、膨润土、海藻酸钠、木质素磺酸钠、酪蛋白 酸钠、明胶等。 (2)人工合成的黏结剂——有羟甲基纤维素(钠盐)、 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醇等。

68 5、常用黏结剂的特性 (1)α-淀粉——也称熟淀粉。亲水性强,遇水膨胀,黏、弹性好,是鱼、虾配合饲料的优质黏结剂,也是鳗鱼饵料的首选黏结剂。 α-淀粉的黏弹性以马铃薯α-淀粉为最佳,其次是木薯α-淀粉。 黏性因生产工艺差异很大,贮放3个月后其黏性和弹性明显下降。 鳗鱼饵料中α-淀粉量不宜超过22%,对虾则为8%-10%。

69 (2)海藻酸钠——亦称褐藻胶 无毒,无味。有很强的亲水性,吸水后体积膨胀近10倍。 黏性强,易与蛋白质、淀粉、明胶等饲料组分共溶相聚,但长时间高温会降低黏度。 海藻酸钠是目前鱼、虾饵料中应用较普遍的黏结剂,但价格较贵。 实际应用时常与其他黏结剂(如α-淀粉)合用,饵料中添加量一般为1%左右。

70 (3)琼脂——亦称洋菜胶。其黏度受温度、pH和电解质的
影响。不溶于冷水,在25℃时形成胶溶液。 在鱼、虾饵料中使用,多用于微粒饵料,用量为0.5%一2%。 (4)阿拉伯胶——一种被广泛使用价廉的植物胶。在水中 的溶解度极大,黏度高。但黏度受温度、pH和其他添 加物的影响大,随温度上升而黏度减小,电解质还影 响其溶液的均匀度。 (5)羧甲基纤维素钠——黏度受放置时间影响不大,但 受温度影响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pH 4~11时,黏 度较好,pH 7时最高。主要用于鱼的湿性颗粒,一般 饵料中添加量不超过2%。

71 (6)羧甲基纤维素——黏度较高,对药品、热、光十分
稳定,但在80℃以上温度下,黏性会逐渐消失。饵 料中添加量一般不超过2%。 (7)丙烯酸钠——鱼、虾饵料中常用的黏结剂。制粒效 果好。作为鱼类饲料的颗粒黏结剂,使用时可直接 加入饲料中,用量为0.1%一2%。 (8)膨润土和膨润土钠——多用于畜、禽颗粒饲料,以 加强颗粒的耐久性,增加制粒产量,并可延长压模 寿命。其用量要求不超过配合饲料的2%。

72 黏结剂名称 饵料损失率% 黏结剂成本(美元/t,虾) 饵料损失率(%) 食品级黄原胶和树胶(A) 12.02 367.05 多甲基尿素 14.75 33.79 食品级黄原胶和树胶(B) 12.45 149.82 胶原蛋白 15.00 9.57 角叉菜混合物(A) 13.37 81.91 角叉菜混合物(B) 15.01 81.53 小麦面筋 14.08 112.50 尿素甲醛树脂(A) 15.94 42.50 合成聚合物 14.30 241.28 变性木质素磺酸盐 16.07 变性小麦面筋 14.50 165.60 原生质蛋白 16.71 240.84 活性营养矿物质(A) 14.51 49.93 变性高粱 17.00 27.72 活性营养矿物质(B) 14.66 27.77 尿素甲醛树脂(B) 17.48 41.14 标准木质素磺酸盐 14.69 8.42

73 6、黏结剂的应用 畜禽饲料原料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经过一定的处理(温度和压力等)能产生一定的黏度,满足颗粒成形与耐久性的要求,一般不需另加黏结剂。 只有在原料中粗纤维含量较高,而淀粉等含量很少,才添加适量的黏结剂。 鱼、虾在水中摄食,饲料要求在水中一定时间不松散,以便鱼、虾摄食和防止营养物质的散落和流失。 饲料在水中的溃散、流失会造成水质污染,影响鱼、虾的健康和正常生长,特别是在较高的温度情况下,高密度、连续性养殖尤其重要。黏结剂对鱼、虾饵料生产非常重要。

74 九、其他添加剂 1、中草药: 指草本植物的根、茎、皮、叶和子实,也包括一些树、乔木和灌木的花和果。 植物提取成分:
从上述植物整体或部分提出的具有某种生物学功能的成分。

75 2、概述 (2)饲料工业的推动 (1)历史原因 我国自古就有中草药拌入饲料以促进动物生长、增重和预防疾病的文字记载。 20世纪 抗生素
磺胺类药物 激素 中草药已逾200种。

76 3、中草药所采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下列4种 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淤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种子类、根茎类、全草等。 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类的中草药、含黄酮类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含苷类的中草药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动物的亲缘关系,依门、纲、目、科分类排列,如毛茛科、豆科、麻黄科、木兰科、大戟科、五加科等。

77 4、中草药的化学成分 (1)糖类 (2)苷类 苷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称为苷元或配基的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非糖部分通常有酚类、醌类、黄酮类等化合物。

78 (3)生物碱 生物碱是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大多数生物碱有比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连接在环内,这类化合物多有特殊而显著的生理作用,是一类较重要的中草药化学成分。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各种植物中分离出约10000多个生物碱,其中应用于临床的有80多个。

79 (4)挥发油 主要组成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挥发油的组成很复杂,其中有些组分的纯品在常温常压下为固体。如薄荷油经低温冷冻可析出薄荷醇,樟挥发油冷冻后可析出樟脑等。

80 (5)鞣质 鞣质又称丹宁或鞣酸,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分子较大的复杂多元酚类化合物。鞣质具有收敛、止血、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6)有机酸类 有机酸是指含羧基的酸性有机化合物。它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花、茎、果、种子、根等各部分。

81 (7)树脂 树脂是许多植物正常生长中分泌的一类物质,在植物体内常与挥发油、树胶、有机酸混合存在。 树脂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作为药用的树脂不多,如乳香可活血、止痛、消肿,阿魏用于镇静、驱风等,安息香有活血、防腐等作用。

82 (8)植物色素 (9)蛋白质、氨基酸和酶 中药栝楼根中分离得到的天花粉蛋白可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水蛭的抗凝血作用成分水蛭素是由15种共6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蜂毒的主要成分蜂毒肽是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83 (10)无机盐成分 许多中药的有机成分与金属离子结合后,活性会提高甚至产生一些新的作用。 如黄苓的有效成分黄芩苷与铝盐明矾反应生成的产物黄芩苷铝兼有黄苓苷的清热解毒和铝的收敛止泻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收到很好的疗效。如双花水提取物在有锌存在时抑菌作用明显提高。

84 5、生物学作用 5.1抗菌活性 植物和其提取物具有抗菌作用,主要作为抑菌剂和杀菌剂。 其抑菌能力取决于使用的剂量或浓度。
月桂油、丁香、柠檬草、牛蛭、白毛莨等400多种中草药具有杀菌、抑菌作用。50多种中草药对病毒具有灭活或抑制作用。

85 5.2 抗氧化特性 许多中草药含有的化合物具有抑制环氧酶、脂氧酶、脂质过氧化物酶,保护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免受破坏的抗氧化作用。

86 5.3免疫特性 植物提取成分有些作用于体液免疫系统,有些作用于细胞免疫系统,有些调节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活性,有些则作用于特定的获得性免疫细胞。 5.4其它作用 改变饲料气味,刺激食欲,促进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中草药增色剂等。

87 6、中草药添加剂的特点 6.1天然性 中草药取自植物及其提取成分,具有各种成分结构的自然态和生物活性。是保持了天然性外源精华的物质。 6.2多能性 中草药添加剂的多能性产生于其本身的许多成分和合理组配。中草药多为复杂的有机物,其成分均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

88 6.3 无毒副作用 中草药防治疾病时,很少出现危害人畜安全的生理功能的毒副作用。 医源性疾病 目前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的应用和研究日趋广泛,倍加重视。

89 6.4无耐药性 复方 随症加减药物 多种成分从DNA、RNA、能量代谢等的不同环节干扰细菌繁殖或病毒复制。

90 7、常用中草药 7.1大黄 为蓼科植物荨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产于湖北、四川、陕西、云南。其主要功能为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大黄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草分枝杆菌、布鲁氏杆菌、鼠疫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如许兰氏黄癣菌、同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91 其抗菌有效成分主要是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大黄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 大黄可用来防治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和肠炎病,对草鱼出血病亦有一定疗效。

92 7.2马齿苋 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各地普遍野生。常鲜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能。马齿苋中的成分主要为三萜、黄酮及有机酸的钾、钙盐等化合物。

93 马齿苋乙醇提取物对志贺氏和佛氏痢疾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
水煎剂可抑制志贺氏宋内氏、斯氏及费氏痢疾杆菌。马齿苋醇浸物、水煎剂还可抑制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致病性真菌如杜盎氏小芽孢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马齿苋常用于治疗鱼类细菌性肠炎病。

94 7.3 地锦草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锦的全草。几乎分布于全国。 全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能。 该全草在体外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抗菌谱亦很广,以全草入药,干、鲜品均可。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和烂鳃病。

95 7.4白头翁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等省。具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能。含皂苷约9%。 白头翁煎剂及其皂苷有明显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此外,白头翁鲜汁、煎剂、乙醇提取物对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96 毛茛科白头翁的抗菌有效成分为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二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等均有强烈活性。故多用于治疗细菌性鱼病。

97 7.5乌桕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根皮。为落叶乔木。 主产于华东、西南、中南等地区,其根、皮、叶均可药用,其中含有生物碱、黄酮、鞣酸、有机酸、酚类等多种成分。乌桕、乌桕叶均可用于防治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

98 7.6使君子 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种子。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果实晒干即为使君子,去果皮后即为君子仁。 该品具消积杀虫,健脾消食之功能。为驱除肠道寄生虫的常用中药。

99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其煎剂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根的丙酮提取物也有抑菌作用。
7.7板蓝根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其煎剂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抑制作用。根的丙酮提取物也有抑菌作用。 本品对多种细菌及病毒均有良好的效果。

100 7.8 辣蓼 本品为蓼科植物辣蓼的全草,分布于东北、江西、福建、广东、江苏等地。 有祛风利湿、散瘀消肿、解毒杀虫之功效。辣蓼全草含挥发袖、鞣质及黄酮类化合物。辣蓼煎剂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常用于防治草、青鱼肠炎病。

101 7.9 其它 黄连、菖蒲、紫苏、大蒜、茵陈、铁苋菜、蓖麻、黄柏、马鞭草、清木香、黄芩、车前草、流苏子、生姜、穿心莲、金银花、苦参、贯众、韭菜、苦楝、槟榔、麦芽、五倍子、土荆芥、八棱麻、辣椒、苏梗等

102 10.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维生素A、E、C等 矿物质,铁、锌等 营养性 脂肪酸 葡聚糖 非营养性 几丁质 化学合成物等


Download ppt "第五章 渔用配合饲料的添加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 第三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