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物理实验 绪论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物理实验中心
2
物理实验课程简介 一、物理实验课程的地位、作用 作用: 地位: 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物理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 作用: 地位: 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3
完整的科学实验过程 一般物理实验的全过程: 目的 方案 仪器设备 实验操作 数据记录 数据整理 计算 结果分析
报告撰写
4
二、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与要求 特点:1. 单独设课,3(1.5+1.5)学分; 2. 每个实验单独评分(10分);
3. 总成绩为:实验成绩+考试成绩 4. 实验考试方式:抽签决定实验内容 5. 实验成绩评定标准:预习、操作、报告 要求:1. 预习、讲解、操作、整理、报告撰写 2. 实验报告的收交、发还 3. 实验地点查询
5
带讲义、算草纸、笔、尺、计算器等常用工具 课离开实验室以前,应将仪器设备、桌椅、仪器盖布等整理好!
关于实验规则: 按实验课表上课 带讲义、算草纸、笔、尺、计算器等常用工具 课前预习、按规定在课前答好预习题 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自己及他人的安全 不得抄袭他人实验结果! 做好原始数据记录(不能用铅笔) 教师检查数据并签字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课离开实验室以前,应将仪器设备、桌椅、仪器盖布等整理好!
6
§1 测量的定义和分类 测量-确定被测对象量值的全部操作过程。 测量又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 其它量,就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 在国际上规定的基本量中,长度、质量、 时间、温度、电流强度和光强,是可以直接测量的,对这些量称为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 其它量,才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 如:面积、体积、密度等
9
§2 误 差 客观真值——在一定的条件下,任何一个物理量的大小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量值称为真值。
§2 误 差 客观真值——在一定的条件下,任何一个物理量的大小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量值称为真值。 真值是一个理想概念,无从得知。 任何测量: 依据一定的理论和方法 使用一定的仪器 在一定的环境中 由一定的人进行的 实验理论的近似性; 仪器有一定的精度; 实验环境的不稳定性; 人的实验技能和判断能力
10
1. 误差的定义: 测量误差——测量值和客观真值之间的差异 称为测量误差。 测量结果 y 客观真值 yt 测量误差 dy
测量误差——测量值和客观真值之间的差异 称为测量误差。 测量结果 y 客观真值 yt 测量误差 dy 误差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设法减少误差,但不可能完全消除误差,一般也不能计算误差,但可以确定它的限值,并表示出来。 对于一个没有标明误差的实验结果,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
11
2.误差的分类、性质和处理方法 2.1 系统误差 分类: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在一定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各测量值相对真值有一个整体的偏离
12
完全消除! 系统误差分为:已定系统误差、未定系统误差
1) 已定系统误差:指符号和绝对值已经明确确定的误差分量;各测量值相对真值有一个整体的偏离; 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所引起的;例如, 仪器零点不准等。 理论误差——由于实验理论和方法不够完善所引 起的。 处理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已定系统误差 完全消除!
13
2) 未定系统误差:符号或绝对值未经确定的系统误差分量。
如:卡尺或千分尺的示值误差,等。 处理方法:给出未定系统误差的限值
14
2.3 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定义: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中,以不可预知 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定义: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中,以不可预知 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原因:由于人们的感觉器官的问题,对同一目标进行多次测量,其中每次测得的数值不可能完全相同,偏高或偏低,具有随机性。 特点: 多次测量时误差分布满足一定的统计分布规律。分布基本对称,相互具有抵偿性。
15
可以抵消掉大部分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作为最佳估计值可近似代替真值
增加测量次数n,计算平均值时抵偿效果好; 但并非n越多越好。测量时间、环境变化可能会引入新的误差,测量代价高; 通常取 n=5~10次。
16
问题:如何衡量实验结果是否精确 显然: 测量2更精确,但平均值并不能反映这一结果! 测量1: 50、100、150 测量2: 98、 99、 100 标准偏差 S
17
S体现了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 S大测得值分散,随机误差分布范围宽, 测量精密度低; S小测得值密集,随机误差分布范围窄, 测量精密度高。 当测量次数n很大时,Sσ
18
§3 不确定度 已定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消除或加以修正; 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的影响如何描述? 对测量结果如何评价?
为确定真值所在范围,引入不确定度的概念。 1.不确定度: 对被测量的真值所处范围的评价量 (即被测量不确定的程度) 测量结果表示: 误差落在(-Δ,+Δ)之外的可能性很小。
19
2.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由随机误差、未定系统误差引起 A类不确定度 B类不确定度 总不确定度: A类不确定度: P6
当5<n≤10时, B类不确定度: 一般取仪器的误差限 对没给出N的仪器,取最小分度值的一半
20
对直接测量量 最终结果的表现形式: (单位) 3. 相对不确定度 相对不确定度:
21
例1(p6):螺旋测微计测直径6次,y分别为,8. 345mm、8. 348mm、8. 344mm、8. 343mm、8. 347mm、8
例1(p6):螺旋测微计测直径6次,y分别为,8.345mm、8.348mm、8.344mm、8.343mm、8.347mm、8.343mm,测前0点读书为-0.003mm, △INS =0.004mm。 1.求平均值: d=( )/6=8.348 mm 2.修正已定系统误差: 3.求标准偏差S: 4.求A类不确定度: 5.求B类不确定度: 6.求总不确定度: 7.结果表达:
22
3.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合成 设被测量y可写成直接测量量xk函数: 间接测量量y的最佳估计值: 结果表示为: ? 关键是Δy的求法
23
由: 全微分: 得到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步骤:
24
例2(p8). 圆环外径D2=3. 600±0. 004cm,内径D1=2. 880±0. 004cm,高度h=2. 575±0
例2(p8).圆环外径D2=3.600±0.004cm,内径D1=2.880±0.004cm,高度h=2.575±0.004cm,求圆环的体积V和ΔV及ur。
25
读数4.3,4是准确的,3是可疑的 (两位有效数字)
§4 实验数据有效位数与修约规则 1. 数据的有效位数 有效位数:是指从仪器上直接读出的测量值的准确(可靠)的位数,加上一位或两位估计(可疑)的位数之和。 读数4.3,4是准确的,3是可疑的 (两位有效数字) 5mA表,0.5级,100格分度,每格0.05mA,可估读到0.005mA 4.315 4.315
26
2. 修约、修约间隔和修约规则 修约:去掉数据中多余的位,又称“化整”。 为什么修约?由于不确定度是根据概率理论估算得到的,它只是在数量级上对实验结果给予恰当的评价,因此,把它们的结果计算得十分精确是没有意义的; 如:V= cm2,ΔV=0.023 cm2 在计算能力有限时很有必要!
27
修约间隔:最小分度值。 一般数字的修约间隔取10的整数次幂,0.1、0.01、103、10-5等。 如修约间隔为0.1,则表示测量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例:0.666…,间隔0.1,结果取0.7,1位有效数字。 如修约间隔为0.01,则表示测量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二位数字;例:0.666…,间隔0.01,结果取为0.67,2位有效数字。
28
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凑偶。 →6.327 →6.328 四舍、六入 五凑偶 →6.328 →6.326 →6.327
29
3. 实验数据的有效位数(难点) 原始数据的有效位数: 读出仪器可以提供的所有有效位数! 运算过程中和中间运算结果的有效位数: 加、减运算:以末位最高位为准,多保留1位 =211.34 乘、除运算:以有效位数最少的数为准, 多保留1位 562.3*1.21/232.2=2.930
30
总则:不确定度有效位数决定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
结果表达式中的数据有效位数: 总则:不确定度有效位数决定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 首先确定Δ的有效位数 Δ取1~2位,首位小于5取2位,首位大于、等于5取1位 →0.0013 →0.005 例:
31
y与Δ取齐 例 抓两头、放中间
32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列表法; 图解法; 逐差法; 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 加权平均法 实验数据的计算器及计算机处理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