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介宾的阴阳论及虚损治疗经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介宾的阴阳论及虚损治疗经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介宾的阴阳论及虚损治疗经验

2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一、生平和著作

3 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 )人。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 )人。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自幼聪颖,因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

4 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景岳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13岁时,随父到北京,从师京畿名医金英学习。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景岳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内经》。13岁时,随父到北京,从师京畿名医金英学习。

5 景岳性格豪放,壮岁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方,足迹及于榆关(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鸭绿江之南。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青年时广游于豪门,结交贵族。当时上层社会盛行理学和道家思想,景岳闲余博览群书,思想多受其影响,通晓易理、天文、道学、音律、兵法之学,对医学领悟尤多。 景岳性格豪放,壮岁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方,足迹及于榆关(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鸭绿江之南。

6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当时北京异族兴起,辽西局势已不可为。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使景岳功名壮志 “消磨殆尽”,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心,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生。五十七岁时返回南方,专心从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

7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8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类经》三十二卷,将《灵》《素》的精华合而为一,并综述百家,剖析疑义。此书分为12类,即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共390条。 《类经图翼》十五卷,包括运气、经络、针灸等内容。论宗《内经》并附有图象。 《类经附翼》四卷,包括针灸赋、医易、律原、求正录等内容,著名的《三焦胞络命门辩》《大宝论》《真阴论》均在其中。 《景岳全书》六十四卷,首选内、难、伤寒、金匮等论,博采众论,结合自身经验,自成一家。 《质疑录》一卷载医论45篇,对前人的得失加以评议,并修正和补充了自己的某些认识。

9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二、学术贡献

10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阳非有余,阴本不足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养阴治形,填补精血 善用温补,而不偏执 八略立法,八阵制方

11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历来渗透在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景岳用它阐述医理时,既保持了阴阳哲学理论概念,并用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精神气血的属性及及其相互关系。

12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①阴阳一体思想   景岳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普遍规律,他在《内经》及王冰等理论的指导下,深入阐发了“阴阳互根”的原理,指出:“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13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认为气为阳,阳必生于阴;精为阴,阴必生于阳,所以无论先天或后天,“精之于气,本自互生”,并无例外。至于精气互化的生理过程,则是通过阴阳升降的机理实现的。因此他简略的总结出:“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如果阴阳互根、精气互生的生理机制遭到破坏,就会产生病变。

14 景岳认为,人体阴阳精气常处于不足状态,如果摄生不慎,就可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阴阳俱损;或气伤及或精伤及气,导致气精两伤。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景岳认为,人体阴阳精气常处于不足状态,如果摄生不慎,就可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阴阳俱损;或气伤及或精伤及气,导致气精两伤。

15 形气之辨,即从人体的形体与功能两个方面的密切关系,以论述阳气的重要性。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形气之辨,即从人体的形体与功能两个方面的密切关系,以论述阳气的重要性。 寒热之辨,是从寒热之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不同作用。以阐发阳气的重要性。 水火之辨,是从水火的性质,作用以阐发阳气的重要性。

16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景岳以重视阳气闻名,他对补益阴阳有精辟的见解,指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

17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②五行互藏和阴阳水火 景岳认为:“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这就是所谓 “五行互藏”。在人体,“ 五脏五气,无不相涉,故五脏皆有神气,皆有肺气,皆有脾气,皆有肝气,皆有肾气”。

18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景岳在五行中尤重水火,认为水火为造化之初为先者,生化万物,在人体即为元阴元阳,并且 “ 精为阴,人之水也;气为阳,人之火也。” 从而把人体的阴阳、精气和水火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19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③阴阳的常与变   阴阳之理有常有变,景岳认为:“常者易以知,变者应难识”,因而要求医者不仅要知其常,还应达其变。

20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常,即指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因此 “ 阴平阳秘”乃是生命之常,如所说:“阴阳二气,最不宜偏。不偏则气和而生物,偏则气乖而杀物。” 在阴阳消长升降过程中,出现了一方的偏盛偏衰,破坏平衡而致病,就是由常到变。

21 比如说:“属阴属阳者,禀受之常也;或寒或热者,病生之变也 ”,“ 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与气,水火失其和则为热为寒。”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比如说:“属阴属阳者,禀受之常也;或寒或热者,病生之变也 ”,“ 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与气,水火失其和则为热为寒。”

22 与上述相反,由变至常则为机体的康复过程,景岳所说的“扶阳抑阴”和“补阴抑阳”就是促进阴阳由变向常转化的措施。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与上述相反,由变至常则为机体的康复过程,景岳所说的“扶阳抑阴”和“补阴抑阳”就是促进阴阳由变向常转化的措施。 在变的病理状态中也是有常有变,如阳盛而热、阴盛而寒是病变之常,“似阳非阳” 的 “真寒假热 ” 证和“似阴非阴”的“真热假寒”证,就是病变之变。同理,在设立治则时,也要分清常和变。

23 为了保护人身之阳气,张介宾创立了不少温补阳气的方剂,其中左归丸、右归饮,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为了保护人身之阳气,张介宾创立了不少温补阳气的方剂,其中左归丸、右归饮,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

24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左归丸由大怀熟地、山药、山茱萸肉、鹿角胶、枸杞、菟丝子、杜仲、当归、大附子、肉桂组成。该方是在八味地黄丸基础上化裁而成,去掉八味丸中酌茯苓、泽泻、丹皮等渗泄之品,使其温补阳气之力更专,同时又加入杜仲、菟丝子等品,使温补阳气之力更宏,同时又加入鹿角胶、构杞之类,于阴中求阳,使精中生气,达到阴生阳长、温补阳气的目的。 右归饮由大怀熟地、山药、山茱萸肉、炙甘草、枸杞、肉桂、杜仲、制附子组成。此方较右归丸少鹿角胶、菟丝子、当归,加炙甘草,方中减少填精补血之品,使温阳之力更强,因此,运用于命门之阳衰阴盛。

25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2.虚损证治经验 张介宾于杂病证治,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具体疾病的辨证十分重视,能兼取各家之长,发个人一得之见。其中对虚损病的证治,在其学术思想指导下,尤有特色。

26 张介宾强调阴阳一体。重视阴阳互根,因此其治疗精气阴阳亏损的病证,十分重视阴阳相济的法则。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①精气阴阳虚损证治 张介宾强调阴阳一体。重视阴阳互根,因此其治疗精气阴阳亏损的病证,十分重视阴阳相济的法则。 其对气血亏虚病证,也采用互生的治法。“血气本互根,原不可分为两,如参、芪、白术之类,虽云气分之药,若用以血药,则何尝不补血?归、芎、地黄之类,虽云血分之药,若用以气药,则何尝不补气。”

27 张氏的方剂中,常将人参与熟地配伍使用,二药同用,一者补阳气,一者助阴血,正寓阴阳一体、阴阳互根、气血互生的学术思想于其中。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对伤寒和杂病,也常注意阴阳精气的化生,而把“求汗于血”、“生精于气”、“引火归原”、“纳气归肾”诸法则运用其中,体现其阴阳精气互补的用药法则。 张氏的方剂中,常将人参与熟地配伍使用,二药同用,一者补阳气,一者助阴血,正寓阴阳一体、阴阳互根、气血互生的学术思想于其中。

28 张介宾认为形质好坏是人体精血盛衰的重要表现,因此,张氏治形时十分重视填补精血。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②注重养阴治形,填补精血 张介宾认为形质好坏是人体精血盛衰的重要表现,因此,张氏治形时十分重视填补精血。 临床上张氏补阴益精养血之晶,用的最多的为熟地,故后人又称其为“张熟地”。

29 此外张氏还常用当归、枸杞、山茱萸、山药等作为补益精血之晶,鹿角胶、菟丝子、肉苁蓉、杜仲等性甘温之晶,也常作为养阴治形的药物。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对其作用十分推崇,“形体之本在精血,熟地以至静之性,以至甘至厚之味,实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厚之药。……且其得升、柴则能发散,得桂、附则能回阳;得参、芪则入气分,得归、芍则入血分。” 此外张氏还常用当归、枸杞、山茱萸、山药等作为补益精血之晶,鹿角胶、菟丝子、肉苁蓉、杜仲等性甘温之晶,也常作为养阴治形的药物。

30 张氏主张“阳非有余”,十分重视人身之阳气,因此在治疗上,凡属正虚者,就多以温阳补虚为要。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③善用温补,而不偏执 张氏主张“阳非有余”,十分重视人身之阳气,因此在治疗上,凡属正虚者,就多以温阳补虚为要。 张氏所以主张如此用药,一是为了纠正朱震亨的丹溪学派主张滋阴降火之弊;二是纠正历来盛行的有关“伤寒无补法”、“痢无止法”、“见血无寒”的观点。因此,可以说张氏的这一治疗思想的建立与纠正时弊有密切关系。

31 但是张氏运用温补之法,亦非不辨证而滥用。他是在辨证分析,审视病机后具体运用。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但是张氏运用温补之法,亦非不辨证而滥用。他是在辨证分析,审视病机后具体运用。 张氏虽强调一般应“补必兼温,泻必兼凉”,但他于温补之法并不偏执。他说:“凡阳虚多寒者,宜补以甘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宜;阴虚多热者,宜补以甘凉,而辛燥之类不可用。”

32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但是,张氏又认识到甘凉之剂常服久服,又易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对于慢性虚损疾患,虽须用甘凉之剂久服时,“不得已则易以甘平,其庶几耳。倘甘平未效,则惟有甘温一法,斯堪实济,尚可望其成功”。可见,张氏虽善用温补一法,然对于虚损患者,于临床时,又要根据临证实际,可选用甘平、甘凉、甘温等剂,根据病情灵活运用,不可过于拘泥与偏执。

33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三、学术评议

34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均有发挥,其重视阴阳理论研究,阐发阴阳互根、阴阳一体的思想,强调了命门的作用,对命门学说亦有发明。 学术上提出了“阳非有余,阴本不足”的观点,善用温补,提出治疗阴阳精气虚损,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养阴治形、善用温补等诸多观点,但其温补而不偏执,在补法运用方面较前人更完善。 至今,张氏的学说不论在理论上和临床上仍有很高指导意义。同时,也应当看到,张氏崇尚温补,是为了力挽时弊,时有过于偏激之词,故亦有后人对张氏观点持异议,后世姚球的《景岳全书发挥》、陈修园的《景岳新方砭》、章楠的《论景岳全书》为其代表。

35 1.简述张介宾认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基本原由。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张介宾认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基本原由。 2.思考张介宾与朱震亨学说的异同。 3.张介宾治疗阴阳虚损的特点及经验。


Download ppt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介宾的阴阳论及虚损治疗经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