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施虐者處遇 講師:江季璇 <禾善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施虐者處遇 講師:江季璇 <禾善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施虐者處遇 講師:江季璇 <禾善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2 講師簡介 現職-禾善社會工作師事務所負責人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所博士生 學歷-東吳社會工作碩士/美國聖荷西大學研究
康寧專校兼任講師/淡江大學心輔中心心輔老師/社福機構臨床督導/個案處遇團體帶領/強制性親職教育講師/洪育人文基金會董事 服務項目 個別晤談/家庭協談/團體輔導/方案規劃研發/督導訓練/教育研習 專長領域 兒少保護/家庭暴力/性侵性騷/性別關係/人際關係/親職教育/督導與管理

3 經歷 台北縣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兒少保護組組長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社會工作督導、社工員、台灣省台南縣社工員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台北市社會工作師公會理事長、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常務理事 內湖安全社區健康城市促進會秘書長 兒少福利暨家暴性侵性騷委員會委員 兒童少年保護權益連線發起人、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委員、性暴力犯罪修法 聯盟成員、國防部國軍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委員 實踐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文化大學推廣部講師

4 主要研究論著 「內湖區社區領導人士對兒童青少年虐待與疏忽認知研究」(1996);
「從社工師事務所開業模式調查解讀創業之路」(2002)。台北市社工師 公會; 「兒童及少年受虐待及被疏忽研判指標研究」(2002)。內政部兒童局; 「社會工作倫理」,「兒童虐待」暨「保密倫理」(2002)。伍南出版 社; 「家庭暴力防治工作人員服務手冊」(2003),「兒童少年保護」暨「社 工人員心理調適」。內政部。 「社工人員對兒童保護保密倫理的價值與抉擇」(2004)東吳大學碩士論 文研究; 你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全面防堵兒虐教保人員教戰手冊(2005)。兒童 局; 「台灣社工督導模式現況之初探」(2006)。台北市社工師公會; 「公眾倫理-在道德十字路口的抉擇」江季璇、洪秀珍譯(2010)。洪葉 文化。

5 『保護孩子,不僅要讓他們遠離虐待他們的人,也要讓他們不要遭受橫加干預的困擾、、、;孩子的權益不容漠視,唯有對那些成癮的和污穢的虐待循環予以干預,方能顯示出我們保護孩子的嚴肅態度』
-Valerie Howarth,1994 (摘自兒童性侵害*男性性侵害者的評估與治療)

6 我所認知的兒虐 兒虐、疏忽是個怎樣的問題現象? 孩子怎麼了?父母怎麼了?家庭怎麼了? 這些孩子生長在怎樣的環境及文化中?
當事件發生時需要啟動哪些機制?它挑戰了哪些系統及改變?孩子、父母、家人、鄰居、里長、老師、警察、醫生、社工、檢察官、法官、記者、民代、安置機構人員、就輔員、心理輔導人員、、、 這是個複雜多重問題的現象,它需要集體工作,它挑戰每一個系統,它挑戰各項專業,它挑戰你什麼? 社工專業在兒少保護工作扮演什麼角色? 社工專業會遇到哪些內在及外在系統的挑戰? 我曾經有的經驗是?或我的想像是?

7 從生態系統理論看兒童保護 生態系統理論強調「人在環境中」環境整體對「人」的影響, 各系統間的互動對流及關聯,交織成人與系統間的關係,提供
社工實務一個整合性的知識體系。 小系統(microsystem):是指個體可直接接觸,對其有直接影響的系統。如自出生起密切的家庭及之後的學校、同儕關係、朋友的互動等。 中間系統(mesosystem):是指二個或以上環境間的關係,不只注意個體與其他小系統互動,當兩個或數個小系統在價值觀念產生衝突時,通常會造成個體適應問題。 外系統(exosystem):是由個體的外圍體制所構成,例如,工作場所、社區組織、家族親戚、大眾傳播媒體等,個體居於其中,雖非扮演主導的角色,但此系統卻間接影響個體的適應。但這些外系統對個體都會造成影響,如經濟不景氣、失業等。 大系統(macrosystem):包含層面較廣,如意識型態、文化、政策法令等,大系統為個體設立了行為標準,大至政策法令之制訂,小至日常生活的態度言行,其背後都隱含這社會或個人的意識型態。

8 生態系統關心生物實體之彼此關係,也關心生物實體與其環境中其他系統彼此之互動關係。
生態系統理論認為案主所經歷的困境,並非個人的病態或性格的缺陷所致,其重視個人所在的複雜網絡,強調要瞭解人類所處的環境或情境之優點與缺點,並做全面而整體的評估,改變了過去對個人問題的評估方式。

9 太極圖

10 生態系統理論的基本假設 人具有與生俱來與其環境互動的能力。 「問題」是「人─社會環境」互動過程所產生的一種「失功能」的現象。
個人的生活經驗是可以產生正向改變的。 個體與環境間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關係。

11 生態系統理論的核心概念 情境脈絡中的人類﹝Humans in Context﹞ 聚焦在「交流」﹝Focus on Transactions﹞
生態系統觀的「環境」 人類的發展歷經不斷進化變遷之過程﹝Development as Evolutionary Change﹞ 良好的調和度﹝Goodness-of-Fit﹞ 「失功能」的觀點﹝View of Dysfunction﹞ 改變的意涵﹝Implications for Change﹞

12 生態系統觀點廣被社工界採用 生態系統理論擷取了許多解說人類複雜行為的理論之長處,其具整合的觀點。
生態系統理論從個人、家庭、團體、組織、社區、國家等系統,和微視、中介、外部、鉅視等層面,以及其彼此間的互動(interaction)和交流(transaction)關係與連結來探討。 明確地聚集在人和環境是如何調適配合(fit),而非將問題發生的責任放在其中的某一方。

13 從公衛預防流行病學的觀點 初級預防:全民教育;高風險家庭介入。 次級預防:對施虐父母及家庭的處遇。 三級預防:對受虐待疏忽兒童的介入處遇。
四級預防:對寄養機構及家庭的介入處遇。

14 孩童受虐待的高危險群 孩童特性:不想要的孩子、身體障礙、衛生習慣較差、 行為情緒不當、學習能力差、受欺壓的孩子 等、叛逆偏差的青少年。
雙親特性:身心有障礙者、照顧能力不足、疏忽孩子身 心健康照護、不當管教、無法與外在資源合 作、早期被虐疏忽經驗、壓力因應差、成癮 或暴力等不良習性等。 環境因素:照顧者的不當支持、家庭中物質安全的忽 視、社會不當的觀念、社區冷漠及支持的薄 弱等。 文化、社會及社會階層的因素:性別關係、平權觀點、 民主化、法治觀、文化進步平衡觀、社會資 源的支持等因素。

15 我所認知的施虐者 施虐者的特質、樣態 與施虐者工作的障礙困境

16 兒童少年虐待的成因-認識施虐者 兒童少年虐待成因模式(馮燕,1995) 心理動力模式 人格特質模式 社會學習模式 家庭結構模式 環境壓力模式
社會心理模式 心理疾病模式 心理社會系統模式 生態區位觀

17 施虐父母的類型 初級虐待 特別的兒童 強迫性的父母 自我控制和過度自律的父母 從開始就拒絕的父母
( Jones,Pickeet,O’ates & Barbor,1987;顏碧慧,1996)

18 施虐父母的類型 次級虐待 社會秩序混亂和情緒被剝奪的父母 沒長大的父母 多重障礙的父母 偏離正軌的父母 無力保護兒童的父母
具有心智疾病的父母 ( Jones,Pickeet,O’ates & Barbor,1987;顏碧慧,1996)

19 家庭壓力觀點的因素 配偶虐待。 性生活不滿足。 婚姻不合。 配偶死亡。 被遺棄。 離婚。 家庭結構之改變(如再婚或家中有新成員 出現)。

20 家庭壓力觀點的因素 缺乏管教的能力。 缺乏照顧的能力。 缺乏管教的技巧。 缺乏照顧的技巧。 崇尚不打不成器的管教態度。 管教者不合理的期待。
不適當的居住環境(髒亂、或物品放置不當之處)。 不充足的居住環境(如空間狹窄、光線之不足)。 主要收入者收入不固定。 主要收入者失業。 突發性的財務危機。 長期的債務壓力。

21 家庭壓力觀點的因素 孩子經常獨處。 影響家庭作息的工作時間。 懷才不遇。 不愉快的懷孕生產經驗。 照顧者管教觀念差異。 相剋、迷信。
家庭成員殘疾。 家庭成員有重病或有長期疾病。 賭博。 酗酒、藥物濫用。

22 兒童虐待多重因素交互模式 Meier提出兒童虐待成的因素: 父母因素 基本因素:年齡、性別、社經地位
社會因素:兒童時受虐經驗、傷風敗俗的文化、犯罪或不良行為、暴力的角色示範、習得的攻擊行為 生理與心理因素:人格異常、情緒剝削、衝動控制差、神經心理因素、酗酒或服藥、長期焦慮、壓力 種族因素:生理社會的功能、殺嬰/謀殺

23 兒童虐待多重因素交互模式 兒童因素 不想要的孩子 問題兒童: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疾病、大小便失禁
刺激性行為:過動、管教問題、哭嚎、手足爭吵、欺騙、播壞物品、退說無法溝通 壓力/焦慮失調:考試成績差、受欺凌

24 兒童虐待多重因素交互模式 區位因素 父母互動:婚姻不合、價值文化衝突 單親:離婚或分居、不被要的青少年
家庭狀況:大家庭為受持續照顧、失業、社會孤立、父母權威受威脅、收入不足 階級和社區:管教與暴力、對人類發展的忽視

25 兒少保護工作處遇流程 通報―113或110通報 接案 調察 評估 處遇 轉介與結案

26 兒少保護以家庭為核心之處遇 服務內容:包含兒童少年安全與緊急處遇之評估、家庭功能評估、親職教育、心理輔導、精神治療、戒癮治療、經濟扶助、司法處遇、就學處遇、就業處遇及家庭壓力危機處理、會面返家家庭重建處遇等相關需求協助等。 協助對象:孩童本人、父母、監護人、實際照顧孩童之人或其他有關的人及機構。

27 施虐者處遇

28  安全處遇 目標:終止暴力 處遇內容

29 經濟的協助 家庭整體經濟來源收入的評估 家庭整體支出的核算評估 收入支出平衡的財務管理輔導 儲蓄理財規劃的教育 經濟扶助資源的結合及運用

30 就業的協助 就業意願及可能性的了解 就業能力的評估 求職資訊的連結 就業訓練的連結 專長及工作的謀合 待遇及期待的合理性 就業的適應及勝任
穩定就業及長期適應

31 居家照顧的協助 居家環境安全的改善 居家環境整潔的維護 居家空間適切的規管 子女照顧技能的改善 飲食營養技能的協助

32 就學的協助 瞭解孩子學習的意願及能力 瞭解孩子需要學習的技能 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恆久習慣及培養興趣 幫助孩子克服學習的障礙
幫助孩子與學校老師做連結 尋找適當的資源提升孩子的能力 協助孩子漸進性生涯規劃

33 健康醫療的協助 幫助家庭成員認識身心狀況及疾病 就醫資訊的提供 協助就醫或醫療健康諮詢 就醫資源的連結 穩定就醫及脫離疾病

34 心理創傷輔導的協助 了解及評估創傷症狀及嚴重程度 適時運用環境改變術維護人身安全 連結適當的心理輔導資源
心理輔導資源定期有效的協助心理復原重建 定期追蹤評定心理輔導介入的成效

35 家人關係的協助 含夫妻、親子、手足、公婆親族等家庭次系統交錯間關係的輔導處遇 評估現有家人互動關係的支持狀況 幫助家庭成員提升改善關係的意願
幫助家庭成員擬定家人關係改善計畫及目標 決定個別、夫妻(伴侶)、家族、團體等治療輔導策略 連結相關輔導資源及定期提供服務 定期追蹤評定家人關係改善的成效

36 司法處遇的協助 依個案及其家庭評估法律資源的需求 連結法律諮詢及訴訟相關資源 評估法律訴訟經濟狀況 適時提供法律訴訟補助
協助陪同出庭及出庭前心理的準備 協助司法訴訟過程相關的需求 定期追蹤評定法律資源介入的成效

37 媒體處遇的協助 確實做好個案保密的倫理,嚴格避免個案及主責社工面對媒體 對媒體已曝光個案啟動危機小組處理機制
對有必要回應的個案運用統一新聞稿及由統一發言人一致的對外回應 當家庭堅決使用媒體或有所回應時,確實告知可能會產生的後遺症及利弊得失

38 親職教育的協助 了解及評估父母親及主要照顧者的親職照顧管教的意願及功能 與父母及主要照顧者形成親職教育處遇的目標及契約
連結一般親職教育的非正式及正式資源 運用及連結強制性親職教育的介入干預 定期追蹤評定親職教育實施的成效

39 親職功能評估之內涵 親職照顧意願 親職照顧能力 親職教管意願 親職教管能力

40 親職照顧能力 了解孩子的發展及需求 提供孩子基本生活需求 協助及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陪伴及互動關係維繫
給予孩子安全(物理及精神)的環境成長

41 親職教管能力 給予孩子清楚的規範及界限 不用責打貶抑方式管教孩子 會用鼓勵讚美方式肯定增強孩子 能適時適當的示範正確行為 重視管教一致性
會隨孩子個別差異及年齡調整管教的規則 會站在孩子立場與其良性互動溝通 懂得適當的使用社會資源

42 強制性親職教育的功能及目標 重建修正施虐者親職教育的認知功能 重建修護施虐者與受虐者之間的關係 打破家庭迷思重建家庭系統
做為家庭處遇目標執行落實的依據 做為返家評估因素的指標之一 執行落實兒童少年福利法的法治精神

43 強制性親職教育課程介紹 第一階段(1-8小時):認識兒少福利相關法律 、認識兒少及自我身心發展暨社會資源的運用
第二階段(9-16小時):情緒管理與抒發 、親職教養風格 第三階段( 17-24小時 ):親職效能團體 24-50小時:個別、夫妻、親子、家族會談

44 強制性親職教育團體介紹 第一次團體︰認識團體成員、形成團體契約、澄清對團體的期待、重新認識自己等
第二次團體︰認識孩子的發展、孩子的特質、生養孩子意義、了解孩子的需求等 第三次團體︰重新認識原生及現在的家庭、了解家庭系統對自己及孩子的影響、展望未來對家庭的期待等 第四次團體︰了解自己及他人管教觀念、父母教養的期待迷思、認知親職教育的正確觀念及自己的管教風格等 第五次團體︰認識情緒及管教虐待的差異、學習情緒管理、增強父母親職校能等 第六次團體︰回顧參加團體的收穫及成長、對未來親子關係及親職功能的期許、整合自我及親子關係等

45 強制性親職教育實務分享及討論 強制性親職教育團體內容介紹 強制性親職教育課程成效指標之評估 強親課程團體的經驗、發現及回饋
個別、夫妻會談的經驗發現及回饋 討論與回饋


Download ppt "施虐者處遇 講師:江季璇 <禾善社會工作師事務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