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八单元 休息与活动
2
教学目标 了解:休息的意义与条件 熟悉:协助病人休息的护理措施 掌握: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活动的重要性 睡眠生理 病人活动及睡眠的评估
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掌握: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指导病人活动的方法
3
重点难点 睡眠的分期和睡眠周期; 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 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方法; 活动对机体的影响; 对病人活动的评估和指导
指导病人活动的方法
4
活动能增加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维持肌肉 的正常张力。
休息有利于恢复精神和体力。 活动能增加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维持肌肉 的正常张力。 病人往往需要更多的休息,但缺乏活动会面临 更多的身心问题。 护理人员有责任帮助病人维持休息和活动的动 态平衡。 休息与活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备条件。病人在患病期间,通过适当的休息与活动可使机 体处于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并应根据病人的 具体情况,协助和指导病人进行适当活动,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其早日康复。
5
第一节 休息 一、休息 休息的意义 休息的形式与条件 二、睡眠
6
休息的定义 休息(rest) 是指通过改变当前的活动方式,使身心放松,处于 一种没有紧张和焦虑的松弛状态。 身体休息 精神休息
7
(一)休息的意义 休息与健康的关系——对健康人的意义 充足的休息是保障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休息促进疾病康复 消除疲劳,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休息与康复的关系——对患者的意义 休息促进疾病康复 良好的休息有助于 消除疲劳,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维持机体生理调节的规律性 促进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减少能量消耗 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及组织修复
8
思考 休息的形式有哪些?你通常采取哪些休息形式? 怎样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
9
(二)休息的条件 生理上的舒适 心理上的放松 环境 充足的睡眠 个体的不舒适减到最低程度:皮肤完整,无破损,清洁卫生,无异味
卧位舒适,保持舒适体位,关节肌肉活动正常 控制疼痛:解除或缓解疼痛 只有减少紧张和焦虑,心理上才能得到放松。病人由于生病,住院时无法满 足社会上、职业上对其个人角色的需要,加之住院时对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感到陌生,对自 身疾病的担忧等,病人常常会出现紧张和焦虑。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地与病人沟通,了解 病人的心理问题,提供准确的护理服务,恰当地运用其知识和技能,使病人相信其在住院期 间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服务,满足其各种需要,才能减少紧张和焦虑。
10
所以,睡眠对每个人来讲,都是绝对必须的、不可或缺的生活需要。
睡眠与数字 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 5天不睡觉人就会死去 WHO对14个国家的调查发现: 27%的人有睡眠问题 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50% 英国10-14% 日本20% 法国30% 中国在30%以上 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 所以,睡眠对每个人来讲,都是绝对必须的、不可或缺的生活需要。
11
睡眠与数字 一般成年人每天应该保证6-9小时的睡眠,这样 可以使人维持一个较稳定的生物节律,对人体 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每周至少小睡3次,每次半小时的人,死于心脏 病的几率会比那些不小睡的人下降37%
12
什么是睡眠? 过去观点: 睡眠是一种均匀的安静的状态,肌肉极度放 睡眠随昼夜变化而周期循环发生 睡眠是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
机体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降低,并未完全消失 过去观点: 睡眠是一种均匀的安静的状态,肌肉极度放 松,对周围环境失去反应能力,与昏迷和麻 醉状态相似。 睡眠发生在昼夜性节律的最低期,与人的生物钟保持一致 周期循环发生,视触嗅听等感觉减退,每天睡眠6~8h的时间,包含4~6个睡眠时相周期,每个睡眠时相周期中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有顺序发生,每个周期平均约90min。 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减弱,自主神经功能改变
13
二、睡眠 睡眠的生理 睡眠的需要 睡眠的评估 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14
(一)睡眠的生理 1.睡眠的发生机制 脑干尾端睡眠中枢—— BSR延髓整合区,上行抑制系统
脑干上端觉醒中枢——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RAS ) 共同作用,轮流激动与抑制大脑更高级中枢以控制觉醒与睡眠
15
2.睡眠的生理特点 感觉减退: 视触嗅听 骨骼肌反射和肌紧张减弱 肌肉松弛 自主神经功能改变: T、P、R、BP、尿、胃液、唾液、代谢降低
16
3.睡眠的分期(睡眠时相) 睡眠由两个阶段(时相状态)所构成: 脑电图(EEG):大脑皮质的电波活动 眼电图(EOG):眼球的运动
肌电图(EMG):肌肉的张力 睡眠由两个阶段(时相状态)所构成: 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non-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NREM sleep)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 SWS;也称正相睡眠:orthodox sleep)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 sleep) (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 FWS,也称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
17
睡眠的分期 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NREM,慢波睡眠,正 相睡眠)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REM,快波睡眠,异相睡 眠) 第Ⅰ时相(入睡期)
第Ⅱ时相(浅睡期) 第Ⅲ时相(熟睡期) 第Ⅳ时相(深睡期)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REM,快波睡眠,异相睡 眠)
18
睡眠的分期 深睡期 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 分四期 感觉功能减退 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 植物性神经功能改变
合成代谢加快,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深睡期难唤醒,可发生遗尿和梦游 有利于体力恢复 深睡期
19
睡眠的分期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快波睡眠) 感觉功能、肌张力进一步减退 血压、心率升高,呼吸加快而不规则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做梦
有利于个体精力恢复 脑耗氧、血流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
20
3.睡眠的周期(sleep cycle) NREM第一期持续约数分钟,大多数人入睡后30-45min进 入NREM第三期与第四期,持续几min至1h不等。在开 始入睡后70-90min,出现第一个REM阶段,一般持续 10min左右,随着睡眠的进行,快波睡眠占的时间越来 越长,可延长至60min
21
睡眠时相周期特点 每一周期60-120min,平均90min 每晚4-6个睡眠时相周期 任一时相醒来,都重新开始
刚入睡时,熟睡期深睡期约占90min,异相期不超过 30min,深夜,熟睡期深睡期会缩短,异相期会延长至 60min 大部分NREM发生在上半夜,REM期发生在下半夜
22
(二)睡眠的需要 睡眠量还会受个性、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职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睡眠量的需要,因人而异 健康人每晚睡眠的平均时数是7.5h
睡眠的需要量及各个睡眠时相所占时间的百分比与其 年龄有关 睡眠量还会受个性、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职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3
(三)睡眠的评估 1.影响睡眠的因素 生理性的因素 (1)年龄 (2)内分泌 (3)疲劳 (4)昼夜性节律 (5)寝前习惯 (1)疾病不适
病理性因素 (1)疾病不适 (2)精神障碍 心理性因素 环境因素 其他:食物 睡眠时间与年龄成反比 女性在月经期通过增加睡眠时间缓解疲劳;绝经期会发生睡眠紊乱,补充激素可改善睡眠质量 适度疲劳促进睡眠,过度疲劳入睡困难 睡前习惯:洗热水澡、喝牛奶、听音乐、读报纸均有助于睡眠,而饥饿、饮水过多、过饱、听或看恐怖电影、严厉责备、剧烈活动、过度兴奋、悲伤、恐惧均影响睡眠
24
睡眠与昼夜节律 昼夜性节律(circadian rhythm) :人体的生理活动通常 都是以一昼夜作为一个周期循环进行的。
它反映出人体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起伏变化 睡眠与昼夜性节律的关系:个体若要维持最佳的功能状 态,应将休息与活动时间的安排与昼夜性节律同步。 以体温变化的昼夜性节律为例,睡眠最好在节律的低期 ,而清醒与活动则应在节律的高期。
25
(体温)昼夜节律 依据体温变化绘制的昼夜性节律 高期 低期
26
2.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及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也包括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障碍,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以及异常的睡眠相关行为。
27
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insomnia) 发作性睡眠 (narcolepsy) 睡眠过多 (hypersomnias)
睡眠性呼吸暂停 (sleep apneas) 睡眠剥夺(deprivation) 梦游症(sleep walking) 梦魇(nightmare) 睡惊(night terrors) 遗尿(bedwetting)
28
常见的睡眠障碍 失眠(insomnia) 发作性睡眠 (narcolepsy) 睡眠过多(hypersomnias)
睡眠性呼吸暂停(sleep apnea) 睡眠剥夺(deprivation) 梦游症(sleep walking) 梦魇(nightmare) 睡惊(night terrors) 遗尿(bedwetting)
29
案例1 患者宋某,女,42岁,最近几个月来总觉的没有休 息好,清醒时或白天感到疲乏、昏昏欲睡;眼有黑 圈,经常打呵欠;晚上又难以入睡。
30
案例2 9岁小琳“睡美人” 小琳是一对姐妹花的老大,美丽聪明,可从去年 开始不明原因地白天睡眠增多,只要安静几分钟就可 以睡着,现上小学三年级的她,被大家称为“睡美人 ”。 9岁小琳“睡美人” 【临床案例】9岁女童小琳“睡美人”。小琳是一对姐妹花的老大,美丽聪明,可从去年开始不明原因地白天睡眠增多,只要安静几分钟就可以睡着,现上小学三年级的她,被大家称为“睡美人”,小琳妈妈带她看了很多医院都难以诊断,在经儿童睡眠专科医师详细询问病史、视频脑电图监测及睡眠监测后,诊断为“发作性睡病”。 小琳的发作性睡病表现为:白天睡眠增多,安静几分钟即可入睡,易唤醒,但维持醒觉状态仅数分钟又可再入睡。白天清醒时自觉疲倦、乏力、无法正常上课,以致休学。夜间睡眠辗转不安、易醒、易“做噩梦”。近两月出现情绪激动或大笑时突发全身无力,可致“膝软跌倒”。
31
案例3 6岁小军“夜啼郎” 6岁男孩小军,反复夜间睡眠中惊叫,哭闹不安1年余 表现为:睡眠中突发惊叫,哭闹不安,极度惊恐表情, 难以安慰。发作时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散大,面色潮红 。发作时四肢硬,无目的乱踢打,拒绝与父母的身体接触 。双眼圆睁,但父母唤之无反应,“旁若无人”。发作时 很难被父母唤醒,发作停止时可清醒,但往往父母问“刚 刚你做了什么”,小军回答“不知道,没做什么”。 儿童夜惊较多见,中医称“夜啼”,俗称“夜哭郎”,儿童发生率约3%左右,多见于5~7岁,男孩多见,每次发作可能仅数分钟,但每晚可发作2~3次。多发生于上半夜,为儿童睡眠觉醒障碍。因发作严重时,有对父母身体接触的抗拒行为,可导致自伤或伤人,应特别注意防范。
32
案例4 孩子三岁半,呼噜响不断 三岁多的妞妞,每到晚上入眠,就会让家人感到“恐惧”。 “她打呼噜,竟然跟大人一样响!”妈妈说,孩子很小的时候 ,就开始打呼噜了,当时声音很小,她和爱人并没有在意,还 以为宝宝睡得香。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家伙的呼噜声越 来越大。 专家表示,睡眠障碍不容小视,有可能导致儿童智力损伤、记忆力下降甚至智商降低,还会引起一系列行为问题,如好斗、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像打呼噜,多是增殖体肥大所致,如扁桃腺肥大、腺样体增殖等,早产、窒息等也会导致睡眠障碍。”
33
失眠 (insomnia) 为难以入睡或难以维持睡眠状态。 依据诱发因素的有无,可分为: 原发性失眠症 (primary insomnia)
继发性失眠症(secondary insomnia) 药物依赖性失眠症(drug dependent insomnia) 失眠现象的增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和发热一样,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与失眠有关的疾病有200多种,最常见的也有80多种,高血压人群中,1/3有失眠;心脏病人群中,1/5有失眠。而短期失眠即会对精神和大脑造成影响,长期失眠则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诱发一些器质性病变。
34
原发性失眠症 睡眠型态紊乱中最常见的一种 “难入睡,易醒,早醒” 总睡眠时间减少
睡眠的质发生变化,在上半夜占优势的慢波睡眠第 Ⅲ、Ⅳ时相缩短 患者主诉没有休息好,感疲乏,精神差
35
药物依赖性失眠症 因原发性失眠症滥用药物导致的结果 过多使用安眠药对失眠症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造 成睡眠活动的改变
异相睡眠和慢波睡眠中的Ⅲ、Ⅳ时相均明显减少
36
发作性睡眠 是一种特殊的睡眠失调 控制不住地短时间的嗜睡,与异相期的失调有关,由清醒状态直 接进入快波睡眠,持续10余分钟,睡眠不深,易唤醒,一天可发 作数次或数十次不等 猝然地肌张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跌倒(cataplexy )(70% ) 发作时有生动的、充满色彩的幻觉和幻听(25%) 常因安静环境、闷热房间、单调的工作以及餐后发作;猝倒发作 常因情绪急剧变化,过于高兴或悲伤引起 易被认为懒惰、不负责任或情绪不稳定 发作性睡眠症(narcolesp)和睡眠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DSM将此归为睡眠症的一种。发作性睡眠症的表现有下面四个特征: 白天睡眠的突发 这是一种短时间的睡眠发作,一般发生在消极单调的活动中,如开车、听课、看电视等。 猝倒(cataplexy) 在一定时刻,突然出现部分或全部肌肉张力消失的睡眠,一般发生在强烈的刺激引起的强烈的情绪反应之后,主要在白天发病。 睡眠麻痹(sleep paralysis) 这种症状发生在开始睡眠和即将觉醒的时刻,这时,他们处于半觉醒状态,但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活动,自己的身体似乎处于瘫痪状态,这种症状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是几秒钟到几分钟。 入睡幻觉(hyphogogc hullucination) 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感觉经验,睡眠前有恐惧情绪,有恐惧幻觉,而且形象逼真。 发作性睡眠症的原因和嗜睡症的原因一致。发病的年龄一般是15-25岁之间。 二、治疗 对发作性睡眠症的治疗一般使用下面几个方法: 情绪控制 强烈的情绪是这种症状表现的原因之一,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逐渐消除有此引起的睡眠发作。关于情绪的控制参看有关的章节。 药物治疗 如果嗜睡的表现比较突出,明显地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这时就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药物,如Dexedrine,Cylert和利它林,使用后会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警觉。但在治疗时应注意,如果这种症状的表现不十分明显,如每天发作1到2次,最好使用行为疗法,而不要使用药物。 此外,要告诉患者这种症状的危险性,让他们在做复杂的活动或操作市保持警惕。
37
睡眠过度 只是总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时相的周期进展和每一 个时相所占的百分比均在正常范围
通常认为与肥胖抑郁情绪有关,另外与脑部疾病糖 尿病镇静药有关 白天嗜睡精神不佳,晚上睡眠不稳
38
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过程中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 可分为: 引起血供的下降 CNS功能不良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暂停10%
呼吸道阻塞引起的阻塞性呼吸暂停90% 引起血供的下降
39
睡眠剥夺 睡眠数量和质量均下降,睡眠时间安排的昼夜颠 倒 原因: 反应:睡眠不足综合征 疾病(发烧、呼吸困难或疼痛) 情绪应激 药物
环境干扰(如频繁治疗护理操作)轮班制 反应:睡眠不足综合征 心理、认知、行为异常
40
梦游 主要见于儿童 可能与遗传、性格、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常发生在慢波睡眠的第Ⅳ时相 患者无意识的活动,醒后无记忆 无意识,容易受伤
41
遗尿 常见于深睡期 多见于儿童,与大脑发育不完全有关 睡眠前饮水过多或兴奋过度可诱发
42
梦魇 恶梦 睡眠时出现噩梦,梦中见到可怕的景象或遇到可 怕的事情。如被猛兽追赶,突然跌落悬崖等,因 此呼叫呻吟,突然惊醒,醒后仍有短暂的意识模 糊,情绪紧张、心悸、面色苍白或出冷汗等。对 梦境中的内容能回忆片段,发作后可依然入睡。 原因: 白天受惊吓,过度兴奋,胸前受压,呼吸不畅,晚 餐过饱 脑电图:REM期
43
睡惊 表现 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 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躁动不 安,发作历时1-2分钟,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 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脑电图:NREM期 觉醒障碍
44
3.住院病人的睡眠特点 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 睡眠剥夺:睡眠短、频繁、总睡眠时数减少 睡眠中断 诱发补偿现象
45
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desynchronization)
概念 要维持机体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必须将休 息与活动时间的安排与其昼夜性节律相同步 ,或称为“昼夜性节律同步化”。 如果想在习惯于清醒和活动的时间内试图睡 眠,或是习惯于睡眠的时间内活动,则会造 成“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或称之为“节律 移位”(phase shift)。
46
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 表现 恢复:再同步 住院病人觉醒的阈值明显降低,极易被惊醒,往往表 现出焦虑、沮丧、不安、躁动等。
当睡眠规律改变时,人体就会发生“再同步”( resynchronization)来适应新的睡眠型态。 一般人要重新获得同步化的时间至少要3天以上,同 时往往会伴随有疲倦和不适。
47
睡眠剥夺 (sleep deprivation)
表现 住院病人的睡眠多数是入睡时间长、睡眠持续 时间短、睡眠次数多,睡眠的总时数减少,尤 其异相睡眠减少 病人常感到身体疲劳,机体活动不协调,心理 状况不佳,严重者会发生神经官能症及精神障 碍
48
睡眠中断 (sleep fragmentation)
表现 慢波睡眠的第Ⅲ、Ⅳ时相、异相睡眠丧失 睡眠中断造成睡眠丧失,增加睡眠过程的转 换次数 心律失常和呼吸功能异常 造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刺激快速的改变, 特别进出异相睡眠时,很可能会发生致命的心律 不齐,从异相睡眠阶段突然醒来会造成心室纤颤 ,同时也会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49
诱发补偿现象 (vulnerability to rebounds)
概念 当病人的睡眠经常被打断时,会出现慢波睡眠的第 Ⅲ、Ⅳ时相和异相睡眠的丧失。当这些睡眠阶段减 少后,就会在下一个睡眠周期中得到补偿。 NREMIV期优先补偿,分泌大量生长激素,恢复体力 ,异相睡眠更不足,知觉人格障碍
50
4.睡眠评估 每天睡眠时间的需要 就寝时间的需要 是否需要午睡及午睡时间的长短
睡眠习惯,包括对食物、饮料、个人卫生、放松形式 (阅读、听音乐等)、药物、陪伴、卧具、光线、声 音及温度等的需要 入睡持续时间
51
睡眠深度 是否打鼾 夜间醒来的时间、次数和原因 睡眠中是否有异常情况(失眠、呼吸暂停、梦游等)、 严重程度、原因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睡眠效果 睡前是否需要服用睡眠药物及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52
(四)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 解除患者身体的不适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合理使用药物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做好晚间护理
睡眠障碍的特殊护理措施
53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温度:夏天25℃,冬天18-22℃ 湿度:50%-60% 声音 光线:夜间使用地灯 气味:及时清理排泄物、呕吐物
床铺安全舒适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夜间尽量间隔 90min
54
合理使用安眠药 常用药物: 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的睡眠、起到镇静催眠作用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产生耐受性、习惯性和成瘾 性,突然停药可发生戒断症状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巴比妥类、水合氯醛等 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的睡眠、起到镇静催眠作用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产生耐受性、习惯性和成瘾 性,突然停药可发生戒断症状 当所有促进睡眠的方法无效时使用,用药时间 越短越好 使用时:谨慎、评价睡眠情况、监测副作用 苯二氮卓类安全范围大、毒性小,短期小剂量应用副作用少而广泛应用于失眠症治疗 巴比妥类药物安全范围窄,耐受性成瘾性强,不作为首选药 水合氯醛用于顽固性失眠或用其他催眠药效果不佳者
55
睡眠障碍的特殊护理措施 失眠 诱导睡眠:放松、深呼吸、按摩、自我催眠 必要时镇静催眠药物帮助——安定、舒乐安定 调整生物钟
56
睡眠障碍的特殊护理措施 睡眠过度 减轻体重 治疗抑郁 限制睡眠时间 增加活动
57
睡眠障碍的特殊措施 发作性睡眠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利他林 日间20min以内的小睡
减少诱因:饮酒、剧烈活动、长途驾驶、长时间闷坐 、房间闷热 规律锻炼 练习深呼吸 清淡高蛋白饮食、服用维生素及嚼口香糖 加强自我防护,禁止从事高空、驾车、水上作业等工 作
58
睡眠障碍的特殊措施 睡眠呼吸暂停 治疗潜在的心肺并发症和导致睡眠紊乱的情绪 问题 改善睡眠习惯及减肥
最有效治疗方法为:夜间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 气装置(CPAP) 严重者,可手术切除扁桃体、悬雍垂或部分软 腭
59
睡眠障碍的特殊措施 梦游 加强保护,移开室内危险物品 遗尿 睡前少饮水 睡前排尿 有规律锻炼
60
第二节 活动(mobility)
61
身体运动的类型 有氧运动: 持续的节奏性肌肉活动可加快血流和心率,对氧的需求增 加,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
游泳、散布、慢跑、跳舞、骑自行车、跳绳等 伸展运动 是指使肌肉和关节得到舒展的活动,以增加关节灵活性。 人体关节活动范围改善,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机体放松 在运动前的和运动结束时的预备活动、瑜珈术、柔和的舞 蹈 强度和耐力训练 使骨骼肌肉系统得到强壮,全身机能得到改善 举重训练、健美体操等。可有或没有有氧运动的效果 日常生活活动 打扫房间、照看学走路的孩子、爬楼梯等
62
第二节 活动(mobility) 活动的重要性 活动是个体维持身心健康的最基本条件。 患病 活动能力下降或丧失 身心健康问题
关节僵硬、便秘、压疮 自卑、抑郁、敏感
63
第二节 活动 一、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病人活动的评估 三、对病人活动的指导
64
一、活动受限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原因 疼痛 神经系统受损 运动系统结构改变 肌肉、骨骼、关节损伤 营养状况改变 精神心理因素
某些医护措施的执行
65
(二)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对皮肤的影响 对骨骼和肌肉组织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对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 垂足、垂腕 肌肉萎缩:废用型萎缩,形态上变小,运动功能、强度、耐力、协调性上均减弱。活动完全受限后,肌张力每周下降10%~15% 骨质疏松: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动呈动态平衡,活动和负重刺激成骨活动,完全受限后,破骨活动增强,骨骼钙吸收溶解丢失,出现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30%骨钙丢失,x线才能看出,且无法从饮食中补充。预防措施:维持负重、肌肉活动,或平行双杆间站立或行走,肌肉抗租活动计划。 关节挛缩:
66
肌肉萎缩 骨质疏松 关节僵硬、挛缩:
67
体位性低血压 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 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头昏、头晕、视力模糊 、乏力、恶心等表现。
肌肉无力 循环血量下降,头部供血不足
68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观察小腿有无红肿、触痛 高危患者:卧床、休克、肥胖、脱水、贫血 机制 卧床,缺乏运动,血流速度减慢
卧床,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减缓 危害:肺动脉栓塞 预防:床上下肢运动,并做深呼吸和咳嗽,尽早下床 活动
69
坠积性肺炎 限制有效通气 痰不易咳出 预防: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肺正 常通气 (肺底部充血、淤血,肺扩张受限),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肌运动能力减弱,胸廓横隔运动受限,无力深呼吸 重力作用流向肺底部 预防: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肺正 常通气
70
活动受限的并发症
71
二、病人活动的评估 (一)病人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 (二)心肺功能状态: (三)骨骼肌肉的状态:肌力程度一般分为6级:
0级 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1级 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活动 2级 肢体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 3级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 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5级 肌力正常
72
(四)关节功能状况: (五)机体活动能力:机体活动功能可分为5度 0度 完全能独立,可自由活动 1度 需要使用设备或器械(如拐杖、轮椅等) 2度 需要他人的帮助、监护和教育 3度 既需要有人帮助,也需要设备和器械 4度 完全不能独立,不能参加活动 (六)病人目前的患病情况 (七)社会心理状况
73
三、对病人活动的指导 (一)选择合适的卧位 (二)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和各关节的功能位置 (三)防止皮肤压疮形成 (四)维持关节的活动性
74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定义 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
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range-of-motion exercise, ROM exercise) 是指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是指根 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屈曲 、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可动性、防止关节挛缩 和粘连形成、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的锻炼方 法 主动ROM练习 被动ROM练习(passive ROM exercise) 是指当患者无法自己主动活动关节时,在他人、 机械或健侧肢体的帮助下进行的关节活动。
75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目的 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及剌激神经末梢 预防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挛缩 增强心、肺的功能,增加机体的耐力 生理和心理的问题
76
禁忌证 急性关节炎、骨折、肌腱断裂、脱臼。 若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应慎重进行运动,防止患者发生 意外。
若患者的肌肉痉挛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引起,则应 在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77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各动作的定义 动作 定义 外展 移离身体中心(abduction) 内收 移向身体中心(adduction)
动作 定义 外展 移离身体中心(abduction) 内收 移向身体中心(adduction) 伸展 关节伸直,或头向后弯(extension) 屈曲 关节弯曲,或头向前弯(flection) 内旋 转向中心(internal rotation) 外旋 自中心向外转(external rotation) 伸展过度 超过一般的范围(hyperextension) 依次对颈部、肩、肘、腕、手指、髋、膝、踝、趾关节做 以上练习, 每个关节每次可有节律地做5-10次完整的ROM练习。
78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头—颈
79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脊柱
80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水平内收 水平外展 肩
81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82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83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腕
84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85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86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髋
87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88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虚线表示动作开始的位置,箭头表示活动的方向)
89
(range-of-motion,ROM)
全范围关节运动 (range-of-motion,ROM) 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对此关节进行屈曲伸展等运动,是维持关节可动性的有效锻炼方法。 主动性ROM :个体独立完成ROM 被动性ROM: 依靠护理人员完成ROM
90
被动ROM练习注意事项 让病人采取自然放松的姿势,尽量靠近操作者
正确运用人体力学的原理,当抬起病人的手脚时,移 动自己的重心,尽量使用腿部的力量,以减少疲劳 操作时关节应予以支托,手应作环状或支架以支撑关 节远端的肢体 操作过程中,应比较两侧关节的活动情况 当病人出现疼痛、疲劳、痉挛或抵抗反应时,应停止 操作 每个关节每次可有节律地作5~10次完整的ROM练习 运动结束后,测量生命体征,记录 让病人采取自然放松的姿势,面向操作者,并尽量靠近操作者。 正确运用人体力学的原理,当抬起病人的手脚时,移动自己的重心,尽量使用腿部的力量, 以减少疲劳。 依次对颈部、肩、肘、腕、手指、髋、膝、踝、趾关节作外展、内收、伸展、屈曲、内旋、 外旋等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操作时关节应予以支托。活动关节时,手应作环状或支架以支撑 关节远端的肢体。 操作过程中,应比较两侧关节的活动情况,以了解其原来的关节程度。 当病人出现疼痛、疲劳、痉挛或抵抗反应时,应停止操作。,对于急性关节炎、骨折、肌腱断裂、关节脱位等患者进行ROM时,应与医生商量,以免进一步损伤。若病人为心脏疾病,应特别小 心观察其有无胸痛症状,因剧烈的活动可诱发心脏病的发作。 每个关节每次可有节律地作5~10次完整的ROM练习,对于急性关节炎、骨折、肌腱断裂、关 节脱位等患者进行ROM时,应与医生商量,以免进一步损伤。若病人为心脏疾病,应特别小 心观察其有无胸痛症状,因剧烈的活动可诱发心脏病的发作。
91
肌肉的等长练习和等张练习 等长练习(isometric exercise) 等张练习(isotonic exercise)
92
等长练习(isometric exercise)
肌肉收缩而肌纤维不缩短,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 的长度。因为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又称静力练习 膝关节伸直定位后,做股四头肌的收缩松弛练习 盆底部肌肉练习 常用于活动量耐受性低的患者,如活动受限卧床患者 主要增强肌肉强度,减少肌肉萎缩,并可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增加成骨细胞活动 可小幅度加快心率、提高心输出量,但对其他部位血流影 响不大
93
等长练习 优点 是不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可在肢体被固定时 早期应用,以预防肌肉萎缩,在关节内损伤、 积液、某些炎症存在的情况下应用。 缺点
是主要增加静态肌力,并有关节角度的特异性 ,即在某一关节角度下练习时,只对增加关节 处于接近这一角度时的肌力有效。
94
等张练习 (isotonic exercise)
是指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缩短,即肌肉长度改变 ,因此出现肢体活动。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 ,又称动力练习。 散步、游泳、跳舞、慢跑、骑单车以及抗阻力运动 可增加肌肉力量、强度,并促进关节活动性 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成骨细胞作用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加速,但 血压变化不大
95
渐进抗阻练习法 (progressive resistance exercise, PRE)
对抗一定的阻力进行肌肉收缩,可以是等张或等 长练习 常用特殊器械提供阻力,进行身体训练,达到增 强肌力的目的 如举重训练
96
渐进抗阻练习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逐渐增加阻力进行练习,肌肉工作能 力改进时负荷量也随之增加。
采用此法训练前,须先测定训练肌肉连续作10次等张 运动的最大负荷量,即10RM量。先后用10RM量的1/2 、3/4及全量各作10次抗阻运动,共3组运动,各组间 休息1分钟,以便调整负荷,每日锻炼1次。其中第1 、2组练习实为第3组练习的准备运动。每周复测10RM 的值,据以增加各组负荷量。
97
肌肉锻炼的注意事项 使病人充分理解和合作并掌握练习要领 达到肌肉适度疲劳 不应引起明显疼痛 作准备及放松运动
注意肌肉等长收缩引起的升压反应及增加心血管 负荷的作用 根据肌力练习的基本原则,掌握运动量及频度,使每次练习达到肌肉适度疲劳,每次练习后有适当间歇让肌肉充分复原,一般每日或隔日练习一次。 肌肉练习效果与练习者的主观努力密切相关,须使病人充分理解、合作并使其掌握练习要领。要经常进行鼓励,及时显示练习效果以增强其信心 肌力练习不应引起明显疼痛。疼痛常为损伤信号,且反射性地引起前角细胞抑制,妨碍肌肉收缩,无法达到练习效果。 强力肌力练习前后应作准备及放松运动。 注意肌肉等长收缩引起的升压反应及增加心血管负荷的作用。有轻度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 心血管病变时慎用肌力练习,有较严重心血管病变者忌作肌力练习。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