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抗血栓药 Antithrombotic Drug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抗血栓药 Antithrombotic Drug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抗血栓药 Antithrombotic Drugs

2 血栓病 主要病因 –冠脉血栓(冠心病)和脑血栓等血管病 –发病率不断上升 –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防止血栓形成 –是预防的有效措施

3 血栓形成的因素 小板在损伤的血管壁表面上的粘附和聚集,血流淤滞 凝血因子的激活促使凝血酶的形成 纤溶活性低下

4 抗血栓药分类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 抗凝血药:凝血酶和凝血因子抑制剂 溶血栓药: –纤维蛋白溶酶能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
–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的药物

5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

6 结构与命名 (S)-α-(2-氯苯基)-6,7-二氢噻吩并[3,2-c] 吡啶-5 (4H) -乙酸甲酯
(S)-α-(2-Chlorophenyl)-6,7-dihydrothieno[3,2-c]pyridine-5 (4H) -acetic acid methyl ester)

7 6,7-二氢噻吩并[3,2-c] 吡啶- 5 (4H) -乙酸

8 结构特点 噻吩并四氢吡啶 乙酸的衍生物 –羧基成甲酯 手性药物 –N→C(羰基)→C(苯)→H, –S构型

9 合成

10 前药 体外无生物活性 口服后经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转化,成具有活性的代谢物。 以主要循环代谢物 –羧酸衍生物SR26334为代表
–由于血浆中原形药浓度极低 –活性代谢物至今仍未明确

11 活性代谢物的作用机制 与血小板膜上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结合 –选择性地不可逆地
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膜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GPIIb/IIIa)活化 导致纤维蛋白原无法与该受体发生粘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12 临床应用 预防 –缺血性脑卒中 –心肌梗死及 –外周血管病等 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疗效强于阿司匹林。

13

14 华法林钠 Warfarin Sodium 华法令 苄丙酮香豆素

15 结构与命名 4-羟基-3-(3-氧代-1-苯基丁基)-2H-1-苯并吡喃-2-酮钠盐
(Sodium 4-Hydroxy-3-(3-oxo-1-phenylbutyl)-2H-1-benzopyran-2-one)

16 合成

17 作用机制(I) Vit K的作用 –能催化凝血因子II、VII、IX、X转变为活化型
–使有关酶原的谷氨酸侧链羧化成为γ-羧基谷氨酸基团,从而形成Ca2+结合点 –与血浆Ca2+结合后具凝血活性

18 作用机制(II) VitK 拮抗剂 –Warfarin结构与维生素K结构相似 –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19 体内代谢 含手性碳,用外消旋体 S体经丙酮侧链还原,经尿排泄 R体在母核羟化,进入胆汁,随粪排出

20 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心房纤颤、人工心脏瓣膜等 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先用肝素(作用快),再用warfarin维持

21 主要学习内容 药物 –氯吡格雷 –华法林钠 抗血栓药物的作用机制

22

23 其它心血管系统药 Miscellaneous Agents

24 一、作用于α-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 二、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药物和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药物

25 利血平 Reserpine

26 Reserpine 第一个从植物中提取出的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储藏和释放。 -抑制Mg2+-ATP酶的活性
-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重吸收。

27 主要内容 重点药物 –氯吡格雷 –华法林钠 抗血栓药物的作用机制


Download ppt "抗血栓药 Antithrombotic Drug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