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命题逻辑 杨圣洪 yangshenghong8@tom.com 13007432216 346260267(qq)-81968986 Kczx.hnu.cn 课程网站点击排行-更多-离散数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命题逻辑 杨圣洪 yangshenghong8@tom.com 13007432216 346260267(qq)-81968986 Kczx.hnu.cn 课程网站点击排行-更多-离散数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命题逻辑 杨圣洪 yangshenghong8@tom.com 13007432216 346260267(qq)-81968986
Kczx.hnu.cn 课程网站点击排行-更多-离散数学

2 离散数学有何用?: 1.计算机的基础是0-1组成的2进制. 0-false,1-true 2进制-布尔代数即命题逻辑
George Boole 19世纪 英国数学老师,它首次将数学与逻辑联系起来。 1938 香农在其硕士论文中用布尔代数实现开关电路,布尔代数(命题逻辑)成为数字电路基础 由于所有内容(整数,实数,字符,汉字,图片,声音,视频,网页,……)进入电脑后,全是01组成的字符串,从而都可以用布尔运算即逻辑运算实现,命题逻辑成为计算机的基础。 命题逻辑将数学由连续变到离散,由高数进入离散。 Google采用逻辑运算进行搜索: 杨圣洪 两者对应位置与运算。 离散数学 逻辑运算 1秒10亿

3 离散数学有何用?: 2.七桥问题,可用于网络爬虫去搜索下载网页. 图中ABCD看成网站,桥就是“超链接”。 图论是离散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看离散数学与计算机哪些课程相关,数字电路设计,计算理论,数据库,编译原理,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所有计算机专业。

4 目的: 1.掌握离散数学四大核心内容(集合论、数理逻辑、代数结构、图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培养学生严谨、完整、规范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思维习惯。 2.通过课程实验的训练,应用所学理论锻炼学生在数学建模、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方面的能力。 思考: 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看离散数学与计算机哪些课程相关,数字电路设计,计算理论,数据库,编译原理,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写小论文。

5 学习方法: 1.勤查资料掌握每章的发展历史,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联系,想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在整个 计算机学科中处于什么位置—用途? 2、提高听堂效率,课后立马看懂例题,争取当日做完习题,不过23点,越拖越学不下去。 3、勤于用程序解题,解能解之题!写程序是将你的算法,告诉计算机,让电脑解放人脑,你会发现电脑真的好蠢!人脑想办法让脑聪明起来。 4、多交流,同一道较难的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有这本书的,其那本书的,有我的,有你的,有他的。

6 考核方法: 总评成绩= 25%*各章考试。5分*5次,随堂考,中考 12%*程序设计。2分*6次,不怕打断腿! 10%*小班讨论。2分*5次 8%*作业 。 分*8次,下次上课前交 5%*考勤 分*5次 40%*期末考试 总之,平常不努力,单凭期末一次肯定不行! 分数随时公布在kczx.hnu.cn 答疑:QQ群! ,课程中心提问

7 引言 逻辑学是推理的基础,在社会学、自然科学尤其计算机学科中得到普遍应用。 数理逻辑是逻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数学的分支,它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规律,它采用符号的方法来描述和处理思维形式、思维过程和思维规律,它在程序设计、数字电路设计、计算机原理、人工智能等计算机课程得到了广泛应用。 命题逻辑是数理逻辑的基础部分, 但究竟什么是命题? 如何表示命题? 如何构造出复杂的命题? 在本章将讨论这些问题。

8 1.1 命题及联结词 对错确定的陈述语句称为命题。如: (1)湖南大学是985学校。 (2)命题逻辑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
(3)命题逻辑的数字电路的基础。 (4)4是素数。 (5)湖南大学坐落于湘江以东。 (6)2014年湖南大学游泳馆建成。 其中(1)、(2)、(3) 与事实相符,是对的、正确的,称为真命题,或者称命题的值为“真”,简记为T或数字1。 而(4)、(5)明显与事实不相符,是错的、不正确,称为假命题,或称命题的值为“假”,简记为F或数字0。 陈述句(6)的正确性,到2014年12月时能确定的,若届时开通了则它是对的、为真命题,否为假命题。

9 1.1 命题及联结词 对错确定的陈述语句称为命题。如: (7) x与y之和为100,其中x为整数,y为整数 (8)1加1等于10
(8)的对错是不确定的,为二进制时正确,当为八进制、十进制时是错的,因此这两个陈述句不是命题。 (9)青枫峡的红叶真美呀! (10)动作快点! (11)你是杨老师吗? 这三个语句不是陈述语句,因此不是命题。

10 1.1 命题及联结词 对错确定的陈述语句称为命题。如: (12)我在说假话。 (13)派出所说:必须先房子再能上户口
单位后勤说:必须先有户口才能分房 你能上到户口与要到房子吗? 这些是悖论,其真值不能确定,故不是命题。。

11 1.1 命题及联结词 对错确定的陈述语句称为命题。如: (12)我在说假话。 (13)派出所说:必须先房子再能上户口
单位后勤说:必须先有户口才能分房 你能上到户口与要到房子吗? 某市仅一位理发师,“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 有一天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能给他自己刮脸呢? 若不刮自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 真给自己刮脸呢?根据其所订规矩,不给自己刮。

12 1.1 命题及联结词 对错确定的陈述语句称为命题。如: (13)我既要学程序设计,又要学离散数学。
(14)我们早餐在公寓食堂或外面早点摊上吃。 (15)我不是数学院的学生 这三个陈述句都与事实相符,是对的,是真命题,其值为真(T/1)。 其中(13)与(14)可分解为另外二句话的组合, 而(15)是对“我是数学院学生”的否定,这些语句称为“复合命题”,不能再分解的语句称为“简单命题”或“原子命题”,为了便于推理与书写,常用小写字母表示简单命题或原子命题。

13 1.1 命题及联结词 next 简单命题组合成复杂命题时所使用的辅助词称为“联结词”。 命题逻辑中的联结词归纳为以下5种。
合取:C语言中 && and 并且 析取:C语言中 || or 或 否定:C语言中 ! not 非,不是,否定 条件式:C语言中 if () 如果…那么 若p则q 双条件式: 若p则q且若q则p,当且仅当

14 1.1 命题及联结词 定义1.1合取: 当p、q都对,即取值为真(T或1)时,“p合取q”的值为真.

15 1.1 命题及联结词 定义1.1合取: 当p、q都对,都为真(T或1)时,“p合取q”的值为真,其他情况为假。
逻辑运算符“合取”,与汉语中“并且、而且、同时”含义相当

16 1.1 命题及联结词 定义1.2析取: 当p、q都不对,都为假(F或0)时,“p析取q”的值为假,其他情况为真。
逻辑运算符“析取”,与汉语中“或”含义相当,但有细微的区别

17 1.1 命题及联结词 运算符“析取” 与汉语的“或”几乎一致但有区别:哪些老师讲离散数学?有人回答如下: (16)“讲离散数学的老师是杨老师或刘老师”, 分解为 “讲离散数学的老师是杨老师”或 “讲离散数学的老师是刘老师”, 这两个原子命题有可能都是对的, 这种“或”称为“可同时为真的或”, 或简称为“可兼或”。 这种“或”表示可表 示为“析取”

18 1.1 命题及联结词 运算符“析取” 与汉语的“或”几乎一致但有区别: (17)“星期二的离散数学的教室是202或204”, 分解为“星期二的离散数学教室是202”或 “星期二的离散数学教室是204”, 因为这两个原子命题不可能都对, 只能这二种情况之一,这种“或”称为 “不可同时为真的或”,或简称为 “不可兼或”、“排斥或”. 这种“或”表示不能简单表 示为“析取”,

19 1.1 命题及联结词 定义1.3否定:当p是1 ,p的否定p即为0。 逻辑运算符“否定”,与汉语中“否定”含义相当.
“我不是数学院的学生”可表示为“我是数学院的学生” “离散数学的教室是202或204”,表示 离散数学的教室是202不是204" “离散数学的教室不是202是204" p:离散数学的教室是202 q:离散数学的教室是204 上面的语句表示: (pq)(pq)

20 1.1 命题及联结词 定义1.4条件:当p是1 ,q是0时,pq为0,即10为0,其他情况为1。 逻辑运算符“如果…那么”,
如老妈说:“如果期终考了年级前10名,那么奖励1000元”。 p:期终考了年级前10名 q:奖励1000元 则上面的语句表示为pq。 先考虑值为0即假的情况: 当p为1即“期终考了年级前10”, 且q为0即“没有奖励1000元” 这时老妈的话是假话空话, 故pq为0

21 1.1 命题及联结词 定义1.4条件式当p是1 ,q是0时,pq为0,即10为0,其他情况为1。 p称为前件,q称为后件

22 1.1 命题及联结词 定义1.5双条件:当p与q值相同时,pq为1,不同为0。 称p与q的等价式
“我赚了100万当且仅当我买彩票中了大奖”, 可以表示为“我赚了100万我买彩票中了大奖” 这个例题有点不正点! “郎才当且仅当女貌”, 可以表示为“郎才女貌”

23 1.2命题公式 对错明确的陈述语句称为命题,其真值确定,又称为命题常元或命题常项,相当于 “常数”。
数学运算:加+、减-、乘x、除、幂”, 命题逻辑:合、析、否定、条件、双条件 数学中用变量x表示某些数,如x2+x+10是代数式, 用变量p,q,r表示任意命题,由命题常元与此类变量所构成表达式,称为“命题公式”。 代数式有规律, 命题公式也有规律与约束, 满足规则的公式为“合式公式”,简称为“公式”。

24 1.2合法公式命题公式 定义1.2.1 合式公式的生成(组合)规则 (1)单个命题变元、命题常元为合式公式(原子公式)。
(2)若A是合式公式,则A、(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是合式公式,则AB、AB、AB、AB是合式公式。 (4)有限次使用(2)~(3)形成的字符串均为合式公式。 如:(p1)q是合式公式。 因为p、1是合公式,则(p1)是合式公式,而q是合式公式,故(p1)q是合式公式。 (p1)r不是合式公式。 因为p、1是合公式,则(p1)是合式公式,而r是合式公式,但(p1) r不是合法公式。

25 对于代数式x2+y+10,当x与y的值不确定时,该代数式的值是不确定的。
1.2公式的值 对于代数式x2+y+10,当x与y的值不确定时,该代数式的值是不确定的。 对于公式 (p1)q,由于p与q值不确定时,公式(p1)q的值不确定,因而不是命题。 只有当p与q的值确定后,公式(p1)q的值才确定,可像表1.2到表1.5一样,给出公式在各种情况下的值,即得到这个公式的真值表。 p与q每一种取值称为p、q的一种解释

26 公式(pq)、pq的真值表如下表。
1.2公式的值 公式(pq)、pq的真值表如下表。 真值表的构造方法: (1)命题变元的取值从全0开始,依次加1,直到全1,当有n个变元时,则共有2n种不同的取值情况。 (2)分步骤计算公式的值 (3)见黑板上写 成真赋值:如pq为(0,0),(0,1),(1,1) 成假赋值:如pq为(1,0)

27 1.2公式的值 公式(pq)(qp)、pq的真值表。 无论p/q取何值,这两个公式的值总相等。黑板上慢慢写

28 1.2公式的值 公式 (pq)、 p  q的真值表。 无论p/q取何值,这两个公式的值总相等。

29 无论p/q取何值,这两个公式的值总相等,若前者称为原命题,后者为逆否命题
1.2公式及其值 公式pq、qp的真值表。 1 无论p/q取何值,这两个公式的值总相等,若前者称为原命题,后者为逆否命题

30 公式p(qr)、(pq)(pr)的真值表。
1.2公式及其值 公式p(qr)、(pq)(pr)的真值表。 无论p/q取何值,这两个公式的值,与前面各例不同,此表是将运算结果写在联结词的下方!

31 1.3 等值式 定义1.3.1等值: 对于合法的命题公式A、B,若无论其中的命题变元取何值,A 、B值总相等,称为两个公式等值,记为AB (边播边板) 1

32 1

33 (1)pqpqqp 条件式的等值式(板)
(3)(pq)pq (pq) pq 德摩律 (4)p(qr) (pq)(pr) 分配律 p(qr)  (pq)(pr) (边播边板) (5)p(pq) p p(pq) p 吸收律(多吃少) p(pq)pq p(pq) pq 吸收背判者 (pq)(pr)(qr)pqpr 吸收共同助手 (6)pp 双重否定律 (7)ppppp 幂等律 (8)pq qp,pq qp 交换律 (9) p(qr) (pq)  r 结合律 p(qr)  (pq)  r

34 反演规则(广义德摩律) (板) 将公式A中:条件式()、双条件()处理后: 从左到右依次完成以下反变换 1(T)  0(F),
0(F)  1(T),  p  p即p p p     得到A。 如:( (pq)(pq))  (pq) (pq)  (pq)(pq) 也可用反演规则直接写出

35 对偶等值式规则 (板) 将等值式两边:条件式()、双条件()处理后 对等值式从左到右依次完成以下对偶变换 1(T)  0(F),
0(F)  1(T),     得到式子称为原式的对偶式,仍然等值式。 (3)(pq)pq (pq) pq 德摩律 (4)p(qr) (pq)(pr) p(qr)  (pq)(pr) (5)p(pq) p p(pq) p 吸收律(多吃少) p(pq)pq p(pq) pq 吸收背判者

36 变元换公式规则 (板) 将等值式中的变元换成合式公式仍等值! 如:pq  pq 则有 AB  AB 尽管A/B可能很复杂,但其值也只有0、1二种可能,公式A/B的组合只有0/0,0/1,1/0,1/1四种,如下表所示,仍可用真值表证明。 显然有 AB  AB

37 等值演算规则(板) A=(pq)r D=(pq)r 将公式A中(pq)换成(pq),得到公式D
所以A  D,常直接写成: (pq)r  (pq)r,称为等值演算 置换规则(局部等值替换): BC, D=A中所有子公式B换成C得到,则AD。 局部进行等值替换后,仍与原公式等值。 因为A、D除了“A中B所在之处、D中C所在之处”外,其他地方均相同. 而不同之处的B与C等值,所以A、D的真值表应该完全相同,故AD。 最基本的方法。

38 求证 (pq)r(pr)  (qr)
r (pq) 交换律 (rp)( rq) 分配律 (p  r)( qr) 交换律 (pr)  (qr) 条件式等值式

39 等值演算的基本套路(板) (1)转换 : ABAB (2)恰当转换 :AB(AB) (AB)
确保公式只保留  联结词 (3)否定到底 : A, (AB), (AB) (4)恰当使用分配律、吸收律、其他律。

40 利用等值演算,判断公式的类型 ((pq)p)q 解: ( (pq)p)q (条件式的等值式) ( (pq)p)q (条件式的等值式)  ((pq)p)q (德摩律)  ( (pq)p)q (德摩律)  (pq)(pq) (结合律)  (pq)  (pq) (逆用德摩律) AA (A= (pq)) 1 称为永真式或重言式, 即利用等值演算,可以判断公式的类型。

41 利用等值演算判断公式类型:(p(pq))r
解: (p(pq))r (p(pq))r (条件式的等值式) ((pp)q) r (结合律) (1q) r (析取的性质即析取定义真值表) 1r (析取的性质即析取定义真值表) 0r (否定的定义) 0 (析取的性质即析取定义真值表) 永假式或矛盾式。 问题:尽管有套路可行,但是随意性还是比较大,能否有某种方式肯定能成功呢?

42 1.4 析取范式(Norm)与合取范式(板等值)
文字:命题变项(变元)及其否定称为文字. 如:p,q,r, p, q, r (板) 简单析取式:仅由有限个文字构成的析取式. 如:pq, pq,pq, p q,pqr (板) 简单合取式:仅由有限个文字构成的合取式. 如:pq, pq,pq, pq,pqr (板) 定理:简单析取式与简单合取式 (1)一个简单析取式Ai是重言式 含有某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式,如Ai=pp… (2)一个简单合取式Ai是矛盾式 含有某个命题变元及其否定式,如Ai=pp…

43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析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的析取构成的命题公式称为析取范式。 总体是析取式,每对括号内是合取式 (板)
A=(pq)(pr) 合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析取式的合取构成的命题公式称为合取范式。 总体是合取式,每对括号内是析取式(板) A=(pq)(pr)

44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总体是析取式,每对括号内是合取式 A=(pq)(pr) 析取范式 总体是合取式,每对括号内是析取式
定理: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1)一个析取范式A是矛盾式 每个简单合取式是矛盾式。 A=(pq)(pr) (2)一个合取范式A是重言式 每个简单析取式是重言式。 A=(pq)(pr)

45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板) (1)转换 : ABAB (2)恰当转换 :AB(AB) (AB)
(3)否定到底(广义德摩) A, (AB), (AB) (4)适当分配律: A(BC), A(BC). 经过第1步、第2步转换后,公式中只有、、三种运算符。 经过第3步后,从括号外深入到变元前,与变元结合成文文字,文字之间只有、,这时比较简单了。 但对新手仍是有难度

46 求(pq)r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右边推导)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求(pq)r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右边推导) 解:(1)求析取范式。即外层是,内层是, 转换模式为AB (AB)(AB) (pq) r ((pq) r)(  (pq)  r) (整体为析取) ((pq) r)(  (pq)  r) (ABAB) ((pq) r)( (pq)  r) (德摩律) ((p r )(qr))( (pq)  r) (分配律) (p r )(qr)( pq  r) (结合律)

47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右边推导) 解:(1)求合取范式。所以转换模式为AB(AB)(AB) (pq) r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右边推导) 解:(1)求合取范式。所以转换模式为AB(AB)(AB) (pq) r ( (pq)r)( (pq) r) (整体为合取) ( (pq)r)( (pq) r) (条件等价式) ((pq)r)( (pq) r) (德摩律) ((pr) (qr))( (pq) r) (分配律) (pr) (qr)( pq r) (结合律)

48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小项:在含有n个变元的简单合取式“”中,每个命题变元(原变量)或其否定(反变量)仅出现一次,且各变元按其字母顺序出现,则该简单合取式为(极)小项。 如:pqr, pqr, pqr, pqr(板) (p r), (qr) 非小项 大项:在含有n个变元的简单析取式“”中,每个命题变元(原变量)或其否定(反变量)仅出现一次,且各变元按其字母顺序出现,则该简单析取式为(极)大项。 如:pqr, pqr, pqr, pqr(板) (pr), (qr) 非大项

49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主析取范式:一个析取范式(整体局部)中,若所有简单合取式均为(极)小项,则为主析取范式
(pq) r (以右边板书为例) (p r)(qr)(pqr) 不是 (pqr)(pqr)(pqr)(pqr) 是主析取范式

50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主合取范式:一个合取范式(总体局部)中,如果所有简单析取式均为(极)大项,则为主合取范式.
(pq)r (以右边板书为例) (pr)(qr)(pqr) 不是 (pqr)(pqr)(pqr)(pqr) 是主合取范式

51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获取方法 通过转换联结词、“到底”及适当使用分配律,可以得到合取范式与析取范式,可能还缺少某个变元,
因pp1,1r r , 故 r=(pp)r=(pr)(p r) 可将缺少变元加入到小项中。 pr 缺q p1r 析1 p(qq)r 合取(qq) (pqr)(pqr)。

52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获取方法 通过转换联结词、“到底”及适当使用分配律,可以得到合取范式与析取范式,这时可能还缺少某个变元,因pp1,1r r , 故 r=(pp)r=(pr)(p r) 可将缺少变元加入到小项中。 (pq) r (pr)(qr)(pqr) (p(qq) r)((pp)qr)(pqr) 不细讲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 (pqr)

53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获取方法 因pp0, q0q(pp)q(pq)(pq) 可将缺少的变元引入到大项中。
pr 缺q p0r 析取0仍等值 p(qq)r 析取互反变元对合取 (pqr)(pqr) 两边分配

54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获取方法 因pp0, q0q(pp)q(pq)(pq) 可将缺少的变元引入到大项中。
(pq)r (pr)(qr)(pqr) (p(qq)r)((pp)qr)(pqr) (pqr)(pqr)(pqr)(pqr) (pqr) 不细讲 (pqr) (pqr)(pqr)  (pqr)

55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复杂公式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的演算量大,再转换为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工作量更大。 能否按某种统一方式得到其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呢? 通过真值表可以实现! 为此先研究小项与大项的性质。

56 1.4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3变元各小项真值表 0-反变量 1-原变量

57 1、3个变元的小项共有8个,它们各不相同。 2、每一行:命题变元的每组值中,只有一个小项为1。 3、每一列:每小项仅有一个组值为1,其余7组均为0。 小项与变元的取值组即指派一一对应! 4.小项值为1时各变元的值为小项的编号。 如pqr=1p=0,q=0,r=0,故编号000。 小项规则:原变量--1 反变量—0,反之由编号可写出小项

58 小项规则:原变量--1 反变量--0。(板) (5)根据小项的编号,可写出小项的表达式。 如小项m101的表达式为pqr。 如m00为pq、m01为pq、 m10为pq、m11为pq。 很重要!!!!

59 (1)三个变元的大项共有8个。 (2) 每一行:只有一个大项的值为0。 (3)每一列:每个大项仅在一个指派即一组值为0。 (4)大项值为0时各变元的值为大项的编号。 如pqr=0p=0,q=0,r=0 p=1,q=1,r=1,其编号为 111。大项规则:原变量—0 反变量—1。

60 大项规则:原变量—0 反变量—1 (板) 如M101, 其表达式为pqr。 如M00表达式为 pq, M01为pq, M10表达式为pq, M11为pq。

61 1.4 基于真值表求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1、先建立真值表, 2、成真赋值对应的小项之析取,为主析取范式
3、成假赋值对应的大项之合取,为主合取范式 如用真值表求主范式: (pq)r, pq, pq, (pq)q,p(pq)

62 (pqr) (pqr)(pqr)( pqr)
主析取范式 公式值为1的指派对应小项的析取 m001 m011 m100 m 小项规则:原变量-1 反变量-0 (pqr) (pqr)(pqr)( pqr)

63 (pq) r的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主合取式范式 大项规则:原变量-0 反变量-1 公式值为0的指派对应大项的合取 两类范式编号互补
主合取式范式 大项规则:原变量-0 反变量-1 公式值为0的指派对应大项的合取 两类范式编号互补  M000 M010 M101 M110 (pqr)( pqr)( pqr)( pqr)

64 (pq)r、主析取m001 m011 m100 m111 、主合取M000 M010 M101 M110,互相等值。有如下定理 :
(1)不是永假的命题公式,有等值的主析取范式。 (2)不是永真的命题公式,有等值的主合取范式。 因永假没有取值为1的解释,故无相应小项,故没有主析取范式。永真没有取值为0的解释,故没有主合取范式.

65 定理:不是永假公式,存在与之等值的主析取范式
设原公式为A,主析取范式为B为小项小项…. (1)根据主析构造方法,B是A之值为1时所对应小项的析取,因此当A为1时,B中有一个小项为1,故B为1. 当B为1时,根据析取运算性质,有一个小项为1,根据主析取的构造方法,在该小项编号对应的取值情况下,A的值为1. 即两者同为1. (2)当公式A为0时,由于B为A值为1的指派所对应的小项,由小项的性质(3)可知,B中各小项均为0,故B为0 B为0时,B中每个小项的值均0,此时不在A为1的任何指派中(反证:若在A为1的某个指派则至少有一个小项为1,则B为1矛盾),只能在A为0的指派中,即A此时为0。 综上所述,A为1时B也为1,B为1时A也为1, 同时A为0时B为0,B为0时A也为0, 因此A与B的值,同为1同为0,故二者等值

66 设计一个电子评分系统,3位专家打分,如果有2位以上专家打分为“通过”,则总成绩为“通过” 。
对应的主析取范式值为1的指派对应的小项的析取 m011m101m110m111 (x1x2x3) (x1x2x3)(x1x2x3)(x1x2x3) ((x1x2x3)(x1x2x3))((x1x2x3) (x1x2x3)) ( ((x1x2) (x1x2))x3)(((x1x2(x3x3))) (((x1x2) (x1x2))x3)( x1x2) ((x1x2)(x1x2)x3)( x1x2) 卡诺图与非或门表示

67 某公司要从曹、乔、宋、黎、邹5人中,选择一些人承包一项工程,考虑到人与人组合优化的问题,需满足如下约束条件:
(1)如果曹去,那么乔也去; (2)黎、邹两人中必有一人去; (3)乔、宋两人中去且仅去一人; (4)宋、黎两人同去或同时不去; (5)若邹去,则曹、乔也同去; 解:用小写字母表示: c:曹去, q:乔去 s:宋去 l:黎去 z:邹去时,以上5句话可表示为如下的公式: (cq)、(lz)、((qs)(qs))、(sl)、(z(qc)), 5句话同时成立即每句话的值均为1,也即其合取式(cq)(lz)((qs)(qs))(sl)(z(qc))为1

68 (cq)(lz)((qs)(qs))(sl)(z(qc))
 (cq)(lz)((qs)(qs))((sl)(sl))(z(qc)) (cq)(lz)(z(qc))((qssl)(qssl)(qssl)(qssl)) (cq)(lz)(z(qc))((qsl)(qsl)) (cq)(lz)((zqsl)(zqsl)(qcsl)) (cq)((zqsl)(zqcsl)) (czqsl)(zqcsl) 因(cq)(lz)((qs)(qs))(sl)(z(qc))为1,故1(czqsl)(zqcsl), 故1(czqsl)或1(zqcsl) 故 方案一是:曹不去、邹不去、乔不去,宋与黎去。 方案二是:曹去、乔去、邹去,宋与黎均不去

69 在某班班委的选举中,该班的甲、乙、丙学生预言:
甲说:王娟为班长、刘强为生活委员; 乙说:金鑫为班长、王娟为生活委员; 丙说:刘强为班长、王娟为学习委员; 结果公布后,发现甲、乙、丙三人都恰好对了一半,请问王娟、刘强、金鑫各任何职? 解:p1,q1,r1:表示王娟,刘强,金鑫是班长; p2,q2,r2:分别表示王娟,刘强,金鑫是学习委员; p3,q3,r3:分别表示王娟,刘强,金鑫是生活委员; “每个人说法对一半”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公式(p1q3r1p3q1p2)( p1q3r1p3q1p2)( p1q3r1p3q1p2)( p1q3r1p3q1p2)( p1q3r1p3q1p2)( p1q3r1p3q1p2)( p1q3r1p3q1p2)( p1q3r1p3q1p2),要构造这9个变元的真值表,将需要29=512行,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

70 参考“真值表”,设计如下的判断表

71 3、 黄、李、肖预测德国A、乌拉圭B、西班牙C、荷兰D的名次,黄说“德国冠军,乌拉圭亚军”,李说“荷兰亚军,西班牙第4名”,肖说“德国亚军,乌拉圭第四名”,结果三人预测的结果都只对了一个,请问最后的名次是什么。 4、 某公司要从A、B、C、D、E选派一些人去参观 世博会,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若A去则B肯定不能去; (2)若A与C只能去一个; (3)C与D两人同去或同不去; (4)若B去则C肯定去 (5)若E去则B,C,D肯定有一人陪同。 证明:是否存在满足以上条件的人选?若存在则请给出全部方案。

72 5、赵、钱、孙、李4个参加ACM程序大赛后,有同学问他们,谁的成绩最好,赵说“不是我”,钱说“是李”,孙说“是钱”,李说“不是我”,4个人的回答只有一个人的说法符合实际情况,请问谁的成绩最好!已知只有一个第一名,即没有并列第一名。要求:用Z表示“赵第一”,Q表示“钱第一”,用S表示“孙第一”,L表示“李第一”,描述解题思想,并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6、二、 三人估计比赛结果,A说“甲第一、丙第二”,B说“甲第二,丙第三”,C说“甲第二,乙第三”。结果三人估计都只对了一半,请问是否有解,若有解,请给出所有解?

73 7、赵国、钱多、孙少3个人拟加盟天马、岳麓、凤凰三支球队,记者事先预测。王记者说“孙少去天马,赵国去凤凰”,杨记者说“钱多去岳麓,赵国去天马”,刘记者说“钱多去凤凰,孙少去岳麓”!,最后的结果表明:每位记者的话错了一半,现以TZ、TQ、TS表示“赵国去了天马”、“钱多去了天马”、“孙少去了天马”,YZ、YQ、YS表示“赵国去了岳麓”、“钱多去了岳麓”、“孙少去了麓”,FZ、FQ、FS表示“赵国去了凤凰”、“钱多去了凤凰”、“孙少去了凤凰”,请在此基础上写出详细解题过程。

74 8、A、B、C、D同学有关假期旅游的谈话内容为:A说“如果B去、那我也去”,B说“C与D去,那我去”,C说“A与B不可能同时去”。D说“如果A、B、C有一人去了,我铁定去”,请给出满足这些要求所有结果。

75 9、高吉、王清、柯立拟转会到天马、岳麓、凤凰三支球队,记者事先预测。A记者说“柯立去天马,高吉去凤凰”,B记者说“王清去岳麓,高吉去天马”,C记者说“柯立去凤凰,王清去岳麓”!,最后的结果表明:每位记者的话都错了,现以TG、TW、TK表示“高吉去天马”、“王清去天马”、“柯立去天马”,YG、YW、YK表示“高吉去岳麓”、“王清去岳麓”、“柯立去麓”,FG、FW、FK表示“高吉去凤凰”、“王清去凤凰”、“柯立去凤凰”,请问此题有解吗?请给出详细的有解答过程。

76 10、某次考试以后,某班ABCD四位同学特别关心是否及格。每位同学依次作了如下猜测。A说:如果A及格了,则B没及格。B说:如果C及格,B肯定及格。C说:C与D都及格了。D说:如果A与B都及格,则D肯定及格了。最后结果这四句都对了。现用A表示A及格,B表示B及格了,C表示C及格了,D表示D及格了,据此将每人说的话分别表示命题公式,利用这些4个命题公式表示“四句都对了”,然后写出该命令公式的真值表,给出其各个小项,从而给出其析取范式,最终判断该问题是否有解,若有解请给出所有可能的解。。

77 1.6 推理理论 从已知条件、假设、前提或公理出发,根据推理规则推出结论、定理的过程,称为推理 。 前提: 如果老天下雨,那么我带伞
前提: 如果老天下雨,那么我带伞 今天老天下雨 结论: 今天我带伞 今天没带伞 结论: 老天没下雨 以上推理,当前提成立(为1),结论总成立(为1) 因此“推理”是指前提成立时,要判断结论是否成立 用符号表示为: (pq)pq, (pq)qp 当前提(pq)p成立(为1)时,结论q成立(为1),不为假(0),即10的情形不会出现,因此 (pq)pq, (pq)qp 为永真式

78 1.6 推理理论 从已知条件、假设、前提或公理出发,根据推理规则推出结论、定理的过程,称为推理 。
定义1 设A与C是两个命题公式,若AC为永真式(重言式),则称C是A的有效结论,或称A可以逻辑推出C,记为AC. 由“”的定义可知,当A为假时,AC肯定为真,故只要考虑A为真时C是否为真即可,故有: 定义2 设A与C是两个命题公式,若当A为真时C也为真,则称C是A的有效结论,或称A可以逻辑推出C,记为AC。 一般情况下,利用定义2去证明要简单些,我们在其他学科中遇到的证明都是基于定义2的。 判断AC为永真可用等值演算、真值表等方法

79 例题 求证:A(AB)B (A(AB)) B (A(AB))B (的等值式)
  ((AA)(AB))B (分配律)  (0(AB))B (合取的性质)  (AB)B (析取的性质) (AB)B (德摩律) A(BB) (结合律) A (析取的性质)  (析取的性质) 所以(A(AB)) B是重言式,真值表也证永真 所以A(AB)B。这是有名的“假言推理(modus ponens)”,或“分离原则”

80 假如我今年进入年级前10名老爸给我买iphone 4; 期末考试后我为年级第8名,所以老爸应该给我买iphone4。这是假言推理。
A(AB)B 从形式上看,结论B是AB的后件,推导的结果是将后件分离出来,故也称为分离原则。 利用假言推理规则或分离规则,结合析取、合取、否定的定义,只要不歉麻烦,几乎可推出所有的结论。 为了提高推理效率,还需要学习、掌握某些推理规则。

81 例题 求证 AAB 采用定义1来证明,即证明AAB为永真式。 AAB A(AB) (的等值式) (AA)B (结合律) 1B (析取的性质)  (析取的性质) 所以AAB

82 例题 求证 ABA ABA (AB)A (的等值式) (AB)A (德摩律) ABA (结合律) 1B (析取的性质)  (析取的性质) 类似 ABB 根据的定义可知AB为真时,A与B均为真,因此由推理定义2可知 ABA, AB B 。 同样由的定义可知A为真时 AB为真,故由推理定义2可知AAB。 然这3个推理式不必记忆!推理定义2效率较高

83 例题 求证 (AB)(BC)(AC)
根据定义1,要证明下式为永真式。 (AB)(BC)  (AC) ((AB)(BC)) (AC) (的等值式) ((AB)( BC)) (AC) (的等值式) ((AB)  (BC)) (AC) (德摩律) ((A B)(A C )(B  B) (BC)) (AC) (分配律) ((A B)(A C )1(BC)) (AC) (析取的性质) ((A B)(A C )(BC)) (AC) (析取的性质) (A BAC)(A CAC )(BCAC) (分配律) (1 BC)(1 CC )(BA1) (析取的性质) 11 (析取的性质)  (析取的性质) 判断公式的类型,除等值演算外,还有真值表与范式等方法。

84 例题 求证 (AB)(BC)(AC)
这是有名的传递律,要记住呀!

85 例题 求证 (AB)(CD)(AC)BD
利用定义1证明了假言推理规则(AB)AB,传递规则(AB)(BC)(AC)。 有了这2条规则后,可用定义2来证明推理式了。 由于这2条规则的结论中没有析取式,只有条件式,因此将题中结论转换为 BD,题设中转换为 (1)(AB)(CD)(AC)为真 前提条件(定义2的套路) (2) (AB)为真 (1)及合取的性质 (3) (CD)为真 (1)及合取的性质 (4) (AC)为真 (1)及合取的性质 (5)(BA)为真 (2)及(AB) (BA) (6) (AC)为真 (4)及(AC) (AC) (7) (BC)为真 (5)、(6)及推理传递律 (8) (BD)为真 (7)、(3)及推理传递律 (9) BD为真 (8)及(BD) BD

86 例题 求证 (AB)(CD)(BD)AC
可用传递律来证明,还有更高效的方法 由定义1只要证((AB)(CD)(BD))(AC)为重言式,而 ((AB)(CD)(BD))(AC) ((AB)(CD)(BD)) (AC) ( ((AB)(CD)(BD))A)C) ((AB)(CD)(BD))A)C) ((AB)(CD)(BD))A)C 故只需证 ((AB)(CD)(BD))A)C为重言式 即只需证明(AB)(CD)(BD))AC A从结论中挪到前提中,这种技巧称为附加条件(CP)法,适合于结论为条件式的情形。

87 例题 求证 (AB)(CD)(BD)AC
(1)(AB)(CD)(BD)A为真 CP规则及前提 (2)AB为真 (1)及合取的性质 (3)A为真 (1)及合取的性质 (4)B为真 (2)(3)及假言推理式(AB)AB (5)BD为真 (1)及合取的性质 (6)BD为真 (5)及BDBD (7)D为真 (4)(6)及假言推理式(BD)BD (8)CD为真 (1)及合取的性质 (9)DC为真 (8)及原命题逆否命题 (10)C为真 (7)(9)假言推理式(DC)DC 提示:熟练后可不写(1)式,直接引用(2)(3)(5)(8)!

88 例题 求证 (AB)(CD)(BD)AC
(3)B为真 (1)(2)及假言推理式(AB)AB (4)BD为真 前提条件 (5)BD为真 (4)及BDBD (6)D为真 (3)(5)及假言推理式(BD)BD (7)CD为真 前提条件 (8)DC为真 (7)及原命题逆否命题 (9)C为真 (6)(8)假言推理式(DC)DC

89 求证 (WR)V, V(CS),SU,C,UW
提示:此处用逗号简写前述各例中的合取式,从而鼓励大家直接引用前提。 利用假言推理、传递律及前面所学的等值式,可以推出结论。在黑板上演示一番 考虑到本题的结论是W,可采用反证法。 根据定义2可知“当前提为真时结论也为真”, 反证法是“前提为真时,假设结论不为真即结论的否定为真”。 即基于前提、结论否定进行推理。 如果推出了一个矛盾的结论出来,则说明“假设结论不为真”是错误的,即表示结论只能为真了

90 求证 (WR)V, V(CS),SU,C,UW
(1)W为真 假设结论W为0即  W为1(真) (2)W为真 (1)与否定的性质 (3)(WR)为真 (2)与析取的性质 (4)(WR)V为真 前提条件 (5)V为真 (4)(3)假言推理((WR)V)(WR) V (6)V(CS)为真 前提条件 (7) (CS)为真 (5)(6)假言推理(V(CS))V(CS) (8) CS为真 (7)与条件式的等值式CSCS (9)C为真 前提条件 (10)S为真 (8)(9)与假言推理(CS)( C)S (11) SU为真 前提条件 (12)U为真 (10)(11)假言推理(SU)SU (13) U为真 前提条件 显然(12)与(13)矛盾,故假设有误!

91 应用题 天气情况要么天晴,要么天下雨;如果天晴我去爬山,如果我去爬山那么我回来后不做饭, 结论是:如果我已做饭那么肯定天下雨了。 解:用M表示天晴, R表示天下雨, C表示爬山, F表示做饭,则问题可表示为 MR,MC,CFFR (MR)(MR) ,MC,CFFR

92 应用题MR,MC,CFFR (1)F为真 附件前提 (2)CF为真 前提条件 (3)FC为真 (2)的等值式 (4) FC为真 (3)的等值式 (5) C为真 (1)(4)的假言推理 (6) MC为真 前提条件 (7)CM为真 (6)的等值式 (8) M为真 (5)(7)的假言推理 (9) MR为真 前提条件 (10) MR为真 (9)的等值式 (11) R为真 (8)(10)的假言推理

93 应用题MR,MC,CFFR (1)F为真 附件前提 (2)CF为真 前提条件 (3)FC为真 (2)的等值式 (4) FC为真 (3)的等值式 (5) C为真 (1)(4)的假言推理 (6) MC为真 前提条件 (7)CM为真 (6)的等值式 (8) M为真 (5)(7)的假言推理 (9) (MR)(MR)为真 前提条件 (10)  (MR)  (MR)为真 (9)的等值式 (11)  MR  (MR)为真 (10)的等值式 (12)  MR为真 (8)与析取的定义 (13) (MR)为真 (11)(12)的假言推理 (14) R为真 (13)与合取的定义

94 定义2证明推理式的规律 (1)利用“条件等值式”,尽可能将前提、中间结论及最终结论中的“析取式”转换为“条件式”,以便可引用假言推理、传递律。 (2)如果结论为条件式,则将条件式的前件做为附加前提。CP原则 (3)如果结论的否定在前提中多次出现,可采 用反证法。 (4)每一步的推理理由可简化,如“前提条件”简写为“P”,“假言推理”可简写“M”,等值式只写“等值”或简写“E”。 (5)这种从前提出发,应用已证明的推理式,不断推出中间结论,最后推出结论的方式,称为自然推理,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95 1.7消解规则 证明(AC)(BC)AB (1) (AC)为真 前提条件 (2) A C为真 与(1)等值
由于(AC(BC)中互补的公式C、C同时消失了,称“AB”为 “(AC),(BC)”的消解式。 因此在采用定义2进行推理时,只要(AC)、(BC)同时为真,则可直接写出AB为真,从而节省大量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证明效率。

96 1.7消解规则 例题 (AB)(CD)(BD)AC 利用条件式的等值式,则此题等价于证明
(3) AD为真 当(1)(2)为真消解式AD为真 (4) CD为真 前提条件 (5) AC为真 当(3)(4)为真消解式AC为真 采用假言推理原则时,尽可能将析取转换为条件式。 采用消解法时,尽可能将条件式转换为析取。 消解法是一种高效的方法。 消解法可完成1.6节中所有推理式

97 1.7消解规则 采用定传递律证明了(AC)(BC)AB (1) A为真 附加前提 (2) (AC)为真 前提条件
因AB AB,故可用假言推理及CP原则证明 (1) A为真 附加前提 (2) (AC)为真 前提条件 (3) A C为真 与(1)等值 (4) C为真 (1)(3)假言推理 (5) B  C 为真 前提条件 (6)CB为真 与(4)等值 (7) B为真 (4)(6)假言推理 用假言推理证明了消解规则,反过来 用消解规则可证明假言推理

98 1.7消解规则 用假言推理证明了消解规则证明了 (AC)(BC)AB 反过来,用消解规则可证明假言推理 A(AB)B
“假言推理”与“消解规则”可以互相推出,因此一方推出的结论另一方也可以推出 因此习题三可由消解规则推导出来呀


Download ppt "第一章 命题逻辑 杨圣洪 yangshenghong8@tom.com 13007432216 346260267(qq)-81968986 Kczx.hnu.cn 课程网站点击排行-更多-离散数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