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體重控制 署立豐原醫院 新陳代謝科 林育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體重控制 署立豐原醫院 新陳代謝科 林育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體重控制 署立豐原醫院 新陳代謝科 林育玲

2 體重控制

3 肥胖 以脂肪含量作定義: - 男性: 體脂肪含量>體重的25% - 女性: 體脂肪含量>體重的30%
- 男性: 體脂肪含量>體重的25%  - 女性: 體脂肪含量>體重的30% 目前衛生署成人肥胖定義是採用身體質量指數及腰圍的計算方式

4 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
身體質量指數公式 = 體重(公斤) ÷ 身高(公尺)的平方 舉例: 身高 160 cm, 體重 70 kg 70 BMI =  = 27.34 1.6的平方

5 腰腹部肥胖 中央(腰腹部)肥胖: -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及竹東與朴子地區心血 管疾病追蹤研究,國人若腰圍過大而BMI< 24
者,各種代謝症候群之危險性亦大為提高, 因此腰圍過大之中央肥胖定義可和BMI過高同 時使用。

6 腰圍尺寸代表腹部脂肪有多少 女性 男性 >88 cm = Increased risk1
Slide 5: Waistline circumference is a surrogate marker of visceral fat Waistline circumference, perhaps the simplest of all measurements, provides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visceral fat mass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be a key indicator of risk factors for maj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waistline circumference >88 cm in women and >102 cm in men reflects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many of the co- morbiditie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80 cm = Increased risk2 >90 cm = Increased risk2 1Lean MEJ, et al. Lancet;1998:351:853-6 2 The Asia-Pacific perspective: redefining Obesity & treatment, WHO 2000, Feb Xenical Slide Kit August Section 1 5 5

7 衛生署成人肥胖定義 BMI < 18.5 18.5≦BMI<24 過重:24≦BMI<27 輕度肥胖:27≦BMI<30
(kg/m2) 腰圍 (cm) 體重過輕 BMI < 18.5 正常範圍 18.5≦BMI<24 異常範圍 過重:24≦BMI<27 輕度肥胖:27≦BMI<30 中度肥胖:30≦BMI<35 重度肥胖:BMI≧35 男性:≧90公分 女性:≧80公分

8 代謝症候群

9 *國民營養現況:1993-1996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行政院衛生署編,1998)
台灣肥胖盛行率 BMI ≧ 26.4* 台灣成年男性肥胖盛行率 14.6 % 台灣成年女性肥胖盛行率 15.8 % BMI ≧ 25 (亞太標準) 台灣成年男性肥胖盛行率 24.5 % 台灣成年女性肥胖盛行率 25.2 % *國民營養現況: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行政院衛生署編,1998)

10 肥胖與疾病 中風 呼吸系統疾病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心臟病 膽囊疾病 糖尿病 骨關節炎 賀爾蒙失調 癌症 高尿酸血症及痛風
Slide 13: Consequences of obesity The slide illustrates the most common co-morbiditie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These range from type 2 diabetes, osteoarthritis, cancer of the breast and prostate, maj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troke and respiratory disease to gallstones and gout. In short, obesity predisposes patients to a variety of diseases and, accordingly, should be considered by the medical profession as a serious,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 rather than an affliction brought on by lack of self-control. 高尿酸血症及痛風 Xenical Slide Kit August Section 1 13 13

11 身體質量指數(BMI)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相關性
NEJM 1999; 341:1097

12 身體質量指數(BMI)與第二型糖尿病之相關性
Diabetes Care 1994; 17:

13 減重對身體的益處 體重減輕可改善許多與肥胖有關的合併症 與體重減輕的程度有相關性 減重對身體的益處從減輕5%體重即可獲得

14 減輕體重10%的好處 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 血壓 糖尿病 血脂肪 下降 >20% 的總死亡率 下降 >30% 因糖尿病而起的死亡率
下降 >40% 因肥胖而起的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 減少20%的心血管疾病 血壓 下降 10mmHg 的收縮壓與舒張壓 糖尿病 下降 50% 禁食期的血糖 血脂肪 下降 10% 的總膽固醇 下降 15% 的低密度脂蛋白 下降 30% 的三酸甘油酯 升高 8% 的高密度脂蛋白 Jung RT. Br Med Bull 1997;53:307-21

15 衛生署成人減重處理流程 評估是否有合併症或兩個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合併症: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冠心病及睡眠呼吸中斷
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抽菸 高血壓 血脂異常: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16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40mg/dl)、三酸甘油脂過高(≧200 mg/dl) 空腹血糖不良(100mg/dl≦空腹血糖<126 mg/dl) 早發性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之家族史(指一等親內父系55歲或母系65歲以前有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者) 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

16 若體重過重而沒有合併症或兩過個以上心血管疾病因子,則減重的主要方法即為飲食控制、運動指導、生活習慣修正。
若有合併症或兩過個以上心血管疾病因子,除飲食、運動、生活習慣修正外,還需針對影響的危險因子加以控制或改善,如戒菸、降低血壓等。

17 定期評估是否達到減重目標 一般建議對肥胖者設定減少現在體重的10%,以每天減少攝取500至1000大卡熱量,每週減少0.5至1公斤之間最佳。
六個月後,體重可達平衡。 三個減重的最重要方式是 飲食控制 規則運動 生活習慣之修正。

18 每3-6個月評估腰圍及身體質量指數,並持續進行:飲食控制、運動指導、生活習慣修正
體重控制達到預期之目標,仍需持續進行飲食控制、運動指導、生活習慣修正,並3-6個月再評估腰圍及BMI。 未達到減重之目標時須評估失敗因素是否能改善 如(1) 食物攝取 (2)運動量 (3)心理或行為諮商 (4)最近生活壓力(5)家庭及同儕壓力 (6)情緒及精神問題等因素。 這些因素的影響若能有所改變,則需激發動機、重新訂定飲食計畫

19 考慮使用減重藥物的時機 當以飲食控制、運動及生活習慣修正3-6個月,無法達到減重目標,而其失敗的原因無法改善,且同時有兩種以上的合併症時,才考慮給予減重藥物。 建議使用具有臨床資料佐證的Sibutramine及Orlistat兩種治療肥胖之藥物。

20 謝謝您的聆聽 !


Download ppt "體重控制 署立豐原醫院 新陳代謝科 林育玲."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