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

2 目錄 P.1~ 醉酒灣防線 -地理位置 -陷落原因 -現況 P.3~ 香港淪陷的原因 -英軍方面 -日軍方面 P.5~ 天戰事

3 P.7~ 香港日治時期 -經濟方面 -民生方面 -教育方面 -地區與建築命名 P.10~ 日本投降 P 訪問和考察相片 P 感想 P 資料來源 P 組員名單和分工表

4 醉酒灣防線 醉酒灣防線於1936年開始興建,至1938年基本上完成。碉堡亦設有交通壕,入口處的混凝土厚1.5米。由於駐守的士兵以英軍為主,因此各個交通壕的名稱全以倫敦的街道命名。也是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保衛戰內,英軍為防止日軍進入九龍半島及香港島而於新界南部的大型防禦工事。 地理位置: 醉酒灣防線的起點為新界葵涌一帶的醉酒灣(已被填海,即現在葵芳一帶),經過金山、城門水塘、畢架山、獅子山、大老山,直至西貢牛尾海,全長約18公里。防線建基於九龍半島北部多個山峰的天然屏障,是為防範敵軍從新界地區南進的主要防守據點,戰略價值相當大 醉酒灣防線簡圖

5 現況: 醉酒灣防線的大部份遺跡經已不存在,現時只剩下城門碉堡的部份建築,以及位於獅子山、大老山及牛尾海一帶的機槍堡和防衛陣地。 陷落原因: 醉酒灣防線原本設計可以堅守半年以上,但最後僅2日時間便宣告陷落,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 1)駐軍不足 雖然防線的硬體配套良好,但是缺乏足夠的士兵使防線的功效未能發揮,成為了防線的致命傷。以城門碉堡為例,本來設計可容納超過120名士兵防守,但是碉堡被攻破當晚只駐有30人。 2)輕敵 當時駐守城門碉堡的英軍,以為日軍不習慣夜戰,所以放鬆了戒備,令日軍有機可乘。加上英軍自以為防線相當完善,也成為了防線陷落的原因。

6 香港淪陷的原因 英軍方面: 1)英國政府認為香港是一個不重要的地區,不派兵支援,只是要求加拿大政府派少量兵增援。
2)英軍高估了自己的軍力,預計香港抵擋日軍至少半年,令港人對日軍的侵掠不以為是。 3)英軍主要由香港居住的老兵,剛剛完成基本訓練的加拿大和印度年青士兵論經驗、訓練和士氣也和剛佔領廣州的日軍也差一段距離。 4)英軍的武器大部份也過時和殘舊,令反抗力量降低。 英國政府為保障本身利益,曾多次向日本妥協並採取綏靖政策。而英國一向不太重視香港,直至日軍侵略香港才下令調駐兩營的加拿大步兵防衛香港,當時,香港政府抱著三個目的抗日, (1)盡量阻止日軍南下,拖延日軍侵略東南亞行動,因英政府視新加坡等地有較高的價值,香港的重要性為次要。 (2)盡量消滅日軍。 (3)保持英國在遠東地區及世界的聲譽。基於上述因素香港的部一直不很積極,和日本處心積慮侵略香港,有很大分別。

7 1)擁有強大兵力,人數雖然不足五萬,但卻是一支精銳部隊,而且,他們可以隨時向深圳增援,補給充足。日軍士氣高漲,且訓練有素,身經百戰。
日軍方面: 1)擁有強大兵力,人數雖然不足五萬,但卻是一支精銳部隊,而且,他們可以隨時向深圳增援,補給充足。日軍士氣高漲,且訓練有素,身經百戰。 2)日軍的軍備先進且火力強大,擁有射程遠而破壞力大的大砲,士兵基本的裝備充足。空軍力量強大,飛行人員質素高,可以完全達成任務。 日軍擁有強大兵力,人數雖然不足五萬,但卻是一支精銳部隊又有大量特工,軍備能從海陸兩路不斷補充及有良好的指揮及參謀人員。,而且,他們可以隨時向深圳增援,補給充足。日軍士氣高漲,且訓練有素,身經百戰。 英軍不但兵力薄弱,既使是後來增援的加拿大軍及印度軍,都是年青新兵,缺乏作戰經驗,雖然化其他的中國囚兵和香港義勇軍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有豐富經驗,但年老力哀。作戰期間,日軍更成功切斷了敵軍的港島和九龍的聯繫,使敵軍在聯絡上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難以組織。城門碉堡乃是醉酒灣防線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駐軍出奇地少。該地原來設計120名守軍能堅守2星期, 但是城門碉堡被攻破那晚只得30人。結果令到防線的缺口打開了。 由酒井陸及新見政一引領的日軍

8 18天戰事 1941年 12月8日 日軍渡過深圳河 早上8時30分,12架日本轟炸機空襲啟德機場, 並令到英軍損失了香港唯一的架古老戰機, 使到守軍失去制空權。日軍渡過深圳河進入新界, 開始了對香港的攻擊。 1941年12月9~10日 城門堡被日軍佔領 日軍開進大帽山東、西一帶。守軍在新界的兵力薄弱, 僅有3營步兵駐防, 分別駐守在”醉酒灣防線” 的西段、中段和東段。日軍聯隊偵察得知城門碉堡的兵力薄弱, 即於當夜發動突襲,並於10日凌晨1時佔該陣地。 1941年12月13日 最後一批英軍橫渡鯉魚門撤退港島 英軍重新部署港島防務, 將原來的守軍混編成東、西兩旅, 並沿岸平均部署兵力。雙方開始發生隔岸炮戰。港島北岸在日軍猛烈炮擊下, 破壞極大。除軍事設施外, 港島市民也蒙受不少傷亡。

9 日軍3個聯隊在炮火之掩護下在太古登陸。日軍擊潰駐守該區的印度軍拉吉營後, 迅速向高地進發。
1941年12月18日 日軍在太古登陸 日軍3個聯隊在炮火之掩護下在太古登陸。日軍擊潰駐守該區的印度軍拉吉營後, 迅速向高地進發。 1941年12月25日 港督楊慕琦到九龍半島酒店簽署投降書,英軍投降 下午, 莫德庇向楊慕琦報告戰情, 說明守軍彈葯不足, 而且水源已斷, 實在無力抵抗。最後, 楊慕琦接受了莫德庇意見, 於聖誕日下午7時於半島酒店三樓, 日軍戰鬥司令室簽處無條件投降, 結柬了18日的戰事。 當時戰俘剛抵達日本時的情形 日軍侵佔香港的過程

10 香港日治時期 由1941年香港港督楊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為止。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日治期間, 日本對香港人推行一系列壓迫措施。所以,對當時香港的經濟﹑民生﹑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經濟方面: 主要貨幣都是日本軍用手票,在1941年12月26日日本已宣佈以軍用手票(簡稱軍票)取締本地貨幣。港元變為不合法貨幣,擁有港元的人會被施以重罰。 1942年1月,軍票和港元的兌換率為2兌1 1942年7月24日起兌換率變為4兌1 比之前兌換率驟降,使得香港人在交易後變得貧窮。 至1945年日本投降時,被強迫兌換的日本軍票總值超過當時幣值的57億港元。 當時的日本軍用手票

11 -分區統治:全港分港﹑九﹑新界三大區,下轄25個分區,委任華人負責,便於以華制華。 -強迫勞動:送香港人至日本及外地當勞工。
民生方面: 加強壓迫,強制遣返 -分區統治:全港分港﹑九﹑新界三大區,下轄25個分區,委任華人負責,便於以華制華。 -強迫勞動:送香港人至日本及外地當勞工。 -強制遣返:把大量居民遣返中國內地,使全港人口在1945年,由1941年的161萬人跌至60萬人。 饑餓 在日治期間,人民生活艱苦,沒有充足的食物供應,由1942年開始由日本定額配給日用品如米、油、麵粉、鹽和糖。每個家庭都有一張定額配給許可證,每人每天只可以買六両四(約240克)的白米。其後白米亦缺乏,改為配給日本蘿蔔作糧食。因為糧食日趨缺少,日方的定額配給制度於1944年取消,改以自由買賣,但更多市民因付擔不起食物價格瘋狂通脹而餓死,街上即使日軍醉酒後的嘔吐物都有人搶食,更出現人食人事件。 當時的報紙的人口數目調查

12 當時日治期間,教育的發展受的影響是最大的……
教育方面: 當時日治期間,教育的發展受的影響是最大的…… 學生人數由1941年的11萬8千人跌至1945年的4千人,幾乎所有適學兒童失學。戰前香港有學校649所,至日治時期只剩下34所。在僅餘的學校裏,日本當局積極推廣日化教育。日語成為了主要的教育課程,中小學每星期必須教授日語4小時,禁止使用英語。日語成績不好的學生,則會遭受嚴厲的處分。 文化專制,強迫同化 -推廣日本風習:在日本節日和日軍報捷,全港必須大事慶祝。 -強制學習日文:中﹑小學生必須學習日語和日本文化。 -嚴格控制思想:凡教科書及報刊﹑廣播﹑影響等內容都要有利於日本統治,否則一侓取締。 一些本地出版的中文報章亦再次印行,學校也重開。 電台日語會話播音節目的介紹單張

13 地區與建築命名: 日治時期,香港的正式名稱是「香港占領地」。港日政府將香港多處重新分區和命名,例如「香港仔」更名為「元香港」等。街道及地方更名十分常見,而很多名稱改動都帶有日本的色彩,改“道”為“通”,如「皇后大道」更名為「明治通」;「跑馬地馬場」更改名為「青葉峽競馬場」等。 坊間流傳日本曾把香港更名為「香島」,並沒有史料支持。反而香港的簡稱由「港」改為「香」真有其事,如戰前以「港九」命名的團體於日佔期間皆改以「香九」稱之、香港總督的命令稱為「香督令」等。 當時有關街道及地方重新命名的公告

14 日本投降 早於九一八事變開始,為了對日本的侵略表示不滿,已有香港市民組織罷買日本貨物,很多在1910年代關閉的工會再次成立,市民再度激起愛國護家的情緒。在日治期間,香港華籍市民的反日活動仍無間斷,變成了地下活動。 盟軍轟炸 日治期間,英國政府允許盟軍轟炸香港,因此一直有盟軍戰機空襲香港的日軍據點,但間中誤中民居,造成傷亡。其中最嚴重一次是誤中紅磡一所正在上課的小學,幾乎所有師生死亡。灣仔區的民居也經常被誤炸炸中。然而根據香港作家小思在《香港的憂鬱》一書的記載,香港市民一般都不反對盟軍轟炸 英國戰艦史維蘇里號於1945年8月29日經香港鯉魚門進入維多利亞港北角海面。 東江游擊隊在戰壕中攻擊

15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這為香港帶來了一個重要的新問題,就是香港主權應該歸屬哪個國家。當時輿論普遍認為,香港是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象徵,加上中華民國在戰爭過程中已擠身大國之列,亦希望消除所有不平等條約和治外法權,所以應把主權交回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早於日本投降前數年,美國羅斯福總統亦曾認為英國政府應該放棄香港,並歸還給中國發展為國際自由港。國民政府亦希望能收回香港主權,但因國共內戰日漸激烈而無暇南顧。 1945年8月16日,一批日本人與華人民眾於松原酒店(原告羅士打大酒店)正門外聆聽日皇的《終戰詔書》。 1945年8月29日香港光復後,中華民國國旗和英國國旗在香港中環飄揚。

16 訪問 受訪者:陳伯 同學:那時香港比日本軍佔領個果時期你是否在香港居住? 陳伯:是的! 同學:你今年幾多歲呀? 陳伯:現在76歲!
同學:當時比日軍佔領的時候你幾歲? 陳伯:那時候12歲… 同學:請問當時你的家有多少人呢? 陳伯:那時好多人都會生好多小孩…我的家不算多,我有兩位哥哥,一位家姐,還有爸媽,    總共有6人! 同學:當時你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陳伯:過得十分苦,想讀書又無得讀,只有有錢人才有書讀,那時日本人都沒有當我們是人的,經過不順眼的話就打我們,打到他們高興為止,好似玩具一樣,經過的話就一定要對佢地躹公,有些人甚至經過他們就一搶就打死他們,那時連行街也很害怕! 同學:當時你們是否有分配糧食? 陳伯:要有糧票才可以用錢買食物,當時最初說有食物分給我們,日本人說的時候就好聽,    每人可以分到多少食物?去拿食物的時候,都分不夠,有錢都買唔到!

17 完 同學:當時你們是否用軍票? 陳伯:他們說用$2換$1軍票,之後重要$4換$1軍票!無軍票就沒有食物的,我們那有錢給他們!
同學:那,當時你們在食什麼呢? 陳伯:食物都不夠,更何況家有很多人,上山採野菜食,食花生灰,我們食得好辛苦,但是幸好都能夠保持著我的性命,有很多人死在街上,我還看見有人割屍體的肉來食,看到都感到恐怖,我寧願死也不會做出那些恐怖的行為…幸好我的家人全部都沒有事…當時真的好辛苦… 同學:當時是否要遣返中國內地? 陳伯:是,我小時候有很多朋友都被日本人遣返中國內地,我的哥哥都差不多被他遣返回去! 同學:當時的女子是否被人迫做尉安婦? 陳伯:是啊!日本人真的很賤格,當時有很多女子假扮成男孩,我的姐姐和媽媽都不敢出門,日本人強行拉那些女孩去強姦,完全是瘋狂的,都不知道是不是人!想起都很生氣! 同學:伯伯,我們問完了,多謝你。

18 考察相片

19

20

21

22 感想 林寶盈: 原本對香港的歷史不太認識的我,但當我在這次報告中獲得了很多關於以前日軍佔領香港時的暴行,亦更加了解更多當時史跡。在日戰時期的時候,香港人民過著貧困艱苦的生活,每天都要抱著驚慌的心走路,恐怕突然有一天被日軍殺害,亦抱著擔憂的心去解決糧食短缺問題。而且每天的死亡人數不斷大幅上升,不是饑餓而死,就是被日軍殺害的。從這些看得見日戰時期的香港人民的生活狀況是那麼艱辛的。 從這報告中,我們全組人亦需要到當地考察。從考察中了解更多當時的地方環境,使我聯想到當時日戰的時候的戰況。以前只是從大人口中說日本怎樣不好,但當時我還不明白怎麼這樣說的。但到了現在了解香港更多的歷史,就知道為何當時的人是那麼憎恨日本人了。我個人認為日軍所做的暴行確實非常殘酷的。 周妙恩: 經過今次歷史報導後,令我對香港淪陷有深刻的印象!香港被日本攻陷後,日本採用一些不擇手段來控制香港,例如:對那時的港督──楊暮琦作出的承諾是沒有遵守的、採取以華制華的制度來抑壓香港人。又濫發軍票、糧食配給的不平圴、導致很多人饑荒而死。還有歸鄉政策,令香港人口急劇下降。日本這樣的行為,令我覺得他很卑鄙,而且令我討厭。不過另外一方面,日本行軍速度的確令人感到驚訝。那些軍人不會筋疲力盡,而且日本可以訓練出這麼精銳的部隊,是十困難的!這一點是我認為日本能夠攻陷香港的原因。

23 王嘉欣: 經過多次的考察和搜集資料,我們終於完成了這份歷史報告,考察的那幾天真是天公作美沒有下雨,還有幾位同學帶路,令我們不用找得那樣辛苦,行黃泥涌時真是很像行山,還慶幸當天的天氣是那麼 清涼,行過當然日本人曾經進入的這個地方,想起也有點覺得恐怖。在歷史博物館中的物品有點兒嚇人,因為一經過會發出聲音,我想當時的香港人每日一定會過著膽戰心驚的日子,經過多次的考察和 搜集資料,我們終於完成了這份歷史報告。, 陳浩怡: 做完這個專題研習之後,我覺得原來做一份簡報是那麼辛苦的回事。但當我做完了,真的要交的時候,我感到鬆一口氣。當我做這份研習時,真是愈做愈憎當時的日本人。做出這麼殘酷的事,真是沒有血性。

24 資料來源 http://www.geocities.com/boilano/?200626

25 組員名單和分工表 組員名單 組長:阮汶雅3D(19) 組員:陳浩怡3D(1) 周妙恩3D(6) 林寶盈3D(10) 王嘉欣3D(19)
資料整理(簡報):陳浩怡 訪問:林寶盈,王嘉欣 網上資料:陳浩怡﹑周妙恩﹑林寶盈 圖片搜集:陳浩怡﹑周妙恩﹑阮汶雅 匯報:全組

26


Download ppt "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