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医学讲座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中医学讲座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医学讲座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2 中药基本知识 第一节 中药的炮制 炮制又称炮炙,是依据中药理论,按照医疗的需要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用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炮制的目的
第一节 中药的炮制 炮制又称炮炙,是依据中药理论,按照医疗的需要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用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炮制的目的 1.清洁药物,利于贮藏,保证净度。 2.减低毒性,保证安全。如乌头、半夏生用有毒,炮制后可消除或降低毒性而避免毒副反应。 3.改变性能,增强疗效。如地黄生用性寒凉,酒蒸成熟地黄则性微温而补血;延胡索醋制后止痛作用增强等。 4.矫正异味,便于服用。有的生药具有腥臭难闻怪味,如椿白皮用数炒后臭味消失,较易服用。

3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功能,也就是药物所具有的特性和作用。它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
(一)四气五味(基于阴阳五行认识) 1.四气,或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另有平性,是指寒热之性不太明显者,然而仍有偏温、偏凉的差别,所以通常仍称四气。

4 2.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1)辛能散、能行。散是发散,如发散表证的麻黄、薄荷等。行是行气行血,如行气止痛的香附、术香和活血化瘀的川芎等。 (2)甘能补益、和中、缓急,常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物。如人参、熟地,以及调和诸药与缓解止痛的甘草、饴糖等均有甘味。

5 (3)酸能收、能涩。用治虚汗,泄利,遗精带下等,如五味子、乌梅等收敛止汗,乌梅涩肠止泻,金樱子涩精止带。
(4)苦能泄、能燥、能坚阴。如大黄泻热通便,杏仁降肺气止咳平喘,黄连清热泄火,苍术燥湿,黄柏清湿热与坚阴。 (5)咸能软坚、散结、泻下。常用于治疗痰核、瘰疬、痞块与便结等证。如芒硝泻下通便,瓦楞子、牡蛎能软坚散结,治疗痰核、瘰疬、痞块。

6 (二)归经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将药物功效进行归纳,体现了药物对机体各部位治疗作用的选择性。
如酸、苦、甘、辛、咸味分别归入肝、心、脾、肺、肾经

7 第三节、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配伍是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选择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前人把药物配伍关系总结为用药“七情”。
1.单行 仅用一味药治疗疾病。如人参(独参汤)治气虚欲脱证。 2.相须 凡属两种以上功效相同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叫相须。如石膏配知母能增强清热泻火的作用。

8 3.相使 凡以一药为主,余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叫相使。如黄芪与茯苓同用,茯苓能提高黄芪的补气利水的作用。
4.相畏 是指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被另一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姜配生半夏可减弱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5.相杀 是指一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防风可解除毗霜之毒、绿豆能杀巴豆毒等。上述相畏与相杀,实质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结果都是消减毒性。

9 6.相恶 一药可使另一药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称相恶。如莱藤子与人参同用,人参的补气作用则被莱藤子消弱。
6.相恶 一药可使另一药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称相恶。如莱藤子与人参同用,人参的补气作用则被莱藤子消弱。 7.相反 两种药物合用后相互作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剧烈作用称相反,如"十八反"与"十九畏"中所列药物等。 综上:相须、相使能产生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临床用药时应当充分发挥;相畏、相杀,互相拮抗,能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物时,酌情考虑应用;相恶、相反,互相削弱,抵消原有功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原则上不能同用,仍属配伍禁忌。

10 (二)禁忌 为了保证安全和提高疗效,必须讲究用药禁忌。 主要有:1.配伍禁忌在配伍中提到的“相恶”、“相反”,原则上应当禁忌。
十八反、十九畏

11 2.妊娠禁忌 凡是损害胎元以致引起流产的药物,都应作为妊娠用药的禁忌。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的大小不同,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
禁用的药物大多数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 慎用的包括活血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等药物

12 (三)剂量 所谓剂量,是指一剂药中每味药物成人1日的用量;
剂量大小与药物的疗效密切相关,剂量过小,难以取效,延误病情;用量过大,损伤正气。尽管中药多是原生之品,其性平和,剂量变化的幅度较大,不如化学制剂那样严格,但对某些性质猛烈和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马钱子等,剂量仍须严格掌握。

13 剂量大小必须根据药物的性能、质地、配伍、病情、年龄、体质等来掌握。
如毒性大,性质猛的用量宜小;无毒而性平和的用量宜大。质地轻的用量小,质地重的用量大;单方剂量宜大,复方剂量宜小;主药用量要比辅药用量大、散剂用量要比汤剂小。病情危急或顽疾患者用量宜重;病情轻者,用量宜轻。体质壮实者用量宜重地幼孕产或久病弱者,用量宜轻。5岁以下的儿童,用成人量的1/4;6~10岁可用成人量的1/2等。

14 (四)煎法与服法 常用药物的不同煎法举例如下。先煎:龙骨、牡蛎、石膏、磁石、代赭石、石决明、珍珠母、玲羊角、鳖甲、龟甲等,宜先煎15分钟后再入它药。包煎:旋覆花、车前子、海金沙等应用纱布包好。另煎:人参、西洋参、藏红花等宜单独煎。后下:薄荷、钩藤、霍香、佩兰、小茴香、砂仁、豆寇等,待它药煎至一定时间后放入,再煎5~10分钟。烊化: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需单独加温溶化或隔水炖,使之烊化。冲服:朱砂、琥珀、芒硝、三七、竹沥、姜汁等。泡服:番泻叶、胖大海、肉桂等。

15

16 常用中药及其功效(49种) 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 (二)辛凉解表药:柴胡、薄荷 二、祛风湿药:独活 三、祛湿药 (一)芳香化湿药:藿香 (二)利水渗湿药;茯苓 四、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石膏、 (二)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三)清热凉血药:丹皮

17 (四)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芩、黄柏 (五)清热解暑药:青蒿 (六)清热明目药:决明子 (七)清虚热药:地骨皮 五、消导药:山楂 六、泻下药: (一)攻下药:大黄 (二)润下药:火麻仁 (三)逐水药:大戟

18 七、祛痰止咳平喘药 (一)清化热痰药:贝母 (二)温化寒痰药:半夏 (三)止咳平喘药:杏仁、桔梗 八、温里药:附子、干姜 九、理气药:陈皮、木香 十、理血药 (一)活血药:川芎、丹参 (二)止血药:三七

19 十一、补益药 (一)补气药:人参、黄芪、甘草、党参 (二)补血药:熟地、当归 (三)补阴药:沙参、麦冬 (四)补阳药:鹿茸、淫羊藿 十二、固涩药 (一)收敛止汗药:五味子 (二)涩肠止泻药:乌梅 (三)涩精缩尿药:山萸肉 十三、平肝息风药:天麻、钩丁 十四、安神药:远志、酸枣仁 十五、开窍药:苏合香

20 谢谢! 欢迎交流 Tel:09318289560 09313947042 E-mail: shenshl@lzu.edu.cn


Download ppt "中医学讲座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