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三中学 潘利军
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2、内容分析 3、教学目标分析 4、教学重难点分析
3
1、教材地位 本节是人教版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一节内容。
隶属于课程标准第5个一级主题中的第2个二级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
4
2、内容分析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和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介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难度梯度,我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
5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资料分析并观察血样标本,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实验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自主学习等方式,了解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病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类比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
6
4、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血液的组成; (2)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正确观察和区分血细胞的形态结构。
7
二、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2、教法 3、学法 (1)先学后教、合作探究、问题探究 (2)演示法、实验法、启发式、讨论式
(1)自主、合作、探究 (2)实践—理论—再实践—得出结论 (3)类比、归纳知识
8
1、学情分析 1.学生好奇心强,对于血液有很大兴趣 2. 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还不了解 3.学生理论知识和抽象思维不足,需要在直观上加以引导。
9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已经分层的鸡血、装有水的烧杯、沙子、显微镜 人血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实验报告册等
10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2.资料分析 3.实验探究 4.引伸拓展 5.课堂练习
11
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3分钟) 展现故事情景:
小王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给他做了一次血常规化验。看了这张化验单后,医生神色凝重。为什么呢?大家能否看出来?你觉得我们需要拥有哪些血液方面的知识,就能看懂这张化验单?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共鸣; 2、设置悬疑,激发学生探究血液的积极性; 3、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培养学生对科学好奇并将它保持下来,然后将这种好奇心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正确态度。
12
血常规化验单 检验科报告单(一)NO.0031225 姓名 王×× 性别 男 年龄 31 病案号 科 病房 床号
姓名 王×× 性别 男 年龄 31 病案号 科 病房 床号 临床诊断 检查结果: 急 普通 检号 项目 测定值 送检物 红细胞 ×1012/L 送验目的 白细胞 20×109/L 送检人 年 月 日 时 血红蛋白 g/L 医师 血小板 ×109/L 化验费 收费章 报告 日期 月 日 检验者 报告者
13
环节2:资料分析,自主探究: 血液的组成(10分钟)
环节2:资料分析,自主探究: 血液的组成(10分钟) 1、观察血液样本以及演示类比实验 2、通过血液分层总结血液成分 3、讨论血浆成分及功能
14
1、观察血液样本和类比演示实验 1.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部分? 2.各呈什么颜色? 3.为何会分层?分成了几层? 设计意图:
用水和沙子分别代表血浆和血细胞,进行血液分层的演示实验,这样设计,直观形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血液为什么会分层。
15
血液 2、总结血液成分 血 浆 血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设计意图: (1)请学生在黑板上将分层后的血液个部分名称表示出来。
(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红细胞。 血 浆 血液 白细胞血小板 血细胞 红细胞 设计意图: 1.以直观形象图示,请学生总结血液成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血液分层图示,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红细胞,为下一步实验做铺垫
16
3、讨论血浆成分及功能: 案例分析: 设计意图: (1)浆看起来是液体还是固体?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请学生根据教材的成分图示,标出不同颜色成分) (2)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3)有什么功能? 案例分析: 人在大量出汗或者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这些成分? 设计意图: 1.依照分层从上往下的顺序,通过设计问题,从直观到抽象,一步步让学生了解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突出血浆的流动性。 2.进行案例分析,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
环节3:实验探究: 血细胞的组成(20分钟) 第一步:回忆显微镜的使用 第二步:明确观察任务 第三步:进行观察 第四步:讨论并总结
环节3:实验探究: 血细胞的组成(20分钟) 第一步:回忆显微镜的使用 第二步:明确观察任务 第三步:进行观察 第四步:讨论并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亲身观察,发现三种血细胞的特点,使知识更具体和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再采取多种学生参与方式及时的总结,提炼出知识体系,突破重难点。
18
1、回忆显微镜的使用 学生上讲台演示 学生观看“找茬” 设计意图:
“兵教兵” ,使枯燥的复习变得生动,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课堂变得更为有效。
19
2、明确观察任务 设计意图: 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
(1)你能找到几种细胞,请将它们画下来; (2)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具有什么特点? 这是什么细胞? (3)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4)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设计意图: 明确观察任务,学生在观察时不至于盲目,让学生在观察时画出红细胞和白细胞,从感性上认识并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20
3、进行观察 设计意图: 两人一组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发现问题 讨论解决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1.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使知识形成自然; 2.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并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 3.同时要求学生要真实的报告和记录在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
21
4、讨论并总结 小组汇报 集体评论 共同总结 设计意图: 1.角色互换,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在课堂中形成新课程倡导的“立体交流”;
分类 形状 数量 细胞核 大小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集体评论 共同总结 设计意图: 1.角色互换,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在课堂中形成新课程倡导的“立体交流”; 2.充分反馈信息,使学生一反被动静止状态,富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大限度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突破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理念。
22
环节4.引伸拓展(5-6分钟) 1. 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2.给出我国有关血常规正常参考值,请学生对比,能够发现白细胞异常,进行解释(白血病)
3.学生谈论白血病,体会血液的作用,并引出下一课题:血细胞的功能。 设计意图: 1.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课堂的悬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回归主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课题做了铺垫。
23
环节5:课堂练习(2-3分钟) 设计意图: 3.连线 淡黄色 血 浆 白色(很薄) 红细胞 红色 白细胞和血小板
1.人体的血液由 和 组成。 2.显微镜下,你观察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 A.上皮细胞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3.连线 淡黄色 血 浆 白色(很薄) 红细胞 红色 白细胞和血小板 4.人体的血液由三种血细胞组成,形体啊、大小各不同,你能判断下列特点分别属于哪种血细胞吗?具有细胞核的是 ,呈双面凹圆饼状的是 ,形态最小的是 。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练习,从不同角度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对课堂知识进行升华。同时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
24
四、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将血液成分及三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对比同时展现给学生,力图全面而简明,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知识脉络。
25
谢 谢 大 家! 敬 请 指 导!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