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前言 冬至是廿四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被稱為最重要的一個節氣。 通常在國歷12月21日到12月23日這三日之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前言 冬至是廿四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被稱為最重要的一個節氣。 通常在國歷12月21日到12月23日這三日之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一、前言 冬至是廿四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被稱為最重要的一個節氣。 通常在國歷12月21日到12月23日這三日之間,
冬至的時間在農曆中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等節日一樣,被稱 為「活節」 冬至在《尚書》「堯典」中稱為「日短」 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冬至過後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

3 前言 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指的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相反的,陽 氣則從此開始萌芽 。
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指的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相反的,陽 氣則從此開始萌芽 。  在氣候上作為寒暑交替的轉捩點,冬至也因為容易被測定,所以常被用來 作為推算曆法中節氣的依據 民間也有句話說:「冬至大如年」,可見冬至是一個具重要意義的節日。

4 二、冬至的歷史-冬至的由來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 冬至的起源居然是來自於一次國家層面的都城規劃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 為土中

5 冬至的由來 依周公測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詳細規劃了滅 商後的第一座國家都城,
《逸周書 ·作雒》載:「乃作大邑成周於土 中,……南系 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 之大湊。」。 「定天保,依天室」 ,國家社稷(都城、宗廟) 完成之後,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禮作樂,詳細制訂 了國家禮儀制度 據記載,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 過新年,周公選取的是經土圭法測得的一年中 “日影”最長的一天,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6 冬至的由來 《漢書》有云: 「冬至陽氣起,君道長, 故賀…… 」也就是說,人們開始過冬至 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 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大吉之日。 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 俗,往往選在在冬至。 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 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7 (二)古時的冬至 周曆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於如今國曆的十一月,所以 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
直到漢朝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把正月和冬至分開。 也可以說單純的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 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 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 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 的節日。

8 古時的冬至 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
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按《柬京夢華 錄》、《武林舊事》等宋籍之載,宋代的冬至如同過年般盛大 皇帝也在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且大赦罪犯,皇帝於冬至祭天之俗至 清代仍然留存,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明、清兩代,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 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

9 冬至的傳說(一)吃餃子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 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 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 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 吃餛飩。   

10 吃餃子 河南地區流傳著這麼一則有關冬至的傳說:河南南陽有個名醫叫做張仲景,醫術十分高明。不管是 什麼樣的疑難雜症,只要經過張仲景的治療,都可以迅速痊癒。人們都尊稱他是個醫聖。 張仲景原本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後回到河南老家。還鄉的時候,正是酷寒的嚴冬。他走到白河岸 邊,發覺河面都凍成了冰。來來往往為生計奔忙的鄉親們,穿著單薄的衣服,面黃肌廋,連耳朵都 凍爛了。張仲景看了,心中著實感到不忍。 等他一回到家,登門求醫的人接踵而至。門前車馬雜沓,全是鄉裡官宦富豪人家。張仲景從早忙到 晚,可是心中仍記掛著那些凍傷耳朵的窮鄉親們。到了冬至那一天,他就把家中的工作交給弟子們, 自己到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給窮人捨藥治療凍傷。藥方的名字叫做「祛寒嬌耳湯」。 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等煮熟後,將羊肉及藥材撈起切碎,用麵 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再下鍋煮熟。來乞藥的人們,每人都給一大碗湯,兩雙嬌耳。大家吃 了「祛寒嬌耳湯」後,只覺得渾身溫暖,兩耳發熱。張仲景一直捨藥到年三十,終於把鄉親們的耳 朵全治好了。張仲景捨「祛寒嬌耳湯」的事一直在民間流傳著。為了紀念他為人們治病的恩德,每 到冬至這一天,人們都要包嬌耳吃。「嬌耳」又稱「餃兒」,也就是現在我們所吃的餃子。傳說吃 了冬至餃子,包管耳朵不會凍傷。

11 (二)台灣地區相傳冬至是牛的生日 從前有個村子,村裡的土壤十分肥沃,農夫只要將稻種撒到田裡,就可以坐著等收成。這 些農夫們沒事做,每天都聚在一位叫墨斗公的木匠店裡聊天。 墨斗公被這些農夫吵得根本無法工作,於是他就交給徒弟一包施過法的鋸木屑,並交待徒 弟每天早上到農田裡撒一小撮,讓農田長出雜草,這樣農夫就會勤勞下田耕作。誰知道徒 弟嫌每天撒太費事,竟然一口氣把整包鋸木屑都倒光,結果,所有的農田長滿雜草,稻子 也全部枯死。 墨斗公看到自己的徒弟闖下大禍,就罰他變成一頭牛,幫農夫耕田除草。沒想到徒弟變成 牛後,懶惰的本性不改,要牠耕田,牠就說出:「今天我太累了」、「不餵我吃東西,怎 麼工作?」等等許多藉口。 天上的佛祖看不下去,便在牛的下巴釘了一根釘子,讓牠無法開口抱怨,只能認真的工作, 到現在牛的下巴還有一顆突起像痣的東西。 由於牛很愛吃湯圓,後來人們就把冬至這天作為「牛」的生日。在冬至這一天,人們除了 餵牠湯圓外,還會在牛角、額頭上都粘上一顆「圓仔釘」,另外,為感謝牛一年來的辛勞, 則讓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12 (三)中國其他各地的風俗 地方 習俗 河北省 東安縣冬爐、獵兔,人家祭祖、賀節、拜師。 懷柔縣冬至量日影以占次年收成豐欠。樂
亭縣士以麵食祭祖,農家於此日商定子女嫁娶之事,此後商賈價便啟程往京師作買賣。 南皮縣冬至日人家互相拜賀,擁爐會飲,稱為「扶陽」。 新河縣鄉塾弟子於冬至日各拜業師,稱為「拜冬」。 山東省 滋陽縣冬至修燧灶以祈求長壽。 曲阜的婦女節前就做好布鞋,於冬至日贈送舅姑。 海陽縣吃羊肉,叫做「卻寒」。鄒縣兒童作「拿寨」、「打瓦」的遊戲。少年開始習武,叫做「看冬」。 鄒縣並無賀冬至的習俗,據說孟子於冬至日,鄉人十分悲痛,於是廢除慶賀冬至的習俗。 臨沂縣民在冬至日用火紙剪製衣服,攜至祖墳前焚燒,然後添土。 山西省 冬至日,猗氏縣農夫拔取麥根,其白蕊多寡以卜次年豐欠。 永和縣稱冬至為「追節」。 陽城縣稱冬至為「喜冬」,官紳士家行拜賀禮。民間只以麵角祭祖並進奉家中尊長。 大同縣於冬至日祭財神。 河曲縣拜冬時,飲宴佐以羹,棗釀羔羊。

13 地方 習俗 河 南 省 陳州冬至紮紙成束後,君以焚燒,稱之「送段」。 西鄉縣冬至日向巴山看雪,占來年豐欠。 臨潼縣農諺「一九雪,九九皆有雪」。 江 蘇 省 嘉定縣最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春粢糕以祭祖,並以之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 金壇縣賀冬時,於宗祠祭祖並團拜。 蘇州冬至家宴,席間必備一種以黃酒加糖漿製成的冬陽酒。 浙 江 省 杭州冬至以赤豆飯、新米糕祭祖。 嘉善縣以冬至天晴來卜次年豐收。 桐鄉縣冬至,縉紳行慶賀禮,傭工休假三日。蕭山縣冬至,各家以糯米粉、麥麵裏肉餡相饋贈。 諸暨縣冬至,以餈糕享奠祖先及親友之有喪者。上虞縣冬至,乞丐扮鬼執武器沿門逐疫,如古之儺禮。 江 西 省 湖口縣冬至,民家早起設羹飯以祭祖,稱為「冬飯」。 新昌縣冬至,各姓相率祭祖 。 福 建 省 福州冬至以湯圓祭祖,又取之粘於門楹之間。 漳浦縣民冬至以小湯圓遍塗門戶器皿中,稱為「祀耗」,凡家中有喪事的,則不做湯圓。 廣 東 省 乳源縣冬至各家祭祖,亦至墳墓掛紙,俗稱「掛冬」。 順德縣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澄海縣冬至不下田,不用牛,不汲井,猶有古人「閉關息旅」之遺風。

14 四、冬至在台灣的現況 台灣冬至習俗流傳至今,比較著名的僅存 搓湯圓一項民俗活動
在傳統農業社會中,農民的生活作息是依 照農業的生產週期,節氣影響農業生產, 農民按照歲時節令播種收成,但在現代工 商社會中,節氣已不再支配人民的生活, 冬至也僅存吃湯圓慶團圓和進補的習俗。

15 冬至在台灣的現況(一)吃甜圓仔添歲 在臺灣,冬至的湯圓被稱為「冬節圓」或「圓仔」。 圓仔有分甜鹹、大小之分。
用於祭祀的紅白兩色的小圓仔與如雞蛋大小般的「圓仔母」兩色各六。 圓仔母通常包土豆餡或糖料。冬節前夕,全家人一齊將糯米糰搓挲成大大 小小的圓粒,稱為「公孫父子圓」。

16 吃甜圓仔添歲 人們在祭祀完畢後,一起食用,稱為「添歲」。
小孩會將「圓仔丁」黏糊於門扉、窗戶、車窗、桌、櫃、畜欄、牲窩、水 井或器物等處,犒勞窗牖神及家具神等守護神一年辛勞,稱為「餉耗」。 糊黏圓仔丁在傳統習俗中亦有祈求「出好丁」之意,為祈禱新婦生子之寓 意(古時指是男子)。待圓仔丁乾燥後可以藉由圓仔的膨脹或塌陷來預卜 生育之兆,給孩子們食用,亦有保佑發育健康,添新歲 。 古代流傳著食用冬節圓需每匙兩粒,若未婚者最後一匙必為奇數 ,若已婚 者最後一匙必為偶數。 舊時臺灣尚賭,賭客食用時亦預卜最後一匙剩雙數為贏兆、單數為輸兆。

17 (二)冬至進補:「補冬」 「補冬補嘴洞 」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台 灣俚語,係指冬至這一天要燉補品填 補人們的嘴
在民間有冬至「補冬」的習俗,補冬 的內容視家庭貧富而異。有的宰雞殺 鴨燉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 貧戶則以桂圓肉(龍眼干)和糯米、 糖燉米糕而食,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吃 補品,對身體特別有益。

18 (三)拜祖先和祭祖 冬節一早,煮甜湯圓,先在大廳敬供神明與祖先 中午時備酒菜,先祭祖先,然後全家聚餐,歡度冬節。
冬至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 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 有的在冬至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 功能。台南地區的冬至,除了祭拜祖先以外,還有祭拜神佛、灶王爺、三 界公(三官)及地基主的習俗。供品除了湯圓以外,還有一種「菜粿」。 菜粿的做法是先將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團,加上一些紅色色素以增加美 觀,就可以用來包餡了。餡料主要有蘿蔔絲、花生粉、白糖、肉燥等等。 包好後捏成半月形,放在高麗菜上,就可以放進蒸籠了。蒸好的菜粿帶有 高麗菜的清香,是很受歡迎的冬至食品。

19 五、結語與展望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大如年”之說表明了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 許多的節日商業味濃,已經見怪不怪了
各色各樣口味的湯圓及許多與和進補有關的食物 很多餐館都會特別推出冬至的菜單 冬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美食節」,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現今人們在冬至聯想到的也許只剩下食物,但是,節慶的內涵沒有太大的 偏離 在未來,冬至進補這個傳統應該是不會消失,因為商人有了多一個借口讓 民眾消費,實在不會白白放過。也許會在冬至跟古時一樣進行例行放假, 成為另一個傳統大節日。

20 六、心得感想 我認為每年在台灣過冬至也會感覺到很有節日氣氣,讓我感到印 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至當天,在我家附近的各大超市,冷凍湯 圓都銷售一空,讓我覺得十分驚奇,冬至要吃湯圓,這好像已經成 了約定俗成的事情。而且售賣麻油雞,薑母鴨的店家總是大排長 龍,供不應求,可見冬至進補的內涵可是已經深入民心從未間斷 過。冬至也是象徵團圓的日子,對在外求學生而言吃湯圓不再可 有可無的活動,而是一個必須執行儀式,許多學生也會眾在一起 吃湯圓,因為不這麼做,家彷彿離你更遠了。

21 七、參考資料 【書籍部分】 《中國古代漢族節日風情》,朱啟新、朱筱新,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臺灣風俗》 第一章 「歲時」,頁30-31,吳瀛濤著,2010年9月, 眾文圖書公司出版。 【網站部分】 冬至 冬令進補 冬至後9天是最佳時機  僑委會  蘋果日報-天地之中 

22 報告到此結束,謝謝


Download ppt "一、前言 冬至是廿四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被稱為最重要的一個節氣。 通常在國歷12月21日到12月23日這三日之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