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唐詩的概況 文光國中 陳政一 整理
2
唐 代 三 百 年 間 , 湧 現 出 大 批 優 秀 詩 人 。 就 整 體 水 平 而 言 , 唐 詩 超 過 了 中 國 歷 史 上 任 何 一 個 朝 代 的 詩 歌 。
詩 歌 的 思 想 性 與 藝 術 性 的 完 美 結 合 , 達 到 了 很 高 的 地 步 , 再 加 上 題 材 、 意 象 和 風 格 的 多 樣 性 , 以 及 廣 泛 的 群 眾 基 礎 , 使 唐 代 成 為 中 國 詩 歌 的 全 盛 時 期 。 唐 代 三 百 年 間 的 詩 歌 , 有 一 個 發 展 變 化 的 過 程 , 按 照 傳 統 的 習 慣 , 我 們 把 它 劃 分 為 初 、 盛 、 中 、 晚 四 個 階 段 。
3
唐詩興盛的原因 詩人地位的轉移 政治背景 詩歌形式的發展
4
詩人地位的轉移 唐以前的詩歌大部份掌握在貴族手中,缺乏社會生活的體驗。只能醉心於文學的詞藻與形式。
唐代的詩人大半來自中下層社會,有豐富的社會體驗。
5
政治背景 唐代幾位有權力的皇帝不僅都愛好文藝音樂,並大加提倡。太宗設文學館、弘文館。高宗、武后更自製新詞。
玄宗本身是詩人、樂師兼優伶,愛好文藝、附庸風雅。
6
詩歌形式的發展 社會生活日益複雜,詩人的思想情感也更為豐富。在詩歌的創作上,新的內容要求新的形式。
辭賦僵化,傳奇文學興起較遲,因此集中精力於詩歌創作。
7
從 高 祖 武 德 元 年 ﹙ 6 1 8 年 ﹚ 到 玄 宗 開 元 ﹙ 7 1 3 - 7 4 1 年 ﹚ 初 年
初 唐 詩 歌 從 高 祖 武 德 元 年 ﹙ 年 ﹚ 到 玄 宗 開 元 ﹙ - 年 ﹚ 初 年
8
齊 梁 舊 風 初 唐 前 五 十 年 間 的 詩 人 , 大 多 是 由 陳 、 隋 入 唐 的 , 或 為 政 治 家 , 或 為 文 學 侍 從 之 臣 , 作 品 多 奉 和 應 制 之 作 , 內 容 無 非 是 宴 飲 、 游 賞 、 詠 物 、 艷 情 之 類 , 梁 陳 浮 艷 綺 靡 的 詩 風 依 然 籠 罩 詩 壇 。 這 種 情 形 , 直 到 高 宗 至 武 后 初 年 出 現 了 以 “ 文 章 齊 名 天 下 ” 的 “ 初 唐 四 傑 ” 才 有 所 改 變 。
9
初 唐 四 傑 所 謂 “ 初 唐 四 傑 ” 是 指 王 勃 、 楊 炯 、 盧 照 鄰 、 駱 賓 王 四 人 。
他 們 的 社 會 地 位 都 比 較 低 下 , 但 他 們 才 華 橫 溢 , 在 唐 詩 的 開 創 時 期 , 努 力 擺 脫 南 朝 浮 靡 詩 風 的 影 響 , 積 極 開 拓 詩 歌 的 題 材 領 域 , 對 詩 的 格 律 形 式 也 有 新 的 探 索 。
10
四 傑 的 創 新 盧 、 駱 的 七 言 歌 行 , 是 在 宮 體 詩 的 基 礎 上 創 變 出 了 新 的 情 調 , 使 得 宮 體 詩 由 宮 廷 走 到 了 市 井 。 五 言 律 詩 發 展 到 王 、 楊 才 基 本 定 型 , 並 在 他 們 手 中 從 臺 閣 移 到 了 塞 外 大 漠 , 所 以 他 們 是 五 言 律 詩 的 奠 基 人 。 開 闊 了 視 野 、 擴 大 了 詩 歌 題 材 , 而 且 開 始 出 現 了 具 有 時 代 氣 息 的 昂 揚 的 感 情 基 調 。
11
王勃 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 城 闕 輔 三 秦 , 風 煙 望 五 津 。 與 君 離 別 意 , 同 是 宦 遊 人 。 海 內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鄰 。 無 為 在 歧 路 , 兒 女 共 沾 巾 。 一 洗 傳 統 送 別 詩 的 哀 怨 悲 傷 的 情 調 , 樂 觀 開 朗 而 又 豪 爽 壯 闊 , 體 現 出 時 代 的 昂 揚 精 神 。
12
楊 炯 的 《 從 軍 行 》 烽 火 照 西 京 , 心 中 自 不 平 。 牙 璋 辭 鳳 闕 , 鐵 騎 繞 龍 城 。
烽 火 照 西 京 , 心 中 自 不 平 。 牙 璋 辭 鳳 闕 , 鐵 騎 繞 龍 城 。 雪 暗 凋 旗 畫 , 風 多 雜 鼓 聲 。 寧 為 百 夫 長 , 勝 作 一 書 生 。 壯 懷 激 烈 而 又 昂 揚 奮 發 , 表 現 出 剛 健 豪 壯 的 情 懷 , 讀 來 令 人 精 神 振 奮 。 可 見 那 種 昂 揚 向 上 、 積 極 進 取 的 時 代 精 神 , 已 經 開 始 反 映 到 詩 歌 中 來 了 。 可 以 說 , “ 初 唐 四 傑 ” 代 表 了 初 唐 詩 歌 革 新 與 發 展 的 方 向 。
13
沈 佺 期 和 宋 之 問 武 后 時 期 的 宮 廷 詩 人。 他 們 對 詩 歌 最 大 的 貢 獻 , 主 要 是 在 形 式 格 律 方 面 。 他 們 根 據 六 朝 以 來 詩 人 在 形 式 格 律 方 面 的 創 作 經 驗 , 把 逐 漸 成 熟 的 格 律 形 式 肯 定 下 來 , 使 律 詩 的 形 式 得 以 定 型 。 自 此 以 後 , 近 體 詩 和 古 體 詩 的 界 限 有 了 更 為 明 確 的 劃 分 , 這 對 中 國 古 典 詩 歌 藝 術 形 式 的 完 善 ,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義 。
14
陳 子 昂 繼 “ 四 傑 ” 和 沈 、 宋 之 後 , 在 詩 歌 理 論 和 創 作 實 踐 上 都 表 現 出 鮮 明 的 革 新 傾 向 的 詩 人 , 是 陳 子 昂 。 他 一 方 面 反 對 “ 彩 麗 競 繁 , 而 興 寄 都 絕 ” 的 齊 梁 之 詩 。 另 一 方 面 以 “ 風 雅 ” 的 精 神 和 “ 漢 魏 風 骨 ” 的 傳 統 相 號 召 , 要 求 健 康 的 內 容 與 生 動 有 力 的 語 言 形 式 相 統 一 。 他 的 詩 歌 創 作 , 乃 是 其 復 古 革 新 主 張 的 具 體 實 踐 。
15
登 幽 州 臺 歌 前 不 見 古 人 , 後 不 見 來 者 。 念 天 地 之 悠 悠 , 獨 愴 然 而 涕 下 !
語 言 奔 放 , 境 界 蒼 涼 , 氣 勢 遒 勁 , 包 含 了 一 種 深 刻 的 人 生 感 受 , 也 預 示 盛 唐 詩 歌 的 到 來 。
16
盛 唐 詩 歌 玄 宗 開 元 元 年 ﹙ 年 ﹚ 到 代 宗 大 曆 元 年 ﹙ 年 ﹚
17
盛 唐 精 神 開 明 的 政 治 、 繁 榮 的 經 濟 、 強 大 的 國 力 , 促 成 了 文 化 的 全 面 繁 榮 , 同 時 也 使 得 詩 歌 創 作 進 入 了 一 個 黃 金 時 期 。 時 代 的 氛 圍 不 僅 開 拓 了 詩 人 的 視 野 , 陶 冶 了 他 們 積 極 向 上 、 樂 觀 豪 爽 的 性 情 , 而 且 也 滋 長 了 衝 破 傳 統 、 追 求 解 放 的 精 神 。
18
盛 唐 精 神 懷 抱 遠 大 的 理 想 和 抱 負 , 以 蓬 勃 熱 烈 的 感 情 、 激 昂 慷 慨 的 聲 音 去 謳 歌 那 個 時 代 種 種 激 動 人 心 的 生 活 。 追 求 進 步 的 政 治 理 想 、 為 祖 國 建 功 立 業 的 英 雄 氣 概 。 傲 視 王 侯 、 反 抗 權 貴 的 精 神 , 乃 是 盛 唐 時 代 精 神 的 集 中 體 現 , 也 是 盛 唐 詩 歌 的 主 流 。
19
賀 知 章(詩天子) 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西元六五九年),卒於唐玄宗天保三年(西元七四四年),享年八十六歲。
讀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難》後,賀知章禁不住對李白說道: 「子,謫仙人也。」
20
《回鄉偶書》 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饒磨。
(一)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饒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二)
21
《回鄉偶書》賞析 賀知章告老還鄉時已經八十多歲,這時離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這首詩就是描寫他長久客居他鄉,返回故里的感懷詩。
全詩描寫了山河依舊,人事全非,感慨世事的滄桑無情。第一句描寫其因久客異鄉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這種近鄉情怯百感交集的心情。再來描寫想想自己離家時是慘綠少年,現在回到家鄉已是兩鬢白髮的老人了,不禁感概起來,我從沒有忘記故鄉,但是故鄉還有人認得我嗎?
22
《回鄉偶書》賞析 三、四句以充滿表情且具有戲劇性的笑問場面來描寫。「笑問客從何處來?」雖然只是兒童天真淡淡的一問,但在詩人一聽卻充滿了無盡的感慨,反應出自己的年老和反主為客的悲哀,「老」包含在這平淡的句中。 但是卻又被兒童的充滿有趣問話的生活情趣場面所打動,感受到家鄉的人情味。 詩的內容雖平淡,但情感自然,人情味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情感自然逼真,讓讀者自然的被引入詩的境界中。
23
王 維 (詩佛) 字摩詰。河東人。他 精通音樂,擅長繪畫,詩歌亦臻妙境 。 詩歌題材相當廣闊,而主要成 就體現在邊塞詩和山水田園詩方面。
24
邊 塞 詩 如 《 少 年 行 四 首 》 、 《 出 塞 作 》 、 《 隴 西 行 》 、 《 燕 支 行 》 等 , 均 充 滿 豪 壯 的 英 雄 氣 概 。 《 隴 頭 吟 》 、 《 老 將 行 》 等 , 則 在 豪 壯 的 詩 情 之 中 , 又 帶 有 深 沉 的 憂 思 和 慷 慨 不 平 之 氣 。 對 邊 塞 景 物 的 描 繪 很 有 特 色 , 尤 其 是 “ 大 漠 孤 煙 直 , 長 河 落 日 圓 ” 兩 句 , 更 是 廣 為 人 所 傳 誦 。
25
山 水 田 園 詩 王 維 的 山 水 田 園 詩 , 構 圖 精 美 , 清 新 幽 雅 , 具 有 寧 靜 恬 適 之 美 。
空 山 新 雨 後 , 天 氣 晚 來 秋 。 明 月 松 間 照 , 清 泉 石 上 流 。 竹 喧 歸 浣 女 , 蓮 動 下 漁 舟 。 隨 意 春 芳 歇 , 王 孫 自 可 留 。 於 詩 情 畫 意 之 中 寄 託 詩 人 高 潔 的 情 懷 和 對 理 想 境 界 的 追 求 。 “ 詩 中 有 畫 ” , 是 王 維 這 類 詩 的 共 同 特 點 。
26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他的「水墨山水」畫以渲染為法,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效能的發揮。
即便設色,也講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遠、純淨的境界。其繪畫方法影響到後來的一千年間。
27
輞川圖
28
王維《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29
《過香積寺》賞析(一) 詩人知道有一個香積寺,但不知寺在何處,於是便安步當車、信步游訪,顯出一派閒適、瀟灑的風度。走了幾里路後,竟然走入了雲遮霧繞的山間,頓時使香積寺給人一種幽遠、出塵、深不可測的感覺。 正走在古樹參天、杳無人跡的樹林中,又突然飄來隱隱的鐘聲,聞其聲而不知其處,越使香積寺染上神秘、迷人的色彩,而古寺的靜謐、安寧也就自在不言中了。
30
《過香積寺》賞析(二) 山間的泉水在嶙峋的岩石中間艱難的穿行,發出幽咽的聲音,似乎在痛苦的歎息生命進程中的艱難險阻;殘陽的紅暈抹不掉蒼松青翠的顏色,反倒更顯其久經風霜的清冷胸懷。 空闊隱秘的水潭在蒼茫暮色中使人心無塵想,讓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要通過禪定去消除來自世間的各種心中的私慾和雜念。
31
《過香積寺》賞析(三) 大詩人、大畫家王維為我們畫出了一幅幅聲與色的美麗圖畫,每一幅圖畫都帶著詩人的獨特情愫,把讀者步步引向詩人的終極目標:修心出塵。
32
王維─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垂。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33
《終南別業》賞析(一) 這是唐朝王維的“終南別業”。“終南別業”就是他的輞川別墅。這首詩讀起來像是行雲流水,充滿了王維厭倦官場,隱居終南的愉悅心情。 王維從中年起,就對佛法非常傾心,一直到晚年,才獨居終南山下,靜靜的修心。
34
《終南別業》賞析(二)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當念頭一來時,便常常獨自山行,在物我兩忘的寂靜中,那種萬事了然於胸的境界,只有自己能心領神會。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當來到水的盡頭時,不妨席地而坐,仰看白雲出岫在藍天漂浮,一片寧靜祥和中,卻蘊含了無限的變化,勃勃的生機。一切都是那麼玄妙,那麼自由,在清風白雲間,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有,其實什麼都有了。
35
孟浩然(公元689-740) 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 和王維一起合稱「王孟」,是唐代田園詩派代表人物。
他的詩風格清淡、自然而又韻味深長,在唐詩中自成一家。 李白在他的《贈孟浩然》一詩中尊稱孟浩然為“孟夫子”,並具體描述了自己對孟浩然的欽敬愛慕以至於崇仰之情。
36
《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37
孟 浩 然 孟 浩 然 的 詩 歌 以 描 寫 山 水 隱 逸 為 主 , 其 主 要 特 點 是 在 清 淡 自 然 的 意 境 中 , 表 現 出 淡 淡 的 愁 緒 。 名 作 :《 春 曉 》 、 《 宿 建 德 江 》 、 《 宿 桐 廬 江 寄 廣 陵 舊 友 》、 《 過 故 人 莊 》
38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一戶普通的農家,以一頓普通的雞黍飯邀請和款待作者。面對眼前村景輕描淡寫,將所談閒話如實道來,便使人覺得韻味無窮,真不愧是反映作者獨特風格的佳作。 平淡的語言蘊含濃郁的情韻,詩歌的意境寧靜優美而又純樸自然。
39
崔顥(公元 704? - 754年) 汴州(今開封)人。他詩名很大,但事跡流傳甚少,現存詩僅四十幾首。
他所寫的《黃鶴樓》詩,令李白非常佩服。
40
崔 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余黃鶴。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 詩 被 譽 為 唐 人 七 律 第 一 。 將 眼 前 浩 淼 淒 清 之 景 同 懷 古 思 鄉 的 情 緒 相 融 合 , 顯 得 自 然 高 妙 而 神 韻 超 然 。
41
七 律 第 一 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
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唐詩三百首》是後人對唐詩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的第一首。可見對此詩的器重。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42
崔 顥《長干行》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一)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二)
43
王 昌 齡 王 昌 齡 的 詩 以 七 絕 最 佳 , 當 時 有 “ 詩 家 夫 子 ” 之 稱 。
邊 塞 詩 如 《 從 軍 行 》 七 首 、 《 塞 下 曲 》 四 首 等 , 都 是 著 名 的 篇 章 , 其 中 所 表 現 的 愛 國 豪 情 和 勇 敢 樂 觀 的 精 神 , 都 是 典 型 的 盛 唐 之 音 。 他 的 詩 中 亦 常 常 描 寫 戰 士 的 不 幸 與 鄉 愁 。
44
王 昌 齡 的 《 出 塞 》 秦 時 明 月 漢 時 關 ,萬 里 長 征 人 未 還 。 但 使 龍 城 飛 將 在 ,不 教 胡 馬 度 陰 山 。 月亮高掛在天上,就和秦朝的明月完全一樣;邊防關塞也和漢代的邊防關塞完全一樣,但是,遠征沙場的戰士卻都沒有回來。要是當年駐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在的話,必定不會讓胡人的兵馬越過邊界來侵犯我們。
45
李 白 (詩仙 701年-762年) 李 白 生 活 的 時 代 主 要 是 唐 玄 宗 開 元 、 天 寶 的 四 十 多 年 , 即 所 謂 盛 唐 時 期 。 他 的 詩 兼 有 豪 壯 雄 渾 與 清 新 明 秀 二 者 之 美 。 他 那 奔 放 的 熱 情 、 浪 漫 的 理 想 、 執 著 的 追 求 、 坦 蕩 的 胸 懷 、 不 羈 的 性 格 , 以 及 豪 俠 式 的 行 為 , 都 典 型 地 反 映 了 盛 唐 式 的 時 代 風 貌 , 構 成 他 所 特 有 的 飄 逸 豪 放 的 風 格 。
46
李 白 詩 歌 的 感 情 色 彩 十 分 強 烈 。 他 的 詩 猶 如 奔 騰 的 江 河 , 一 瀉 千 里 , 瑰 奇 美 麗 , 縱 橫 變 幻 。 他 著 名 的 《 蜀 道 難 》 、 《 夢 遊 天 姥 吟 留 別 》 、 《 將 進 酒 》 、 《 宣 州 謝 朓 樓 餞 別 校 書 叔 雲 》 、 《 梁 甫 吟 》 等 等 , 都 寫 得 氣 勢 豪 壯 , 跌 宕 起 伏 , 震 撼 人 心 。 李 白 的 詩 歌 具 有 豐 富 奇 特 的 想 像 力 , 大 膽 的 比 喻 , 生 動 的 誇 張 , 更 增 強 了 詩 歌 的 感 染 力 。
47
李白的詩風 李白詩歌取材廣泛,想像豐富,多用誇飾的手法、生動的比喻去抒發其思想感情。
他的詩歌又自由奔放,不拘格律。擅寫七言古詩和絕句,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被譽為「詩仙」。
48
將 進 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 進 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小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49
長 干 行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長 干 行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50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心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51
賞析(一)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意思是說,背棄我而離開的,是昨天的歲月,它已經不可挽回地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擾亂我心緒的,是現在的時光,它引起我的煩惱和憂愁。 「棄」字,刻劃出了過去歲月對詩人的冷酷無情;「留」字,又顯示出詩人對往昔時光流連不捨的矛盾心情。李白曾經身懷報國宏圖大志。但是,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
52
賞析(二) 三四兩句突作轉折:面對著寥廓明淨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
這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畫圖,也展示出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從極端苦悶忽然轉到朗爽壯闊的境界,彷彿變化無端,不可思議。
53
賞析(三) 五、六句「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是借建安至唐期間的文學概況,總結李雲和詩人自己的創作風格。
這兩句詩的大意是:你的詩文頗具建安風骨,我的詩像謝朓一樣清麗秀奇。
54
賞析(四)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二句,是從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負寫二人的友誼之深。
意思是說:我們倆都懷有超逸的興致和抱負,幾乎想要飛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現實。
55
賞析(五)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二句,寫面對黑暗現實所激起的憤懣和似水難斷的哀怨。
「抽刀斷水」是比喻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水更流」則是抽刀斷水非但不能阻止流水,而且水流受阻後會更加急迫的意思。 暗示明知不能為而為之,只能更痛苦。
56
賞析(六) 詩的最後兩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既有對過去總結,又有為自己設計未來的意思。
詩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稱意」;放眼「今日」,煩憂不堪,不平滿目;於是,他決心與世決絕,從此浪跡江湖。表現了詩人難能可貴的叛逆與反抗的精神。
57
杜 甫(詩聖、詩史 712 - 770) 處 唐 王 朝 由 盛 轉 衰 的 急 劇 變 化 的 時 代 。
杜 甫 經 歷 過 開 元 、 天 寶 盛 世 , 也 經 歷 了 安 史 之 亂 的 全 部 過 程 。 因 此 他 的 一 生 同 他 所 處 的 那 個 時 代 , 特 別 是 安 史 之 亂 以 後 2 0 年 間 那 “ 萬 方 多 難 ” 的 時 代 息 息 相 關 。
58
杜 甫 生 平 隨著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
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返成都。 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
59
杜 甫 的 詩 風 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而且充滿熱愛祖國、熱愛人 民和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
杜甫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窮絕工巧,感情真摯,平實雅談,描寫深刻,細膩感人 ,形象鮮明。 杜甫詩中每一個字,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有「詩史」及「詩聖」的美譽。 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60
春 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61
石濠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踰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夜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62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
63
潼關吏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舉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備長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64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65
《登樓》 客:杜甫自指。 萬方多難:指吐蕃之亂。廣德元年十月,吐蕃曾攻陷京都,代宗逃至陝州,吐蕃立廣武郡王承宏為傀儡皇帝。後來郭子儀收復長安,代宗回長安復位。這年十二月,吐蕃又侵佔了松、維、保三州(都在四川省)。劍南西川節度使高適不能救。 錦江:是岷江的支流,由四川郫縣經成都西南。來天地:來自天地。 玉壘:山名,在成都平原的灌縣西北,距成都百餘里。山下有玉壘關(也叫七盤關),是西蜀通往吐蕃的要道與軍事要衝。
66
《登樓》 北極:北天極,又名北辰。終不改:北極的位置是永不改變的,比喻朝廷不可動搖。西山寇盜:指吐蕃。這一聯是對吐蕃的警告,意思是說吐蕃想推翻唐室是不可能的。 後主:指劉禪。因稱劉備為先主,故稱劉禪為後主。 還祠廟:還是享有祠廟。後主祠廟,在成都南郊。這句意思是說,像蜀後主這樣昏庸亡國之君,本來不應享有祠廟之祀,但由於先主劉備和武侯諸葛亮治蜀方,民受其惠,人民不忘舊德,也附帶給後主有祠廟,今大唐德澤比蜀漢久,皇上也總比後主好,即使萬方一時多難,也不會就此亡國。
67
《登樓》 《梁甫吟》:亦作《梁父吟》,漢樂府《楚調曲》名。《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杜甫此句的《梁父吟》,指《登樓》詩,寫其當這萬方多難之秋,正是用人之際,而自己卻濟時無路,報國無門,只能像躬耕隴畝時的諸葛亮一樣,登樓吟詩,抒發悲憤而已。
68
《登樓》賞析(一)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抒情詩。唐代宗廣德二年(七六四)春暮,詩人從梓州回到成都,登樓有感而作。
首聯突兀峻拔,籠罩全篇,語句倒裝,更見筆力。頷聯寫登樓所見,語壯境闊,即景寓情,感慨萬千,是千古不可多得之句。
69
《登樓》賞析(二) 頸聯寫京城收復之喜與吐蕃侵擾之憂,愛國憂民之心,一齊湧到筆端。
尾聯就登樓所見古跡(後主祠廟),感時吊古,寄托遙深,既吊蜀漢覆亡,又以借諷代宗,而詩人澄清天下之志,淪落天涯之感,曲曲折折,從弦外傳來,一唱三嘆,令人回味無窮。
70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71
客至 賞析 我家前前後後圍繞在一片春光明媚的溪水間;每天都可以看到成群的鷗鳥飛來飛去。
長滿了花木的小徑,從來沒有因為客人來臨而打掃過;只有今天,為了你的到來,我才把這一扇簡陋的草門給打開。 因為這兒距離市場太遠了,所以我沒有大魚大肉好招待你;由於家裡貧窮,我只有拿出舊釀的薄酒來款待你。 如果你願意和隔壁那位老翁面對面一起喝酒的話,那麼待會兒我會隔著籬笆,叫他過來和我們一起乾幾杯。
72
中 唐 詩 歌 代 宗 大 曆 元 年 ﹙ 年 ﹚ 到 文 宗 開 成 元 年 ﹙ 年 ﹚
73
中 唐 之 再 盛 從 代 宗 大 曆 元 年 ﹙ 年 ﹚ 到 文 宗 開 成 元 年 ﹙ 年 ﹚ , 大 約 7 0 年 間 , 為 中 唐 。 中 唐 詩 人 數 量 最 多 , 且 流 派 眾 多 , 風 格 各 異 , 又 極 富 創 新 精 神 , 因 而 被 後 人 稱 為 “ 中 唐 之 再 盛 ” 。
74
創作背景 安 史 之 亂 的 爆 發 , 唐 代 的 社 會 政 治 發 生 了 顯 著 的 變 化 。
安 史 之 亂 後 的 社 會 雖 得 到 相 對 的 穩 定 , 但 藩 鎮 割 據 、 宦 官 擅 權 、 朋 黨 之 爭 , 以 及 日 益 尖 銳 的 階 級 鬥 爭 , 使 社 會 陷 入 嚴 重 的 無 法 擺 脫 的 危 機 之 中 。 因 此 盛 唐 人 那 種 浪 漫 豪 爽 的 氣 質 已 成 為 過 去 , 那 博 大 寬 闊 的 胸 襟 已 不 復 存 在 , 那 積 極 的 、 浪 潮 般 的 政 治 熱 情 也 已 漸 漸 退 潮 。 嚴 峻 冷 酷 的 現 實 使 中 唐 詩 人 陷 入 苦 悶 與 徬 徨 之 中 , 同 時 也 迫 使 他 們 不 得 不 冷 靜 地 觀 察 與 思 考 。
75
中 唐 時 期 的 詩 風-苦 悶 基 本 上 就 是 以 苦 悶 、 徬 徨 、 哀 愁 為 主 調 。
對 社 會 政 治 的 關 心 , 轉 變 為 描 寫 身 邊 瑣 事 、 抒 發 內 心 的 苦 悶 。 對 大 自 然 風 光 的 讚 美 , 轉 變 為 在 其 中 寄 託 孤 獨 、 苦 悶 、 空 虛 的 情 緒 , 以 尋 求 自 我 的 安 慰 。
76
柳 宗 元 繼 承 盛 唐 王 維 、 孟 浩 然 的 詩 風 , 又 有 新 的 發 展 。 詩作 烘 托 出 詩 人 古 雅 高 潔 的 自 我 形 象 。 柳 宗 元 的 詩 , 大 部 分 是 貶 官 永 州 、 柳 州 時 所 寫 。 內 容 多 抒 發 自 己 悲 憤 抑 鬱 和 離 鄉 去 國 的 情 思
77
千 山 鳥 飛 絕 , 萬 徑 人 蹤 滅 。 孤 舟 蓑 笠 翁 , 獨 釣 寒 江 雪 。
在 茫 茫 大 雪 中 突 出 寫 一 位 寒 江 獨 釣 的 老 翁 , 隱 然 見 出 詩 人 逸 懷 超 世 、 清 峻 高 潔 的 人 格 風 貌 , 同 時 也 流 露 出 被 貶 荒 遠 的 幽 憤 意 緒 。
78
白 居 易(772~846) 字 樂 天 , 號 香 山 居 士 。 作 品 平 易 近 人 , 老 嫗 能 解 , 是 新 樂 府 運 動 的 倡 導 者 。 晚 年 放 意 詩 酒 , 號 醉 吟 先 生 。 以 白 居 易 、 元 稹 為 代 表 的 元 白 詩 派 , 關 心 民 眾 疾 苦 , 敢 於 面 對 現 實 , 大 膽 揭 露 社 會 政 治 的 弊 端 。
79
新 樂 府 李 紳 、 白 居 易 、 元 稹 的 新 樂 府 , 以 及 張 籍 、 王 建 等 人 的 古 樂 府 , 強 調 詩 歌 “ 美 刺 ” 的 內 容 , 希 望 通 過 詩 歌 而 達 到 “ 補 察 時 政 ” 、 “ 洩 導 人 情 ” 的 政 治 效 果 。
80
賣 炭 翁 賣 炭 翁 , 伐 薪 燒 炭 南 山 中 。 滿 面 塵 灰 煙 火 色 , 兩 鬢 蒼 蒼 十 指 黑 。 賣 炭 得 錢 何 所 營 ? 身 上 衣 裳 口 中 食 。 可 憐 身 上 衣 正 單 , 心 憂 炭 賤 願 天 寒 。 夜 來 城 外 一 尺 雪 , 曉 駕 炭 車 輾 冰 轍 。 牛 困 人 飢 日 已 高 , 市 南 門 外 泥 中 歇 。 兩 騎 翩 翩 來 是 誰 ? 黃 衣 使 者 白 衫 兒 。 手 把 文 書 口 稱 敕 , 迴 車 叱 牛 牽 向 北 。 一 車 炭 , 千 餘 斤 , 宮 使 驅 將 惜 不 得 ! 半 匹 紅 紗 一 丈 綾 , 繫 向 牛 頭 充 炭 值 。
81
《賣炭翁》賞析(一) 《賣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詩」中頗具代表性的名篇。
作品以通俗生動的語言,真切而充滿同情與憎惡的描繪,再現了賣炭老人冒著寒冷飢餓賣炭的情景,和他遭到「宮市」的剝削敢怒不敢言的悲劇。
82
《賣炭翁》賞析(二) 關於「宮市」。《舊唐書》曾有這樣的記載:「宮中遣內官買物於市,倚勢強買,人畏而避之,呼為『宮市』。」倚仗權勢的
「宮市」制度並不始於唐代,但在中唐時代很盛行,尤其宦官內使氣焰囂張,把它當作一種直接向人民勒索財錢、搶掠貨物的手段。
83
《賣炭翁》賞析(三) 詩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賣炭翁(詩的主人公)的身世,和他砍柴燒炭直到賣炭的情景。
詩人抓住人的外部特徵和內心世界,相互結合,立體化地刻畫「賣炭翁」的典型形象:「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猶如電影的特寫鏡頭,突出老人的年邁而辛苦勞作。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懮炭賤願天寒」,則是尖銳對立的比照,揭示老人淒苦矛盾的心理活動。 最後,借助時間的推移,以「日高」而「牛困人飢」仍在「泥中」賣炭的敘述,襯托賣炭老人的悲慘境況。
84
《賣炭翁》賞析(四) 詩的下半部分,情景驟變:皇宮使者突然而來,強取豪奪,千餘斤炭轉瞬間被征斂,而剩下的僅是打著官方「宮市」幌子留下的無用的陳舊織品。 賣炭老翁伐薪燒炭的辛苦,雪後賣炭的飢寒困乏,以及換回「身上衣裳口中食」的指望,都在官方的勒索掠奪中付之東流。 而宮中使者的驕橫氣焰,殘暴作法,在詩中逼真地刻畫出來。兩廂對比中﹐徹底揭露了倚仗強權暴力的所謂「宮市」的殘酷剝削。
85
《賣炭翁》寫作特色(一) (1) 反映現實、內容真摰感人: 本詩的原題下有「苦宮市也」的小序,點明題目,正是「合為事而作」的詩歌。
作者通過賣炭翁淒涼的身世,辛勞的工作,不幸的遭遇,悲慘的命運,深刻地反映出「宮市」是種病民的制度,令人對賣炭翁寄予無限的同情之餘,不禁對「宮市」的為害百姓,有深切的瞭解,而感到深惡痛絕。整 首詩只是如實寫作,豪無誇飾,但貫串全詩的真情實意,已足感人!
86
《賣炭翁》寫作特色(二) (2) 寫法含蓄,寓議論於敘事:
白居易的<新樂府>,一般都是「卒章顯其志」的,在結尾時由作者直接點明詩的主題思想和寫作用意。 但賣炭翁卻不這樣寫,只以「繫向牛頭充炭直」一句,交代事件的結果而了結全詩。沒有在詩末發表議論、表憤慨。以敘事去體現作者的態度,讓事實本身來說話;表面上沒有譴責,其實譴責之意更深,詩意也就更顯得含蓄、更發人深思。
87
《賣炭翁》寫作特色(三) (3) 對比強烈,人物形象鮮明:
本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很成功的,「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還只是賣炭翁的外貌;「可憐身上衣正單」,「夜來城外一尺雪」,也還是只是一種對照寫法。 可是,「心憂炭賤願天寒」,卻是進一層的心理描繪了。通過了這種心理極度矛盾的刻劃後,對於後面的「一車炭重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也就顯得更加有力量了,令讀者對後來的「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倍加痛恨了。
88
《賣炭翁》寫作特色(三) 詩中的賣炭翁形象固然鮮明,宮市的氣燄囂張的可惡行狀也是刻劃得淋漓盡致。
加上詩中用了對比筆法來描寫,「牛困人飢」相對於「翩翩兩騎」、「黃衣使者白衫兒」宮使的打扮,與「可憐身上衣正單」賣炭翁的衣著,正好是強烈的對比;亦因此加深了對比的作用。
89
《賣炭翁》寫作特色(四) (4) 語言淺俗,描寫深刻細膩: 本篇的詩末,正是用字淺俗的代表,全屬口語,並無典故,甚至平舖直敘,結構單純。
不過,用的雖然是白描手法,但卻是極之精練準確,深刻而有力,使讀者對於作者筆下的人物與事件,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是語言藝術的高度成就。
90
孟 郊 (郊寒島瘦) 孟 郊 的 詩 主 要 描 寫 個 人 的 貧 病 苦 寒 , 如 《 秋 夕 貧 居 述 懷 》 、 《 秋 懷 十 五 首 》 、 《 長 安 羈 旅 行 》 等 等 , 都 是 比 較 著 名 的 作 品 。 孟 郊 還 有 些 詩 或 揭 露 社 會 的 黑 暗 , 或 描 寫 人 民 的 疾 苦 , 或 反 映 世 態 的 炎 涼 , 如 《 寒 地 百 姓 吟 》 、 《 織 婦 詞 》 等 作 品 , 表 現 出 詩 人 憤 世 嫉 俗 的 態 度 。 他 的 詩 能 於 古 拙 中 見 凝 煉 , 奇 險 中 見 平 易 。 他 的 《 遊 子 吟 》 是 歷 代 傳 誦 的 名 篇。
91
李 賀 (詩鬼) 李 賀 詩 歌 的 中 心 內 容 是 訴 說 懷 才 不 遇 的 苦 悶 與 悲 憤 , 帶 有 幽 冷 與 淒 惋 的 獨 特 風 格 。 李 賀 在 現 實 社 會 中 感 到 苦 悶 徬 徨 , 於 是 常 常 憑 藉 豐 富 的 想 像 和 幻 想 , 描 寫 神 仙 世 界 的 美 好 生 活 , 如 《 夢 天 》 、 《 天 上 謠 》 等 作 品 , 都 表 現 出 他 對 理 想 生 活 的 追 求 和 對 現 實 社 會 的 厭 棄 之 情 。
92
文 宗 開 成 元 年 ﹙ 8 3 6 年 ﹚ 到 昭 宣 帝 天 祐 四 年 ﹙ 9 0 7 年 ﹚
晚 唐 詩 歌 文 宗 開 成 元 年 ﹙ 年 ﹚ 到 昭 宣 帝 天 祐 四 年 ﹙ 年 ﹚
93
晚 唐 詩 歌 的 基 調 晚 唐 時 期 由 於 中 央 政 權 的 軟 弱 , 政 治 的 黑 暗 , 內 憂 外 患 日 益 加 深 , 使 得 李 唐 王 朝 日 薄 西 山 , 氣 息 奄 奄 。 面 對 這 樣 的 現 實 , 一 些 憂 國 憂 民 的 詩 人 曾 幻 想 盛 唐 那 樣 的 時 代 再 度 出 現 , 然 而 殘 酷 現 實 使 他 們 不 能 有 所 作 為 , 只 造 成 了 一 種 絕 望 的 悲 哀 。
94
晚 唐 詩 歌 的 基 調-矛 盾 晚 唐 前 期 詩 人 頗 受 中 唐 詩 人 的 影 響 , 他 們 關 懷 朝 政 , 抱 有 希 望 , 但 在 嚴 酷 的 現 實 面 前 , 卻 又 失 去 信 心 , 無 所 作 為 。 他 們 的 這 種 矛 盾 心 情 一 方 面 表 現 為 對 現 實 與 歷 史 的 深 沉 思 索 , 另 一 方 面 表 現 於 個 人 情 懷 的 抒 發 。 因 而 懷 古 詠 史 詩 和 詠 懷 詩 在 這 個 時 期 得 以 長 足 的 發 展 。 在 藝 術 上 也 更 趨 深 沉 含 蓄 、 細 膩 幽 微 。
95
杜 牧 (803~852) 為人剛直有奇節,曾指時弊,深憂藩鎮、吐番的驕縱,後果言中 。
其詩風骨遒上,豪邁不羈,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
96
《泊秦淮》、《清明》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97
李 商 隱(約813年— 約858年) 晚 唐 最 傑 出 的 詩 人 , 是 唐 詩 發 展 歷 程 中 的 最 後 一 個 高 峰 。
詩 歌 題 材 廣 泛 , 內 容 深 刻 。 寄 寓 身 世 之 感 的 抒 情 詩 , 在 他 的 詩 集 中 佔 了 相 當 大 的 比 重 。 與 杜 牧 並 稱 「 小 杜 李 」 。
98
自傷生平 經歷甘露變,經歷牛李爭,在遇不遇之間,他完全體會那種將時機無法掌握的悲哀……
貧病交迫、懷才不遇,又遭遇朋黨爭鬥的災禍,詩人一生卻是寂寞 悲慘。寂寞悲慘的文人何其多?李商隱卻一直超脫不出來 ...自傷生平是李商隱的一大特色。 李商隱是晚唐唯美文學的健將,也是中國詩史上最是唯情的詩人,因為他唯情,不能理性地去處理人生,所以就注定他悲劇性的一生。同時也因為他的唯情,才造就了他那些令人低迴再三的詩篇。
99
《 錦 瑟 》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100
結論
101
初唐詩歌尚未掃清齊、梁詩風的影響,但【四傑】和陳子昂的詩歌為詩壇帶來了剛健清新的氣息;五七言律詩也出步定型。
盛唐詩歌成就最高,李白的詩歌雄奇飄逸,杜甫的詩歌沉鬱頓挫,是盛唐詩壇的高峰;高適、岑參以邊塞詩揚名;孟浩然、王維以山水田園詩著稱。
102
中唐詩歌在盛唐詩歌的基礎上變化生新,湧現出眾多的流派。大曆詩人追求閒靜淡雅的境界;白居易提倡反映民生疾苦的新樂府詩,韓愈、孟郊開創了奇崛險怪的新風格;柳宗元與劉禹錫也各具特色。
晚唐詩點染了感傷的色彩,杜牧、李商隱的詩歌技巧純熟,韻味雋永。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