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
张正善 杨怀滔 段炼 全军脑血管病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
2
烟雾病 烟雾病 正常
3
研究背景 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脑缺血或脑出血两大类。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是导致烟雾病发生脑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患者在病程中并未发生颅内出血。
4
研究目的 探讨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
5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06年12月-2013年01月收治的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34例,其中出血型22例(64.7%),非出血型12例(35.3%)。 入组标准:日本厚生省1997年烟雾病诊断标准。
6
材料与方法 动脉瘤根据其大小分为: 小型动脉瘤:<5mm, 中型动脉瘤:5~10mm, 大型动脉瘤:11~25mm,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根据动脉瘤发生的部位分为: 主要动脉型; 周围动脉型; 烟雾血管型。
7
材料与方法 颅内血管病变程度根据铃木分期进行分期。
治疗均选择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先行症状侧,3个月后行对侧,术后长期随访。 合并动脉瘤视情况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或随访观察。
8
材料与方法 用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分)来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状况。 MRS评分标准为: 0分,完全没有症状;
1分,尽管有症状,但未见明显残障; 2分,轻度残障; 3分,中度残障; 4分,重度残障; 5分,严重残障; 6分,死亡。
9
结果 一般资料:年龄9~55岁,平均32岁,男女各6例。
10
结果
11
结果 12个动脉瘤中,主要动脉型动脉瘤11个(位于颈内动脉5个,前交通动脉3个,后交通动脉3个);周围动脉型1个(位于脉络膜后动脉)。
12
结果 烟雾病治疗: 2例单侧烟雾病患者及2例双侧烟雾病患者仅行单侧EDAS术,其余8例均行双侧EDAS术。
动脉瘤治疗:所有动脉瘤均为小型动脉瘤,行保守治疗。
13
结果 造影随访: 8例行造影随访,随访周期为6~72个月,平均32.1月。
1例周围型动脉瘤消失,7例动脉瘤大小、形状无变化,1例患者颅内血管病变程度进展(4期变为5期)。 8例患者EDAS术后颅外血管均向颅内代偿供血。
14
结果 临床随访: 随访周期为4~90个月,平均41.7个月。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卒中(梗塞或出血)。
术前MRS均为1分,术后随访5例仍为1分,7例变为0分。
15
讨论 颅内动脉瘤在整个人群中发病率约1~3%。 成人烟雾病患者合并动脉瘤的发病率为5%~14%,高于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
可能原因:烟雾病异常的脑血流动力学。
16
讨论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非出血型与出血型比例 史万超等: 29.6%: 70.4% 戴冬伟等: 36.3%: 63.7%
本研究: %: 64.7%
17
讨论 推测: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其动脉瘤以主要动脉小型动脉瘤为主。
本组病例12个动脉瘤有11个为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分别位于颈内动脉(n=5),前交通动脉(n=3),后交通动脉(n=3),且均为小型动脉瘤。 推测: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其动脉瘤以主要动脉小型动脉瘤为主。
18
讨论 烟雾病合并的动脉瘤的治疗: 开颅夹闭:易损伤烟雾病丰富的侧枝循环及代偿血管,风险大。
介入栓塞:避免了损伤侧枝循环及脑膜动脉的代偿,降低了手术风险,可作为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优选方案。 随访观察:无出血史,介入治疗无法达到的,仅行烟雾病EDAS手术,术后动脉瘤可长期稳定或消失。
19
结论 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发病年龄无明显高峰,性别无差异; 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大多属主要动脉小型动脉瘤,可暂随访观察;
EDAS术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方法,颅外血管向颅内形成有效代偿后,其合并的动脉瘤可长期保持稳定不变,其中周围型动脉瘤可自行消失。
20
1例周围型动脉瘤,EDAS术后11个月复查时动脉瘤消失
21
1例周围型动脉瘤,EDAS术后11个月复查时动脉瘤消失
22
1例周围型动脉瘤,EDAS术后11个月复查时动脉瘤消失
23
1例周围型动脉瘤,EDAS术后11个月复查时动脉瘤消失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