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通用文书 第五讲  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 主讲教师:安学珍 西北大学写作学硕士 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通用文书 第五讲  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 主讲教师:安学珍 西北大学写作学硕士 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通用文书 第五讲  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 主讲教师:安学珍 西北大学写作学硕士 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2 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点(知识目标)
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点(知识目标) 通过精讲理论知识,明确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含义、用途、特点及类型,学习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法,熟知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2.技能点(技能目标) 掌握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法,能够使用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模板套写,能够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 二、教学要求 1.课堂通过阅读例文,获取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写作的感性认识; 2.理解并熟记相关的必备知识; 3.理解并能够运用写作模板; 4.具有拓展学习和写作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能力。

3 例文阅读→必备知识→写作模板→技能训练→拓展学习 (项目一) (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项目五)
三、教学重点 1.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选题   2.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搜集资料的方式   3.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编制提纲和结构形式   4.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选题、提炼观点    2.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编制提纲的方法   3.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论证方法 四、课程结构 例文阅读→必备知识→写作模板→技能训练→拓展学习 (项目一) (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项目五)

4 实施过程考核与考试成绩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考核。 七、授课时数 1.0 课时 八、教材
五、教学设计 1.项目化教学。 2.模板套写。 3.写作思维训练。 六、评价考核 实施过程考核与考试成绩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考核。 七、授课时数   1.0 课时 八、教材 1.使用教材:《高职应用写作》(杨文丰编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辅助教材:《现代应用文书写作》(杨文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3.参考教材:《当代实用写作》(王光华参编,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

5 本讲学习内容 项目一、例文阅读 项目二、必备知识 项目三、写作模板 项目四、技能训练 项目五、拓展学习

6 【关键词】企业核心 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 企业文化
例文1 浅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吴×× 杨×× 【提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依托,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力量,同时核心竞争力又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必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过程。 【关键词】企业核心 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 企业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力量。从短期看,企业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从长期看,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则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性源泉。在本文中,笔者仅就企业核心竞争力谈一点浅见。

7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The Core Compe 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标志着
1991年,普拉汉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 “The Core Compe 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标志着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 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collective learning),特别是如何协调 多样化生产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随着产品 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和企业经营的日益国际化,一个企业的差 异化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管理层如何比竞争对手既快速又低 成本地将遍布于企业内的各种技术和生产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形 成核心竞争力的能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体系,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所面临的产业技术与市场动态性的影响。

8 通俗地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更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知识体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活力主根和动力之源。“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形式,也是一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企业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及其综合素质的较量,“能力”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换要素,特指企业动员、协调和开发企业内外资源的生产力,这种组合提供了企业潜在的竞争优势。 一般来说,核心能力存在于企业中人的身上,而不是存在于企业资产负债本身,核心能力深深地植根于技巧、知识和人的能力之中。

9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势,就必须善于总结和提高,永远追求卓越,不断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能力。一个企业要保持发展和竞争优 势,就必须善于总结和提高,永远追求卓越,不断 超越自我,不断进取和创新(注:阐述需要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根据市场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原基础上重新整合人才、资本等资源,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更有效组织生产,不断创造和适应市场,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它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和工艺创新、管理创新。(注:创新的含义) 在以技术快速更新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竞争中,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注:创新的作用) 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具有核心能力和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注:对创新能力的界定)

10 2.形象力。这是通过塑造和传播优秀企业形象而形成的一种对企业内外公众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和竞争力,是隐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背后的一种巨大的潜在力,是企业新的生产力资源,它包括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品牌形象和管理形象。我们知道,塑造企业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形象力资源要求企业从长远发展角度来审视和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它从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运行的前景着眼,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战略性的推动力,带有战略性思考与制度安排的特征。

11 势,就是服务竞争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 来越突出。质量概念,不仅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服
3.服务增值能力。现代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 势,就是服务竞争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 来越突出。质量概念,不仅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服 务质量。国外企业文化研究中首先使用的“服务增值” 的概念,值得重视。因为同样质量的产品,可以因服 务好而“增值”,也可以因服务差而“减值”。企业形象 从根本上说是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服务的永 恒主题是企业同客户、用户、消费者的关系问题。这 里包括如何使抱怨用户转变成满意用户、忠诚用户进 而成为传代用户,包括如何开发忠诚的顾客群,包括 不丢失一个老客户而不断开发新客户的问题,包括如 何使营销服务成为情感式劳动,真正让用户、顾客引 导决策,进而引导产品开发的问题。

12 4.管理能力。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管理年,要向管理要效益。据统计,生产中有50%的效益来自管理,技术管理中的80%来自管理,可见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企业的管理也是生产力,它涉及企业结构组合、信息传递、沟通协调、激励奖惩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高效优势的动作,保障技术优势的发挥,也保障了将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13 三、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在于要把企业建设成为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性组织,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形成特有的竞争力,并通过机制来保障这种竞争力的发展。因此,形成并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战略。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出现是系统整合的结果,尤其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应更重视持续地、更快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且这种学习必须是全体的、主动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彼得·圣吉认为,企业是一个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发展的能力,《第五项修炼》即在组织中实行共同愿景、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和系统思考,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相互关照、彼此通融的“学习型组织”。使组织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

14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力的功能来说,它有5个方面:第一,凝聚力。企业文化搞好了是一种“黏合剂”。可以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这是一种凝聚功能和向心功能。第二,导向力。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在企业行为中该怎么想?怎么做?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第三,激励力。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第四,约束力。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常常发挥着一种“软”约束的作用,是一种免疫功能。第五,纽带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维系发展要有两种纽带:一个是产权、物质利益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这两种纽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5 3.建立良好的管理队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表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成果。要产生这样的效果,必须使企业有良好的领导者和良好的运行体系。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用的士兵,只有无用的将军”。没有良好的领导者和运行体系,就难以建立起人力资源的集群和激励人力资源发挥的力量,而没有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结构互补、规模相当、人才队伍稳定的集群,是很难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也很难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16 4.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领先。技术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品与服务的领先其支柱是科技。像英特尔不断推出高性能的微处理器的能力,诺基亚不断推出新功能手机的能力,微软不断推出新的计算机软件的能力等都是保持领先、形成垄断的基础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企业应把核心能力的管理放到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培育领先于对手的核心能力。 【提示】:

17 论文导言先阐述核心 竞争力的重要性,作为 选题的缘由、背景,接 着提出本文的题旨是对 企业核心竞争力“谈一 点浅见”。 这是一篇 具有时代感 的论文。 浅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吴×× 杨×× 【提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依托,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力量,同时核心竞争力又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必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过程。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 企业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力量。从短期看,企业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质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从长期看,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核心能力则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定性源泉。 在本文中,笔者仅就企业核心竞争力谈一点浅见。

18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本论第一部分阐述何谓核心竞争力。
1991年,普拉汉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The Core Compe 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collective learning),特别是如何协调多样化生产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和企业经营的日益国际化,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管理层如何比竞争对手既快速又低成本地将遍布于企业内的各种技术和生产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体系,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所面临的产业技术与市场动态性的影响。 通俗地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知识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活力主根和动力之源。“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形式,也是一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企业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及其综合素质的较量,“能力”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换要素,特指企业动员、协调和开发企业内外资源的生产力,这种组合提供了企业潜在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核心能力存在于企业中人的身上,而不是存在于企业资产负债本身,核心能力深深地植根于技巧、知识和人的能力之中。 本论第一部分阐述何谓核心竞争力。 文章先探究“企业核心竞争力” 之说的渊源, 他人对之含义的界定, 随后,对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含义作出作者的界定, 接着,阐述了企业核心竞争 力与企业文化、人才等因素的关系。

19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本论第二部分进而提出核心 竞争力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它 包括了创新能力、形象力、服 务增值能力和管理能力这“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包含多个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能力。一个企业要保持发展和竞争优势,就必须善于总结和提高,永远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取和创新。所谓创新就是根据市场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原基础上重新整合人才、资本等资源,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更有效组织生产,不断创造和适应市场,实现企业的更大发展,它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和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在以技术快速更新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竞争中,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具有核心能力和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2.形象力。这是通过塑造和传播优秀企业形象而形成的一种对企业内外公众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和竞争力,是隐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背后的一种巨大的潜在力,是企业新的生产力资源,它包括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品牌形象和管理形象。我们知道,塑造企业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形象力资源要求企业从长远发展角度来审视和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它从企业的发展趋势和运行的前景着眼,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战略性的推动力,带有战略性思考与制度安排的特征。 3.服务增值能力。现代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服务竞争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质量概念,不仅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国外企业文化研究中首先使用的“服务增值”的概念,值得重视。因为同样质量的产品,可以因服务好而“增值”,也可以因服务差而“减值”。企业形象从根本上说是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服务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同客户、用户、消费者的关系问题。这里包括如何使抱怨用户转变成满意用户、忠诚用户进而成为传代用户,包括如何开发忠诚的顾客群,包括不丢失一个老客户而不断开发新客户的问题,包括如何使营销服务成为情感式劳动,真正让用户、顾客引导决策,进而引导产品开发的问题。 4.管理能力。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管理年,要向管理要效益。据统计,生产中有50%的效益来自管理,技术管理中的80%来自管理,可见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也是生产力,它涉及企业结构组合、信息传递、沟通协调、激励奖惩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高效优势的动作,保障技术优势的发挥,也保障了将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本论第二部分进而提出核心 竞争力复杂而多元的系统,它 包括了创新能力、形象力、服 务增值能力和管理能力这“四 力”,并分别对“四力”的作 用和内涵进行了论述。

20 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是 一种短期行为,其培育需 依靠机制来保障,需依靠 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建
三、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在于要把企业建设成为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性组织,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形成特有的竞争力,并通过机制来保障这种竞争力的发展。因此,形成并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战略。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出现是系统整合的结果,尤其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应更重视持续地、更快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且这种学习必须是全体的、主动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彼得·圣吉认为,企业是一个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发展的能力,《第五项修炼》即在组织中实行共同愿景、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和系统思考,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相互关照、彼此通融的“学习型组织”。使组织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力的功能来说,它有5个方面:第一,凝聚力。企业文化搞好了是一种“黏合剂”。可以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这是一种凝聚功能和向心功能。第二,导向力。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在企业行为中该怎么想?怎么做?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第三,激励力。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第四,约束力。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常常发挥着一种“软”约束的作用,是一种免疫功能。第五,纽带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维系发展要有两种纽带:一个是产权、物质利益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这两种纽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建立良好的管理队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表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的成果。要产生这样的效果,必须使企业有良好的领导者和良好的运行体系。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用的士兵,只有无用的将军”。没有良好的领导者和运行体系,就难以建立起人力资源的集群和激励人力资源发挥的力量,而没有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结构互补、规模相当、人才队伍稳定的集群,是很难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也很难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4.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领先。技术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产品与服务的领先其支柱是科技。像英特尔不断推出高性能的微处理器的能力,诺基亚不断推出新功能手机的能力,微软不断推出新的计算机软件的能力等都是保持领先、形成垄断的基础能力。 本论第三部分提出企 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是 一种短期行为,其培育需 依靠机制来保障,需依靠 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建 立良好的管理队伍和坚持 做好技术创新与技术领先 等方面的工作。

21 综上所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企业应把核心能力的管理放到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培育领先于对手的核心能力。
本文以递进法安 排三部分结构,环环 相扣,层层深入。 其中第二、第三大部分 内则均采用并列法,以展 开段旨句的方式而发展段 落,思路清晰,行文有序。 本文语言简洁、明晰、流畅。 论文的末段对本论中的 论点进行了综述,同时, 强调了企业必须注重核心 竞争力的培育。 不足处:本文如在论证中, 能适当注意运用比较法 和例证法,做到更有理 (讲道理),又有据(摆事实), 会使论点得到更有力 的支撑,文章显得更厚实。 此外,文章论证的是 “企业核心竞争力”, 但多处却出现“核心竞争力”、 “核心能力”的提法,前后不统一。 此外“提要”未能很好地概括文章 内容。

22 例文2 散文十特质略说 ▓ 杨文丰 ( 载《散文选刊》2012年第4期“论坛”栏目 )
例文 散文十特质略说 ▓ 杨文丰 ( 载《散文选刊》2012年第4期“论坛”栏目 ) 杨文丰散文集 《蝴蝶为什么这 样美 》代后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12年1月出版)

23 1.“我在”性 散文的特质“我在”性 ,首先,表现在散文通常以第一人称“我”行文(其实,无论以第几人称行文,都是被作者认同并代表作者的文字),这在客观上已使人显明地感觉到“我在”。若内容是主观的,自然直抒胸臆,本色地坦露心迹,成就散文为“最个性化的文体”。(楼肇明:《散文美学随笔·第十三位使徒》)倘若所写的是客观题材,文字亦是经由作者“人气”灌注过的,完全符合作家洪深的“卤汁”说:“小品文的可爱,就是那每篇所表示的个人底人格。作者的人格,他的哲学,他的见解,他的对于一切事物的‘情绪的态度’,不就很像卤汁么!如果这个好,随便什么在这里渗浸过的材料 ,出来没有不是美品珍品。”(引自郑明娳、丘秀芷主编:《文艺天地任邀游》)

24 其二,是散文以“我”的口吻说话,多“系日常交换意见的器具 ”,最家常化、最亲切,自然“不隔”,作者与读者间的心理交流距离无疑比其他任何文类更近。
其三,散文多不使用象征、暗示、隐喻等间接、曲折表达思想的手法,这又使读者能更直接地理解“我”意,所产生的阅读效应乃至共鸣的时间,会缩得最短,读者更易感到“我”的在场。周作人《〈雨天的书〉自序》,全文皆是“我”的口吻,自由自然,语带涩味,其内心的“气闷”已完全裸露并直陈与你,就似和作者正面对面地谈话。

25 2.求真性 如果散文没有求真性,就会被小说取代。
不说散文的特质是“真”,而说“求真”,是因为所谓“真”,委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散文绝不可能呈绝对之真。表现物事时,作家尽量求内心真实是必须的,然要达到绝对之真,又是断断不可能的。 散文家笔下的客观物事之真,不可能也无法成为自然主义式的照像实录。

26 一篇散文所表现的“山”,只能是散文家自己眼中的山、心中的山。
即便散文家内审视式地表现自我,是否就能全真呢?亦非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双重或多重人格,认为散文家与作品的叙述者“我”能完全彻底地重合,同样是没有理由的。何况还有心到能否笔到的问题。写作表达是心灵外化的形式,既然是一种形式的转换,表达真度自然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到位。 而且,散文写作所求之真,对一个作家来说,还存在如何由“客观之真”到“主观之真”,进而创造出“艺术之真”的问题。

27 3.离散性 离散性是被“拿来”的高等数学概念。散文的离散性主要决定于四个存在因素:其一,诚如楼肇明先生在《散文美学随笔·第十三位使徒》所云,是“因这题材的广阔和无所不包的矛盾,使它不得不采取随机和散漫。”即题材的杂而多,使散文的结构形态呈现出散漫的特点。其二,是由于淡情节甚至无情节,致使篇章缺乏严格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其三,是散文家的行文笔法本身之繁杂且存在诸多矛盾:既叙述,又抒情,亦议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散点透视”或“多向透视”,而无法仅作单指向的直线式表达;从思想到内容皆“东翻西找”地凑篇聚章。其四,便是散文写作的过程不可能一直受连贯意识的驱动。写作意识既然无法连贯,文字相应也就难于逻辑缜密,无法形成严格的秩序。所谓秩序,在本质上是反离散的。作为没有严格秩序的散文文体,呈现离散性是再自然不过了。 从理论上讲,散文的神形关系存在的类型不外乎四种:形神俱散;形聚神散;形散神不散;形神俱不散。(杨文丰:《散文形神论》) “形神俱不散”只是相对而言较为不散而已。绝对形神俱不散的文体断断是不存在的。形与神两者只要其中之一是散的,散文就必然存在离散性的特质。虽然散文具有离散性,但并不等于是“一盘散沙”。

28 4.语言诗、智性 诗性、智性兼备是散文语言的基本质地。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论写作》中说过:“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散文语言的诗性,首先,表现在能忠实地袒露作者的理智,可“真度”最高地展示作者的灵魂,乃来自精神幽深处所、体现作者人性的最本原的语言,如此的语言必然是审美的、诗性的。其次,表现出“艺术空筐性”,提供了让读者认识“这一个”作者的机会,同时给读者预留下诸多想象空间和类同嚼甘榄的回味空间。 散文语言的智性也有两个表现,其一,表现为“语言的陌生化”。散文“在语言层面上,陌生化的两种途径,一是求‘奇崛’,求‘艰险’,一是求‘俚俗’,求‘平易’”。(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语言的陌生化,是作家的智性使然。陌生化的语言,是感觉和意思的新鲜,是对“语言惰性”的斗争 ,是“语言定势”和“语言惯性”的逆向,是对“熟语”的反动。如果散文语言疏离陌生化,必落入平庸,又怎能表现文学对生活的艺术升华、超越呢?其二,表现为语言之趣。趣,可分为美趣、情趣、智趣、理趣等诸多类型。趣是避免淡而无味、令人昏睡的良方,是令人精神焕发的调神剂,是思想盘餐中的姜蒜葱花。趣即散文语言的趣味。

29 5.抒情性 散文是融情的文学形式。“散文所表现的,主要是作者的感受——或感物之情,或所感之物,都离不开‘感受’二字。感受,即情也。……从广义上讲:触景生情,借景(物)抒情,乃是散文创作之基本规律,”(佘树森著:《散文创作艺术》)亦是难得的修辞手段。离开了情绪的波动,既无法产生灵感,也缺乏想象、联想的内驱力,散文写作活动将难于发生或难于为继,即便硬写,也仅是凭理性硬写,产生的必然是“夹生饭”,读起来“隔”。散文的抒情还是叙事、议论过程的有效调剂,还能作为作者思想贫弱的填充物。相对而言,抒情性较强的散文往往思想性或思辨性都较弱。 散文写作之抒情,表现出三种独特方式:其一是感兴式抒情。孙犁先生云:“什么叫感兴?就是在记述真人、真事、真情之时,作者出于真实的感动,所发出的真诚的感叹。感叹的基础是真情,真情的基础是真事。”(孙犁:《陋巷集》)

30 感兴式抒情是人事沧桑后的深长体悟,内化而含蕴。孙犁是极善于感兴抒情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鞋的故事》、《老家》等,便多感兴抒情。其二是感觉领悟式抒情,强烈的感觉性话语,情境和感觉、领悟在平常语态中和谐相融,融情字词,明白直白,直抒胸臆。显然,感觉领悟式抒情比传统的托物言志、状物写意要复杂性得多,也感人得多。比如,元元在散文《好大的雨》中,就反反复复地写出这样的句子 :“雨在下”,“雨在下”,“雨,在下,在下,在下”,“这下了三年的好大的雨啊……”如此内含感觉领悟的语句,强化了“我”对无望爱情的感觉和领悟,表现出直接而强烈的抒情性。其三便是低语式抒情。这是来自宁静内心的抒情,无疑是夹杂了意识流的抒情,体现了内心的静观、冥想、感叹和诉求,是情感化的低语言流。

31 6.解析式描述性 解析式描述,即是解析式讲述或议论式状写,其必然烙上作者对物事鲜明的独家看法。这种特质的强弱,与作家直觉力和艺术感受力之强弱呈正比关系。 解析式描述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三种:一为强加观念式解析式描述。现代散文家中,孙福熙最擅长此道。 (注:讲道理) 在他的散文《扣人心弦深处》中,“山径”是“曲折起伏的”且被视作是“夹”在岩壁间,并“从十分静寂中表示严肃”。“阳光”能使岩石等“融成一气”。这自然是集画家作家于一身的孙先生的解析式描述。(注:摆事实) 朱自清先生就认为孙福熙散文:“他的分析的描写含有论理的美。”(朱自清:《你我》)

32 二是选择提纯式解析式描述 。这种写法,物事的特征被选择提纯化、简单化了,部分物事还被独立化了、意象化了,散文家的情感、艺术感应力和观点浑然一体,“主客合一”,艺术感染力独特而强烈。在《怀念黄昏》中,散文家唐敏为抒写怀念黄昏的情结,便只选写了为数不多的经过提纯化、特征化、独立化的黄昏事象及心理,读来很是感人:“黄昏愈深,如笳声一样的回鸣愈缈。同伴们坐在大门口,一动不动地休息。霞光暗成浓浓的暮色。牛啼声在土路上踢蹋地拖响,……远处有人在拉二胡,悠闲自在。我们呼吸到彼此身上阳光的香气。天边只有最后一丝晚霞了。那时候,我们想不到几年后会分离,会走得一个也不剩。” 解析式描述在结构形式上,最特殊的莫过于全文观点离散并列式解析式描述。梁实秋最擅长此道,其代表作《男人》,便以男人脏、懒、馋等离散而并列的观点分别作段旨,解析描摹,结构篇章。梁实秋多卷本《雅舍小品》,普遍以这种结构形式建构篇章。

33 7.议论性 散文里的议论,或是作者陈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或是凭空直陈己见,或是自我论辩,或是外向驳诘。散文的议论,既是文类特质,也是表现手段。“议论——启智启美的议论,使散文因深度而得于升华。”(杨文丰:《阳光 ·月光——散文笔记》) 散文的议论主要表现出五种形式:一、夹叙夹议式。“夹叙夹议式的‘议’是散文表达思想的名正言顺的特权。”(楼肇明:《散文美学随笔》:《第十三位使徒》)散文中的叙,倘若含情,便成为一种抒写。“抒写成为了议论的基础,就不至空疏。议论为抒写的延续,可以获得高远的境界。”(杨文丰:《阳光 ·月光——散文笔记》)驳诘一般离不开叙述他方观点,所以,驳诘可视作是特殊的夹叙夹议形式。二、内心独白式议论。这是一种因内审视而感发的、以自言自语为特征的议论。内心独白式议论无疑包括自我论辩。创作主体的第一人称为内心独白提供了平台。

34 三、直白纯议式议论。这种表现形式,不依赖身外之物,也非内审视,而是独立思考后的直接明白表意。卢棱《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自语》,即以此类议论作篇章之主干。四、哲理格言式议论。作家的思想倘若是精深、概括而凝炼的,就有可能升华为哲理格言式议论。如果视前面四种议论为显性议论,那么,第五种议论象征式议论则为隐性议论。象征是喻义大于本义的艺术。散文的象征式议论又有两类:一类为整篇散文基本上只表现一个大的象征物事,可谓整体象征式议论,比如茅盾散文《雷雨前》,另一类为局部象征式议论,散文中仅以一物事或几个物事作为象征物,余光中散文《鬼雨》中的“雨”便是。

35 8.淡情节性 淡情节性即便不完全由散文的特质离散性左右,也至少与之相关。 散文倘若太注重写情节,即使情节十分简单,也多少会淡化、甚至排斥散文的“我在”性、抒情性和议论性,而推散文朝小说身边靠拢。何况故事本多虚构,即使非虚构,故事一旦进入散文,就势必占领“版面”,有限的“版面”被故事强占的多了,相应就缩减了散文表现“我”之内心真实的地盘,与散文要着力表现的自我相悖,从而疏离、弱化了作者与读者的近距交心。 尽管散文在总体上是排斥故事情节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散文就不能写故事。冰心散文《笑》就写了故事,而且是三个故事,然而,这些关于笑的故事却是相互独立的,自然亦是离散的。

36 9.开放包容性 散文的开放包容性与“我在”性、离散性等特质存在关联性。散文的“我在”性,决定了“我”对题材和表现手法大可以自主地“拿来”。离散性,则客观上已驱使散文题材失却情节之线的束缚,开放包容的天地了无边界。 散文对思想、素材和表现手法的开放包容性,来自自主表情达意的需要。“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散文对物事的开放包容,其实体现的还是文化的亲和性。 “文化上的亲和性是指散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历史的、思想的、日常的种种观感均可成为散文写作的材料 。”(陈慧:《新散文:写作中的散文》)董桥认为“散文须学、须识、须情。”(《董桥文录》)这学、识、情三字,委实已是包罗万象了。 散文的开放包容性体现出对题材的选择空间和处理空间是可以无界的。思想、感情,即使细微如丝,在散文里,都可以自主、灵活地得以表达。甚至行文节奏的快慢流变,也可以由作者

37 机智而适当地处理,更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切入主题或点化主题,行文如苏轼所云如流水般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随物赋形,姿态横生。
散文的开放包容性也表现在散文的主体内容流变上。 考察中国散文史,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诸子散文为哲学散文,《左传》、《史记》中的散文为历史散文,至魏晋,方出现文学散文。散文还分化出文化散文,学者散文,乡土散文、抒情散文、艺术散文和当今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科学散文、生态散文。同一时代,可以有主体内容相异的各种散文并存;不同时期 ,也可以创作出主体内容相似的散文。

38 散文之所以呈现如此的主体内容流变,这除了是由散文文类的秉性所决定外,还与时代、与作家的审美观、与散文理论家的导向等等有关。
值得指出的是,散文开放包容性的强弱,与作家的审美取向、思考能力、洞察力、想象力、直觉力、知识背景和情商等因素的情状也还有干系。 散文的自主开放包容性却并不等于自由化。我已不太认同散文可随意而写的说法。即便散文写作无法,但我以为这无法之法实乃大法。散文写作就无法脱离“蝴蝶效应”的制约。蝴蝶效应乃混沌学概念。“蝴蝶效应”指“输入端微小的差别能够迅速放大到输出端,变成压倒一切的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意思是说,今天一只蝴蝶在北京拍动一下空气,就足以使下个月纽约的一场暴风雨为之改观。”([美] 詹姆斯●格莱克著:《混沌学·序言》) 对成熟作家来说,散文开篇首句文字或高雅或粗犷,影响所及,已足以使整篇文字的风格走向亦或高雅或粗犷。

39 10.文类之母性 中国文学的文类发展流向,彰显着散文的文类之母性。诚如宝岛台湾作家郑明娳所云:“在文学的发展史上,散文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学类型,它居于‘文类之母’的地位,原始的诗歌、戏剧、小说,都是以散行文字叙写下来。后来多种文类个别的结构和形式要求逐渐生长成熟且逐渐定型,便脱离散文的范畴,而独立成一种文类,现代散文也是如此,在她的羽翼之下,许多文类又逐渐成长,如游记文学、报道文学、传记文学等别具特色的散文体裁若一旦发展成熟,就又会逐渐从散文的统辖下跳脱出来,自成一个文类。”(郑明娳、丘秀芷主编:《文艺天地任邀游》)

40 即便散文的内在“功能”,也同样体现出文类之母性。散文的功能“议论”、“抒情”、“叙事”,孕育分化出了“议论散文”、“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而散文的“议论”功能,又孕育分化出了杂文小品、文学评论和文学理论等,“抒情”功能,也孕育分化出了抒情散文和散文诗等,至于“叙事”功能,则孕育分化出了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

41 提示: 本文是一篇散文理论研究的论文。 作者基于自己散文创作的经验,通过理论概括,率先提出散文具有十个特质,以并列式的结构,分别论证了散文的特质“我在”性、求真性、离散性、语言诗智性、抒情性、解析式描述性、议论性、淡情节性、开放包容性和文类之母性。 本文的论述语言简洁、准确,思路清晰,观点的逻辑排列合理 ,展开有序,“既讲道理,又摆事实”,自成“一家之言”。

42 “写作思维场”论 续 例文3 杨文丰 (原载《学术研究》)
  当今的写作思维研究,将人类复杂整体联系的写作思维分解为单个的或部分的写作思维来认识。这是敲碎圆镜的方法。笔者认为,客观的研究,应该把写作思维视作一个完整的圆镜系统,从场论的视角进行考察。   确立写作思维场的依据是什么?“场”原是物理学概念,是指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我们“可以把思维确定为:人脑对现实的概括、间接的反映;这种反映借助词而实现,并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这种反映是和人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及其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着的。”①写作是写作主体按照写作思维进行的系统活动,是写作主体各种思维相互作用及其定向运动的活动。我国知名的思维学学者陶同教授指出:“主体大脑贮存的种种信息是通过生理的物质和能围绕统一的思维线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脑中任何一思维的闪现都是思维场中种种因素共时性具体来说,写作思维活动中主要存在四种相互作用:一是思维与知识、经验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写作是创造性活动,写作思维必然会涉及主体所掌握的知识及写作经验,也得考虑与当时已有的写作经验和理论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手法和途径去实现等等。二是写作思维与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写作活动是多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其间,至少有两种以上思维会发生相互作用。

43 三是新信息进入思维领域之后,即使不是和所有思维起相互作用,也会与至少一种思维产生相互作用,如对其接纳或拒绝,限制或交流,左右或利用等。四是任何写作新思维都产生于或离不开各种相互依存的思维群整体,因为,正如格式塔心理学指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产生于各种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以及这些相互依存的事实具有一种动力场的特征,这就是场论的基本主张。”   写作思维场也有这些基本特征。首先,写作思维场存在于大脑这一空间区域;其次,写作思维场内各思维之间,思维与知识、经验之间也确实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排斥和交融等作用;其三,写作思维场也存在着能量、动量和质量,写成的文字是它们转化为实物的标志。写作思维场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写作主体的表现得到形象的昭示,如,诗人写诗时的迷狂、激动、速度及顺畅程度等,便是写作思维场能量大小的表现。物理场中的动量与速度有关,其方向就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写作思维场是具有思维流向和思维速度的场。写作思维场的流向,即是思维的指向,思维的速度则表现为写作思维的效率。写作思维场的质量,可看作是写作思维场效应的质量,它也可外化为写作的质量。   确立写作思维场,并不否认个体思维对写作活动的影响,而是将写作活动中的各种思维置于一个客观上存在相互作用的综合环境,即场之系统中去考察。在写作思维场这个系统中,若没有个体思维的作用,也就没有各个体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也就没有了超个体的整体写作思维场了。

44 写作思维场,是各种思维、信息以写作为目标指向,共时空性地产生相互作用、整合,从而产生出整体效应的动态功能系统。写作思维场以场的形态存在,是由基础与信息场、发散思维场和收敛思维场三个子场构成的复合场。各子场由本身的构成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各子场的内涵及与写作思维场的关系如下:   基础与信息场主要由写作主体的资质禀赋、观察力、兴趣、情绪、意志、气质、生活经历以及知识等要素构成。知识隶属于信息。其中知识又是一个由经验、理论和方法构成的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的体系。师承关系等也归入这一体系。写作主体的知识结构,作为中介,对写作思维场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指出: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缺乏与写作指向有关的知识,等于缺乏思维的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使思维继续进行;反之,知识越丰富,思路就越灵活,判断也就越准确。可见,知识又是使写作思维场有序性进行的基础和保证。情绪则可以通过智力因素间接地影响写作。“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内心体验,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 能够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事物,容易记住。情绪愈丰富,写作思维场中的想像就愈活跃。基础与信息场基于本身各构成因素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呈现动态变化性。写作主体在时间序列中因受时代氛围、教育等的影响,会推动基础与信息场的重塑。基础与信息场和写作思维场及其他子场之间,亦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动态变化,在动态变化中影响着写作主体的写作活动。

45 基础与信息场对写作思维场的贡献主要是基础作用,而要使写作思维灵活,新思想层出不穷,则不得不依赖于发散思维场。发散思维又名辐射型思维,它围绕某个问题沿多个方向想开去,以求寻找尽量多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或新方案。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像、联想、灵感、直觉、假说等它们是发散思维场的构成因素,互相作用、影响、交融。一个写作题材进入写作思维场,写作主体为了确定是否值得写,它既可产生直觉判断,也可产生假说或想像活动;假说之中又同时有想像和直觉在相互作用。正是这些发散思维方法的相互作用、影响和交融,构成了发散思维场。发散思维场根据各构成因素的动态变化和运动,构成了自身的内部运动。发散思维场的能量、动量和质量,皆体现在所产生的思路上。发散思维场最大的特点和功能在于善于冲破思维定势,能积极、主动地开拓出新思路。   收敛思维场由各收敛思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产生。常见的收敛思维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等。收敛思维是纯理性思维,它的产生必须以发散思维为前提。②有了发散思维提出的诸多新思想、思路,收敛思维场才可进行扬弃、评价、选择、提炼、组织和确认。   复合型的写作思维场中的三个子场,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配合、互相影响。其相互关系可由下图表示: 发散思维场 → ← 收敛思维场 ↓ ↑ ↑ ↓ 基 础 与 信 息 场

46 续 三 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写作思维场的场效应就产生了。写作思维场的场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与信息场既为发散思维场提供基础信息,也为收敛思维场的决策预备了信息等水准和条件,起着基础场的作用;发散思维场既是收敛思维场的前提,也对其他两子场起到影响、促进等作用。发散思维场起着“思维发生器”的作用;收敛思维场既是写作思维场的“决策机关”,也对其他两个子场起到影响、促进等作用。三个子场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不仅构成了写作思维场,也促进着写作思维场的演化,并产生出场效应。   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写作思维场的场效应就产生了。写作思维场的场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意为文。“为文”是指写作思维场以成文为根本指向、目标或结果,还需考虑不同文体的规范体式。“立意”即确立为文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意向,以及选字、组句、构段、结篇的指导思想。文意的隐显、朦胧、深刻、肤浅等,皆由写作思维场的立意倾向决定。意是写作的前提,通过字句而得以表现。同时,立意也对写作思维场运行起到一定的引发导向作用。朱光潜先生就曾在《作文与运思》一文说道:“写成的字句往往可以成为思想的刺激剂。我有时把一段话预先想好,可是把它写下来时,新的意思常源源而来。”

47 (二)整体性。写作思维场效应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作思维场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均是整体效应的结果,而整体效应得靠各子系统或各思维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产生。任何单一思维方式(比如想像),都是受思维场中其他思维的作用才能产生。当然,其间有的作用可能转化了,有的也可能中途消失了。二是写作思维场的所有作用均发生在同一相关的空间区域,即因而富有空间整体性,这是必然的。三是写作思维场中的各种相互联系和作用,“具有时间整体性,即在系统整体的演化发展过程中,发展的每一步都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   (三)能动性。写作思维场效应的能动性,是指促使写作主体进行写作的思维、写作以及对生理反应产生影响的能力和作用。能动性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写作思维场内部各因素、各子场之间,存在着不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促使着写作思维场的演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写作思维场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这些外因通过内因也对写作思维场产生作用,共同构成了写作思维场的能动性。写作思维场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写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目的性与立意为文相关,它使主体对所写的作品具有总体构想和实施步骤。二是使写作呈现主动创造性。写作主体面对的写作题材、词语很多,主动地根据最有利于表达写作的中心和文体的需求,做出主动的选择、改造和创造。

48    三是使写作对写作主体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科学事实已经证明,人的心理,一方面依赖人体的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又积极地作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对于写作主体来说,“脑越用越灵”是合乎规律的。
  (四)混沌性。在混沌学者看来,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三体相互作用就会进入混沌。“混沌状态,即宏观混乱、微观有序的状态。所以混沌亦不是一片混乱,而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是乱中有治,是决定论系统当中自身产生出来的随机性。”潘柄至,杨辉:《论混沌思维》,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1997(9)。对混沌的描述,学界尚未统一,常见的涉及有序与无序、稳定与非稳定、完全性与非完全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等方面。有的学者已发现了非线性系统由有序向混沌转化的常数为4. 。①写作思维场作为系统,也同样存在着混沌性,对写作思维场来说,混沌的主要表现有:整个写作思维场中各子场皆有许多因素、规律在其中起作用,它们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纵横交错,造成了整体无规律或失向性状态;写作思维场中此部分状态有序,另一部分却无序,有序与无序共存互扰,又倾向妥协。对一篇文章的整体如何写有基本倾向,而对文章的局部如何写尚未明晰,或局部如何写明晰,整体如何写尚不明晰,等等。混沌状态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这就是“蝴蝶效应”:意思是说,今天一只蝴蝶在北京拍动一下空气,就足使下个月纽约的一场暴风雨为之改观。②写作思维场效应中确实是存在蝴蝶效应的:一篇散文作品,开篇首句文字高雅或粗犷,影响所至,可使整篇文字风格皆高雅或粗犷。

49 (五)跃迁性。跃迁性是指写作思维场从常态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跳跃到高级态或极态状态的特征。写作思维场的跃迁性表现为直觉和灵感。在写作中,直觉是写作主体的写作思维场在一瞬间便判断、理解、把握和领悟出并非刻意追求过的事物的“主要矛盾”,并做出主观结论的场效应。当写作对象与写作主体的内在信息“碰撞”时,便可跳过逻辑推理,立即产生“共鸣”和“理解”,使写作思维场直接跃迁到直觉状态。而灵感的出现,同样没有经过正常的逻辑推理。灵感是写作主体的意识和潜意识高度清晰、敏锐而异常积极地涌现,并与相关的信息实现最佳妙的融合,指向性创造能力突然跃迁到高级态或超常态时的心理状态。灵感是写作思维场中各因素之协同性突然跃迁,创造能力瞬间达到超常发挥,可一气呵成作品或克服创作难关时的场效应。直觉和灵感,绝非个别思维因素的行为,而是整个写作思维场非逻辑性的总体效应。直觉和灵感作为写作思维场的跃迁性效应,说明写作思维场作为非线性系统,在发生演化的继承性和延续性渐变的同时,同样存在着突变。这是写作思维场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思维跳跃和间断。 (原载《学术研究》,1998年第6期)

50 “写作思维场”论 续 例文3 杨文丰 论文正论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多个方面, 论证写作思维场成立的 依据、理由。 (原载《学术研究》)
   当今的写作思维研究,将人类复杂整体联系的写作思维分解为单个的或部分的写作思维来认识。这是敲碎圆镜的方法。笔者认为,客观的研究,应该把写作思维视作一个完整的圆镜系统,从场论的视角进行考察。   确立写作思维场的依据是什么?“场”原是物理学概念,是指相互作用的客观存在。我们“可以把思维确定为:人脑对现实的概括、间接的反映;这种反映借助词而实现,并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这种反映是和人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及其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着的。”①写作是写作主体按照写作思维进行的系统活动,是写作主体各种思维相互作用及其定向运动的活动。我国知名的思维学学者陶同教授指出:“主体大脑贮存的种种信息是通过生理的物质和能围绕统一的思维线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脑中任何一思维的闪现都是思维场中种种因素共时性具体来说,写作思维活动中主要存在四种相互作用:一是思维与知识、经验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写作是创造性活动,写作思维必然会涉及主体所掌握的知识及写作经验,也得考虑与当时已有的写作经验和理论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手法和途径去实现等等。二是写作思维与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写作活动是多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其间,至少有两种以上思维会发生相互作用。三是新信息进入思维领域之后,即使不是和所有思维起相互作用,也会与至少一种思维产生相互作用,如对其接纳或拒绝,限制或交流,左右或利用等。四是任何写作新思维都产生于或离不开各种相互依存的思维群整体,因为,正如格式塔心理学指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产生于各种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以及这些相互依存的事实具有一种动力场的特征,这就是场论的基本主张。” 这篇写作学科论文, 导言开门见山, 提出应该引入场论的 视角,将写作思维视作 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

51 写作思维场,是各种思维、信息以写作为目标指向,共时空性地产生相互作用、整合,从而产生出整体效应的动态功能系统。写作思维场以场的形态存在,是由基础与信息场、发散思维场和收敛思维场三个子场构成的复合场。各子场由本身的构成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各子场的内涵及与写作思维场的关系如下:   基础与信息场主要由写作主体的资质禀赋、观察力、兴趣、情绪、意志、气质、生活经历以及知识等要素构成。知识隶属于信息。其中知识又是一个由经验、理论和方法构成的综合化、整体化、系统化的体系。师承关系等也归入这一体系。写作主体的知识结构,作为中介,对写作思维场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指出: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缺乏与写作指向有关的知识,等于缺乏思维的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使思维继续进行;反之,知识越丰富,思路就越灵活,判断也就越准确。可见,知识又是使写作思维场有序性进行的基础和保证。情绪则可以通过智力因素间接地影响写作。“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内心体验,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 能够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事物,容易记住。情绪愈丰富,写作思维场中的想像就愈活跃。基础与信息场基于本身各构成因素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呈现动态变化性。写作主体在时间序列中因受时代氛围、教育等的影响,会推动基础与信息场的重塑。基础与信息场和写作思维场及其他子场之间,亦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动态变化,在动态变化中影响着写作主体的写作活动。 第二部分首先对写作 思维场做出理论界定, 接着论证作为复合场 的写作思维场的三个 子场的构成、特点, 各子场的相互作用 及其对写作思维场的 影响、作用。

52 续 第三部分分别论证了 写作思维场的五个 主要场效应,其间, 从场的角度对写作思维 的有关主要问题, 如对直觉、灵感, 提出了新的理论认识。
  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写作思维场的场效应就产生了。写作思维场的场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意为文。“为文”是指写作思维场以成文为根本指向、目标或结果,还需考虑不同文体的规范体式。“立意”即确立为文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意向,以及选字、组句、构段、结篇的指导思想。文意的隐显、朦胧、深刻、肤浅等,皆由写作思维场的立意倾向决定。意是写作的前提,通过字句而得以表现。同时,立意也对写作思维场运行起到一定的引发导向作用。朱光潜先生就曾在《作文与运思》一文说道:“写成的字句往往可以成为思想的刺激剂。我有时把一段话预先想好,可是把它写下来时,新的意思常源源而来。”   (二)整体性。写作思维场效应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作思维场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均是整体效应的结果,而整体效应得靠各子系统或各思维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产生。任何单一思维方式(比如想像),都是受思维场中其他思维的作用才能产生。当然,其间有的作用可能转化了,有的也可能中途消失了。二是写作思维场的所有作用均发生在同一相关的空间区域,即因而富有空间整体性,这是必然的。三是写作思维场中的各种相互联系和作用,“具有时间整体性,即在系统整体的演化发展过程中,发展的每一步都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   (三)能动性。写作思维场效应的能动性,是指促使写作主体进行写作的思维、写作以及对生理反应产生影响的能力和作用。能动性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写作思维场内部各因素、各子场之间,存在着不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促使着写作思维场的演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写作思维场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这些外因通过内因也对写作思维场产生作用,共同构成了写作思维场的能动性。写作思维场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写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目的性与立意为文相关,它使主体对所写的作品具有总体构想和实施步骤。二是使写作呈现主动创造性。写作主体面对的写作题材、词语很多,主动地根据最有利于表达写作的中心和文体的需求,做出主动的选择、改造和创造。 第三部分分别论证了 写作思维场的五个 主要场效应,其间, 从场的角度对写作思维 的有关主要问题, 如对直觉、灵感, 提出了新的理论认识。

53 提示 论文融合了心理学、创造学、 物理学和写作学等学科 的知识,立论新颖、有据, 论证适当、合理,语言简洁,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四)混沌性。在混沌学者看来,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三体相互作用就会进入混沌。“混沌状态,即宏观混乱、微观有序的状态。所以混沌亦不是一片混乱,而是有序和无序的统一,是乱中有治,是决定论系统当中自身产生出来的随机性。”潘柄至,杨辉:《论混沌思维》,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1997(9)。对混沌的描述,学界尚未统一,常见的涉及有序与无序、稳定与非稳定、完全性与非完全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等方面。有的学者已发现了非线性系统由有序向混沌转化的常数为4. 。①写作思维场作为系统,也同样存在着混沌性,对写作思维场来说,混沌的主要表现有:整个写作思维场中各子场皆有许多因素、规律在其中起作用,它们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纵横交错,造成了整体无规律或失向性状态;写作思维场中此部分状态有序,另一部分却无序,有序与无序共存互扰,又倾向妥协。对一篇文章的整体如何写有基本倾向,而对文章的局部如何写尚未明晰,或局部如何写明晰,整体如何写尚不明晰,等等。混沌状态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这就是“蝴蝶效应”:意思是说,今天一只蝴蝶在北京拍动一下空气,就足使下个月纽约的一场暴风雨为之改观。②写作思维场效应中确实是存在蝴蝶效应的:一篇散文作品,开篇首句文字高雅或粗犷,影响所至,可使整篇文字风格皆高雅或粗犷。   (五)跃迁性。跃迁性是指写作思维场从常态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跳跃到高级态或极态状态的特征。写作思维场的跃迁性表现为直觉和灵感。在写作中,直觉是写作主体的写作思维场在一瞬间便判断、理解、把握和领悟出并非刻意追求过的事物的“主要矛盾”,并做出主观结论的场效应。当写作对象与写作主体的内在信息“碰撞”时,便可跳过逻辑推理,立即产生“共鸣”和“理解”,使写作思维场直接跃迁到直觉状态。而灵感的出现,同样没有经过正常的逻辑推理。灵感是写作主体的意识和潜意识高度清晰、敏锐而异常积极地涌现,并与相关的信息实现最佳妙的融合,指向性创造能力突然跃迁到高级态或超常态时的心理状态。灵感是写作思维场中各因素之协同性突然跃迁,创造能力瞬间达到超常发挥,可一气呵成作品或克服创作难关时的场效应。直觉和灵感,绝非个别思维因素的行为,而是整个写作思维场非逻辑性的总体效应。直觉和灵感作为写作思维场的跃迁性效应,说明写作思维场作为非线性系统,在发生演化的继承性和延续性渐变的同时,同样存在着突变。这是写作思维场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思维跳跃和间断。 (原载《学术研究》,1998(6)) 论文融合了心理学、创造学、 物理学和写作学等学科 的知识,立论新颖、有据, 论证适当、合理,语言简洁,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 提示

54 项目二、必备知识

55 ( 下面转而着重讲学术论文的写作。) 一、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含义
  学术论文是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某一专业领域中具有学术价值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有独创性见解的一种议论文。   毕业论文,实际上也属于学术论文。   一般来说,本、专科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初级阶段”。 ( 下面转而着重讲学术论文的写作。) 二、学术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即科学性。学术论文是建立在深厚的学理和实践的基础上的理论。   揭示本质、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2.独创性   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生命。   提出新理论、新见解或新假说,自成一家之言。

56 3.体现作者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   一篇专业论文,能反映:   一个作者的专业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研究作风、研究方法和文字表达水平。 三、学术论文的类型   从作者的身份看,学术论文可以分出2大类型。 1.专业论文  专业论文是各专业领域里的从事专业科研的人员所撰写的学术论文。 2.学业论文   学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撰写的学术论文。   学年论文、学位论文和毕业论文等都属于学业论文。

57 四、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一般经由三个过程:选题、编制提纲、撰写。 (一)学术论文的选题   论文价值与选题有关。 一般选以下三种选题类型之一: 开创性类型   即前人没研究过、没解决过的课题。 延伸性类型   即前人虽已做过研究,但还有发展、补充或修正。 综合归纳性类型 即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加以综合归纳的课题。 选题离不开资料。资料的搜集通常通过以下四种方式: 1.利用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学术杂志。 2.上网搜索。 3.实地调查。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利用座谈会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等。

58 4.科学实验和科学观察。 即通过实验和观察,以求获得第一手的事实资料。 实验方法有定量法、定性法、对照法、模拟法等。 (二)编制写作提纲 论文起草必须编写提纲。提纲包含了观点。 通过拟写作提纲,实现下列目的: 初步确定标题; 确定中心思想,写出主题句子; 确定总体框架,安排有关论点的次序; 确定大的层次段落,确定段落的段旨句; 确定各段的材料,标示材料名称、页码、顺序。 拟写提纲一般可用标题法、句子法: 1.标题法——以标题形式把内容概括出来; 2.句子法——一个句子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

59 (三)学术论文的结构和写法 标题以最恰当、最简明概括 标题 的语词反映论文的内容。 如《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写作思维场”论》等。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即精当提示论文的 基本观点、成果及意义 等内容的文字,一般 不超过250字。 关键词 关键词   即提示论文主题和 内容的词汇或术语。 序论 本论 序论   又称前言、引言、引论等, 这是论文的开头部分。 内容一般包括提出问题, 说明选题的缘由、意义, 研究方法或论证方法等。

60 本论(主体)   主体部分,是展开分析问题,证明观点,全面、详尽、集中地表述研究成果的部分。 层次段落之前,或使用小标题,或使用数码标示。 通常采用的结构形式有以下三种: (1)并列式 ——横式结构   围绕总论点并列排出几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总论点进行阐释、论证。 (2)递进式 —— 纵式结构   由浅入深,一层一层地阐释、论证总论点。 后一层次是前面层次的深化、发展。

61 (3)混合式——综合式结构 大层次为并列式,一些层次中又有递进式; 大层次为递进式,一些层次中又有并列式; 并列式和递进式,分散于本论的不同部分。

62 任何结构形式,都是为了通过论据说明观点、证明观点——通俗地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
学术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如下: 1.例证法——举例法   即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就是用典型的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2.引证法——引用法   即用一些权威性的理论作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3.比较法   它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比喻法   即用具体的事物、道理作比喻,来说明不易理解的深奥的抽象事物或道理的方法。 5.因果法   即通过分析,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63 6.归谬法   就是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接着就以此为前提,进行推理,却只能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错误的方法。 结论——结尾   有的论文会对本论中的观点作出归纳,表明总的看法和意见,或者强调某些要点等。   结论应写得简明扼要。 不是所有论文都有结尾。 致谢   感谢帮助过自己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也有的学术论文不写“致谢”内容。 注释或参考文献   在文后列出引文出处和有关参考文献。

64 项目三、写作模板

65 ××××××××××××××××××。笔者仅就××××提出一管之见。(前言:提出问题,说明选题的原由及意义等)
学术论文写作模板 框 图 模 式 文 字 模 板 试论×××××××××× 司马×× 【内容提要】 (提示论文基本观点、成果及意义) 【关键词】 ×× ××× ××× (提示主题、内容的词) ××××××××××××××××××。笔者仅就××××提出一管之见。(前言:提出问题,说明选题的原由及意义等) 一、××××××××××××(第一层次论点) 1、××××××××××(第一层次分论点) 2、××××××××××(第一层次分论点,与本前面论点呈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混合式关系) 二、×××××××××××××××(第二层次论点,与前面论点呈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混合式关系) 1、××××××(第二层次分论点) 2、××××××(第二层次分论点,与前面论点呈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混合式关系) 【内容提要】 【关键词】 前言 本 论 部 分 结论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注:以上为学术论文基本内容模块结构模式。

66 六、××××××××××××(第六层次论点,与前面论点呈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混合式关系)
框 图 模 式 文 字 模 板 三、××××××××××××(第三层次论点,与前面论点呈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混合式关系) ………… 六、××××××××××××(第六层次论点,与前面论点呈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混合式关系) ( 以上为充分“摆事实,讲道理”的本论部分:对问题深入展开分析,严密证明观点。)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比较法和因果法等。) 综上所述,×××××××××××××(结论:通常是对本论中的观点作出归纳,或者强调某些要点等)。 【注释】 1.×××××××××××× 2.××××××××××××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关键词】 前言 本 论 部 分 结论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注:以上为学术论文基本内容模块结构模式。

67 注 意 事 项 正确选题,提炼观点 选择有价值、难易适中,自己比较有兴趣的论题。 充分占有选题范围内的资料   做好材料的分类、鉴别和扬弃工作。 写作提纲编好后,趁热打铁,集中精力和时间写作, 初稿尽可能一气呵成。 初稿不要求精美。 初稿完成后马上查有无遗漏材料,趁记忆清晰,马上修改或重写一遍。   斟酌论点新不新、论证是否合乎逻辑,结构是否需要调整每一篇定稿的论文,一般都要经过多次反复认真的修改。

68 项目四、技能训练   试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选题, 按照学术论文的结构和写法,写一篇 学业论文。

69 项目五、拓展学习

70 一、名词解释 1.学术论文 2.毕业论文 二、填空题 1.毕业论文,实际上也属于  。 2.学术论文具有  、  和体现作者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的特点。 3.学术论文可分为  和  两类。 三、判断题 1.一般来说,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初级阶段”。 ( ) 2.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生命。  ( ) 3.学年论文、学位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属于学业论文。( )

71 四、简答题 1.学术论文选题通常应选择哪些类型? 2.搜集资料通常通过哪些方式? 3.拟写论文写作提纲的目的是什么? 4.拟写提纲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5.规范的学术论文一般由哪些结构项目构成? 6.学术论文通常采用哪些结构形式? 7.学术论文常用哪些论证方法? 8.撰写学术论文有哪些事项值得注意?


Download ppt "通用文书 第五讲  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 主讲教师:安学珍 西北大学写作学硕士 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