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南 橫 風 景 線 西 起 台 南 玉 井 , 東 至 台 東 海 瑞 , 沿 線 風 景 相 當 優 美 , 尤 其 關 山啞 口 的 雲 海 是 最 吸 引 遊 客 流 連 忘 返 之 處 。南 橫 公 路 西 起 台 南 縣 玉 井 鄉 , 東 止 台 東 縣 海 端 。 高 雄 縣.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南 橫 風 景 線 西 起 台 南 玉 井 , 東 至 台 東 海 瑞 , 沿 線 風 景 相 當 優 美 , 尤 其 關 山啞 口 的 雲 海 是 最 吸 引 遊 客 流 連 忘 返 之 處 。南 橫 公 路 西 起 台 南 縣 玉 井 鄉 , 東 止 台 東 縣 海 端 。 高 雄 縣."—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南 橫 風 景 線 西 起 台 南 玉 井 , 東 至 台 東 海 瑞 , 沿 線 風 景 相 當 優 美 , 尤 其 關 山啞 口 的 雲 海 是 最 吸 引 遊 客 流 連 忘 返 之 處 。南 橫 公 路 西 起 台 南 縣 玉 井 鄉 , 東 止 台 東 縣 海 端 。 高 雄 縣 境 內 一般 以 甲 仙 為 起 點 , 翻 過 內 英 山 脈 到 荖 濃 , 沿 著 荖 濃 溪 縱 谷 , 經 寶 來 、 桃 源 、 梅 山 口 、 天 池 到 啞 口 , 約 公 里 路 程 , 就 公 路 旅 遊 而 言 , 南 橫 是 不 折 不 扣 的 地 質 之 旅 , 因 為 荖 濃 溪 延 著 荖 濃 斷 層 南 下 , 荖 濃 溪 的 東 邊 是 已 變 質 的 老 板 岩 地 層 , 而 西 側 則 是 年 輕 未 變 質 的 沉 積 質 變 化 、 褶 曲 、 風 化 等 景 觀 令 人 目 不 暇 給 。 少 年 溪 風 景 線 區 內 著 名 的 據 點 有 少 年 谷 、 少 年 溪 瀑 布 群 、 黃 金 瀑 布 等 , 是 個 景 觀 十 分 原 始 豐 富 的 風 景 區 。 但 賀 伯 颱 風 沖 走 吊 橋 之後 , 少 年 溪 瀑 布 仍 如 往 昔 爪 狀 傾 瀉 , 但 只 能 在 河 對 岸 遠 觀 , 對 岸 的 一 些 設 施 和 步 道 也 失 修 或 毀 壞 甚 久 , 幸 好 溫 泉 區 仍 保 持 完 整 , 但 入 口 要 從 桃 源 市 集 區 左 叉 路 進 入 , 兩 個 露 天 的 水 池 溫 度 高 低 不 同 , 再 加 上 旁 邊 的 山 澗 , 恰 好 是 三 溫 暖 。 藤 枝 森 林 遊 樂 區 藤 枝 森 林 遊 樂 區 位 於 桃 源 鄉 , 夙 有 「 南 台 小 溪 頭 」 之 稱 ,區 內 人 工 規 劃 不 多 , 尚 保 有 原 始 之 美 。 森 濤 村 其 海 拔 公 尺 , 屬 林 務 局 楠 濃 林 區 荖 濃 工 作 站 管 轄 且 裡 面 森 林 蒼 鬱 山 谷 起 伏 , 雲 霧 彌 漫 , 望 如 綠 海 波 濤 , 而 又 名 「 森 濤 」 遊 樂 區 共 七 佰 五 十 一 公 煩 , 介 於 邦 腹 溪 與 寶 來 溪 之 間 年 平 均 溫 度 十 七 度 , 五 至 九 月 雨 季 , 全 年 霧 天 達 一 百 八 十 天 , 溫 差 小 , 氣 候 涼 爽 , 為 避 暑 勝 地 。

4

5

6 多 納 村 多 納 村 是 茂 林 鄉 處 在 最 深 山 的 村 落 , 也 是 魯 凱 族 文 化 保 留 最 完 整 的 部 落 。 石 板 屋 、 石 板 雕 刻 , 在 此 隨 處 可 見 , 村 民 純 樸 和 善 , 是 探 訪 魯 凱 文 化 最 佳 的 地 方 。 部 落 後 下 方 在 群 山 間 有 一 塊 平 坦 的 耕 地 , 是 村 民 種 稻 的 田 地 , 傳 說 中 多 納 村 是 台 灣 黑 糯 米 的 故 鄉 , 黑 糯 米 大 概 是 從 這 塊 土 地 開 始 萌 芽 成 長 的 。 多 納 溫 泉 從 多 納 村 前 的 叉 路 , 行 車 約 十 分 鐘 可 以 到 達 多 納 溫 泉 ,多 納 溫 泉 為 露 天 的 天 然 浴 池 , 水 量 豐 富 , 泉 質 優 良 , 遊 客 至 此 可 享 受 輕 鬆 的 泡 湯 之 樂 。 此 地 的 地 形 因 地 殼 受 到 強 烈 的 擠 壓 , 而 地 層 翻 轉 崩 塌 , 形 成 了 峽 谷 山 崖 景 觀 ,是 觀 察 地 質 很 好 的 場 所 。 多 納 隱 瀑 分 四 層 , 終 年 不 凅 , 極 具 輕 巧 靈 秀 之 美 。 自 溫 泉 溪 吊 橋 下 上 溯 溫 泉 溪 , 可 到 達 鬼 斧 神 宮 , 此 處 峽 崖 總 長 約 700 公 尺 , 高 約 30 ~ 40 公 尺 , 原 始 壯 觀 , 沿 途 所 經 之 半 天 崖 , 鐘 乳 石 洞 區 、 蛇 谷 、 及 石 中 瀑 布 等 , 氣 象 雄 偉 , 適 合 探 險 。 美 雅 谷 過 了 龍 頭 山 不 遠 , 可 以 在 路 邊 找 到 往 美 雅 谷 的 路 , 美 雅 谷 藏 在 濁 口 溪 支 流 的 美 雅 溪 上 , 從 停 車 場 到 美 雅 瀑 布 只 需 20 分 鐘 的 路 程 , 美 雅 瀑 布 為 雙 層 的 瀑 布 , 上 層 細 窄 , 下 層 寬 廣 , 瀑 布 下 面 有 一 水 潭 , 潭 水 清 淨 , 瀑 布 面 對 較 寬 廣 的 溪 谷 , 受 到 陽 光 照 射 的 時 間 較 多 , 不 若 情 人 、 茂 林 谷 瀑 布 深 藏 在 群 峰 與 林 木 之 間 , 具 有 陰 柔 神 秘 氣 氛 , 但 卻 明 朗 開 闊 別 具 。 美 雅 谷 近 因 崩 山 , 尚 在 封 閉 中 。

7 龍 頭 山 龍 頭 山 位 於 萬 山 村 往 多 納 村 的 途 中 , 為 典 型 的 環 流 丘 地 形 ,濁 口 溪 在 此 做 了 一 個 大 轉 彎 , 經 歷 長 期 的 侵 蝕 、 堆 積 作 用 ,形 成 廣 大 平 坦 的 沙 地 河 床 , 是 很 好 的 露 營 地 。 河 水 在 此 因 截 流 作 用 , 把 宛 如 龍 脊 的 山 丘 分 為 兩 段 , 狀 似 神 龍 吐 珠 , 龍 頭 山 因 之 得 名 。 河 流 穿 越 山 丘 後 變 的 湍 急 , 巨 型 的 鵝 卵 石 擋 在 水 道 中 , 激 起 層 層 水 花 , 走 近 水 邊 , 隨 著 急 流 奔 騰 不 已 , 抬 頭 望 向 兩 岸 綿 延 高 聳 的 山 峰 , 又 讓 人 頓 覺 渺 小 , 山 川 在 此 可 印 證 生 命 的 意 義 。 情 人 瀑 布 位 於 茂 林 村 南 測 之 濁 口 溪 畔 , 情 人 吊 橋 下 的 河 床 乾 凅 平 坦 , 沙 子 柔 細 , 是 露 營 垂 釣 的 好 地 方 。 由 吊 橋 往 南 步 行 十 分 鐘 到 達 情 人 瀑 布 , 瀑 布 分 五 層 , 沿 著 溪 流 而 上 , 林 相 逐 漸 原 始 , 溼 度 也 高 、 空 氣 清 涼 舒 服 。 藏 在 幽 谷 中 絲 帶 般 的 瀑 布 讓 你 驚 艷 , 走 到 瀑 布 前 , 不 自 禁 退 去 全 身 的 裝 備 , 沐 浴 在 自 然 的 洗 禮 中 。   茂 林 谷 茂 林 谷 原 名 「 羅 木 斯 」, 魯 凱 語 為 「 美 麗 的 山 谷 」 。 在 濁 口 溪 與 支 流 木 勝 溪 交 會 形 成 瀑 布 與 藍 水 潭 , 循 著 木 勝 溪 往 上 流 步 行 約 60 分 鐘 , 可 到 茂 林 瀑 布 , 沿 途 自 然 原 始 , 溪 流 蜿 蜒 多 姿 , 流 水 、 鳥 歌 、 蟲 鳴 , 合 奏 一 篇 自 然 樂 章 , 偶 然 會 有 赤 腹 松 鼠 或 一 隻 竹 雞 跟 你 打 個 照 面 , 叫 你 興 奮 不 已 。 茂 林 谷 瀑 布 蓬 勃 壯 麗 ,瀑 潭 亦 深 不 適 合 戲 水 , 瀑 布 前 有 一 座 木 造 涼 亭 造 型 典 雅 , 是 觀 瀑 休 息 的 好 處 所 。

8 情 人 谷 位 於 茂 林 村 南 側 之 濁 口 溪 畔 , 情 人 吊 橋 下 的 河 床 乾 固 平 坦 , 沙 子 柔 細 , 是 露 營 垂 釣 的 好 地 方 。 由 吊 橋 往 南 方 步 行 10 分 鐘 到 達 情 人 瀑 布 , 瀑 布 分 五 層 沿 著 溪 流 而 上 , 林 相 逐 漸 原 始 , 濕 度 也 漸 高 、 空 氣 清 涼 舒 服 。 藏 在 幽 谷 中 絲 帶 般 的 瀑 布 讓 你 驚 豔 , 走 到 瀑 潭 前 , 不 自 禁 退 去 全 身 的 設 備 , 沐 浴 在 自 然 的 洗 禮 中 。 茂 林 鄉 原 名 多 納 鄉 , 係 日 據 時 代 日 語 「 囤 子 」 之 譯 音 ,「 囤 子 」 之 名 是 日 本 殖 民 統 治 之 初 壓 迫 原 住 民 引 發 之 「囤 子 役 」 之 名 而 來 , 光 復 後 乃 沿 用 為 鄉 名 。 民 國 四 十 六 年 為 紀 念 辦 理 地 方 自 治 有 功 人 士 陳 茂 林 而 改 名 為 「 茂 林 鄉 」 。茂 林 鄉 深 藏 高 縣 東 南 方 的 山 區 , 大 部 分 為 為 開 發 的 原 始 林 區 , 居 民 多 為 魯 凱 族 , 主 要 居 住 在 茂 林 、 萬 山 、 多 納 三 村 。 區 內 主 要 的 風 景 點 有 情 人 谷 、 藍 水 湖 、 老 鷹 峽 谷 、 多 納 隱 瀑 以 及 鬼 斧 神 宮 等 。 萬 山 岩 雕 位 於 高 雄 縣 的 茂 林 鄉 萬 頭 蘭 山 北 麓 的 原 始 林 內 , 此 岩 雕 共 有 三 處 , 分 別 名 為 孤 巴 察 娥 、 祖 布 里 里 和 莎 娜 奇 勒 娥 , 岩 雕 有 人 頭 像 、 重 圓 、 雲 鉤 紋 、 蛇 紋 、 凹 點 … … 等 , 這 些 岩 雕 存 在 已 經 有 幾 百 年 。 因 路 程 險 峻 、 山 崩 橋 陷 , 一 般 人 可 能 需 花 很 長 時 間 , 才 能 親 眼 目 睹 岩 雕 的 神 秘 奇 景 。岩 雕 的 刻 紋 敘 述 著 浪 漫 的 傳 說 , 加 上 位 處 深 山 野 林 之 中 ,更 保 留 神 秘 莊 嚴 的 景 象 。 欲 前 往 萬 山 岩 雕 , 路 線 可 由 茂 林 鄉 萬 山 村 進 去 或 是 從 六 龜 藤 枝 往 出 雲 山 進 去 亦 可 , 最 好 請 熟 路 的 人 帶 領 前 往 較 佳 。

9

10

11 彩 虹 瀑 布 瀑 布 的 頂 端 潭 水 翠 綠 , 山 谷 幽 靜 寧 謐 , 環 山 疊 翠 , 間 或 有 小 瀑 布 自 纍 纍 疊 石 中 流 瀉 而 下 , 柔 美 婉 約 如 一 匹 無 瑕 白 絹 , 憑 添 丘 壑 潺 潺 聲 響 , 空 谷 品 音 , 深 幽 渺 遠 , 令 人 不 忍 離 去 。 彩 虹 大 瀑 布 位 於 高 雄 縣 三 民 鄉 民 生 社 區 , 是 楠 梓 仙 溪 上 游 支 流 之 一 , 瀑 布 水 量 豊 沛 , 水 勢 自 山 頭 傾 瀉 而 下 , 氣 勢 澎 湃 , 雄 偉 壯 觀 , 是 台 灣 罕 見 的 大 瀑 布 。 彩 虹 瀑 布 有 二 簾 水 幕 , 高 約 數 十 公 尺 , 潭 底 碧 綠 , 彷 若 世 外 桃 源 , 是 一 清 靜 觀 賞 的 好 地 方 。欲 尋 瀑 布 芳 蹤 , 可 由 民 權 至 民 生 社 區 間 的 產 業 道 路 下 至 溪 底 , 再 沿 溪 旁 步 道 前 行 ,途 中 須 涉 水 過 溪 , 踩 在 清 澈 冷 洌 的 溪 水 , 沁 涼 入 脾 ; 溯 溪 繞 曲 折 蜿 蜒 的 山 路 上 行 可 達 瀑 布 頂 端 。 沿 途 所 經 , 無 不 是 美 景 , 原 始 的 闊 葉 林 生 態 , 孕 育 了 熱 鬧 的 動 植 物 生 態 , 令 人 目 不 暇 給 ; 一 路 行 來 , 徐 風 拂 面 , 溪 泉 淙 淙 、 蟲 呤 鳥 鳴 、 有 如 樹 林 的 一 場 交 響 盛 宴 , 洋 溢 著 神 秘 的 原 始 林 氣 息 。 一 溪 吊 橋 一 溪 吊 橋 位 於 民 生 二 村 , 由 村 後 小 徑 往 一 溪 方 向 趨 東二 公 里 即 達 , 吊 橋 長 近 百 尺 , 四 周 被 群 山 環 抱 , 猶 如 隱 士 一 般 , 兀 自 保 存 著 原 始 自 然 的 風 光 ; 從 橋 上 往 下 俯 視 , 溪 谷 縱 錯 , 溪 流 潺 , 視 野 極 佳 ; 步 行 到 橋 下 ,有 小 木 屋 可 供 住 宿 , 四 周 景 緻 優 美 , 住 在 此 地 , 猶 如 世 外 桃 源 , 是 個 渡 假 的 好 地 方 。 青 山 觀 景 區 青 山 觀 景 區 位 於 民 生 一 村 的 青 山 嶺 線 上 , 小 路 尚 屬 平 坦 , 可 以 健 行 也 可 以 開 車 兜 風 , 至 山 頂 高 處 可 東 望 三 民 鄉 及 楠 梓 仙 溪 , 視 野 相 當 寬 廣 ; 幸 運 的 話 ,在 盛 夏 的 夜 晚 , 你 還 可 看 見 提 著 燈 籠 的 螢 火 蟲 , 在 四 周 翩 翩 起 舞 , 猶 如 閃 耀 的 精 靈 一 般 , 令 人 看 了 興 奮 不 巳 , 這 一 條 兜 風 路 線 是 21 號 省 道 的 延 伸 , 越 過 青 山 之 後 , 繼 續 往 前 走 , 就 可 以 通 往 嘉 義 吳 鳳 鄉 ; 所 以 , 將 來 遊 客 還 可 藉 此 聯 繫 三 民 鄉 與 阿 里 山 二 地 , 一 路 暢 遊 玩 到 痛 快 。

12 民 權 村 民 權 村 著 名 奇 景 — 三 明 火 民 權 村 全 景 , 全 村 1 7 8 戶 、 人 口 8 3 3 人 。民 權 村 附 近 有 三 民 國 中 、 森 林 公 園 。 村 民 以 農 為 主 。 民 族 村 長 春 谷 風 景 之 一 三 民 鄉 文 化 之 門 世 紀 大 峽 谷 世 紀 大 峽 谷 位 於 老 人 南 溪 溪 谷 , 陡 直 的 絕 壁 , 屹 立 水 面 ; 整 條 溪 滿 佈 巨 石 , 深 潭 、 瀑 布 和 峽 谷 地 形 , 是 一 條 難 得 的 溯 溪 的 風 景 線 。 往 世 紀 大 峽 谷 可 搭 車 到 民 族 村 前 2 公 里 的 第 15 號 橋 下 車 , 過 橋 後 右 側 有 小 徑 可 下 抵 溪 畔 , 溯 行 約 20 分 鐘 後 ,可 抵 老 人 南 北 溪 匯 流 口 , 瀆 往 右 邊 的 老 人 南 溪 溪 谷 前 進 , 沿 溪 仍 是 巨 石 嶙 峋 , 深 潭 處 處 , 風 光 幽 美 , 攀 過 巨 石 和 躍 過 幾 處 激 流 , 在 溪 谷 中 溯 行 約 30 分 鐘 後 , 見 一 寬 廣 水 潭 , 水 流 頗 急 , 波 光 粼 粼 , 陽 光 灑 落 講 潭 面 上 , 更 是 金 碧 輝 煌 , 耀 眼 燦 爛 。 從 潭 左 側 越 過 幾 塊 巨 石 , 映 入 眼 簾 的 是 一 個 平 靜 的 溪 谷 深 湖 , 兩 側 岩 壁 陡 削 , 無 法 通 行 , 是 為 星 月 湖 , 由 星 月 湖 右 側 斜 壁 攀 上 續 行 , 沿 途 風 光 明 媚 , 使 人 不 覺 疲 累 , 愈 往 內 行 , 風 景 更 佳 , 或 有 深 潭 偶 聚 , 或 是 中 、 小 型 落 差 飛 瀑 , 偶 有 峽 谷 地 形 , 但 多 須 下 水 橫 渡 。

13

14

15 錫 安 山 錫 安 山 位 於 甲 仙 鄉 的 北 端 , 即 是 小 林 村 與 三 民 鄉 民 族 村 交 界 之 地 , 由 甲 仙 北 接 21 號 省 道 21.4 公 里 , 即 沿 著 指 標 左 轉 上 山 , 便 是 該 區 。 此 地 原 是 無 人 的 荒 山 野 嶺 , 在 西 元 一 九 六 三 年 時 , 新 約 教 會 的 先 知 , 洪 以 利 亞 受 到 神 蹟 的 指 示 前 來 開 墾 。 錫 安 山 的 意 思 即 為 「 賜 平 安 的 山 」 意 為 受 到 上 帝 賜 福。 小林平埔舘 平 埔 族 幾 千 年 來 一 直 保 有 傳 統 的 的 阿 立 祖 ( 太 祖 ) 祭 祀 , 雖 然 其 供 奉 的 公 廨 在 形 式 上 並 沒 有 維 持 得 太 古 老 , 但 其 內 涵 精 神 與 實 質 意 義 卻 是 綿 延 深 遠 。 水 泥 砌 成 , 屋 頂 以 黑 色 瓦 片 覆 蓋 , 公 廨 內 所 立 之 將 軍 柱 已 改 為 直 徑 約 十 一 公 分 的 水 泥 柱 , 上 抵 中 樑 , 柱 的 下 端 綁 著 一 個 竹 製 的 捕 魚 罩 。公 廨 外 則 豎 立 著 一 根 葉 竹 竿 , 高 約 一 丈 半 的 向 柱 , 下 面 亦 有 一 個 竹 製 捕 魚 罩 , 離 地 約 五 尺 處 , 綁 結 七 束 茅 草 ,可 能 與 七 姊妹 的 傳 說 有 關 。 鎮 海 軍古 墓 古 墓 位 於 甲 仙 鄉 小 林 村 , 由 21 號 省 道 轉 五 里 路 , 在 入 口 處 立 有 五 里 埔 水 圳 的 碑 文, 墓 碑 旁 有 許 多 小 花 野 草 , 憑 添 幾 許 蕭 瑟 的 滄 桑 。 根 據 史 學 家 推 測 , 清 光 緒 年 間 軍 隊 在 此 駐 紮 時 , 士 兵 們 因 水 士 不 服 或 感 染 瘧 疾 而 去 世 , 這 些 客 死 他 鄉 的 孤 魂 們 於 是 被 立 碑 草 葬 於 此 。 鎮 海 軍 所 修 築 的 古 道 只 完 成 一 小 段 , 即 從 台 南 縣 南 化 越 過 阿 里 山 山 脈 餘 脈 的 西 阿 里 關 山 ,到 達 甲 仙 鄉 小 林 村 的 村 北 , 現 已 擴 遏 為 產 業 道 路 。 這 裡 原 已 是 一 段 被 遺 忘 的 歷 史 , 直 到 購 得 此 地 的 地 主 欲 整 地 耕 種 時 , 才 發 覺 這 些 荒 泥 中 的 石 頭 原 來 是 墓 碑 , 尚 可 依 稀 看 見 楚 南 、 光 緒 十二 年 等 字 樣 , 於 是 將 之 一 一 立 起 , 並 奉 上 清 香 以 慰 孤 魂 。 墓 前 石 碑 形 狀 都 不 是 很 方 正 , 皆 取 材 自 當 地 京 岩 、 板 岩 或 荖 濃 溪 出 產 的 綠 色 片 岩 , 目 前 所 存 甚 少 , 在 地 方 人 士 的 奔 走 下 , 已 被 列 為 三 級 古 蹟 行 經 甲 仙 時 不 妨 到 此 處 憑 弔 一 番 。

16 石 磯 谷 瀑 布 石 磯 谷 瀑 布 其 入 口 處 , 為 快 到 小 林 村 前 約 五 里 坡 右 側 有 路 可 進 去 , 一 會 兒 就 到 了 停 車 場 , 自 河 床 溯 溪 而 入 後 , 瀑 布 、 奇 石 , 隨 處 可 見 到 , 時 而 翻 壁 而 過 、 時 而 涉 水 而 行 , 須 小 心 路 滑 難 行 。溯 溪 20 分 鐘 後 , 水 路 一 分 為 二 , 左 側 可 見 高 達 公 尺 的 瀑 布 傾 注 深 潭 之 中 , 右 側 另 有 小 而 連 續 的 瀑 布 群 , 形 成 大 大 小 小 的 圓 潭 。 回 程 另 有 引 水 道 , 壁 面 窄 而 高 , 陰 暗 不 五 指 , 須 有 手 電 筒 , 才 能 進 入 ; 涉 水 進 入 , 偶 而 驚 起 聚 居 的 蝙 蝠 , 吱 吱 , 偶 而 也 會 掠 過 面 前 ,十 分 的 剌 激 , 所 以 此 洞 又 稱 為 蝙 蝠 洞 。 甲 仙 化 石 館 甲 仙 , 是 個 很 美 的 地 方 , 雖 然 地 處 僻 遠 , 卻 是 南 橫 路 的 重 鎮 , 觀 光 旅 遊 的 勝 地 。 優 美 秀 麗 的 景 緻 , 冬 暖 夏 涼 的 氣 候 , 淳 樸 敦 厚 的 民 風 , 孕 育 著 一 股 安 祥 溫 馨 的 靈 氣 , 散 發 出 令 人 難 以 忘 懷 的 芋 香 、 荀 香 、 民 情 香 , 更 有 萬 年 的 化 石 , 饗 宴 來 自 四 面 八 方 的 貴 賓 。 化 石 , 是 甲 仙 的 另 一 種 「 特 產 」, 甲 仙 化 石 館 的 建 立 是 基 於 建 立 地 方 特 色 的 需 要 , 於 民 國 八 十 三 年 三 月 成 立 , 展 出 的 化 石 種 類 , 計 有 甲 仙 地 區 出 土 的 化 石 二 百 餘 種 , 南 台 灣 各 地 出 產 之 各 世 代 化 石 二 百 餘 種 , 並 高 價 購 得 外 國 出 土 地 的 恐 龍 蛋 化 石 、 三 葉 蟲 、 菊 石 、 魚 類 等 珍 貴 化 石 ,館 內 展 出 之 化 石 約 計 三 千 餘 件 , 值 得 大 家 細 細 的 觀 賞 , 相 信 您 會 不 虛 此 行 的 。

17

18

19 寶 來 溫 泉 寶 來 溫 泉 向 來 負 有 盛 名 , 附 近 溫 泉 旅 社 林 立 , 釦 著 憼 濃 溪 東 岸 南 下 , 還 可 以 到 不 老 溫 泉 區 , 每 到 假 日 這 裏 就 門 庭 若 市 , 在 各 自 的 隔 間 中 , 或 是 靈 天 池 中 體 會 泡 溫 泉 的 樂 趣 。 荖 濃 溪   荖 濃 溪 是 南 台 灣 第 一 大 河 流 高 屏 溪 上 游 主 要 河 川 ,源 自 玉 山 西 群 峰 , 自 高 雄 縣 東 北 西 南 而 下 , 在 桃 源 、 六 龜 兩 鄉 境 造 成 從 谷 、 台 地 沖 積 扇 等 地 形 , 並 有 斷 崖 、 瀑 布 、 激 流 、 溫 泉 等 特 殊 景 觀 。 荖 濃 溪 曾 興 起 南 台 灣 泛 舟 活 動 的 熱 潮 , 但 因 雨 季 和 旱 季 的 水 量 不 穩 , 及 經 營 上 的 種 種 限 制 , 所 以 目 前 是 停 擺 的 狀 態 。   火 炎 山 火 炎 山 是 由 四 十 餘 座 濯 濯 山 脈 組 成 , 地 質 上 為 一 巨 厚 的 礫 石 層 , 礫 岩 層 露 出 水 面 後 , 受 營 力 作 用 的 交 互 影 響 下 , 一 塊 塊 的 礫 石 層 往 下 崩 落 。礫 石 層 的 透 水 性 好 , 使 得 往 下 切 的 侵 蝕 容 易 進 行 , 礫 石 層 在 乾 燥 期 時 又 能 維 持 陡 立 峻 峭 的 山 坡 而 成 一 特 殊 景 觀 , 由 於 地 形 奇 特 如 冏 十 八 羅 漢 , 所 以 又 稱 之 為 十 八 羅 漢 山 。十 八 羅 漢 山 是 六 龜 最 美 麗 的 地 理 景 觀 , 如 想 就 近 欣 賞 這 些 奇 峰 , 可 由 新 、 舊 路 交 會 的 「 九 龍 寶 石 」 開 始 , 由 九 龍 寶 石 進 入 一 八 四 號 公 路 的 舊 路 , 有 一 座 幽 深 神 秘 的 「六 龜 六 號 的 隧 道 」 迎 面 而 來 ; 二 十 六 年 日 本 一 八 四 號 縣 道 時 , 為 了 貫 穿 十 八 羅 漢 山 峰 峰 相 連 的 「 惡 地 」 地 形 , 於 是 在 山 腳 下 一 共 開 鑿 了 六 道 隧 道 , 這 六 條 隧 道 , 緊 湊 綿 密 地 串 聯 在 三 公 里 之 內 的 路 段 , 雖 雖 然 此 時 已 棄 不 用 , 但 到 保 持 相 當 完 整 , 尤 其 在 第 參 拾 參 號 橋 的 橋 下 , 有 條 清 澈 見 底 的 小 溪 , 潺 潺 的 溪 水 深 度 不 到 膝 蓋 。 不 但 適 合 在 此 戲 水 , 有 膽 量 的 人 也 可 溯 溪 而 行 , 深 入 十 八 羅 漢 山 探 險 , 因 十 八 羅 漢 山 中 還 有 不 少 的 台 灣 彌 猴 群 , 所 以 溯 溪 而 行 , 除 了 蟲 鳴 鳥 叫 , 有 時 溪 谷 中 還 有 兩 岸 猿 聲 啼 不 住 的 神 秘 幽 情 。

20 區 內 栽 滿 國 內 外 珍 奇 林 木 , 尤 以 竹 類 的 栽 培 最 為 突 出 , 沿 途 的 山 野 風 光 , 令 人 心 曠 神 怡 。 徜
徐 在 扇 平 綠 意 盎 然 的 林 道 間 , 感 受 陽 光 穿 透 枝 椏 灑 在 身 上 , 清 風 拂 過 臉 龐 , 呼 吸 空 氣 中 的 清 甜 涼 意 … 您 可 能 不 知 道 這 裡 是 昆 蟲 的 搖 籃 , 是 鳥 類 的 樂 園 , 是 動 物 們 的 天 堂 ,是 我 們 的 『 自 然 森 林 教 室 』 !

21 新 威 苗 圃 新 威 苗 圃 地 當 荖 濃 溪 西 岸 , 與 屏 東 縣 大 津 隔 溪 相 對 。 苗 圃 佔 地 30 甲 , 是 全 國 最 大 的 苗 圃 , 園 內 育 有 二 百 餘 種 樹 種 , 其 中 以 桃 花 心 木 與 個 類 杉 木 、 竹 子 佔 地 最 廣 。位 於 新 威 苗 圃 的 維 多 利 亞 滑 草 場 , 號 稱 國 內 唯 一 雕 塑 公 園 滑 草 場 , 可 供 滑 草 、 露 營 及 烤 肉 、 周 邊 擺 設 多 尊 希 臘 式 雕 像 ,是 此 園 最 大 的 特 色

22

23 月 眉 橋 從 前 位 於 現 在 月 眉 橋 的 地 方 , 要 橫 渡 楠 梓 仙 溪, 只 有 靠 竹 筏 當 交 通 工 具 , 到 了 乾 旱 的 季 節 , 會 用 簡 單 的 工 具 搭 起 俗 稱 水 底 橋 的 臨 時 橋 樑 , 可 是 到 了 雨 季 這 個 橋 又 會 被 大 水 沖 走 , 如 果 有 人 涉 水 通 過 , 被 大 水 沖 走 是 那 個 時 候 常 有 的 事 。到 了 日 本 統 治 時 代 , 約 為 民 國 廿 六 年 ( 西 元 一 九 三 七 年 ) , 民 間 由 那 時 在 杉 林 鄉 種 植 很 多 香 蕉 的 吳 萬 先 生 發 起 , 他 自 己 出 了 很 多 錢 , 業 勸 募 樂 捐 足 夠 的 錢 , 加 上 當 時 政 府 的 配 合 , 做 了 一 座 時 東 南 亞 最 大 的 水 泥 鋼 筋 吊 橋 - 月 眉 橋 , 造 型 美 觀 , 人 車 皆 能 行 走 。 當 時 為 了 紀 念 這 件 地 方 美 談 , 特 別 豎 立 了 一 座 紀 念 碑 , 現 在 位 於 紀 念 碑 附 近 的 部 落 也 因 這 塊碑 石 而 得 名 就 叫 做 「 紀 念 碑 」 。 白 水 泉 木 梓 村 的 白 水 泉 , 原 先 是 河 床 地 區 每 年 的 山 溪 , 從 山 上 帶 來 肥 沃 的 泥 土 和 大 量 的 水 份 , 使 得 白 水 泉 相 當 肥 沃 , 適 合 種 植 各 類 農 作 物 , 於 是 先 民 便 開 始 聚 集 在 一 起 , 成 為 一 個 部 落 。 山 溪 帶 來 了 優 沃 的 大 地 和 充 足 的 水 份 , 但 是 , 卻 也 常 常 帶 來 災 害 , 白 水 泉 的 先 民 , 為 了 保 住 他 們 的 家 園 , 一 鋤 一 鋤 的 硬 是 把 山 壁 鑿 出 一 個 大 缺 口 。 從 此 山 澗 有 了 宣 洩 口 及 遵 循 的 河 道 , 水 患 皂 問 題 就 解 決 了 ,無 意 間 也 造 就 了 白 水 泉 瀑 布 。

24

25 紫 竹 寺 紫 竹 寺 建 廟 迄 今 已 歷 經 三 百 年 , 是 本 鄉 的 信 仰 中 心 之一 , 在 乾 隆 七 年 水 師 提 督 吳 必 達 路 過 此 地 時 , 入 寺 膜 拜 , 並 且 賜 予 「 紫 竹 春 生 」 匾 額 而 稱 之 。都 在 每 年 農 曆 二 月 十 九 日 ( 佛 祖 出 生 日 ) 、 六 月 十 九 日 ( 得 道 日 ) 、 九 月 十 九 日 ( 出 家 日 ) 均 有 祭 典 , 尤 以 二 月 十 九 佛 祖 誕 辰 最 為 盛 大 熱 鬧 , 這 一 段 進 香 期 人 山 人 海 , 熱 鬧 非 凡 。 萃 文 書 院 萃 文 書 院 位 於 觀 亭 村 內 , 距 紫 竹 寺 約 五 千 公 尺 , 遠 在 遜 清 時 代 , 曾 擔 任 南 高 一 帶 地 方 文 教 發 展 工 作 , 嘉 慶 十 七 年 , 地 方 人 士 貢 生 游 化 等 三 、 四 人 發 起 尊 崇 孔 子 及 諸 賢 , 發 展 地 方 教 育 , 並 宏 揚 中 華 文 化 , 地 方 人 士 爭 相 贊 助 , 遂 創 設 「 萃 文 書 院 」 教 育 子 弟 , 成 為 羅 漢 門 文 化 發 祥 地 。 義 民 祠 位 於 內 門 紫 竹 寺 的 義 民 祠 , 為 道 光 十 二 年 九 月 時 , 嘉 義 賊 匪 張 丙 , 官 戕 攻 城 , 稱 開 國 大 元 帥 , 建 號 天 運 , 時 本 邑 觀 音 里 人 有 許 成 者 , 病 蠱 綽 號 大 肚 , 鬧 嘉 匪 事 , 於 十 月 十 三 日 , 首豎 逆 旗 以 應 , 賊 眾 推 其 為 大 哥 , 十 二 月 初 二 侵 入 , 台 灣 縣 羅 漢 內 門 庄 義 民 全 力 抵 抗 , 先 後 犧 牲 義 首 劉 元 明 、 及 義 民 等 五 十 一 人 , 最 年 輕 的 為 十 八 歲 , 而 事 平 , 該 鄉 監 生 游 思 賢 於 紫 竹 寺 內 立 祠 錄 祀 死 難 義 民 , 現 每 年 的 農 曆 十 二 月 初 三 主 持 祭 典 , 儀 式 頗 為 隆 重 。

26 七 星 墜 地 相 傳 是 內 門 紫 竹 寺 觀 音 佛 祖 的 龍 脈 經 過 的 勝 地 ,周 圍 土 產 權 , 日 據 時 代 是 旗 尾 製 糖
會 社 所 有 , 在 五 十 多 年 前 , 日 人 社 長 欲 挖 種 植 原 料 甘 蔗 , 命 農 務 課 僱 工 處 理 。 當 地 居 民 不 敢 冒 犯 , 當 然 召 不 到 工 人 , 不 識 時 務 的 苦 力 頭 ,乃 前 往 台 南 、 南 化 一 帶 雇 來 一 批 工 人 , 個 個 攜 帶 鋤 頭 畚 箕 前 來 應 工 ; 可 是 他 們 到 了 工 作 地 方 , 第 一 個 揮 動 鋤 頭 的 工 人 , 慘 叫 一 聲 倒 地 血 流 如 注 , 原 來 他 揮 鋤 切 入 自 己 的 腳 踝, 大 家 急 忙 送 至 醫 務 處 , 七 手 八 腳 亂 成 一 團 , 附 近 的 人 靠 過 來 問 長 問 短 , 方 知 緣 由 , 台 南 苦 力 哪 敢 冒 犯 神 明 , 速 速 回 家 去 了 。 苦 力 頭 將 情 報 告 廠 方 , 不 信 邪 的 日 人 社 長 , 調 用 「 火 犁 」 ( 舊 式 的 動 力 耕 耘 機 ) 來 處 理 ; 但 當 火 犁 開 來 , 鋼 索 拉 直 , 拖 深 耕 犁 , 不 到 一 分 鐘 , 粗 大 的 鋼 索 竟 斷 成 兩 截 , 督 陣 的 日 人 社 長 下 令 : 「 接 好 再 耕 」 。 技 工 正 在 接 鋼 索 當 兒 , 工 人 跑 來 向 社 長 報 告 : 「 社 長 的 小 孩 發 高 燒 ,已 在 高 雄 住 院 , 請 社 長 速 至 高 雄 。 」 社 長 在 旗 山 車 站 候 車 時 , 旗 山 火 車 站 副 站 長 游 國 治 先 生 告 訴 日 人 社 長 說 : 「 最 好 別 惹 神 明 生 氣 。 」 社 長 若 有 所 悟 說 : 「 如 果 神 明 真 的 那 麼 靈 驗 , 如 果 能 保 我 的 孩 子 平 安 的 話 , 絕 不 動 那 塊 土 地 。 」 說 罷 馬 上 打 電 話 至 內 門 , 吩 咐 馬 上 停 止 動 工 , 而 趕 往 高 雄 看 小 孩 。 到 醫 院 時 事 前 不 省 人 事 的 小 孩 , 已 好 端 端 的 沒 事 了 , 燒 也 已 退 了 。 待 他 的 父 親 到 醫 院 時 , 小 孩 向 父 親 說 有 一 個 個 子 很 大 的 人 , 一 直 壓 在 身 他 上 。 後 來 日 人 社 長 , 不 但 履 行 諾 言 , 不 動 七 星 土 墩 的 土 地 , 還 敬 獻 一 個 銅 製 的 大 香 爐 。 民 國 四 十 九 年 紫 竹 寺 管 理 委 員 會 為 了 美 化 環 境 , 及 避 免 該 七 土 堆 被 業 主 毀 損 , 徵 得 土 地 業 主 同 意 , 分 別 將 七 土 墩 以 鋼 筋 水 泥 建 照 四 尺 高 的 燈 台 , 頗 有 牡 丹 綠 葉 襯 托 之 效 , 更 使 七 星 墜 地 勝 景 益 加 輝 煌 美 麗 , 有 宋 詞 : 「 南 樓 令 」 一 闋 為 讚 :

27 位 於 觀 亭 村 , 二 仁 溪 與 七 星 洋 溝 水 眾 匯 處 , 中 間 形 成 一 小 盆 地 , 其 狀 婉 若 一 朵 蓮 花 , 地 理 師 謂 :「 蓮 花 穴 」 。 山 明 水 秀 風 景 絕 佳 。 相 傳 在 清 朝 康 熙 年 間 , 有 先 民 郭 元 興 氏 , 係 郭 姓 渡 台 始 祖 , 奉 讀 觀 音 菩 薩 佛 像 , 由 大 陸 的 福 建 省 德 化 縣 來 台 開 拓 , 初 定 居 於 現 在 的 寺 址 南 隅 - 番 子 路 , 詎 料 菩 薩 座 前 燒 香 的 香 爐 , 竟 不 翼 而 飛 , 郭 氏 於 燒 香 時 遍 找 不 見 , 初 時 甚 運 詫 異 。 數 日 後 , 郭 氏 偶 因 路 過 現 寺 址 , 始 發 現 他 所 遍 找 不 見 的 香 爐 , 竟 飛 來 在 他 面 前 的 番 石 榴 樹 枝 三 叉 上 , 爐 內 的 香 煙 仍 舊 飄 繞 。 事 聞 於 鄉 里 間 人 士 , 皆 感 其 靈 異 , 同 時 也 感 覺 到 菩 薩 將 擇 定 該 番 石 榴 所 在 地 為 香 火 之 地 , 於 是 公 議 由 郭 家 供 獻 佛 像 , 即 日 在 該 地 址 籌 建 寺 宇 , 鳩 資 擇 吉 興 工 , 至 雍 正 十 一 年 三 月 間 始 落 成 。 乾 隆 七 年 , 水 師 提 督 吳 必 達 路 過 此 地 , 因 聞 紫 竹 寺 香 火 鼎 盛 . 特 進 入 膜 拜 。 並 賜 匾 , 匾 文 : 「 紫 竹 生 春 」 而 稱 之 。

28

29 黃 蝶 翠 谷 雙 溪 會 流 , 形 成 了 封 閉 型 的 谷 地 , 提 供 了 黃 蝶 群 飛 的 舞 台 。其 實 黃 蝶 翠 谷 是 日 人 「 無 心 插 柳 柳 成 蔭 」 的 意 外 收 獲 , 造 成 了 千 萬 隻 淡 黃 蝶 群 棲 群 舞 的 自 然 景 觀 , 日 人 在 雙 溪 一 帶 廣 植 鐵 刀 木 , 作 為 製 作 槍 托 及 鐵 道 枕 木 的 樹 材 , 卻 意 外 引 來 大 量 銀 紋 淡 黃 蝶 產 卵 , 因 其 幼 蟲 嗜 食 鐵 刀 木 葉 , 加 上 氣 候 條 件 , 蜜 源 植 物 等 環 境 因 素 配 合 下 , 這 兒 的 單 位 面 積 , 淡 黃 蝶 族 群 的 數 量 居 世 界 之 冠 。 每 年 兩 次 黃 蝶 大 發 生 , 以 五 月 端 午 節 前 後 最 為 壯 觀 ,點 點 群 黃 精 靈 穿 梭 於 溪 谷 間 , 讓 人 不 得 不 驚 歎 生 命 的 奇 妙 。 雙 溪 母 樹 林 雙 溪 位 於 美 濃 鎮 東 北 隅 , 自 朝 元 寺 旁 小 路 北 行 約 一 公 里 , 此 處 為 美 濃 溪 上 游 , 由 二 溪 會 合 而 成 , 即 雙 溪 地 名 由 來 。 年 日 據 時 期 , 日 人 引 進 各 數 種 , 以 選 擇 適 於 人 工 造 林 的 樹 種 , 稱 為 「 竹 頭 角 熱 帶 樹 木 園 」 , 現 今 母 樹 林 面 積 達 公 頃 , 存 有 96 種 外 來 樹 種 , 有 11 種 樹 種 僅 餘 一 株 , 不 論 在 教 育 、 觀 賞 或 種 源 保 存 上 , 都 極 具 價 值 , 更 難 能 可 貴 的 是 成 為 全 國 第 一 座 森 林 劇 場 , 您 可 以 在 這 自 然 的 原 野 裡 , 呼 吸 清 靜 的 空 氣 , 接 受 藝 術 的 薰 陶 。 園 內 以 熱 帶 植 物 為 主 , 林 中 多 種 植 物 為 目 前 台 灣 僅 有 、 林 中 鳥 聲 啁 啾 , 亦 是 賞 鳥 人 的 天 地 。 中 圳 埤 中 圳 埤 位 於 美 濃 東 北 方 民 權 路 旁 , 佔 地 26 甲 餘 , 為 可 儲 水 灌 溉 的 人 工 湖 , 也 是 高 雄 縣 的 第 二 大 湖 。 中 圳 埤 湖 水 清 澈 、 西 北 背 山 , 環 境 幽 美 , 同 時 也 是 東 季 候 鳥 作 客 的 好 所 在 , 如 果 您 錯 過 了 候 鳥 , 仍 可 觀 賞 留 鳥 ─ 紅 冠 水 雞 們 在 湖 面 覓 食 追 逐 , 黃 昏 時 成 群 小 白 騖 飛 回 中 正 湖 休 息 , 夜 鷺 開 始 出 巡 湖 面 , 期 望 抓 些 魚 兒 充 機 , 交 班 的 鷺 鳥 們 讓 寧 靜 的 湖 面 霎 時 忙 碌 起 來 , 樂 鬧 不 已 。

30

31 鐘 理 和 文 學 紀 念 館 民 國 68 年 文 學 界 林 梅 音 、 李 喬 等 六 人 具 名 , 發 起 籌 建「 鐘 理 和 文 學 紀 念 館 」 , 土 地 由 鐘 理 和 家 人 無 條 件 提 供 , 即 鐘 先 生 晚 年 生 活 、 雪 作 的 尖 山 山 麓 , 館 內 除 了收 藏 鐘 理 和 個 人 手 稿 及 作 品 外 , 台 灣 地 區 作 家 的 手 稿 也 在 收 藏 之 列 , 期 望 能 達 成 「 台 灣 現 代 文 學 史 料 館 」之 目 標 。 這 裡 是 由 民 間 合 力 所 建 第 一 座 平 民 文 學 家 紀 念 館 , 非 常 值 得 我 們 珍 惜 , 紀 念 。 館 址 : 美 濃 鎮 廣 林 里 朝 元 路 96號 電 話 : 美濃客家文物館 展現美濃地區客家族群文化,陳述客家文化在美濃地區的面貌,利用多種媒體、實物、相片、文獻、影片、錄影帶、複製模型、生態造景、互動展示等,呈現各面向的歷史風貌,並深入將族群特質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表現於文物展示中。 庄頭伯公壇 庄頭伯公壇建於美庄開發時,是最富盛名的傳統客家伯公壇,不同於閩南式的土地公廟,原味伯公壇是用石塊 砌成,用石板做香位,香位前有小桌擺放供品,內供奉福德正神,旁邊有一棵老榕,來到古意盎然的伯公壇下, 不妨上柱香行禮祈福。

32 竹 子 門 發 電 場 日 據 時 期 ﹝ 民 國 前 三 年 ﹞, 日 本 政 府 為 解 決 美 濃 地 區 水 源 不 足 的 問 題 , 乃 興 建 竹 子 門 發 電 場 , 廠 房 風 格 採 巴 洛 克 式 建 築 , 是 臺 灣 第 一 代 發 電 廠 , 古 色 古 香 的 廠 區 極 具 歷 史 意 義 , 於 民 國 八 十 一 年 列 為 三 級 古 蹟 , 現 除 供 發 電 外 , 尚 供 應 農 業 灌 溉 及 民 生 用 水 , 有 心 前 往 參 觀 。需 先 電 話 洽 詢 : 臺 灣 電 力 公 司 公 眾 服 務 處 。 東 門 樓 乾 隆 二 十 年 ( 西 元 年 ) , 村 人 為 防 外 人 來 犯 , 建 此 一 個 高 大 門 樓 , 這 座 門 樓 可 說 是 美 濃 保 持 原 貌 , 最 具 歷 史 的 一 處 了 , 道 光 年 間 庄 民 黃 懹 雲 高 中 進 士 , 在 此 題 「 大 啟 文 明 」 為 匾 額 由 來 , 拾 級 而 上 登 樓 俯 看 庄 外 , 憑 弔 一 下 先 民 為 捍 衛 家 園 而 激 戰 於 門 樓 外 , 隨 著 歲 月 的 流 轉 , 門 樓 依 然 迄 立 , 娓 娓 訴 說 歷 史 的 蒼 桑 。 煙樓

33 林春雨門 菸草大王林春雨先生,曾於光復前後,種植了十六甲的菸田,蓋有十座菸樓,是當時美濃首富。從退色的磚瓦間,依稀可尋當年豪門的容顏。 藍 衫老 店 地 址 : 美 濃 國 小 對 面 的 永 安 路 上 藍 衫 是 客 家 傳 統 服 飾 剪 裁 寬 鬆 舒 適 , 而 領 口 開 斜 襟 , 以 釦 子或 別 針 , 扣 緊 袖 口 摺 起 , 年 清 人 的 袖 口 黃 邊 或 繡 花 , 老 年 人繡 口 藍 邊 , 男 女 長 褲 都 一 樣 是 非 常 寬 大 的 黑 色 褲 子 , 腰 間 以帶 子 繫 緊 , 非 常 實 用 耐 穿 , 當 然 現 在 除 了 傳 統 祭 典 外 , 已 不多 見 了 。 美 濃 現 存 製 作 傳 統 藍 衫 也 只 剩 一 家 「 錦 興 」 了 , 老 店 位 於 永安 街 上 , 當 您 走 過 美 濃 國 小 , 別 忘 記 望 向 斜 對 面 的 老 店 , 老師 傅 可 能 正 坐 門 口 悠 哉 納 涼 呢 ? 美濃第一條街 墾荒的客家先民為永久安居,在美濃河北邊建了24座夥房,形成了第一條街名為「永安街」,巡禮老街,可以從庄頭伯公壇開始,仔細瀏覽三合院夥房的古味,感受伯公壇下聊天遊戲的趣味。

34 水橋改築紀念碑 牛車也可行走的水橋 夥房 美濃客家人的三合院建築,多與原鄉廣東嘉慶州的相同,正中間是祖堂,內奉祖宗牌位,門前有堂號對聯,祖堂兩邊是兩間主橫屋,同家族人漸成聚落,而形成夥房 德勝公壇 乾隆52年,美濃庄民受閩南人政擊,情勢危時,突有神明相助退敵,庄民於是建壇立祀,名此神為德勝公, 於每年臘月初三設酒醴以紀念。

35 敬 字 亨   瀰 濃 庄 敬 字 亨 位 於 美 濃 中 山 路 、 永 安 路 交 叉 路 口 , 建 於 清 乾 隆 四 十 四 年 ﹙ 西 元 年 ﹚ , 由 仕 紳 梁 啟 旺 發 起 瀰 濃 庄 人 合 建 , 以 倡 導 文 風 , 曾 於 嘉 慶 及 光 緒 年 間 重 修 過 。 敬 字 亭 之 建 築 為 磚 造 六 角 形 三 層 式 的 平 面 格 局 , 完 全 以 清 水 磚 砌 成 , 造 型 古 樸 優 美 , 裝 飾 並 不 多 , 在 亭 前 設 有 製 字 先 師 倉 頡 公 的 香 位 。 列 入 古 蹟 後 曾 於 年 第 一 次 重 修 過 ,1996 年 第 二 次 改 善 工 程 後 , 看 來 煥 然 一 新 。地 址 : 美 濃 鎮 中 山 路 與 永 安 路 口 廣善堂 廣善堂居瀰濃里福建路,係民國6年,建於美濃山下,遠膽龜嶺,堂宇巍峨,環境幽美,主祀玉皇大帝、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 美光板條老店

36 靈 山 步 道 靈 山 位 於 旗 尾 山 脈 過 渡 到 美 濃 月 光 山 的 中 段 地 帶 , 入 口 處 和 美 濃 窯 一 樣 , 雷 音 寺 就 在 靈 山 的 山 腰 , 最 高 點 公 尺 , 有 一 個 三 角 點 , 靈 山 是 美 濃 知 名 的 郊 山 , 每 天 都 有 近 百 人 次 來 爬 山 運 動 , 雖 然 有 些 路 段 很 陡 , 但 全 程 到 稜 線 都 是 水 泥 路 段 , 所 以 很 好 行 走 ,沿 途 竹 林 次 生 林 正 取 代 一 些 樹 種 交 替 演 化 百 年 老 井 在 永 安 街 與 小 巷 交 叉 處 有 一 口 古 井 , 當 初 方 便 庄 民 飲 水 ,洗 滌 而 鑿 此 井 , 如 今 在 極 不 顯 眼 的 老 街 角 , 被 人 們 加 起 鐵 欄 杆 「 保 護 」 著 , 往 裡 一 瞧 只 見 幾 百 條 金 魚 悠 遊 其 中 。 文 學 步 道 位 於 鍾 理 和 紀 念 館 附 近 的 文 學 步 道 , 是 聯 合 鍾 理 和 等 十 幾 位 文 學 作 家 的 作 品 , 分 別 雋 刻 於 石 頭 上 , 讓 整 個 步 道 不 僅 綠 意 盎 然 , 且 充 滿 了 文 學 氣 息 。

37

38

39 洪 厝 位 於 延 平 路 上 的 洪 厝 , 是 一 棟 十 分 潔 淨 的 大 宅 院 , 宅 院 前 有 伴 池 , 伴 池 前 有 一 木 門 , 木 門 上 立 有 寶 塔 , 前 方 開 闊 正 對 旗 尾 山 , 院 落 保 存 的 相 當 完 整 。 廳 堂 前 掛 著『 燉 煌 堂 』 的 牌 匾 , 是 洪 家 追 溯 先 祖 故 鄉 所 書 , 廳 內 奉 有 洪 見 萬 先 生 塑 築 精 雕 細 琢 , 足 見 當 年 唐 山 師 傅 的 功 力 像 , 最 為特 殊 ,石 像 質 材 為 中 國 進 口 的 青 斗 石 。 洪 厝 整 棟 建 , 而 從 門 上 的 藍 漆, 也 可 窺 出 當 年 洪 家 風 光 的 景 象 吳 厝 而 位 於 中 山 路 上 的 吳 厝 , 乃 是 吳 基 福 先 生 的 舊 宅 , 其 入 口 處 為 一 拱 形 門 , 整 個 建 築 多 為 台 式 紅 磚 砌 成 , 連 庭 院 地 亦 舖 設 紅 磚 , 精 密 的 庭 院 設 計 , 吸 引 了 不 少 的建 築系 學 生 , 來 此 做 實 地 的 測 量 。 莊 厝 莊 厝 位 於 永 福 路 上 , 其 年 代 約 於 清 末 , 莊 厝 的 入 口 處 為 堂 廳 右 側 的 窄 拱 門 , 正 廳 上 所 懸 掛 的 「 功 在 戶 政 」 匾 額 , 為 莊 榮 炎 先 生 任 文 職 時 , 專 門 調 解 訴 訟 案 所 獲 頒 的 , 在 五 、六 0 年 代 曾 名 赫 一 時 。 莊 厝 建 築 物 雖 然 點 舊 , 但 也 還 算 完 整 。 地 址 : 旗 山 鎮 永 福 路 22 號

40 旗 山 老 街 位 於 旗 山 早 年 製 糖 業 發 達 , 所 以 帶 動 了 市 街 的 繁 榮 。 此 地 街 屋 以 圓 拱 型 石 造 亭 仔 腳 為 特 色 , 在 日 據 時 期 非 常 流 行 ,當 時 以 糖 廠 小 火 車 的 旗 山 站 為 起 點 , 處 處 林 立 模 仿 文 藝 復 興 時 期 , 巴 洛 克 式 的 大 商 行 建 築 : 但 從 日 據 、 光 復 到 現 在 , 隨 著 時 代 的 不 同 , 建 築 也 呈 現 不 同 的 風 貌 , 目 前 僅 餘 復 興 街 、 中 山 路 、 華 中 街 一 帶 , 仍 然 以 老 街 之 式 , 維 持 其 古 樸 面 貌 。 長 長 的 街 道 , 串 通 著 朝 朝 代 代 的 歷 史 情 感 , 昔 日 的 繁 華 景 象 雖 已 不 在 , 但 老 街 的 記 憶 是 永 遠 的 。 天 后 宮 此 宮 建 於 嘉 慶 二 十 一 年 , 是 兩 殿 兩 廂 房 廟 宇 , 幾 百 年 來 ,一 直 是 旗 山 人 的 信 仰 中 心 。 天 后 宮 的 正 殿 供 奉 天 上 聖 母 ,左 祀 境 主 公 , 又 祀 註 生 娘 娘 , 另 左 廂 是 昔 日 的 鳳 吟 聲 南 樂 射 的 曲 館 , 右 廂 則 屬 於 集 樂 平 劇 研 究 社 的 曲 館 , 廟 中 有 古 碑 三 方 , 其 中 以 乾 隆 4 4 年 「 奉 憲 立 絕 棍 害 碑 」 最 具 史 料 價 值 。 亭 仔 腳 「 亭 仔 腳 」 是 石 造 而 非 磚 造 , 表 面 沒 有 鋪 任 何 東 西 或 磚 飾 , 保 持 石 頭 的 土 黃 原 色 , 每 塊 圓 拱 石 柱 約 由 30 多 塊 大 大 小 小 的 石 頭 砌 成 , 且 在 每 條 街 道 轉 角 處 , 有 兩 根 石 柱 成 輻 射 狀 散 開 結 構 優 美 。 地 址 : 旗 山 中 山 路 與 復 興 路 相 接

41 天 主 堂 位 於 德 義 街 的 旗 山 天 主 堂 , 建 造 於 一 九 五 0 年 , 設 計 者 為 戴 德 剛 神 父 , 全 名 為 「 聖 若 瑟 天 主 教 會 」 。 惟 一 台 灣 哥 德 式 建 築 , 左 右 蔚 塔 立 扶 壁 , 塔 頂 上 做 雉 堞 , 立 面 開 圓 拱 窗 , 入 口 上 方 山 牆 莊 點 瑰 麗 ,並 有 用 西 班 牙 文 雕 刻 「 神 愛 世 人 字 樣 」。 地 址 : 旗 山 鎮 德 義 街 6 號 糖 廠 小 火 車 站 位 於 中 山 路 復 興 街 交 叉 口 附 近 的 糖 廠 小 火 車 站 , 創 建 於 一 九 一 一 年 , 於 七 0 年 代 停 駛 : 在 建 物 風 格 上 融 合 了 維 多 利 亞 式 及 哥 德 復 古 式 , 為 木 造 與 磚 造 建 築 : 屋 頂 左 邊 有 一 高 出 屋 脊 的 八 角 錐 體 尖 塔 , 是 昔 日 的 候 車 室 : 而 右 邊 有 一 三 角 形 山 牆 , 飾 以 垂 直 及 水 平 線 條 , 屋 頂 石 綿 瓦 則 用 採 對 角 線 及 鱗 片 式 組 合 , 使 得 整 個 車 站 , 呈 現 出 一 種 輕 鬆 、 活 潑 的 節 奏 感 。 地 址 : 旗 山 鎮 中 山 路 一 號 旗 山 糖 廠 旗 山 糖 廠 原 名 為 旗 尾 糖 場 , 一 九 0 九 年 創 設 於 高 雄 縣 旗 山 鎮 楠 梓 仙 溪 畔 , 一 九 二 七 年 使 讓 售 予 台 灣 製 糖 株 式 會 社 , 二 次 大 戰 末 期 場 房 及 機 械 設 備 曾 受 盟 軍 飛 機 轟 炸 , 隨 國 民 政 府 來 台 , 政 府 接 受 日 治 時 代 各 糖 業 株 式 會 社 , 使 納 入 台 灣 糖 業 公 司 體 系 。

42 旗 尾 山 楠 梓 仙 溪 切 穿 旗 尾 山 和 中 寮 山 的 缺 口 地 帶 而 南 下 高 屏 平 原 ,玉 山 山 脈 的 痕 跡 一 直 朝 西 南 走 向 延 伸 到 沖 積 平 原 , 在 觀 音 山 大 寮 附 近 隱 沒 。 而 旗 尾 山 脈 就 好 玉 山 山 脈 的 尾 巴 , 在 旗 山 鎮 往 日 出 的 方 向 望 去 , 這 一 排 長 城 狀 的 山 脈 , 包 括 美 濃 月 光 山 靈 山 、 稱 為 廣 義 的 旗 尾 山 , 而 狹 義 的 旗 尾 山 , 就 位 在 山 脈 的 南 端 , 山 頂 築 有 旗 尾 山 祠 , 在 旗 山 鎮 或 旗 美 平 原 都 可 以 看 到 那 一 座 「 水 泥 涼 亭 」 旗 尾 山 的 東 坡 和 西 坡 都 有 登 山 道 , 東 坡 的 登 山 口 在 旗 美 褒 忠 義 民 廟 圖 書 館 旁 的 便 道 上 山 , 這 邊 的 登 山 口 較 容 易 找 , 坡 度 也 較 和 緩 , 約 四 十 分 可 達 山 頂 。 西 坡 的 入 口 要 從 旗 尾 橋 旁 , 山 側 產 業 道 路 進 入 , 但 登 山 口 不 明 顯 且 無 標 示 , 經 過 第 一 個 叉 路 後 注 意 看 右 邊 , 有 小 路 可 以 上 山 旁 邊 樹 枝 可 能 綁 有 紅 布 條 , 而 另 一 個 入 口 在 朝 天 宮 旁 的 崑 崙 法 堂 , 在 之 前 有 一 棵 築 有 水 泥 圓 環 的 老 榕 樹 , 是 一 個 明 顯 的 地 標 法 堂 後 面 水 塔 旁 就 是 入 山 口 , 不 過 山 徑 也 不 甚 明 顯 , 約 15 分 後 兩 個 入 口 的 山 徑 會 合 在 一 起 , 從 此 是 一 段 又 長 又 陡 的 水 泥 梯 道 , 旗 尾 山 雖 然 不 高 , 但 西 坡 卻 頗 為 陡 直 , 大 約 四 、 五 十 分 可 到 達 山 頂 。 山 頂 稜 線 上 築 有 白 色 的 旗 尾 山 祠 , 就 是 俗 稱 的 「 涼 亭 」 , 亭 前 立 有 一 塊 碑 刻 著 「 旗 尾 山 祠 」 , 背 面 寫 「 昭 和 十 四 年 二 月 十 一 日 建 立 」( 西 元 1939 年 , 民 國 28 年 ) , 算 起 來 有 50 年 以 上 的 歷 史 , 顯 示 日 據 代 旗 山 的 開 發 程 度 , 四 周 的 水 泥 建 築 則 是 約 10 年 前 所 加 蓋 , 在 山 頂 狹 小 的 稜 線 上 蓋 一 座 如 此 的 山 祠 倒 是 有 點 令 人 稱 奇 , 規 模 遠 大 於 想 像 , 在 上 面 景 觀 非 常 良 好 , 東 離 美 濃 平 原 , 面 積 遼 闊 , 農 田 上 有 點 點 時 房 舍 , 一 幅 「 農 村 曲 」 的 景 象 , 西 邊 則 是 旗 山 、 圓 潭 溪 洲 地 ,楠 梓 仙 溪 蜿 蜒 朝 西 南 高 屏 平 原 而 去 , 東 北 望 去 則 層 巒 疊 翠 , 旗 尾 山 脈 是 也 和 美 濃 只 有 一 山 之 隔

43

44 佛 光 山 佛 光 山 位 於 高 雄 縣 大 樹 鄉 東 北 區 , 高 屏 溪 的 西 側 , 為 民 國 56 年 起 , 星 雲 法 師 帶 領 弟 披 荊 斬 棘 , 一 沙 一 石 、 一 磚 一 瓦 建 設 起 來 的 。 目 前 佛 光 山 不 僅 是 著 名 的 佛 教 聖 地 ,也 是 南 台 灣 的 佛 教 重 心 , 寺 廟 建 築 , 格 局 恢 宏 , 並 且 創 立 佛 教 大 學 , 推 廣 佛 法 不 餘 遺 力 。 佛 光 山 建 築 主 要 由 大 雄 寶 殿 、 大 悲 殿 、 大 智 殿 和 大 碩 殿 四 座 寺 廟 構 成 。 大 悲 殿 奉 祀 白 衣 大 士 , 廟 堂 周 圍 嵌 有 著 觀 音 像 上 萬 尊 。 大 雄寶 殿 佔 地 極 廣 , 氣 勢 最 為 宏 偉 。 主 祀 釋 迦 牟 尼 佛 , 左 右 陪 祀 藥 師 佛 和 阿 彌 陀 佛 。 四 殿 內 四 週 牆 上 共 有 一 萬 四 千 八 百 個 小 洞 , 各 奉 佛 像 一 尊 , 光 明 燈 一 盞 , 莊 嚴 肅 穆 。接 引 大 佛 為 佛 光 山 最 顯 著 的 目 標 , 其 身 高 達 公 尺 , 全 身 塑 金 , 右 掌 朝 前 左 手 下 垂 , 兩 眼 半 閉 , 似 笑 非 笑 地 昂 然 站 立 , 四 周 另 有 尊 金 身 立 像 佛 陀 , 分 別 環 伺 , 在 陽 光 山 照 耀 下 , 鮮 明 奪 明 , 下 方 有 一 座 大 佛 城 , 大 小 佛 像 千 餘 尊 , 尊 之 儼 然 , 十 分 壯 觀 , 是 休 閒 觀 光 的 好 地 方 。

45 竹 門 電 廠 竹 門 電 廠 成 立 於 民 前 三 年 (西 元 1908年 ), 次 年 完 工 發 電 原 稱 竹 子 門 發 電 所 , 電 廠 的 主 體 係 日 治 時 代 建 築 , 採 仿 歐 洲 巴 洛 克 式 造 型 , 弧 形 山 牆 及 成 列 的 拱 形 窗 戶 ,使 廠 區 呈 現 一 種 柔 性 的 美 感 , 加 上 廠 內 的 環 境 美 得 像 一 座 公 園 。 內 部 的 四 組 發 電 機 , 更 珍 貴 得 像 一 座 活 古 董 , 全 世 界 已 難 找 到 , 目 前 機 組 持 續 運 轉 中 , 雖 然 發 電 量 僅 二 仟 瓦 , 但 用 來 發 電 後 的 水 可 灌 溉 五 千 甲 的 農 田 , 充 分 發 揮 了 水 力 資 源 。 廠 內 立 有 三 個 石 碑 , 是 為 了 紀 念 建 廠 犧 牲 的 日 籍 工 程 師 欲 進 入 該 電 廠 參 觀 時 ,請 先 行 文 同 意 後 , 再 前 往 較 妥 。 大 樹 古 厝   位 於 姑 山 村 姑 婆 寮 頂 上 , 有 一 群 古 色 古 香 且 保 存 完 整 的 古 厝 群 , 四 處 可 見 百 年 以 上 的 宅 院 , 整 各 村 落 融 入 一 股 泥 土 的 芳 香 與 生 機 蓬 勃 的 綠 意 。紅 瓦 土 牆 有 些 剝 落 的 歲 月 痕 跡 , 卻 絲 毫 不 掩 大 宅 院 落 曾 經 人 丁 興 旺 的 風 光 景 象 。 據 報 紙 載 , 這 些 古 厝 群 的 興 旺 , 源 於 多 年 前 , 當 地 居 民 在 廣 大 的 高 原 直 蕃 薯 養 豬 , 由 於 勤 奮 儉 省 而 累 積 不 少 財 富 , 於 是 村 民 聯 合 聘 請 唐 山 師 傅 上 山 挖 地 蓋 厝 , 整 個 村 落 在 全 盛 時 期 , 還 經 常 從 鳳 山 現 成 邀 請 戲 班 來 此 作 演 出 , 並 且 吸 引 附 近 的 老 老 少 少 前 來 觀 賞 。 大 坪 頂 的 黃 家 古 厝 , 其 年 代 也 相 當 久 遠 。 年 代 最 久 的 一 棟 , 大 概 已 有 年 的 歷 史 。 據 黃 家 子 弟 所 言 , 黃 家 來 台 開 基 祖 是 黃 世 宗 , 應 該 可 追 碩 至 清 康 熙 年 間 自 廣 東 渡 海 而 來 , 家 族 日 漸 繁 洐 ,而 遍 居 此 地 。

46

47 張 簡 魁 , 赤 崁( 今 義 和 村 )人 。 乾 隆 卅 六 年( 1771 年 )以 第 三 名 的 實 力 高 中 武 舉 。 舉 人 是 官 , 住 宅 一 定 要 豪 華 才 行 !紅 磚 牆 、 紅 磚 地 , 個 個 又 寬 又 扁 , 據 說 是 特 製 的 大 陸 磚 呢 ! 二 百 廿 五 年 前 , 紅 磚 鋪 成 的 廣 場 上 , 人 馬 眾 多 , 使 義 和 村 風 光 一 時 。張 簡 魁 家 右 前 方 有 石 砌 旗 杆 座 , 它 是 武 舉 人 專 有 的 寶 , 有 了 它 , 就 能 顯 示 武 舉 人 的 權 威 。 常 聽 說 大 寮 鄉 張 姓 、 簡 姓 、 以 及 張 簡 姓 氏 都 是 親 戚 關 係 , 如 果 有 朋 友 姓 張 簡 , 他 的 祖 先 一 定 來 自 大 寮 , 到 底 為 什 麼 呢 ? 有 個 傳 說 故 事 這 樣 說 著 :傳 說 有 位 簡 姓 的 孤 兒 , 肩 挑 他 的 家 當 到 處 流 浪 , 有 一 天 , 在 夢 裡 到 仙 人 告 訴 他 : 「 一 直 往 南 走 , 當 繩 子 斷 了 時 , 那 兒 就 是 你 發 達 的 地 方 。 」 果 真 , 雷 雨 交 加 , 閃 電 不 停 的 黃 昏 裡 , 為 避 雨 而 躲 在 姓 張 的 員 外 家 的 屋 簷 下 , 好 心 的 員 外 留 他 過 夜 , 第 二 天 , 簡 姓 青 年 不 好 意 思 打 擾 人 家 , 準 備 答 謝 後 就 要 離 開 , 員 外 見 他 彬 彬 有 禮 , 想 留 他 下 來 , 不 再 四 處 流 浪 , 就 伸 手 拉 了 他 的 家 當 , 哇 , 繩 子 斷 了 , 簡 姓 青 年 想 起 仙 人 的 指 示 , 因 此 留 下 來 幫 員 外 工 作 。 張 員 外 的 獨 子 結 婚 不 久 之 後 就 病 死 了 , 留 下 妻 子 劉 氏 。 劉 氏 孝 行 感 人 , 丈 夫 死 後 不 再 改 嫁 , 決 定 侍 奉 公 婆 一 輩 子 , 張 員 外 見 媳 婦 這 樣 賢 德 , 有 意 為 她 招 贅 。 員 外 觀 察 簡 姓 青 年 忠 厚 老 實 , 任 勞 任 怨 , 於 是 收 他 為 義 子 ,並 把 媳 婦 嫁 給 他 , 當 員 外 死 後 , 簡 姓 繼 承 所 有 的 財 產 。 後 來 他 們 生 了 八 子 , 四 子 姓 張 , 四 子 姓 簡 。 小 孩 長 大 後 , 為 姓 張 姓 簡 爭 論 不 休 , 父 親 生 氣 了 , 罵 道 「 你 們 這 些 不 懂 事 的 孩 子 , 沒 有 張 公 , 哪 有 今 天 的 我 們 , 好 吧 ! 為 了 紀 念 他 , 以 後 你 們 第 一 個 姓 都 用 張 , 你 們 都 姓 張 簡 . . 。 」 從 此 就 多 了 一 個 複 姓 「 張 簡 」 。 張 簡 魁 家 右 前 方 有 石 砌 旗 杆 座 , 它 是 武 舉 人 專 有 的 寶 , 有 了 它 , 就 能 顯 示 武 舉 人 的 權 威 。 大 寮 村 的 開 封 府 , 始 創 於 民 國 58 年 , 初 期 規 模 並 無 現 在 這 麼 大 , 只 有 一 間 鐵 皮 屋 而 已 , 原 為 是 一 名 林 姓 村 民 家 中 的 祠 堂 , 包 公 為 供 奉 的 主 神 。 民 國 58 年 時 , 包 公 神 蹟 顯 靈 , 在 眾 人 目 睹 之 下 , 已 清 香 距 金 箔 紙 三 吋 高 寫 下 句 子 , 眾 人 嘖 嘖 稱 奇 。 句 子 之 意 便 是 要 求 祠 堂 擴 展 廟 宇 。 於 是 在 眾 人 努 力 下 完 成 今 日 的 規 模 。

48

49 清 水 嚴 高 雄 縣 南 邊 有 一 個 石 灰 岩 方 山 , 平 均 不 到 50 公 尺 , 稱 為 鳳 山 丘 陵 , 在 道 光 年 間 已 築 有 寺 廟 , 光 復 之 後 重 修 成 為 清 水 寺 , 寺 內 仍 有 古 色 古 香 的 建 築 , 即 為 大 家 熟 知 的 清 水 嚴 , 寺 後 有 多 處 自 然 天 成 的 洞 穴 和 奇 石 。 在 清 水 嚴 的 東 南 靠 海 平 原 就 是 林 園 鄉 ,鄭 成 功 時 代 即 有 先 民 墾 殖 , 舊 稱 「 林 園 庄 」 。 中 芸 國 小 天 文 館 中 芸 國 小 的 天 文 館 有 全 國 第 二 大 的 天 文 望 遠 鏡 , 相 信 南 部 大 多 數 人 都 不 清 楚 , 民 國 八 十 年 天 文 館 落 成 之 後 , 成 為 南 部 天 文 重 鎮 ,規 模 僅 次 於 圓 山 天 文 館 , 口 徑 15 公 分 的 折 射 式 望 遠 鏡 和 清 、 交 大 的 天 文 望 遠 鏡 同 級 。 中 芸 港 中 芸 港 是 林 園 最 大 的 漁 港 , 另 外 有 航 線 可 以 到 小 琉 球 。中 芸 漁 港 屬 於 「 現 撈 仔 」 的 早 市 , 漁 船 下 午 出 海 , 清 晨 回 港 交 易 , 作 業 方 式 以 拖 網 和 當 地 人 稱 「 三 腳 虎 仔 」 船 為 主 , 「 三 腳 虎 」 不 靠 大 馬 力 拖 網 , 而 是 靜 態 地 在 海 面 上 用 燈 光 撈 捕 浮 面 魚 。 另 外 還 有 小 型 船 和 動 力 筏 , 以 捕 鰻 苗 為 主 。 汕 尾 港 原 隸 屬 中 芸 港 漁 會 , 後 獨 立 成 一 個 小 漁 港 , 就 位 於 高 屏 溪 出 海 口 北 岸 , 都 是 小 型 漁 船 和 動 力 筏 , 而 且 幾 乎 只 在 冬 天 作 業 , 以 捕 鰻 苗 為 主 , 稱 之 為 「櫓 鰻 栽 」 , 鰻 苗 又 稱 「 白 金 」 , 可 見 其 經 濟 價 值 。

50

51 月 世 界 月 世 界 位 於 崇 德 村 因 是 不 毛 之 地 , 有 著 淒 涼 荒 漠 之 美 , 像 月 球 之 景 象 而 名 聞 遐 邇 。本 鄉 四 面 環 山 , 境 內 丘 陵 起 伏 , 山 谷 河 流 交 錯 , 是 個 地 形 十 分 特 殊 的 地 區 。 西 側 大 崗 山 是 石 灰 岩 地 形 , 因 而 形 成 了 鐘 乳 石 等 特 殊景 觀 。 田 寮 鄉 古 厝 田 寮 鄉 的 古 厝 最 早 的 已 有 一 百 多 年 的 歷 史 了 , 是 田 寮 鄉 最 寶 貴 的 文 化 資 產 。 七 星 村 南 勢 湖 的 呂 氏 大 古 厝 為 二 進 式 古 厝 , 分 前 落 、 後 落 大 厝 兩 旁 有 伸 手 、 護 龍 是 七 包 三 的 古 厝 。

52

53 新 養 女 湖 燕 巢 鄉 金 山 村 的 新 養 女 湖 是 一 個 標 準 的 噴 泥 盆 ,噴 出 物 稀 如 黑 水 , 所 以 無 法 凝 結 成 丘 , 就 形 成 一 個 水 池 狀 分 布 , 夾 帶 隆 隆 噴 發 聲 , 老 遠 就 聽 的 到 。 也 由 於 本 區 臨 近 雞 冠 山 和 惡 地 形 , 所 以 形 成 一 個 風 景 區 , 在 金 山 國 小 及 各 景 點 有 指 標 和 說 明 方 便 遊 人 親 近。 烙 鐵 峰 一 進 金 山 村 就 馬 上 被 雞 冠 山 所 吸 引 , 其 山 雖 然 不 高 ,但 造 形 奇 特 「 橫 看 成 嶺 , 側 看 成 峰 」 , 也 是 石 灰 岩 地 形 , 形 成 的 原 因 是 , 較 堅 硬 的 石 灰 岩 層 直 混 在 青 灰 岩 中 較 疏 輕 的 青 灰 岩 逐 健 被 侵 蝕 , 而 留 下 空 硬 孤 立 石 灰 岩 層 , 稱 之 為 烙 鐵 峰 。 山 脈 略 為 東 北 , 西 南 走 向 , 山 頂 綾 線 的 寬 度 有 時 僅 容 一 人 站 立 。 雞 冠 山 由 石 灰 岩 構 成 , 獨 立 於 一 片 青 灰 岩 中 , 烙 鐵 峰 的 造 形 非 常 明 顯 。 雞 冠 山 雞 冠 山 位 於 燕 巢 鄉 金 山 村 ,186 號 縣 道 到 燕 巢 之 後,向 東 走 中 民 路 接 金 山 路 就 可 到 金 山 村 , 和 附 近 的 太 陽 湖 谷 、 養 女 , 烏 山 頂 泥 火 山 連 成 一 氣 。 登 山 口 由 金 山 國 小 對 面 叉 路 進 入 , 從 雞 冠 山 的 東 北 角 進 入 , 20 分 鐘 左 右 就 可 到 達 休 息 站 , 是 一 座 綠 色 涼 亭 , 在 涼 亭 前 的 右 側 方 有 竹 林 小 徑 可 以 迴 旋 登 頂 , 20 分 左 右 就 可 以 到 山 頂 , 山 雖 然 不 高 但 由 於 山 勢 獨 立 , 山 頂 面 積 又 狹 隘 , 所 以 也 覺 得 驚 險 。

54 阿 公 店 水 庫 阿 公 店 水 庫 位 於 阿 公 店 溪 上 游 旺 萊 溪 、 濁 水 溪 的 會 流 處 , 是 台 灣 第 一 座 多 目 標 水 庫 , 兼 具 防 洪 、 灌 溉 、 給 水 、 觀 光 , 其 中 壩 長 二 千 公 尺 , 堪 稱 台 灣 之 最 。阿 公 店 水 庫 湖 面 遼 闊 , 乾 季 時 浮 出 若 干 婉 轉 沙 洲 , 雨 季 則 水 波 漫 漾 , 水 從 調 節 疏 洪 口 排 出 , 氣 勢 壯 潤 , 站 在 壩 堤 上 , 遠 景 青 蔥 , 竹 影 扶 疏 , 大 、 小 崗 山 隨 侍 在 側 , 湖 光 山 色 值 得 一 遊 。 大世界國際村 阿 公 店 水 庫 旁 之 「大世界國際村」 為 一 私 營 遊 樂 園 , 園 內 設 施 完 善 、 風 景 優 美 , 為 假 日 休 閒 的 好 去 處 。 走 縱 貫 線 行 經 岡 山 時 , 一 定 會 被 大 、 小 崗 山 所 吸 引 , 大 崗 山 的 超 峰 寺 、 龍 湖 庵 、 福 全 堂 、 淨 蓮 堂 、 正 覺 寺 、 修 性 庵 、 蓮 峰 寺 、 三 寶 塔 、 朝 元 寺 等 構 成 知 名 的 佛 山 。 另 外 在 崗 山 頭 有 大 崗 山 溫 泉 , 屬 於 低 溫 礦 泉 。 以 往 以 月 世 界 聞 名 的 田 寮 鄉 , 加 上 新 興 的 燕 巢 月 世 界 , 本 區 的 地 質 特 色 非 常 顯 明 , 太 陽 谷 、 養 女 湖 , 再 加 上 泥 火 山 、 烏 山 頂 、 小 滾 水 , 還 有 特 別 的 烙 鐵 峰 地 形 - 雞 冠 山 , 使 得 本 區 成 為 近 郊 旅 遊 的 好 路 線 , 既 豐 富 又 近 捷

55

56 觀 音 山 觀 音 山 屬 於 粉 沙 岩 地 形 , 偶 而 夾 雜 著 薄 薄 的 頁 岩 。 這 些 岩 體 由 細 沙 或 紛 狀 沙 所 構 成 , 而 風 化 後 因 含 鐵 質 而 轉 黃 棕 色 , 先 天 特 性 屬 柔 軟 , 就 形 成 了 全 台 最 溫 柔 的 鄉 土 系 列 之 一 , 因 此 鼓 勵 大 家 赤 足 走 山 , 這 就 是 觀 音 山 赤 腳 自 然 公 園 的 由 來 。 觀 音 山 的 盛 名 並 非 筆 墨 所 能 形 容 , 最 近 政 府 已 計 劃 建 設 本 地 為 國 際 觀 光 特 區 , 相 信 在 政 府 的 開 發 和 鄉 民 的 努 力 下 , 觀 音 山 的 遠 景 是 不 可 限 量 的 。 翠 屏 岩 在 翠 屏 岩 左 斜 方 的 群 山 中 , 有 一 峰 形 狀 像 筆 , 遂 稱 為 石 筆 山 。 山 峰 下 有 一 古 井 , 井 水 甘 美 , 遠 近 遊 客 常 來 這 裡 取 用 水 飲 用 。 翠 屏 岩 寺 觀 音 山 , 它 是 高 雄 縣 八 景 之 一 , 座 落 在 本 鄉 東 方 , 由 於 很 多 山 峰 中 , 有 一 峰 屹 立 像 菩 薩 端 坐 , 其 他 小 山 峰 依 偎 在 旁 邊 , 觀 音 山 因 此 而 得 名 。 西 側 山 腳 下 有 佛 教 寺 院 大 覺 寺 , 原 名 翠 屏 岩 寺 , 已 有 三 百 多 年 的 歷 史 。

57

58 玄天上帝廟 「玄天上帝」即一般我們俗稱上帝公。傳說玄天上帝鎮守北天神,法力高強,能驅妖治病,民間也認為牠是保 護小兒的神,農曆三月三日,是玄天上帝的誕辰日,家庭主婦常在這天去廟裏為兒女求平安。 三 合 院 三 合 院 最 中 間 的 是 大 廳 , 是 房 屋 最 重 要 的 地 方 , 供 奉 祖 先 靈 位 和 祭 拜 ( 就 是 拜 公 媽 ) 的 地 方 , 兩 旁 的 房 屋 叫 做 「 伸 手 屋 」 , 房 間 格 局 大 多 為 三 間 或 五 間 , 房 舍 格 局 取 單 數 。

59

60 澄 清 湖 鳥 松 鄉 有 個 讓 鄉 民 引 以 為 傲 的 天 然 湖 泊 , 它 叫 大 埤 湖 或 大 貝 湖 , 後 來 因 為 希 望 它 永 遠 水 質 清 澈 , 所 以 就 改 稱 為 「 澄 清 湖 」 。 遨 遊 九 曲 橋 , 別 忘 了 撒 一 把 魚 飼 料 , 看 魚 兒 千 頭 萬 口 的 竄 動 爭 食 ( 曲 橋 釣 月 ) 。 八 隆 宮   鳥 松 鄉 早 期 居 民 約 有 百 分 之 九 十 三 的 人 來 自 大 陸 的 福 建 省 泉 州 、 漳 州 一 帶 。 少 部 份 是 來 自 新 竹 、 苗 栗 的 客 家 人。 鄉 民 們 在 墾 荒 期 間 , 少 不 了 驚 嚇 、 病 痛 、 土 匪 強 盜 侵 擾 , 八 庄 為 了 團 結 抗 匪 , 因 此 供 「 八 隆 宮 池 府 王 爺 」 做 為 精 神 領 導 中 心 , 聯 合 制 敵 。 由 於 神 威 顯 赫 , 村 民 同 心 克 服 天 災 、 地 變 和 人 禍 , 村 民 為 感 念 神 恩 偉 大 , 又 因 輪 流 不 便 , 特 於 澄 清 湖 北 岸 山 坡 地 興 建 了 一 座 氣 勢 宏 偉 ,富 麗 堂 皇 的 八 隆 宮 。 圓 山 大 飯 店 位 高 雄 縣 鳥 松 鄉 的 圓 山 大 飯 店 , 獨 一 無 二 的 中 國 式 建 築 與 澄 清 湖 瀲 艷 湖 水 相 互 輝 映 , 佇 足 於 此 , 詩 情 畫 意 的 湖 光 山 色 盡 收 眼 底 !

61

62

63 開 漳 聖 王 廟 開 漳 聖 王 本 來 是 漳 州 人 的 地 方 神 明 , 漳 州 人 移 民 來 台灣 來 , 只 要 在 各 地 方 安 定 下 來 後 , 就 會 在 當 地 興 建 開 漳 聖 王 廟 , 祈 求 聖 王 保 佑 他 們 的 開 墾 順 利 、 生 活 平 安 。因 此 只 要 有 漳 州 人 的 地 方 就 會 有 開 漳 聖 王 廟 , 而 我 們 現 在 所 在 的 這 一 座 聖 王 廟 是 有 名 的 古 建 築 , 是 在 清 朝 嘉 慶 年 間 所 建 築 , 到 現 在 為 止 , 也 有 二 百 多 年 的 歷 史 了 。 這 期 間 曾 經 過 多 次 的 的 重 修 , 原 來 建 築 面 貌 己 經 不 容 易 認 得 出 來 了 , 但 還 是 有 一 些 古 蹟 被 保 存 了 下 來 ,所 以 仍 然 有 十 分 濃 厚 的 古 樸 風味 。 曹 公 廟 曹 公 廟 是 為 紀 念 曹 謹 而 興 建 的 , 民 國 八 十 一 年 以 前 叫 做 「 曹 公 祠 」 。 曹 謹 在 清 朝 道 光 十 七 年 ( 又 在 西 元 一八 三 七 年 ) 時 來 到 台 灣 接 任 鳳 山 縣 的 知 縣 , 在 其 任 內 親 自 巡 行 各 個 地 方 , 充 分 瞭 解 民 間 的 疾 苦 , 當 他 巡 視 到 九 曲 堂 時 , 看 見 高 屏 溪 ( 以 前 叫 下 淡 水 溪 ) 溪 水 充 沛 , 但 兩 岸 的 人 民 卻 無 法 引 水 來 用 , 於 是 利 用 地 形 高 低 之 利 , 而 且 築 圳 導 引 高 屏 溪 上 游 的 水 來 灌 溉 下 游 農 田 , 而 來 解 決 農 民 的 生 計 問 題 。 鳳 山 縣 的 人 民 非 常 感 念 曹 謹 興 辦 水 利 , 解 除 以 往 旱 災 之 苦 , 使 民 眾 得 以 安 居 樂 業 免 受 無 水 之 苦 , 因 此 尊 稱 他 為 「 曹 公 」 , 又 將 他 所 開 闢 的 這 條 圳 道 稱 為 「 曹 公 圳 」, 鳳 山 火 車 站 前 大 馬 路 也 命 名 為 曹 公 路 , 另 外 還 有 曹 公 國 民 小 學 , 可 見 曹 公 的 事 蹟 , 已 深 深 烙 印 在 鳳 山 縣 人 民 的 心 目 中 了 。 打 鐵 街 在 鳳 山 縣 城 城 東 附 近 , 有 一 條 歷 史 久 遠 的 打 鐵 街 。 打 鐵 街 的 形 成 是 當 時 大 陸 先 民 渡 水 來 台 , 下 船 時 , 身 上 的 家 當 只 有 一 些 工 具 , 無 其 他 的 謀 生 能 力 , 遂 在 此 地 落 地 生 根 , 以 打 鐵 為 生 。 打 鐵 街 最 鼎 盛 的 時 期 為 日 據 昭 和 時 期 , 那 時 東 店 門 的 打 鐵 店 就 有 13 家 之 多 。 但 現 因 工 業 進 步 , 打 鐵 街 只 剩 幾 間 老 店 , 以 做 農 具 為 主 , 堅 持 守 護 著 已 漸 落 沒 的 打 鐵 街 。

64 雙 慈 亭 鳳 山 市 的 雙 慈 亭 本 來 只 有 供 奉 觀 音 佛 祖 為 主 要 神 明 , 因 為 在 乾 隆 十 八 年 要 增 建 前 殿 , 並 在 前 殿 迎 奉 天 上 聖 母 , 觀 音 佛 祖 因 而 退 居 於 後 殿 , 信 徒 為 感 念 兩 位 神 明 的 慈 悲 , 因 此 改 稱 天 后 宮 為 雙 慈 亭 , 寺 中 的 建 築 精 雕 細 琢 , 宏 偉 壯 觀 十 分 好 看 , 值 得 我 們 細 細 品 味 及 認 真 欣 賞 。 再 沿 著 寺 前 的 三 民 路 往 前 直 走 , 街 道 兩 旁 都 是 佛 具 店 、 木 雕 店 以 及 傢 俱 店, 因 為 二 大 寺 的 連 結 , 相 關 的 行 業 應 運 而 生 , 而 且 同 類 互 相 吸 引 , 所 以 全 都 聚 集 在 此 , 讓 購 物 者 非 常 方 便 , 這 也 是 本 市 的 一 大 特 色 。 鳳 儀 書 院 鳳 儀 書 院 為 喜 慶 十 九 年( 西 元 年 )由 鳳 山 侯 選 訓 導 歲 貢 生 張 廷 欽 所 建 , 院 內 原 祀 文 昌 、 奎 昌 、 倉 聖 神 位 , 是 古 時 學 童 求 學 之 處 , 亦 是 歲 科 童 試 的 考 場 。 曾 經 於 光 緒 十 七 年( 西元 1891 年 )由 舉 人 盧 德 祥 重 修 過 , 至 治 時 期 , 因 未 妥 善 照 顧 ,造 成 書 院 屋 舍 逐 漸 殘 破 , 後 來 被 百 餘 租 佔 戶 所 用 , 書 院 之 格 局 嚴 重 受 毀 損 。 目 前 還 保 存 有 照 壁 、 入 口 門 樓 、 頭 門 、 講 堂 、後 廳 及 部 分 的 護 等 , 皆 為 清 代 喜 慶 年 間 原 物 , 距 今 已 一 百 八 十 餘 年 , 為 台 灣 罕 見 的 古 書 院 , 政 府 有 意 整 頓 保 留 , 回 復 其 原 貌 , 但 租 佔 戶 是 是 否 願 意 配 合 遷 出 是 關 鍵 。   城 隍 廟 城 隍 兩 個 字 本 來 的 意 思 是 指 郭 以 及 護 城 河 的 , 但 後 來 演 變 成 為 城 池 的 守 護 神 , 再 又 轉 變 成 為 掌 管 陰 間 司 法 的 神 明 。 後 來 民 間 也 都 認 為 城 隍 是 獎 善 罰 惡 、 有 求 必 應 的 神 明 , 非 常 靈 驗 。 從 此 人 們 都 更 加 虔 誠 的 祭 拜 祂 , 感 謝 祂 保 護 地 方 人 民 的 生 命 安 全 。 城 隍 廟 興 建 於 清 朝 嘉 慶 五 年 ( 西 元 一八00 年 ),寺 廟 本 身 佔 地 雖 小 了 些 , 但 是 外 觀 雄 偉 , 內 部 精 雕 細 琢 , 金 璧 輝 煌 。 經 過 悠 久 而 漫 長 歲 月 , 民 間 生 活 對 城 隍 爺 的 依 賴 越 來 越 深 , 而 城 隍 廟 的 香 火 就 越 來 越 盛 了 。

65 鳳 山 縣 城 清 代 鳳 山 縣 城 原 設 於 ﹙ 左 營 ﹚ 之 興 隆 莊 , 後 因 乾 隆 五 十 一 年 林 爽 文 事 件 , 南 部 莊 大 田 響 應 , 縣 城 被 攻 破 , 官 民 死 傷 甚 多 , 於 乾 隆 五 十 三 年 事 平 後 , 官 民 協 議 移 建 新 城 於 ﹙ 鳳 山 ﹚ 下 陂 頭 街 , 成 為 新 鳳 山 城 。 初 期 環 植 刺 竹 , 編 棘 為 籬 , 至 嘉 慶 九 年 ﹙ 西 元 ﹚ 才 建 六 座 城 門 ; 道 光 十 八 年 ﹙西 元 ﹚ 年 六 座 城 門 上 建 城 樓 , 且 築 六 座 砲 台 及 外 濬 濠 塹 , 後 因 失 修 倒 塌 , 目 前 僅 保 存 有 訓 風 、 澄 瀾 、 平 成 三 砲 台 , 城 門 也 僅 存 東 便 門 , 門 外 尚 保 存 東 福 橋 , 其 餘 已 不 見 殘 蹟 。 龍 山 寺   龍 山 寺 創 建 於 乾 隆 初 年 , 至 乾 隆 二 十 九 年 ﹙ 西 元 年 之 前 已 有 基 本 的 格 局 , 迄 今 已 二 百 多 年 , 相 傳 為 一 大 陸 福 建 人 渡 海 來 台 , 隨 身 攜 帶 觀 音 菩 薩 香 火 , 路 過 古 井 汲 水 止 渴 將 香 火 掛 於 井 旁 之 石 榴 樹 上 , 忘 記 攜 回 , 因 香 火 每 夜 發 光 , 鄉 人 認 為 菩 薩 顯 靈 , 而 將 石 榴 樹 砍 下 雕 成 觀 音 佛 像 , 建 寺 奉 祀 。 經 過 幾 次 重 修 後 , 仍 保 有 原 先 之 形 貌 , 寺 內 中 軸 建 築 與 雕 飾 , 幾 乎 都 還 是 乾 隆 、 嘉 慶 年 間 之 作 品 , 值 得 仔 細 觀 賞 品 味 。 前 殿 與 正 殿 間 有 拜 亭 , 且 屋 頂 相 連 接 , 形 成 工 字 形 的 平 面 , 前 殿 採 凹 壽 式 之 三 川 門 較 為 特 別 , 寺 外 的 泥 塑 、 剪 黏 非 常 精 緻, 是 值 得 一 看 的 古 蹟 點 。 東 便 門 東 便 門 又 稱 為 「 同 儀 門 」 為 清 嘉 慶 九 年 時 , 鳳 山 知 縣 吳 兆 麟 所 建 的四 門 之 一 , 是當 時 進 城 的 主 要 道 路 , 城 門 外 還 有 壕 溝 護 城 , 並 築 有東 福 橋 , 為 國 內 現 存 的 三 橔四 孔 橋 , 已 列 為 國 家 三 級 古 蹟 。

66 訓 風 砲 台 位 於 中 山 路 的 訓 風 砲 台 , 建 於 道 光 戊 戌 年 , 扼 守 縣 城 東 南 角 , 主 要 構 造 為 咾 咕 石 與 卵 石 , 視 野 開 闊 , 緊 扼 鳳 山 溪 往 前 鎮 河 口 出 海 口 的 要 衝 。 砲 台 現 存 一 堵 崁 有 「 訓 風 」 的 花 崗 石 橫 額 及 兩 側 對 襯 的 泥 塑 吉 祥 書 卷 圖 案 , 雖 已 日 漸 班 駁 , 但 仍 可 看出 當 時 手 藝 之 美 。 平 成 砲 台 道 光 十 八 年 , 知 縣 曹 謹 為 加 強 新 城 軍 事 防 禦 功 能 , 整 修 新 城 , 並 在 四 隅 築 砲 台 六 座 , 迄 今 僅 存 三 座 砲 台 。 平 成 砲 台 為 三 座 砲 台 中 , 保 存 較 完 整 的 一 座 。 砲 台 呈 四 方 形 , 外 牆 為 咾 咕 石 與 石 灰 疊 砌 , 構 造 堅 固 。 砲 口 朝 西 , 下 有 護 城 濠 溝 。 砲 台 後 方 朝 城 內 , 有 紅 磚 階 梯 可 通 砲 台 平 台 , 三 面 設 砲 眼 , 可 供 砲 口 瞄 準 之 用 。 澄 瀾 砲 台 澄 瀾 砲 台 位 在 立 志 街 與 復 興 街 口 , 若 不 仔 細 看 , 很 容 易 就 忽 , 略 了 它 因 為 砲 台 外 觀 , 已 被 一 土 地 公 廟 所 掩 蔽 , 牆 面 可 看 出 「 澄 瀾 」花 崗 石 橫 額 , 是 目 前 能 夠 確 認 清 朝 鳳 山 縣 城 澄 瀾 砲 台 的 實 體 証 物 。

67

68 清 和 宮 道 教 是 本 鄉 最 初 的 宗 教 信 仰 , 早 期 先 民 移 住 本 地 , 便 從 故 鄉 迎 來 神 佛 參 拜 , 歷 經 數 代 的 改 建 、 重 建 , 才 有 如 今 富 麗 堂 皇 , 美 侖 美 奐 的 殿 宇 。 清 和 宮 可 說 是 本 境 內 最 早 建 立 的 廟 宇 , 創 建 於 清 朝 康 熙 四 年 ( 民 前 二 四 七 年 , 西 元 一 六 六 五 年 ) , 主 祭 神 是 辛 府 元 帥 。 超 峰 寺 大 崗 山 素 有 「 台 灣 佛 山 」 之 稱 , 遍 佈 全 山 區 的 寺 宇 , 多 達 十 幾 座 。 在 明 朝 時 , 就 有 太 僕 寺 少 卿 沈 光 文 在 大 崗 山 結 茅 為 庵 , 削 髮 為 僧 , 奉 佛 潛 修 ; 一 直 到 清 朝 乾 隆 三 十 八 年 , 台 灣 知 府 蔣 允 焄 修 建 超 峰 寺 時 , 自 浙 江 省 普 陀 山 請 來 觀 世 音 菩 薩 乙 座 , 供 奉 於 超 峰 寺 內 , 香 火 便 漸 漸 鼎 盛 起 來 , 所 以 大 崗 山 可 說 是 本 鄉 佛 教 的 發 源 地 。 超 峰 寺 在 民 國 三 十 年 被 迫 從 山 腰 遷 建 於 山 麓 崗 山 村 , 便 是 超 峰 寺 的 由 來 , 民 國 四 十 六 年 才 著 手 復 建 , 所 以 現 今 才 有 新、舊 超 峰 寺 之 分 。 中 路 教 會 中 路 教 會 是 阿 蓮 鄉 境 內 最 先 成 立 的 教 會 , 早 期 由 安 順 教 會 黃 水 加 先 生 傳 教 , 光 緒 三 十 年 設 立 臨 時 禮 拜 堂 , 光 緒 三 十 二 年 再 建 土 角 瓦 頂 之 禮 拜 堂 , 民 國 十 三 年 二 月 , 正 式 升 格 為 堂 會 。 民 國 二 十 三 年 中 路 教 會 兵 明 昌 傳 道 師 及 李 明 吉 先 生 在 阿 蓮 興 建 禮 拜 堂 , 成 立 了 佈 道 所 。 民 國 三 十 一 年 , 日 本 政 府 不 准 一 鄉 內 設 二 所 教 會 , 因 中 路 教 會 的 歷 史 較 悠 久 , 所 以 阿 蓮 教 會 被 令 廢 止 而 與 中 路 教 會 合 併 。 直 到 光 復 後 , 信 徒 又 重 回 阿 蓮 借 用 民 宅 做 禮 拜 , 一 直 到 民 國 五 十 一 年 , 材 正 式 創 立 嶺 拔 林 教 會 。

69

70 大 小 崗 山 大 崗 山 雖 然 海 拔 不 到 四 百 公 尺 , 但 是 聳 立 於 岡 山 平 原, 猶 如一 艘 大 船 。 早 在 漢 人 來 此 開 發 時 , 岡 山 樹 色 以 及 超 峰 晚 鐘 , 即 是 著 名 的 景 觀 。《 台 灣 紀 略 》上 還 記 載 「 上 有 仙 人 跡 , 鐵 貓 兒 碇 、 籠 耳 甕 在 焉 。 相 傳 有 大 事 , 此 山 必 鳴 。 」 現 在 的 大 崗 山 寺 庵 、 岩 洞 之 多 , 有 台 灣 佛 山 之 稱 , 是 南 台 灣 有 名 佛 教 聖 地 。 其 中 以 超 峰 寺 和 龍 湖 庵 的 規 模 最 大 。 每 年 的 觀 因 及 媽 祖 聖 誕 則 是 大 崗 山 最 熱 鬧 的 時 候 。 阿 公 店 溪 源 頭 , 近 年 阿 公 店 溪 遭 受 到 重 大 的 污 染 , 早 已 不 復 當 年 景 觀 。 然 而 在 年 , 日 本 人 就 在 小 崗 山 的 東 南 麓 築 土 石 壩 , 攔 堵 阿 公 店 溪 水 , 使 得 阿 公 店 成 為 這 地 區 的 主 要 水 源 。 這 項 工 程 因 為 戰 爭 的 拖 延 , 一 直 到 民 國 四 十 二 年 才 全 部 完 工 , 也 就 是 今 天 的 阿 公 店 水 庫 。 阿 公 店 水 庫 因 建 於 小 崗 山 山 麓 , 所 以 周 圍 仍 存 著 自 然 山 色 , 是 南 部 知 名 的 觀 光 據 點 。 其 攔 水 壩 高 達 三 十 一 公 尺 , 長 二 千 公 尺, 是 台 灣 壩 身 最 長 的 水 庫 。 和 平 紀 念 公 園 隨 著 岡 山 火 車 站 和 東 遷 工 程 完 成 , 竹 圍 里 有 受 到 相 對 的 開 發 , 擺 脫 過 去 邊 陲 地 位 。 一 九 九 二 年 , 為 紀 念 二 二 八 台 灣 人 受 難 日 , 縣 府 選 擇 在 這 裡 建 立 二 二 八 和 平 紀 念 公 園 。 和 平 公 園 的 開 闢 除 了 對 此 地 的 生 活 環 境 有 所 提 昇 外 , 更 重 要 的 是 , 它 象 徵 著 我 們 勇 於 面 對 歷 史 創 傷 , 並 進 而 祈 禱 和 平 的 心 願 。

71 中 街 岡 山 鎮 是 台 南 與 高 雄 之 間 最 重 要 的 城 鎮 , 是 這 附 近 鄉 村 消 費 的 主 要 地 區 , 所 以 可 看 到 台 灣 城 鎮 發 展 的 縮 影 。 在 岡 山 火 車 站 尚 未 東 遷 之 前 , 岡 山 的 平 和 路 , 也 就 是 俗 稱 的 街 , 無 疑 就 是 岡 山 地 區 精 華 地 段 。 隨 著 舊 火 車 站 毀 於 巨 大 無 名 火 和 外 環 道 路 的 開 闢 , 中 街 的 重 要 性 已 經 無 可 挽 回 地 相 對 的 降 低 。 但 是 這 曾 經 絡 繹 不 絕 的 中 街 , 仍 卻 存 在 著 許 多 無 可 取 代 的 繁 華 遺 跡 。 最 明 顯 的 便 是 許 多 日 據 時 期 的 洋 式 建 築 、 傳 統 商 店 , 或 者 你 轉 進 一 條 小 巷 裏 便 可 發 現 無 數 的 驚 奇 。 中 山 公 園 中 山 公 園 是 岡 山 最 富 盛 名 的 休 閒 場 所 , 原 本 優 靜 的 公 園 , 卻 因 為 體 育 館 的 興 建 而 破 壞 其 原 有 美 景 。 但 是 和 壽 天 宮 比 鄰 而 存 的 中 山 公 園 , 在 岡 山 鎮 老 人 的 日 常 生 活 中 扮 演 著 非 常 重 要 的 角 色 , 在 這 裡 可 以 看 見 台 灣 老 人 的 休 閒 文 化 , 其 中 有 相 當 可 愛 的 一 面 , 但 也 有 令 人 憂 心 的 一 面 ; 每 到 假 日 人 潮 聚 集 , 這 裡 更 是 台 灣 攤 販 文 化 的 唱 賣 場 所 , 相 當 富 有 地 方 特 色 。 近 期 增 建 的 景 觀 工 程 , 部 份 彌 補 體 育 館 建 設 的 破 壞 , 加 上 鎮 立 圖 書 館 在 月 眉 池 畔 看 及 省 岡 中 的 寧 靜 校 舍 , 中 山 公 園 也 添 增 了 不 少 人 文 氣 質 。 壽 天 宮 壽 天 宮 媽 祖 廟 位 於 中 山 公 園 旁 , 是 岡 山 地 區 最 著 名 的 廟 宇 。 清 康 熙 五 十 一 年 , 由 信 徒 從 台 南 天 后 宮 天 上 聖 母 分 靈 來 到 岡 山 ,原 址 位 於 平 和 路 和 維 仁 路 交 叉 口 , 也 就 是 昔 日 阿 公 店 街 市 的 中 心 , 是 早 期 岡 山 地 區 的 商 旅 往 來 的 信 仰 所 託 。 直 到 日 本 治 台 ,藉 著 街 道 規 劃 和 整 治 河 川 之 名 , 將 其 採 遷 至 現 址 , 其 根 本 原 意 則 在 破 壞 傳 統 信 仰 。 所 以 , 在 今 日 壽 天 宮 正 殿 之 前 , 仍 可 看 到 一 對 異 於 台 灣 傳 統 廟 宇 的 石 獅 。 這 兩 隻 憨 笑 的 石 獅 正 是 日 本 神 社 的 遺 跡 ; 而 中 山 公 園 入 口 的 牌 樓 正 是 日 本 神 社 的 大 門 。 壽 天 宮 雖 然 在 戰 後 極 力 整 修 , 已 不 復 見 日 本 神 社 面 貌 , 並 成 為 岡 山 鎮 主 要 信 仰 中 心 , 但 其 中 不 少 典 故 卻 頗 耐 人 尋 味 。

72 超 峰 寺 大 岡 山 有 很 多 寺 庵 , 有 佛 山 之 稱 超 峰 寺 , 早 在 雍 正 九 年 就 已 開 基 , 依 山 石 地 形 而 建 , 日 據 時 代 , 日 軍 將 大 崗 山 作 軍 事 要 塞 地 而 強 迫 遷 移 下 山 , 即 今 之 新 超 峰 寺 , 光 復 之 後 ,住 持 率 眾 和 尚 回 山 , 恢 復 舊 有 規 模 成 為 本 省 佛 教 聖 地 之 一 , 民 國 48 年 高 縣 以 「 高 縣 八 景 」 徵 詩 文 , 詩 人 鄭 玉 波 以 「 超 峰 晚 鐘 」 得 首 獎 , 內 容 為 「 樹 色 岡 山 暮 , 錚 從 出 佛 堂 。聲 喧 留 落 日 , 貝 誦 禮 空 王 。 詠 月 敲 何 早 , 穿 雲 響 更 揚 。 世 多 聲 待 振 , 餘 韻 繞 蓮 鄉 。 」 當 落 日 餘 暉 , 寺 內 晚 課 之 時 ,岩 經 聲 畫 破 長 空 , 餘 音 繚 繚 , 每 每 讓 人 置 身 化 外 建 在 石 灰 地 形 上 到 處 可 以 看 到 因 應 地 形 的 設 施 , 梯 道 圍 咾 咕 石 而 建 , 隨 機 而 有 禪 意 , 不 是 我 們 常 見 規 矩 方 圓 的 梯 , 道 超 峰 寺 附 近 有 很 多 可 以 踏 旅 的 地 方 , 梅 花 園 、 石 螺 洞 、 百 景 洞 、半 天 橋 、 六 合 亭 等 , 其 中 半 天 橋 在 面 對 寺 廟 的 左 側 方 , 一 塊 巨 石 上 長 了 百 年 老 榕 , 半 天 橋 跨 過 其 下 的 通 道 而 接 到 老 榕 , 上 面 有 石 凳 和 欄 杆 , 是 個 休 憩 的 好 地 方 。 朝 元 寺 朝 元 寺 在 大 岡 山 的 東 側 , 也 就 是 超 峰 寺 的 後 山 , 原 本 有 一 條 登 山 步 道 可 以 到 後 山 岩 天 然 動 窟 , 但 已 經 被 水 泥 礦 區 阻 絕 , 目 前 稱 「 石 母 乳 」 。 只 剩 下 山 腰 一 處 景 點 , 向 外 突 出 的 岩 壁 上 垂 下 石 鐘 奴 , 當 地 人 稱 「 石 母 乳 」 。

73

74 許 厝大 埕 仕 隆 許 姓 祖 先 許 蒼 在 清 朝 康 熙 末 年 到 台 灣 來 , 在 [ 仕 隆 莊 ] 一 帶 開 墾 , 所 建 造 的 許 厝 「 長 記 祠 堂 」 為 傳 統 閩 式 五 進 建 築 , 中 廳 正 門 懸 掛 清 朝 皇 帝 所 頒 賜 「 父 子 經 元 」 匾 額 ,意 思 是 說 父 子 同 科 中 舉 ; 正 廳 大 門 外 懸 掛 「 選 元 」 匾 額 ,祝 賀 許 名 揚 為 貢 生 榜 首 ; 大 埕 前 四 座 旗 桿 座 , 則 是 作 為 科 舉 金 榜 題 名 插 旗 祭 祖 使 用 的 ; 二 進 祠 堂 懸 掛 幾 幅 匾 額 和 對 聯 氣 派 宏 偉 。 許 厝 雖 然 年 久 失 修 , 但 仔 細 觀 察 , 仍 然 可 以 看 見 當 年 許 家 書 香 門 第 的 氣 勢 , 和 崇 高 的 地 位 。 下 馬 碑 目 前 石 碑 位 於 林 家 墓 園 旁 , 傳 說 當 年 清 朝 皇 帝 為 了 褒 揚 林 萃 崗 的 母 親 洪 氏 教 子 有 方 , 特 別 賜 封 這 塊 大 石 , 凡 是 官 員 經 過 這 個 地 方 , 文 官 必 須 下 轎 、 武 官 必 須 下 馬 , 以 表 示 尊 敬 。 中 崎 黃 宅 傳 說 是 清 代 中 崎 黃 姓 富 翁 所 建 造 的 為 三 合 院 建 築 , 前 後 屋 頂 上 放 置 放 有 二 尊 風 獅 爺 , 正 門 廳 的 門 楣 上 掛 著 「 紫 雲 居 」 橫 匾 。

75 辦 公 廳 舍 橋 頭 糖 廠 辦 公 廳 舍 在 西 元 一 九 0 一 年 建 立 , 分 為 兩 棟 ,是 模 仿 西 洋 熱 帶 殖 民 樣 式 建 築 , 曲 折 的 迴 廊 和 連 續 的 拱 門 , 而 且 可 以 算 是 今 天 橋 頭 鄉 最 具 歷 史 價 值 的 古 蹟 。 另 外 , 在 糖 廠 事 務 所 前 矗 立 的 「 觀 音 銅 像 」 , 莊 嚴 肅 穆 ︰據 說 是 全 世 界 僅 存 三 尊 的 其 中 一 尊 。 橋 頭 糖 廠 橋 頭 糖 廠 始 建 漁 民 前 十 二 年 至 民 前 四 年 , 歷 經 九 載 全 貌 始 具 。 其 規 模 包 含 了 第 一 製 糖 工 場 , 酒 精 工 場 , 及 第 二 製 糖 場 及 糖 蜜 眝 槽 等 。 其 中 最 具 特 色 是 糖 廠 的 行 政 中 心 及 派 出 所 糖 廠 行 政 中 心 散 落 糖 廠 四 周 , 其 中 最 特 殊 的 一 處 , 今 為 廠 長 辦 公 室 , 這 是 一 荷 蘭 人 蓋 的 房 舍 , 入 口 正 前 方 突 出 一 圓 拱 立 面 的 平 台 , 兩 側 有 樓 梯 美 輪 美 奐 的 拱 廊 點 綴 期 間 , 仔 細 端 詳 , 甚 至 還 可 發 現 牆 壁 有 許 多 槍 眼 , 這 是 當 時 為 了 防 禦 所 留 下 的 特 殊 風 貌 。 派 出 所 則 是 和 風 式 日 式 建 築 , 入 口 設 有 屏 風 , 上 面 還 印 有 糖 廠 派 出 所 字 樣 , 可 惜 雄 風 已 不 復 存 了 。 糖 廠 前 的 橋 南 路 , 是 橋 頭 發 展 最 早 也 是 最 熱 鬧 的 街 市 街 道 兩 旁 的 建 築 為 兩 坡 頂 , 立 面 作 洗 石 子 外 觀 , 開 窗 均 為 簡 單 的 方 窗 形 式 , 部 分 房 屋 保 留 山 頭 特 殊 形 制 , 有 些 病 勢 已 姓 名 或 店 名 的 符 號 , 走 在 橋 南 路 好 比 走 進 一 個 時 光 隧 道 。 這 一 帶 就 是 俗 稱 中 街 ,附 近 允 龜 橋 是 市 集 的 中 心 , 也 是 橋 仔 頭 地 名 的 由 來 。 成 功 南 路 41號 成 功 南 路 上 有 一 棟 特 別 的 建 築 , 它 並 不 像 路 旁 其 他 房 屋 一 樣 整 齊 立 於 路 邊 , 而 擁 有 一 個 很 幽 靜 的 前 院 , 建 築 物 遠 在 十 公 尺 內 的 地 方 , 前 院 枝 葉 扶 疏 , 種 滿 各 式 花 草 樹 木 , 可 以 想 見 主 人 必 是 十 方 慧 心 。

76

77 寧 靖 王 墓 園 隨 鄭 成 功 反 清 復 明 大 業 , 被 鄭 成 功 的 兒 子 鄭 經 寧 靖 王 墓 園 是 湖 內 鄉 的 三 級 古 蹟 , 為 明 朝 寧 靖 王 殉 國 後 的 葬 身 處 。 寧 靖 王 的 名 字 叫 做 朱 術 桂 , 是 明 朝 的 皇 族 ,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的 八 世 孫 , 請 到 台 灣 來 當 監 國 , 鎮 守 台 灣 。 寧 靖 王 台 灣 來 後 , 就 選 定 竹 滬 、 大 湖 附 近 做 為 屯 田 的 地 方 , 在 湖 內 開 闢 了 『 月 眉 池 』 ( 現 今 田 尾 , 大 湖 之 省 公 路 西 側 ) 從 事 灌 溉 , 後 來 滿 清 又 政 打 台 灣 , 寧 靖 王 不 願 當 亡 國 奴 , 就 上 吊 自 殺 國 了 。 因 寧 靖 王 在 湖 內 路 竹 地 區 開 墾 ,對 早 期 的 開 發 有 很 大 的 貢 獻 , 所 以 人 民 便 蓋 廟 及 建 墓 園 來 紀 念 他 !

78

79 賜 福 宮 高 雄 縣 茄 萣 鄉 賜 福 宮 為 茄 萣 四 大 廟 宇 之 一 , 肇 建 於 清 乾 隆 二 十 三 年 , 民 國 五 十 五 年 增 建 兩 側 鐘 鼓 及 廟 室 後 , 全 殿 工 事 完 整 ,成 為 現 今 具 有 威 儀 古 樸 之 相 的 風 貌 。 而 賜 福 宮 佔 地 約 三 百 坪 , 坐 西 向 東 , 壯 麗 華 美 , 其 簷 間 正 中 鑲 嵌 有 「 聖 母 安 瀾 」 長 匾 ,兩 側 名 懸 「 忠 孝 」 、 「 節 義 」 四 字 , 且 廟 壁 上 歷 史 人 物 之 剪 粘 精 膩 鮮 采 至 極 。 該 宮 正 殿 供 奉 的 天 上 聖 母 「 媽 祖 天 后 」 , 身 著 黃 金 褡 褥 , 光 儀 淑 穆 , 天 資 絕 寰 : 而 自 建 廟 以 來 , 天 后 顯 靈 事 蹟 傳 云 不 絕 , 據 悉 , 在 道 光 元 年 三 月 之 際 , 福 建 台 灣 北 路 中 軍 都 司 中 營 事 楊 彪 奉 自 大 陸 來 台 赴 任 , 航 間 遇 狂 風 巨 瀾 , 漂 搖 至 茄 萣 沿 海 , 正 值 危 在 旦 夕 之 際 , 部 屬 史 聽 義 招 兩 人 拜 請 聖 母 庇 祐 候 , 即 刻 跳 入 海 中 欲 求 生 , 聖 母 顯 靈 之 故 , 瞬 間 海 浪 無 波 ,而 平 安 獲 救 , 乃 奉 書 贈 賜 福 宮 「 海 上 洄 風 」 之 匾 額 , 以 為 叩 謝 。 金 鑾 宮 本 廟 創 建 源 溯 自 乾 隆 四 十 二 年 , 因 為 地 區 境 民 全 靠 海 上 捕 漁 謀 生 , 信 賴 海 神 顯 化 保 佑 , 故 齊 設 壇 於 本 社 尾 , 祈 求 禱 告 達 句 , 求 得 天 上 聖 母 慈 念 , 漁 民 齊 堅 奉 誠 之 意 , 臨 降 駐 壇 , 就 用 壇 地 首 建 簡 陋 茅 廟 , 雕 塑 神 像 膜 拜 。 本 宮 殿 內 懸 掛 之 「 恩 周 海 嶼 」 匾 額 , 係 乾 隆 48 年 , 有 泉 州 方 面 帆 船 遇 難 , 在 千 鈞 一 髮 之 際 , 發 現 火 號 , 朝 向 目 標 隨 本 區 漁 筏 逃 難 投 線 登 陸 , 得 以 生 還 之 船 員 所 敬 謝 也 。 地 方 先 哲 等 , 感 念 神 恩 浩 蕩 , 鑑 及 首 建 廟 簡 陋 , 遂 即 發 動 重 建 之 議 , 遂 在 乾 隆 46 年 , 恭 迎 天 上 聖 母 駕 點 地 , 遷 建 於 現 址 , 定 名 金 鑾 宮 。 興 達 港 興 達 港 位 於 茄 萣 鄉 崎 漏 灣 內 , 為 大 高 雄 的 二 大 港 口 。 每 當 冬 季 寒 流 來 臨 時 , 常 可 捕 捉 到 有 「 烏 金 」 美 譽 的 烏 魚 , 所 以 有 「 烏 魚 大 港 」 盛 名 。 每 天 下 午 兩 點 以 後 , 魚 貨 交 易 熱 絡 , 是 採 購 海 鮮 及 漁 獲 的 好 地 點 。

80

81 觀 音 亭 位 於 一 甲 國 小 旁 的 「 觀 音 亭 」, 有 龍 、 虎 的 塑 像 , 還 有 大 象 的 石 雕 。 廟 內 供 奉 的 觀 世 音 菩 薩 , 已 有 三 百 多 年 的 歷 史 , 乃 是 鄭 成 功 率 軍 渡 海 來 台 驅 逐 荷 蘭 人 時 , 由 我 國 佛 教 勝 地 - 南 海 普 陀 山 迎 來 護 航 的 神 明 。 廟 地 是 本 鄉 兩 位 熱 心 公 益 人 士 - 王 珠 慶 、 王 朝 位 先 生 , 為 造 福 鄉 里 ,糠 慨 捐 贈 的 。 新 天 后 宮 新 天 后 宮 供 奉 著 航 海 者 的 守 護 神 - 媽 祖 , 這 尊 神 像 將 近 有 四 百 年 的 歷 史 , 是 先 民 ( 明 朝 崇 禎 年 間 ) 移 民 來 台 時 , 隨 身 攜 帶 的 守 護 神 。 起 初 奉 祀 於 省 道 與 延 平 路 交 接 口 的 舊 天 宮 內 , 因 舊 廟 地 不 夠 寬 大 , 無 法 擴 建 , 於 是 另 擇 新 廟 地 , 在 民 國 六 十 八 年 動 工 興 建 , 歷 經 八 年 多 才 完 工 。

82

83 永 安魚 塭 永 安 舊 名 烏 林 樹 , 因 為 紅 樹 林 茂 密 的 原 因 , 原 屬 彌 陀 鄉 , 因 為 隔 阿 公 店 溪 乃 在 民 國 三 十 九 年 設 置 永 安 鄉 , 鄉 名 的 由 來 是 因 為 日 據 時 代 , 有 「 新 永 安 塭 」 和 「 舊 永 安 塭 」 的 稱 呼 , 所 以 命 名 為 永 安 鄉 。 北 以 興 達 港 何 茄 萣 鄉 為 界 , 東 北 接 路 竹 、東 南 隔 阿 公 店 溪 和 彌 陀 為 鄰 。 本 鄉 以 鹹 水 養 殖 為 大 宗 , 虱 目 魚 、 石 斑 、 鱸 魚 、 草 蝦 早 已 聞 名 、 一 片 水 鄉 澤 國 的 景 象 , 水 車 濺 起 水 花 終 日 不 停 , 每 個 魚 塭 就 是 一 個 色 塊 , 接 近 又 不 相 同 , 在 飛 機 上 往 下 望 , 像 極 了 一 幅 極 限 主 義 的 畫 作 。 在 魚 塭 的 周 圍 , 或 是 排 渠 道 中 , 有 很 多 紅 樹 林 大 多 是 海 茄 苳 , 舊 時 有 防 風 、 燃 材 的 功 能 , 在 舊 魚 塭 區 還 可 以 吸 引 一 些 侯 鳥 , 在 塭 田 旁 的 古 老 村 落 中 , 雖 已 沒 落 , 但 仍 可 尋 得 安 詳 和 古 意 。 永新 港 新 港 ( 永新 港 ) 位 於 永 安 液 化 石 油 氣 基 收 站 的 北 側 , 是 一 個 新 興 的 漁 港 , 港 淨 水 清 , 不 同 於 其 它 的 漁 港 , 少 了 緊 張 和 紛 亂 , 漁 船 也 都 是 小 號 的 海 釣 船 , 一 般 都 是 休 閒 性 質 , 三 五 好 友 合 購 一 艘 船 或 是 獨 資 都 有 , 申 請 之 後 , 一 有 空 就 可 以 駕 舟 出 海 釣 魚 , 以 釣 深 海 高 級 魚 為 主 , 例 如 赤 宗 、石 斑 、 朱 格 、加 臘 等 , 這 是 一 般 未 來 的 趨 勢 。 永 安 鄉 1 7 號 省 道 旁 的 日 據 時 代 砲 塔 。

84

85 南 寮 港 南 寮 港 ( 彌 陀 港 ) 位 於 彌 陀 鄉 西 南 海 濱 , 北 邊 舊 時 是 濕 地 沼 澤 , 現 今 則 是 魚 塭 區 一 直 延 伸 到 永 安 鄉 的 塭 區 。 南 寮 港 是 一 個 現 撈 的 近 海 漁 港 , 漁 船 的 種 類 則 有 單 拖 船 、 雙 拖 船 、 沿 繩 釣 船 、 蝦 拖 船 、 小 型 的 機 動 筏 船 則 且 可 放 綾 仔 ( 流 刺 網 ) 或 放 風 螺 。 南 寮 漁 港 是 早 市 , 漁 獲 在 清 晨 交 易 , 漁 船 約 下 午 出 海 , 隔 天 天 未 亮 就 回 港 , 在 月 色 和 燈 影 搖 曳 的 港 灣 中 卸 下 漁 獲 , 整 理 好 、 過 磅 之 後 等 待 「 喊 魚 」 , 魚 販 可 以 買 到 最 新 鮮 的 漁 獲 , 主 要 的 漁 獲 有 有 黑 口 、 晚 鮸 魚 、 瓜 子 、 加 臘 等 。 要 三 觀 漁 會 的 早 市 必 須 在 四 、 五 點 ( 隨 日 出 時 間 而 定 , 約 日 出 前 一 個 鐘 頭 ) 就 到 南 寮 港 , 黃 綠 燈 光 下 漁 船 就 開 始 下 貨 , 可 以 了 解 漁 會 作 業 情 形 , 又 可 以 認 識 各 式 各 樣 令 人 眼 花 撩 亂 的 漁 蝦 , 隨 著 天 色 由 黑 專 靛 , 又 漸 轉 藍 , 然 後 逐 漸 現 光 明 , 太 陽 出 來 之 前 漁 販 載 著 漁 貨 各 奔 市 場 而 去 , 又 是 一 天 新 的 開 始 , 這 是 討 海 人 的 日 常 生 活 , 除 了 感 受 到 台 灣 人 的 生 命 力 , 還 有 一 種 神 秘 的 秩 序 。 黃 金 海 岸 彌 陀 鄉 的 鄉 名 來 自 於 仁 壽 宮 所 供 奉 的 阿 彌 陀 佛 , 兩 百 餘 年 前 彌 陀 北 邊 的 港 灣 常 有 人 溺 斃 , 建 廟 供 佛 之 後 開 始 平 安 , 後 稱 為 彌 陀 港 。 北 臨 阿 公 溪 和 永 安 鄉 相 望 , 南 接 梓 官 鄉 , 除 東 南 邊 漯 底 山 之 外 , 大 多 為 平 地 。 本 鄉 從 事 漁 業 養 殖 和 漁 撈 人 口 最 多 , 舊 時 濕 地 沼 澤 多 , 長 了 很 多 鹹 草 , 可 以 製 草 席 , 有 「 鹹 草 故 鄉 」 稱 呼 。 本 鄉 位 台 灣 少 省 西 部 沙 岸 , 傳 統 以 漁 撈 為 生 , 和 茄 萣 、 永 安 、 梓 官 一 樣 是 漁 業 重 鎮 , 稱 為 「 黃 金 海 岸 」 。 由 於 近 海 污 染 日 漸 嚴 重 , 魚 源 漸 短 少 , 但 養 殖 仍 盛 , 海 流 改 向 沖 走 一 些 沙 攤 , 沿 海 築 有 海 堤 卻 少 見 沙 攤 。 現 在 在 南 寮 漁 港 北 邊 , 彌 陀 國 小 西 側 海 邊 蓋 了 一 個 「 彌 陀 海 濱 遊 樂 園 」 , 外 圍 靠 堤 則 有 黃 槿 叢 , 堤 岸 長 達 2 公 里 , 可 供 海 釣 , 散 步 之 用 , 天 氣 好 時 可 以 欣 賞 夕 陽 餘 暉 , 感 受 一 下 「 黃 金 海 岸 」 。

86 濟 山 宮 濟 山 宮 是 一 作 王 爺 廟 , 裡 頭 供 奉 的 是 理 府 千 歲 、 是 三 百 年 前 從 大 陸 來 台 灣 的 軍 隊 供 奉 在 軍 中 , 祈 求 保 平 安 的 。 而 現 在 濟 山 宮 是 民 國 六 十 三 年 才 修 建 完 成 的 , 旁 邊 搭 配 土 地 公 , 這 種 格 式 在 全 省 各 處 都 很 少 見 。 吳 家 古 厝 吳 家 古 厝 距 今 約 三 百 年 前 所 建 立 的 。 約 三 百 年 前 福 建 省 漳 州 人 吳 壽 度 過 台 灣 海 峽 , 來 到 現 今 的 彌 陀 鄉 , 開 墾 荒 地 。 以 後 吳 壽 的 弟 弟 又 和 張 、 高 、 蔡 、 易 等 百 姓 , 相 繼 來 此 定 居 , 所 以 聚 集 的 村 落 開 始 繁 榮 。 人 人 都 已 大 公 、。 小 公 來 稱 呼 吳 壽 和 他 弟 弟 , 它 們 的 公 業 也 分 為 大 公 堀 和 小 公 堀 。 吳 家 古 厝 是 二 、 、 二 進 的 三 合 院 , 牆 壁 都 以 土 堆 來 的 , 外 面 再 鑲 上 壁 磚 , 好 處 是 冬 暖 夏 涼 , 通 風 舒 暢 。

87

88 赤 崁 古 厝 在 蚵 仔 寮 漁 港 北 邊 的 赤 崁 , 保 有 非 常 完 整 的 舊 日 漁 村 風 貌 , 有 一 些 具 有 歷 史 的 房 舍 還 保 留 著 , 狹 小 的 巷 道 都 通 往 海 邊 , 非 長 具 有 特 色 , 房 舍 相 對 而 言 顯 得 渺 小 , 廟 宇 卻 金 璧 輝 煌 。 蚵 仔 寮 漁 港 梓 官 鄉 北 與 岡 山 鎮 、 彌 陀 鄉 比 鄰 、 東 靠 橋 頭 鄉 , 南 以 典 寶 溪 和 高 雄 市 為 界 , 西 則 臨 海 , 傳 統 以 漁 撈 為 生 , 是 台 灣 西 部 常 見 的 砂 岸 鄉 鎮 。 但 因 屬 於 退 蝕 型 海 岸 , 從 蚵 仔 寮 漁 港 別 赤 崁 之 間 築 有 海 堤 。蚵 仔 寮 漁 港 位 於 梓 官 鄉 南 部 靠 高 雄 市 的 海 岸 , 在 典 島 溪 出 海 口 之 北 , 是 高 雄 縣 第 二 大 港 , 是 一 個 綜 合 性 漁 港 , 有 遠 洋 漁 業 , 現 撈 近 海 漁 業 和 小 型 的 休 閒 漁 船 , 且 年 銷 售 量 約 公 噸 , 一 半 的 漁 貨 量 在 當 地 銷 售 , 漁 市 交 易 在 午 后 舉 行 , 附 近 也 形 成 一 個 觀 光 漁 市 , 來 到 漁 港 除 了 參 觀 漁 會 做 業 情 形 和 漁 船 ,港 設 施 , 也 可 以 買 到 新 鮮 便 宜 的 魚 蝦 , 港 區 並 有 一 個 冷 凍 場 , 顯 示 蚵 仔 寮 漁 港 的 規 模 。

89 通 安 宮 「 通 安 宮 」在 蚵 寮 很 多 人 都 叫 他「 聖 公 廟 」, 裡 面 供奉 一 尊 廣 澤 尊 王 , 是 蚵 寮 庄 民 的 信 仰 心 , 香 火 非 常 鼎 盛 , 每 年 外 地 到 通 安 宮 上 香 拜 拜 的 人 有 好 幾 萬 人 。 這 尊 廣 澤 尊 王 的 來 源 , 聽 說 是 在 清 同 治 年 , 庄 裡 有 一 對 父 子 曾 綽 、 曾 清 秀 兩 人 在 海 上 捕 魚 的 時 候 , 發 現 水 面 上 漂 流 著 一 神 明 , 就 把 他 撿 回 家 裡 供 奉 在 大 廳 上 , 讓 庄 民 膜 拜 , 那 時 候 很 多 地 方 都 有 外 庄 人 互 鬥 , 流 行 病 傳 染 、 水 災 、 火 災等 等 事 情 發 生 , 自 從 廣 澤 尊 王 來 到 蚵 寮 後 , 庄 民 生 活 安 定 , 少 有 災 難 發 生 , 庄 民 認 為 這 是 廣 澤 尊 王 顯 靈 保 佑 , 庄 民 為 了 感 謝 廣 澤 尊 王 的 恩 德 在 民 國 八 年 決 議 蓋 一 座 廟 來 供 奉 尊 王 , 這 座 廟 就 叫 做 「 通 安 宮 」 。 城 隍 廟 城 隍 廟 的 歷 史 非 常 悠 久 , 從 清 嘉 慶 七 年 興 建 到 現 在(民 國 八 十 五 年 ), 已 經 有 一 百 九 十 五 年 了 , 廟 內 有 兩 座 很 特 別 的 石 碑 , 一 座 刻 著 「 碑 記 示 禁 」 四 個 字 , 則 是 喜 慶 九 年 政 府 為 了 禁 止 氙 丐 聚 集 在 城 隍 廟 擾 亂 , 而 特 別 頒 發 的 。 另 外 一 座 刻 著 「 老 城 隍 爺 廟 鎮 境 」 五 個 字 , 是 在 清 道 光 五 年 整 修 城 隍 廟 時 刻 的 , 它 有 著 保 佑 信 徒 平 安 的 意 思 。 赤 慈 宮 赤 崁 赤 慈 宮 主 要 奉 祀 天 上 聖 母 , 也 就 是 我 們 說 的 媽 祖 。在 民 國 十 八 年 時 重 建 新 廟 , 這 座 廟 就 叫 做 「 赤 慈 宮 」 ,同 時 也 多 祀 奉 了 福 德 正 神 和 註 生 娘 娘 兩 尊 神 明 。 到 了 民 國 七 十 四 年 , 又 因 為 廟 宇 太 陳 舊 , 又 重 新 改 建 , 也 就 是 現 在 莊 嚴 富 麗 、 赤 人 信 仰 的 公 廟 - 赤 慈 宮 。

90

91

92


Download ppt "南 橫 風 景 線 西 起 台 南 玉 井 , 東 至 台 東 海 瑞 , 沿 線 風 景 相 當 優 美 , 尤 其 關 山啞 口 的 雲 海 是 最 吸 引 遊 客 流 連 忘 返 之 處 。南 橫 公 路 西 起 台 南 縣 玉 井 鄉 , 東 止 台 東 縣 海 端 。 高 雄 縣."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