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艾滋病疫情及学校艾滋病预防工作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晓静
2
提 纲 艾滋病疫情 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现状 艾滋病基本知识 学校艾滋病防治相关法规和要求
3
一、艾滋病疫情
7
UNAIDS 愿景 2020年三个90% 2030年终结艾滋病 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
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 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 2013年我国三率分别为54%、51%、80%~86% 2030年终结艾滋病
8
我国艾滋病流行范围的变化 1995 1985 1989 1998
10
报告存活感染者和病人人数缓慢上升 截至2014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500,679例,其中病人204,683例。
截至2014年底,我国报告 HIV/AIDS累计死亡158,743例, 最近三年死亡人数基本持平。 21728 21654 20650
11
新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数继续增加 2014年全国新发现HIV/AIDS 103,501例,其中AIDS 29,453例。
13
部分地区报告HIV/AIDS存活人数较多
12个省份报告存活病例超过1万,占全国的 83.6%。 云南(80610)、四川(66035)、广西(64792)省 区占全国的 42.2%
14
报告病例的县区分布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有疫情报告的县: 87.0% 89.7% 92.0% 93.2% 94.9% 96.1% 97.0% 报告存活超过1000例的县: 33个 42个 50个 56个 63个 73个 89个 报告存活超过5000例的县: 3个 4个 (上蔡 5963、伊宁 5625、布托 7029、昭觉 7078) 存活超过常住人口1%的县: 5个 7个 6个 (布拖、昭觉、越西、美姑、瑞丽、伊宁)
15
新发现病例中,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病例数增加明显
新发现病例传播途径继续演变 新发现病例中,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病例数增加明显
16
新发现病例传播途径继续演变 2014年,新发现病例性传播构成比达 92.2%,异性传播病例占 66.4%,男性同性 性传播占 25.8%。
2014年,新发现病例性传播构成比达 92.2%,异性传播病例占 66.4%,男性同性 性传播占 25.8%。 16
17
我国男女别艾滋病传播途径变化 17
19
2014年新发现HIV/AIDS数年龄性别分布图
新报告与现存活病例男女别年龄分布 异 性 55% MSM 35% MSM 67% 异 性 28% 2014年新发现HIV/AIDS数年龄性别分布图 (截至2014年12月31日) 2014年存活HIV/AIDS数年龄性别分布图 (截至2014年12月31日)
20
异性传播方式复杂多样 11个调查省份个案分析
21
新发现病例中 60岁以上病例上升 存活和当年新发现 60 岁以上感染者和病人逐年 上升;2014年比去年新发 现60岁病例,增加17.5%
老年病例增多以男性为主,从2006年的 985例上升到 2014年的14420例,所占构成从 2.2%上升到 13.9%。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老年男性 985 1642 2419 3582 4748 7223 8391 9650 14420 全部病例 44270 48161 56237 61470 64108 74517 82434 90119 103501 构成(%) 2.2% 3.4% 4.3% 5.8% 7.4% 9.7% 10.2% 10.7% 13.9% 21
22
15-24岁青年感染者和病人上升明显 15-24岁青年病例 比去年同期增加 20.0%,其中青年学 生病例较去年同期增 长 58.8%。
15-24岁青年病例 比去年同期增加 20.0%,其中青年学 生病例较去年同期增 长 58.8%。 青年学生病例中,以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者为主。2014年,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占 81.6%。 22
23
哨点监测主要人群梅毒现患率趋势 RPR/TRUST ELISA & TRUST
27
安徽省疫情情况 截止2014年12月31日 全国各地报告现住址为安徽省的HIV/AIDS累计11413例,其中存活的8610人,疫情涉及全省16个市105个县市区。
28
安徽省疫情情况 2014年1-12月全国各地报告现住址为安徽省的HIV/AIDS为182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07例,死亡报告293例。
29
安徽省历年报告HIV/AIDS的传播途径构成情况
31
二、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现状
54
三、艾滋病基本知识
55
艾滋病(AIDS) 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性质:传染病 病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症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多种疾病, 病死率高。 传播特点:速度快,范围广,人类普遍易感 治疗方法:目前无有效治愈方法和药物,无有 效的保护性疫苗。 预防方法:提高认识,避免高危行为。
56
艾 滋 病 病 毒(HIV) 艾滋病病毒模式图 包膜糖蛋白( env ) gp120 gp41 核心蛋白 p24 (gag) p17 p15
逆转录酶
59
HIV基因结构
60
HIV基因结构 HIV基因组由两条单链RNA组成,每个RNA基因组约为9.7k,在RNA5′端有一帽结构,3′端有poly(A)尾巴。HIV的主要基因结构和组合形式由5′末端长重复(long terminal repeat, LTR)、结构蛋白编码区(gag)、蛋白酶编码区(pro)、具有多种酶活性的蛋白编码区(pol)、外膜蛋白(env)和3′末端的长重复LTR区组成。HIV较其他反转录病毒复杂,因为它有较多的调节基因,故称为复杂反转录病毒。为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基因,HIV1基因编码区有很多重叠,其部分基因如Tat和Rev是不连续的,被插入的内含子分隔成两个外显子。HIV1至少有4个功能性的剪接供体位点和6个剪接受位点。
61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类型
免疫系统由一系列器官、组织、细胞组成,能使人体识别任何不同于自身的(外来的)或对身体有害的东西,免疫系统建立的屏障能够防御病原体的侵入,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62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清除入侵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由免疫网络调节和维持免疫平衡)和“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三者无论谁失了职,都会出乱子,表现为免疫缺失如艾滋病;免疫过度如花粉过敏、哮喘;免疫紊乱如红斑狼疮;或者出现持续性病毒感染,甚至发生恶性肿瘤等。
63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先天性免疫(自然性、非特异性或固有免疫系统):
吞噬细胞、皮肤黏膜和正常菌群等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人体针对入侵的病原体做出的第一步防御反应。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不具备免疫“记忆”功能,因此不会因为疫苗而“学会”免疫特异性反应。
64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或适应性免疫系统):
—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的)—由T细胞(辅助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调节应答的免疫反应,针对已经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体液免疫(或抗体介导的)—抗体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以B细胞活动为主而产生抗体的反应。
65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获得性免疫只有在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确认一种特定病原体后才被激活。针对单一的、特定的入侵者,具有长期的免疫“记忆”功能,因此疫苗可以“教会”获得性免疫系统对病原体做出免疫特异性反应。
66
免疫反应的主要类型
67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吞噬细胞、皮肤黏膜和正常菌群等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是保家卫国的“普通士兵”。当细菌来犯,只需它们上前拦截或围剿;而抗体、淋巴细胞等特异性免疫屏障则是 “特种兵”和“将军”,对付比细菌狡猾凶狠的病毒。
68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挑大梁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包括多种形态相似而功能各异的群体,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其中,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大类细胞群,相当于“人体安全防卫体系”中的主力军,依据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特征,可将T淋巴细胞分为CD4细胞、CD8细胞等多个“小部队”亚群。其中,CD4细胞的作用相当于该主力军的“指挥部”,而CD8细胞就是“主战部队”。
69
CD4细胞的“指挥部”作用 侵入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 病原体
70
CD4细胞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是CD4+T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亚群,受到外界不同抗原刺激后,分化为分泌Ⅰ型或Ⅱ型细胞因子的Th1或Th2型淋巴细胞,分别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71
疫苗诱导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
72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病毒都必须依赖它特定的宿主细胞来生存繁殖,同时也导致了宿主细胞的破坏和病变。肝炎病毒的宿主细胞是肝细胞,感冒病毒的宿主细胞是呼吸道上皮细胞。 艾滋病毒宿主细胞是CD4细胞,它直接攻击人的CD4淋巴细胞,把人体免疫系统的“指挥部”打败,致使整个免疫系统溃不成军。这种情况下,对正常人来说并不致病的微生物或者致病力很低的微生物都会侵入艾滋病患者体内,导致感染和死亡。
73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HIV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1、HIV是逆转录病毒:HIV在病毒分类中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组
这只留给疫苗一个很短的机会期来引发免疫应答,如何在这段短暂的时间内使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在强度、持久性和定位方面都达到最佳化是科学家面临的挑战
74
艾滋病毒的复制周期示意图
75
HIV逐步建立终身感染
76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
细胞外的游离病毒经粘膜暴露动物后,24小时内发现暴露部位周围的树突状细胞感染。 在24—48小时内,受感染的树突状细胞迁移至局部淋巴结,5天内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77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2、HIV具有高变异性
基因变异是HIV的主要特征:1)高突变率,逆转录酶将病毒RNA转为cDNA时表现出很高的易错倾向(缺乏校对机制),其复制时不能及时切除错误引入的核苷酸,由逆转录酶导致的核苷酸替换约为每个基因组每复制一代产生一个突变。2)病毒快速的复制,估计每天一个HIV感染者要产生并清除100亿个病毒颗粒。3)高度重组的能力,不同病毒株DNA之间的基因重组。4 )宿主的免疫选择作用,在宿主免疫压力作用下,使能激发宿主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的基因组的变异高于其他部位,如gp120 V3环高变区。
78
艾滋病毒变异原因及其对体内循环病毒 的影响
79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由于HIV进化的速率非常高,在感染人群中呈现了高度的累计多样性,根据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征,HIV可分为不同的型和亚型。迄今为止,全球流行的HIV根据血清反应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可分为二型:HIV-1型和HIV-2型。在HIV-1和HIV-2二型之间,其核苷酸序列只有45%的同源性。按照系统进化分析,在HIV-1型内,根据编码包膜蛋白的env基因和编码壳蛋白的gag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又进一步分为三个组, M(main group)组、O(outlier)组和N(new, or non-M/non-O)组。
80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M组包括9个基因HIV-1亚型,9个基因亚型(A~D、F~H、J、K)中,有些亚型的病毒可依照遗传进化树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成亚亚型。F亚型病毒可分为F1和F2 2个亚亚型, A亚型病毒包括A1和A2亚亚型,亚亚型间的基因距离为5%~17%。M组各亚型间env基因的氨基酸距离为25%~30%,gag基因的距离为15%。
81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重组病毒被称为循环重组型(circulating , recombinant forms, CRF)。到目前为止,全球共发现了16种CRFs(CRF-01~CRF-16)。CRF01-AE是第1个通过全长基因序列鉴定的CRFs,是A亚型和一种尚未鉴定的U亚型的重组,数字表示其发现顺序,字母表示其亲代型(U表示未分类的区段),或用cpx表示其含有≥3个不同亚型基因重组,如CRF04-cpx。 除CRF重组病毒外,至少还有30种独特重组型HIV-1病毒,但未发现这些重组病毒引起的流行。
82
艾滋病毒基因进化树 进化树描述了基于全基因组HIV-1九个基因亚型之间的亲缘关系,其中有两个基因亚型再细分为两个次亚型,共来自16个循环重组体(CRF)。许多其它亚型间的重组形式(URF)为低水平循环,尤其是在两个或多个亚型共循环的局部流行。 进化树来源:Francine McCutchan,Henry M. 实验室
83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高变异性导致HIV成为一种移动靶目标——不论是在艾滋病毒感染的个体内,还是群体间,艾滋病毒都是高度变异的,这给疫苗研制者提出了一些问题:艾滋病毒是一个移动的靶子,因此当一个候选疫苗从开始研究到发展到大规模功效实验的时候(需要几年时间),疫苗的艾滋病毒靶抗原与进行功效试验所在地艾滋病毒流行株抗原已不相匹配。目前正在临床试验期的疫苗都不能诱导产生针对世界范围内的艾滋病毒流行株的广谱的中和抗体,候选疫苗可能仅仅对同源病毒攻击有效。
84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3、 HIV高变异性导致“免疫逃逸” ,HIV免疫逃逸机制:
病毒表面蛋白及中和抗体靶点gp120,能特别地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 ◊◊ 它被密集的多糖覆盖,躲避中和抗体 ◊◊ 它与宿主细胞受体(CD4)的结合位点通常被隐藏,躲避中和抗体 ◊◊ 它设下诱饵,将免疫应答的注意力从引发广谱中和抗体上分散开来 HIV恰恰感染免疫系统中对抗感染的免疫细胞
85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4、HIV感染有多种途径和形式(不依赖细胞和与细胞相关)
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以及母婴传播,因此病毒可以穿过黏膜屏障或者直接进入外周血中的T 细胞或者单核细胞/巨嗜细胞内。所以疫苗必须既能诱导黏膜免疫又能诱导系统免疫。
86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由于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细胞或不通过细胞传播,因此要成功抑制病毒,免疫系统需要既作用于细胞外又作用细胞内的病毒颗粒。因此在抑制病毒传播方面,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可能都是需要的 从性活跃的青少年到老年人均可以感染,所以一种有效的疫苗应该能够提供持续的,长时间的免疫保护。
87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理论上说,当HIV病毒感染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所具有“免疫监视”功能,本应及时地发现并清除病毒:体液免疫系统可以产生抗体“中和”病毒;细胞免疫系统则可直接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但是,面对机体的“免疫监视”,HIV病毒巧妙地伪装了自己,不被免疫系统所发现。
88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HIV病毒分为两种亚型(HIV-1,HIV-2),即使同一亚型的病毒在不同患者体内,病毒的毒株也不相同。实验室中针对某一毒株的所开发疫苗或抗体,临床上不能对所有患者适用。 此外,病毒包膜外壳所具有众多抗体结合位点(药物靶点),要么难以接近,要么高度变异,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设计疫苗的难度。
89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而就细胞免疫而言,HIV病毒感染后存在很长时间的“窗口期”。此时,感染病毒的细胞并未大量增殖。细胞免疫根本无法识别它。
90
免疫系统与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例发现的前一年(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通过接种疫苗,已经消灭了天花。HIV病毒发现之初,又恰逢重组乙肝疫苗成功问世。所以,当时人类曾乐观认为:通过疫苗可以成功地预防HIV病毒感染。但是,近三十年里,虽然在艾滋病的基础研究和HIV病毒学免疫学研究不断取得突破,艾滋病疫苗的设计理念也由从诱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调整至介导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但是,真正有效预防HIV感染的疫苗却迟迟不能问世。
91
HIV 抵抗力 弱,对热、干燥、阳光敏感。56 º C30分可灭活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用75%酒精,0.1%家用漂白粉,0.2~0.5%次氯酸钠,0.5%来苏儿及0.3%双氧水均可灭活
92
感染艾滋病毒后的自然发展过程 - 4-8周- 诊断艾滋病 感染成功 急性期症状 出现症状 死亡 HIV抗体+ HIV抗体-
有症状 艾滋病 - 4-8周- 8-10 年 1年 0.5-2年 诊断艾滋病 感染成功 急性期症状 出现症状 死亡
93
艾滋病的窗口期 窗口期:指从感染HIV到查出抗HIV抗体的时间。 一般是2-3个月。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94
艾滋病的潜伏期 潜伏期:指从感染HIV到发展到艾滋病的时间。 潜伏期可以短至6个月到1年,长至20年以上。平均潜伏期约为9-10年。
潜伏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96
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人体的哪些地方? 血液 精液 阴道分泌物 乳汁 伤口渗出液
97
传播途径 血液 血液传播 精液 性传播 阴道分泌物 乳汁 母婴传播
98
血液传播 注射吸毒 违法违规采血 输入污染的血液(血制品) 污染且消毒不彻底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穿耳、纹身等 污染的器具损伤皮肤
损伤的皮肤接触污染物
99
性传播 阴道性交 肛交 口交
100
母婴传播 怀孕 分娩 哺乳
101
日常生活活动不会导致HIV传播 握手 咳嗽或打喷嚏 一般的身体接触、拥抱或礼节性接吻、饮水或食物,共用茶具、餐具 共用卫生设施、游泳池
工作场所或学校的接触 共用电话
103
艾滋病预防- 策略 易感人群① 传染源② 传播途径③ 以大众为中心 宣传 培训 干预 以感染者为中心 发现感染者 加强感染者管理
以行为为中心 血液 性 母婴 易感人群① 传染源② 传播途径③
104
艾滋病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安全采供血 减少共用注射器吸毒(美沙酮、针具交换) 性传播(ABC) 不(减少)性乱 使用安全套
性病诊治 母婴传播 预防感染 发现阳性孕妇 终止妊娠 使用母婴阻断药物
105
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测试题 从一个人的外表能不能看出有无艾滋病? 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桌吃饭会得艾滋病吗?
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吸毒会得艾滋病吗?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会得艾滋病吗? 性生活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吗? 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 无偿献血会传播艾滋病吗? 每隔三个月以上献血是否对身体有害处? 本县(区)有没有免费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服务? 在哪里能得到免费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服务? 目前有没有药物能治愈艾滋病? 目前有没有药物能治疗艾滋病,控制病情,延长生命? 服用美沙酮会不会阻断吸毒人员艾滋病的传播? 服用美沙酮会不会阻止吸毒人员继续吸毒?
106
四、学校艾滋病防治相关法规和要求
107
国家相关法规和要求 一、《艾滋病防治条例》第 457 号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应当组织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
108
国家相关法规和要求 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
所有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每学年按照规定要求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专题教育或宣传教育活动 建立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在医学院校、师范院校相关课程中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内客,在初中及以上学校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专题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课时落实和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校社团、互联网、学生刊物等平台的作用,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宣传教育活动,并将落实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和技能等相关教育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109
国家相关法规和要求 三、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
(1)对各类大、中学校的校医和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达到100%。(2)各类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对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率达到100%。(3)将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纳入各类大、中学校教学计划,保证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大学开设专题讲座或将其内容纳入健康教育等有关课程,专题讲座或教学课时平均每学年1课时以上。开课率达到100%。(4)在各类大、中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要备有一定数量的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的读物。达到100%。(5)在各类大、中学校的校园宣传栏中要设有专门宣传园地,内容定期更新。达到85%以上。
110
国家相关法规和要求 四、《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通知卫办新发(2004)191号: 艾滋病基本知识16条核心信息:
从一个人的外表能不能看出有无艾滋病吗? (不能) 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吗? (不会)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桌吃饭会得艾滋病吗? (不会)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会得艾滋病吗? (不会)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劳动工具会得艾滋病吗? (不会)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性关系会得艾滋病吗? (会)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游泳池、浴缸会得艾滋病吗? (不会) 性生活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吗? (可以)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吸毒会得艾滋病吗? (会)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会得艾滋病吗? (会)
111
国家相关法规和要求 四、《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通知卫办新发(2004)191号: 艾滋病基本知识16条核心信息:
无偿献血会传播艾滋病吗? (不会) 每隔六个月以上献血是否对身体有害处? (不会) 本县(市、区)有没有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和检测服务? (有) 在哪里能进行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和检测? (疾控中心) 目前有没有药物能治愈艾滋病? (没有) 目前有没有药物能治疗艾滋病,控制病情,延长生命? (有)
112
国家相关法规和要求 五、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1]1号 )
五、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1]1号 ) 深入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 :艾滋病流行与人的行为、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至今世界上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预防疫苗,防治艾滋病重在预防。学校是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向青少年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意义重大。目前,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预防艾滋病教育存在重视不够,教育面不足、针对性不强、教育效果亟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一定要从保障学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本着对青少年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继续认真落实国家现行艾滋病防治政策以及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相关要求,确保预防艾滋病教育在初中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
113
1、明确职责,建立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机制 :教育、卫生部门要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在地方政府及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建立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学校艾滋病教育工作。
114
(1)教育行政部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争取卫生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共同研究制定推进本地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与措施;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及学校年度考核内容;组织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积极争取社会各方支持,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教学资源及经费等;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指导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国家及其相关部门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政策要求。
115
(2)卫生行政部门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积极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筹集预防艾滋病教育经费;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定期会商制度,针对当地艾滋病疫情,特别是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疫情,共同研究制定推进本地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与措施;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国家应对艾滋病流行的政策与措施;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116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协助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指导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
117
(4)学校 :在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支持下,将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年度考核内容,保障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课时、教学材料、师资与经费,切实落实初中及以上学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规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118
2、明确任务,保障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中等学校,要切实按照国家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部署和各项要求,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确保到2015年,100%的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每学年按照规定要求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专题教育或宣传教育活动,90%以上的学生掌握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
119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确保落实高等学校每学年不少于1课时的专题讲座时间,通过专题教育和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能。
120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应根据师生人数配备相应数量的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无偿献血等相关知识的科普读物,供师生开架阅读或借阅;校园宣传栏中应设有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园地,定期更新内容;校园网中设置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栏目;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等不定期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科普知识;通过图书馆(阅览室)、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宣传平台,全面宣传普及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121
4、分类指导,加大推进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 各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全面落实预防艾滋病教育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及当地艾滋病疫情特点及防控工作需要,加强对高等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宣传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预防和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
122
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专题讲座、选修课、网络教育等,全面普及预防艾滋病、禁毒、无偿献血、性与生殖健康等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提高学生自觉规避影响健康的危险行为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教育的普及性,在新生入学体检中要向每一个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处方,在入学教育中要开展不少于一课时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医学院校、师范院校要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内容纳入相关课程中。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对少数学生中存在的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要通过健康咨询、同伴教育等形式,加强减低危害知识和措施的宣传教育,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注重教育的实效性,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123
充分调动校内各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整合宣传部门、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校医院、学生社团等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纳入学生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鼓励他们参与社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124
5、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效果: 各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预防艾滋病教师师资培训工作和教学教研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培训工作进行部署并做出统一安排,将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综合防治知识纳入中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学校预防艾滋病师资队伍多元化的实际,实行统一规范性培训,培训重点包括: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方法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培训工作,协助解决培训所需经费、培训资料和师资。
125
各级教研部门要把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行为养成作为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以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要帮助教师根据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需要和要求,创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方法,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提高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26
6、加强权益保护,保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与卫生、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认真落实相关政策,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在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统筹解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资助问题,保证不让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或辍学。通过宣传教育,增进教师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了解,通过教师关爱行动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平等对待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及时化解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学习困难。利用家长会和“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国家反歧视相关政策,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歧视。
127
7、加强督促检查,增强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执行力 :各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将预防艾滋病教育落实情况纳入教育、卫生督导评估及有关专项工作检查内容,定期对学校该项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或专题讲座、开展师资培训、配备教学材料、开展多种形式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提高学校师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等工作进行检查与督促,以保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青少年都掌握必要的预防艾滋病知识。检查结果要及时向受检查地区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反馈,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128
教育部和卫计委《通知》 2015.08.10 《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
提高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行为干预的服务工作 强化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保障
129
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发动全区12所初中学校师生,佩戴红丝带活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