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4)两侧创缘长度不等的缝合法 “猫耳朵”,附加切口、游离后转移、重新对位缝合的方法加以解决;也可在创缘末端向长的一侧作一斜形切口,然后剪除三角形皮肤一块,即可使创缘对齐。
2
使创口及术区组织间隙内的渗出物、血液、分泌物或脓液(感染创口)及时排出体外,从而保证创口的愈合。
引流 使创口及术区组织间隙内的渗出物、血液、分泌物或脓液(感染创口)及时排出体外,从而保证创口的愈合。 不必要和不正确的引流常导致继发感染,使创口延迟愈合;正确、恰当的引流,能防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有利于愈合。
3
(一)放置引流的适应证 1.感染或污染创口 2.渗液多的创口 3.留有死腔的创口 4.止血不全的创口
4
(二)引流方法 1.片状引流 小量渗液的引流,有时口内创口引流也用。 2.纱条引流 油纱条和碘仿纱条 油纱条具有刺激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主要用于脓腔引流;碘仿纱条的防腐、杀菌、除臭作用强,常用于重度和混合感染的创口引流,也用于口腔内创口的引流。
5
3.管状引流 由普通细橡皮管或导尿管剪成引流物,引流作用强、便于冲洗、可注药的特点,多用于颌面颈部较大创口和脓腔的引流。
6
4.负压引流 细塑料管或橡皮管在创口旁另戳创引出,接于吸引器、吸引球或胃肠减压器上,使创口产生负压,达到负压吸引的引流目的。主要用于颌面颈部较大手术的术后引流。
引流作用强,不需加压包扎伤口,病员感觉舒适; 负压使组织间贴合紧密,利于创口愈合,不易继发感染。
7
上述前三种引流方法,创口是开放的,故亦称开放引流,后一种创口是封闭的,故亦称闭式引流。
8
(三)引流应注意的事项 1.引流的时间 污染创口或为防止积血、积液而放置的引流物,多在24-48小时后去除; 脓肿或死腔的引流物应放置至脓液及渗出液完全消除为止; 负压引流24小时内引流量不超过20-30ml时,即可拔除引流管。
9
2.引流的部位 开放引流内端在创口内深处,外端创口最低处,以利重力引流。 负压引流管应避免放在大神经血管的附近,其戳创口也应封闭,才能收到负压效应。引流口的大小要适当,太小则引流不畅;太大,将在引流部位形成粗大瘢痕。
10
3.引流物的固定 引流物应妥善固定,以免被推入创口深部或向外脱出。预防上述现象的最常用、最牢靠的方法是利用引流口附近的缝线加以缝扎固定,也可在引流物外端穿以别针,以防被推入创口内。
11
4.负压引流的装接 患者术后回病房,即应将引流管连接于吸引器、吸引球或胃肠减压器上,并认真检查是否产生负压、引流效果,注意管头位置不可接错,以免反将引流物或空气压入创口,引起感染或皮下气肿;同时,应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
创口愈合 创口愈合的过程 1.炎性反应 2.凝血块。 3.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4.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连接两侧创缘。
5.毛细血管长入凝血块。
13
临床创口分类 1.无菌创口 未经细菌侵入的创口 2.污染创口 虽有细菌侵入,尚未引起化脓性炎症的创口
1.无菌创口 未经细菌侵入的创口 2.污染创口 虽有细菌侵入,尚未引起化脓性炎症的创口 3.感染创口 细菌已经侵入、繁殖并引起急性炎症、坏死、化脓的创口和在此情况下进行手术的创口。
14
无菌创口的处理 1.严密缝合 2.为拔除引流物及怀疑已有感染者外,一般不轻易打开敷料观察,以避免污染。 3.面部严密缝合的创口可早期暴露 4.面部的无菌创口可行早期拆线
15
污染创口的处理 1.应行初期缝合。不能进行缝合的创口可用碘仿纱条或凡士林纱条填塞覆盖,并随肉芽组织生长而更换或去除。 2.除非高度怀疑或已确诊感染者外,一般也不宜打开敷料观察。 3.面部的污染创口也可早期暴露。
16
4.面颈间污染创口的拆线时间与无菌创口相同,但对已化脓感染者应及早拆除缝线,放置引流物。口内创口应在术后7~10天拆线,腭裂术后的创口缝线应延长至10天以上拆除。
5.为争取污染创口一期愈合,采取抗感染预防措施。 6.口腔内创口应保持口腔卫生,选用漱口剂含漱
17
感染创口的处理 1.感染创口不作初期缝合,感染控制后或病灶清除后进行,缝合不宜过紧并作可靠的引流,引流物在感染完全控制、无脓液排出后48小时去除,脓肿切开引流后不作缝合,但必须置入引流物。 2.感染创口应覆盖和更换敷料,换药应定时;一般1日1次,分泌物多者可l日2次。
18
3.有肉芽组织生长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创口,应予以湿敷,湿敷药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对高出创面的不健康肉芽组织应行剪除,肉芽组织水肿可选用高渗盐水湿敷,健康的肉芽创面可早期植皮,使其早期愈合。
19
4.脓腔引流宜通畅,并可进行药物冲洗,瘘管应行刮治或烧灼。
5.对经处理以后缝合的创口,尚应放置引流物,缝线应延期至1周后拆除,以免创口裂开。 6.在感染创口的处理过程中,应酌情使用抗菌药物。对全身情况差,病程长的患者应考虑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和维生素C的摄入,必要时给以输血,以促使创口的早期剑合。
20
换药 换药的基本原则 换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和促进创口的正常愈合,在创口周围或创口内更换药物谓之换药,不使用药物仅调换敷料者称为更换敷料,但临床上常把二者泛称为换药。
21
换药指佂: 更换或去除引流物 创口渗血较多或有大量分泌液溢出 疑有血肿形成或感染 敷料松脱或过紧 伤口剧痛 需要观察创口或皮瓣情况
22
换药的动作要准确、轻巧、细致,切忌粗暴。 对暴露创面不可应用带刺激性的药物,动作要迅速,尽量缩短时间,勿使创面暴露时间过长。
换药的注意事项 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换药的动作要准确、轻巧、细致,切忌粗暴。 对暴露创面不可应用带刺激性的药物,动作要迅速,尽量缩短时间,勿使创面暴露时间过长。 多个患者换药,应遵循先无菌创口,后污染创口,再感染创口的顺序,并每换一人后必须重新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23
4.负压引流的装接 患者术后回病房,即应将引流管连接于吸引器、吸引球或胃肠减压器上,并认真检查是否产生负压、引流效果,注意管头位置不可接错,以免反将引流物或空气压入创口,引起感染或皮下气肿;同时,应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
创口愈合 创口愈合的过程 1.炎性反应 2.凝血块。 3.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4.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连接两侧创缘。
5.毛细血管长入凝血块。
25
临床创口分类 1.无菌创口 未经细菌侵入的创口 2.污染创口 虽有细菌侵入,尚未引起化脓性炎症的创口
1.无菌创口 未经细菌侵入的创口 2.污染创口 虽有细菌侵入,尚未引起化脓性炎症的创口 3.感染创口 细菌已经侵入、繁殖并引起急性炎症、坏死、化脓的创口和在此情况下进行手术的创口。
26
无菌创口的处理 1.严密缝合 2.为拔除引流物及怀疑已有感染者外,一般不轻易打开敷料观察,以避免污染。 3.面部严密缝合的创口可早期暴露 4.面部的无菌创口可行早期拆线
27
污染创口的处理 1.应行初期缝合。不能进行缝合的创口可用碘仿纱条或凡士林纱条填塞覆盖,并随肉芽组织生长而更换或去除。 2.除非高度怀疑或已确诊感染者外,一般也不宜打开敷料观察。 3.面部的污染创口也可早期暴露。
28
4.面颈间污染创口的拆线时间与无菌创口相同,但对已化脓感染者应及早拆除缝线,放置引流物。口内创口应在术后7~10天拆线,腭裂术后的创口缝线应延长至10天以上拆除。
5.为争取污染创口一期愈合,采取抗感染预防措施。 6.口腔内创口应保持口腔卫生,选用漱口剂含漱
29
感染创口的处理 1.感染创口不作初期缝合,感染控制后或病灶清除后进行,缝合不宜过紧并作可靠的引流,引流物在感染完全控制、无脓液排出后48小时去除,脓肿切开引流后不作缝合,但必须置入引流物。 2.感染创口应覆盖和更换敷料,换药应定时;一般1日1次,分泌物多者可l日2次。
30
3.有肉芽组织生长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创口,应予以湿敷,湿敷药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对高出创面的不健康肉芽组织应行剪除,肉芽组织水肿可选用高渗盐水湿敷,健康的肉芽创面可早期植皮,使其早期愈合。
31
4.脓腔引流宜通畅,并可进行药物冲洗,瘘管应行刮治或烧灼。
5.对经处理以后缝合的创口,尚应放置引流物,缝线应延期至1周后拆除,以免创口裂开。 6.在感染创口的处理过程中,应酌情使用抗菌药物。对全身情况差,病程长的患者应考虑支持疗法,加强营养和维生素C的摄入,必要时给以输血,以促使创口的早期剑合。
32
换药 换药的基本原则 换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和促进创口的正常愈合,在创口周围或创口内更换药物谓之换药,不使用药物仅调换敷料者称为更换敷料,但临床上常把二者泛称为换药。
33
换药指佂: 更换或去除引流物 创口渗血较多或有大量分泌液溢出 疑有血肿形成或感染 敷料松脱或过紧 伤口剧痛 需要观察创口或皮瓣情况
34
换药的动作要准确、轻巧、细致,切忌粗暴。 对暴露创面不可应用带刺激性的药物,动作要迅速,尽量缩短时间,勿使创面暴露时间过长。
换药的注意事项 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换药的动作要准确、轻巧、细致,切忌粗暴。 对暴露创面不可应用带刺激性的药物,动作要迅速,尽量缩短时间,勿使创面暴露时间过长。 多个患者换药,应遵循先无菌创口,后污染创口,再感染创口的顺序,并每换一人后必须重新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