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1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學思想 2-2 造形藝術的起點始於希臘古典時期 2-3 如何欣賞形式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1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學思想 2-2 造形藝術的起點始於希臘古典時期 2-3 如何欣賞形式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1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學思想 2-2 造形藝術的起點始於希臘古典時期 2-3 如何欣賞形式美
大 綱 大 綱 2-1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學思想 2-2 造形藝術的起點始於希臘古典時期 2-3 如何欣賞形式美

2 一、希臘美學思想的起源 古代歐洲美學思想大約始於西元前5、6世紀,由希臘哲學家開啟探討美學思想的先河,並持續至西元後3世紀。在這一段將近一千年的時間歷程中,希臘的哲學美學思想大致可分為二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稱作希臘時期(Hellenic Period)哲學思想,第二個階段稱作希臘化的時期(Hellenistic Period)哲學思想。

3 希臘時期的哲學美學思想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前後二個時期,分別是上古時期(The Archaic Period)和古典時期(The Classical Period)。希臘上古時期的美學產生於西元前6世紀至5世紀初,此時期的美學思想尚未出現有關藝術與美的一般性理論,只有對一些詩歌作品的美學零星觀點。希臘古典時期則產生於西元前5世紀之後與西元前4世紀,此時期的希臘文化出現了一個登峰造極的空前盛況,稱為伯里克里斯時代(The time of Pericles)。

4 伯里克里斯時代被稱為希臘文化的古典時期,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無數的最成熟、最優秀、最具文化價值的藝術作品。這些藝術作品可分為兩個類型,第一種類型為抒情藝術,包含史詩、悲劇、散文、雄辯、詩歌、音樂、和舞蹈,其中舞蹈形成抒情藝術的中心,並常與音樂和詩歌密切搭配。第二種類型為造形藝術,包含建築、雕刻、繪畫,三者中以建築為核心,雕刻與繪畫往往成為建築的重要附屬裝飾。

5 伯里克里斯時代被稱為是希臘文化的古典時期的另一原因,是因為古典這個詞彙在其本質上的涵義,代表了適度、節制、和諧、勻稱、以及各部分間的平衡等規範。在這個概念之下,由於西元前5世紀與4世紀的希臘文化具備了上述的各種特質與屬性,因此被視為古典的文化與藝術。在該時期問世的有關藝術的審美原則與文獻探討,不但成為當代藝術發展的方針,並成為後世歷代追求節制、和諧、勻稱、平衡等特質的古典主義的典範,其中以畢達哥拉斯及其建立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對美學思想與審美原則的貢獻,影響無遠弗屆。

6

7 二、畢達哥拉斯的生平簡介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570~469 BC)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以及天文學家和音樂理論家,約於西元前6世紀生於薩摩斯(Samos)島(今希臘東部小島),相當於孔子生活的年代。年輕時期曾遊學埃及,接觸過埃及人的數學思考以及宗教儀式,後來當波斯人入侵埃及,畢達哥拉斯前往巴比倫,在那裡學習了幾何學、天文學、和算術等古代流傳下來的知識。

8 大約在四十歲左右,他帶著母親和追隨者到義大利南部的克羅(Croton),在那裡建立一個融合宗教、政治、數學、哲學、和自然科學合一的學術團體,後人稱之為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這個學派繼承了畢達哥拉斯所建立的學術宗教成就,並至西元前5世紀與4世紀發揚光大。

9 畢達哥拉斯的信仰思想含有祕教的成份,致力追求靈魂如何脫離肉體的解脫之道(lysis),他是第一位以theoria(理論的觀照或愛智,亦即哲學)的概念作為至高無上的靈魂淨化(katharsis)。並且將希臘文愛(philo)和智慧(sophos)結合起來,形成哲學(philosophos)一詞,意指熱愛智慧,是第一位以愛智作為哲學首要本質的哲學家。不過,此學派到了西元前440年開始沒落,雖然該團體表面解散了,但實際上其思想的影響力還是繼續存在。

10 該學派的兩位享有盛名的嫡傳弟子,分別是菲絡勞斯(Philolaus)與阿爾基塔斯(Archytas),繼承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說主張,並對稍後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思想理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1 2-1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學思想 一、和諧概念的意義
和諧從字源學的觀點與調和或整合同義,意思是指構成分子之間的統一性,所以最適合用來說明古典時期的希臘藝術所蘊含的美學思想。畢氏弟子菲絡勞斯曾說,不相似、不相關的事物,被參差不齊地安排在一起,必須是藉由和諧性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12

13 在當時,希臘哲學主要的研究重心是在自然現象上,因此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成員大多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們致力於當時的自然科學研究,目的是希望從自然界雜多紛沓的現象之中,找出統攝這些現象的原理或原因。正由於畢氏學派成員皆具有數學方面的學術背景,因此他們本然地直接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研究自然,並總結出了一個定義,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數。

14

15 數的原則駕馭著宇宙中的一切現象,並且是一切事物的原理,也正因如此,當他們探討美學的問題時,同樣從自然科學與數學的觀點去著手。這可從當時的希臘人非常推崇幾何形狀,包括圓形、三角形與正方形,並認為這些形狀具有完美形式的概念,看出數學與美學思想之間互為依歸的表裡關係。對於畢氏學派而言,最簡單的數學關係,足以決定形式的美。

16 他們認為完美的三角形就是不等邊的畢氏直角三角形,其三邊恰為3:4:5的比數,並且把這樣的比值用於建築造型中,例如神殿的各個樑柱間的高度與間隔的計算,便是採用畢氏直角三角形的比例而建造起來的。

17 由此可知希臘美學強調的是一種規範性、客觀的形式美學,把美視為形象界的一種客觀屬性,並建立在以數目、度量為基礎的完美比例上,亦即以數學的方式來掌握由這些比例所產生的和諧美。同時,這些希臘藝術家們也相信,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其所呈現出來的美,必會出現於形式、比例、和人的尺度之中,因此是一種介於數學與有機形式之間的一種平衡且靜態的美。這種美所追求的是一種單純性的價值高於富有性價值的美學,也是一種追求身體與靈魂統一、形式與內容統一的和諧之美。

18 畢氏學派的美學原理,首重對比例、度量、與數目的探究,以及由此產生的秩序和各部分之間的規律性,因此他們的美學思想,就是美是和諧與比例的美學思想,在古希臘普遍地被採納,被認為是古代美學的公理。其影響不但擴及至當時的造形藝術,同時還促使歷史上最早的音樂理論之誕生與音樂功能的建立,對稍後的亞里斯多德在淨化論的美學思想更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19 除此之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者還把數和和諧的觀念延伸至天文學的範疇中,相信宇宙也是以和諧的方式構成。和諧乃是宇宙的一種屬性,因而形成宇宙和諧的概念,並且根據這個假設去臆測整個宇宙會產生一種球體的音樂,也就是所謂的天籟之音,是一種肉耳聽不見的連續不斷的聲音。據此,他們進一步推論,整個世界的形狀也是規律且和諧的,並認為人體就像天體一般,受到數和和諧的統馭。

20 由於人有內在的和諧,所以當遇到外在和諧時,透過內部各部分間存在著適當的比例,便會有感而發,裡應外合,使得由和諧的方式所形成的靈魂也都是完美的。因此畢氏的和諧學說不僅為希臘造形藝術的審美基礎,也是音樂藝術的審美理念,更是身體與靈魂統一於和諧之美的美學思想。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畢達哥拉斯學派並未使用美這個名詞,卻用了和諧這個名詞來表示,因此想要辨認畢達哥拉斯學派美學的思想,只要觀察他們所使用的詞彙像是和諧、勻稱、適當的節奏、適度、節制、和各部分間的平衡等名詞,窺出究竟。

21 二、美是和諧與比例在音樂中的本質與功能 畢氏學派同樣以比例、度量、數目的數學概念去探究音樂的和諧美。朱光潛教授在《西方美學史》闡述,畢達哥拉斯學派在音樂方面的美學思想,是從數學的觀點去研究音樂,發現聲音在質的方面之差異是由量(長短、高低、輕重∕長度、高度、力度)方面的比例差異來決定。如果只有一個單純的聲音在量上前後無變化,就不能有和諧,要有和諧,就須在 量的差異上呈現出適當的比例。

22

23 畢氏學派從數、數量、比例與和諧的角度,來審視音樂中美與和諧的關係,做出一個定論,即音樂的和諧是透過各種不同的音程(兩音之間的距離)來決定,以數學比例的概念在音響學中導出了三個和諧音程:完全八度、完全五度與完全四度。當兩段絃長的比例是2:1時,會發出一個八度音程的聲音;當兩段絃長的比例是3:2時,則會發出一個五度音程的聲音;當兩段絃長的比例是4:3時,則會發出一個四度音程的聲音。

24 由於畢達哥拉斯學派最早發現音樂和諧音程與數學比例之間的關係,藉著比例、度量與數目,解釋音程的發生原因,被認為是西方音樂史上第一個主張音樂是建立在數學比例基礎上的創始學派。畢世學派建立的音樂理論,成為後世音階調式理論的核心基礎。

25 朱光潛接著提到畢氏的門徒波伊克利特斯(Polyclitus)在《論規範》一書中轉述,畢氏學派認為音樂是對立因素的和諧的統一,把雜多導致統一,把不協調導致協調。另一位畢氏的弟子菲洛勞斯也提到,和諧是一種由許多複雜的元素所形成的統一,以及一種存在於不調和元素之間的一致。這二句話成為希臘哲學辯證思想與美學思想最早出現的文獻,也是稍後的文藝理論家所提及的寓變化於整齊和在雜多中見整一的思想淵源,而能夠決定事物之和諧的屬性便是事務的規範與秩序。

26 畢達哥拉斯學派除了主張音樂是建立在比例的基礎上,以數學的概念去探究音樂的和諧美之外,還提倡另一個重要的主張,那就是音樂具有作用於靈魂的能力。第一個主張論及到音樂的本質,而第二個主張則關係到音樂的功能。關於畢氏學派認為音樂能對靈魂產生效力的說法,主要起源於希臘宗教奧爾甫斯元素(The Orphic Element)的信念。

27 奧爾甫斯是希臘當時盛行的一種祕教,而奧爾甫斯元素就是由音樂和舞蹈所形成,在奧爾甫斯祕教裡非常強調藝術的淨化作用。前述提及畢達哥拉斯的信仰當中曾受到祕教形式的影響,指的就是奧爾甫斯祕教形式。他們信仰靈魂因罪惡的緣故被囚禁於肉體中,當靈魂受到淨化後,便會獲得釋放,而這種淨化和自由乃是人生最富意義的目標。

28 此目標為奧爾甫斯祕教所奉行,也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所提倡的藝術\效。畢氏學派甚至認為音樂比其他藝術更能淨化人的靈魂,他們觀察到,音樂不只具有導入好的或壞的心境(ethos)的心靈指導能力 (a psychagogic power),更具有淨化靈魂的能力(a cathartic power)。依據亞里斯多色諾(Aristoxenus)的描述,他說畢氏學派用藥物淨化身體,用音樂淨化靈魂,畢氏學派自己也說旋律是靈魂的肖像與性格的標記或表現,後者幾乎可以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早的音樂詮釋。

29 三、美是和諧比例與視覺藝術美在物體形式論美學思想的關係
如上文所述,希臘古典時期在藝術中出現的美學,是一種帶有規範的形式美學,這種美學思想是建立在以數學概念為基礎的客觀的完美比例信念之上,是在數目和度量的數理基礎上來把握比例的形式規範。因此,美在物體形式論便與畢達哥拉斯學派主張的美是和諧與比例相輔相成,成為西方最早出現的美學思想。

30 在當時,希臘人普遍認為雕刻是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成就,因此從中體認到一個觀念,認為美出現在物體的造型上,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而造型同樣是靠線條的比例和形體輪廓規則性的安排得來。換言之,希臘人相信美出現在物體的整體與各部分的平衡、對稱、變化、整齊等等比例的配合上,所以,一切按照數理的秩序所構成的形式都是美的。由此所產生的和諧概念就是受到畢達哥拉斯學派美是和諧與比例的思想所影響,畢達哥拉斯學派因此成為西方重形式的美學思想最早之創始學派。

31 畢氏學派對數學比例的深刻研究,發現了影響後世無限深遠的黃金分割比例。黃金分割比例就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的,我們可從當時的帕德嫩神廟建築與彩繪花瓶雕刻作品中,發現黃金比例的運用,更可從現代建築大師柯比意的作品中看到黃金比例的巧妙安排。

32 圖2-5│以黃金分割比例原則製作的藝術 品。古希臘的彩繪花瓶就和其建築一樣, 具有幾何學的比例。abc的花瓶樣式是依 據底與高成1:1的方形原理,d乃是依據 高與底形成1.618:1的關係所致

33 2-2 造形藝術的起點始於希臘古典時期 希臘古典時期的藝術家(建築家、雕刻家、畫家)及其藝術論文已經清楚記載有關勻稱定律、藝術規範等審美的原則,每一種藝術都被公認存有一種規範,每種規範都具有數學特性。

34 一、希臘古典時期的規範 如上所述,希臘古典時期的造型藝術家們,普遍認為各種具有形式美的藝術皆是由具有數學特性的規範(kanon)所產生,他們認為規範的名詞也同樣來自於畢達哥拉斯學派,並且是當時的藝術家必須遵從的形式。正如希臘的音樂家透過比例、度量與數目建立起音樂的尺度(nomos),希臘的造形藝術家們透過比例、度量與數目建立起造形藝術的規範或尺度。

35 在當時,建築師是希臘所有藝術家中最先建立規範性形式的人,而這種規範性形式的普及主要得力於波伊克利特斯的倡導。建築師把規範性的形式用到神殿建築上,每一座希臘神殿中,儘管沒有兩個希臘神殿是相同的,每一個細部都有適當的比例,相關的著述有建築家西利納斯(Silenus)的《論多立安的勻稱》(On Dorian Symmetry)。羅馬建築家威特羅維阿斯(Vitruvius)也說,構造端賴勻稱,建築家應嚴格遵守其法則,勻稱乃透過比例被創造出來。一個建築的比例,我們將之稱為計算關係於它的部分和全體。

36 另外,雕刻的規範也是數學的,並且也依賴固定的比例。威氏提出,大自然設計人體,從下巴到額頭的上部和髮根,頭顱應當等於身長的十分之一。他以數學的比例去確定人體的各個部分的這一規範,嚴格地被希臘古典時期的雕刻家們遵守著。

37 二、比例的特性、形式功能、與相對應的特色
比例的原始概念源自許多生物的有機型態,當比例被應用於造形藝術上作為審美規律時,則具有兩個特性:第一個是圖像內各部位的相對視覺比例,第二個是在整體構圖形態內,各圖像間的相對視覺比例。無論哪一種比例關係,均須考慮線條對線條、形狀對形狀、色彩對色彩等設計元素之特質,來達到審美比例的展示效果。

38 由比例的概念所衍生出來的形式功能與特色也有二種:第一種是能夠表現對稱、對比、均衡、調和、漸層等審美規律,第二種是能夠反映出遠近、大小、高低、寬窄、厚薄等對比的特性。第一種形式功能的特色強調整體性的穩定與平衡的關係,第二種則強調個體與整體的群己相對關係。若兩個物體在比例上不符合視覺習慣,通常就是一件失去比例原理的失衡作品。

39 三、黃金分割比例的定義 黃金比的研究同樣是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觀念,它的定義是:假設AB是一線段,今將線段AB分割成兩段,使得短段:長段=長段:全段,線段經過黃金分割後所形成的短段/長段比值關係是0.382:0.618。若將長段與短段的數值比位置對換,形成長段:短段=0.618:0.382的比值關係時,其商數數值即為1.618。1.618就是所謂的黃金數,而0.618:0.382的比例關係稱之為黃金比例(Golden Ratio),這種切割方式則稱黃金分割。

40 希臘所有的建築與雕刻皆是依照相同的黃金分割比例被建造起來,尤以帕德嫩神廟最為人熟知。其他世界知名建築例如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瑪哈陵、巴黎艾菲爾鐵塔等偉大建築,都可找到黃金比例在建築上的運用。歷史上知名畫家與畫派構圖也常用黃金分割法來創作繪畫,而黃金分割比例運用在當今的攝影構圖上,所形成的井字形構圖或三分法構圖也是常見的一種攝影構圖手法。

41 我們常在攝影或拍照時,常用到天空三分之一、地面三分之二,或天空三分之二、地面三分之一的構圖方式,或者在景框中根據黃金分割線來找出四個焦點,實際上就是黃金分割的構圖方式,只要將主體置於焦點上,就能使照片產生黃金比例的和諧感。當代美國學者歐克.法郎克(Frank A. Lone)曾進行一項實驗計畫,他發現在接受他測試的65位婦女中,頭頂到肚臍與肚臍到腳底間的比例,比值正好是1:1.618。人體比例正好符合黃金比例,令人無法不得不佩服宇宙間偉大奧妙的自然法則。

42 圖2-7│黃金分割比例的計算

43 圖2-8│黃金分割、黃金矩形、與黃金螺 線

44

45

46

47

48 圖2-9│希臘雅典帕德嫩神廟是以黃金比 例建造而成的

49 圖2-10│以 黃金分割 比例完成 的繪畫作 品

50 b.新古典主義 傑克.路易斯.大衛《薩賓 的女人》1799

51 c.浪漫主義 卡斯帕.大衛.弗列 德力赫《兩人眼前的黃昏》 1830~1835

52 d.寫實主義 米勒《拾穗》1857

53 e.米勒《晚禱》1857~1859

54 f.後印象主義 梵谷《星夜》1888

55 i.熱抽象主義 康丁斯基《構成第八號》 1923

56

57 2-3 如何欣賞形式美 在客觀世界裡,好聽好看的東西實在多得不勝枚舉,我們對於自然界的花朵、垂柳、靜夜疏星、霞光雲影、潺潺流水、雄渾松濤、小溪曲澗、嬌鶯嫩柳等具有自然美的審美現象,以及繪畫、雕刻、音樂等具有藝術美的審美作品時,常常在人心中撩起審美體驗,淨化人的心思,提昇人的情操。換言之,無論是自然表象或是藝術形象,人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美感的體驗,累積審美的經驗,這主要是因為嚮往美是人類的天性。

58 依照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的看法,審美經驗或美感體驗是人們透過主體自身的認識能力及其功能,以及這些自然現象或藝術形象以其形式喚起人們對美感的注意,因此可直接以形式美來看待它們。自然界呈現的各類自然形式,絕大多數具有以下五項特徵,這五項特徵也順理成章成為藝術創作者應用於藝術中的創作要素。

59 藝術的五大創作要素是: 1.線條(Line) 2.形狀(Shape) 3.紋理/質感(Texture) 4.空間(Space) 5.色彩(Color)

60 這些創作要素或稱形式元素可透過十種審美規律的表現手段來呈現形式美的美感特質,這十種審美規律的表現手段分別是比例、漸層、對稱、均衡、調和、對比、反覆、節奏/律動、統一、單純/簡約,其中最重要的審美規律就是比例,是其餘的審美規律得以因運而生的核心規律。這十大審美規律中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在物體形式論的美學思想中,最重要的十個審美規律,也是本文一開始提到後世古典主義奉為圭臬的典範。

61 一、比例Proportion 在同一結構之內,部分與部分之間,或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無論哪一種比例關係,均須考慮與數量相關的條件,例如長短、大小、遠近、粗細、厚薄、濃淡、輕重等,在合乎一定數量關係與審美比例的原則下,即可產生優美的視覺感受。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將美視為固定的數理關係,進而推論出最美的比例是1:1.618,即為著名的黃金比例。

62 二、漸層Gradation 可用漸層的審美規律來呈現的創作屬性有五種,分別是形狀、音量、色彩、速度/節奏、空間/距離。將這五種屬性以反覆的原理加以規律的漸次變化來呈現,就會帶給人生動輕快的感受,無論是音量的漸強或漸弱、速度的漸快或漸慢、距離的漸遠或漸近,和形狀的漸大或漸小,色彩由濃到淡,光線由明至暗,皆為漸層原理的運用。

63 三、對稱Symmetry 對稱由此依其屬性分為點對稱與軸對稱二種。點對稱又稱為放射對稱或旋轉對稱,是指以一點為中心做迴轉排列時,所形成的放射狀對稱圖形。軸對稱又稱線對稱,是指在視覺畫面中假想一條軸線,在假想軸的兩端分別放置完全相同的形體,即成對稱的形式,若假想軸為垂直線,則為左右對稱;若假想軸為水平線,則為上下對稱,也有上下左右均呈現對稱狀態的情形。

64

65 對稱在各種視覺形式中,最能予人平穩、莊重的感受,有時雖然不免單調,但對於人類的情感頗具穩定作用。於建築物中、室內布置上亦常可見到對稱形式的出現。自然界中的雪花晶體、花瓣的左右對稱或放射對稱、人類的五官、動物的四肢,乃至於人為的金字塔、萬神殿等建築物,均為對稱原理的基礎法則。

66 四、均衡Balance 在畫面中,假想軸兩旁分別呈現型態不同,但質量卻相似的事物,因此在視覺感受上,產生均衡的效果。相較於對稱,均衡更具有變化,給人活潑、動態的感覺。有些藝術批評家把均衡分為二種,一是對稱式的均衡,也就是所謂的對稱。第二種稱作非對稱平衡,它是在作品的質感、造型、材料等元素的組合上,藉由相同之間的大小、遠近等關係的調和,產生一種在質量上的均衡,這類型的均衡在結構與佈局上比第一種對稱式的均衡更富彈性。

67 五、調和Harmony 將性質相近的事物安排在一起,使其能夠呈現出性質勻稱、質感穩定、且整體方面具有和諧感覺的氣氛。這些性質類似的元素,例如形體、色調、或音質,不一定完全相同,卻有相近的屬性。在組合之後,儘管彼此間有些差異,但整體而言,仍能呈現出令人感到融合協調的氣氛。

68 調和的審美規律常見於建築物的結構造型,與周遭景物在協調性關係的互動影響上,以及室內空間設計、工藝品的製作擺設、繪畫風格等,在五大創作要素(線條、形狀、色彩、質感、空間)的安排配搭上。例如法蘭瓷推出的一系列以植物花卉元素作為圖案造型的茶具中,茶壺本身與茶杯在線條、形狀、材質、色彩比例的斟酌上是否恰當穩定,還是差異突兀不相稱,這就是調和審美規律的功能。

69

70 六、對比Contrast 對比又稱為對照,其安排方式與調和相反,是將兩種性質完全相反的構成要素並置一處,企圖達到兩者之間互相抗衡的緊張狀態。形狀、色彩、質感、方向、光線等,均可形成或大或小、或濃或淡、或粗或細、或快或慢、或明或暗的對比效果。對比在應用上的意義,在於突顯兩者或兩者以上元素之間的不同,或是區分群己,強調賓主的關係,將性質相反的事物安排在一起,企圖達到互相抗衡的狀態。對比是各種藝術類別中,最容易也最常使用的表現手段之一。

71 七、反覆Repetition 將同樣的創作要素所產生的造型,重複安排放置,並以固定的秩序性展開,令人產生單純、規律的感受。由於這些形狀或色彩性質全無改變,僅是量的增加,是以彼此之間並無主從的關係。音樂中反覆出現的旋律、舞蹈中反覆出現的動作、詩歌中反覆出現的單字或句子。建築中最常運用反覆的審美規律是出現在迴廊、立面造型、列柱等等。

72 例如帕德嫩神廟的列柱造型,無論是形狀、大小、粗細均相同,且以同等間隔安排,因此是反覆原理運用的典型範例。時間藝術如音樂、舞蹈、電影若出現重複的旋律、節奏、和聲、主題、動作、畫面等,通常具有統一結構、加強印象、暗示主題訴求等意義。

73 八、節奏/律動Rhythm 在藝術的審美鑑賞上,節奏又被稱為律動或韻律,是指將畫面中的構成元素,以相似的比例反覆出現,進行週期性的錯綜變化,呈現出一種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又不失和諧統一、和富有秩序的律動美。例如,如波浪般起伏的草原,山岥上一層層由等高線產生的梯田畫面,便是詮釋律動美的絕佳範例。

74 律動分有交替式律動與漸進式律動二種型態,大自然界中的一種基本現象,像是四季變化的循環,每一天的日升日落,每一個月的潮汐變化,甚至像是宇宙星體的運行,都具有規律的特質。在律動變化中,相同的元素會在一個規律的狀態中重複與交替出現,出現在設計或是繪畫中,這樣的狀態歸類為交替性的律動,交替性律動是重複連續相同的圖案或形狀,所造成具有規律性的組合。

75 漸進性律動則藉由某些元素的規律化的連續改變而形成,這些變化的元素包含形狀的大小、顏色的輕重、質感的漸變。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對於漸進式的律動是相當熟悉的,譬如站在某一座大廈前向上仰望,看到大廈的窗戶朝大廈頂端逐漸變小,一般人都會認為這是透視所造成的視覺效果,不過,這效果也是屬於一種漸進性的律動。鐵道橋面上的鋼柱一道道的矗立重複,但愈遠則愈因視覺角度關係而愈小,除了反覆的結構外,視覺焦點成了漸進性律動的關鍵。

76 節奏的形式於音樂領域中最常發現,但於詩歌、舞蹈中也常見其應用。在美術作品中,透過形狀、色彩、線條的交替變化,也能在視覺上產生波動的運動感,隨而引發心理上或輕快、或激昂、或緩慢,或跳躍的情緒。20世紀的歐普藝術(Op Art)即以嚴謹的科學設計,將色彩、線條、圖案做不斷的排列組合,呈現出一種繁複的對稱美,以及一種富有秩序的律動美。

77 九、統一Unity 統一含有整理、綜合的意思,將這些原互不相從屬的元素,統整為一件具備特殊美感的藝術作品。藝術批評者在審視觀察一件作品時,不是僅單純地對單一的形式或元素作出批判或剖析,也會對整體性的好壞優劣,提出鑒察與剖析,作為作品優劣好壞的結果判斷。若是作品的統一性與完整度沒達到一定的標準,即使一些細部做得再完美、評價再高,這些優勢反而會成為不協調的阻力。

78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單一的元素或形式是否能成為作品中的必要因素,以及它在作品中的意義與價值,都需要從整體性來做評估。所以統一或統調的意義,除了必須為作品中的各項原素作適當的調整與安置外,也必須審視他們在作品中的地位,使作品看起來更有機性與整體性。

79 十、單純Simplicity 以簡單的形式來表達內容,省略了多餘的陪襯與裝飾,將內容以單純的形式呈現出來,進入一種形而上的藝術美學,可能形成一種時尚潮流、或是一種文化特色。無論是東方的返璞歸真,還是西方的簡練素淨,皆為單純原理的運用。

80 形式是否等於形式美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形式元素是客觀物質固有的自然屬性,而且又遠在人類有歷史之前就已存在,但那時候只有形式,還沒有形式美。形式之所以能成為一種特殊的審美對象,乃在於人類有了初步的社會雛型與文化之後,形式從純粹的自然現象轉入了人類的社會現象,才漸漸進入人類的審美領域。

81

82 有關形式美的起源,西方學者在探討原始藝術的論述中曾具體指出,原始民族用動物身上的皮毛、腳爪、牙齒來裝飾,並非出自對於這些物件所呈現的色彩或線條感興趣,而是想把這些物件當作勇敢有力與靈巧的象徵記號。這些具有象徵性質的裝飾紀念品,反映出一種特殊的功利性心理因素,代表配戴者所具有的特質、才能和願望。之後,也正是這些代表性的象徵性記號,才逐漸地引起審美的意識活動與感覺。

83 這裡所要強調的是,原始民族起先並沒察覺美感是何物,直至狩獵的勝利品開始以它的樣子引起愉快的感覺,並且有意地想到它所裝飾的持有人的力量或靈巧無關的時候,才成為審美快感的對象,其顏色和形狀開始具有巨大和獨立的意義。由此得知,形式美來源於社會實踐與一定的社會生活內容,與特殊的審美心理結構有直接關係。

84 藝術源自於生活內容,要將生活中的內容表現於具有美感的圖像、雕像、或任何具有意象的作品,藉助形式來傳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客觀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脫離內容的形式,或脫離形式的內容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幾乎所有藝術家與美學家都會認同內容與形式之間的互動關係。

85 形式的表現,使藝術品被呈現時,欣賞者可藉由某些形式規律或形式模式來感受藝術品所傳達的美。當我們在欣賞一幅畫時,我們可從其構圖、比例、造型、透視、明暗、平衡感、統一感來鑑賞該作品,同樣的,其他的藝術作品也可以使用相關的形式元素與規律來鑑賞。

86 反思議題 1.在您的生活裡,是否有接觸過任何以黃金比例概念製造的產品、藝術品、影音文學作品、餐飲、服飾等等的經驗?
2.請在您的生活中舉出您認為最美的體驗經歷,並試著從「線條」、「形狀」、「質感」、「色彩」、「空間」五大創作要素的角度來說明與賞析。

87 反思議題 3.請在您的生活中舉出您認為最美的體驗經歷,並試著從「比例」、「漸層」、「對比」、「反覆」、「對稱」、「漸層」、「節奏/律動」、「統一」、「均衡」、「調和」、「單純」十大創作要素的角度來說明與賞析。 4.請舉出您認為最美的體驗經歷,並以五大創作要素結合十大創作要素來描述說明那份美的體驗。


Download ppt "2-1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學思想 2-2 造形藝術的起點始於希臘古典時期 2-3 如何欣賞形式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