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韩彤立 hantongli@gmail.com 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韩彤立 hantongli@g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韩彤立 hantongli@gmail.com 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韩彤立 hantongli@gmail.co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韩彤立 hantongli@gmail.com
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韩彤立

2 脑性瘫痪的定义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导致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正常儿童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是一组多种病因导致的多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脑性瘫痪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运动性残疾,除运动障碍外,还可同时有精神发育迟滞、体格发育落后、癫痫、视力听力障碍、言语-语言障碍、感知觉障碍、行为及情绪异常等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4) 262

3 脑性瘫痪定义 除外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及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落后
病理改变是非进行性的,不包括脑肿瘤、脑部进行性疾病及进行性多系统疾病,可以包括非进行性先天性疾病或先天性畸形所致的瘫痪 婴儿期出现发育落后等症状 可有伴随症状 静止的病理改变导致的是动力学的临床表现,儿童时期脑在持续地发育成熟,所以临床表现并不是静止不变的

4 患病率 患病率 1.8‰~4.9‰ 多数集中在2‰~3‰ 高危儿 47.1 ‰

5 脑性瘫痪的分类 按临床表现分 按瘫痪部位分 痉挛型 四肢瘫 手足徐动型 双瘫 肌张力低下型 截瘫 共济失调型 偏瘫 混合型 重复偏瘫
无法分类者 按瘫痪部位分 四肢瘫 双瘫 截瘫 偏瘫 重复偏瘫

6 脑瘫的并发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体格发育落后 癫痫 视力听力障碍 言语-语言障碍 行为及情绪异常 身体虚弱、易感染 牙齿问题
消化困难(咀嚼吞咽困难)

7 正常小儿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拉腕坐起头竖直片刻 1.0 俯卧抬头90度 3.9 独坐自如 6.9 双手扶物可站 7.8
大运动 常模月龄 大运动 常模月龄 拉腕坐起头竖直片刻 俯卧抬头90度 独坐自如 双手扶物可站 会爬 扶栏可走 独站稳 拉一手可走 独走自如 扔球无方向 扶墙上楼 双足跳离地面 独自上楼 独脚站2秒 立定跳远 两脚交替跳 并脚从梯末级跳下

8 正常小儿精细动作发育规律 两手握在一起 3.0 抓住近处玩具 5.1 把弄到小丸 7.6 拇它指捏小丸 8.3
精细动作 常模月龄 精细动作 常模月龄 两手握在一起 抓住近处玩具 把弄到小丸 拇它指捏小丸 拇食指捏小丸 拇食指动作熟练 试把小丸投入小瓶 从瓶中拿到小丸 全掌握笔留笔道 自发乱画 模仿画竖道 模仿画圆 玻璃丝穿过扣眼 穿扣后拉线 穿扣子3-5个 折纸边角整齐 模仿画十字 模仿画方形

9 正常小儿语言发育规律 咿呀作语 3.6 叫喊名字转头 5.7 无意发dada-mama 6.7 会欢迎、再见 9.7
语言 常模月龄 语言 常模月龄 咿呀作语 叫喊名字转头 无意发dada-mama 会欢迎、再见 无意识地发一字音 指眼.耳.鼻.口.手 说3—5个字 说10个字 懂得3个句子 说3—5个字句子 回答简单问题 说两句以上儿歌 说8—10个字句子 说出图片10样 说出图片14样 懂得冷了.累了.饿了 41.8 倒说反义词 说出性别

10 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E&R 简单-容易掌握 康复理念-指导康复治疗、判断预后 心理测量学-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1 GMFCS-E&R GMFCS-E&R.pdf

12 GMFCS-E&R (< 2y) Ⅰ级 婴儿能够坐位转换和双手可自由持物坐在地板上。婴儿能够四爬,拉家具能够站起,扶家具能够迈步。婴儿在18-24月能够独行。 Ⅱ级 婴儿能够在地板上保持坐位,可能需要双手支撑以保持平衡。婴儿能够腹爬或四爬。婴儿可以拉家具站起,或扶家具迈步。 Ⅲ级 支撑腰部,婴儿可以在地板上保持坐位,下背部需要被支撑。婴儿能够腹爬或翻身。 Ⅳ级 婴儿能够控头,但坐在地板上需要支撑躯干。婴儿能够翻身成俯卧位和仰卧位。 Ⅴ级 身体残疾限制了主动运动。婴儿在俯卧位和坐位不能抗重力保持头和躯干的姿势。婴儿需要成人的帮助翻身。

13 GMFCS-E&R(2y-4y) Ⅰ级 儿童在地板上保持坐位双手自由能持物。在地板上坐下和站起不需要成人的帮助。儿童以特定的方法行走不需要助行器。 Ⅱ级 儿童坐在地板上,双手持物时难于保持平衡。在地板上坐下和站起不需要成人的帮助。在稳定的平面可以拉成坐位。可以交替模式四爬,扶家具缓慢移动,或用助行器按指定的方法行走。 Ⅲ级 经常以“W”姿势坐,并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形成坐位,可以用原始的方法腹爬或四爬(双腿无交替动作),可以在稳定的平面拉成站位,并做短距离缓慢移动,可以在户内使用助行器短距离行走,并在成人的帮助下转方向。 Ⅳ级 被放置在地板上可以保持坐位,但不能直腰坐,且没有双手的支撑不能不能保持平衡。站立和行走经常需要适当的设备,在室内通过翻滚自行短距离移动,腹爬或四爬时没有双腿的交替动作。 Ⅴ级 由于身体的残疾限制了主动运动,以及头和躯干的抗重力姿势的保持。所有自主运动受到限制。对坐和站立能力的限制不能用适当的设备或辅助性器械代偿。在这一级,儿童没有独立运动的能力而需要被他人运送。部分儿童可以使用改装的电动轮椅获得移动能力。

14 GMFCS-E&R(4y-6y) Ⅰ级 儿童从椅子坐下、起来不需要手的支撑。从地板或椅子上由坐位转换为站位不需要物体的支撑。可以在户内或户外行走,可以爬台阶,紧急情况下可以跑和跳。 Ⅱ级 坐在椅子上双手可自由持物。从地板或椅子上变换为站位需要稳定的支撑表面或拉其双臂。在户内行走不需要助行器,在户外平地上可以短距离行走。可以扶着扶手爬台阶,但不能跑和跳。 Ⅲ级 可以坐在常规的椅子上,但需要支撑骨盆和躯干来扩展双手的功能。在椅子上的坐位转换需要支撑稳定的平面或拉其双臂。可以用助行器在平地上行走,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爬楼梯,长距离旅行或在不平的路面上需要他人运送。 Ⅳ级 可以坐在椅子上,但需要调整椅子的坐部来更好的支撑躯干及扩展双手的功能。在椅子上的坐位转换需要成人的帮助或支撑稳定的平面或拉其双臂。可以和成人短距离行走,但转向和在不平的路面上保持平衡有困难。在社区内需要被运送。可以使用电动轮椅获得移动能力。 Ⅴ级 由于身体的残疾限制了主动运动,以及头和躯干的抗重力姿势的保持。自主运动受到限制。对坐和站立能力的限制不能用适当的设备或辅助器械代偿。在这一级,儿童没有独立运动的能力而需要被他人运送。部分儿童可以使用广泛改装的电动轮椅获得移动能力。

15 GMFCS-E&R(6y-12y) Ⅰ级 户内或户外行走或爬台阶能力不受限制。可以具有跑和跳等 粗大运动能力,但在速度、平衡和协调性方面有不足。 Ⅱ级 可以在户内或户外行走,可以扶扶手爬楼梯,但在不平的、倾斜的路面或拥挤的、空间狭窄的地方移动有困难。跑或跳等粗大运动能力有限。 Ⅲ级 可以使用助行器在户内或户外行走。可以扶扶手爬楼梯。可以用双手推动轮椅,长距离旅行或在不平的路面上需要他人运送。 Ⅳ级 可以保持在6岁以前获得的运动能力,在家、学校或社区更多的是依靠轮椅移动。可以使用电动轮椅获得移动能力。 Ⅴ级 由于身体的残疾限制了主动运动,以及头和躯干的抗重力姿势的保持。运动方面的所有方面受到限制。对坐和站立能力的限制不能用适当的设备或辅助性器械代偿。在这一级,儿童没有独立运动的能力而需要被他人运送。部分儿童可以使用广泛改装的电动轮椅获得移动能力。

16 GMFCSE&R-12th-18th birthday
GMFCS Level I Youth walk at home, school, outdoors and in the community. Youth are able to climb curbs and stairs without physical assistance or a railing. They perform gross motor skills such as running and jumping but speed,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are limited. GMFCS Level II Youth walk in most settings bu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ersonal choice influence mobility choices. At school or work they may require a hand held mobility device for safety and climb stairs holding onto a railing. Outdoors and in the community youth may use wheeled mobility when traveling long distances. GMFCS Level III Youth are capable of walking using a hand-held mobility device. Youth may climb stairs holding onto a railing with supervision or assistance. At school they may self-propel a manual wheelchair or use powered mobility. Outdoors and in the community youth are transported in a wheelchair or use powered mobility. GMFCS Level IV Youth use wheeled mobility in most settings. Physical assistance of 1–2 people is required for transfers. Indoors, youth may walk short distances with physical assistance, use wheeled mobility or a body support walker when positioned. They may operate a powered chair, otherwise are transported in a manual wheelchair. GMFCS Level V Youth are transported in a manual wheelchair in all settings. Youth are limited in their ability to maintain antigravity head and trunk postures and control leg and arm movements. Self-mobility is severely limited, even with the use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GMFCS descriptors: Palisano et al. (1997) Dev Med Child Neurol 39:214–23CanChild: Illustrations copyright © Kerr Graham, Bill Reid and Adrienne Harvey, The Royal Children’s Hospital, Melbourne

17 GMFCSE&R Description Level l Level ll Level lll Level lV Level V
Walks without restriction; limitation in more advanced gross motor skills Level ll Walks without assistive devices; limitations are walking outdoors and in the community. Level lll Walks with assistive mobility devices; limitations are walking outdoors and in the community. Level lV Self-mobility with limitations; children are transported or uses powered mobility outdoors or in the community. Level V Self-mobility is severely limited even with the use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18 不同GMFCS级别GMFM-66测量值及预测值

19 特殊项目的临床解释

20 不同GMFCS级别运动发育参数

21 双手精细运动功能(BFMF) Ⅰ 级 一只手: 操作不受限制。 另一只手:操作不受限制或更高级技巧受限制
Ⅰ 级 一只手: 操作不受限制。 另一只手:操作不受限制或更高级技巧受限制 Ⅱ 级 (a) 一只手:操作不受限制。另一只手:仅能抓或握 (b) 双手: 更高级的精细运动技巧受限制 Ⅲ 级 (a) 一只手: 操作不受限制 另一只手:没有功能性的能力 (b) 一只手: 更高级的精细运动技巧受限制 另一只手: 只有抓 的能力或更差 Ⅳ 级 (a) 双手: 只有抓或握的能力 (b)一只手: 仅有抓的能力 另一只手: 仅能握或更差 Ⅴ 级 双手: 仅有握的能力或更差

22 脑瘫的诊断 围产期高危因素—产前、产时、产后一个月内,存在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婴儿时期出现症状 ① 自主动作减少,运动发育落后
② 神经学异常:肌张力、姿势异常、反射异常 需除外进行性疾病(代谢病或变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落后 确诊主要依据病史及体格检查,CT、MRI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可用于了解颅内结构、鉴别其它疾病及判断预后

23 脑性瘫痪的诊断 临床诊断及分型 功能分级:GMFCS BFMF 伴随障碍 认知发育 IQ正常或低下 视力 正常或异常 听力 正常或异常
视力 正常或异常 听力 正常或异常 癫痫 有---是否被有效控制

24 康复评价的定义 康复评价是对残疾者的功能状态及潜在能力的判断,也是对其各方面情况的收集、量化、分析及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的全过程

25 康复评价概念 康复评价是康复治疗的依据,也是衡量康复疗效的尺度
康复评价由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做出,必要时邀请儿科医师、康复矫形师、心理治疗师、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等相关人员组成康复小组实施 在康复治疗的前、中、后多次进行康复评价

26 康复评价概念 康复评价的内容:残损水平、活动能力和参与能力
从满意度低下的项目入手,聆听患儿或家长的需求,分析导致功能障碍的残损原因,并分析出主要原因 初期评价是制定近期目标的依据,并需要不断再评价,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27 康复评价内容 体格发育的评价 肌张力 反射 肌力 关节活动度 平衡与协调功能 特殊感觉检查 语言功能 智力发育水平 运动能力评价
日常生活能力 体能评定 运动分析 家长或看护者满意度 达标评定 矫形器和辅助具评定

28 康复评价的方法 仪器 徒手检查 量表 问卷 调查表

29 评价的时期和目的 初期:制定近期目标(几周到一个月) 中期:更改目标 末期:判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30 一、体格发育障碍的评定 通过对患儿体格发育的评定可以看出患儿比同年龄儿发育差别的程度和发育滞后的时间
体格发育评价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

31 一、体格发育障碍的评定 小儿体重估计: 前半年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其个体差异不应超过平均数+-10%,低于15%

32 一、体格发育障碍的评定 小儿身高(身长)估计: 0-3月龄每月增加3.5cm 4-6月龄每月增加2cm 7-12月龄每月增加1.5-1cm

33 一、体格发育障碍的评定 小儿头围的估计: 新生儿: 34cm 0-6月: 每月增加1.5cm 7-12月: 每月增加0.5cm

34 二、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力评定是通过手法或者器械来评定相关肌肉或者肌群收缩的力量的大小或水平,协助诊断引起肌肉力量改变的原因,并指导康复治疗和评定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

35 徒手肌力评定 徒手肌力评定的基本级别均以下列三项因素为依据: 1、阻力因素 、重力因素 、视触觉感知

36 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
分级 测试结果 5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最大阻力 4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中等阻力 3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自体重力 2 消除重力下完成全关节活动 1 可见到或扪到微弱肌肉收缩或肌腱活动,无可见的关节运动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37 表情肌肌力评定(Mimetic Muscle Test)
分级 测试结果 5 正常收缩,与正常侧对称 4 近正常收缩,与正常侧稍不对称 3 活动幅度约为正常侧的1/2 2 活动幅度约为正常侧的1/4 1 稍有肌肉收缩迹象 无肌肉收缩迹象

38 器 械 评 定 肌力超过3级-定量评定

39 等长肌力评定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等长收缩可以使某关节保持一定的位置,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 等长肌力评定:在标准体位下用测力器评定一个肌肉或肌群的等长收缩能力

40 握力 握力(kg) 握力指数= —————×100% 体重(kg)

41 等张肌力评定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使关节做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客服的最大阻力
做1次运动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one resistance maximum, 1RM) 正确估计适宜的负荷、每次测试负荷的增加量,以免肌肉疲劳,影响结果 哑铃、沙袋、砝码、负重练习器械

42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运动方式
等速运动测力训练仪 同时测得肌力、关节活动度、做功等 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结果无可比性

43 等速运动测力训练仪

44 三、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muscle tone,MT)就是身体的原动肌在运动过程中,拮抗肌所产生的与之相反方向的肌肉牵张力
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以触摸肌肉硬度及伸屈肢体时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45 肌张力异常 痉挛性瘫痪 弛缓性瘫痪 肌张力 增高 减低 腱反射 亢进 减弱/消失 病理征 阳性 阴性 肌萎缩和 肌束震颤 无 早期出现
肌电图 无失神经电位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低和失神经电位 皮肤营养障碍

46 肌张力异常 痉挛性瘫痪 弛缓性瘫痪 损伤部位 中央前回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及其下行的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
脊髓前角细胞、脊神经根、周围神经或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纤维 病因 感染、脱髓鞘、外伤、血管、中毒、缺氧、遗传代谢病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感染性肌炎、脑、脊髓病变休克期、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先天性肌肉病

47 肌张力评定的方法 形态、硬度和运动状态检查 采用量表评定肌张力情况

48 修订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分级 特征 表现 正常 1 轻微 增加 被动关节屈伸时,在关节活动之末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出现最小的阻力
正常 1 轻微 增加 被动关节屈伸时,在关节活动之末出现突然的卡住,然后出现最小的阻力 1+ 轻度 被动关节屈伸时,在关节活动的后50%,出现突然的卡住,继续全关节范围活动,始终有小的阻力 2 增加较明显 被动关节活动的大部分范围内均感觉到肌张力增加,但受累部分的活动仍算容易 3 严重 增高 被动关节活动评定有困难 4 僵直 僵直于屈或伸的某一位置上,不能活动

49 偏瘫运动功能的 全身肌张力评定量表(MAS法)
分级 表现 1 弛缓无力,移动部分身体未感觉到肌张力 2 移动部分身体时可感觉到一些肌张力改变 3 肌张力变化不定,有时弛缓无力,有时正常,有时增高 4 肌张力持续正常状态 5 在50%的时间出现肌张力高 6 肌张力持续性增高

50 四、关节活动度 定义: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即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51 通过患者主动、 随意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度 通过患者主动、 随意运动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主动关节活动度 (AROM) 肢体被动运动 达到的关节 活动范围。 被动关节活动度 (PROM)

52 关节活动度评定工具 测角器 X线片 卷尺 铅垂线 电子装置 其它工具

53 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解剖学肢位为0°肢位(肩屈曲、前臂活动度例外) 关节运动轴心与测角器中心一致 测角器两臂与关节固定轴、移动轴对准

54 人体常见关节活动度正常值

55 婴幼儿ROM的评价 内收肌角 1~3 月 40~80度 4~6 月 70~110度 7~9 月 100~140度
1~3 月 40~80度 4~6 月 70~110度 7~9 月 100~140度 10~12月 130~150度 膕窝角 80~100度 90~120度 110~160度 150~170度 足背屈角 60~70度

56 五、反射发育的评价 脊髓水平的反射 屈肌收缩反射 伸肌伸张反射 交叉伸展反射

57 脑干水平的反射1 ATNR STNR TLR

58 脑干水平反射2 颈的调整反应 躯干旋转调整反应 对头部的迷路性调整反射1 对头部的迷路性调整反射2 对头部的迷路性调整反射3
视觉的调整反射1 视觉的调整反射2 视觉的调整反射3

59 主动运动反应 MORO反射 保护性伸肌伸张反应

60 脑皮质水平反射 仰卧位倾斜反应 俯卧位倾斜反应 膝手位反应 坐位反应 跪位反应 迈步反应

61 生理反射 病理反射 共济运动检查

62 六、粗大运动功能评价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ment-88 (GMFM-88)
Russell D, Rosenbaum P,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ment-66 (GMFM-66) Russell D, Rosenbaum P, 2002

63 GMFM66(88) 全部项目测试分布于5个功能区: A:卧位和翻身 LYING & ROLLING B:坐位 SITTING C:爬和跪
CRAWLING & KNEEING D:站立以及走 STADING E:跑和跳 WALKING & RUNNING

64 GMFM88 功能区 总分 项目数 A 51 17 B 60 20 C 42 14 D 39 13 E 72 24

65 GMFM88 评分标准 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 1分:动作开始出现,完成10%以下 2分:部分完成动作,完成10%-90%
3分:全部完成 当无法确定分数时,按照较低的等级给分

66 GMFM88 评分结果 原始分:原始总分=A+B+C+D+E 能区百分比:(原始分/总分)*100%
目标区分值:目标区百分比相加再除以目标区总数

67 GMFM66 GMFM66的项目由GMFM88经过Rasch分析后,筛选出具有线性特征(项目特征曲线)的项目所组成
GMFM66需要使用电脑程序(Gross Motor Ability Estimator , GMAE)输入每个项目的得分,经过分析转化后得到GMFM66分值

68 GMFM66 特点: 等距量表 确立项目难度顺序 删除22项不适合项目,单维性 重新确立脑性瘫痪人群中信度和效度(537例脑性瘫痪儿童)

69 GMFM-88&66 分组 A B C D E GMFM-88 17 20 14 13 24 GMFM-66 -13 -5 -4 -0

70 GMFM 测定的是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注重被测试儿童完成项目的多少而不是完成某个动作的质量
正常5岁儿童应该可以完成所有66个项目

71 GMFM 对测试者的要求 儿童治疗师 经过适当的前期培训 必须对测试项目的指导语和评分表非常熟悉,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正式测试前至少应该测试2个以上儿童

72 GMFM 测试需要的时间 完成一次评估大约需要45-60分钟 如果一次性完成测试困难,可以分成多个部分进行
在上一次完成的动作下一次测试不应该重复 全部测试必须在一周内完成

73 GMFM 测试环境和设备 房间足够大和温暖 提前准备好全部需要的设施,对设施进行的任何改动都应该记录,保持前后一致
躺、翻身、坐、腹爬和四爬的项目应该在垫子上完成 站立、走、跑、跳的项目应该在地板上完成(部分可以在垫子上) 孩子应该穿尽可能少的衣服,不可以穿鞋

74 GMFM 测试要求 按照项目进行顺序进行测试 不能推测患儿可以完成已经完成的项目之前的任何项目(项目不是按照难度顺序编排)
每个项目最多可以尝试3次,自发表现的动作也算一次 可以进行语言指导和示范,必要时可以先帮助孩子完成一次,然后测试

75 GMFM 实施 依从性和情绪会影响测试结果 小朋友拒绝做的项目可以放到最后 小朋友没有尝试去完成的动作计0分
多做前期观察,尽可能反映孩子的真正水平 任何跳过的项目计0分

76 GMFM 使用支具的儿童的测试 第一次测试应去掉鞋、辅助设备、矫形器 使用矫形鞋或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再测试一次 不需要重复所有的测试
改变的分数应该做标记 记录使用的矫形鞋和辅助设备等

77 GMFM 常规测试过程 与被测儿童和家长在测试场所交谈或游戏3-5分钟,询问儿童日常表现,观察儿童自发运动,稳定儿童情绪
记录观察到的自发运动情况 安排儿童从容易的项目开始测试,增加自信心

78 GMFM 常规测试过程 儿童情绪不稳定可以暂时中断片刻,保持儿童持续的运动兴趣是测试成功的关键 结束后用软件或手工计算结果
结果的解释:疗效分析、发育状况分析、潜在运动能力分析等

79 GMFM 测试间隔时间 <1岁,至少3个月1次,最好每月1次 1-3岁,3个月1次
3-6岁,接受康复治疗的孩子3个月1次,观察者6月1次 >6岁,6月1次 强化训练开始前要做基线测试

80 GMFM 主要用途 跟踪观察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状况,分析和预测同类型不同分级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轨迹和结局
判断各种干预和治疗方法的疗效,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比较 和其它评价指标结合,全面分析影响运动功能的因素 是公认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可以和其它量表进行平行效度分析

81

82 GMFM 尚需解决的问题 属于等距良表的GMFM-66为解决评估的等值性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但还有待于在各种类型的样本和临床实践中进行更深入的论证 GMFM采用被测试者内匹配取得了较高的效度,采用被测试者之间匹配的研究方法,还需要更加完善的设计和更大样本的研究 与其它评价指标相结合,不仅有其可行性,还可以更全面的分析影响运动功能的因素,促进运动发育理论的研究

83 GMFM 此评估方法对中国脑性瘫痪儿童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史惟; 廖元贵; 王素娟; 施炳培;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66项的反应度和精确度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10)  *史惟,陈冬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 2006;44(7) *史惟,王素娟,徐秀娟等;三种粗大运动评估方法在婴幼儿脑瘫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4;12: 。

84 GMFM GMFM66评分标准 第32项测试 第32项测试录像

85

86 PDMS-2 该评价量表继1983年以后的第二次出版。Folio & Fewell 2000
是目前唯一的综合评价儿童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评价量表 国际上广泛接受的儿童运动发育专项评估方法。 适用年龄为出生到5岁。

87 PDMS-2 可以单独应用于脑瘫以及其他各种障碍儿童。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公认。 史唯等研究证实其适用于中国脑瘫儿童。
李明,黄真主译.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88 七、精细运动功能评价 抓握 手的应用 手眼协调 手的技巧

89 PDMS-2 粗大运动评估: 反射(8) 姿势(30) 运动(89) 操纵物体(24) Gross Motor Scales:
Reflexes Stationary Locomotion Object Manipulation

90 PDMS-2 Fine Motor Scales 精细运动评估 Grsap 抓握(26项) Vision-motor integrate
视觉运动统合(72项)

91 PDMS-2 根据月龄选择开始项目 3个连续得到2分项目开始(Basal level)测试
3个连续得到0分项目结束(Ceiling level)测试 根据完成情况评分(0、1、2分)

92 PDMS-2 评估环境设定为安静,独立,采光较好的房间,室温控制在20℃左右
没有分心的事物,在不违反评估要求的情况下,允许家长在场鼓励患儿发挥出最佳水平。 婴儿可以坐在家长的腿上、固定的高凳子或其它适合的设施上 儿童的脚应该有支撑,儿童应该穿袜子 将该测试项不需要的测试物品放在孩子视线之外

93 PDMS-2 不对项目的准确性进行评论 当孩子丧失兴趣后停止测试,但请在5天内完成测试 如果在另一天继续测试,请在上次暂停的项目开始
严格按照指示语提出要求,指令可以重复3次 如果孩子在听力或接受语言方面有缺陷,测试者可以演示这个项目

94 PDMS-2 计算原始分(Raw Scores) 计算修正月龄(24月以下) 由原始分计算对应年龄(Age Equivalents)(表C)
根据修正月龄由原始分计算百分率(Percentiles)和标准分(Standard Scores)(表A) 根据总标准分计算运动发育商(Quotients)(表B)

95 PDMS-2 原始分:无临床意义,仅于科研中用于组间比较 对应年龄:受试者能够通过一定年龄正常儿童通常可以通过的项目
百分率:X%的标准样本低于受试者

96 PDMS-2 标准分:用于不同区组之间的比较 17-20 非常好 15-16 好 13-14 高于平均水平 8-12 平均水平
非常好 高于平均水平 平均水平 低于平均水平 非常差

97 PDMS-2 发育商:运动能力越强,商值越高 131-165 非常好 121-130 好 111-120 高于平均水平
非常好 高于平均水平 平均水平 低于平均水平 非常差

98 PDMS-2 测试项目表

99

100 八、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定义: ADL-是指人为了独立生活而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共同的、每天反复进行的一系列必要的动作群

101 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范围: 运动—床上运动、轮椅上运动和移动、室内和室外行走… 自理—起床、刷牙、洗漱、修饰、进食、穿脱衣、入厕…
交流—打电话、阅读、书写、使用电脑、识别环境标志 家务活动—购物、备餐、洗衣、使用家具及环境控制器

102 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儿童残疾评价(PEDI) 看护者调查问卷(CQ)

103 PEDI 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
Stephen M.Haley 1992年出版 是一测试残疾儿童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临床评价工具。 适用于6月-7岁6月的儿童。 可以由熟悉儿童的康复工作者,或通过对家长的面试获得结果。

104 PEDI 第1部分 功能性技巧(Functional Skill) 共197个测试项 分为三个亚组:
自理区(Self-care Domain): 73项 移动区(Mobility Domain):59项 社会功能区(Social Function Domain):65项

105 PEDI 2级评分系统: 0分:在大多数场合不能或能力受限 1分:在大多数场合能做,以前已掌握这个能力或已超过这个项目的水平

106 PEDI 第2部分 看护者帮助(Caregiver Assistance) 共20个测试项 分为三个亚组:
自理区(Self-care Domain): 8项 移动区(Mobility Domain):7项 社会功能区(Social Function Domain):5项

107 PEDI 6级评分: 5分:独立 4分:监管,提供语言指令或设置自我帮助的器材或物品 3分:最小帮助(少量)
2分:中等帮助(<50%) 1分:最大帮助(>50%) 0分:完全帮助

108 PEDI 第3部分 修正(Modifications) 共20个测试项 分为三个亚组: 自理区(Self-care Domain): 8项
移动区(Mobility Domain):7项 社会功能区(Social Function Domain):5项

109 PEDI 评分: N=No Modifications 没有修正 C=Child-Oriented Modifications 自发的修正
R=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使用康复设备 E=Extensive Modifications 广泛的修正

110 PEDI 计算结果 计算第1、2部分的原始分(Raw Score)
通过原始分获得正常标准分(Normative Standard Scores)及标准误(Standard Error)(附件4、5) 通过原始分获得等级分(Scaled Score)及标准误(附件6、7)

111 PEDI 评估结果判定 正常标准分: 适用于小于7.5岁的儿童 判断受试者在同年龄儿童中的相对表现 等级分: 适用于大于7.5岁的儿童
不考虑年龄因素,只考察实际的能力水平 2次评估比较,相差2个标准误以上,可以认为受试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变化,否则不能判断是否为随机因素导致的变化

112 PEDI 项目测试表 评分表

113

114 九、协调与平衡功能评定 协调(coordination)是完成平稳运动、准确和控制良好的运动能力
平衡(balance)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四肢、躯干有意识或反射性地活动以恢复身体直立稳定的能力。

115 协调与平衡评定方法 非平衡性(nonequilibrium)协调评定
评定患者身体不在直立位(坐、站)时静止和运动的成分,包括对粗大和惊喜运动的评定 平衡性(equilibrium)协调评定 评定患者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包括了平衡功能以及静和动的成分 简易平衡评定

116 非平衡性协调评定 指鼻试验 指向他人手指试验 指对指试验 交替指鼻和指指 指对掌 总抓握 旋前、旋后 轻叩手 轻叩足 交替踵至膝、踵至趾
上下肢绘一圆或“8” 固定或位置保持

117 平衡性协调评定 在正常舒适的位置上维持站立位 两足并拢维持站立位 一足在另一足前(足尖靠足跟) 维持站立位 单足站
站着,上肢的交替地放在身旁、头上方、腰部等 外力突然将患者轻轻推离平衡点(注意保护患者)

118 平衡性协调评定 7.维持站立位交替躯干前驱和返回原位,交替两侧侧屈躯干 8.直线走 9.沿地上标记的圆或“8”走 10.向侧方迈步或交叉前行
11.跳跃行走,向后走,变换速度走 12.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

119 结果判断 5分-正常 4分-轻度障碍 3分-中度障碍 2分-重度障碍 1分-不能活动

120 简易平衡评定法 体位 分级 表现 坐位 I Ⅱ Ⅲ 静态维持自身平衡10s以上 自身动态维持平衡10s以上(伴随上肢运动可以维持平衡
站位 自身动态维持平衡10s以上 轻外力作用下维持平衡10s以上 行走

121 十、步态分析 步态(gait)是人行走功能的表现形式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被测者的步行功能进行评定 步态分析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122 步行周期 (gait cycle ) 站立时相 (stance phase) 摆动时相 (swing phase) 足跟着地期 站立中期
蹬离期 摆动时相 (swing phase) 加速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123 步态分析的目的 1.识别异常步态,帮助临床诊断。 2.协助制定治疗方案,为治疗程序提供依据。 3.筛选患者,快速发现肌力或关节活动度的改变。 4.帮助调整治疗方案和判定治疗效果。

124 6. 步态分析 对有行走能力但异常步态者可通过步态分析揭示异常的性质和程度,为行走功能评估和矫正提供必要的依据
脑瘫病人的异常步态最常见有由于痉挛引起的剪刀步态,垂足(划圈)步态,及各种肌无力步态如臀中肌,臀大肌步态等

125 步态分析的方法

126 目测分析法 此类方法系由医务人员通过目测,观察患者行走,然后按照一定观察项目进行评定,从而做出步态分析结论。结论性质属于定性分析,不能计量。

127 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 级别 特征 表现 无功能 不能行走,需轮椅或2人协助 I 需大量持续性的帮助 需双拐或1人持续不断的搀扶 Ⅱ
无功能 不能行走,需轮椅或2人协助 I 需大量持续性的帮助 需双拐或1人持续不断的搀扶 需少量帮助 能行走,但平衡不佳,不安全,需1人给予持续或间断的接触身体的帮助,或需使用KAFO、AFO、单拐、手杖等以保持平衡 需监护或言语指导 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安全,需1人监护或言语指导,不需接触身体 平地上独立 在平地上能独立行走,在上下斜坡,上下楼梯或不平的路上行走有困难,需他人帮助或监护 V 完全独立 在任何地方都能独立行走

128 常见病理步态定性 1、短腿步态(short leg gait)
4、跨栏步态(steppage gait) 5、股四头肌步态(quadriceps gait) 6、臀大肌步态(gluteus maximus gait) 7、臀中肌步态(gluteus medius gait) 7、偏瘫步态(hemiplegic gait) 8、剪刀步(scissor’s gait) 9、小脑共济失调步态(cerebellar ataxic gait) 10、帕金森步态(parkinson gait)

129 定量分析法 1、时间距离参数法 跨距、步幅、步宽、步角、步速和步频 2、运动学参数 3、力学参数 4、肌电活动参数 5、能量代谢参数

130 其它评定内容 心肺功能评定 神经电生理评定 听力评定和视力评定 语言、言语功能评定 智力评价 。。。。。。

131 thanks for listen


Download ppt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韩彤立 hantongli@gmail.com 脑性瘫痪的康复评估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韩彤立 hantongli@gmail.com."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