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发热 (fever) 正常人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在一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上下波动一般不超过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发热 (fever) 正常人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在一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上下波动一般不超过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发热 (fever) 正常人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在一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上下波动一般不超过1℃。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 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 调节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2 生理性体温升高 特殊时期、 剧烈活动、应激 体 温 升 高 (>0.5℃) 体 温 升 高 (>0.5℃)
生理性体温升高 特殊时期、 剧烈活动、应激 (>0.5℃) (>0.5℃) 产 热↑ 过热 体温调节系统障碍 中枢病变 散 热↓ 被动性体温升高 病理性 体温升高 体温超过调定点 发热 调定点上移 调节性体温升高 体温调节系统正常

3 二、发热的原因和分类 (一)原因: 发热激活物 内生致热原EP 致热原 内生致热原 病原生物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发热激活物 非病原生物

4 (二)分类 据发热激活物的不同分类 1、感染性发热 病原生物 最常见 占50~60% 1)细菌及毒素 占43%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ET)
(二)分类 据发热激活物的不同分类 1、感染性发热 病原生物 最常见 占50~60% 1)细菌及毒素 占43% 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ET) 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 2)病毒: 脂蛋白、血凝素 3)真菌和螺旋体等

5 2、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炎症 组织损伤和坏死 2)恶性肿瘤 继发坏死或其蛋白分解产物 3)变态反应、血清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无菌性炎症 组织损伤和坏死 2)恶性肿瘤 继发坏死或其蛋白分解产物 3)变态反应、血清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其他 肝硬化(原胆烷醇酮)

6 内生致热原EP: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由体内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 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
2、肿瘤细胞 3、其他细胞

7 三、发热的机制与分期 (一)发热的机制 体温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是靠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区内体温调定点控制的。 如果当体温低于体温调定点水平时,冷敏神经元兴奋而热敏神经元受抑制,因而引起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体温回升至体温调定点所控制的水平,反之也然。

8 三个基本环节(见下图): 1、信息传递 2、中枢调节 3、调温反应

9 PGE Na+/Ca+ + ↑ cAMP 病原生物及其产物(内毒素、外毒素) 非病原生物(组织蛋白分解产物、免疫复合物等) EP 发 热 激 活 物 体温调定点上移 产致热原细胞 皮肤血管收缩 骨胳肌寒战 散热↓ 产热↑ 体温上升

10

11 (二)发热的分期与热代谢特点 典型发热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体温上升期 高峰期 体温下降期 原 因 主观感受 产 热 散 热 致热原作用 畏寒
(二)发热的分期与热代谢特点  典型发热一般分为三个时期: 体温上升期 高峰期 体温下降期 原 因 主观感受 产 热 散 热 致热原作用 畏寒 ↑寒战 ↓皮肤苍白 鸡皮疙瘩 调节升高 自觉酷热 ↑代谢增高 ↑皮肤发红、 干燥 致热原消除 ↑皮肤发红、 大量出汗 可能脱水 热度、热型

12 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不规则热 5、周期热 热度: 1、低热 <38℃ 2、中度热 ℃ 3、高热 ℃ 4、过高热 >41.1℃

13 第二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 和代谢改变

14 一、代谢变化 分解代谢增强,是体温升高的基础,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 (一)糖代谢 血糖升高,乳酸增多 (二)脂肪代谢 消瘦、酮体增多 (三)蛋白质代谢 分解增多、氮质血症 (四)水电解质代谢 脱水、高钾、代酸 (五)维生素缺乏

15 二、功能变化 由体温升高或致热因子直接引起 (一)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性升高 发热时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失眠、烦躁、谵语和幻觉, 在婴幼儿(6个月-6岁),可发生高热惊厥(>42℃时,脑细胞易发生变性坏死)。

16 (二)循环系统 1、因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和血温升高,刺激窦房结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功能不全者,可诱发心衰。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0次每分钟 2、退热期,副交感兴奋,心率变慢,因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出汗,血压可下降,严重时发生失液性休克

17 (三)呼吸系统 呼吸深快,有利于散热和供氧,但通气过度可致呼吸性碱中毒。若体温持续升高 ,则抑制呼吸,变浅变慢。 (四)消化系统
交感兴奋,副交感抑制,消化功能全面减退,出现口干、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物滞留产气,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 (五)泌尿系统 尿量减少,后期增多,尿中出现蛋白和管型。

18 第三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一、意义
第三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一、意义 1、一定程度内的发热可以唤起机体的各种防御反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如吞噬能力增强,抗体产生增多,肝解毒功能增强。 2、体温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消耗热量,实质脏器功能障碍,尤其对老人、小儿、心功能不全者而言,发热对机体有害。

19 二、处理原则 (一)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不要急于退热 (二)发热的一般处理 补充营养、维生素和水,纠正代谢紊乱
(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 过高热(超过40℃),长期发热,心脏病患者 措施:药物解热、物理降温

20 患儿,男,6岁。因高热、咽喉痛2天。患儿于2天前开始出现鼻塞、流涕,体温37
患儿,男,6岁。因高热、咽喉痛2天。患儿于2天前开始出现鼻塞、流涕,体温37.6℃,次日起咽喉痛,声音嘶哑,今晨起热度升高39℃,头痛、气急,全身肌肉酸痛,门诊以“化脓性扁桃体炎”收治入院。 查体:T39℃,脉搏102次/分,呼吸28次/分,神清,皮肤、黏膜苍白,咽部充血(++),两侧扁桃体肿大Ⅱ度,有脓点,两肺呼吸音稍粗,心率102次/分、律齐、腹软、肝脾未及。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15×109/L,中性0.82,淋巴0.18,胸透无异常发现,大小便检查无特殊。 入院后给予氨苄青霉素输液治疗,5天后治愈。 讨论:1、入院时的发热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发热时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应给予什么样的食物?

21 思考题 1、解释:发热、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内生性致热原 2、简述发热的发生机制、分期 3、了解发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Download ppt "发热 (fever) 正常人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在一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上下波动一般不超过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