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課 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課 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課 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章
第六課 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章 長沮、桀溺章:子路問津

2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 他們如何完成理想?
課前引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 他們如何完成理想? 古又文、林義傑的圓夢故事

3 古又文:拼命攀上夢想的雲端 2009年12月,古又文得到美國藝術機構Gen Art 所頒發的「前衛時裝獎」。
右圖為古又文得獎作品:「情感雕塑(Emotional Sculpture)」系列毫無接縫、美麗壯觀的針織「羊毛雕塑」。

4 古又文:「我要告訴那些對時尚懷抱著夢想,仍在掙扎的靈魂,千萬不要放棄!」
三歲喪父,靠母親當清潔工與低收入戶的補助成長。 始終堅持理想,畢業於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以獎學金至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斯藝術設計學院進修。透過不斷地努力,作品終於受得殊榮與肯定。

5 古又文服裝雕塑展 《破界‧Breakthrough》

6 古又文領獎喊: 「我來自臺灣!」 偶像劇籃球火的運動服,也出自古又文之手
偶像劇籃球火的運動服,也出自古又文之手

7 勇闖撒哈拉: 林義傑的長跑傳奇 跑過冰原、戈壁,橫越過沙漠、戰地;挑戰過世上最險惡的環境,踏觸到人類最危險的地帶。
林義傑,曾經不愛念書、因身材瘦小,被田徑隊拒絕多次的大男孩,如今已經成為國際頂尖超級馬拉松選手。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8 臺灣之光—林義傑 不懼家人反對,進入西湖商工田徑隊。
為兼顧學業與長跑,25 歲前,林義傑開過計程車、當便利商店店員、送報紙,每天還要練習跑步,經濟獨立之外,還要籌措比賽資金,一天只睡3、4 個小時。

9 林義傑足跡遍佈五大洲 這樣的努力讓林義傑發光,他是臺灣第一位運動員被美國好萊塢出資拍攝成電影紀錄片的選手。
2006年獲「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巡迴賽」總冠軍。2009年1月的美國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評審為世界最困難的賽事第二名。

10 2006年與二位隊友在111天中,由塞內加爾出發,完成徒步橫越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紀錄壯舉。被臺灣媒體封為「臺灣之光」。
此為響應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關注非洲缺水危機而跑,這項橫越撒哈拉行動為解決非洲水資源募得上千萬經費。 林義傑官方網站

11 請看孔子的弟子理想何在?… 孔子又如何堅持自己的理想?…
唯有堅持與努力 才能完成自己的志向與理想 請看孔子的弟子理想何在?… 孔子又如何堅持自己的理想?…

12 目次 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八、延伸閱讀 三、文學探究 九、問題與討論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五、課文賞析 十一、好站連結 六、文章結構表 十二、圖片來源

1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出處、背景 題意 「長沮、桀溺」章 出處、背景 題意
題 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出處、背景 題意 「長沮、桀溺」章 出處、背景 題意

14 出處與背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出處:論語先進篇第二十五章 背景:藉侍坐的機會,啟發弟子們暢談志趣,以達相互砥礪、學習的效果,無拘無束,或問或答,隨想隨談,氣氛融洽,感情真切。孔子既可點化,又可表達自己的看法,更可了解弟子們的性向。本章是孔子侍坐之教的生動紀錄。

15 題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本章記孔子侍坐之教,啟發他們暢所欲言地互談志向,並加以親切指點: (1)對發言直率粗獷的子路,以「哂之」暗示提醒 (2)對審慎老實的冉求、雍容謙遜的公西華給予肯定勉勵。 (3)對悠然瀟脫的曾點則特別讚許。 孔子教育方式生動活潑,教學氣氛的融洽愉悅。

16 孔子與門生侍坐畫像

17 出處、背景 「長沮、桀溺」章 出處:論語微子篇第六章
背景:孔子積極入世,在亂世中想救世救人,知其不可而為,想盡社會責任。但常遇到隱逸之士的提醒或諷刺,長沮、桀溺是其中之一。這些人提醒孔子要審時度勢。論語正義推斷當時孔子六十四歲。長沮、桀溺為楚國的兩位隱士,真實姓名無從查考。

18 題意 「長沮、桀溺」章 題意:記長沮、桀溺藉子路問津,譏諷孔子不隱居避世,或勸子路當從辟世之士,孔子因此感慨時人不能了解其積極入世,從事改革的用心。

19 作者介紹 論語是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匯編, 屬語錄體,為孔子 死後,由弟子及再 傳弟子編纂而成。 論語之名義 論語之編者 論語之傳本

20 論語之名義 論語所記載者為孔子及其弟子之言語 歷來有四種不同之說解 論語所記載者為孔子與其弟子所敘說之言語 說法 「論」字 「語」字
漢.班固 「輯而論纂」:說明論語乃孔子卒後,由門人討論編纂而成,故「論」應讀為ㄌㄨㄣˋ 論語所記載者為孔子及其弟子之言語 漢.劉熙 論,倫也,有倫理也 論語所記載者為孔子與其弟子所敘說之言語

21 說法 「論」字 「語」字 唐.陸德明、宋.邢昺 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 皆仲尼應答弟子及時人之辭,故曰語 元.何異孫 討論文義 孔子師弟子及時人、君臣、大夫問答之語

22 論語之編者 說法: (一)由孔子弟子所編纂而成 (二)由孔子之再傳弟子所編纂而成
(一)由孔子弟子所編纂而成 (二)由孔子之再傳弟子所編纂而成 漢.班固漢書藝文志云(此說最完善):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23 論語之傳本 一、魯論語:魯人所傳,共二十篇, 篇次同今傳論語。 二、齊論語:齊人所傳,共二十二 篇。
一、魯論語:魯人所傳,共二十篇,   篇次同今傳論語。 二、齊論語:齊人所傳,共二十二   篇。 三、古論語:出於孔子壁中,共二十   一篇,文異者四百餘字。 張侯論:西漢時人張禹,兼融各家,     號張侯論,今傳論語基本上     皆採張侯論版本。

24 論語之內容與篇章 論語之重要注本 論語之價值
文學探究 論語之內容與篇章 論語之重要注本 論語之價值 孔子畫像

25 論語之內容 論語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書中所記,如:仁、孝、禮、義、忠、信的倫理道德;為政以德、勝殺去殘、博施濟眾、舉賢才、正名的政治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思並重、啟發類推的教育理念;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的人本思想等等,都具有普世的價值。

26 語錄體,逐條記載孔門師生的言論行事。 梁啟超依內容分為八類: 1、個人人格修養的教訓 2、社會倫理之教訓 3、政治談 4、哲理談 5、對於弟子及時人因人施教的問答 6、對於弟子及古人時人之批評。 7、自述語。 8、孔子日常行事及門人誦美孔子之語

27 論語之篇章 論語共二十篇,482章。 上論十篇多說理,文辭簡約; 下論十篇多記事,文辭繁豐。
篇名多取自首句中「子曰」外的二、 三字,與篇旨無關。 【二十篇目】: 1.學而 2.為政 3.八佾 4.里仁 5.公冶長 6.雍也 7.述而 8.泰伯 9.子罕 10.鄉黨 11.先進 12.顏淵13.子路 14.憲問 15.衛靈公 16.季氏 17.陽貨18.微子 19.子張 20.堯曰

28 論語之重要注本 一、《論語集解》魏 何晏《隋書經籍志》十卷,《十三經注疏本析》為二十卷。 二、《論語義疏》十卷,南朝梁 皇侃。
三、《論語正義》宋 邢昺《郡齋讀書志》十卷,《十三經注疏本析》二十卷。 四、《論語集注》十卷,宋 朱熹。 五、《論語正義》二十四卷,清 劉寶楠。

29 論語之價值 作為倫理道德的規範:論語中人與人之間倫理規範的篇幅最多,如論仁、論孝、論忠、論恕、論禮等。這些言論,即使歷經兩千餘年,仍舊可以作為吾人行為的指導方針。

30 研究儒家思想最基本的材料: 論語反映了孔子的倫理、政治、教育、經濟等方面的思想,和當時的 社會狀況。孔子的思想影響到整個 中華文化的走向。要了解中華文化 的源頭,就必須先了解孔子思想的 內涵,最基本的典籍就是論語。

31 1982年,諾貝爾獎得主們在巴黎的例行聚會中,談到二十一世紀人類需要什麼思想時,幾經斟酌之後的答案不是別的,正是孔子思想。
  1982年,諾貝爾獎得主們在巴黎的例行聚會中,談到二十一世紀人類需要什麼思想時,幾經斟酌之後的答案不是別的,正是孔子思想。 柏林大學孔子學院

32 傅佩榮博士認為,孔子思想能夠跨越時空受到推崇,主要因為幾項因素:
1. 溫和的理性主義,藉教育與學習施展潛能。 2. 深刻的人道情懷,強調人我互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樂觀的人生理想,德行修養是人人可達成的目標,且可因而活得快樂有意義。

33 論語之地位 1、語錄體之祖 2、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子書,注成《四書章句集注》,此後元明清科舉考試皆以四書為範圍,成為學子必讀經典。 3、十三經之一 4、半部論語治天下

34 南宋.李衡《樂庵語錄》記載: 宋太宗欲以趙普為相,人讒之曰:「普山東學究,惟能讀論語耳。」太宗以告普,普曰:「臣實不知書,但能讀論語。佐藝祖(宋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致太平」
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殆始於南宋,正宋儒表彰四書之際。

35 孔子生平 論語中的孔子形象 忠信勇決的子路 胸懷灑落的曾點 博藝善政的冉有 志通好禮的公西華
補充資料 孔子生平 論語中的孔子形象 忠信勇決的子路 胸懷灑落的曾點 博藝善政的冉有 志通好禮的公西華

36 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時代魯國陬邑人。 生於周靈王21年(B.C.551),卒於周敬王41年(B.C.479),年七十三。
先世為宋國貴族,避難至魯。父親梁紇早逝,母親顏徵在扶養成人。

37 自云「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十五而志於學,向郯子請教官制,向老子問禮,向師襄學彈琴,向萇弘問樂。知禮好學,聞名於世。 五十五歲周遊列國,惜不見用。 六十八歲返魯,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作《春秋》,開私人講學之風 尊稱:尼父、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38 論語中的孔子形象 —學而不厭— 道德修養和學習是他自強不息、身體力行的兩件事,孔子形容自己: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述而)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公冶長)

39 —誨人不倦—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述而) 「若聖與仁,則 吾豈敢!抑為之 不厭,誨人不倦, 則可謂云爾已矣」 (述而)
高雄孔廟前的泮池景色

40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公冶長)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41 —日常生活— 喜好音樂:「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講求飲食衛生: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霉爛、腐爛、氣味難聞、烹調不當、沒有調料、按食進餐、吃肉不超過主食,酒不限量但不醉。 待人接物:「溫、良、恭、儉、讓」(學而)

42 講求儀表端莊: 1. 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坐。 寢不尸,居不客。 2
講求儀表端莊: 1. 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坐。  寢不尸,居不客。 2. 宴會畢,讓老年人先出,遇人喪事正  容表示同情,亡友無人殯葬則負責殯  葬。 3. 與人交往注意禮貌和禮儀。 4. 車內不回顧,不疾言,不用手指畫   畫。

43 子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稱季路, 左傳或稱季子。少孔子九歲。
子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稱季路, 左傳或稱季子。少孔子九歲。 性格—忠信勇決 1.「子路性鄙,好勇力,性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 2 .子路賦性剛勇,孔子曾說「由也喭(剛猛)」又說「由也,好勇過我。」 子 路

44 忠信勇決的子路 政治長才(列孔門中「政事」科): 1.「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 也。」(公冶長) 2.「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政治長才(列孔門中「政事」科): 1.「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 也。」(公冶長) 2.「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無慾」與「改過之勇」: 1.「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 共,敝之而無憾」 2.「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  子公孫丑上)

45 1. 論語有言:「子路行行如也… …子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進)
子路之死: 1. 論語有言:「子路行行如也… …子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進) 2.「孔子哭子路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既哭,進使者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檀弓) 3. 顏回死,子曰:「噫!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斷也)予!」(公羊傳哀公十四年) 行行如是:剛強之貌。 醢:ㄏㄞˇ,肉醬。

46 胸懷灑落的曾點 曾點,字皙,曾子之父。年歲無可確考,大約略晚於子路,為孔門早期弟子。 曾點是孔門狂士, 所言確有光風霽月 、胸懷灑落之致。
孔府圖

47 朱熹對「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之注解:「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隱然自見於言外。視三子之規規於事為之末者,其氣象不侔矣。故夫子嘆息而深許之。」

48 博藝善政的冉有 冉有,名求,字子有,《左傳》或稱有子。魯人,與伯牛仲弓同族。少孔子二十九歲。 性格—謙虛退讓
1. 孔子曾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 人,故退之」 2. 冉求曰: 「非不說子之道也,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孔子要冉求勿畫地自限)

49 博藝善政、嫺於用兵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 之家,可使為之宰也。」 (《論語.公冶長》)
孔子對冉求的訓誨: 求也為季氏宰,無能改於其德,而 賦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吾 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論語.離婁》) 冉有

50 志勇好禮的公西華 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魯人。據《論語》相關記載為孔門前期弟子。
志勇好禮 1. 孔子嘗謂:「赤也,束帶立於朝,可 使與賓客言也。」 2.「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 小,孰能為之大?」 3. 公西華在孔門既以知禮見長,所以當 孔子之喪,他便擔任了「章明志識」 的職事。

51 弟子對孔子的讚美 子貢讚美孔子: 1.「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  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  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  寡矣」(《論語.子張》) 2.子貢駁斥他人詆毀孔子:「仲尼不可毀  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  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人雖欲自  絕,其何傷於日月乎?」(《論語.子  張》)

52 顏回讚美孔子: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 爾,雖欲從之, 末由也已。」 (《論語.子罕》)
孔子登泰山處

53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 桀溺」章
課文賞析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 桀溺」章 孔子上課圖像

54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華侍坐」章 全文主線:「言志」 中心思想:「治國以禮」 篇章結構:脈絡分明、 對話形式,類似精采小說
全文氛圍:孔門師生的情誼,及各人性情緩急、志趣的方向,無不躍然紙上,鮮明而突出。

55 形象展現: 孔子—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子路—直率、自信,一副力挽狂瀾的英雄氣概。 冉求—謹慎、謙虛,「可使足民」的信心。 公西華—長於禮儀外交的雍容氣度。 曾皙—從容、寧靜的淡泊之志。

56 孔子回應弟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 對於子路的「其言不讓」,孔子讚賞之餘,以「哂之」的方式點醒他。 對冉求則許以是治邦之幹才。 對公西華則盛讚「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對曾皙則「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頗有深獲於我心之感。

57 總結: 子路想當軍事家,冉有想當政 治家,公西華想當外交家。而 曾點所要求是一種自在和樂的 生活情調。這種自得無礙的快 樂滋味,當然是令人嚮往了!

58 何以「吾與點也」? 孔子何以有「吾與點也」的感嘆? 漢、魏學者看法:曾點「識時樂道」(參見何晏集解、皇侃義疏)
宋代學者看法:曾點之胸次悠然,氣象不凡,故受夫子賞識。

59 曾點所言誘人的春遊圖景,可能是一狂士的浪漫遐想,也可能是對太平盛世的憧憬,
在孔子經過周遊列國的艱辛與挫折後,也曾有「浮海、居夷」的想法,頓聞此言,不禁又勾起其老安、友信、少懷清平之世的渴望,故嘆息而深許之。

60 「長沮 桀溺」章 本則主旨: 以類似小說場面的文字,記載長沮、桀溺諷刺孔子不能隱居避世,孔子憮然感嘆時 人不能了解其積 極入世、改革社 會的用心。 孔子墓

61 諷刺意味: 子路問津,長沮答以孔子「是知津矣!」而不肯告訴子路渡口。長沮之言,可謂一語雙關,諷刺孔子既以淑世救人為職志,不知津,又如何能指點他人的迷津,而既能指點他人的迷津,則當「知津矣」。

62 人物形象鮮明: 在子路的穿針引線下,從幾句簡潔對話的口吻,配合桀溺「耰而不輟」的動作,孔子「憮然」的表情,長沮、桀溺、孔子三人當時的形象,彷彿就浮現在我們眼前。

63 人物態度呈現: 長沮有點像禪宗機鋒,咄咄逼人;桀溺快人快語,直接教訓;孔子則顯得相當無奈。「我不能跟著鳥獸同群,我不與人來往,又跟誰來往?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必出來改革了!」這一感嘆,真是令人心酸啊!

64 仕與隱的衝突 儒者「知其不可而為」 隱者「知其不可而不為」 辟人之士是「以天下為己任」,但「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有所為有所不為。
辟世之士則是切斷人際政治關係,與草木鳥獸同群,逍遙自我。

65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面對著紛亂的社會,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於是「仕與隱」的抉擇或困境,自春秋時代以來就成為許多知識分子的一大難題。
懷抱道德與政治理想而出仕的努力與挫折,以及懷道遁隱的隱者在社會上所受的崇高禮敬,竟是中國政治文化的兩大特色,確實很耐人尋味。

66 文章結構表

67

68 本課「以」、「如」字用法 孔子與曾皙問答歌謠 孔廟及其弟子祠聯 孔門四科十哲
語文萬花筒 本課「以」、「如」字用法 孔子與曾皙問答歌謠 孔廟及其弟子祠聯 孔門四科十哲 東京孔子廟

69 「以」字用法 字義 例句 因為 1、「以」吾一日長乎爾 2、毋吾「以」也 用 1、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2、加之「以」師旅
3、子路行「以」告 則、就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誰「以」易之

70 「如」字用法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宗廟之事, 「如」會同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字義 例句 或者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宗廟之事, 「如」會同 如果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至於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 然(詞尾)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1 孔子與曾皙問答歌謠 「點兒點兒你幹啥?」 「我在這裡彈琵琶。」 「磞的一聲來站起,我可不與你相比。」 「比不比,各人說的各人理。」 「三月裡,三月三,各人穿件藍布衫。 也有大,也有小,跳在河裡洗個澡。 洗洗澡,乘乘涼,回頭唱個山坡羊。」 先生聽了哈哈嘻:「滿屋子學生不如你。」 (選自朱自清所編的中國歌謠)

72 孔廟及其弟子祠聯 德配天地,泗水文章昭日月 道貫古今,杏壇禮樂冠華夷
觀於海者難為水, 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 譬猶天之不可階, 聖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語上也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泰山孔子崖)

73 孔廟祠聯選錄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德參天地,道貫古今 集群聖之大成,振玉聲金,道通中外 立萬世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 (臺南孔廟)
孔廟四配: 復聖顏淵、宗聖曾參 述聖子思、亞聖孟子

74 孔子弟子祠聯 曾子祠聯: 述格致正誠修齊治平之傳,萬世咸承厥訓 超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而外,一人獨得其宗
衍一人忠恕之心傳,學唯省貴 開萬世治平之事業,道極明新 子路祠聯: 允矣!聖人之徒,聞善則行,聞過則喜 大哉!夫子之勇,見危必拯,見義必為 子貢祠聯: 性道在文章深造自得,廉平稱治績遺愛無窮

75 孔門四科十哲 德行: 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 宰我、子貢 政事: 冉有、季路 文學: 子游、子夏 北京孔廟

76 延伸閱讀 隱與仕的衝突—相關篇章延伸閱讀 曲阜孔子六藝城廣場(六藝爲禮、樂、射、御、書、數 )

77 隱與仕的衝突 —相關篇章延伸閱讀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則
主旨: 楚狂接輿諷刺孔子不能知難而退,隱居避世。 原文: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第十八)

78 問題與討論 臺灣最大的孔子廟——高雄孔子廟

79 一、從第一則所記可以看出子路、冉有、公西華的性格、抱負,各有什麼不同?
答: 子路:「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率直自信 冉有:「方六、七十,如五、 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審慎謙退 公西華:「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雍容謙遜

80 二、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皆抒發己志,孔子何以獨有「吾與點也」的感嘆?
答:子路、冉有、公西華皆表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而孔子何以獨讚許曾點,孔子亦未明言。從曾點的動作、言語來看,他嚮往的是適情悅性的生活,悠然自在的意趣,瀟灑淡泊的風懷。也許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清平之世的渴望。

81 三、孔子與隱者的處世態   度有什麼不同? 答: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以天下為己任,但「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有所為而有所不為。隱者是知其不可而不為,切斷人際政治關係,與草木鳥獸同群,逍遙自我。

82 四、面對「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紛亂社會,你會以什麼態度因應?
答: 面對紛亂的社會,有人積極入世,知其不可而為;有人與時推移,同乎流俗;有人與草木鳥獸同群,逍遙自我。 (鼓勵學生多發 表自己的看法。) 孔子故宅

83 牛刀小試 臺 南 孔 廟

84 第一題 下列有關於論語的敘述,何者錯誤? (A)屬語錄體 (B)朱熹取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  (C)為儒家之重要典籍,乃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編 (D)各篇篇名乃取自首章之前二、三字,與內容有密切關係。 解析   (D)篇名與內容無密切關係

85 第二題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下列詩句何者與此意境最為接近? (A)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B)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C)小人自齷齪,安知曠士懷 (D)男兒欲作健,結伴不須多 解析   (A)出自王籍 入若耶溪 (B)出自陶淵明 飲酒 (C)出自鮑照 代放歌行 (D)出自無名氏企喻歌。

86 第三題 解析:(A)應是子貢巧口利辭,有辯才。子路不善言語 (B) 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公冶長)(C)子游以禮樂治理武城。見論語 陽貨「子之武城……」 (D)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公冶長)。   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賢士各有所長,有關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企業的公關部門,須負責建立公司對內及對外的溝通網路,這樣反應敏捷,能言善道的人,非子路莫屬 (B)國家慶典,外賓蒞臨,可以擔任禮儀、負責接待賓客的是公西華 (C)文化工作也是一個國家興盛的基礎,而善於禮樂教化,期待能讓城鄉都弦歌不輟的是子游 (D)擔任千戶人口的縣長,並將地方行政事務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是冉求。

87 第四題 解析:(A)李白 (C)周幽王 (E)屈原。 【多選】下列詩歌所吟詠的人物,與孔子有關的選項是: (A)揮筆如舞劍/頓見紙上煙霞四起/才寫下清平調的第一句/便驚得滿園子的木芍藥紛紛而落/沈香亭外正在下雪 (B)那長沮、桀溺的諷嘲,也只是式微的塵埃/豈敢於面對我胸中/逐漸長高的泰山 (C)狼來了/燧火愚弄了旌旗/為買一笑/赤地千里 (D)誰知我去魯十四年/都化作臨河的一句/長歎/還不如歸去!修詩 書/作春秋,含笑,栽植/那七十二株等待茂盛的杏樹 (E)面容枯槁,身上長滿青苔/那提著一溼髮而行吟江邊的 人/是你嗎?

88 第五題 解析 :(A)「子由」改為「子游」 (B)(C)政事科。 有關孔門四科十哲,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子由、子夏是文學科之專才 (B)言語科的專才是冉有 (C)子路片言可以折獄,屬言語科的哲人 (D)顏淵不貳過,為德行科代表之一 (E)冉伯牛和仲雍屬德行科的哲人。

89 好站連結 孔廟文化資訊網 http://confucius.culture.tw/
由行政院文建會建置,內容豐富多樣,深度解說孔廟之建築,以及釋奠禮(包涵奠禮的起源、變遷、儀式、空間安排等)。並以主題導覽方式呈現「學宮變遷」、「佾舞」、「孔廟中的牌位」、「孔子及其門生」。網站建有「文物賞析資料庫」,圖文並茂的介紹各種禮器、祭器、樂器、舞器,並以遊戲方式帶領兒童認識孔廟。

90 圖片來源 P1 http://www.lib.ntnu.edu.tw/Art/exhibition/950928/images/27.jpg

91 圖片來源 P36 孔門四科──孔子弟子簡介 P40 余揚元風水諮詢中心(簡) P51、59 孔廟文化資訊網 P57 孔廟文化資訊網 P60、61、72 新意文化教育網 P67 行遊中華/山東旅遊/曲阜旅遊 (簡) P68 神奇的建築藝術 P70 行遊中華/山東旅遊/曲阜旅遊 (簡)


Download ppt "第六課 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