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2 二 海岸的分类 (一) 岩岸 (二) 沙岸 (三) 生物海岸

3 岩石海岸又因破裂构造易被海蚀成凹岸或港湾, 所以按构造线与海岸线的方位关系分为
  岩石海岸又因破裂构造易被海蚀成凹岸或港湾,   所以按构造线与海岸线的方位关系分为   两相平行的纵向海岸达尔马提亚(Dalmatian)型(港湾)海岸   两相垂直或斜交的横向海岸里亚斯(Rias)型(港湾)海岸; 辽宁横向海岸

4 海岸类型是据海岸带的物质组成划分的,分为
  基岩海岸或岩石海岸   沙质海岸   粉沙淤泥质海岸 庄河口 庄河海岸

5 台湾断层海岸

6

7

8

9  生物或生物岩海岸如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等。
海南岛红树林海岸

10 红树林

11 红树林海岸 红树 耐盐、泌盐、先锋植物 淤泥质海岸、河口海岸

12

13

14

15

16

17

18 珊瑚礁海岸 由石珊瑚虫和其他造礁和礁栖生物(如石灰藻、层孔虫、有孔虫、海绵、贝类等)的骨骼及它们分泌的有机质、粘结碳酸盐碎屑而形成的多孔隙岩体称生物礁。

19 珊瑚 热带海洋的腔肠动物 依靠波浪、海流捕食蜉蝣生物 水深:0——30M 海水:温暖、清澈

20

21

22 珊瑚礁——海洋生态重要组成部分——海底雨林

23

24 珊瑚礁——迎着波浪发育、海岸屏障

25 珊瑚礁类型 (1)岸礁:也称裙礁、边缘礁,礁体紧贴海岸发育,以礁坪形式出现,向海一侧为陡坡。
(2)堡礁:也称堤状礁、离岸礁。堡礁是距海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分布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之间隔以潟湖或带状浅海。 (3)环礁:礁体围绕海底较大隆起边缘生长,连接或断续成环状,中间被包围成一潟湖(潟湖水深小于100米,多数小于60米),这样展布的礁体称环礁。

26

27 岛礁

28

29 岸礁 堡礁 环礁

30 环礁 环礁 堡礁 岛礁

31 堡礁

32

33 大堡礁

34 大堡礁

35 堡礁

36 环礁

37 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 (一)海底地貌 海底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平坦,倘若沧海真的变成了桑田,就会发现,海底世界的面貌和我们居住的陆地十分相似:有雄伟的高山,有深邃的海沟与峡谷,还有辽阔的平原。世界大洋的海底像个大水盆,边缘是浅水的大陆架,中间是深海盆地,洋底有高山深谷及深海大平原。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把世界最高峰放进去,都不会露出水面分毫。

38

39 1.大陆架 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呈一自陆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的浅水平台。其范围自低潮线起到洋底向海方向坡度迅速变陡处(称为大陆坡折线或大陆架外缘)为止。 全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向海坡度为0°07′,内陆架略陡于外陆架。陆架表面向洋底方向微倾的坡度不超过1~ 2°,其外缘水深为21~621米,全世界平均为133米。宽度为0(巴拿马西海岸)至1206公里(巴伦茨海陆架),全世界平均为78公里。面积仅占世界大洋面积的7.5%,世界陆地面积的18%。组成物质有两种类型,一种由火成岩组成,缺乏沉积物;另一种由砾、砂、粉砂、粘土等沉积物组成。在大陆架的外缘处,常有一些隆起,即堤坝,来自陆地的大量物质堆积在近岸到陆架外缘堤坝为止的范围内。堤坝有的由火成岩作用形成,也有海藻构成的礁石或盐丘构造等。堤坝处沉积厚度达2公里左右。中国渤海大陆架平均水深仅18米,最大水深85米以上,黄海大陆架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44米以上。分布在岛屿四周的陆架称为岛架,宽度狭窄,仅十余公里至数十公里,坡度较大,一般为数十分,岛架外缘水深110~200米,岛架上一般冲刷作用十分强烈。大陆架上常有油气资源分布,许多著名的大油田均位于大陆架海域

40 2.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向大洋更深部分下倾直到深海盆地或海沟为止的斜坡地带。其坡度范围为3~6°,平均4°,深度100~300米至1400~3200米,宽度为20~100公里。若以水深2000米作为大陆坡坡麓的平均深度,则全世界大陆坡面积约占洋底面积的8.5%,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地形特征之一。它包括以下几种二级海底地貌单元:大陆坡斜坡、海底高原、海脊、海槽等。正如岛架与大陆架相对应,岛坡也与大陆坡相对应。大陆坡的沉积物系大陆架物质受浊流、海流、块体崩落及入海河流搬运、沉积而成,主要是软泥和细粒、夹杂贝壳的泥质砂,其中泥约占60%,砂占25%,岩块和砾石占15%,生物壳屑和软泥占5%。大陆坡表面常被细沟和海底峡谷所切割,类似于陆地上的山坡。崩落物堆积在大陆坡上可形成丘状地形。

41

42

43

44

45 3.大陆隆 介于大陆坡末端与深海平原之间的缓坡地带。有的文献曾称为大陆基。中国有些学者将其作为大陆坡的一个二级海底地貌单元。一般始于水深1400~3200米处,止于深海平原边缘。大陆坡底有海槽存在的地方,大陆隆缺失。大陆隆的坡度为1/2000左右,有些较陡的可达1/100。与大陆坡相比,其坡度显著变缓,地势明显展宽。大陆隆的宽度自0至600公里不等,显著大于大陆坡的平均宽度(20公里)。组成物质主要是沉积物,系陆架和陆坡上的物质受重力崩塌、滑坡及蚀流搬运、堆积而成。大陆隆地带也是深海扇从海底峡谷向外扩展的地带。

46 4.边缘海沟 指的是海底呈长条形,深度很大( 一般超过6000米 ) ,位于板块分界处的负地形单元。 海沟是地球表面地形最低的地带,也是规模仅次于洋脊的地形地质单元。海沟与旁侧海底之间的落差一般达几千米,延伸数千公里,但宽度通常不超过100公里。例如汤加海沟深度大于9000米的地段延伸达700多公里,但宽度只有3-7公里;中美海沟深度超过4000米的地段长达2300公里宽度也仅有10-50公里。海沟多位于深海的边部。其横断面呈不对称 的“v”形。陆侧坡度较陡,洋侧 较缓。如汤加海沟陆侧坡度8- 15度,洋侧位3-8度。

47 5.弧后盆地 在岛弧与大陆之间以及岛弧与岛弧之间的海域称为边缘海,其中的深水盆地往往具有洋壳结构,深达数千米。因位于岛弧后方(即陆侧),又叫弧后盆地。

48 6.深海平原 又称深海盆地。大洋盆地中特别平坦的部分。底部坡度为1/1000~1/10000。地壳厚度6~8公里左右,属大洋型地壳。盆地中平均堆积厚度为1公里。沉积物来源于大陆架,由浊流通过大陆坡堆积于大洋盆地中最低部位。1947年对中大西洋海岭调查,首次运用水下声纳装置进行海底连续测深,发现了深海平原。1948年 瑞典深海考察队用同样技术在 印度洋中也发现深海平原。以 后在其它大洋中也陆续发现。 深海平原最常见于大陆隆的向 海一侧,终止于深海丘陵的向 陆一侧。

49 7.大洋隆起 大洋隆起具备复杂的形态,有的为块状山有的为线装山脉。

50 8.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它全长6.5×104km,顶部水深大都在2~3km,高出盆底1~3km,有的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宽数百至数千千米不等,面积占洋底面积的32.8%,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

51

52 大西洋中脊的峰是锯齿形的,分布在大西洋中间,大致与东西两岸平行,呈“S”形纵贯南北。
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歧分三支,呈“入”字型展布; 在太平洋内,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呈倒“L”字型展布,故称东太平洋海隆。

53

54

55

56

57 (二)海底沉积物 滨海沉积 滨海或称近岸带环境是指从特大高潮线至深度为浅水波半波长的区域,是海洋与非海洋过程相互作用的地带。海洋过程受波浪、潮汐、海流等因素控制;非海洋过程则有河流径流量、流速及固体载荷的性质和数量等因素的制约。由于这些参数具有多变性,故近岸滨海不同环境的沉积机理和沉积产物就有所不同。(可细分为p-235) (1)机械沉积: (2)生物沉积: (3)化学沉积:

58 大陆架沉积 大陆架为浅海环境,其沉积作用和沉积相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作用等过程的控制。陆架泥沙的搬运、沉积以物理过程为主,主要作用营力是潮汐、风暴及风海流,另外还有因温、盐梯度和科氏力造成的密度流、地转流以及由大洋进入陆架区的洋流。内陆架以潮流及风暴浪的作用为主,外陆架以洋流作用为主。

59 根据经典性观点,现代陆架上主要分布着三种沉积物:
(1)残留沉积:是与现代水动力环境不相适应的沉积物,它们形成于更新世末低海面时期,在全新世海侵后基本未被改造,仍保留着原来的岩性、结构、构造、化石以及沉积地形等。残留沉积以砂为主,大都分布在外陆架,现代沉积速率低的内陆架上也有分布。 (2)现代沉积:沉积物的属性与目前所处的沉积环境相一致,处在统一的动态平衡系统之中,主要为陆源碎屑,一般由砂或泥组成,取决于河流输入的类型。现代沉积物大都分布于内陆架,向海变薄,外陆架很少分布。 (3)准残留沉积:是指受现代陆架物理(主要是海洋动力)、生物和化学过程改造过的残留沉积,也称变余沉积,其性质介于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之间。

60 大陆坡-陆隆沉积 大陆坡-陆隆环境中的沉积作用与大陆架不同,除受地质构造环境、海面变化、物质来源及生物活动影响外,主要受块体运动、大洋深层热盐环流及水柱中的沉降等过程的控制。陆坡-陆隆堆积了大量以陆源成分为主的沉积物,厚度可达2000~5000m。

61 大洋沉积 大洋沉积物由生物组分(钙质和硅质)及非生物组分(陆源、自生、火山及宇宙尘埃)组成,它们的相对丰度是大洋沉积物分类命名的基础。大洋沉积物的分类可归纳为三种主要形式: (1)以水深分布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2)以成分、粒度为主要依据的分类; (3)以成因为主要依据的分类。按大洋沉积物的成因将其分为远洋粘土、钙质生物、硅质生物、陆源碎屑和火山碎屑沉积五种主要类型。

62

63 此外,纬度、海水深度、地质气候等各种因素都决定了海洋沉积的形成。


Download ppt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