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汉书》与《史记》对比 教者:石玉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汉书》与《史记》对比 教者:石玉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汉书》与《史记》对比 教者:石玉宁

2 两书合称为: “史汉” 230年左右 《<汉书>的价值》,完成下面《汉书》与《史记》对比的练习: 《汉书》 《史记》 体裁
《汉书》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体裁 时间跨度 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30年左右 3000多年 本纪、列传、世家、书、表 纪、表、志、传 两书合称为: “史汉”

3       苏武传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书 苏武传》载: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4

5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版图非常地辽阔,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也经常出兵反击他们。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藉此拉拢彼此之间的邦国友谊。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出使的那一天,苏武手中持着长长的「汉节」,那是邦国之间互相往来的信物,他带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和平使团,随着一声威武的号令,庄严而肃穆地启程。他们带着丰厚的礼物,放眼望去,那浩荡的队伍展现出无比的威德,要传达给远方匈奴的,是大汉民族对于战争永远不再发生的殷切期望。但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

6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   叛变的人是缑王和常虞,他们想劫持单于的母亲归顺汉朝。常虞和苏武的副使张胜,过去曾经有过密切往来,结果不但张胜被连坐,连苏武也无辜地受到了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和平的任务尚未完成,即遭此劫难,让苏武非常痛心。单于知道苏武为人忠贞爱国,于是想要借机劝他投降,就派遣卫律等人去游说,苏武义正辞严地说:如果我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就算是活着,也没有颜面再回到汉朝!说罢,抽出配刀,往自己身上刺了进去。一时间,鲜血喷洒而出,他倒在了一片血泊中。卫律大惊失色,赶紧冲上前去救他,医治了半天之久他才苏醒过来。

7 单于看到苏武的志节这么样地高迈,内心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就利用卫律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请他为匈奴效力,但是均被苏武断然回绝了。
第三段:第4自然段 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单于看到苏武的志节这么样地高迈,内心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就利用卫律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请他为匈奴效力,但是均被苏武断然回绝了。

8 第四段:第5、6自然段 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后来,恼羞成怒的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把他活活地饿死,逼他投降。奇迹出现了,几天之后,苏武居然没有死。单于被他惊吓坏了,以为他一定是个神人。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几只公羊,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苏武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艰难地活下去。六年过去了,有一次,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去打猎,惊奇地发现苏武居然还活着。在这种严酷恶劣的环境中,人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于靬王被他深深地感动了,他默默地送来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于靬王过世,而苏武赖以生存的这些财物却全部被偷走了,又回复到从前那种艰苦不堪的日子。

9 第五段:7、8自然段 李陵劝降 完全失败   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在投降匈奴之后,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人格,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而这次受命于单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面对苏武,李陵费尽唇舌,但苏武还是断然拒绝。李陵听了之后百感交集,一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赞美苏武是一位真正的义士,并对自己的苟且偷生悔恨不已。回去之后,他送来了几十头牛羊,希望能改善苏武的生活。不久之后,汉武帝驾崩了,当李陵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苏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10 第六段:9、10自然段 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   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声势浩大的使团,现在只剩凄冷的九个人,怀着无尽的伤感,踏上返乡的道路。他回到京师,奉上太牢,泪流满面地拜谒了汉武帝的陵墓。朝廷有感于他的志节,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后来宣帝封他为「关内侯」。苏武把财产全部分送给亲朋、故旧,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他的妻子已经改嫁,儿子因被连坐而死,而他自己也已经白发苍苍了。苏武得到了天下人对他的敬仰,不但是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

11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木多]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革是]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12 D 动词,一同出发 练习:阅读第一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 一项是:( )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赠送)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 一项是:( ) A、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赠送) B、武帝嘉其义(嘉奖) 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偿) 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共同,一起) D 动词,一同出发

13 B A 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答其善意 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答其善意 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B、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C、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A

14 C 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身战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身战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B、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C

15 5、翻译下列句子: (1)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16 5、找出下列句子中翻译的问题: (1)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且鞮单于刚刚成立,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的君主我的长辈啊!” 正确翻译: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单于更加骄傲自大,不是汉王朝所见到的那样。 单于更加骄傲自大,不是汉王朝原来所期望(的能增加友好的结果。 )

17 5、翻译下列句子: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对汉友善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着代表使者身份的符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18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19 1、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 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阅读文章第二段,指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 1、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 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 3、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 )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 ) 5、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 )( ) 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 )( ) 适逢 被困于 率领 埋伏弓箭手 财物。今义:货品 连夜,名词作状语 逃亡

20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21 B 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阅读第三段,完成下列练习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拜访)
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拜访) B、覆武其上,蹈其背 (踏上) C、见犯乃死,重负国 (更加) D、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监禁) B

22 D 2、下列红色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2、下列红色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 ) D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B、惠等哭,舆归营 C、左,乃陷大泽中。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3 C 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事如此,此必及我
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事如此,此必及我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笑于大方之家 D、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C

24 3、写出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2)虞常果引张胜。 引佩刀自刺 当是时,项王在睢阳,……则引兵还。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粱父即楚将项燕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25 (1——3段)翻译下面句子: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3、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4、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26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去),顺便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7 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的人,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3、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节操壮烈,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

28 4、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被(匈奴)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5、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

29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30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31 阅读第四段,完成下列练习 D C 1、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A 女为人臣子 B 畔主背亲 C 头县北阙 D 复举剑拟之
1、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A 女为人臣子 B 畔主背亲 C 头县北阙 D 复举剑拟之 2、下面红色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 ) A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 反欲斗两主 C 空以身膏草野 D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C

32 D 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B、明日复然 项王然其言 C、君因我降 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
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会论虞常 会武等至匈奴 B、明日复然 项王然其言 C、君因我降 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 D

33 4、为了使苏武投降,采用了手段是: 1、 2、 3、 笼络(候问、会论、募降者赦罪) 威逼(举剑拟之) 利诱(富贵如此)

34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35 A 练习:阅读第5、6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 一项是:( ) A、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屠杀)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有误 一项是:( ) A、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屠杀) B、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苦) C、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隔离 ) D、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相连治罪) A

36 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绝不饮食 B、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C、人众徙去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C

37 D 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天雨雪。 A、羝乳乃得归。 B、檠弓弩。 C、仗汉节牧羊。
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天雨雪。 A、羝乳乃得归。 B、檠弓弩。 C、仗汉节牧羊。 D、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D

38 A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B、单于愈益欲降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C、不顾恩义,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A

39 5、翻译下列句子: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2)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3)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4)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40 作业: 通过合理想象,以苏武为主角,运用环境、心理、行动等描写手法,将“苏武牧羊”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小故事。

41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後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42 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

43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44 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45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无误一项是:( ) B 练习:阅读第7、8段,完成下列练习题目: A、不敢求武(寻求) 故使陵来说足下(劝说)
1、下列红色的词语解释无误一项是:( ) A、不敢求武(寻求) 故使陵来说足下(劝说) B、孺卿从祠河东後土( 祭祀)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更改) 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灭族) 信义安所见乎?(表现) D、自分已死久矣(料定) 陵恶自赐武(凶恶) B

46 2、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武使匈奴明年 B、扶辇下除 C、置币遗单于 D、请毕今日之欢 D

47 B 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活用归类相同的是( ) (1)诚甘乐之 (2)加以老母系保宫。 (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3、下列句子中红色字活用归类相同的是( ) (1)诚甘乐之 (2)加以老母系保宫。 (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4)劾大不敬。(5)梁以此奇籍。 (6)空自苦亡人之地, (7)效死于前 A (2) (3) (6) B (1)(5) C (1) (7) D (4) (7) (6) B

48 A 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B、宦骑亡 空自苦亡人之地。
4、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B、宦骑亡 空自苦亡人之地。 C、子卿壹听陵言。 六王毕,四海一。 D、杀身自效 效死于前! E、旦夕临数月。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A

49 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向”,向着;“呕”,吐 “毡”,毛织的毡毯。 1)南乡号哭,欧血。 2) 因泣下沾衿,
3) 子为父死亡所恨。 4) 与武决去。 5) 畔主背亲。 6)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7)女为人臣子 8)与旃毛并咽之 “向”,向着;“呕”,吐 “襟”,衣襟 “无” “诀”,辞别 “叛,背叛” “弆”,收藏 “汝”,你 “毡”,毛织的毡毯。

50 9)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10)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11)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12) 前以降及物故。 夙 夕

51 3、信义安所见乎? 4、冀君实或见恕也。 5、敢陈愚见。 6、指出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及意义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何以女为见?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看见 表现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见解,见识。

52 7、指出下列句中“一”字的用法及意义 1、子卿壹听陵言。 2、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3、六王毕,四海一。 (同“一”) (副词,一定,务必)
(数作动,统一)

53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 1、武等实在。 2、武使匈奴明年。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4、如惠语让单于。 5、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6、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 7、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54 三、指出下例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
1、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 2、得夜见汉使。 3、檠弓弩。 4、惠等哭,舆归营。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6、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7、诚甘乐之。 8、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9、宜皆降之。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意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

55 (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10、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1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12、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13、天雨雪 14、羝乳,乃得归。 15、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56 四、指出下例句子特殊句式的种类: 1、梁父即楚将项燕。 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判断句) 3、虽欲报恩将安归?
4、见犯乃死,重负国。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 7、信义安所见乎? 8、武使匈奴明年 (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57 五、李陵劝降对刻画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是: 反衬 ( )出苏武 ( )的高贵品质,使苏武形象更加( )、( )。 鲜明 突出
( )出苏武 ( )的高贵品质,使苏武形象更加( )、( )。 不计个人得失、舍身为国 鲜明 突出 六、苏武坚持民族气节19年,靠的是什么? 不屈气节、不辱使命 靠的是( ) 的爱国精神,靠的是( )的浩然正气。 忠于国家、视死如归

58   许止净先生说,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千古。想想看,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是一无所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可是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一住就是十九年,这岂不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节义感动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当中的呵护吗?或者说,这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最真实的写照。


Download ppt "《汉书》与《史记》对比 教者:石玉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