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苏武传 班固《汉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苏武传 班固《汉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苏武传 班固《汉书》

2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书·苏武传》载: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 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3 《汉书》(《前汉书》) 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续完成。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

4

5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6 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7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上,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8 思考:卫律采用怎样的策略劝降苏武?苏武如何应对?
举剑威吓 名利诱惑 性命相逼 苏武 不动 不应

9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0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1 思考: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12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鸿雁传书

13 探究:“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请细细品味,这看似平实的记述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万千感慨?
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而回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

14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 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
出使匈奴 以求通好 虞常谋反 牵连苏武 卫律逼降 苏武不屈 流放北海 持节牧羊 苏武归汉 名垂青史

15 《苏武传》结尾“赞曰”: 孔子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16 艺术手法 将人物置于典型环境、尖锐的斗争中进行刻画。 社会历史环境:汉与匈奴关系错综复杂; 苏武出使,因突发事变而滞留匈奴。
自然环境: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 尖锐斗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手段卑鄙的卫律,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

17 对比鲜明 张胜:遇事糊涂,败露后叛变,丧失骨气。 苏武:遇事清醒,临事不惧,有骨气。 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为虎作伥。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大义凛然。

18 关于气节的名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ownload ppt "苏武传 班固《汉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