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引 言. 1. 引 言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 引 言. 1. 引 言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1. 引 言

3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4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5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酈生陸賈列傳〉 陸生時時前說稱 《詩》、《書》 。高帝罵之曰: 「迺公居馬上而 得之,安事《詩 》、《書》!」 陸生曰: 「居馬上得之, 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 、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 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 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 ︻史記︼ 司馬遷著 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鄉使秦已并天下,行仁,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高帝不懌而有慚色 ,迺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 陸生迺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

6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賈誼( B.C.) 《過秦論》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潔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杜牧( ?) 〈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嗚乎!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7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 毛澤東 ( )

8 1:2 221B.C.秦帝國統一是 中國史重大轉捩點, 深具世界史之意義。

9 1:2 221B.C.秦帝國統一是中國史重大轉捩點,深具世界史之意義。
◎ 本講問題 ◎ 秦何以能在戰國時代局勢之中統一中國? 秦如何統治中國?秦帝國與亞歷山大帝國比較有何特殊意義? 秦帝國何以覆亡?秦帝國之興亡有何歷史教訓?

10 2. 秦何以 統一中國

11 2:1 處在 「歷史結構的必然」

12 春秋戰國時代五百年的巨變: 社會階層的變動、尚賢政治與寒素的躍昇: 因為: 政治結構的改變:封建氏族到郡縣 經濟:莊園到工商
2:1 處在「歷史結構的必然」 春秋戰國時代五百年的巨變: 社會階層的變動、尚賢政治與寒素的躍昇: 因為: 政治結構的改變:封建氏族到郡縣 經濟:莊園到工商 造成: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 任德

13 戰爭的頻仍與新階級的興起: 戰爭頻仍 戰國468餘次 ―→ 春秋1211餘次 因為戰國時代: 列國兼併 鐵製兵器 戰爭方式的改變
2:1 處在「歷史結構的必然」 戰爭的頻仍與新階級的興起: 戰爭頻仍 戰國468餘次 ―→ 春秋1211餘次 因為戰國時代: 列國兼併 鐵製兵器 戰爭方式的改變 所以戰國時代的戰爭更為激烈。

14 引起或加速新階級的形成: 2:1 處在「歷史結構的必然」 將領: 春秋:孫武(535-?B.C.):《孫子兵法》吳王闔閭十三篇。
2:1 處在「歷史結構的必然」 引起或加速新階級的形成: 將領: 春秋:孫武(535-?B.C.):《孫子兵法》吳王闔閭十三篇。 戰國:孫臏(生卒年不詳) 秦昭王(在位於 B.C.)破趙長平,又進攻邯鄲 信陵君魏無忌(?~243B.C.)、楚春申君黃歇( B.C.)救趙 魏王如姬晉鄙朱亥救趙,侯嬴自剄,信陵君留趙十年 平原君趙勝 孫臏,齊人,齊將田忌下─上,上─中,中─下,齊威王 龐涓,魏。 魏,趙攻韓,韓告急於齊,十萬 → 五萬 → 三萬 馬陵之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15 「定於一」 遊士:蘇秦、張儀 社會價值觀的建立 → 任俠風氣的形成
2:1 處在「歷史結構的必然」 遊士:蘇秦、張儀 社會價值觀的建立 → 任俠風氣的形成 《史記‧遊俠列傳》戰國四公子: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例:信陵君,魏昭王少子,隱士侯嬴,大梁夷門魏安釐王廿年(257B.C.)。 「定於一」

16 2:2 秦國的特殊條件

17 廣納人才:范睢入秦 制度改革:商鞅,二十等爵制 產馬及精銳騎兵 (閱讀:司馬遷:《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2:2 秦國的特殊條件 廣納人才:范睢入秦 (閱讀:司馬遷:《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制度改革:商鞅,二十等爵制 (參閱:〔日〕西嶋定生著,武尚清譯: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2004) 產馬及精銳騎兵

18 ︻史記︼ 司馬遷著 2:2 秦國的特殊條件 〈張儀列傳〉
2:2 秦國的特殊條件 ︻史記︼ 司馬遷著 秦人捐甲徒袒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夫秦卒與山東之卒,猶孟賁之與怯夫;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   張儀(?-310B.C.),戰國時期   魏國人,著名的政治家。在群雄   紛爭的戰國時期,張儀爲了實現   政治抱負,以連橫之策遊說於列   國之間,爲秦王朝統一六國打下   了堅實的基礎。 〈張儀列傳〉 …秦帶甲百餘 萬,車千乘, 騎萬匹,虎賁 之士跿跔(徒 跣)科頭(不著 兜謽)貫頤(彎弓)奮戟者,至不可勝計。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後蹄閒三尋騰者,不可勝數。山東之士被甲蒙冑以會戰,

19 3. 秦如何 統治中國?

20 ︻史記︼ 司馬遷著 〈秦始皇本記〉 3. 秦如何統治中國?
3. 秦如何統治中國? 〈秦始皇本記〉 ︻史記︼ 司馬遷著 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 ,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 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 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

21 ︻史記︼ 司馬遷著 3. 秦如何統治中國? ,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 ,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
3. 秦如何統治中國? ︻史記︼ 司馬遷著 ,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 ,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 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 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 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 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 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 子自稱曰朕。」王曰:「去 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 曰皇帝,他如議。」制曰: 「可。」 ,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 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 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 ,滅其國。齊王用后勝計, 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 虜其王,平齊地。寡人以眇 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 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 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 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 。」丞相綰、御史大夫劫、 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 ,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

22 3:1 思想控制:焚書 李斯( B.C.)

23 ︻荀子︼ 荀況著 3:1 思想控制:焚書 李斯(280-208 B.C.) 〈疆國篇〉 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 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入其國,觀其士大夫, 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 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 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 ,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 古之士大夫也。觀其朝廷 ,其間聽決百事不留,恬 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 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 也;是所見也。 〈疆國篇〉 應侯問孫卿子曰 :「入秦何見? 」孫卿子曰:「 其國塞險,形勢 便,山林川谷美 ,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 。入境,觀其風俗,其百 姓樸,其聲樂不流汙,其 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順, 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 ?B.C.

24 3:2 制度改革與資源控制

25 3:2 制度改革與資源控制 收天下兵器 遷富人於咸陽

26 ︻史記︼ 司馬遷著 3:2 制度改革與資源控制 〈商君傳〉
3:2 制度改革與資源控制 ︻史記︼ 司馬遷著 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 ,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 ,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商君傳〉 孝公曰:「善」 ,以衛鞅為左庶 長,卒定變法之 令。令民為什伍 ,而相牧司連坐 。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姦者與降敵同罰。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 390?-338B.C.

27 4. 秦帝國統治政 策何以失敗: 與亞歷山大帝國比較

28 4:1 違反時代人民之希望

29 4:1 違反時代人民之希望 苦干戈──定於一      長城      阿房宮      開疆拓土

30 4:2 沿舊制: 會稽──漁陽

31 4:3 亞歷山大帝國政策 及其問題

32 亞歷山大的東征及其政策: 4:3 亞歷山大帝國政策及其問題 335 B.C. 平定希腊各邦 334 B.C. 率軍東征
亞歷山大帝國的疆域 4:3 亞歷山大帝國政策及其問題 335 B.C. 平定希腊各邦 334 B.C. 率軍東征 B.C. 征服波斯 B.C. 平定中亞 B.C. 平定印度 323 B.C. 6月13日 逝世 亞歷山大的東征及其政策:

33 多樣形式下的統一政策 統治基礎: 韋伯(Max Weber) 「神性的權威」 納「多」於「一」 「異」中求「同」
4:3 亞歷山大帝國政策及其問題 多樣形式下的統一政策 統治基礎: 韋伯(Max Weber) 「神性的權威」 (Charismatic Authority) 納「多」於「一」 「異」中求「同」

34 馬其頓王  科林斯同盟 波斯王國大王  世界帝國大帝
4:3 亞歷山大帝國政策及其問題 帝國之發展歷程: 馬其頓王  科林斯同盟 波斯王國大王  世界帝國大帝 面對不同民族展現不同面貌: 馬其頓舊部  腓力王繼承人 科林斯同盟之希臘人  霸主、捍衛傳統自由之領袖 亞洲子民  帝王、主子

35 包容歧異的文化政策 將東方世界希臘化 融合東西兩大世界之文化因素於一爐而冶之: (混同政策,policy of fusion):
4:3 亞歷山大帝國政策及其問題 包容歧異的文化政策 (混同政策,policy of fusion): 將東方世界希臘化 (於各地建設「亞歷山大城」共70餘座)。 融合東西兩大世界之文化因素於一爐而冶之: 服飾:放棄馬其頓傳統的無袖外套,改穿波斯人的紫袍。 行為:社會行為上:鼓厲各族通婚 行政制度:「分而治之」原則 思想:採波斯之俯伏崇拜禮。

36 亞歷山大政權的合法化(legitimacy)與階層化之間的問題:
4:3 亞歷山大帝國政策及其問題 亞歷山大政權的合法化(legitimacy)與階層化之間的問題: 「傳統的權威」→ 「神性的權威」 (traditional authority) 腓力王之子 → 亞蒙神之子 ◎因脫離希臘貴族身分,引起馬其頓舊部之不滿,伏下帝國分裂的遠因

37 5. 結 論

38 5:1 歷史變中的制度 「因時而變」

39 5:1 歷史變中的制度「因時而變」 ︻莊子︼ 莊周著 〈天道篇〉 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

40 5:2 歷史變遷中有其不變者:順民心之向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41 5:3 歷史巨變中個人的 「自由」與「必然」

42 人民在歷史變局中獲得自由,但也付出了自由的代價
5:3 歷史巨變中個人的 「自由」與「必然」 人民在歷史變局中獲得自由,但也付出了自由的代價 自由 ←→ 必然 個體 ←→ 群體

43 人從封建桎梏中解放出來 ,成為自由人,彰顯其個 體性,展現個體的風采( 如墨子,468-376B.C.)與能力(如蘇秦
5:3 歷史巨變中個人的 「自由」與「必然」     人從封建桎梏中解放出來     ,成為自由人,彰顯其個     體性,展現個體的風采( 如墨子, B.C.)與能力(如蘇秦 :「妻不下堂,嫂不為炊」 ),但他們在展現個體能 力中,都無意中為大一統 帝國的來臨鋪路。

44 5:3 歷史巨變中個人的 「自由」與「必然」 社會變動必然帶動價值觀的變化。

45 閱讀作業

46 黃俊傑:〈亞歷山大帝國的政策及其問題〉,收入黃俊傑:《歷史的探索》(臺北:水牛出版社,1981)。
閱讀作業 Chun-chieh Huang, 2002/11, “The Ch’in Unification (221B.C.) i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in Q. Edward Wang and Georg G. Iggers eds., Turning Points in Historiography: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Rochester: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2002). 黃俊傑:〈亞歷山大帝國的政策及其問題〉,收入黃俊傑:《歷史的探索》(臺北:水牛出版社,1981)。

47 思考問題

48 思考問題 秦一宇內,一統中國,始立皇帝之制。試就思想史及制度史之立場,申論所以致此之由。
試就春秋戰國時代諸國間之文化交流之史實,申論「六王畢、四海一」的社會文化基礎。 《商君書》〈開塞篇〉將中國古代史的演變分成三階段說:「上世親親而愛私,中世尚賢而說仁,下世貴貴而尊官」,你認為這種說法能否成立?如能成立,則所謂「上世」、「中世」及「下世」所涵蓋之時間範圍何在?如不能成立,則其理由何在?試以古代社會政治史之具體史實為例加以論證。 中國歷史自秦帝國以降,統一與分裂交迭出現,秦漢大一統之後有魏晉南北朝之分裂;隋唐大一統之後有五代十國之分裂,繼之以大宋帝國的統一。明清大一統之後,出現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請問造成上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現象的原因何在?試就己見申論之。

49 第二講結束 請記得上網填寫心得


Download ppt "1. 引 言. 1. 引 言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