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鱼类病害防控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孔祥会
2
一、鱼病发生原因
3
基本概念 鱼病,就是致病因素作用于鱼体,使其新陈代谢失调,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扰乱鱼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鱼病学是研究经济鱼类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一门科学。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理论是总结实践得来,反过来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4
鱼病发生原因 I 病原体 II 鱼体 III 水体
5
(一)病原体 1、微生物病原(传染性生物) 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 此类疾病的特点: 发病速度快、来势猛、死亡率高 如:淡水鱼类爆发性流行病(细菌性败血病)、烂鳃病、打印病、赤皮病、鲤春病毒病及鳃霉病、肤霉病等。
6
2、寄生虫(侵袭性生物) 也称“寄生虫”,主要指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 此类疾病的特点: 直接死亡率低,易引起继发感染;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对鱼苗威胁大。 如:孢子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绦虫病、中华鳋、锚头鳋病等。
7
3、敌害生物 凶猛鱼类、鸥鸟、水蛇等直接吞噬鱼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伤害幼鱼;青苔、水网藻等危害鱼苗。
8
(二)水体 1、水温 鱼类对温度的要求分为广温型和狭温型。
如:鲤、鲫、鳊、草鱼等可以在2-30℃的水体中正常生活;罗非鱼、淡水白鲳在水温低于12℃就会死亡。
9
2、溶解氧 常见鱼类所需溶氧范围(mg/L) 品种 适宜范围 开始浮头 窒息死亡 白 鲢 5.5~8 1.75 0.6
品种 适宜范围 开始浮头 窒息死亡 白 鲢 ~ 团头鲂 ~ 草 鱼 ~ 鳙 鱼 ~ 鲤 鱼 ~ 鲫 鱼 ~ 轻度缺氧引起生长变慢,饲料系数提高;长期亚缺氧引起烂鳃病;溶 氧过高会引起气泡病。
10
造成溶氧缺乏的因素 养殖密度过大 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硫化氢、氨态氮) 浮游动物过量 浮游植物不足 高温
11
3、酸碱度(PH值) pH值最适为7.5-8.2间,一般应保持在6.5-8.5之间。
12
4、水中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 Na、Ca、K、Me、Fe、Al等常见元素及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阴离子是鱼类生活、生长必需的成份。汞、锌、铬等元素,当其微量时能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超过一定限度会引起中毒反应。 影响鱼类生长的有毒化合物: 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
13
(三)鱼体(内在因素) (一)品种差异 不同的品种对同一种病原具有差异化的免疫能力。
例如:打印病只会发生在细鳞鱼和无鳞鱼身上;白鲢不易感染细菌性肠炎,鳃上大量寄生鳃隐鞭虫而不会发病;但草鱼、青鱼恰恰相反,极易感染肠炎,有少量鳃隐鞭虫就会发病。 (二)个体差异 同一池塘的同种同龄鱼中有的患病死亡,有的根本未发病,明显体现出免疫能力的个体差异。 因此,鱼类对病原的敏感性强弱与其自身的遗传性质和免疫力有关,而生理状态、营养条件、生活条件等也能影响鱼类对病原的敏感性。
14
(四)人为因素 1、放养密度不恰当 2、混养比例不恰当 3、饲养管理不恰当 4、技术操作不细致
15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环境、机体、病因, 三者中任何一种变化都会打破平衡,导致 疾病发生,健康受损。 环境 病因 机体
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表现为健康 机体 环境、机体、病因, 三者中任何一种变化都会打破平衡,导致 疾病发生,健康受损。
16
二、鱼病的检查和诊断
17
鱼病的检查和诊断 观察鱼塘 目检 镜检
18
(一)观察鱼塘 1、鱼的活动情况 健康鱼敏捷,患病鱼迟缓; 健康鱼集群,患病鱼独游; 寄生虫(零星死亡、病程长) 水面打转 狂躁跳跃
水质中毒(大批死亡、病程短)
19
2、鱼的摄食情况 正常的鱼摄食时,抢食力强,且食量比较稳定。如果发现鱼的食量逐渐减少,甚至绝食,应迅速检查病因。 肠 炎 慢性疾病
肠 炎 慢性疾病 亚硝酸盐高、缺氧 摄食减少
20
3、鱼的体色变化 患病的鱼背部和头部发黑,如细菌性肠炎病等; 鱼体发白,如白皮病; 体表分布白点,如粘孢子虫或小瓜虫;
红鳍、红腹、红头盖,如出血病等;
21
4、鱼栖息环境 酸性水环境 -肠炎、赤皮、烂鳃、打粉病 弱碱性水环境 -中华鳋、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 低温、瘦水- 水霉病、鲤春病毒病
低温、肥水- 痘疮病、竖鳞病
22
(二)目 检 鱼 体 将活的或刚死的病鱼捞出放在盘中(最好用白盘),依次检查头部、口腔、眼睛、鳞片、鳍条等部位 。
23
1. 目检鱼体体表 (1)体表寄生大型寄生虫,如中华鳋、锚头鳋、鲺、钩介幼虫、线虫等很容易被发现 。
24
(2)目检病鱼体表各部位有无充血、发炎、溃烂、变色、粘液增多、粗糙、肿胀、小点、畸形。
鱼体粘液增多-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 鱼体粘液减少-维生素缺乏、应激反应、过量添加喹乙醇。 鳞片竖起-竖鳞病; 鳞片脱落发红-赤皮病、疥疮病、打印病
25
(3)目检鱼鳃 缺氧:鳃紫红发暗、肿胀。 指环虫寄生:鳃盖张开、鳃丝暗灰色 车轮虫寄生:鳃丝鲜红、鳃片表面发白雾。 中华鳋寄生: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形似小蛆,俗称“鳃蛆病”。 细菌性烂鳃:鳃丝末端腐烂,粘液较多,严重时鳃盖透明、鳃丝失血坏死。 药物刺激:鳃发暗、粘连、肿胀。
26
(4)目检病鱼鳍条 鳍条边缘发白,形成一白色环带,表明体内已感染细菌,须抗生素治疗。 鳍条间隙或表面有大量气泡,则患气泡病。 鳍条附着半透明胶酯状不规则物质,则患痘疮病。 鳍条附着突起白点,疑为孢子虫病;不突起白点,疑为小瓜虫病。
27
(三)镜 检 检查方法是从病变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置于载玻片上;若是从体表或鳃处取的加上少量普通水;若是内脏组织则需用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并稍加压平,于显微镜下观察,因镜检面积小,为了准确无误,每个病变部位或器官最好观察3~4个以上不同点。
29
一
30
解剖,以检查肠道为主,从鱼体一侧沿肛门处向头部斜上方剪开腹腔部分,
首先,观察是否有腹腔积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如线虫、绦虫等)。 其次,观察鱼体内脏颜色、形状、大小是否正常, 然后用剪刀剪断靠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取出内脏,置于盘中,把各器官逐个分开,并轻轻去掉肠道中的粪便,进行观察。 一般肠道中大型寄生虫容易看到,如是细菌性肠炎则表现为肠壁充血、发炎;而寄生性球虫病、孢子虫病则表现为在肠的内壁有许多小白点 。
31
解 剖
32
常见主要内脏器官病变 肠炎(细菌性肠炎、应激性肠充血、肠炎型出血病) 肝病(脂肪肝、肝胆综合病、药损肝) 腹腔感染(腹积水、膘炎)
33
鱼病诊断应注意事项 1、病体解剖检查必须与调查访问结合。 2、解剖工具必须洗干净。 3、供检查用的病体应选择症状明显,尚未死亡的病鱼。 4、盛放待检病鱼的水必须是原池水。 5、解剖检查时,由表及里,对病变及易感组织先进行镜检,再对其余组织进行镜检。 6、解剖病体时,注意不能将内脏剪破。
34
7、检查体表及鳃用自来水;检查内脏及眼睛、肌肉用生理盐水。
8、压片检查时,取的组织块不能太多。 9、要尽量多检查几条病鱼。 10、根据各种病的轻重及危害性,找出主要矛盾先解决。 11、每次进行诊断都必须做好详细记录
35
三、淡水养殖常见鱼病
36
(一) 常见鱼病分类 病原性疾病 非病原性疾病 由生物病原寄生水产动物机体而引起的疾病。具传染性和传播。
由非生物,如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于动物机体而引起的疾病。不具传染性和传播性。
37
1. 病原性鱼病 病毒性疾病:草鱼出血病、鲤疱疹病毒病、鲤痘疮病。
细菌性疾病: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疥疮病、竖鳞病、打印病、鲤细菌性白云病、溃疡病。 真菌性疾病:水霉病、鳃霉病。
38
原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粘孢子虫病、疯狂病、球虫病、小瓜虫病、舌杯虫病、单极虫病。 蠕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头槽绦虫病、舌状绦虫病、毛细线虫病、棘头虫病。 软体动物病:钩介幼虫病。 甲壳动物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鲺病。
39
2. 非病原性疾病 营养缺乏病 :跑马病、萎瘪病。 营养过高:脂肪肝、高糖肝。 代谢障碍病:肝胆综合症、代谢障碍综合症。
物理性应激病:光照,温度,射线等。 化学性应激病:水体各种化学物质浓度不适。 生态性应激病:紧张、衰竭等。 症状类似,表现为应激性出血病、褐鳃症。
40
(二)常见鱼病 烂鳃病
41
肠炎病
42
出血病
43
鲤急性烂鳃病(疱疹病毒病) 鱼病高发时,我们到洛阳吉利鲤鱼主养区进行了调查。发现:发病快,症状不明显,死亡严重。初步诊断为鲤病毒病
44
鲤痘疮病
45
赤 皮 病(一)
46
打 印 病
47
疥 疮 病
48
竖鳞病
49
水霉病(肤霉、鳃霉)
50
车轮虫病
51
孢子虫病
52
指环虫病
53
三代虫病
54
肠道绦虫病
55
锚头蚤病
56
四、鱼类病害防控
57
(一)鱼类病害的科学预防 鱼病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水环境--改善(放养密度、品种结构、生物群落、理化因子) 鱼机体--加强(品种改良、饲料营养) 病原体--控制(科学用药、合理治疗)
58
1. 调控和保持优良水生态环境 万物相生,物极必反 成也底质,败也底质
养鱼先养水 好水养好鱼 自然水体有合理的动态生态系统,具备自净能力。 养殖水体由于经济生物的投放,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亟需干预调整,以使水体建立新的动态平衡,人为建立的动态生态系统更易遭到破坏 。 养鱼先养水 养水先养泥 池塘土壤健康是安全生产保证。 万物相生,物极必反 成也底质,败也底质
59
清 塘 1、清整池塘 把多余的淤泥清除,白天暴晒,晚上冰冻,加速土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营养盐类。同时清除池边滩角杂草。
60
2、药物清塘 目的:除掉野杂鱼类和中间寄主,消灭病源。 (1)生石灰清塘 干法清塘—50-60千克/亩; 带水清塘—130-150千克/亩
2、药物清塘 目的:除掉野杂鱼类和中间寄主,消灭病源。 (1)生石灰清塘 干法清塘—50-60千克/亩; 带水清塘— 千克/亩.米, 一周后试水放鱼。 (2)漂白粉清塘 20-30公斤/亩.米带水全池泼洒,3--4天可试水放鱼。 (3)二氯异氢尿酸或三氯异氰尿酸清塘 按每立方米水体20克二氯或15克三氯化水泼洒。
61
2. 提高鱼体抗病力 1 培养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2 放养健壮苗种 3 人工免疫 4 加强和改进养殖方法 5 降低应激反应
62
3 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病原体的来源: a 原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有的即使痊愈也是病原的携带者), 如:感染白斑病的病虾或其尸体. 防:严查严管,及时隔离。 b 次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 防:严格消毒,及时杀灭。
63
(2)平时预防 1 建立检疫制度 2 执行六消毒措施 1 池塘消毒 2 水体消毒: 全池遍洒 3 机体消毒:药浴 4 饲料消毒 5
水体消毒: 全池遍洒 3 机体消毒:药浴 4 饲料消毒 5 食场消毒:挂篓(袋)法 6 工具消毒:浸洗
64
(3)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 疾病发生的季节性(4-10月份) 1)体外疾病的药物预防
中草药扎成小捆放在池中沤水,以杀灭病原体。如乌臼叶沤水预防细菌性烂鳃病等。 食场周围挂袋或篓,形成消毒区。
65
2 )体内疾病的药物预防 口服法 注意事项: (1)选择水产动物喜食饲料 (2)颗料药饲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一般0.5h内不散开。
(3)药饲的大小必须适口。 (4)药量计算应把吃该种颗料饲料的水产动物体重计算在内 (5)投饲量应比平时减少2-3成,确保每天来吃药饲,一般连喂3天。
66
(4)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病原体流行 1)消灭中间寄主 椎实螺为双穴吸虫,血居吸虫等的中间寄主,在鱼病流行地区,应彻底消灭椎实螺。
椎实螺为双穴吸虫,血居吸虫等的中间寄主,在鱼病流行地区,应彻底消灭椎实螺。 2)消灭终未寄主 鸥鸟为双穴吸虫,血居吸虫等的终未寄主, 枪杀鸥鸟可切断传播途径。
67
药物预防的三不要 不要打破平衡 不要长期用药 不要造成刺激
68
(二)鱼病的治疗 对症和对因治疗 对症施药:消除、改善、缓解症状,治标。 对因施药:消除、抑制疾病病因,治本。
用药原则:由“因”及“症”,由“症”明“因”; 治本为主,治标为辅;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错误施药:既不对症,又不对因;主次不分,内外混清。
69
鱼病治疗七原则 1、抓住时机,早期治疗 正常鱼病都不是突然发病的,开始机体与病原之间有一个相持阶段,对一个个体来讲,即潜伏期阶段。对群体来讲,常是死亡刚开始,“发生期”阶段,这一时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期。只要正确用药,鱼病相对容易控制。
70
发展期 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改善水质、底质 高峰期 稳定内服药物,解毒、增氧、改水
2、根据病情发展不同阶段(即死亡数量变化)灵活用药。 发生期 加强内服、泼洒,勿破坏水体 发展期 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改善水质、底质 高峰期 稳定内服药物,解毒、增氧、改水 恢复期 防止继发感染,正常消毒,内服保肝,逐渐 增加投饵。 稳定期 应以改善水质、底质环境,恢复体质为主。
71
3、根据发病不同类型(急、慢性)科学用药 急性 数天内死亡达到高峰,发病前摄食变化不大。治疗以内服药物为主,外用低刺激类消毒剂。 慢性 陆续零星死亡,无明显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治病时应初期内服抗菌药物,外用消毒剂;中、后期以恢复体质、改善水质及底质为主。 亚急性 发病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治疗同慢性
72
4、使用刺激性小的药物 5、保持水质稳定 6、增加溶氧,减少窒息死亡 7、防止并发及继发感染
73
外泼用药的注意事项 外用药一般在上午10点—下午4点泼洒,但夏天应避开正午最热时。 阴雨天、鱼浮头时不泼洒。 药物泼洒前需充分溶解并过滤药渣 泼洒药物需均匀,上风口多泼洒。 泼洒药物之后不干扰鱼类,并观察1—2小时。 计算用量不是简单的 亩数×水深。 杀藻时一次泼洒池塘的1/3,并注意增氧。
74
内服用药的注意事项 苗期尽量少使用化药。 不要盲目配伍。不要使用原粉类抗菌素。 不要长期过量喂药。
治疗肠道病症,最好停食1天,以利于排空浓液。 适当减少投饵量,减轻消化负担。 减少投喂次数,延长药饵排空时间。 计算用药量即要考虑总体重,又要考虑投饵量。 大剂量杀菌消炎后,要保肝护胆,菌群调理。 内服用药,要用够疗程。
75
五、鱼类病害控制面临的挑战
76
(一)高密度养殖模式急需转变 水资源限制,从增加养殖面积来增加产量难以持续发展,因此,规模化、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成为我国池塘养殖发展的主流。 过于追求产量和效益,盲目提高放养密度,一味追求生长速度,不考虑生态条件。 这种人为高密度养殖不符合生物多性样和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结果必然导致疾病暴发。
77
(二)暴发性疾病频发 近年常见的暴发性疾病 (1)鲤疱疹病毒病(急性烂鳃病)。 (2)大鲵虹彩病毒病 (3)对虾病毒病 使用大量药物进行治疗
78
鲤疱疹病毒病 主要症状为皮肤粘液增多,头部皮肤及眼眶凹陷,鳃部粘液增多,严重的烂鳃发白。解剖发现肾脏肿大,脾脏肿大且易碎,其他内脏无明显病理变化。塘中其他种类鱼未发病,吃料正常。检测常规水质指标正常,水温在18℃~25℃左右。期间用过碘制剂消毒,内服外泼抗菌药均无效,其它种类鱼均正常。
79
大鲵虹彩病毒病 随着大鲵人工养殖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大鲵养殖病害发生愈来愈烈。其中,大鲵虹彩病毒病(当地群众俗称娃娃鱼“大脚病”)因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所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不仅给大鲵养殖户(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我省大鲵产业的健康发展。
80
对虾病毒病 以淡水白对虾白斑综合症(WSS)为例,白斑病毒主要通过经口感染和经体表感染。经口感染易引起急性感染,7天内死亡率达100%;经体表感染一般只是潜伏感染,携带病毒,但并不造成爆发性死亡。
81
(三)鱼病防治用药不规范 1. 滥用药物现象十分普遍 滥用药物,随意换药,有的甚至使用违禁药物。
1. 滥用药物现象十分普遍 滥用药物,随意换药,有的甚至使用违禁药物。 追求药物效果,医表不治本,用毒副作用大的药物, 破坏水体环境,伤害鱼体免疫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2. 对传统鱼药应用存在误区 传统鱼药(生石灰、漂白粉、敌百虫、硫酸铜硫酸 亚铁合剂等四大类药物。 3. 剂量和疗程应用不当 鱼病治疗中剂量或疗程普遍不到位,低剂量药物 易产生耐药性。长期服用所谓保肝健脾药物,增强 免疫的药物。 4. 水产养殖投入品良莠不齐 生物肥、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投入品良莠不齐。 有些药物标识不清、成份不明、含量不足,效果难以保证。
82
(四)水体环境污染 抗生素大量使用和污染提高了细菌的耐药性
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养殖环境的自身污染和养殖大环境的污染。(新塘旺三年是严重的连作障碍) 抗生素污染, 重金属污染, 农药污染等。 抗生素大量使用和污染提高了细菌的耐药性
83
(五)超级细菌的出现 寻求抗生素替代品 渔业生产大量使用抗生素,产生许多问题: 细菌耐药性, 药物残留问题, 抑制免疫系统问题。
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吨用于畜牧水产养殖业。
84
(六)禁用药物的替代品研发 抗菌肽 抗生素替代品 小分子阳离子多肽,耐热,易保存 作用于细胞膜,不易产生耐药性 抗菌谱广,G-、G+、真菌等
85
孔雀石绿替代品 ,美婷
86
各种问题的相关关系 养殖密度增加 蛋白投入增加 养殖环境污染 养殖环境退化 应激 病害 用药 食品安全 药物残留
87
(七)基层水产推广体系不健全 基层水产推广体系不健全,出现“网破,线断,人散”; 技术服务人员专业知识急需提升; 水产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控知识急需推广。
88
六、今后鱼病防控的方向
89
今后鱼病防控的方向 构建现代渔业防病体系 生态防控 免疫预防 鱼病防控 规范鱼药使用 微生态制剂研发 渔业模式创新,产业升级
健全基层水产推广体系
90
健全基层水产推广体系 健全基层水产推广体系 水产创新联盟 水产创新平台 人才培训基地 基层推广示范
91
谢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