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脑 出 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刘 运 海

2 概 念 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原发性脑出血最常见原因;
死亡率高,是猝死(24小时内)的第二位原因,50%死亡主要发生在48-72小时;

3 病因 最常见病因: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其他病因:
脑淀粉样病变、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烟雾病、夹层动脉瘤、抗栓药物应用、脑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瘤卒中、外伤性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药物相关性脑出血、其他原因及原因不明等。

4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1.55-65岁好发 2.活动、激动、饮酒后起病多
3.起病急进展快,数小时达高峰,多伴BP↑ 4.全脑症状(见于出血量较大者): 颅高压征+意识障碍 5.局灶症状:部位不同表现有异 6.并发症:消化道出血.通气障碍及肺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临床表现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5 主要的出血综合征 基底节区出血 脑叶出血 脑桥出血 小脑出血 脑室出血

6 临床表现 (1) 基底节出血 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脑出血病例的60%,常有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同向性偏盲(三偏)。
丘脑出血:10%-15%,常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深浅感觉均受累,深感觉障碍更明显)。可有特征性眼征(如上视不能或凝视鼻尖、眼球偏斜或分离性斜视、眼球会聚障碍和无反应性小瞳孔等)。 尾状核出血:较少见,一般出血量不大,多经侧脑室前脚破入脑室。常有头痛、呕吐、颈强直、精神症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并不多见,故临床酷似蛛网膜下腔出血。

7 临床表现 (2) 脑叶出血 顶叶出血——最多见, 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 额叶出血——偏瘫\尿便障碍\Broca失语\强握\摸索等
颞叶出血——Wernicke失语\精神症状\癫痫等 枕叶出血——对侧偏盲

8 临床表现 (3) 脑桥出血 小量出血可无意识障碍 大量出血(血肿>5ml)累及脑桥双侧,破入第四脑室或向背侧扩展至中脑
数秒至数分钟陷入昏迷\四肢瘫\去大脑强直发作 双侧针尖样瞳孔与固定正中位 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 中枢性高热(躯干39C以上而四肢不热) 中枢性呼吸障碍与眼球浮动(双眼下跳性移动) 通常在48小时内死亡 小量出血可无意识障碍 交叉性瘫痪 共济失调性偏瘫 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木或核间性眼肌麻痹

9 临床表现 (4) 小脑出血 出血量较少者,主要表现为小脑受损症状,如患侧共济失调、眼震和小脑语言等,多无瘫痪;
出血量较多者,尤其是小脑蚓部出血,病情迅速进展,发病时或病后12-24小时内出现昏迷及脑干受压征象,双侧瞳孔缩小至针尖样、呼吸不规则等。 暴发型则常突然昏迷,在数小时内迅速死亡。

10 临床表现 (5) 脑室出血 脉络丛血管或室管膜下动脉破裂出血 小量脑室出血(多数)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血性CSF
无意识障碍与局灶神经体征 酷似SAH, 可完全恢复, 预后好 大量脑室出血 起病急骤, 迅速陷入昏迷, 频繁呕吐 四肢弛缓性瘫与去脑强直发作 针尖样瞳孔, 眼球分离斜视与浮动 病情危笃, 迅速死亡

11 辅助检查 1. CT检查 首选 病灶圆形与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 边界清楚 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变。
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12 辅助检查 2. CSF检查 无CT检查条件 无颅内压增高表现 颅内压增高 CSF洗肉水样 注意脑疝风险 疑诊小脑出血不腰穿

13 辅助检查 3.常规检查 4.DSA 血、尿常规, 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 心电图
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血管炎

14 诊断 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与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症状,以及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结合CT检查

15 鉴别诊断 与引起昏迷的相关疾病鉴别: 中毒:有服用安定、大量饮酒或接触一氧化碳等病史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肝性昏迷、肺性昏迷、尿毒症等,多有相关病史。

16 治 疗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昏迷患者应是指头歪向一侧,以利于口腔、气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并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转上级医院。 有缺氧现象患者给予吸氧; 无消化道出血患者2天后采取胃肠道给予营养,昏迷或吞咽困难患者应给予鼻饲; 过度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适量使用镇静剂,便秘者适时适量给予缓泻剂;

17 治 疗 2. 脱水降颅压 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
可选用甘露醇、呋塞米(常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可增强脱水效果,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甘油果糖(用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的病情好转期和肾功能不全患者)、人血白蛋白(低蛋白血症患者) 不建议应用激素治疗脑水肿。

18 治 疗 以降颅压为基础 3. 调整血压 当血压≥200/110mmHg时,应采取降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
脑出血恢复期应积极控制血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9 治 疗 4. 止血治疗 5. 亚低温治疗 肝素相关性脑出血可用鱼精蛋白中和, 华法林相关性脑出血可用维生素K1拮抗。
头颈部用冰帽或冰袋以降低脑部温度可保护脑细胞,同时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尤其是体温>38.5℃,应给予降温处理。 局部亚低温治疗实施越早,效果越好。建议在脑出血发病后6小时内给予低温治疗,治疗时间应至少持续48-72小时。

20 治 疗 6. 并发症防治 上消化道出血 肺部感染 痫性发作 中枢性高热 电解质紊乱 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 其他

21 治 疗 7. 外科治疗 基底节区出血:中等量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选择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大量出血或脑疝形成者,多需外科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 小脑出血:出血量≥10ml或直径≥3cm或脑干受压脑积水,生命体征不平稳,应尽快手术治疗。 脑叶出血:高龄患者常为淀粉样变性出血,除血肿较大危及生命或由血管畸形引起需外科治疗外,多行内科保守治疗。 脑干出血:原则上不行局部血肿手术治疗。若有梗阻性脑积水,可考虑行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降颅压。 脑室出血:轻型的部分脑室出血可行内科保守治疗;重症全脑室出血(脑室铸型),需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放脑脊液治疗。

22

23

24

25

26 治 疗 3. 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后宜尽早康复治疗。 患者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可考虑轻微康复及被动康复。
最初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最快,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Download ppt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