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内容概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内容概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内容概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

4 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5 本章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它将化学实验安全放在首位,然后是过滤和蒸发、蒸馏和萃取等重要而又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第二节是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它先简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重要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之后是表示溶液组成的新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及其简单计算。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具体内容是物质的量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应用。

6 ●重点难点 重点: 1.实验安全的规则及措施。 2.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过滤和蒸发、蒸馏、萃取和分液。 4.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以及有关计算。

7 难点: 1.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 2.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3.物质的量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以及有关计算。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8 ●课标解读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的应用。 3.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9 5.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6.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0 ●学法点拨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了解了一些重要仪器,如托盘天平、量筒、酒精灯、玻璃棒等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验安全规则,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等知识,注意阶梯性。 2.培养对知识的探究、归纳、总结的自主学习方法。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一个质的飞跃,对问题的认识要从简单机械记忆向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转化,其中对于方法的探究是至关重要。

11 3.学会使用对比、归纳、类推等方法。“物质的量”是一个全新的物理量,又是以微观粒子为研究对象,所以比较抽象,建议通过质量、长度等物理量作对比,认识物质的量,并初步建立以摩尔为桥梁的联系微观和宏观的知识体系。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并学会用它解决更多的化学问题,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只要我们带着探究的眼光去看,带着创新的精神去想,我们就会发现高中的化学更精彩。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化学都要经常进行实验。因此,我们就从实验开始学化学。

12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共2课时)

13

14

15

16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名字是和炸药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的西方,由于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稳定的炸药。身为机械工程师的诺贝尔了解到这种状况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各种炸药的实验中去。1864年的一天,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实验室飞上了天,地上炸出了一个大坑,弥漫的烟雾掩盖了一切。遍体鳞伤的诺贝尔高喊着“我成功了”,从瓦砾中走出来,这时他发明了“雷管”。又经过了多次实验,才研制出了安全的固体炸药,其爆炸力比原来提高了5倍,这种炸药被人们称为黄色炸药。

17 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和平,诺贝尔临终时立下遗嘱,把他遗产的一部分用于科学研究,另一部分设立“诺贝尔科学奖金”。每年的12月10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就在这里隆重举行,以表彰全世界对科学技术和人类和平有重大贡献的人们。 思考:1.这一事件对你有何启示? 2.设立诺贝尔奖反映了什么?

18

19 ●梳理导引 1.化学实验安全:确保化学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1)遵守____________;(2)了解______________;(3)掌握正确的____________;(4)重视并逐步熟悉____________的处理方法。 2.过滤和蒸发: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泥沙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3.过滤是分离____________的方法;主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过滤时,必须做到“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2 参考答案: 1.实验室规则 安全措施 操作方法 污染物和废弃物 2.溶解 过滤 蒸发 3.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漏斗、烧杯、玻璃棒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 加入漏斗中的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与玻璃棒接触 玻璃棒的底端与三层滤纸处接触 漏斗颈的末端与接收烧杯的内壁接触

23 4.蒸发溶剂,析出结晶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
5.少量(或1~2mL) 稀HCl BaCl2 白色沉淀

24 ●问题探究 1.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可否举例说明? 提示:(1)取用药品的安全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②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若无用量说明,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处,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准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25 (2)酒精灯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①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③不要碰倒酒精灯,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6 (3)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操作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是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仪器,安全地使用可燃性气体以及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规范化操作等。如点燃可燃性气体H2、CO、CH4等之前应先检验其纯度,防止不纯气体点燃爆炸;H2、CO还原CuO或Fe2O3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H2或CO,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防止H2、CO与装置内的空气混合受热爆炸。

27 2.对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除选择好检验试剂、了解化学原理之外,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什么问题?请以课本中的粗盐提纯为例加以分析。

28

29 3.药品的取用原则是什么? 提示:(1)“三不原则”:①不要手接触,②不用鼻对闻,③不用口尝味。 (2)“限量原则”:①液体1ml左右,②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3)“回收原则”:①未用完的液体试剂不能放回原瓶,不能丢弃,②钾、钠、白磷等剩下要放回原瓶。 取用固体药品的顺口溜:①用药匙或纸槽取用粉末状固体时:“一平二送三直立”。②用镊子取块状固体时:“一斜二送三滑下”。

30

31 ●细品教材 1.做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32 2.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错误的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危害。如: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先验纯;为防止倒吸加一安全瓶;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前应先检查气密性;有毒气体在排放之前必须先进行尾气处理等;又如: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药品味道;应节约药品,如果没指明用量,一般以少量为准。液体为1~2mL,固体只需覆盖试管底部,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容器中。再如: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和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防失火。

33 3.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 (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2)会用干粉及泡沫灭火器,因电失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3)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也可拨“110”求助。 (4)玻璃割伤等其他“机械类创伤”应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等,再用双氧水擦洗消毒,尔后敷药包扎。 (5)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4 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点燃、遇热或遇上突如其来的震荡都可能会爆炸 贮存过久的钠和钾(变为黄色)、重铬酸铵、氯酸钾等
危险警告标志 危险性质 举例 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点燃、遇热或遇上突如其来的震荡都可能会爆炸 贮存过久的钠和钾(变为黄色)、重铬酸铵、氯酸钾等 这些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也很容易着火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液化石油气、煤气、乙醇、铝粉及镁粉、钠、钾等 4.常见化学危险品及其标志

35 危险警告标志 危险性质 举例 这些物质与其他物质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热,可能引发火灾 浓硝酸、浓硫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 吸入、咽下或经皮肤吸收这些物质后,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溴、甲醇、汞及含汞化合物、四氯甲烷等 这些物质与人体接触后会破坏细胞组织,包括眼睛及皮肤 浓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浓氨水、溴、硝酸银、钠、钾等

36 ●典例精析 【例1】 在一个实验桌上放着四种化学药品,它们的瓶壁上分别写着白砂糖、小麦面粉、加碘食盐和食用味精。为了进一步确认它们的实物和名称是否相符而进行化学实验,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 A.观察比较它们的外观状态 B.各取少量分别放在手里试一试 C.各取少量分别放在口里品尝一下 D.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37 【解析】 为了确保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对任何化学药品,都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能用口尝其味道。
【答案】 BC 【点拨】 取用药品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8 【例2】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在加热的情况下,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39 【解析】 A项酸溅到眼中,用水冲洗是为了稀释酸液,眨眼睛一是及时把眼睛中液体挤出;二是将已进入眼睛内部的酸液及时移到表面经冲洗后流出来。B项用大量水可稀释浓碱,涂上硼酸中和渗入皮肤里的碱。C项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D项稀释浓硫酸,必须在烧杯中进行。 【答案】 AB 【点拨】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规范操作。

40 对于易燃、易爆、有剧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列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  ) 【解析】 CO2不能燃烧。 【答案】 B

41 在危险化学品的外包装标签上都印有警示性标志。下列化学品的名称与警示性标志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 A.烧碱—剧毒品   B.汽油—易燃品 C.浓硫酸—腐蚀品 D.酒精—剧毒品 【解析】 烧碱属于腐蚀品,汽油属于易燃品,浓硫酸属于腐蚀品,酒精属于易燃品。 【答案】 BC

42 ●细品教材 1.过滤和蒸发 (1)过滤—适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①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 ②简易装置图

43 ③注意事项:a.要“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里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简记:杯靠棒,棒靠纸,颈靠壁);b.必要时洗涤沉淀物:向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待液体全部滤出后,再重复操作2~3次;c.定量实验时要“无损”;d.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滤液澄清。

44 (2)蒸发——适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 ①主要仪器:蒸发皿、三角架、酒精灯、玻璃棒。 ②简易装置图

45 ③注意事项:a. 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b
③注意事项:a.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b.溶质需不易分解,不易被氧化,不易水解(后续章节将学习到);c.近干(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d.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

46 2.分离与提纯 (1)概念 物质的分离:把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分开,分别得到纯净的物质。 物质的提纯:把物质中所含有的杂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以得到纯净的物质。

47 (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四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易复原。 “三必须”: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去;三是除杂途径选最佳,注意有多种杂质时顺序合理是关键。

48 (3)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杂转纯:将要除杂质转化为提纯物质,这是最佳提纯方案。如铜粉中混有铁粉采用加CuCl2溶液的方法。 杂变沉:加入试剂使杂质变为沉淀,然后过滤除去。 化为气:加热或加入试剂使杂质变为气体逸出。如:食盐水中含有Na2CO3,可加盐酸使其转化为CO2,然后加热即可。 溶剂分: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或被提纯物质萃取出来。如用CCl4可将碘从水中萃取出来。

49 3.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1)实验步骤:①溶解:称取约4g粗盐。将粗盐加到盛约12mL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粗盐充分溶解。 ②过滤:将滤纸、漏斗、铁架台、铁圈和烧杯等组装成过滤装置。将步骤①中所得的混合液进行过滤,若发现滤液浑浊,要将其再次过滤,直至滤液澄清为止。

50 ③蒸发:把步骤②中所得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置在高度适宜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对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防止因局部过热而造成液体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溶液蒸干。 (2)实验现象:步骤①中的液体呈浑浊状态;步骤②中滤液呈无色、澄清状态,在过滤器上有难溶固体;步骤③中的蒸发皿中最后生成白色固体。

51 温馨提示:粗盐经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泥沙;蒸发只能除去水分,要得到纯净的食盐还必须除去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为了使杂质除的比较干净,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试剂过量则又会出现原杂质被除去而又引入新杂质。因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的试剂在后续除杂质的操作中除去。

52

53 温馨提示:(1)向某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含有SO。
(2)向某待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含有Cl-。

54

55 ●典例精析 【例3】 (贵州省乌沙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各组固体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开的是 (  ) A.硝酸钾和氯化钠    B.硫酸钡和碳酸钡 C.食盐和沙子 D.氧化镁和氧化铜 【解析】 A中KNO3和NaCl均溶于水,B中BaSO4和BaCO3、D中MgO和CuO均不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 【答案】 C

56 【例4】 在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主要操作步骤之一是蒸发。在加热蒸发溶剂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的动手操作是(作具体、完整地说明)____________,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的根据是(填写代号)____________。 A.蒸发皿中恰好无水 B.蒸发皿中刚刚产生白色固体

57 C.蒸发皿中产生了较多的固体 对黄海海水每次取20g,严格按照过滤、蒸发、冷却、称量、计算的实验步骤规范操作,连续实验三次,平均得固态的盐ag。该海水中含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填“>”“=”或“<”)____________5a%。

58 【解析】 对液体加热时,若温度变化不均匀使局部过热,会发生液体暴沸甚至飞溅的现象,对液体不断进行搅拌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通过蒸发使氯化钠从溶液中析出,要待出现较多固体(实际上是大部分的水已挥发)时停止加热,利用有关仪器的余热使溶液蒸干。 海水中还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等易溶性的物质,在蒸发时,它们也与NaCl一同结晶析出,成为NaCl中的杂质。

59 【答案】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防止液滴飞溅 C <
【点拨】 ①粗盐提纯中加速固体溶解的方法有:研碎、搅拌和加热。②通过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③粗盐提纯过程中,三处用到玻璃棒:一是溶解过程中搅拌以加速溶解;二是加热过程中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三是结晶后用来转移晶体。

60 【例5】 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含有SO ,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 A.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 B.先加HNO3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C.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 D.先用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滤液中再加BaCl2溶液

61 【答案】 D 【点拨】 熟练地掌握SO 的检验方法及试剂的选择和加入的先后顺序。

62 (贵州省乌沙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为了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 ,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氯化钡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③⑤②④①

63 【解析】 在该除杂过程中,应使氯化钡溶液在Na2CO3溶液之前,保证过量的BaCl2可用Na2CO3除去。过滤除去沉淀后,最后加入盐酸除去溶液中过量的OH-和CO 。

64 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  B.升华  C.加热分解  D.蒸馏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用____________。 (2)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用____________。 (3)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NaI,用____________。 (4)除去氧化钙中的CaCO3,用____________。

65 【答案】 (1)A (2)D (3)B (4)C 【点拨】 除去溶液中的固体颗粒,一般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胶体中的杂质离子,用渗析法;除去溶解在液态物质中的固体杂质,一般是用蒸馏的方法把液态物质分离出来;相互溶解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一般用分馏法;单质碘易升华,可用加热升华法把I2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66 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请描述应加入的化学试剂以及先后顺序。
【解析】 第一要先根据除去的杂质选定合适的化学试剂(尽量不带入新的杂质或带入的杂质较易除去),如除去CaCl2、MgCl2和硫酸盐可分别选用Na2CO3、NaOH、BaCl2,而不能选用K2CO3、KOH和Ba(NO3)2,因为会带入K+、NO3-。

67 第二要根据所选试剂来确定试剂所加顺序,因为过量的BaCl2要用Na2CO3来除去,所以BaCl2溶液一定要在Na2CO3溶液之前,另外要尽量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物质,所以要使MgCl2转化为Mg(OH)2沉淀而不是MgCO3沉淀,故NaOH溶液也要放在Na2CO3前面。 最后可确定最好的加入顺序为:①BaCl2、NaOH、Na2CO3过滤后加稀盐酸;②NaOH、BaCl2、Na2CO3过滤后加稀盐酸(同样此时不能用稀HNO3)。 【答案】 见解析 【点拨】 NaOH、BaCl2的顺序可换,但Na2CO3、过滤、稀盐酸,这个顺序是确定的。

68 ●资料备选 1.实验室安全规则 (1)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场所,必须严肃、认真。 (2)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要熟悉和遵守安全规则。 (3)了解实验室水、电、气(煤气)总开关的地方,了解消防器材(消火栓、灭火器等)、紧急急救箱、紧急淋洗器、洗眼装置等的位置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安全通道。 (4)了解实验室的主要设施及布局,主要仪器设备以及通风实验橱的位置、开关和安全使用方法。

69 (5)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裤,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包括隐形眼镜)。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6)严禁将任何灼热物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7)产生危险和难闻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8)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9)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10)使用玻璃仪器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打碎、划伤自己或他人。

70 (11)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
(12)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实验室备有公用手套供学生使用。 (13)一旦出现实验事故,如灼伤、化学试剂溅洒在皮肤上,应及时用药处理或立即用冷水冲洗,被污染的衣服要尽快脱掉。 (14)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用剩的有毒药品要还给教师。 (15)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哗,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

71 (16)实验结束后,由老师签字,方可离开实验室。
(17)任何有关实验安全的问题,皆可询问老师。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及时处理。

72 用沙子盖灭,不能用水、CO2灭火器,不能用CCl4灭火器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金属钠、钾起火 用沙子盖灭,不能用水、CO2灭火器,不能用CCl4灭火器 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 要用沙子或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泼灭 浓碱沾到皮肤上 大量水冲,再涂上硼酸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2.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处理方法

73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苯酚沾到皮肤上 用乙醇擦洗 大量的酸液洒到桌子上 要加适量的NaHCO3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并用抹布擦净 大量的碱液洒到桌子上 要加适量的CH3COOH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并用抹布擦净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 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74 3.物质检验的方法 (1)物质的检验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常利用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加以区别。化学方法常用指示剂、点燃、加热、加试剂等方法。 (2)物质的检验“三个原则”即“一看、二嗅、三实验”。

75 (3)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方法: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物质。 ②若①不行,可考虑用加热的方法。 ③若①、②都不行,可考虑两两混合法。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⑤先鉴别出来的物质,可作为试剂来鉴别剩余下的物质。 ⑥多种物质的检验可用列表法。

76 4.气密性的检查 如图所示,把导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的外壁 。如果水中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水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77 检查气密性时,一定要注意两端“封死”。例如下列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对图A所示的装置,要先向左边试管里加水封闭长颈漏斗的下口后再检查;

78 对图B所示的装置,要先向安全漏斗里加水封闭漏斗颈后再检查;
对图C所示的装置,可先打开导气管活塞向试管中加水封闭长颈漏斗的下口,关闭导气管活塞,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后使之出现液面的压强差,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判断气密性的良好与否。

79 ●名师讲座 怎样学好高中化学? 亲爱的同学们,如今你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面对高中较少的课时、较多的学习任务、年轻的化学老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 1.处理好初中与高中的三个衔接 (1)知识衔接 考虑到初、高中的过渡,刚进入高一学习化学时,课本通常会安排一些简单的内容,将原来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新知识的框架之中,将已学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80 (2)心理衔接 进入高中后,学习的外部环境和课本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们刚开始容易产生一些畏惧情绪,这很正常,但要及时调整好心态,稳定好情绪,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3)方法衔接 初、高中化学学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重视双基、重视实验等,但随着所学内容的加深,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也逐渐增强,同学们必须把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转化为记忆和逻辑思维并重的学习方法。

81 2.给高一新生学习化学的四点建议 (1)抓好课前预习 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对欲学习的知识做好心理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概括起来课前预习就是“读、划、写、记”。读就是诵读课文,归纳课文含义;划就是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写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写下来,带着疑问听课;记就是把重要的概念、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记住。正如古人所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82 (2)掌握听讲方法 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紧跟老师的讲解思路,积极思考;再次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注重理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此外,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课堂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并及时做好笔记整理,处理好听、看、想、记的关系。

83 (3)做好课后复习 通过复习可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巧,并且通过归纳、整理将知识系统化,使知识真正被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4)学会归纳小结 在学习一个章节或一个阶段后要进行小结,小结要揭示和突出已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和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知识网络;小结应力求用简明、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可编写提纲或摘记要点,其中图表法尤其值得提倡。

84 3.要求高中学生一定做到的几点: (1)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表及杂志、网络等资源,帮助理解和记忆课本知识。 (2)重视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 (3)通过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联系、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建立好系统全面的化学知识网络。 (4)通过精选习题的训练,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5)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85 (6)高中化学的学习须持之以恒、稳扎稳打、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
(7)要多形式、多渠道地自主学习。既要在课堂上听好课、记好笔记,又要在课余或课外,联系实际,独立学习。 (8)要有活跃地问题意识,勇于质疑和善于质疑,才能寻因求果,知其所以然。

86 (9)将学习中的错误记录在案,找出原因,以防再犯,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勇于攀登,尽快找到开启化学殿堂的金钥匙,早日走进奥妙神奇的化学世界,去欣赏它的无限风光。 阳光总在风雨后,高中化学更精彩。

87


Download ppt "●内容概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