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一章 從史前到大航海時代
2
第2節 荷、西與明鄭 學習重點 1.明白大航海時代荷、西前來臺灣 殖民的情形 2.認識荷蘭在臺灣的殖民事業 3.認識明鄭時期臺灣的發展
3
荷蘭人到台灣
4
十六、十七世紀歐洲人眼中的台灣
5
十六世紀的東南亞地圖,是由外海經過台灣的歐洲人所繪製,誤以為此地是三塊分隔的島嶼。
第一節 臺灣與世界 大航海時代臺灣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 十六世紀的東南亞地圖,是由外海經過台灣的歐洲人所繪製,誤以為此地是三塊分隔的島嶼。
6
「綵弧列嶼」的重要交會點 臺灣位在太平洋西部、歐亞大陸東方的陸棚邊緣,是地球上最大陸塊與最大海洋的交界處,也是亞洲海陸交通往來的重要交會點。
7
第二章來自海上的霸權-荷西與鄭氏 一六三0年的大員 第一節 台灣與世界
8
荷蘭的船隻
9
明朝沈有容諭退荷蘭韋麻郎 1604年8月,荷蘭人船隊首次駛入澎湖,當時正是汛防的空檔,沒有遇到任何阻撓,便順利登陸。浯嶼都司沈有容率兵赴澎要求退兵。。荷將韋麻郎被迫於年底退出澎湖;因此留下「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
10
影片:從世界看臺灣 一、臺灣與世界 (一)進入歷史時代的臺灣與大航海時代 1.東亞貿易網絡中的臺灣 (1)十六世紀前 A.位居東南亞至東北亞
貿易網絡活動的要衝 B.明太祖「墟澎」政策 a.日本、中國東南的「海商」突破「海 禁」,使澎湖成為貿易重鎮 影片:從世界看臺灣
11
影片:大航海時代序幕 b.臺灣也是海商活躍之處 (2)十六世紀以來歐洲各國的東亞貿易 A.葡萄牙稱臺灣為Ilha Formosa
「美麗之島」 B.西班牙佔馬尼拉, 積極展開貿易 C.十六世紀末,英荷 分別成立東印度公 司,加入貿易競爭 影片:大航海時代序幕
12
1497年達伽瑪航向印度
13
十五至十六世紀航海路線圖 單元重點
14
躍登國際社會的舞臺
15
影片:臺灣登上國際舞臺 2.荷蘭殖民臺灣的開端 (1)尋求與中國通商 A.二度進佔澎湖 B.1624年轉往大員 a.明帝國的壓力
C.在大員建立熱蘭遮城(行政中心) D.在赤崁建立普羅文遮城 影片:臺灣登上國際舞臺
16
(2)荷蘭東印度公司 A.可以國家名義宣戰、媾和、維持軍隊、設 立殖民地 B.在臺殖民地最高負責人稱「長官」,上級 是巴達維亞總督 (3)荷蘭是第一個統治臺灣的近代國家,也使 臺灣第一次被納入世界經貿體系
17
三角貿易: 3.貿易網路與貿易衝突 (1)國際貿易的狀況 出 口 轉 口 日本:蔗糖、硫磺、鹿皮 中國:稻米、鹿角、鹿脯 波斯:蔗糖
出 口 轉 口 日本:蔗糖、硫磺、鹿皮 中國:稻米、鹿角、鹿脯 波斯:蔗糖 ☉日本、歐洲銀→臺灣→中國 ☉南洋香料、胡椒→臺灣→中國 ☉中國生絲、絹綢、瓷器、藥材 →臺灣→日本、波斯、歐洲
18
日本武士盔甲 鹿皮和鹿脯是臺灣重要出口貨物,鹿皮銷往日本,鹿脯運到中國。當時正逢日本戰國時代,鹿皮是製作武士盔甲不可缺的要素。
日本武士盔甲 鹿皮和鹿脯是臺灣重要出口貨物,鹿皮銷往日本,鹿脯運到中國。當時正逢日本戰國時代,鹿皮是製作武士盔甲不可缺的要素。
19
(2)貿易競爭與衝突 A.荷蘭與鄭芝龍、鄭成功勢力的競爭 B.濱田彌兵衛事件 a.荷蘭當局向來臺日商課稅
20
貿易競爭與衝突 荷蘭與漢人的衝突 -鄭芝龍、鄭成功勢力的競爭 荷蘭與日本的衝突 --濱田彌兵衛事件
荷蘭當局向來臺日商課稅→日本鎖國(1633~1854),衝突才告一段落
21
濱田彌兵衛事件 1626年濱田彌兵衛來台灣貿易,與荷蘭當局發生衝突
1628年濱田再率船隊來台,荷蘭當局指其來意不善,扣留其商品與軍火,經過不斷協商,才取回物品返國→日本以關閉荷蘭商館為報復,最後荷蘭將台灣長官引渡至日本,才結束長達六年的事件
22
影片:西班牙統治臺灣 4.西班牙的殖民:1626~1642年 (1)臺灣北部 A.雞籠、淡水、臺北 盆地各社 B.至日本、中國大陸
的貿易、傳教據點 (2)結束殖民 A.1633年日本鎖國→殖民計畫受挫 B.菲律賓伊斯蘭教徒反抗→減少在臺駐軍 C.荷取得對日貿易特權並攻下雞籠 影片:西班牙統治臺灣
23
西班牙的殖民:1626~1642年
24
淡水紅毛城 即聖多明哥城,是由西班牙人在1628年於淡水河口建造而成。後來荷蘭人驅逐西班牙在臺灣北部的勢力後,就控制了這座城堡。
淡水紅毛城 即聖多明哥城,是由西班牙人在1628年於淡水河口建造而成。後來荷蘭人驅逐西班牙在臺灣北部的勢力後,就控制了這座城堡。
25
請說明西班牙為何退出台灣歷史舞台? A.1633年日本鎖國→殖民計畫受挫 B.菲律賓伊斯蘭教徒反抗→減少在臺駐軍 C.荷取得對日貿易特權並攻下雞籠
26
(二)荷蘭時代的殖民事業 1.殖民規模的擴大與強化 (1)移墾的擴大 A.招徠漢人開墾「王田」 B.外銷稻米、蔗糖,增加收入 C.1640年代中國大陸戰亂、饑荒→漢人移 民臺灣增加→開墾面積迅速擴大 (2)傳教事業與對原住民的控制 A.荷、西都曾推廣傳教工作
27
荷蘭人傳教活動的進展與影響 荷蘭來臺初期曾遭遇原住民激烈抵抗,互有傷亡。後來他們採取傳教手段的「懷柔政策」,教導原住民以羅馬拼音的方式,閱讀《聖經》。因此,臺灣在當時,就有了羅馬拼音的原住民語言的《新約聖經》翻譯本,也建造了教堂。
28
荷蘭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與文字的使用 使農產品增加和輸出,尤其是稻米和蔗糖 。東印度公司將所有的田地,按「甲」計算,每甲約十畝,分租當地人。臺灣也成為亞洲重要的轉運點。東印度公司也提供耕種工具和設施,包括:耕牛、農具、種籽的提供,以及陂塘堤圳等水利設施的修築,也都由公司負責。
29
B.建教堂、學校,教導「新港文」→ 「新港文書」(或稱「番仔契」) a.有助生活文化的記載與傳承 b.有損原有宗教信仰、文化 C.地方會議
(授與各部落長老烙有公司標記的藤杖,以及維持秩序的權力) B.建教堂、學校,教導「新港文」→ 「新港文書」(或稱「番仔契」) a.有助生活文化的記載與傳承 b.有損原有宗教信仰、文化 C.地方會議 a.1636年要求各社選出 長老,每年集會 b.北、南、東、淡水四 區舉行 c.傳教士擔任各地政務員 類似歐洲中古的封建制度,形成領主和附庸的關係
30
2.族群的互動與對抗 (1)利用族群的矛盾增加控制力 A.荷奪原住民土地再派漢人去開墾→ 原住民、漢人間衝突→荷則分而治之 B.荷給漢人獵鹿權→原住民反感→荷再規定 暫時禁獵→原住民支持荷,但增加漢人對 原住民敵意
31
(2)大肚王戰敗:1644、1645年 A.參加南部地方會議表示降服 B.讓漢人在當地從事獵鹿等承包 C.拒絕教會在轄區內傳教 (3)郭懷一事件:1652年 A.原給來臺開墾漢人種種優惠 B.後來課以苛捐雜稅,管制言論行動 C.以駐軍、原住民平定 原住民對荷人統治的反彈 ---大肚王戰敗:1644、1645年 1.統治範圍:大約在今台中、彰化、南投一帶 2.衝突:1645年荷蘭人征戰此地,大肚王不敵,在牧師協調下臣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之後大肚王國呈為半獨立狀態 荷人的重稅 關稅、魚稅、人頭稅、狩獵稅、稻稅、屠豬稅、衡量稅、酒稅、藍靛稅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