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三章 中药的炮制
2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中药的炮制: 根据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 目的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3
历代医药书籍对炮制的论述 《五十二病方》:记载了炮、炙、燔、细切、熬、酒渍等炮制方法; 《黄帝内经》:记载了“制半夏”、“燔制左角发”等;
《神农本草经》:提出了中药炮制的原则:“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
4
《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圣张仲景所著,两书中收载的药物有183种、其中73种注明了炮制的方法,同时提出了部分药物的炮制质量要求和目的;
《雷公炮炙论》:奠定了中药炮制的基础,书中提出的十余种炮制方法,有些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5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提出,对药物要“依法炮制”、“修制合度”,炮制被列为法定的制药技术。
明·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在炮制理论上有较大发展, 提出了制药原则: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气味反失;
6
指出辅料的作用原理: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等。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制”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缪希雍在他的《炮制大法》卷首提出了著名的“雷公炮制十七法”,这是对前人炮制方法的总结。
7
以后的各个时期,中药炮制出现了“各地各法”,“一药数法”的局面。
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视中药事业的发展,从1963年版的《中国药典》起,正式列出了炮制一项,使炮制在生产、科研、教学诸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8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一、除去杂质非药用部位 中药的第一步加工,为净选工序。 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
有些药物的毒性很大,不炮制使用,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川乌,它“大辛,大热”,为“大毒之品”,炮制后才能使用;
9
常用炮制方法为浸、漂、蒸、煮等,从而降低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三、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 可以转变药物的“四气五味”; 可以转变药物的作用趋势(升降沉浮) ;
10
影响药物的归经; 可缓和药性; 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利于药材的贮藏,保存药效; 利于调剂制剂和有效成分煎出; 可以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11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明·缪希雍(仲淳)的雷公炮制十七法,即:炮、褴、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晒、曝及露。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明·缪希雍(仲淳)的雷公炮制十七法,即:炮、褴、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晒、曝及露。 这十七种方法为中药的炮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代炮制方法可归纳为以下类型:
12
一、一般修制(包括部分切制操作) 1.拣:或“挑”,除去药材中的杂物及非药用部分。 2.筛:除去药材中的细小部分或杂物。 3.簸:簸去杂物或分开轻重不同之物。
13
4.揉:质脆而薄的药材,为了使成细小碎片,在粗眼筛子上用手揉之,使其破碎而过筛,如桑叶、马兜铃等。
5. 拌:为了增加药性,将药材与另一种辅料同时拌和,使辅料附在药材上。
14
6. 去毛 :有些药材的表面有毛状物,如不除去,服用时可粘附或刺激咽喉的黏膜,引起咳嗽。
去毛的方法有:刷、刮、火燎、烫、炒等法。
15
7.磨:利用摩擦力来粉碎药材,磨的工具有石磨或机磨等。
8.捣或击:一些粒小体硬的药材,不便于切片,可敲碎用。一般是放在铜药罐中,用铜锤击时最好加盖,以防细粉飞出。 9.制绒:如大腹皮、茵陈蒿等常研压使其松解成绒,供煎剂应用。
16
二、水制 1.洗:药材采集后,表面附有泥沙,要洗净后才能供药用。特例除外。
2.淘:种子或果实类细小药材,如夹杂有些泥土等物,要在水中淘洗,如牛蒡子等。
17
3.漂:是用水溶去部分有毒成分,如半夏、天南星、附子等。
有些药材含有盐分,需要漂去盐分,如咸苁蓉、昆布等。
18
4.泡:基本上同漂,但不需换水。泡的目的是使药材附着的一些有机物质在水中泡软发酵而除去,如龟板、鳖甲。
5.飞:使药材成为细粉,多用于矿物类药材。
19
水飞:将药材与水一起研磨,水的用量以能研成糊状为度;
再加水搅拌,倾取混悬液,粗的再加水继续研;直到全部研细为止。混悬液静置后分取沉淀物,干燥,研散。
20
6.去心:某些药材的“心”(指木质部)有时需要除去,如远志,常用的去心方法是将药材用水稍行泡润,剖开抽心。
21
三、火制 1.烘:是将药材置于近火处或利用烘房或烘箱,使所含的水分徐徐蒸发,以便于粉碎和贮藏。
2.焙:或称烘焙,是用文火烘干,不需经常翻动,如当归、防风等饮片及水蛭、土鳖虫等动物药材。
22
3.炒:种类很多,一般是将药材放在铁锅中翻动加热。
1)清炒(净炒):将药材直接放在锅中翻炒。 炒黄:用较小或中等火力,炒到药材微黄色或微带焦斑为度,如炒苍术、炒黄芪等。
23
炒焦:用较大火力,炒到药材外部焦褐或焦黄色,内部淡黄色为好,如焦槟榔、焦六曲等。
炒炭:用猛火炒到药材外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 炒炭的目的,是为了减低药材的性能或用于止血。
24
2)麸炒:是利用蜜炙过的麸皮来拌炒药材,并利用麸皮冒烟将药材熏黄。麸炒后可矫臭、健胃及减低副作用,如枳壳、白术等。
3 盐粒炒:食盐拌炒药材,可谓“烫”的一种,如牛膝。
25
4)米炒:通常炒到米粒与药材皆显黄色。米炒是为了减低药材的燥性,如沙参、党参等。
5)土炒:用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由于灶心土具有碱性,可以中和胃酸,炒后使药性缓和,如土炒白芍、白术。
26
4.烫 烫的温度较高,一般200~300℃。先将洁净的砂或其他辅料加热,加入药材,烫至泡酥。常见的有:
砂烫:如穿山甲、龟板等,易使所含成分煎出。
27
蛤粉烫:温度要比砂烫低,适用于胶类药材,如阿胶炒烫后便于磨粉应用。
还有滑石粉烫、盐粒炒、蒲黄炒,经制后的药材其组织疏松,粘度减低。
28
5.煅:药材经过高温(一般700℃以上)处理,使其在结构上或成分上有所改变,有:
铁锅焖煅、铁锅煅、坩锅煅 直接火煅、灰火焖煅、炉火焖煅
29
6.淬:是将药材由较高的温度移入低温的液体中,使其温度骤然降低,矿物类如自然铜、磁石、赭石等,在煅烧到红时取出投入醋中,就可使质地疏松,易于粉碎。
30
7.炙 即炒的一种,不同之处是将药材用其他的液体辅料来拌炒。
蜜炙:将药材以蜜拌炒。蜜炙是增加滋润作用,一般润肺和镇咳药材多数是蜜炙的,如款冬花、紫菀、远志等,还有矫味作用。
31
醋制:用米醋来炒药材。醋炙可以解毒,如甘遂;又能增加药材中某些成分的溶解,如延胡索。
酒炙:其方法同醋炙,大多用黄酒,也有用白酒的。酒炙有发散与除去药材寒性的作用,并可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如常山、黄芩等。
32
姜汁炙:用姜汁与药材拌匀,然后炒干,如竹茹、黄连等。姜炙可增加辛热作用而去寒性,并可矫臭味。
盐水炙:将药材与盐水喷洒均匀,炒到微带焦斑或焦炒(如杜仲)为度。下行药常用盐水炙,例如车前子、泽泻等。
33
油炙:用麻油或豆油加热到高温后,放入药材炙至酥黄,取出沥尽油,再用纸将油吸干。油炙主要是使药材酥脆,如马钱子等。
羊油炙:用羊脂温熔成油,与药材用小火加热拌匀,取出放冷。待油吸入内部,如淫阳藿等。
34
8.煨:一般是指药材埋在另一种物质中加热的方法。
面浆或纸浆包煨:药材用面粉糊或纸浆包裹,埋在残灰中,利用余烬来加热,
35
或放锅中用中等火力炒,如煨肉豆蔻、木香等。
重麸炒煨:将药材与多量的麸皮同炒,炒至麸皮焦黄近枯,而药材显黄色,麸皮吸收部分挥发性成分,如煨肉豆蔻。 米汤煨:是葛根的煨法。米汤可除去药材的燥性。
36
四、水火共制 煮:是将药材与水或其他液体或其他药材共煮。 清水煮:用于含淀粉多的药材,一般用适量的水,将药材煮到内部无白心,如白芍等。
酒煮:先将酒为药材吸收,然后放人锅中加水煮,以煮干为度,如何首乌,也可与酒水同煮至干。
37
醋制:方法同上,如香附子等。 用豆腐同制:如乌头、甘遂等;珍珠与豆腐同制可以去污,称“炙珍珠”。 蒸:用水蒸气直接加热,多用于滋补类生药,如地黄、女贞子、五味子等。
38
药材经过蒸后,深或变黑,甜味增加,药性也有些改变,有驱臭、矫味的作用。
清蒸:不加辅料蒸,如女贞子等。 酒蒸:用酒拌匀吸收后蒸,如地黄、豨莶草等。 醋蒸:用醋将药材拌匀吸收后蒸,如五味子等。
39
五、其他炮制法 1.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如复制半夏、复制天南星等。
2.发酵:利用酶的作用,在适当的温度下,并给予充足的养料而发酵成曲,如神曲等。
40
3.制霜: 去油成霜,大多用于种子类药材,如巴豆、干金、芥子、杏仁等; 为加工而成的,如西瓜霜、柿饼霜等; 为副产物,如鹿角霜是在鹿角熬制时留下的骨质粉末。
41
4.发芽法:将成熟的果实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其萌发幼芽的方法称为发芽法。如制备麦芽、谷芽等。
42
第四节 中药炮制机理 从现代的角度去分析,药物炮制之后,各种性味功能的变化,其基础都是物质的变化,这些物质变化,或为量变,或为质变。
43
例如: 马钱子是临床常用的镇痛药和活血化瘀药,含有strychnine、brucine等12种生物碱。 马钱子具有很大的毒性,临床上有成人口服30mg strychnine或7粒生马钱子致死的记载。
44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马钱子生品的毒性最大,不同炮制品的毒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砂炒炮制品总生物碱的含量为生品的92.1%,而毒性只有生品48.5%。 加热导致了内在成分分解,是马钱子炮制品毒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45
砂炒炮制品的镇痛效果与生品及油炒等6种炮制品比较,在机械刺激法、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三种镇痛实验方法中镇痛作用最强。
上述的实验结果为《中国药典》规定马钱子的炮制方法为砂炒法提供了依据和证明。
46
黄芩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 在切制饮片时,传统上采用冷水软化和热水煮、热蒸软化的方法。 冷水浸泡软化药材,常常遇到药材变绿的现象; 热水煮软药材,水煮液呈黄色,造成有效成分流失的问题;
47
热煮法软化黄芩,常常存在药材放冷后难以切制的问题。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 软化黄芩用水煮和水泡均不合理,因为黄芩苷是对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它溶解于水,用水软化处理药材,有有效成分丢失的问题;
48
用冷水处理药材,就更不合理,因为在不加热,有水存在的条件下,黄芩苷会被酶解为黄芩素,黄芩素具有邻三羟基,很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没有活性的绿色醌类衍生物;
49
蒸法软化黄芩,可以避免有效成分随水流失,又可以加热蒸到杀酶保苷作用,是最好的软化方法,为防止药材放冷后僵硬难切,应注意趁热切制。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