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2 回忆并思考:西周是如何灭亡的?东周于何年开始?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
阅读课文并思考:春秋战国的起止年代? “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 分期 史界争论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平王迁都洛邑 周赧王去世 前1046 前771 前476 前221 前770 前475 前256
进入封建社会 史界争论 司马迁《史记》: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司马光《资治通鉴》:春秋:前770—前404;战国:前403—前221 吕祖谦《大事记》:春秋:前770—前482;战国:前481—前221

4 一、“春秋”“战国”分期及历史阶段特征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其时间起止与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所记载的时间基本一致而得名;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这一时期主要的诸侯国之间不断相互攻战而得名。 历史阶段特征(特点):政治方面是战争频繁,诸侯争霸,各国纷纷改革,民族不断融合;经济方面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文化方面是百家争鸣。实质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5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1、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及实质
结合《春秋列国形势图 》和教材内容,请思考:①诸侯争霸的背景和实质;②归纳诸侯争霸的基本史实;③为什么齐桓公首先成就了霸业?其霸主地位确立的标志是什么?;④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⑤春秋争霸战争反映在政治领域中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1、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及实质 第一,王室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这是争霸产生的前提。第二,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大国争霸产生的直接原因。第三,狄人南下,楚人北来,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为大国争霸提供了空隙之机,大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发动战争。 实质:是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兼并过程

6 2.春秋争霸: 一、齐国称霸阶段; 二、楚晋两国南北对峙、互争霸权(秦在西方称霸,未入中原); 三、吴、越崛起东南,先后称霸。
三个阶段—春秋六强 一、齐国称霸阶段; 二、楚晋两国南北对峙、互争霸权(秦在西方称霸,未入中原); 三、吴、越崛起东南,先后称霸。 春秋五霸与春秋六强: 五霸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六强说:齐、楚、晋、秦、吴、越

7 之 春秋六强 齐桓公 思考1: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霸主? 思考2:称霸的标志? 1)有较好的自然条件(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2)重用人才(管仲),推行改革(成东方强国) 3)采取有效的争霸策略(“尊王攘夷”,联合黄河中游 诸侯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思考2:称霸的标志? 公元前7世纪,葵丘会盟

8 之 春秋六强 晋文公 思考: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史典连线——退避三舍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春秋时候,晋国国君献公宏爱妃子骊姬。骊姬借机让晋献公封自己为夫人,还要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但献公原来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为太子了,骊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杀重耳。重耳在楚国国君帮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问重耳说:“你将来若能回国当了国君,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你什么贵重东西、奴隶、美好都有了,我能给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晋国君王,万一日后同你在战场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为回报吧。”后来重耳果然做了晋国国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战场相遇了,重耳没食言,确实退避三舍以报楚王! 晋文公 思考: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 史典连线——退避三舍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9 春秋六强 楚庄王 史典连线——一鸣惊人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韩非子·喻老》 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周王室衰微,力量强大的诸侯意图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10 春秋六强 吴王阖闾

11 之 春秋六强 越王勾践 看图说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卧 薪 尝 胆
卧 薪 尝 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春秋争霸战争反映在政治领域中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周王室衰微,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崩溃。

12 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史实,评述以上观点。 ①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却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作用。②列宁的话适合于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第一,春秋争霸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要争霸,就要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进行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削弱了旧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的秦统一提供了前提。第三,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13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1.“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七雄”所指及其方位 2.战国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其政治格局的变化 :魏国强大独霸中原时期、魏齐争霸时期、秦齐互帝时期、齐赵削弱时期、秦国向东方大发展时期(或秦国独霸时期)。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战国兼并战争的性质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从本质上看是新兴地主阶级上台后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和社会财富进行的战争,但战争不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用武力实现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的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讲,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也是实现封建国家统一的战争。

14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 。

15 讨论1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的区别 1)春秋是奴隶主争夺土地人口的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是地主阶级的封建兼并战争,并逐渐转化为封建
统一战争 例: 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区别是①春秋战争是为掠夺土地人口;战国战争又有兼并统一性质②春秋战争瓦解了奴隶制;战国战争促进了封建制形成③春秋战争规模小;战国战争规模大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

16 讨论2 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 消极: 积极: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1)大国兼并小国,实现区域统一,有利全国统一
2)削弱奴隶主势力,有利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 3)促进了华夏民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 4)各诸侯国为赢得战争,纷纷进行改革,促进于经济的发展 5)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产生

17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纷争 融合 东周王室势力衰落 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 目的: 掠夺土地、人民,争做霸主 春秋:诸侯争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秦穆公 概况: 春秋六强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纷争 三家分晋:晋 韩、赵、魏 田氏代齐: 出现 战国:兼并战争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融合 齐魏兼并: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秦赵兼并:长平之战 表现

18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纷争 融合 华夏 胡 匈奴 戎 越 主要民族: 经济文化交流 频繁的战争 融合途径 作用: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19 小结: 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动摇。 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大国争霸产生的直接原因。
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 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有利于新势力的发展。各诸侯国为扩大统治范围,掠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财富,进行了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 争霸的实质: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及财富,的兼并过程

20 诸侯争霸采取的共同措施以及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为战胜对方, ①重视选贤任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为战胜对方, ①重视选贤任能; ②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 认识: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推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

21 春秋战国大事年表 1.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2.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一)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   1.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2.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3.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4.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   5.前6世纪初,晋楚争霸,楚大败晋国,楚庄王称霸中原   6.春秋晚期,吴越争霸。前5世纪初吴王夫差灭越王称霸   7.前5世纪初,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二)战国(前475年到前221年)   1.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2.前4世纪中期,魏齐桂陵之战和魏齐马陵之战   3.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独霸 4 前256年秦灭西周,周赧王去世,周王朝正式结束

22 B D C A 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大国崛起 D.诸侯野心大
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大国崛起   D.诸侯野心大 2.下列哪一种情况符合战国历史( ) 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B.齐、晋、楚、秦等国争霸 C.南方楚国率军到洛阳问鼎  D.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 3.战国初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其实质是( ) 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 B.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争权夺势的斗争 C.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斗争 D.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斗争 4.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 A.华夏文化的扩大   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华夏族战胜夷蛮   D.封建生产方式扩展 D C A

23 B A C 5.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城濮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5.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城濮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口号,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B.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最后一个霸主 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D.长平之战是战国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7.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A C

24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关于管仲改革的材料 材料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齐语》 材料2:春以萖振旅(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材料3: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 材料4: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5: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25 回答: (1)材料1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 (2)据材料2,指出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3、 4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5反映了什么问题?“民到于今受其赐”和“吾其被发左衽”实质何在? (1)在整顿旧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其他制度,即改革内政。 (2)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增强了士兵凝聚力,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3)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以此达到积累财富、富国强兵的目的。 (4)管仲改革使齐桓公不用大动干戈而称霸天下。改革从客观上维护了中原华夏族的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


Download ppt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