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军事思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军事思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军事思想

2 1 2 3 4 5 6 军事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3 第一部分 军事思想概况

4 第一部分 军事思想概况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 军事思想概况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等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 阐明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 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

5 (二)军事思想的内容: 军事哲学的层次 军事实践的指导层次 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6 (三)军事思想的特点 1、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3、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7 思考: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战争? “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就是说引起战争的原因有五个方面:一是争夺霸主地位;二是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三是积恨深怨;四是国家发生了内乱;五是国家发生了饥荒。

8 二、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一)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如何看待战争 如何判断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9 三、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是军事思想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冶金技术——先秦军事思想 工场手工业——拿破仑作战思想 现代大工业——机械化战争理论 核技术的发展——核战争理论

10

11

12

13

14

15 (一)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一种新的军事思想代替旧的军事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出现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先秦军事思想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把农民从封建土地的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拿破仑作战体系 欧洲出现了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军事思想

16 (二)军事思想的来源与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军事思想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才可以形成,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循环。 军事思想的发展需要通过人们的加工总结,不断深化,形成理论。

17 (三)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各种军事思想都是在一定的民族土壤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带有明显的民族色彩。 任何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存在着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

18 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19 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兵书是古代军事思想的记录和结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共计1304部)

20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夏、商、西周时期——萌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时期 3.秦至五代时期——发展时期 4.宋代至鸦片战争时期——成熟时期

21 军队治理以“礼”“刑”为基础,产生了萌芽形态兵书,出现《军志》《军政》等,是古代军事思想形成的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军事的大发展时期,
初步形成 趋向成熟 丰富发展 体系化 军队治理以“礼”“刑”为基础,产生了萌芽形态兵书,出现《军志》《军政》等,是古代军事思想形成的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军事的大发展时期, 《孙子兵法》出现,它标志着封建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 秦—五代是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军事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战略战术运用和指挥得到高度发展,战略思想也日臻成熟。 火器普遍使用, 军事思想走上体系化时期。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兵书概括性强,自成体系。

22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萌芽——夏、商、西周时期
中国兵书起源于殷商,但是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军事思想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开始萌芽。 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在以车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思想。《易经》《尚书》、《诗经、》中都有些片段、零星的军事思想论述。 夏、商、西周时期,车战的主要作战力量是车上的甲士三人,车左(一车之长)主射箭,中间一人为御者,车右手拿戈、矛、戟等长兵器作战。在自己一方各战车之间的隙缝中,是与各车上的甲士配合作战的步兵,由平民或奴隶来担任。他们的数量多少不一,平时也担负杂役工作。

23 (二)形成时期 旧的氏族部落势力反对新生的奴隶制的战争 扩大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战争 新兴奴隶主推翻腐朽奴隶主统治的战争 平民反抗奴隶主的起义
时期: 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即夏、商、周时期 代表作:《军政》《军志》《六韬》 战争类型: 旧的氏族部落势力反对新生的奴隶制的战争 扩大巩固奴隶制国家的战争 新兴奴隶主推翻腐朽奴隶主统治的战争 平民反抗奴隶主的起义 作战样式: 步战、车战,多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

24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成周势力衰弱,仅成为名义上的“共主”。统治秩序“礼崩乐坏”,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诸候国间相互攻伐,战争次数增加,战争规模增大。在战争的土壤中,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将领,兵家成为当时“诸子百家”中重要一派。在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不少军事家著书立说,于是出现了《孙子兵法》《尉缭子》、《六韬》等著名兵书。   春秋战国的军事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基本跳出了天命观的桎梏,已经能较为理智地去对待战争。在战争中,突破了“仁义用兵”的樊篱,认识到“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 在达成胜利的取向上,强调用和平、外交、智谋手段;强调战争中政治、道义上的胜利。“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慎战。

25 形成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1、在对战争的看法上,强调天命、申张正义和保民
《尚书》中提出以天命作为出兵征战之由,以“恭行天之罚”、“吊民伐罪”、“保民”相号召。 2、军事决策和行动要以天象和占卜的吉凶定取舍

26 3、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 4、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易·师》)
赏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尚书·甘誓》) 4、战争指导上,以重礼信仁义为主导思想 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不穷不能”,“成列而鼓”(《司马法》)

27 6、在作战思想上,已注意到前锋和主力、车兵与徒兵的配合及阵法的应用
5、战争实践中注意到以谋取胜 鸣条之战:运用间谍、侦察敌情的谋略; 牧野之战:掌握时机、攻其腹心 《军志》、《军政》中提出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等谋略思想 6、在作战思想上,已注意到前锋和主力、车兵与徒兵的配合及阵法的应用

28 《六韬》 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 武韬:讲用兵的韬略 龙韬:论军事组织 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 豹韬:论战术 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

29 发展时期 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代 代表作:《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 战争类型:争霸、兼并、统一战争
作战样式:步兵、骑兵、水师逐渐分离为独立兵种,步、骑、车配合作战,形式多样 战争指挥:复杂,要求高,将帅专职化 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异常活跃,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

30 发展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对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 形成了系统的建军理论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
儒家倡导义战、法家重视耕战、孟子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家认为“兵者不详之器”、孙子“兵者国之大事” 形成了系统的建军理论 以法治军、将帅选用、军队管理、教育训练 提出一系列战争指导和作战原则 注重联盟战略、实施进攻战略、发展了 骑战、城战的原则

31 关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代的产物,是孙武革新进步的军事思想所结出的硕果。它被誉为古今中外现存古书中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古代第一兵书。

32 孙武其人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汉族,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与楚国作战,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33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历经2500年而不衰,堪称东方的兵家圣典。
 《孙子兵法》历经2500年而不衰,堪称东方的兵家圣典。 1.作者简介   公元前506年,吴军以迂为直,放弃逆长江而上的路线,挥军北向,从大别山直插楚军背部。结果以3万之兵大败楚国20万大军,五战五捷,并攻取楚国都城郢(yǐng)。接着,吴军打败齐军,使晋国屈服,奠定了吴国的霸业。孙武曾屡次提醒吴王要防范南方的越国,但没有受到吴王的重视。据专家研究,孙武后来挂冠而去,在富春(今富阳)有吴王封赐的采邑。

34 《孙子兵法》 2.《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5000余字,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十三篇。十三篇既自成一体,相互连贯,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35 孙子兵法有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例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
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在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36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重战思想(基本出发点)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慎战思想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备战思想 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   孙武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加以研究和对待。道、天、地、将、法“五事”中,道为首。孙武把修明政治看作是战争制胜的最重要的条件,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37 2.“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实事求是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从战争理论上讲,是分析判断情况的根本规律。
从指导战争的意义上讲,是先求可胜的条件,再求必胜之机的重要抉择。 揭示了“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   这一名言,表明了战争指导者对彼已情况的了解与战争胜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在了解我他双方的基础上,找出双方行动的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去确定自己的行动,以战胜敌人。

38 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1)“庙算”制胜。 (2)诡道制胜。 (3) “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完美的战略
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   孙武第一次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力求以谋略胜敌,而不单以力取胜。谋略的核心,是力争主动,力避被动。

39 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例:秦国“远交近攻” 平津战役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战例:秦国“远交近攻” 平津战役

40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
   秦始皇会元前221年统一中国,随之有封建社会中的“汉唐盛世”,政治、经济、文化及战争的发展,使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这一阶段中,多兵种大规模大集团配合作战,其中,骑兵的作用比较突出。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谋略与决策,以及作战指挥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41 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中叶,经历了秦、汉、晋、隋、唐等几个封建王朝
代表作:《卫公兵法》《诸葛亮兵法》《三略》 军制:武装力量体制基本成型,大致由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大部分组成,集权于皇帝 战争:规模增大,时间延长,区域范围广 作战样式: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水上交战以及水陆配合作战较多

42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的重甲骑兵

43 高度重视战略谋划 国防指导思想呈现新的特点 作战指导思想有新的发展 诸葛亮《隆中对》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民为邦本,本固邦安”
“文武并兴,农战兼务” “备边御戎” 作战指导思想有新的发展 骑兵战术、水战、城战得到了巨大发展

44 隆中对的策略 取代割据荆、益的刘表、刘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准备阶段
在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同时,利用帝室之胄的声望,招揽人才,内修政理,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外交上妥善处理好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并与孙权建立抗击曹操的联盟——战略防御 待天下有变,再分兵两路,命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军攻击宛城、洛阳,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攻打秦川 ——战略反攻

45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时期——宋至鸦片战争时期
   宋朝至鸦片战争时期(960年-1840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时期。    北宋初期,军事技术有了重大发展,火药、指南针开始用于战争。北宋总结古今兵法,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兵书汇编《武经总要》。宋神宗元丰年间,又将《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汇编为《武经七书》,对以后的军事学和战争实践都有较大的影响。

46 成熟时期军事基本情况 时期:公元10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经历辽、宋、西夏、金诸政权并立时期和元、明、清(前期)各朝代
代表作:《武经总要》、《武备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战争:作战规模日益扩大,战争样式更加多样

47 成熟时期主要军事思想 以兵权高度集中为统兵建军宗旨 练兵、练将思想日益深化、系统 战略思想更加丰富、系统
火器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作战指导思想的发展

48 不同阶段 萌芽时期 形成时期 成熟时期 继续发展时期 系统完善时期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唐 宋—清 代表作 军志军政 孙子兵法 诸葛亮 兵法 武经 总要 作战方式 步战车战 独立兵种配合作战 集团作战 模式多样规模扩大 主要思想

49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涉及战争观、谋略、战法、阵法、军队组织、训练和纪律、将帅修养、作战指挥等方面。兹将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战争指导思想、治军理论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下: 1.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2.战争的指导思想 3.治军理论

50 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以下兵书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孙子兵法》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阐明了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尉缭子》认为战争的作用是镇压暴乱,制止不义行为。据此,《司马法》提出以战止战的策略,即杀掉坏人,保护好人,杀人是可以的;进攻其国,解放其民,是可以的;用战争制止战争,即使开战,也是可以的。

51 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尉缭子》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观点,即:在战争的问题上,军事从属于政治;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 《司马法》更进一步指出:“政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在解决国内外矛盾时,如果政治措施达不到目的,就必须使用军事战略。 战争是从属于政治的 战争已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52 我国古代战争指导思想十分丰富,大致有 以下内容:
一、先发制人   战场上两军对阵,剑拔弩张,谁能争取先机,便占有了主动。正如《尉缭子》所言:“故兵贵先,胜于此,则胜彼矣”。 二、速战速决   孙武曾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久则钝兵挫锐”,“故兵贵胜,不贵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赢得了速度上的优势,主动出击迂回阿登山脉,突破了英法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在短时间迫使强大的法国投降。

53  三、力争主动    《鬼谷子》说:“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主动权是军队行动的命脉,历代军事家无不主张争取战场主动权。   春秋时期,多国争霸日盛。发生在晋楚两国间的城濮之战,以晋国胜利而结束。晋胜楚败的一个重大原因则晋军在战略、战术上力争主动,占尽先机,从而赢取了战争。

54 战争的指导思想 四、集中兵力 《白豪子》指出:“兵之贵合也。合则势张,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心坚。”认为作战最重要的是集中兵力。
  《白豪子》指出:“兵之贵合也。合则势张,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心坚。”认为作战最重要的是集中兵力。 五、出其不意    孙武认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1941年12月7日,日军海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在珍珠港事件的胜利,就得益于战争之前各方面的“出其不意”。首先是外交策略上日本假意和美国进行外交谈判,使美国放松警惕;其次在攻击时间的选择上,12月7日正是美海军士兵的休息时间,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55 战争的指导思想 六、奇正互变   孙武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同样是疑敌,战国时的孙膑用的是减灶法,而三国时的诸葛亮则采用了增灶法,殊途同归。 七、兵贵其和   《准南子》提出:“良将之用座也,同其心,一其力”,把协同作战看作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56 战争的指导思想  八、先戒为宝   古人认识到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提倡居安思危,建立稳固的国防。以色列由于其特殊的国防环境与国情,实行全民皆兵体制。各级政府机构中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部门以及地方上的各厂矿企业、医院、学校都制定有详细的动员计划,并落实到每个人、每辆车、每种物资。这种做法,具有借鉴意义。

57 (二)关于决定战争胜负因素的问题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即:必须从“五事”和“七计”等客观实际出发,分析、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可能性——《孙子兵法》 五事:道、天、地、将、法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58 (三)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甲坚兵利,车固马良,畜积给足,士卒殷轸,此军之大资也”——《淮南子》 强大的物质力量是进行战争的基础
发展经济与增强国防、发展手工业、兵器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59 主要包括和平时期摄制战争、战争时期赢取胜利、危机时期掌控局势等。
认识一个全新的概念: 军事经济学是根据经济学原理对军事发展规律进行探索的学科,通过研究军费开支、军备采办、战争规模、军事能力等军事要素努力达成各要素之间的最佳配置,旨在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即以最小的国防投入实现最大限度的国家安全目标。 主要包括和平时期摄制战争、战争时期赢取胜利、危机时期掌控局势等。

60 安全:希望达到的政治目的 能力:支持这些目的的保障 武装力量: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预算:提供这些手段的资源
军事计划的制定必须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安全:希望达到的政治目的 能力:支持这些目的的保障 武装力量: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预算:提供这些手段的资源

61 (四)关于战争与民众的问题 古代兵家从“民本”思想出发,阐明了民心向背关系战争胜负的道理。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62 治军理论 治军理论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将帅修养   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很早就认识到将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选将的标准作为治军的主要着眼点。孙武把选取将的标准归纳为“智”“信”“仁”“勇”“严”五字,即多谋善断,赏罚有信,爱护士卒,勇敢坚定,明法审令。《三略》认为贤将要具备十二能:清(廉洁)、静(镇静)、平(公平)、整(严整)、受谏(接受批评)、听讼(明辩事非)、纳人(任用人才)、采言(采纳意见)、知国俗(知敌国风俗)、图山川(研究山川形势)、表险滩(明了地形险阻)、制军权(掌握军队的指挥权)等。将帅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一国之军的胜败。

63 治军理论 二、以治为胜 严明军纪是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坚决执行命令的,给予优厚的奖励;违抗或拒不执行命令的,要严厉制裁。
 二、以治为胜   严明军纪是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坚决执行命令的,给予优厚的奖励;违抗或拒不执行命令的,要严厉制裁。  三、教戒为先   加强军队训练,是治军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首要的是教育训练。平时注意教育训练,军队就会团结,就会有凝聚力。其次,还要注意军队技战术训练。如练耳目以辨旗鼓,练阵法以备作战等。军队训练做好了,军队就会有坚强的作战意志,国家就会有巩固的国防,敌国就不敢轻易进犯了。

64 三、关于练兵治军的理论 “师出以律,失律凶”——《周易》 “有制之兵,无能一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诸葛亮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论语》 “士不先教,不可以用”——《司马法》 “夫叛而罚之,服而舍之,军之善政也”——《册府元龟》

65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66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前21世纪—前8世纪 奴隶社会 《军志》《军政》 发展时期 萌牙 前3世纪—13世纪 丰富和提高 春秋战国
前8世纪—前3世纪 封建社会 《孙子兵法》 铁兵器/火药/诸兵种 14世纪—19世纪 继续前进 戚继光 /努尔哈赤 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即中国和地中海一带沿海国家,内容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的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此时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有《军政》、《军志》等。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即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军事家及军事著作,如闻名中外的孙武所著《孙子兵法》。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铁兵器的广泛推广,火药的逐步应用,步、骑、车、水军诸兵种的发展变革,不同性质战争的交织进行,客观上促进了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

67 西方古代军事思想 前8世纪—5世纪 奴隶社会 古西腊 古罗马 火药火器传入 476—1640 封建社会 意大利文艺复兴
古希腊的军事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战争是由根本利害矛盾引起的;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征服,谋求城邦、国家利益和霸主地位;战争的胜败取决于政治、军事、经济、精神等条件;作战前必须对双方的军力、财力、人力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比;注意激励军队的士气,立足以优势力量建立己方胜利的信心;采取出乎敌人意料的行动使之惊慌失措等。 古罗马的军事思想源于古希腊而又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把军事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而政治又是配合军事行动达成军事目的的手段;通过外交广泛联盟,孤立对手,恩威并举,实现自己的目的;主张以进攻为主、防御为辅;在被迫处于防御地位时,也总是通过向敌后等薄弱处进攻,力求改变攻防态势,变防御为进攻;主张建立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以金钱和土地等物质利益保证部队的忠诚,以精神鼓励、严格的纪律保持部队的战斗力。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的中世纪。在这长达1100多年的“黑暗”时代,由于封建割据的庄园经济、宗教思想和经院哲学的禁锢,极大地限制了军事思想的发展。恩格斯曾指出,“整个中世纪在战术发展方面,也像其他科学方面一样,是一个毫无收获的时代”。 直到封建社会后期,随着中国火药、火器的传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外国古代军事思想才有了缓慢发展。此时军事思想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战争被披上宗教外衣,掩盖统治集团间的利益争夺;宣扬战争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是原始罪恶之果,也是教会权力的支柱;在战争中丧失生命的人,可以进入天国,赎免一切罪恶。这其实是对战争认识的倒退。重视军队建设,把军队看成国家的重要工具。对雇佣兵制的弊端有了初步认识,主张实行义务兵制。初步涉及战略学、战术学概念。另外还认识到制海权的重要,认为控制了海洋,可以赢得和守住巨大的海外领土。

68 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与西方比较 中国历史上频繁激烈、规模巨大、空间广阔、形式多样的战争实践 中国所经历的独具特色的社会形态
以农业为主,兼有游牧业的经济结构 尚武重谋的传统,长于理性思维、抽象概括

69 中国军事思想 西方军事思想 以应用为主 直观把握 注重“国政”因素、安内 强调防守(长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争道德,道义之争掩盖利益之争
注重谋略、智慧加力量 西方军事思想 以学理为主 理论推理 只作兵典研究 以侵略为主 彻底歼灭敌人、 毫不掩饰利益之争 强兵为要,力量加技术


Download ppt "第二章 军事思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