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军事思想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军事思想概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军事思想概述

2 目的要求: 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熟悉我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及科学含义,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增强学习军事思想对深入了解、研究现代战争规律,以及军事思想对现代战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认识。 主要内容: 一、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三、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教学重点: 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时间: 2课时

3 一、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 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等军事领域的一 般规律;阐明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 论和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 根本性问题,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 指导。

4 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 战 争 战争观与方法论 军队建设思想 军事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 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 国防建设思想

5 军事思想研究的主要领域: 一是军事哲学层次上的问题 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层次上的问题

6 军事思想的分类 按时代分:古代、近代、现代 按阶级分:奴隶阶级、封建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按地域分:中国、美国、台湾、中东……
按人物分:孙子、诸葛亮、约米尼、克劳塞维茨……

7 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毛泽东及 《论持久战》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771年 夏、商、周 春秋、战国 公元前211年 秦、汉、魏晋、
南北朝、隋、 唐、五代十国 公元前221 公元979年 宋、辽、 西夏、金、 元、明、前清 公元960年 公元1919年 晚清、民国 公元1921年 公元1949年 中华人民 共和国 时间 军事思想发展水平 克劳塞维茨及《战争论》 孙子及《孙子兵法》 毛泽东及 《论持久战》

8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1、发展历程 逐渐形成期 夏、商、西周、春秋前期 走向成熟期 春秋末期、战国时期 丰富发展期 秦汉——唐 形成体系期
宋元、前明 停滞不前期 明末、清

9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1)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据《汉书•艺文志》中的《黄帝》和《神农兵法》可以推断,中国兵法始 于黄帝。我国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军事思想成就最大,但早在西周时期, 就出现了《军志》、《军政》、《令典》、古《司马法》等专门记载和记 述军事问题为宗旨和主体内容的书籍。 历代兵书:3380部,23500卷,尚存2308部,18567卷。 我国古代不但研究战争,同时研究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心理等因素, 对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崇尚道义,以和为贵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亡国不可 以复国,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 也。 孔子倡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而作为兵家圣典的《孙子》也提出“百战 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

10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3)舍事言理,思辨深邃 以孙子为代表的中国军事家“舍事言理”,重哲学思辨,直觉顿悟,宏 观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充满哲理的军事范畴。 (4)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有人说东方兵学重道轻器,重谋轻力;西方兵学重器轻道,重力轻谋, 此话虽不尽全面,却不无道理。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羽扇纶巾,胸藏 奇谋方略、锦囊妙计的诸葛亮向来是智慧的化身。讲究谋略,以智使力, 也的确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例如:孙膑首创的围魏救 赵是古代军事典型的以谋取胜的战例。鲁庄公记也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 例。

11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5)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由于中国古代战争频繁,因此做好战争的准备,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 之中,几乎所有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军事思想家都有极强的思危意识, 反复强调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司马法》中告诫人们“天下虽安,忘 战必败”。《易经》论断:君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之,治而不忘乱, 是身安、国可保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固有的缺陷: 其一、偏重谋略、轻视技术,在技术发展很慢,典型清朝时期,外国 洋枪、洋炮,而我国清朝土枪、土炮,外国用火药枪时,我们还是大刀、 长矛。 其二、关注政治、讲究道义。反观国外,战争是为了掠夺资源和市场。

12 三、《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 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 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 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 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 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孙  武

13 《孙子兵法》的价值 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 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 征。 其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 在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 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从孙子兵法的角度 看学习,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收获。

14 (一)《孙子兵法》内容 《计篇》:五个战略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 《作战篇》:作战的指导思想——速战速决 《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
《形篇》:胜兵先胜 《势篇》:以变化莫测的手段取胜 《虚实篇》:作战贵立于主动地位,避实击虚 《军争篇》:在实施机动时如何争夺有利战机 《九变篇》:灵活多变 《行军篇》:为将之道:运用、使用军队 《地形篇》:非自然地形,根据地形的不同组合使用相应战术 《九地篇》:胜敌之地:各种地形组合的特点 《火攻篇》:火攻的种类、目的、条件以及实施方法 《用间篇》:使用间谍的重要性、种类及其方法

15 战争 目的 胜利

16 1、 强胜论――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胜论――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3、先胜论――运筹帷幄,庙算制胜 4、致胜论――致人而不致人 5、势胜论――谋形造势,以镒称铢 6、谋胜论――上兵伐谋,诡道取胜 7、全胜论――全争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8、因胜论――因敌致胜,灵活用兵 9、治胜论――文武兼施,恩威并用 10、将胜论------选才任能,五德兼备

17 二、《孙子兵法》的特点 1、战争观上,主张重战、慎战、全争、备战 孙  武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8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1、战争观上,主张重战、慎战、全争、备战 孙  武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19 1、战争观上,主张重战、慎战、全争、备战 孙  武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0 1、战争观上,主张重战、慎战、全争、备战 和 平 解 放 北 平

21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1、战争观上,主张重战、慎战、全争、备战 孙  武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2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2、战争指导上,强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23 3、战略战术上,重视谋略制胜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核心是谋略制胜。它认为军事斗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是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综合斗争,也是双方军事指导艺术的较量,即斗智。

24 “先胜而后求战”,“庙算”制胜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5 “兵以诈立”,诡道制胜

26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本待之。
“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握战争主动权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本待之。

27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共其一也 。
“我专敌分”,集中兵力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共其一也 。

28 兵贵神速,速战速决 兵贵胜, 不贵久。 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29 曹军在正面战场坚壁固守,扼敌咽喉,同时,利用时机,变换奇正,曹操亲率轻骑五千,以奇兵夜袭乌巢,火烧袁军屯粮。
经典应用 官渡之战 曹军在正面战场坚壁固守,扼敌咽喉,同时,利用时机,变换奇正,曹操亲率轻骑五千,以奇兵夜袭乌巢,火烧袁军屯粮。

30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因敌变化”,“避实击虚”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31 思考:诸葛亮手中无一兵一卒是怎样让司马懿自己退兵的呢? 诸葛亮的空城计
利用了司马懿生性多虑的弱点。击中敌人的弱点。这里司马懿的军事实力大军临城是“实”。但是生性多疑是“虚”。诸葛亮就是用了避实击虚而克敌制胜。

32 4、军队建设上,选将治军并重 孙子在军队建设问题上,既重视将领的选拔,也重视部队的建设;提出了选拔将帅的标准,突出了编制体制的重要性,强调了恩威并济的治军原则。

33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34 孙子训女兵 孙子训女兵。孙子在为吴王操练女兵时,三令五申,吴王的两个宠妃却带头哄笑,孙子下令斩杀两个宠妃,众女兵肃然,没过多久就把女兵训练好了,这是以“武”治军。吴起与士卒同吃、同住、同行军,士卒都乐意为他效死力,这是以“文”治军。

35 ① 在战争认识上,冲破“鬼神论”和“天命观”
5、朴素的唯物论和原始的辩证思想 朴素唯物论思想 ① 在战争认识上,冲破“鬼神论”和“天命观” ② 把客观因素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基础 以“道”为首的战争因素论 道:令民与上同意 天:阴阳、寒暑、时制 地: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将:智、信、仁、勇、严 法:曲制、官道、主用 ③ 注意时间和空间在战争中的作用 孙子五事

36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反映辩证矛盾对立统一的概念
5、朴素的唯物论和原始的辩证思想 原始辩证法思想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反映辩证矛盾对立统一的概念 《孙子兵法》中对立统一的辩证概念有85对,使用260次之多,如:敌我、攻守、胜负、迂直、强弱、勇怯、治乱、奇正、虚实、分合、专分、久速、利害、上下、死生、轻重、开阖

37 5、朴素的唯物论和原始的辩证思想 原始辩证法思想 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战争问题 《孙子兵法》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因素的关系(“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 (2)战争与经济因素的关系(“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 称,称生胜”) (3)战争与自然因素的关系(“天”、“地”、“道”、“将”、“法”)

38

39 据分析家们说,中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去世将近2500年之后,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在伊拉克战场上英美战地指挥官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他的经典著作《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贯穿在攻克巴格达的整体战略构想之中。

40 三、《孙子兵法》的意义 对研究当代国际军事问题的意义:对高技术战争的反 制理论与实践,是这场军事革命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建立这种不对称作战理论方面,《孙子兵法》的 谋略原则和军事辩证法思想仍有启迪作用。 其意义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它始终在提醒大家, 怎么来对待问题,怎么来把握战争的机遇,战争的 机遇,怎么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它是提醒你,它不 断在提醒,不断的让人们去思考,不断的让人们去 思考,不断的给大家始终留下一种探索的空间”

41 对《孙子兵法》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 1、把战争艺术应用于商业、行政管理和社交等领域,主要是应用它的认 识论与方法论。有些兵法原则诸如“兵不厌诈”等,用之于战争是无可厚 非的,而用之于别处则属于不道德。谋略决不是阴谋,其中有君子之道。 2、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它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战略运作,能战方能 言和。在战略上有充分准备,挑战也可能变成机遇;反之,如果没有准备, 那么机遇便会成为挑战。处于防御地位的国家更要以实力作后盾,建立强 大的国防。 3、军事思想的底蕴是历史文化传统,军事思想的背景则是国家政治结构 及其对外政策;军事思想是国家政治的表达而非感情的表达。古往今来的 军事思想都与一个民族的哲学和使命感密切相关,凝聚着国家和民族所必 需的生存斗争智慧。 4、《孙子兵法》至今仍然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的社会心理、思维习惯、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等文化传统。其中最重要 的战略思想遗产就是认同意识和统一观念,这是中华文明不朽的奥秘所在。

42 《孙子兵法》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应用

43 1.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两国交兵是大事,不可轻易动武,必须仔细考量,如果有便宜 可占,才能打,如果未战而庙算不胜,或者说损失太大,那还 不如不打!在面对日本时,我们不能单单地只考虑日本,还有 其后面的美国等。美国一直是日本强大的盟友,一直想要日本 牵制中国的崛起。在日本购岛事件之后,美国一直不愿在钓鱼 岛事件上表态,既不想得罪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也不 想得罪美国的盟友——日本。但是,中国在面对钓鱼岛事件时, 必须考虑到美日安保条约和清楚地分析如果中日开战美国进入 后的后果和应对措施,所以是否对日开战要充分考虑清楚,要 打就要必胜!

44 2. 民心,主孰有道?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个事实不容篡改。我们有很 多历史证据可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全世界华人有一个 共同的声音——钓鱼岛是中国的!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誓 死保卫钓鱼岛,抗日情绪高涨,这一点我们已做好了充分 的准备。

45 3.天地孰得? 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为外部环境和地理位置。天气情况,现代战 争依赖性不是太大,只要不发生海啸、台风、大地震,可以无 视之。地理位置,我国明显战略纵深更深,而日本就像放在篮 子里的鸡蛋,不管美国来不来,这篮子鸡蛋是很容易碎的。所 以日本人是不太敢打的。钓鱼岛离中国和台湾比较近,在面对 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时候,两岸应该通力合作共同维护钓鱼岛 的主权。大陆和台湾应该加强海监船和军舰在钓鱼岛周边巡航, 以宣誓主权,不能单靠以前的保钓行为,而是以强大的军事实 力保卫主权不容侵犯。

46 4、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外交上,钓鱼岛事件,是日本挑畔在先,又是翻二战 的案,日本是根本没理的。日本近来经济步步倒退,特别 是大地震后的影响使其损失严重。在面对最近日本强硬的 态度,我们应该让它知道中国不是好惹的。我们可以通过 外交给日本足够的压力,必要的时候经济制裁让日本在钓 鱼岛事件上低头,为我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47 《孙子兵法》与学习

48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将其运用于考试,则倘若是知道自己懂得哪些内 容,又知道出题者的基本取向,那么每次考试都不 危险,胜可知而不可为,人与人之间总存在着种种 差距,只靠短期内的提高还不足以提高到超过某个 人的水平,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预知谁更强 些,但一时不如人也不要耿耿于怀,以免影响到学 习更多知识的机会。

49 《孙子兵法》中 “知”的解释 在《孙子兵法》里, 对于“知” ,倘若我们从学习的角 度来解 读,那么:
第一是知道课本内容的各个知识点,知道了各个知识点, 你才能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第二是知道别人看不到的内容。曾经有位哲人说过:一 件事情,普通人只能看表面,聪明人看第二层,智慧的 人看第三层,境界越高,看的越深,就越能见到很多别 人看不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都是胜利的根本。学习固 是如此,我们需要跨越那些基本的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中的内涵。理解得越通透,掌握得才越扎实。

50 《孙子兵法》中 “知”的解释 第三是知道考试题目的规律,很多题目虽然很复杂, 但大多都有其大致的规律的,这就是老子说的 “道”,知道了出题的规律,掌握了解题的规律, 我们才能在考试中从容面对。 第四是知道自己,充分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缺 点,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才能让 自己在学习中游刃有余。

51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运用到学习中来,就是与传统学习所提倡的“挑战” 有异。我,不再用挑战来对待学习,因为读书如果 用到了“挑战”的字眼,难免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毕竟,有困难,有大困难,才会去挑战。 可学习、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不值得挑战 的。而应该避开挑战而成为“瘾”——“过书瘾”。 看书,参加考试,是我们兴趣中的一部分,尤其是 看书,看好书,看我们不懂的书或似懂非懂的书。 因为我们不懂,所以更加要学习,对未来和未知, 我都是充满兴趣的。是满怀好奇心的。这样摒弃了 挑战书本的思想,才是更大的赢家。

52 兵闻拙速,未睹之巧久也 这句话在考试尤其适用。做题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则考 试题将作不完,没有必要一定要讲究技巧,用最朴实的 方法做出答案就好。 对于搞科研或学术探讨的也一样,一定要快速进行,否 则可能另有其人先你一步将其专利申报。倘若你们的成 果及见解相似,你再申报将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要求我们接纳知识 的速度一定要快,以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53 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 句子之外,《孙子兵法》 里还有很多可以让我们 在学习获得很大收获的 地方。有时简简单单一 个字都会获益良多。

54 谢谢! 敬请批评指正!


Download ppt "军事思想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