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特点 生物性传播:生物性传播即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具有增殖,发育的生物学过程。这是病原体自然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生物性传播的特点之一是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即外潜伏期。完成上述过程,才具传播能力。如:多数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特点 生物性传播:生物性传播即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具有增殖,发育的生物学过程。这是病原体自然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生物性传播的特点之一是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即外潜伏期。完成上述过程,才具传播能力。如:多数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3 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特点 生物性传播:生物性传播即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具有增殖,发育的生物学过程。这是病原体自然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生物性传播的特点之一是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即外潜伏期。完成上述过程,才具传播能力。如:多数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4 外潜伏期 如DG病毒从进入蚊子中肠内,到唾腺感染病毒,这段约8 ~ 14 天的时间称为外潜伏期,其时间长短和环境的温度、吸入的病毒量或病毒品系及蚊虫种类有关,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重要。

5 内潜伏期 1 2 4 3 1.病毒通过蚊虫的唾液腺传播给人 2.病毒在靶标器官中增殖 3.病毒感染白细胞和淋巴器官
4.病毒释放到血液中并在其中循环 2 4 3 6

6 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特点 机械性传播:媒介生物对病原体仅起携带、运输的污染作用,病源体只是机械地从一宿主传播给另一宿主,病原体在媒介昆虫体内外并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或生物学变化。如:多数由苍蝇、蟑螂、蚂蚁等传播的疾病。

7

8

9

10 疟疾(malaria)(略) 疟疾(malaria) 又名打摆子,是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全球每年有2000万人感染疟疾,超过200万人死于疟疾。

11 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结果:2003年上半年疟疾发病数排在十大传染病的第9位, 病死率排在第10位。
一、流行现状(略) 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结果:2003年上半年疟疾发病数排在十大传染病的第9位, 病死率排在第10位。

12 一、流行现状(略) 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大量流动人口涌入,致使我省疟疾发病率迅速回升,1997年发病率回升到1.82/10万。近几年通过加大防治力度,使年发病率下降到了1/10万以内。

13 二、传播媒介(略) 通过调查证实, 全省已知按蚊21种, 其中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的主要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嗜人按蚊分布在广东省12个市、县, 其分布区的疟疾病例每年都占全省疟疾总病例的50%左右。

14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流行性乙型脑(略)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简称乙脑, 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主要侵犯大脑, 俗称大脑炎。

15 一、流行现状(略) 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结果,2002年全国乙脑的报告发病例数为8178例, 全国病死率2.25%,排在十大传染病的第8位,2003年上半年,病死率上升到第4位。

16 二、传播媒介(略) 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扩散宿主, 三带喙库蚊为其最主要传播媒介。蚊虫感染病毒后,可以终身带毒,并可带毒越冬或经卵传代,是乙脑病毒的长期贮存宿主。蚊在乙脑流行中起到年度间延续传播作用。

17 登革热 (dengue fever, DF) 登革热(dengue fever,DF) 是一种由伊蚊传播引起的地区性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登革病毒,可分为四种血清型(DV1-4)。

18 “登革”是一个译音,此词源于西班牙语,意为装腔作势;英文为dandy,意思为纨绔子弟。因为本病初起时因关节肌肉疼痛而致步态不稳,有如公子哥儿走路时那装腔作势的姿态,故得名。

19 从1955-1999报告给WHO的登革/登革出血热的平均年度病例数
Number of Cases

20 媒介生物性疾病举例—西尼罗热 Westnile Fever
  西尼罗热(西尼罗病毒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病毒型疾病。近几年在美国“重出江湖”。据报道,美国2002年4156人感染西尼罗病毒, 284人死亡。2003年发病9306人,死亡240人。最新发现,主要的媒介蚊虫是尖音库蚊(新疆)

21 西尼罗病毒传播West Nile Virus Transmission Cycle
Mosquito vector Incidental infections West Nile virus West Nile virus Incidental infections Bird reservoir hosts

22 西尼罗病毒Epidemic/Epizootic West Nile Virus
1937 西尼罗病毒首次于1937年从乌干达西尼罗河区域的一位妇女的血液中被分离出来并被确认为病原体

23 蚊虫的生活史 夏季9-15天完成一代生活史,蚊虫寿命1-4周

24 白纹伊蚊的生活史

25 Eggs

26 蚊虫的生活史

27 蚊虫生活史

28 幼虫(孑孓) 产卵到幼虫48 hrs 4个龄期 7-14天

29 Pupae (Tumblers) 不食,1-4 days

30 羽化

31 食性和营养 蚊虫的吸血行为,从宿主的偏好的角度来 划分,可以分成三类: 嗜人血(anthropophagous)
嗜动物血(zoophagous) 嗜鸟血(ornithophagous)

32 成蚊的吸血性 白纹伊蚊对人的攻击性强,多次吸血。有光照比无光照对吸血有利。

33 食性和营养 从吸血行为发生的场所来划分,可以分成 内吸性和外吸性: 前者是指雌蚊倾向于在人房或动物厩舍内吸血(又分内吸内栖、内吸外栖)
后者是指倾向于在人房或动物厩舍以外吸血(又分外吸内栖、外吸外栖)

34 栖息习性 内吸内栖型:又称为家栖型,雌蚊进入人房、畜舍吸饱血液后,仍停留在室内待胃血消化完毕,卵巢发育成熟后才飞离房舍,寻找产卵场所。如致倦库蚊、埃及伊蚊等。

35 栖息习性 内吸外栖型:又称为半家栖型,雌蚊在人房、畜舍吸血后飞离房舍到野外寻找栖息场所,部分仍停留在房舍内栖息,例如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等。

36 栖息习性 外吸内栖型:雌蚊夜晚多在户外牛体吸血,而在黎明前大量飞入室内栖息。海南岛的迷走按蚊是典型代表。

37 栖息习性 外吸外栖型:又称为野栖型,雌蚊吸血后多数飞离房舍到野外的草丛、竹林、树洞、石穴等阴暗处栖息,如白纹伊蚊、凶小库蚊等(白纹伊蚊有向室内栖息的倾向)。

38 白纹伊蚊栖息习性 成蚊多在孳生场所附近栖息: 居民区,多栖息在草丛、灌木丛、空房内等; 建筑工地,多栖息在工地内部积水和阴暗杂物堆放处;
室内,容器积水孳生的成蚊,有在室内栖息的倾向,并多栖息在悬挂的衣服上,及墙面阴暗处。 总之,这些地方能够提供适宜温度 和湿度条件。

39 孳生习性 名称 代表水体 代表蚊种 田塘型 稻田、沼泽、人工湖和各类池塘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三带喙库蚊 缓流型 溪流、沟渠等缓流水体
微小按蚊 从林型 丛林或山麓灌木下石逢、溪床的小型积水。 大劣按蚊 坑洼型 坑洼,尤其是污染的积水、下水道 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 容器型 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40 活动特点 寻食 求偶 寻找产卵场所

41 发生蚊媒传染病,可以病例发生点为中心,根据蚊虫的扩散范围,确定实施紧急灭蚊的地段。
活动范围 中华按蚊 : 米 致倦库蚊 :100米 埃及伊蚊 : 米 白纹伊蚊: 米 发生蚊媒传染病,可以病例发生点为中心,根据蚊虫的扩散范围,确定实施紧急灭蚊的地段。

42 吸血高峰 中华按蚊 :黄昏 嗜人按蚊 :子夜 伊蚊 :上午、近黄昏

43 白纹伊蚊产卵习性 成蚊羽化后1~2天交配,一生只交配一次即可终生产有效卵。
卵多产在容器的水面上方潮湿的内壁上,卵在干旱时进入滞育状态,滞育卵耐干旱、耐低温,并可以附着在容器上携带到其它的地方,一旦有水就能够很快孵化成幼虫。 且不在一个容器中产完卵子。 蚊虫选择在色暗的小容器中产卵孳生,如轮胎、竹筒等阳性率一般很高。和自来水相比,成蚊优先在雨水中产卵。

44 白纹伊蚊的垂直分布 雨水充沛,气温适宜,花草于楼的底部到顶层都有分布,近期疫点的布雷图调查结果显示,白纹伊蚊的数量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

45 人与蚊虫 白纹伊蚊白天对人的攻击性强,而且多次吸血。因而,居室、庭院、公园等人活动场所是控制成蚊的重点。
人的气味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强烈吸引成蚊,成蚊吸食人血繁殖,同时将病原传给人。 雄蚊由于羽化后很快完成交配的使命,1周死亡,而吸血雌蚊则可以经过4个吸血繁殖周期,历时1个月。

46 病媒与人的密切接触 温度对蚊虫适宜,人也舒服

47 了解蚊虫的栖息习性,对制订防制蚊虫的措施,特别是喷洒杀虫剂和环境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8 Habitats

49 白纹伊蚊的孳生地

50

51 广州居民有种养水生植物习惯 (一居民家中5个种养瓶均发现伊蚊幼虫)

52

53 空置房屋院中废弃的坛、缸、碗、盘皆有孑孓

54

55 Habitats

56 Habitats

57

58 植物容器的清理

59

60 2006年不同场所各类容器积水阳性比例(%) 类型 居民 机团单位 建筑工地 公园 特种行业 水生植物 29.23 2.28 5.06
0.00 玻璃容器 6.78 17.35 7.14 3.33 陶瓷容器 11.92 9.13 2.38 金属容器 2.51 4.11 1.27 塑料容器 7.91 13.70 2.53 55.00 一次性容器 19.30 22.83 10.13 16.67 花盆 3.24 7.31 花盆托盘 5.61 5.94 水池 4.63 19.05 6.67 废轮胎 1.07 8.22 8.86 9.52 23.33 树洞竹筒 0.99 14.29 灰斗 0.62 12.66 搅拌机 0.09 13.92 1.67 地表小积水 6.10 30.38 21.43


Download ppt "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特点 生物性传播:生物性传播即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具有增殖,发育的生物学过程。这是病原体自然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生物性传播的特点之一是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即外潜伏期。完成上述过程,才具传播能力。如:多数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