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nursing) 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nursing) 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nursing) 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2 教学目标 熟悉 掌握 了解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病理及脑疝的解剖学基础 颅内压的自身调节及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 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及护理
脑疝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急救护理

3 重 点 (Emphasis) 1、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维持脑组织正常灌注护理及脑室引流管护理 2、脑疝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4 难 点 (Difficulty) 1、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2、脑疝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3、冬眠低温治疗降温、复温护理

5 颅内压增高定义 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 压持续超过200mmH2O,并出现头痛 、呕吐 、 神经乳头水肿等三大病征。 。
颅内压增高是指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 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 压持续超过200mmH2O,并出现头痛 、呕吐 、 神经乳头水肿等三大病征。

6 (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颅内压的形成 颅内压 颅腔

7 颅内压的形成 正常颅内压: 成人:0.7~2.0kPa(70~ 200mmH2O) 儿童:0.5~1.0kPa(50~100mmH2O)

8 颅腔内容物(cranial cavity matter)
颅内压的自身调节 颅腔内容物(cranial cavity matter) 脑组织、脑脊液、血液 脑组织占80%以上(1150~1350ml) 脑脊液占10%(150ml) 血液占2~11% 颅腔容积 1400~1500ml,三者与颅腔容积 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 10%: 11% 80%

9 颅内压的自身调节与代偿 正常的颅内压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可随血压、脉搏、呼吸的波动 有细微的波动。 颅内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实现。
正常的颅内压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可随血压、脉搏、呼吸的波动 有细微的波动。 颅内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实现。 当ICP↑→脑脊液脊髓珠网膜下腔↗脑脊液 → 分泌↓ →脑脊液量↓ →保持icp平衡 ↘脑脊液 →吸 收↑ 当ICP↓脑脊液→↗分泌 ↑ ↘吸收↓ →脑脊液量↑ →icp不变

10 颅内压的自身调节与代偿 脑脊液的 代偿容积是有限的,仅占颅腔容积的10%,足以应付正常生理状态下的颅内空间的变化。
◆ 当颅内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超过了其临界点),其生理调节能力逐渐丧失,最终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11 颅内体积/压力关系曲线) (mmHg) 体积增加 (ml)

12 颅内压的自身调节与代偿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 对脑血流量的减少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是此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脑血流量=平均动脉压—颅内压 脑血管阻力 脑的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 正常脑的灌注压为9.3~12kPa(70—90mmHg)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是此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3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或量增加 脑体积增加 脑脊液增多 脑血流量增加

14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颅腔容积缩小 先天性因素 后天性因素

15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变部位分:弥漫性颅内压增高 局灶性颅内压增高 根据病情发展快慢分:急性颅内压增高 亚急性颅内压增高 慢性颅内压增

16 临床表现 头痛 最常见症状 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以胀痛和撕裂性痛多见;头痛程度随颅内压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咳嗽、打喷嚏、用力、弯腰、低头时也可加重;以夜间和清晨较重;多见双额部和颞部,也可从颈枕部向前放射至眼眶。

17 临床表现 呕吐 喷射状,多发生在饭后,与进食无关 出现在剧烈性头痛时。 视神经乳头水肿 → 客观体征 多见于慢性颅内压增高

18 临床表现 头 痛 颅内压增高 “三主征” 呕 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

19 临床表现 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 ,往往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急性颅内压增高病人,常有明显地进行性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 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 ,往往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急性颅内压增高病人,常有明显地进行性意识障碍 ■典型的生命体征变化(1 ↑2 ↓) 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搏↓有力,≦60次/分,呼吸↓ ■其他症状和体征 复视、头晕、头皮静脉怒张

20 ICP增高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典型变化

21 辅助检查 头颅X线 cT及MRI 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腰椎穿刺

22 诊断 ■ 症状 ■ 体检,特别是神经系统体征 ■ 辅检(CT、MRI、DSA、X线、腰穿)

23 处理原则 首先及时、快速、有效处理原发疾病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24 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 脱水治疗(降低颅内压) 激素治疗 抗癫痫治疗 抗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辅助过度换气 冬眠低温治疗

25 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 处理原发病因:手术(肿瘤 脑积水 脑疝)

26 护理评估 术前: 健康史及相关因素(一般情况、加重和诱发因素) 身体状况(局部、全身、辅助检查) 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术后:
手术类型、伤口及引流情况 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27 常见的护理诊断/问题 脑组织灌注异常 有液体不足的危险 疼痛 潜在性并发症 脑疝

28 护理目标 疼痛缓解 / 控制,舒适感增强 脑组织灌注正常 体液平衡得以维持 尿比重正常 无脱水症状和体征
体液平衡得以维持 尿比重正常 无脱水症状和体征 未出现脑疝或出现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处理

29 护理措施(一) 1、降低颅内压力, 维持脑组织正常灌注 ⑴一般护理: ⊙体位 抬高床头15-30度 利于颅内静脉回 流,减轻脑水肿
⊙吸氧 改善脑缺氧,使 脑血管收缩, 降低 脑血流量

30 护理措施 (一) ⑴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警惕颅高压增高发生 ⊙适当限制入液 量,饮食 低盐 (24小时补液量≤2000ml ,
⑴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警惕颅高压增高发生 ⊙适当限制入液 量,饮食 低盐 (24小时补液量≤2000ml , 尿量≥600ml ) ⊙维持正常体温 和防治感染 ⊙ 加强生活护理

31 护理措施 (一) ⑵防止颅内压 骤然升高护理 ⊙休息 避免血压突然变化过大 ⊙ 确保呼吸道通畅 (判断、处理、观察)
⊙休息 避免血压突然变化过大 ⊙ 确保呼吸道通畅 (判断、处理、观察) 吸痰时注意:管径细 动作轻 彻底有效吸痰 ⊙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禁忌高压灌肠 ⊙预防感冒,及时控制癫痫发作 ⊙躁动的处理

32 护理措施 (一) (3)药物护理 ⊙脱水治疗护理: 药物: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125-250ml 利尿性脱水剂:速尿10—20mg
原理:通过组织间渗透压的作用 注意:及时、准确、快速并观察尿量,了解 脱水效果 ,必要时行加压输液;限制水分输入,输液量控制在 ml/日。 不良反应:心肝肾功能受损 电解质紊乱

33 护理措施 (一) (3)药物护理 ⊙激素治疗护理 药物: 地塞米松5—10mg 氢化可的松100mg 原理:稳定血脑屏障 预防和减轻脑水肿
不良反应: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感染

34 护理措施 (一) ⑷辅助过度换气护理 PaO2: 90—100mmHg PaCO2: —30mmHg

35 护理措施 (一) ⑸冬眠低温治疗护理 ⊙适应症 中枢性高热 原发性脑干损伤 严重脑挫裂伤 脑血管病变 脑室及鞍区术后高热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各种原因引起颅内压居高不降

36 护理措施 (一) ⑸冬眠低温治疗护理 ⊙禁忌症 全身衰竭、休克、年老、幼儿、 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

37 护理措施 (一) ⑸冬眠低温治疗护理 ⊙护理要点 ★降温方法 ●使用冬眠低温治疗时: 首先静脉给予足量冬眠药物 进入昏睡状态
再采用物理降温措施 ●停止冬眠低温治疗时: 首先停止物理降温 然后逐渐减量 直至停止

38 护理措施 (一) ⑸冬眠低温治疗护理 ★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为宜。 ★理想温度:肛温32—34℃,腋温31—33℃缓
★复温:不可过快,以防颅内压反跳。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意识、 瞳孔、神经系统及生命体征,脉搏>100次/分,呼吸减慢,血压<100mmHg,停止或者更换冬眠药物。 ★饮食 ★并发症护理 肺部并发症 低血压 冻伤 角膜炎

39 护理措施 (一) ⑹脑室引流管护理 经颅骨额角或枕角 钻孔穿刺侧脑室,放 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 流至体外的方法。 脑室引流

40 护理措施 (一) ⑹脑室引流管护理 引流管放置长度成人:4—5cm儿童:3—4cm ⊙引流管放置目的: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如枕骨大孔疝。 ★自引流管注入造影剂量进行脑室系统检查 同位素行核素检查,明确诊断和定位抗生素控制感染

41 护理措施 (一) ⑹脑室引流管护理 ⊙引流管放置目的: ★ 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脑膜刺激症,减少蛛 网膜粘连,术后早期控制颅内压。

42 脑室引流管护理(6) ① 引流管的位置 处距离侧脑室10—15cm。 为维持颅内压稳定, 切记:勿过高、勿过低 ② 引流的速度及量
早期引流 管口最高 处距离侧脑室10—15cm。 为维持颅内压稳定, 切记:勿过高、勿过低 ② 引流的速度及量 每日引流量<500ml 过多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43 脑室引流管护理(6) 引流速度的控制 早期的控制特别注意引流速度, 禁忌:流速勿过快量过多。

44 脑室引流管护理(6) 引流速度的控制 骤然减压的危险 脑室塌陷 形成负压吸附 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 脑室系统压力不平衡 肿瘤出血
小脑中央向上疝入小脑幕裂孔 骤然减压的危险

45 脑室引流管护理(6) ③ 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不通畅的原因 (内)颅内压低于120—150mmH2O 引流管防入脑室过深过长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③ 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不通畅的原因 (内)颅内压低于120—150mmH2O 引流管防入脑室过深过长   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小凝血块或碎的脑组织堵塞  (外)受压 扭曲 成角 折叠 脱落

46 脑室引流管护理(6) 引流不通畅的处理 ◆引流袋放置正常高度 ◆在X线下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 ◆轻轻旋转引流管,管口离开脑室壁
◆轻轻旋转引流管,管口离开脑室壁  ◆ 严格消毒,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 ﹡切记:不可高压注入 必要时拔除脑室引流管

47 脑室引流管护理(6) 引流不通畅的处理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脱落。

48 每天更换引流袋一次,装置保持密封、无菌。
脑室引流管护理(6) ④ 严格遵守严格无菌操作 每天更换引流袋一次,装置保持密封、无菌。 ⑤ 观察并记录引流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脑室引流管放置一般3-4天,不超过5-7天。

49 脑室引流管护理(6) 脑脊液的观察与判断 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天脑脊液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鲜红色血液,提示脑室内出血。 感染的脑脊液为混浊、絮状物或毛玻璃样。

50 脑室引流管护理(6) ⑥拔管护理 夹闭引流管:拔管前一天夹闭引流管 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 颅内压是否再次升高 夹管后初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        颅内压是否再次升高 夹管后初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判断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        若有可暂缓行拔管 拔管后: 观察有无脑脊液漏     必要时给予缝合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51 护理措施 (二) 维持正常的体液容量 作好呕吐、脱水治疗护理、观察记录 24小时出入液量。

52 护理措施 (三) ⊙缓解疼痛 ★ 有效降低颅内压 ★ 镇痛

53 护理措施 (四)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Glasgow昏迷评分法

54 护理措施 (四) 2、生命体征 3、瞳孔 4、颅内压监测

55 护理评价 头痛减轻 意识恢复 舒适感增强 体液平衡 生命体征平稳 尿比重正常 是否出现脑疝 出现脑疝是否及时发现处理

56 急 性 脑 疝 脑疝定义 (anxious cerebral-hernia)
急 性 脑 疝 (anxious cerebral-hernia) 脑疝定义 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高于邻近分腔,脑组织由高压区→低压区 移位, 部分脑组织被挤入颅内生理空间或裂隙,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57 解剖概要 (anxious cerebral-hernia) 解剖学基础 → → 枕骨大孔

58 小脑幕切迹处的局部解剖关系

59 枕骨大孔处的局部解剖关系

60 病因 颅内血肿 各种颅内肿瘤 医源性因素 颅 内 脓 肿 颅内寄生虫病及其他各种慢性肉芽肿

61 病 理 脑干损伤 压迫牵拉小脑幕切迹周围结构 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

62 脑疝的临床分型 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钩回疝 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 大脑镰下疝或扣带回疝

63 脑疝形成示意图

64 临床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进行性意识障碍 瞳孔改变 运动障碍 生命体征的紊乱

65 临床表现 枕骨大孔疝 严重颅内压增高 生命体征改变出现早 意识、瞳孔改变晚 四肢肌张力减低、肌力减退

66 临床表现 大脑镰下疝 病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受压部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

67 处 理 原 则 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争分夺秒处理 1.脱水、利尿降颅内压处理 2.手术治疗:去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脑室外引流术
处 理 原 则 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争分夺秒处理 1.脱水、利尿降颅内压处理 2.手术治疗:去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脑室外引流术 脑脊液分流术 减压术

68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脑组织灌注异常 意识障碍 呼吸、心跳停止

69 脑疝的抢救配合 1、 快速静脉输入 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观察脱水效果。 2、 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呼吸、心跳、瞳孔、意识,做好术前特殊检查和准备。 4、 准备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必要时在人工辅助呼吸下进行抢救手术。 5、必要时 准备脑室穿刺用具。

70 Thank you !


Download ppt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nursing) 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