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职业卫生培训 朱新荣 2016.8.1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职业卫生培训 朱新荣 2016.8.1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职业卫生培训 朱新荣

2 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介绍 热电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危害 5 职业病危害防护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6

3 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1、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职业人群)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最新发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法定职业病共10大类132种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48号)(链接) 法定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患者必须是职业人群中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线装置发出的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4 2、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2、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产生健康影响的化学、物理、放射、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划分: (1)生产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性粉尘—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化学毒物—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酸、碱、有机溶液等;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生物因素)。 (2)不良环境因素---主要指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布置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和有毒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3)不良工作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是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渡精神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管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5 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链接)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 (1)粉尘 (2)化学因素 (3)物理因素 (4)放射性因素 (5)生物因素 (6)其他因素 4、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5、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6、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6 一、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 7、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以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 8、职业病危害暴露---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过程。 9、接触水平---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和接触时间。 10、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进行的测定、测量。 11、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及建筑卫生学检测---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必要时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

7 二、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 1.什么是有害工作环境?
有害工作环境是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时,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环境空间的总称。有害工作环境一般是指高温、高寒、井下、剧毒、高噪声、高浓粉尘、大振动、强辐射等工作环境和场所。 2、什么是职业性危害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包括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8 二、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 1.无机粉尘 (1)金属矿物粉尘:如铅、锌、铝、铁、锡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等。
(2)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3)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2.有机粉尘 (1)植物性粉尘: 如棉、麻、谷物、亚麻、甘蔗、木、茶等粉尘等。 (2)动物性粉尘: 如皮、毛、骨、丝等。 (3)人工有机粉尘:如树脂、有机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粉尘。 3.混合性粉尘指上述各类粉尘的两种或多种混合存在,称为混合性粉尘。此种粉尘在生产中最常见。

9 二、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 3.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 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主要包括:
(1)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寒、高湿、热辐射等; (2)异常的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生产性振动、噪声; (4)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微波、紫外线、激光、高频电磁场、 无线电波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宇宙线等。 4.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 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10 二、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 5、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
除少数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眼睛,引起灼伤、过敏外,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必须进入人体,才能对健康产生危害。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入人体: (1)从呼吸道进入。气体、蒸气、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2)从皮肤进入。皮肤对外来化合物有屏障作业,但有些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如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毒物主要通过表皮细胞、毛囊、皮脂腺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 (3)从消化道进入。生产过程中,消化道摄入情况少见,常见意外事故。由于个人习惯不良或食物受毒物污染时,毒物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6、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 在常温常压下,物质以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形态存在; 有毒物质由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以及工艺条件的不同,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有以气体或蒸汽状态存在的(毒物都是以分子状态存在,能迅速扩散),有的以液体或固体颗粒状态(气溶胶状态---雾、烟、尘)分散于空气中。

11 三、热电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粉尘:煤尘、煤矽尘、渣尘(矽尘)等。
(2)生产性毒物: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氨、联氨、氢氧化钠、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柴油、盐酸、次氯酸钠、六氟化硫、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等。 其中被列入《高毒物品目录》的高毒物质有一氧化碳、氨、二氧化氮、硫化氢、联氨、二氧化锰。 2、物理因素 噪声、高温、热辐射、紫外辐射、工频电磁场、全身振动、X射线等。 3、热电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链接)

12 四、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危害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电厂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有毒有害原辅料有:次氯酸钠、盐酸、碱、联胺、氨、六氟化硫,主要存在于化学水处理和电气岗位。产生的有害气体有酸气、氨气等,其数量不大,锅炉燃烧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O) 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 * 轻度中毒:可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COHb(碳氧血红蛋白)>10%; * 中度中毒:意识障碍发展为中度昏迷,COHb(碳氧血红蛋白)>30%; * 重度中毒:意识障碍程度达到深昏迷或并发脑水肿、休克或严重心肌损害,肺水肿或呼吸衰竭,COHb(碳氧血红蛋白)>50%。 卫生标准:CO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³。在作业时间短时,CO的最高容许浓度可适当放宽:作业一小时以内,CO浓度容许达到50 mg/m3;30分钟以内到100mg/m³;15—20分钟为200mg/m³。在上述条件下反复作业时,两次作业之间需要间隔2小时以上。

13 四、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危害 氨(NH3) 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
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对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低浓度时可使眼结膜、鼻咽部、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等。高浓度时氨损伤肺泡毛细血管管壁,使其扩张和渗透性增强,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间质和肺泡产生大量渗出物,形成肺水肿。同时支气管、毛细支气管亦充血、水肿、痉挛。 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³。 盐酸(HCL)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主要可对皮肤、眼及呼吸道黏膜产生腐蚀和刺激作用,高浓度可引起严重的灼伤 。其蒸汽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伤。 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³。

14 四、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危害 氢氧化钠(NaOH)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黏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0.5mg/m³。 氯气(CL2) 氯被吸收后,与湿润的黏膜接触,形成盐酸和次氯酸,又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性肿胀、充血或刺激眼结膜。新生态氧具有强氧化作用,引起脂质过氧化而损害细胞膜。吸入高浓度氯,常致深部呼吸道病变;有时由于局部平滑肌痉挛而窒息,或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性作用导致心脏骤停。 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³。

15 四、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危害 粉尘 1、产生和存在的工艺环节、过程
粉尘主要是输煤系统在煤的储存、输送、破碎和煤斗装煤过程中出现,如在碎煤机室、输煤皮带层及各运转点,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输煤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磨煤、制粉制备系统泄漏以及检修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电除尘出灰口及储灰罐出灰口都会产生粉尘。 2、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生产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16 四、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危害 物理因素 噪声 1、产生和存在的工艺环节、过程
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主要有吸风机、送风机、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空压机、给水泵等。 2、对人体的危害 (1)听觉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要引起听力下降。听力损伤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直至耳聋。生理性听力下降的特点为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而病理性的听力下降则不能完全恢复。 (2)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主要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长期接触强噪声的作业人员可表现为易疲劳、易激怒(噪声性神经衰弱)。 (3)心血管系统: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趋向增高)。 (4)消化系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

17 四、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危害 高温 1、产生和存在的工艺环节、过程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的部位有:锅炉、汽轮机、除氧器、加热器、导汽管和蒸汽管道等,同时包括露天煤场等室外作业人员夏季工作的某些时间段。电厂主厂房属高温区域,需采用自然通风与局部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措施,电厂各集中控制室与主要值班室是运行人员经常值勤场所,须采取保持一定温度范围的采暖与空调措施,改善劳动生产环境。 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 体温调节产生障碍 * 水盐代谢失调 * 循环系统负荷增加 * 消化系统疾病增多 * 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 * 肾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18 四、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危害 工频电磁场 产生: 工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
工频又称电力频率。交流输变电设施产生的电场属于工频电场。工频的特点是频率低、波长长。 工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 工频电磁场是极低频电磁场范畴,主要以电场辐射形式作用于人体。据有关的调查资料显示:长期暴露于极低频电磁辐射可致儿童白血病、成人脑瘤和乳腺癌发病率增高,对长期暴露于工频电磁场辐射的维修,巡检作业人群调查发现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失眠、心悸的发生率增加,心电图出现P-R时间延长、间期缩短以及外周血微核有所增高等改变。 作业场所工频电场8h最高允许量为5KV/m.

19 四、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危害 电焊烟尘 与电弧光危害 见《电焊烟尘 与电弧光危害》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链接)

20 职业病防治原理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 预防、消除危害源头——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的落实。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与评价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三级预防:控制疾病恶化,挽救残存功能(个体) 职业病人的治疗与康复 保障职业病人的权益

21 用人单位义务 配备防护设施、治理职业危害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与管理 劳动者健康监护(岗前、岗中、离岗、应急)
危害告知(合同、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 查体结果、检测结果) 建立职业卫生与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病报告义务 对患职业病者的救治、安置 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 职业卫生培训(负责人、管理员、劳动者) 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经费 未成年工、女工劳动保护 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要的材料(职业史、接触史、检测结

22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获得职业卫生防护 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 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
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 批评、检举、控告 参与民主管理 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 遵守各项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义务

23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 1. 工程选址及总评面布置 国内火力发电厂的工程建设应考虑所处地理位置的大陆性气候,以及全年四季的盛行风向。厂区易采用三列式布置,合理地依次安排升压站和冷却塔、主厂房、煤场,将厂前区、生活区、生产区、施工区的功能区分明确,布置紧凑合理。储煤场所处位置应于厂区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尽量减少对厂区建筑物的污染,生产布局合理,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离,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离,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场所隔离,作业场所不住人。还应考虑周边有无其他大型厂、矿企业,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相互影响。

24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 2. 建筑物卫生学要求 火电厂建筑物应具备良好通风条件,控制(操作)室应有空调装置和机械通风,保证作业人员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热散发车间应易于通风散热。建筑物应采用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相结合,满足各操作岗位作业人员对照明度的要求,主控室应以人工照明为主。 3. 卫生工程防护设施 火电厂的工程建筑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同时对毒物、粉尘、噪声采取防范和管理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5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 防尘:在工艺设计和施工中对设备和管道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和防磨材料,防止物料的跑、冒、滴、漏,杜绝无组织排放。防尘措施主要包括: (1) 煤场每隔若干米装一喷头,每天喷水若干次,并在周围增加绿化带,以减少煤尘污染。 (2) 如采用门式滚轮堆取料机,应加喷雾装置,每台滚轮机喷水量为5-6 m³/h。 (3) 筒仓原煤斗设重力式挡板,在叶轮给煤机上应设除尘器。 (4) 在碎煤机室及各运转站设置缓冲锁气器,设密闭装置和除尘系统,皮带、地面设水冲洗设施,及时清洗地面灰尘。 (5) 在输煤系统的值班室安装隔尘隔声装置,实行巡检制。 (6) 煤仓间每个原煤斗安装布袋式除尘器或其他除尘效果好的除尘器。 (7) 采用负压式吸尘系统清除锅炉房和煤仓间输煤皮带层的散落灰尘。 (8) 锅炉底层及运转层、灰浆泵房、各运转站、碎煤机室、筒仓均应设水力清扫装置,防止二次扬尘。 (9) 磨煤制粉系统、干灰系统检修时要抽尽存粉或用水冲洗干净。

26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 防噪声:在工艺设计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设备设置相关消音器,在噪声集中地区设置隔声操作室,实行远距离操作控制。防噪声措施主要包括: (1) 送风机、空压机的入口设消音装置。 (2) 锅炉各阀门排汽口设高效消音器。 (3) 汽轮发电机组设置隔音罩室,内衬吸音板,以达到隔音降噪的目的。 (4) 对高温高压蒸汽管道,控制其流速在设计流速范围内,避免接近流速上限;并采用特殊保温材料,以降低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 (5) 在烟气管道设计时,努力做到布置合理,流道畅通,以减少空气动力噪声。 (6) 集中控制室周围布置环行走廊,并选用有较高隔声性能的隔声门窗及有较好吸声性能的墙面材料,能够起到防噪隔声作用。 (7) 各值班室应为单独的值班房间,均应采用适当的隔声措施。

27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 防毒及防酸碱:在工艺设计中对产生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用通风措施。防毒、防碱措施主要包括: (1) 对氨、联氨仓库及加药间、化验间设有自然进风、排风设备。 (2) 对酸碱库、酸碱泵房、酸碱计量间、蓄电室,设有自然进风、排风设备。 (3) 检修作业或辅助生产时,作业场所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加强现场通风,以减少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对特定岗位设置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对接触强酸强碱的作业人员应配备专用防护用品。

28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 防高温:在工艺设计中应尽量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降温措施。隔热降温措施主要包括: (1) 汽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可采用机房侧窗自然进风,屋顶机械排风。 (2) 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套,保证其外表温度小于50℃。 (3) 集控楼应设置集中制冷、加热站,为机炉电集控室、计算机室、化学运行控制室、低温取样架间提供冷、热源。

29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 电焊烟尘防护 1、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1、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的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场所,封闭或半封闭结构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手工电弧焊场所,特别在夏天使用风扇直接吹散烟尘通风,这会造成烟尘弥漫整个车间,危害更大。   2、加强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有效地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焊接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符合职业病卫生要求的防尘面罩、防尘口罩;若在封闭或半封闭机构内工作时,还需佩戴使用送风面罩。   3、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用人单位应对电焊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职业卫生意识,自觉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做好自我防护。   4、做好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及作业场所检测工作   用人单位应对焊接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进行定期检测评价,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控制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和作业场所危害检测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进行。   5、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通过提高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使作业人员与作业环境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减少封闭结构施工,以改善作业人员的作业条件,减少电焊烟尘污染;同时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30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 4. 应急救援措施 (1) 对产生剧毒物质、高温等作业场所、岗位,应考虑相应的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在厂房项目建设中应增设必要的应急救援和事故防范设施,同时制订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经培训的应急救援人员和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应及时修订、不断完善,并定期组织演习。 (2) 生产中可能突然溢出大量急性中毒或易燃爆的化学物质,作业区域应设置监控报警装置和警示牌。在可能造成急性中毒区域,如:高炉煤气净化与TRT(TRT--(Blast Furnace Top Gas Recovery Turbine Unit,以下简称TRT) 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即TRT)是利用高炉冶炼的副产品--高炉炉顶煤气具有的压力能及热能,使煤气通过透平膨胀机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煤粉制备干燥处等应设置一氧化碳监测报警仪器。

31 五、职业病危害防护 5. 个人防护用品(链接) 在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应根据作业人员所在岗位特点,配备必要的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等劳动安全防护用品。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应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对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醒目的位置上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包括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急救措施等内容。化学车间应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6. 卫生辅助设施 应根据车间的卫生特征,在区域内的适当场所设置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女工卫生室等生活卫生辅助用室。

32 六、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链接) 1、成立专门职业卫生管理的组织机构,负责职业病管理的日常工作。
2、实施对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职业病前期预防教育培训活动,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员工对职业病的预防措施,保证员工的人身健康安全。 3、建立职业病防治制度:每年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已形成职业病的员工,及时安排治疗及调岗,并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及时治疗。 4、建立职业病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的动态管理过程,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配备卫生设备、设施、工具以及劳动防护用品,有效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33 5、加强对职业病的预防管理,对有职业病的作业场所实施强制性的管理,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现场检测及评价。配备监测控制系统设施、报警措施和人员监护。对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及设备设施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设置警示标志标识和警示语。 6、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有毒有害作业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了解本岗位作业中所涉及到的原材料、设备仪器等相应的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明确本岗位必须具备的安全工作程序、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熟知必要的应急处理程序。 7、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仪器设置警示标志和说明,警示说明应该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的措施。 8、实施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当发生职业病危害后及时对发生的事故原因、经过及损失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34


Download ppt "职业卫生培训 朱新荣 2016.8.1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